淡泊的议论文论据

2024-05-25

淡泊的议论文论据(共6篇)

篇1:淡泊的议论文论据

爱国议论文的事实论据及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高考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不上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科学家献身祖国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安徒生跟老友断交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跟德国的奥古斯登堡原来是要好的老朋友。1848年普鲁士侵入丹麦的国境,这种侵略行为引起安徒生的极大愤怒。四年后,他到德国去旅行。许多德国朋友涌到车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说:“奥古斯登堡公爵夫妇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们会见。”“我不愿去见他们,奥古斯登堡参加了四年前普鲁士侵丹麦的战争,我怎么能去看这家人呢?”安徒生愤怒地说着。从此,两位老朋友断交了。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萧邦,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后来他决定出国深造。在朋友举行的送别晚会上,朋友们赠送给他一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瓶。这只银瓶一直伴随着他。1849年秋天,萧邦病重垂危。临终前,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会允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

理论论据

1、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2、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3、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4、国既不国,家何能存?

5、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

6、爱国如命,见义勇为。蔡锷《致柏文蔚电》

7、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茅盾《给青年作家的公开信》

8、爆裂同拚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

9、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

10、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冯玉祥

11、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陶行知《不投降歌》

12、临患不忘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3、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

14、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16、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17、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1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19、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

20、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

2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怎样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22、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寄畅当》

23、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

24、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革命烈士诗抄.熊亨瀚诗》

25、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唐.岑参《送人赴西安》

26、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2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28、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9、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杂诗六首》

30、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南朝.江晖《雨雪曲》

3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32、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宋.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兵部尚书胡公》

33、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英]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

34、凡是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爱。[英]拜论《福斯卡里父子》

35、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匈牙利]裴多菲《我是匈牙利人》

36、我的`祖国,我为你歌唱,为这片自由可爱的土地歌唱。[美]史密斯《美国》

37、在你把爱国之心从人类中间驱除之前,不会有一个太平的世界。[英]萧伯纳《v.c.奥弗菜厄蒂》

38、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鲁迅《论辩的魂灵》

39、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爱厂如家》

40、为祖国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荣的。[古希腊]荷马《伊利昂记》

41、报国寸心坚似铁。宋.陆游《大雪歌》

42、我无论做什么,始终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俄]巴甫洛夫《1935年工作的展望》

43、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匈牙利]裴多菲《我是匈亚利人》

44、国之步存,身将焉托?蔡锷《讨袁通电》

篇2:淡泊的议论文论据

人生在世,面对林林总总的纷扰、形形色色的诱惑,看重什么、看轻什么,坚守什么、舍弃什么,就像一把无形尺子,量出品格的厚度,标示境界的高度。

在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指示中,--号召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这既是对黄大年崇高精神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广大知识分子的勉励和要求,激励着我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连日来,随着媒体对黄大年感人事迹的多方位报道,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而高尚的人,引发强烈思想共鸣。“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黄大年身上,人们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心无旁骛、潜心钻研的学术品格。他以出世的态度为人处世,不计得失、坦坦荡荡;以入世的态度做事履职,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其所思所行,如同一股清流,让学术变得单纯,让人生更加纯粹。

黄大年对个人名誉头衔毫不在意,对国家利益却看得很重。他掌握着数以亿计的项目经费,从来不搞“拉关系”“请托说情”那一套。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还耐心教导学生“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执着、对科研的专注,让黄大年摆脱名缰利锁,自由驰骋在科技报国的广阔天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不管是科研创新,还是各行各业的工作,都需要涵养定力、克服浮躁,远离急功近利、追名逐利,才能用专注的态度、踏实的努力干出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充满阳光的人,才能把温暖带给别人。在黄大年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位科学家夙夜在公、无私奉献的人生境界。“他是那样一个大科学家,却是那么热忱,怀揣一颗赤子之心,永远把阳光洒向周围的人。”对事业,他倾尽全力,时刻以“先行者、牺牲者”自励;对学生,他甘为人梯,既是严师慈父的长辈,也是推心置腹的朋友;对国家,他不图回报,立志“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黄大年的无私胸襟、奉献精神,激励着更多科研人员投入科技报国的行列,向全社会传递着热爱祖国、一心报国的正能量。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灯如豆,万点星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和默默耕耘的奉献者。从“两弹元勋”,到以黄大年为代表的当代科研工作者,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砥砺前行,赓续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学习弘扬黄大年精神,让爱国、敬业、奉献等价值取向成为社会风尚,必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时代发展浩荡向前,精神之火永不熄灭。像黄大年那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共同创造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新业绩。

高中淡泊名利的精选议论文范文2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呢?

三国志·诸葛亮《诫子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业,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对于诸葛亮的为人治学之道,引申到本文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淡泊名利,就是要以平常之心、恬静寡欲、贫安乐道、知足常乐地把握人生和对待生活,淡泊可视为名利之泽中的坝陌;宁静致远就是要保持心灵平和安祥、坚守笃定志向、守住道德底线、洁身自重自爱、诚信为人理事、公正用情施义,宁静可视为情致远达的舟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为人之志和生存之道,最终归结为道德底线。道德底线的正确与否,鉴定的标准是是否利己利人——正确的道德底线是为人做事都要奉行利己利人的原则,一生恪守了这样的道德底线,就会活得光明磊落、安稳宁适、无怨无悔;不正确的道德底线是奉行为人做事利己损人的原则,一生恪守了这样的道德底线,就会活得猥猥琐琐、蝇营狗苟、惊悸不安。

怎样做才能做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呢?

第一,就是读书。读书能医愚、读书能解惑、读书能增智、读书能陶情。要像诸葛亮那样既博览群书,又“独观其大略”,在汲取知识素养的同时,能从中发现和悟出常人所不能发现的问题与道理。

第二,就是节欲。节欲是自警、节欲是自励、节欲是自重、节欲是自爱。切记欲望是心魔、欲望是诱饵、欲望是陷阱,因此,贪欲要约束,虚荣要打磨,行为要检点,不要用人生的脚步去丈量功名的宽窄,不要用冒险去触摸利禄的厚薄。

第三,就是自律。自律是慎独、自律是慎微、自律是自重、自律是自爱。要常思贪欲之害,常念不廉之果、常记失足之恨、常怀律己之心、常有荣辱之感、常修为人之德。淡泊方能轻名利,宁静方可达致远。否则,成不了大才、成不了大事,更成不了大写的人。

高中淡泊名利的精选议论文范文3

人的一生要过许多关口,其中,名利关是最狭长最难过的,可谓生命不息名利不止也。在名利关口面前,人们的态度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追名逐利,一种是淡泊名利。不同的名利态度,对于人生的为人本色、性情意趣、价值取向乃至生命长度,等等等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果。

追名逐利者,其人生的热望和关注点往往聚焦于位子、房子、车子和票子上,他们的志趣和人生目标,是怎样获取更大的名望、更高的官位、更绰的房产、更多的钱财……为了达到这些,他们会绞尽脑汁、百般专营、曲意奉承、攀高结贵、见机行事、不择手段、不惜人格,甚至踩着党纪、政纪、国法和道德良心的黄线工作和生活着。因此,他们一生摆脱不掉担惊受怕、患得患失的心境,终日处于焦虑不安、浮躁烦恼之中,在谋取了非分的功名利禄之时,也饱尝了违心、苦闷、沮丧、落拓的苦痛……他们奉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或许就是“不求天长地久,只图今生拥有”、“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天是与非”,这是一种极端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

淡泊名利者,并非没有功名利禄之心,但他们在追求和获取的态度上不是搞急功近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而是讲顺势而为、公平竞争、取之有道、得而无愧。因此,他们活得坦然、活得真实、活得自在、活得宽朗、活得博识、活得自重、活得自爱。他们谦恭礼让、仁厚大度、博学睿智、诚实守信,对事业讲忠、对父母讲孝、对家人讲情、对朋友讲义的品德风范和人生的态度,是极具人格魅力的。他们做人做事都严格恪守着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不为,损公肥私、害人害己的功利不取,不学无术、沽名钓誉、欺世盗名、寡廉鲜耻、自私自利、无情无义的品行不耻。这种贫安乐道、甘于寂寞、淡泊自守、不求闻达的精神境界,是一种纯粹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生态度。两种名利态度,规定和铸造了两种不同品位和格调的人生,毋庸置疑,淡泊名利者受人青睐、尊重和推崇。

高中淡泊名利的精选议论文范文4

人生的价值,是如马云等为梦想事业奋斗而有所体现还是摒弃杂念,平淡人生?当然,人生的价值应是如禅语所言,人生所求,归隐人生,终淡泊明志。

小草的种子在冬季藏于土壤只为初春染绿大地;幼虫不断吐丝默默忍受蜕变的痛苦只为破茧成蝶;落花无言不拘于泥只为“化作春泥更护花”。正如那句禅语所言:人生本修行,万般皆身外,何必苦苦相争?万物如此,人生的价值何尝不是如此。

三毛,一位不受世俗纷扰的女作家。她远离都市,与丈夫荷西到撒哈拉沙漠定居,开创了浪漫散文。“何必那么劳累自己,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啊。”是啊,归隐如她,淡泊人生。

淡泊人生,无望繁华,使人生价值崇高致远。

林肯曾言,不要让世俗的喧嚣掩盖灵魂的音乐。面对青春文学,小清新文学的不断流行,他依然忠于本心,于淡泊人生中,在他的小说里阐述着一段又一段饱含人生百态的故事。终于,他的小说被人挖掘。而他,莫言,宁静中沉潜,蓄势待发。

淡泊人生,宁静致远,使人生价值在沉潜中体现。

庄子,不愿当一国之相,人生逍遥是他的理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他的追求,“庄公梦蝶”是他对淡泊宁静生活的体现。道法自然,而他,将道家法则不断完善。

淡泊人生,化无为而有为,使人生价值上升到另一境界。是以,诸葛亮所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为人生百态求得一份安宁;泰戈尔“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精美”是为了在繁华中感悟静美得真谛;雪小禅所说“简洁的生活如禅”是指按照自己的本意生活而获得心灵上的轻松……“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人生的价值,自是如此。

反之,范进一生追求功名利禄却在得知中举后得了“疯病”;商鞅追求荣华富贵担任丞相提出变法,最后却惨遭“车裂”;夸父为实现目标追到太阳而不断向前奔跑,最后渴死在路中。因此,“悠然见南山”之情,简简单单亦是美。

人生,应是淡泊明志,宁静如风,无论归期何处。淡泊人生,应如辛弃疾所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无论世界喧嚣,我心宁静似海。

高中淡泊名利的精选议论文范文5

古语有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流动的灵魂,水清澈无垠。智者乐水,是爱于水的淡泊,爱于水的澄净。人的深谙、智慧,也只有在如水的淡泊中,方能显现。

渔民,生活在海边的这群人们,深受着海水的濯洗,过的是常人眼中单调的打渔生活。然而,渔民们在无垠的海上,被滔天的海浪磨砺着,被大海广阔的胸襟陶冶着,活得是那么简单,却又是那么质朴。我母亲小的时候也是生活在海边的,儿时海边的回忆,总是令她无法忘怀:大海总能带给那群善良、质朴、淡泊的劳动者以简单的快乐。于是我爱海和渔民了,爱他们寻找着一份淡泊。

也许你认为渔民算不上智者,但我认为享受简单,远离复杂,享受朴实,远离功利,这就是淡泊给予他们智慧,纯粹的无杂质的水赋予的生活之道。

由于淡泊名利,陶渊明选择隐居,远离世俗,追求东篱饮酒、西畴放歌、南山采菊、桃源耕田的理想境界。杜甫深怀对百姓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控诉,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愤之句,却全然不在意自己的生活有多清苦,还拥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爱胸襟。

他们,是智者,生活在淡泊中清苦里,骨子里却心比天高,有自己所满足的精神理想。这也正如水,看上去一无所有,却包容了万物,丰富的大千世界在其心中。

袁隆平,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有着一颗为世界奉献的心,正如水有着赶走干旱、滋润绿地的渴望。“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是对他的写照。

渔民简单的生活,是如水的淡泊;隐者物我两忘,是如水的淡泊;像袁隆平一样播撒智慧、小视名利的人们,是如水的淡泊。

篇3:议论文论据的运用

议论文是高考最常见的一种文体, 其论据来源广泛, 家庭、学校、社会, 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 新闻热点, 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等都有可挖掘的大量论据。有些学生在写议论文时, 虽然在文中列举了许多论据来证明其中心论点, 可是文章还是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究其原因, 主要是在选择论据时没有深思熟虑, 胡乱列举, 或许是自己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所选论据的不好。那么, 写议论文在选择材料作论据时, 应该如何选择呢?

一、论据的有用性

论据的有用性, 就是论据必须能为中心论点服务。一句话, 就是要做到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就是摆事实, 举例子, 它是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根据。理论论据是被实践证明和检验过的真理, 名人言论、格言俗语等同样是证明论点正确与否的依据。无论是事实论据, 还是理论论据, 都必须是真实可靠的, 必须能为论点服务。

事实论据如写爱国的就可以列举屈原、文天祥、鲁迅、钱学森等人的事迹进行论证, 淡泊名利的就可以写李白、陶渊明、季羡林、居里夫人等, 坚强的就可以写勾践、史铁生、邰丽华、刘伟等, 诚信的就可以写季布、朱邦月、诚信兄弟……理论论据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国忧民) , 别林斯基“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挫折) , 狄更斯“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毅力) ,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奉献) 等。让我们来看一篇论“勤”的文段:

勤, 包含着坚强的毅力和无穷的汗水。有了它, 人们才能到达知识和智慧的高峰。物理学家霍金, 以他高度残疾的躯体, 写下了令世界震惊的《时间简史》。霍金是不幸的, 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 然而, 他身处逆境, 从不畏缩, 走向人生的顶峰。

不可否认, 霍金的这个例子包含勤的内容, 可以说与论点有关, 但文字过多地突出不幸和逆境, 叙议重点显然偏离了观点。

有一篇以“节操”为题的文章, 开头是这样的一段话:

节操是一种人生准则, 是一种道德修养。冰心曾随时收获。使这一径途上的行人, 踏着荆棘不会感到痛苦难受, 流着眼泪不觉得悲哀。”

冰心的名言固然是典型的理论论据, 但是这个学生却没有理解节操真正的含义。节操就是气节操守, 是做人的标准。很明显, 引用冰心的这一名言来写节操过于牵强, 不合适, 应该用来写爱心。这也是论据脱离中心的表现。

二、论据的典型性

论据的典型性, 就是在选择论据时, 要尽可能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例如, 在一次以“善待别人”为标题的作文中, 我发现聪明的学生列举的基本上都是吴起善待士兵、勾践善待百姓、唐太宗善待魏征、阿里帕·阿力马洪善待孩子、郭明义善待他人……这些都是很典型、很有代表性的论据, 因为这些都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名人或感动中国人物, 他们的事迹为人所知。特别是历史名人, 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 流传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 经久不衰。然而有些学生却写自己如何善待同学, 父母如何善待邻居, 王叔叔如何善待他人等, 像这样的事例似乎是小学生的杜撰, 确实难以让人信服。还有一些学生平时写议论文时, 喜欢用一些没有具体名字的人物, 如“某领导”“一个学生”“一位母亲”或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导致论证缺乏可信度。有个学生在写“抵住诱惑”一文时, 列举了“王局长抵不住诱惑而锒铛入狱的事实”, “王局长”也太笼统了。诸如此类的论据, 即使真有此人, 但难以令人信服, 缺乏可靠性和典型性。我们发现很多高考优秀议论文, 列举的论据基本上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流传千古的来自课本学生熟知的勾践、司马迁、项羽、李白、陶渊明等, 现当代的名人毛泽东、鲁迅、钱学森、袁隆平、刘翔等, 感动中国人物邰丽华、张正祥、诚信兄弟、刘丽、郭明义等, 外国的达尔文、居里夫人、比尔·盖茨、霍金等。

特别要指出的是, 典型性是相对的, 比如某个论据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可是因为在同一篇文章里使用的人太多了, 它就没有典型性了, 这就告诉我们, 要尽量避免“撞车”的情况。勾践、司马迁的例子可以用来写很多话题的作文, 用之作为议论文的论据确实很有说服力, 因为他们是励志榜样;可是当教师在一次作文评改时总是看到这两个人物, 一定会烦, 自然不会给高分, 比如写坚强的例子很多, 就可以写邰丽华、洪战辉、刘翔、刘伟、霍金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一些生僻的论据, 许多人不知道, 虽然它也很典型, 但它缺乏一种“共知性”, 因此要

应考策略

想从何而来”时列举了吴卓羲、王小帅、袁隆平、华罗庚、阿诺德·施瓦辛格等人物, 用来论述实现梦想从磨炼自己而来, 从充实自己而来, 从升华自己而来这几个分论点, 可以说论据较充分。但是我想很多人都了解袁隆平、华罗庚, 也许知道阿诺德·施瓦辛格是谁, 但试问有多少人知道吴卓羲、王小帅呢?我想很多人不知道吴卓羲是位影视演员, 王小帅是位电影导演吧。显然这样的论据较生僻, 缺乏共性, 不具备说服力。

三、论据的充分性

一篇议论文要有足够的说服力, 没有足够的论据是不行的。有些学生在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里只举了一个论据, 而且叙述太多, 分析议论的就几句话而已, 显然这样的议论文是缺乏说服力的。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三四个典型的论据, 并且作有效的分析议论, 重议少叙。只有这样, 才能令人信服。下面看今年四川卷标题为“总有一种期待”的一篇优秀作文:

庄子为何能在清风明月中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因为他期待自然, 期待真实, 期待纯粹, 所以他能逍遥于华夏大地几千年。阿基米德为何能在枪矛逼迫之时一心守护他的圆?因为他期待几何, 期待真理, 期待光明, 所以他闻名于世, 受人敬仰。季羡林老先生为何摈弃潮流始终将学术作为终身事业?因为他期待文字, 期待学术, 期待国人永远保有精神财富, 所以他高高立于中国, 成为大师。

这一段文字中, 作者紧扣“期待”由古到今列举了中外的三个典型例子, 并且对于这几个名人, 没有过多的叙述, 而是重在议论, 充分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还对福楼拜、海明威、海伦·凯勒、黑人领袖曼德拉等进行分析议论, 选材典型, 材料丰富, 纵横古今, 驰骋中外, 论证有力。

当然并不一定是材料越多越好, 有些学生虽然用了许多论据, 但只是“堆放”而已, 而没有进行有效的分析议论, 这样的论据也不能算是充足;而有些文章虽然只有三四个典型论据, 却论述透彻。2011年全国高考安徽卷一考生虽然在“时间在流逝”中只写武穆、文天祥、苏武这三个典型人物的例子, 但是论述同样透彻。让我们看其中一段论述的文字:

是你吗, 文天祥?你, 用自己的心血谱写正义之歌;你, 用铮铮铁骨奏出爱国之曲;你, 用滴滴真情唱响英雄之音;你,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你, “从今别却江南日, 化作啼鹃带血归”。你的名字响彻苍穹, 你的灵魂将屹立于碧天之下, 永垂不朽。时间在流逝, 却阻挡不住你在历史长河中傲然挺立的身躯。

在这段文字中, 作者运用议论抒情的笔调、排比反复的形式热情洋溢地赞颂文天祥的正义、爱国、英勇, 突出他的精神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流逝。

四、论据的条理性

哪个。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古今中外, 灿烂的文字长卷都缀满了一个个“情”字, 但也不乏冷静理性。陶渊明“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冷静理性地道出了政治家深重的责任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冷静理性地挣脱和超越了自己的苦难, 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毛泽东“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冷静理性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五千年历史胸怀的洪钟巨响。

作者运用了四个典型的例子来论证不乏冷静理性, 论据充分, 典型有力, 并且恰当地引用诗句运用排比增添气势和论证的力度。但仔细推敲, 我们会发现论据的排列次序不够合理, 应将范仲淹和杜甫这两个事例对换位置。另外, 上文说的是古今中外, 而下文的事例却没有国外的, 没有很好地做到照应, 所以应将“古今中外”改为“自古以来”。不仅一段的论据要遵循一定的顺序, 全文都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这些条理一般是:先写古代的, 后说现代的;先谈国内的, 再谈国外的;先写重要的, 后写次要的;先写有名有据的, 后写无名无据的……总之, 论据的“摆放”就比如搞建筑修房子, 要讲究一定的条理, 随便的“摆放”只能降低论据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或使得文章结构混乱。因此, 论据的“摆放”不能太随意, 要有条理性。

总之, 一篇议论文要充满说服力, 其论据的选用要注意有用性、典型性、充分性、条理性, 只有注意到这些, 议论才能更有说服力。否则, 尽管列举了许多所谓的论据来证明中心论据, 那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参考文献

[1]李麟主编.中学生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大全[M].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0.

篇4:议论文论据的加工

一、概括性

议论文语言是概括性的。所谓概括,就是将具体事物抽象化,以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如:“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對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就是高度概括化了的语言。

议论文叙述事实论据,同样也应具有概括性。为了证明论点,叙述事实论据必须简单、清楚,但概括不是一味地简单。

由于党内、军内、革命队伍中有不少同志文化水平不高,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词中用到了出自《列子·汤问》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作为向全党同志传达的“七大”闭幕词,必须把这个故事讲清楚:首先他用了四百多字的白话,这比文言全文多了几十个字;其次他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号召全党全军的同志勇做“愚公”,感动“全中国的人民大众”,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再看这一篇题为“理想与信念”的开头段:

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一个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是一件伟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完成的。但是,愚公就是凭着胸中理想和信念,不为困难所阻拦,终于搬走了挡在他家门前的两座大山。这个寓言说明了,信念是支撑一个人坚定地完成自己既定理想的基础,是人生观的具体表现。树立了什么样的理想和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结局。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现在一篇议论文的篇首,且只有一句话的叙述,可谓相当概括,在这里起引论的作用,用作引论的记叙必须是很简洁的。

二、定向性

要做到清楚而概括地叙述事实论据,首先要善于截取材料中能充分证明论点的部分,而舍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进行定向转述。

同一个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转述可以证明不同的论点。事例转述的侧重点也要因论点而异。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转述的事例作定向限制,着重转述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而不是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这就是定向转述。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转述与论点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为观点服务。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同一个材料,服务于不同的论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

被称为“点子大王”的何阳,当年毅然辞去公职,并把大学文凭付之一炬,怀里揣着几百元辞职补助金,办起了民营的技术研究所,专门给人咨询,“出卖”点子。何阳曾提出在筷子上印上星期几星期几,顿时使滞销的筷子受到各大宾馆的青睐,他也一举成名,获得了40万元的营利提成。

这个事例被用来证明以下三个观点时,转述的侧重点就不相同:“黄金有价,知识无价”应侧重“他一个点子获利40万元”这一内容;“敢于创造,敢于求新,才能出奇制胜”应侧重“他让某厂在筷子上印上星期几星期几,使筷子变滞销为受到客户的青睐”这一内容;而“青年人要有大胆地走自己的路的决心和自信心”这一观点,就应侧重“他把大学文凭付之一炬,怀揣280元辞职金毅然‘下海’”这一内容。因为有侧重,所以就舍弃了其他不相干的材料,这样既避免了论据的臃肿,又保证了论据的说服力。

三、组合性

组合性即在一个或三个段落中列举多个事例。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集中叙述所选取的不同角度的事例,不仅使文章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而且可以多方位地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种组合按详略分详叙组合式和略叙组合式,按常见的修辞分,是排比式和正反对比法。

详叙组合式,一般就全文结构而言,是五段三论式议论文的核心部分,一般是三个事例组合排比,这使得文章极具说服力。

略叙组合式就是组合在一起的每一个事例都简略叙述,多采用排比的方式或整散句结合的方式。其好处是事例叙述简洁,句式整齐或多变,使文章富有文采,一般是在论证结束部分,详叙事例之后。排比式和正反对比法均有使用。排比式主要是以排比的形式将多个材料组合在一起,共同证明一个论点,好处是句式整齐,使得文章富有形式美。正反对比式有两种情况:一是摆出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同时还要对它们作进一步分析。一是只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重在引导。

此外,论据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其好处是客观性强,让材料自己说话。第二人称展示论据,好处是让人感觉亲切,抒情性强。

篇5:议论文论据的转述

主编:陈老师

材料: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其文理皆可观者。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人的先天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才华超群的少年,如果只沉浸在赞美之中,而不勤奋努力,那将自我扼杀。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他是个农家子,5岁时,“指物作诗,立就”,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里,但他从此不思进取,每日随父亲走街串巷,到处登门作诗,结果,在20岁的时候,还没有多大长进,已经同平常人一样了。

①摘取

它要求作者根据论点的需要摘取原事实材料的要点。例如,例文中就摘取了原文中的“指物作诗,立就”等词,来说明方仲永的天分。②替换词语

例如,原材料中有“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等词,而例文中将它改为“他是个农家子”,就显得通俗易懂。还有原文中有“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语。作者改为“但他从此不思进取,每日随父亲走街串巷,到处登门作诗”。这样一改,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的侧重点是放在方仲永身上,而原文中的“父利其然也”,只字不提,正是为 1

加乘教育作文技能指导

主编:陈老师

了突出方仲永自身的主观因素所致。可见,“替换词语”,不仅是为了文通字顺,更重要的是为了中心论点的需要。③压缩

把几句话压缩成一句话,去掉不能证明中心论点的内容。例如,文中将原材料的最后一段进行了压缩。原文“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几句共60余字。压缩成“结果,在20岁时的候,还是没有多大长进,已经同平常人一样了”这样20余字。这种压缩,是根据论点的需要进行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中心论点。④用某些词语去概括原材料的一部分内容。

在例文中,作者把“其文理皆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乞之”一语,概括为一句话“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里”。

在对所写的事例进行概括时,要渗入自己的主观感情和某种评价,以突出其转述的侧重点。例如结尾的“方仲永本是个聪颖的奇才,却受他父亲的影响而追名逐利,后天不学最终沦为庸人。倘若他能在赞美声中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发奋学习,到了20岁,还会平庸无奇吗?”这一反问,表明了作者对这位奇才变为庸才的叹惜之情。

材料一:阅读下面的材料,以“善良是人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为论点将它概括转述为150字左右的论据。

善良是我们的路标

位于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沙漠。因为自然环境恶劣,所以这里又被称为“死亡之海”。

1814年3月,一支由12人组成的考古探险队从英国伦敦出发前往这片“死亡之海”,这支考古探险队的队长叫詹姆斯,他年过花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当时进入沙漠后,这支考古探险队经常能碰到许多死亡者的骸骨。大多数人只是把它们当成荒漠中一处特有的景观,但是詹姆斯却不这样看待。每当看到这些骸骨,他总会让大家停下来,把它们收集到一起,然后选择高地挖坑埋起来。而且为了表示对逝者的尊重,詹姆斯还会在这些简易的坟墓前插一根粗树枝或立一块石头,作为墓碑以表凭吊。

但是,沙漠中的骸骨实在太多了,他们每天都会碰到很多,而不断地掩埋这些骸骨,消耗了考古探险队大量的时间,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考古探险队的行程。而在沙漠中耽搁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所以,队员们对詹姆斯的意见都很大,他们抗议道:“我们是来考古的,可不是来替死人收尸的。”

加乘教育作文技能指导

主编:陈老师

詹姆斯却异常坚持,他恳切地对队员们说:“每一堆白骨,都曾经是我们的同行。我们怎么能忍心看着他们的骸骨暴露在荒漠里呢?”詹姆斯虽然坚持着,可无奈众意难违,最后不得不做出了让步。他开始化繁就简,把许多骸骨合葬在一起。

一个星期后,詹姆斯带领考古探险队顺利进入了沙漠中心。在这里,他们发现了许多古代人留下的生存遗迹,并挖掘出了足以震惊整个世界的异常珍贵的文物。但是,正当他们兴奋地将收获成果装上骆驼,准备离开时,灾难却发生了。平静的沙漠里先是刮起了黑风暴,几天几夜不见天日;接着,他们随身携带的辨别方向的指南针也失灵了。结果,这支考古探险队在沙漠里转了好几天,也没能走出去,而食物和淡水却开始匮乏。这时,他们才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从前那些考古队没有走出来。队员们无奈、沮丧、绝望,最后纷纷开始写遗书,准备迎接死亡的来临。

危急关头,队长詹姆斯向大家说道:“不要绝望,我们来时在路上留下了路标。” 大家看着他,都迷惑不解。詹姆斯解释说道:“我们沿着那些坟墓走!”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本来准备坐以待毙的队员们。

最后,他们沿着来时一路掩埋骸骨留下的墓碑,艰难地返回,虽然九死一生,但他们最终走出了“死亡之海”。而且,他们是有史以来第一支走出这片荒漠的考古探险队。

在接受《泰晤士报》记者的采访时,这支考古探险队的每一个队员都这样感慨地说道:“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概括示例:

十九世纪初,英国一考古队长詹姆斯在率队穿越撒哈拉沙漠时,不惜花费时间将沿途所见的死亡者骸骨掩埋,并在墓前插一根粗树枝或立一块石头作为墓碑,以表示对逝者的尊重。后来,当他们在沙漠中迷路时,正是那些“墓碑”帮助他们走出了这片“死亡之海”。善良成了这支考古队走出死亡、走向生命的路标。材料二:

1796年9月19日华盛顿借《美国广告日报》发表卸职演说,自我解剖说:“即使值政府运行最佳时期,判断失误之处也在所难免。最后,我就意识到自己才疏学浅,经验匮乏,3

加乘教育作文技能指导

主编:陈老师

从而促使我怀疑自己是否胜任,也许在他人看来更是如此。”

华盛顿主动卸任,让位给亚当斯,为政坛民主更迭树立了良好的先例,从此连任止于两届,变成了美国总统不成文的规定。第四任总统杰弗逊决定放弃第三次问鼎的机会,罗斯福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破例在总统任上呆了四届。

历史永远记住这一天,1797年3月5日,65岁的华盛顿圆满完成了权力移交,一身轻松地返回弗农山庄。他的孙女曾记录道:“祖父,为再次成为农民华盛顿而无比高兴。”

然而这种无比高兴的日子没过上多久,华盛顿就又被召唤到前线。这一次是法国和美国起了尖锐冲突。亚当斯致函华盛顿:“你的威名胜过千军万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丹心报国的情感油然而生。于是华盛顿老爷子束装启程,前往费城接受军务。

观点一:

面对人生的岔路口,选择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将更能体现你的高尚灵魂,更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转述:

伟人华盛顿选择了一条最有价值的人生之路,作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论德,论才,他都有资格继续担任总统直至老去,然而他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才疏学浅,经验匮乏。在留恋权势与让位贤人之间的人生之路的抉择中,他毅然走出了卸任之路,让位给亚当斯,从而为美国政坛民主更迭树立了良好的先例。观点二:

人生在世,应该为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荣誉不停地奔走,积极奋斗永不止息;但是当认识到自己能力有限此路不通的时候,就应该坚决地停下来,转换角色,让位于贤。

转述:

华盛顿深深懂得走与停的道理。战争年代,为了美国的独立,他奔走不息,奋斗不止,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然而当和平时期来临,他意识到自己才疏学浅,经验匮乏,已经不能很好的带领美国人民走向富强,此时他毅然停下来,主动卸去总统的职位,让位给能力更强的亚当斯,坦然地归隐于自己的弗农山庄。奔走中的停止,不仅让他获得了人民的尊重,更开创了美国政治民主更迭的先例。走与停,显示了华盛顿的明智与胸怀的博大。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女儿问:“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亲说:“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女儿又问。父亲说:“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

读懂材料,以“照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必须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清 4

加乘教育作文技能指导

主编:陈老师

晰完整,字数在600字以上。

可供参考的论据材料:

(1)1955年,比尔盖茨出生在美国西部美丽的城市西雅图。11岁时,盖茨进入西雅图最著名的一所私立中学学习。这时正是计算机悄然兴起之时,湖滨中学花巨资购置了一台计算机供学生们了解、学习。好学的盖茨很快就迷上了计算机。

1973年,盖茨被哈佛录取。哈佛是世界著名大学,这里云集了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

1974年,第一台个人电脑问世的消息激发了盖茨的全部激情。他决定从哈佛退学,投入到这一场计算机浪潮之中。因为这是一次百年不遇的机会。

1975年,盖茨和他的好朋友保罗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们将自己的公司取名为微软公司。此时的微软虽然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但是盖茨以及他的朋友在计算机界已小有名气。

1981年,当时最大的计算机公司IBM公司正式展出其新型个人计算机,轰动一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为IBM公司提供语言程序的正是年轻的盖茨领导下的微软公司。经过不懈的努力,微软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IBM个人电脑问世半年后,微软正式成为个人电脑软件方面的领导者。年仅26岁的盖茨也一举成名。

如今,盖茨已登上计算机软件世界的巅峰,成为新一代美国青年崇拜的偶像人物。

(2)年轻的洛克菲勒刚进入石油公司工作时,由于学历不高,又没有什么技术,因此被分派巡视并确认石油罐有没有自动焊接好。这是石油公司最简单的工作岗位,连一个小孩子都能胜任。

每天,洛克菲勒眼盯着焊接剂自动滴下,沿着石油罐盖转一圈,看自动输送带再把石油罐移走。工作简单又枯燥,没干几天,洛克菲勒就有些厌倦了。但由于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加乘教育作文技能指导

主编:陈老师

洛克菲勒决定安下心来,把眼前的工作做好。

于是,他更加认真地观察、检查石油罐的焊接质量。当时,公司正在推行节约计划,洛克菲勒想,我这项工作是不是也可以节约某些程序呢?

他发现每焊好一个石油罐,焊接剂要落三十九滴;而经过周密计算,只要三十七滴就可以焊好了。但是,这个方法却不实用。

洛克菲勒没有灰心,而是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经过多次测试,他终于研制出“三十八滴型”焊接机。也就是说,使用这种焊接机,每次可以节约一滴焊接剂。尽管节约的只是一滴焊接剂,可一年下来,“三十八滴型”焊接机为公司节省了五百万美元的开支。

那三十九滴焊接剂滴在公司每个人的眼里,却只滴在洛克菲勒一个人的心里。就是这么一滴不值一提的焊接剂,改变了洛克菲勒的一生。

事实上,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少机遇,真正缺少的,是发现机遇的敏锐眼睛和把握机遇的睿智心灵。

(3)18岁时,儒勒•凡尔纳去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对法律毫无兴趣,却爱上了文学和戏剧。一次,凡尔纳自一场晚会早退,下楼时他忽然童心大发,沿楼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绅士身上。凡尔纳非常尴尬,道歉之后随口询问对方吃饭没有,对方回答说刚吃过南特炒鸡蛋。凡尔纳听罢摇头,声称巴黎根本没有正宗的南特炒鸡蛋,因为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绅士闻言大喜,诚邀凡尔纳登门献艺。两人友谊从此开始,并一度合写戏剧,为凡尔纳走上创作之路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位胖绅士的名字是大仲马。就在大仲马的影响下,他是一门心思投入诗歌和戏剧的创作中。在巴黎,他创作了20个剧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满浪漫激情的诗歌。

后来,凡尔纳与大仲马合作创作了剧本《折断的麦秆》并得以上演,这标志着凡尔纳在文学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后来,凡尔纳成为“科学幻想之父”。

加乘教育作文技能指导

主编:陈老师

(4)秦末,刘邦和项羽先后攻入咸阳。当时,项羽率部40万驻扎在咸阳外的新丰鸿门,刘邦率部10万驻扎在霸上,两军相距很近,此时的项羽气势正盛,消灭刘邦的势力可谓易如反掌。谋士范增献计给项羽让他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其间借机把刘邦杀掉,以绝后患。但是,在“鸿门宴”上,项羽优柔寡断,一再放弃杀掉刘邦的机会。然后,他听信项伯的“仁义”之说,放走当时处于绝对劣势的对手,并封刘邦为“汉王”。随后,项羽又从咸阳引兵东归彭城,打算回乡炫耀一番,以致贻误战机。刘邦的势力日益壮大。最终,四面楚歌之声把一代西楚霸王逼得洒泪与心爱的余姬诀别,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令人欷歔。

仔细分析一下,项羽兵败身亡的悲剧固然还有其他许多主客观因素,但这与他在鸿门坐失良机不无关系。当项羽在鸿门放走刘邦时,范增曾愤然地说:“竖子不足与谋也(实在不能与这小子谋划大事)!”

(5)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15岁时随家人为逃避战乱,离开山东老家辗转到湖北襄阳避难。17岁时隐居在襄阳城西的隆中。诸葛亮少有大志,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大政治家管仲和军事家乐毅。因此,他隐居隆中边种地,边修学,静观天下,待机而出,人称“卧龙”。

汉末以来军阀混战的形热已趋明朗。曹操基本上统一中国北方,势力最大。孙权割据江东统治巩固势力次之。刘表、刘璋等军阀也各有地盘。刘备在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中,组成了一个势力不大的军事集团,但屡被曹操击败,被迫辗转投靠,没有自己固定地盘。为发展自己势力,到处访寻人材。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诸葛亮向刘备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并提出了对策,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

篇6:爱国的议论文论据

事实论据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陈天华遥寄血写的书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书,在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停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科学家献身祖国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盛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安徒生跟老友断交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跟德国的奥古斯登堡原来是要好的老朋友。1848年普鲁士侵入丹麦的国境,这种侵略行为引起安徒生的极大愤怒。四年后,他到德国去旅行。许多德国朋友涌到车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说:“奥古斯登堡公爵夫妇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们会见。”“我不愿去见他们,奥古斯登堡参加了四年前普鲁士侵丹麦的战争,我怎么能去看这家人呢?”安徒生愤怒地说着。从此,两位老朋友断交了。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萧邦,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后来他决定出国深造。在朋友举行的送别晚会上,朋友们赠送给他一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瓶。这只银瓶一直伴随着他19年。1849年秋天,萧邦病重垂危。临终前,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会允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

理论论据

1、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2、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3、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4、国既不国,家何能存?

5、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

6、爱国如命,见义勇为。蔡锷(致柏文蔚电)

7、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茅盾(给青年作家的公开信)

8、爆裂同拚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

9、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

10、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冯玉祥

11、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陶行知(不投降歌)

12、临患不忘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3、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

14、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16、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17、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1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19、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

20、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

2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怎样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22、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寄畅当)

23、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

24、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革命烈士诗抄.熊亨瀚诗)

25、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唐.岑参(送人赴西安)

26、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2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28、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9、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杂诗六首)

30、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南朝.江晖(雨雪曲)

3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32、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宋.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兵部尚书胡公)

33、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英)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

34、凡是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爱。(英)拜论(福斯卡里父子)

35、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匈牙利)裴多菲(我是匈牙利人)

36、我的祖国,我为你歌唱,为这片自由可爱的土地歌唱。(美)史密斯(美国)

37、在你把爱国之心从人类中间驱除之前,不会有一个太平的世界。(英)萧伯纳(V.C.奥弗菜厄蒂)

38、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鲁迅(论辩的魂灵)

39、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爱厂如家)

40、为祖国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荣的。(古希腊)荷马(伊利昂记)

41、当他爱他的国家的时候,他的国家也尊重他。(英)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

42、我无论做什么,始终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俄)巴甫洛夫(1935年工作的展望)

43、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匈牙利)裴多菲(我是匈亚利人)

44、国之步存,身将焉托?蔡锷(讨袁通电)

上一篇:关于托班幼儿上学期教师寄语评语下一篇:《唐山大地震》五年级小学生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