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套管的护理

2024-05-11

气管套管的护理(共11篇)

篇1:气管套管的护理

气管套管的护理

护理一般是护士的事,有事叫护士!家人一般是保持室内环境的干净,不要吸烟!发现气切口有脓及时找护士和医生.自己不要乱动!

1、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褥疮并使肺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3、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某些物品应置床头。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导尿包、吸引器,氧化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为存放,以备急需。

4、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另外,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5、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观察。

6、充分湿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1)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 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7、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内套管每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气管导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导管先用0.5%新洁尔灭浸泡,然后煮沸消毒,用清水冲洗后煮沸消毒即可使用。蛇形管用0.5%新洁尔灭浸泡,每日更换。

8、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急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可设法固定双手。拔管的护理拔管应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塞试验。堵管时,一般第一天塞住1/3,第二天塞住1/2,第三天全堵塞,如堵24-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拔管后的瘘口用75%酒精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拢2-3天即可愈合,愈合不良时可以缝合。早期拔管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篇2:气管套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置管是危重紧急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的一种 急救方法,由于它具有能有效地解 除呼吸 道梗 阻、便于吸 痰、患者舒适 以及可 以长时间 留置 等优点,因此I 临床 应用广泛。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致使气 管切开套 管较易脱 出气管外,如未

及时发现或处理不 当,可发生严重 的后果,甚 至危及生命。本院 I CU于 2 0 0 5年 1月一2 0 0 7年 2月共发生 9例气 管切开套管脱出,现将原因及预 防护理报告如下。原因分析

2. 1

固定带松散 气管切 开套管颈部 固定 带是保持套管 正常位置的重要手段。固定 带应选 择无弹性 的寸带,操 作时 准 备 2根,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两侧,将长的一根绕 过颈后,在颈部一侧 打一死结。固定带的松紧度以带子和皮肤之 间刚

能伸进一指为宜,太松套管容易滑出,太紧影响颈部的血液循环。本组 2例 由于 肾功 能不全好转 后颈部水 肿消退,固定带松弛,值班护士没有及时调节 松紧度,在患者 翻身时,因呼吸机管道略牵拉使套 管滑 出气管 外 ; 1例 由于 固定 带 打了活结,患者不小心松 开后致套管完全拔出。. 2 气管切开 口太长 气管切开应在气管正中线第 3 —4环状软骨处,长 4 ~5

c m。气管 切开 后 1周 内由于瘘 道 尚未 形成,套管容易滑出_ 2

J。本组 2例 为术 后气管切 开 口上端 没有 缝合,而仅以凡士林纱 布条 填塞,2~3

d后 凡士林纱 布取 出,切开口尚未愈合,瘘道 未形成,切 口长达 5. 5

c m,于术后 第 4天在给患者进行 翻身时,呼 吸机管道 一松动套 管就从切 口下端 滑出。. 3 气囊充气不足或气囊破裂 为进行有效的机械通气,气管切开套管常规选择远端带有气囊的一次性套管。插管成功后,向气囊 内注人一定 的空 气。气囊 内充 气不足或 无充气 时气囊在气管内容易上下滑动,患者翻身、咳嗽或呼吸机管道牵拉 时气切套管容易脱 出气管外。本 组 2例是在 进行 吸痰时,患者用力 咳嗽致气切套管滑 到气 管外的组织,其 中 1例气囊 内气体仅为 1

mL,1 例气囊已破裂漏气。

2. 4 套 管内置管相对较短

由于气切套 管从 颈部切开气管直接放人,因此一般的套管 内置管都较 短。但 由于 患者 的个体差异或病情变化,有 时会 出现套 管 内置管相 对较短 而滑出气管外。本 组 1例 由于疾病 的变化,患者全身水肿,颈部组 织

高度肿胀,表皮与气管之间的距离增厚,套管相对缩短而在其他无 明显诱因下滑出气管外 ; 1例女性患者 由于过度肥胖,颈部粗而肥厚,皮肤松弛,气管套管相对较短而于置管次 日头 部转动时滑出气管外。

3. 1 及 时调 整和更换 固定带

护士每班 应检查套管 固定带的松紧度,如发现固定 带与皮肤 之间容 纳超过一 指应及时调整。调整时应两人操作,一人 固定气切套管 的位置,一人调整长度。注意不要打活结,以免 自行松开。如 为全身水 肿或颈部皮肤松弛 的患者,可 适 当紧些,以不 影 响颈部血 液循 环 为准,并及时根据颈部水肿 消退情况调节松紧度。

3. 2 及时观察 和处理切 口

每天常规切 口换药,及时观察伤口的情况。对于气管切开 口未进行缝合 的患者,进行吸痰、翻身等操作时应将呼吸机管道放置妥 当,避免牵拉。置管 2~3d凡 士林 纱条取 出后 应及 时观察切 口情况,并重新 调整套管的位置,对于切 口长度超 过 5

c m 的患者,应通 知医生 给予一定缝合,可在切 口上端缝 1 ~2针,但勿 在切 口下 端缝合,以便引流及换管l。

. 3 及时充气和观察套囊 套管放 置后,应向套囊 内充气。

套囊充气最好能用测压装 置测量其 内压,把 压力控制在 3.33k P a(2 5

mmHg)_ 4 J,基本不会影 响气管 内黏膜 的血液循环。套囊充气不仅 可使气管 导管与气 管壁之 间密闭,有效 防止 呼吸道分泌物或 胃反 流物流人气道,而且 能使机 械通气 时不漏气。另外套囊充气还可使套管 固定在气管 内一定的位置。在临床观察中,发现硅胶气囊 内一定 的压力可产生气体渗漏,因此应每班检查气囊 的充气 情况,及时充气、测压,以保证 气囊充 气的有效性。同时要注意倾听充气不足而从 口腔中发 出的漏气

声。如发现充气后气囊外 置充气囊 仍干瘪,及气道 内产 生漏气情况,应考虑气囊破裂,及时报告医生更换套 管。

3. 4 使用加长型气 切套 管 及时评估患者,对 颈部粗而肥厚者,进行气管切开前要 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 况选择合 适的加 长型气切套管。插有普通气管切开套管的患者出现颈部肿胀,首先应调整 固定带的松 紧度,同时床旁及 时准备好 可调节 长度的套管及 气管 切开包,必 要时 及时更 换。另 外,注 意在 翻身、吸痰、换药等操作时固定好套管,并避免牵拉。

3. 5 套管滑出后的紧急处理 套管一旦滑 出气管外,患者 即出现经皮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全身发绀进行性加重 ; 清 醒患者可 出现情绪紧张、烦躁、呼吸浅快、大汗淋漓、意识逐渐不清等 ; 机械通气 患者可 出现呼吸机气道压力过高报警,呼 出潮气量过低报警,体检有 时可在颈部触及 皮下气 肿。患者 出现 以上症状时,在排除其他 病情方 面的原因外,应考虑 套管 滑 出,并立即报告医生,同时抽尽气囊内的气体,剪断固定带,使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对长期气管切开已有窦道形成者可将气切

套管顺气管弧度进行插入 ; 对于套管完全拔出或气 囊破裂者,应在密闭气 管切 口下进行 口鼻腔简易 呼吸囊通气,同时配合医生将气管切开套管重新置 入或更换置入,固定妥当后,接呼 吸机予高于 7 0%的氧浓度吸入,直 至经 皮氧饱和 度稳 定大于9 0%以上后方 可渐 减至 原始 氧浓 度,3 0

r ai n后行 血气 分 析。本组 9例患者经以上积极处 理后,均在 1 0

r ai n内经皮氧饱和度上升至 9 5%以上,3 0

r ai n后动脉血气分析接近正常水平。

气管切开患者套管脱出是l 临床上危急情况之一,若处理不及时,患者将会 因缺氧而造成全身各器官严 重的损伤,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因此应积极 预防,在 护理工 作时提 高责任心,勤于观察 患者 的情 况,勤 于观察气 切套管 的位置,在护理患者 时应全面考虑引起套管脱出的原因及诱 因,细致、谨慎操作。同时要常规准备 1条更换 的套 管及 1把无菌 中弯血管钳放在患者 的床头]。另外,护理人 员必须 具备一定 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一 旦发生意外 能及时判 断,报告 医生,及时处

篇3:气管套管的护理

关键词:气管切开,气管套管,高压氧,观察,护理

高压氧对中、重度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我科于2000年1月~2009年2月,共对56例气管切开术后带气管套管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大部分患者都能在治疗过程中顺利地拔除气管套管,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气管切开患者均佩带不锈钢气管套管。男31例,女25例。年龄8~57岁。其中,中度颅脑损伤11例,重度颅脑损伤20例,高血压脑出血17例,大面积脑梗死8例;意识清醒11例,呈嗜睡状态24例,昏睡状态21例。全部病例均有肺部感染,感染严重且痰液多者有48例,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1.2 治疗方法

采用杭州新颖氧舱厂生产的单人纯氧舱治疗,型号为YY CO8A-1型,治疗压力为0.2 MPa,治疗时间为80 min,每日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最长96次,最短24次,平均60次。

1.3 观察与护理

1.3.1 做好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家属对高压氧治疗较陌生且对治疗效果持怀疑的态度,因此我们应向患者家属介绍高压氧治疗的一般知识,并带其到我科进行实地观摩并列举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例,使患者家属接受治疗。

1.3.2 入舱前做好对患者的评估

(1) 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舱前给予气管切开处伤口换药,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气管套管固定是否牢固,松紧度以固定带与皮肤间可伸进一指为宜,将患者抬送进氧舱的平车上平卧,头偏向工作人员的操作台一侧,同时敞开气管套管口,周围15 cm内无遮盖物,以防气管套管口堵塞造成窒息。 (2) 开放各种引流管。将患者抬送进氧舱平车上后开放各种引流管并作妥善固定,停留胃管患者进舱前抽吸胃液1次,防止胃内物反流进入气管引起窒息。由于在高气压下进入气体空腔脏器内的气体在减压时膨胀,空腔脏器内及其所插导管(胃管、尿管等)内气体体积增大,可造成张力性胃肠道或膀胱急性扩张。 (3) 正确使用约束带。查阅文献[1]显示,颅脑损伤昏迷者一般要经过昏迷-苏醒-烦躁-意识恢复的过程,出现烦躁症状说明脑细胞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因此颅脑损伤患者在烦躁阶段不主张停止HBO治疗[2]。入舱时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的意识情况,对于烦躁患者约束四肢,以免自伤、拔管或损坏舱内设备。上约束带时要注意松紧适度,以防过紧阻碍血液循环。 (4) 严格控制血压,防止再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大都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的高血压,防治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再出血的关键是控制高血压[3]。对于此两种患者,每次进舱前监测血压一次,必须控制在160/100 mm Hg为宜[4]。因为随着舱内压力的进行性升高,氧分压逐渐上升,可致血压升高。在加、减压时,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波动过大诱发再出血。

1.3.3 治疗中的护理

(1) 升压过程中,随着舱内压力的逐渐升高,气体密度逐渐增加,患者呼吸阻力增大,此时应严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如出现憋气、呼吸急促、呛咳,痰液从气管套管中喷出等现象,应立即停止加压,待患者完全适应后症状就会缓解,可继续加压。 (2) 稳压过程中,稳压阶段是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此时患者呼吸道及肺部在受到高浓度氧的刺激下可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阻塞呼吸道。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及深度,一旦出现窒息,紧急减压出舱,同时观察患者面部表情:有无面部肌肉抽搐、出冷汗、流涎、面色苍白、烦燥不安等氧中毒的先驱症状,如出现先驱症状时应排出舱内氧气,降低舱内的氧浓度,并逐步减压出舱[5]。 (3) 减压过程中,减压时由于空气膨胀,呼吸阻力减小,如果快速减压,痰液可从患者的气管套管口喷出,故在减压时应缓慢减压,以防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1.3.4 出舱后的护理

检查气管套管有无松脱,并在套管口上盖上无菌生理盐水纱布,送回病房并做好交接班。

2 结果

56例气管切开带气管套管患者中,45例意识障碍者有41例意识转为清醒,42例患者肺部感染得到控制,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能顺利拔除气管套管52例,不能拔除气管套管4例,其中有2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外院转来错过了治疗时机,1例因留置气管套管过长,造成气管塌陷而不能拔除气管套管,1例出现了气管内肉芽组织增生;其中有2例脑出血患者2个月后由外院转来,因肺部感染严重一直不能堵管。56例患者经过我们的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无一例发生痰液堵塞、窒息及继发性感染;无一例出现减压病、气压伤等高压氧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由于中、重度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常伴有脑低氧、脑水肿,在高压氧下血氧分压升高,血氧含量增加,血向脑组织的弥散距离加大,使脑细胞氧供得到改善;脑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因此可降低颅内压,减轻水肿,打破脑低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恶性循环[6],对脑低氧、脑水肿的患者抢救十分有效。高压氧下颈动脉血流减少,椎动脉血流增加,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氧分压相对增高,有利于生命机能活动的维持,并有利于精神状态的恢复[6]。本组患者,如果不能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待闭管后再治疗,就会延误脑复苏的最佳时机。为了气管切开术后仍带气管套管的患者不错过高压氧治疗的最佳时机,能早期得到及时有效的高压氧治疗,当患者呼吸、血压平稳,体温≤38℃,虽有肺部感染但无气急、发绀时我们即实施高压氧治疗[7]。

由于气管切开后,患者的保护性咳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自行排痰障碍,气管套管口与外界形成直接的呼吸通道,外源菌易从通道侵入直接造成肺部感染。高压氧能提高机体的白细胞抗菌能力,使肺部感染减轻或消失[8]。由于我们对本组气管切开患者,掌握好符合进舱条件,虽然是危重患者均早期、足疗程地给予高压氧治疗,为患者赢得了治疗的好时机,提高了治疗效果,顺利地拔除了气管套管,减少了后遗症,提高了康复率。

参考文献

[1]宋金华, 姜淑荣.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高压氧治疗与护理[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3, 25 (2) :127-128.

[2]曾燕苗, 鲍锦华, 谢秋幼.颅脑损伤患者烦躁期高压氧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康复, 2003, 7 (25) :3535.

[3]吴建国, 方志荣, 郭红霞.脑梗死患者高压氧治疗再出血分析[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08, 12 (6) :373-375.

[4]徐洁明, 黄怀, 廖春, 等.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发生脑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4, 16 (8) :9.

[5]孔磊.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J].右江医学杂志, 2007, 35 (5) :618-619.

[6]王淑珍, 刘学玲, 王培高, 等.戴管患者高压氧治疗时的意外处理[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04, 9 (11) :173.

[7]房广才.临床高压氧医学[M].北京:华文出版社, 1995:350-351.

篇4:气管套管的护理

【关键词】喉癌;气管套管;安全问题;护理

喉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耳鼻喉科恶性肿瘤很大比例,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很严重威胁。喉癌的分类根据癌的原发部位可分为声门上型、声门型和声门下型。治疗以手术为主,分为部分喉切除术和全喉切除术。各种喉切除术后常见气管导管安全问题有:气管导管阻塞、导管脱出等所致窒息、皮下或纵膈气肿、出血、感染。通过采取相应的气管套管安全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能够早期发现,降低危险率,确保患者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现将我科2005年6月~2013年6月收治102例喉癌病人,术后出现与气管套管有关的安全问题18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02例喉癌,男94例,女8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61岁,病史2个月~2年。其中声门型42例,声门上型28例,声门下型32例;部分喉切除70例,全喉切除32例。术后出现与气管套管有关的安全问题18例,其中气管导管阻塞6例、导管脱3例、皮下或纵膈气肿3例、出血2例、感染2例、缺氧2例、出现平均住院32天。拔管出院68例,长期带管34例,术后随访2~5年。

2 气管套管安全问题分析

2.1 缺氧:麻药残余作用自主呼吸未恢复,呼吸模式的改变,给氧不及时,术后体位不适,气道不通畅,使有效通气量降低所致。

2.2 导管阻塞:气囊滑脱阻塞是分泌物黏结成痂阻塞,由于内套管引流不及时,吸痰不彻底,空气干燥,分泌物黏稠等造成分泌物逐渐积累而致。

2.3 导管脱出:内管脱出常因固定不牢、型号不合适、颈部脂肪组织过多、气管切口过大导致套管脱出致皮下、吸痰刺激咳嗽、频繁更换体位所致。脱管是非常紧急而严重的情况,如不能及时处理将迅速发生窒息。

2.4 出血: 可由气管切开时止血不彻底,术后缝合线滑脱,气管套管大小不合适,损伤血管或摩擦导管压迫、刺激气管壁,术后感染血管糜烂,吸痰动作粗暴,患者剧烈咳嗽,活动时过度伸展、转动颈部导管压迫等造成。

2.5 皮下或纵膈气肿:气管切开时过分分离气管前软组织,气管切口过长及皮肤切口缝合过紧、插管时剧烈咳嗽,气肿部位多发生于皮下、颈部、偶可延及胸,严重时可蔓延及头面及四肢。

2.6感染:喉癌患者术后身体抵抗力差,呼吸系统退行性变,麻醉剂、止痛剂可抑制纤维运动,经气管套管咳痰不适应,术后伤口疼痛,易发生肺部感染,手术后气管道管口分泌物刺激,反复吸痰,套管消毒不彻底等原因所致。

3 护理对策

3.1全麻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持续心电监护、气管套管内给氧,保持舒适的体位,防止因缺氧导致躁动,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内套一起取出。全喉切除患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患者发音和吞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外界沟通发生障碍,患者常表现出情绪烦躁、低落的心理状态,丧失主观能动性。护士教会和鼓励患者用手势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医护人员应主动关心,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心理状况,耐心、细心地鼓励病人勇敢的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预防痰痂形成的护理

3.2.1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温度18~20 ℃,湿度保持在70 %以上,室内不宜有过强的对流,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3.2.2 加强气道湿化 (1)保持气道湿化,常规在气管覆盖无菌生理盐水纱布2层,保持纱布潮湿,定时更换,起到湿化气道粘膜的作用。(2)稀释痰液,输液泵持续泵入湿化液(生理盐水100ml+麋蛋白酶4000单位),每小时2-3毫升,或者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湿化液3ml-5ml,将气道湿化液沿气管套管的管壁缓慢注入气道内,每20分钟滴药6~8滴,以防形成痰痂,滴药时注意顺气管导管内壁滴入,避免引起咳嗽,患者呛咳时迅速充分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预防结痂重要措施。

3.2.3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15 min,(雾化液生理盐水20 ml+硫酸庆大霉素8 u+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稀化痰液,预防干痂形成。

3.2.4保持呼吸道通畅,嘱患者口内分泌物不要咽下,应轻轻吐出,防频繁的吞咽动作引起咽气管缝合口裂开,痰液黏稠无力咳出时,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喉癌患者术后5 d,浓稠痰较多,1周后痰量会逐渐减少,正确判断吸痰时间,规范吸痰操作,吸痰前给氧2分钟,吸痰时间不易超过15秒,插入遇阻力后左右旋转上提吸痰,一根吸痰管只用一次,直径不超过内管的1/2为宜,吸痰管过粗致病人缺氧,过细则影响痰液吸出。

3.3防止导管脱出的护理

(1)更换内管消毒后,内管放置牢固,与外管咬合紧密。(2)患者活动时注意导管是否松动,防止导管脱出。(3)注意将气囊扎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内管脱出常因固定不牢所致,脱管是非常紧急而严重的情况,如不能及时处理将迅速发生窒息,停止呼吸。

3.4防止出血的护理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和量,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保持颈部负压引流通畅。嘱患者避免剧烈咳嗽,不可左右晃动颈部或过度伸展上肢,以免牵拉伤口而引起出血。如发现患者切口渗血或引流不畅时,要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加压包扎,应用止血剂或镇静剂等。严重者为锁骨下动脉出血,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或痰中带血,一旦发生大出血时,进行气管插管,压迫止血预防窒息发生。

3.5.皮下气肿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当发现皮下气肿时,立即报告医生,严密观察皮下气肿的范围,可用甲紫在气肿边缘画以标记,以利观察进展情况,保证正确的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规范护理操作。

3.6.预防感染的护理

术前训练有效咳嗽和深呼吸尤为重要,有效预防肺部感染。气管内套管定时清洗消毒,先用用双氧水浸泡,软毛刷清除套管内的分泌物,煮沸消毒15 min,每日4-6次,保持套管通畅,预防感染。

3.7.饮食护理

营养支持对患者伤口愈合、组织修复及并发症的预防都非常重要,术后第7天可行鼻饲流质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的流质饮食,每次总量150~250ml,鼻饲饮食一般14~20天。

3.8.长期戴管病人出院指导

(1)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更换。(2)教会病人或家属进行内管清洗与消毒法、内管取出与放入法,不可用棉棒直接去气管内取痰,防止棉签头端折断,掉入气管内堵塞气管。(3)洗澡时防止水溅入气管。(4)禁止吸烟,以减少呼吸道的分泌物。(5)定期来院复查,注意休息,防止感冒。

参考文献

[1] 劉文珍,吴风琴. 25例喉癌术后放疗患者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6,5(2):116.

[2] 黄选兆.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65.

篇5: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护理

【概述】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广泛应用于腹部外科各种手术。对手术创面的渗液起到良好的引流作用,局限消化道瘘并促进窦道形成,避免腹腔感染和腹腔脓肿。在腹部外科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护理目标】

1.患者及家属理解留置管道的目的并积极配合。

2.保持引流通畅及维持有效负压,达到以下目的:引流腹腔内渗液、渗血、脓液;为胃肠道瘘、胆瘘、胰瘘患者进行持续吸引,减少其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3.及时发现及处理病情变化,最大限度的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将不适感降到最低。

【护理重点步骤】

1.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管道的目的及重要性、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2.正确放置双套管位置,近端应置于引流最低位。

3.妥善固定双套管,防止意外拔管或脱出。除缝线固定于腹壁外,还应用胶布将其外固定。

4.保持引流通畅,保持引流有效性。维持适宜负压,按医嘱调整负压,一般不超过4kpa,以免损伤内脏组织及血管。双套管的通气管应与大气相通。患者取半坐卧位,以利充分引流。若有阻塞,先离心方向挤压或用注射器回抽,无法疏通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5.监测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黏稠度等。因引流目的不同而流出的液体及量均不同,动态分析引流情况,观察有无并发出血、感染、胆瘘、胰瘘、胃肠瘘等并发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观察腹部体征以及全身症状,有无低钾或低钠等。

7.检测腹腔感染情况。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篇6: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急救手术,用于解除呼吸道阻塞引起的呼吸困难,对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引起的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术为重要的辅助性治疗手段。可经气管套管将下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从而改善肺内气体交换。

一 并发症

1、皮下气肿: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2、气胸纵膈气肿:

3、出血:

4、脱管:脱管可引起患者呼吸困难加重皮下气肿、气胸及纵膈气肿等严重并发症。

5、感染:手术切口感染主要由于痰液污染。切口感染最大的危险是大量细菌自感染伤口入侵肺部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或其他耐药菌可能导致严重肺炎造成死亡。

6、拔管困难

7、气管食管瘘:少见

二换药

1、护理人员准备:护理人员应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口罩,洗手。

2、换药物品准备:无菌换药弯盘1个,无菌敷料2块(“Y”字形纱布辅料),按需备棉球数个。

3、清理切口:

1)携用物来到病人床前,站与病人右侧

2)揭除污染敷料:用一把镊子取下已被污染的敷料,注意动作要轻柔,对有粘连的切口,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湿润后轻轻揭去,以免损伤周围组织。

3、清理切口:

3)用另一把镊子夹无菌棉球擦拭(由上至下;有外向内;擦拭范围距切口上至5cm下至10cm)轻轻拭去皮肤及切口的分泌物及痰液,分泌物较多且切口较深时,宜多次擦拭。

4)更换敷料:将新的灭菌敷料放入切口处即气管套管与切口之间(由下向上“Y”字形开口在上,两边重叠,必要时胶布协助固定)注意调节好气管套管固定带的松紧度,以能容纳一指为宜。

5气管与套管管理:保持内套管通畅,取出内套管的方法是:左手按住外套管,右手转开管上开关后取出,以防将气管套管全部拔出,内套管一天消毒2----3次.内套管脱离时间少于30分钟。

4、如切口处皮肤有红肿,可外涂金霉素软膏,然后将“Y”字形纱布气管垫至于气管切开处。注意事项

1、切口换药动作要轻柔。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3、根据切口的分泌物多少适当的增减换药的次数,一般来说,每日1次,随脏随换。

4、初次气管切开后的1-2天内,床边备好气管切开包,如出现气管套管脱出,应立即报告医生,不得擅自将导管送入。

5、更换体位时注意套管位置,避免牵拉刺激呼吸道或使套管脱出。

6、拔除气管套管后,切口可以用凡士林纱布换药,使其自内向外生长,切口皮肤处可用蝶形胶布固定,数日后切口即可愈合;

篇7: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

徐艳

气管切开是神经外科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急救手段,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然而术后护理尤为重要,如果护理不当可直接影响呼吸,随之发生窒息。因此,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是临床护士必须把握及熟练操作的一项技能,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成功的关键。

护理措施

1、病房的条件病室内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严格限制探视人员,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20-22摄氏度,湿度保持50%-60%。每天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次。同时应做好家属的宣教,室内禁止吸烟,陪护人员应戴口罩。

2、体位根据病情,气管切开术后24-48小时取平卧位,而后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床头可抬高15-30度,以利于改善通气,增加组织供养。

3、定时气囊放气气囊可每2-4小时放气一次,5-10分/次,以避免长期压迫导致黏膜糜烂,损伤血管,引起出血,放气前充分洗净鼻咽分泌物,避免流入下呼吸道。

4、气管切口的护理切口周围的纱布垫要清洁干燥,每日消毒更换2-3次,必要时随时更换,减少污染的可能,气管套管垫一般用4-8层的无菌纱布较为合适。

5、气道湿化主要方法:(1)超声雾化吸入:临床上多根据病情,痰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加入相应药物雾化,一般用5%碳酸氢钠20毫升+地塞米松5毫克+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每日雾化4次,以稀释痰液,使痰易于咳出或吸出,同时可起到抗菌消炎作用。

(2)气道内给药:湿化液常用0.9%的生理盐水100毫升+庆大霉素16u+地塞米松5毫克+糜蛋白酶4000u,间歇气管内滴药,每1-2小时滴入1次,当患者吸气时沿套管内壁滴入,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6、正确有效的吸痰根据气管套管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时吸痰管不宜插入过浅,抽吸时动作要轻柔,吸力不宜过大,吸引压力小于6.7KPa,吸痰管应左右旋转式吸痰,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抽吸不必太频繁,一次吸引不超过3次,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加大吸氧浓度。

7、气管套管固定和松紧度的调整气管切开术后应选择牢固的布绳固定套管,不可选用松紧带或有伸缩性的纱布条,套管系带要打死结,以免滑脱,每天及时检查固定带松紧度的改变,并随时加以调节,一般以带下能伸进一指为宜,套管过松容易滑脱,过紧可导致颈部血流障碍。

8、加强口腔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昏迷、禁食、中枢性高热等原因,易发生胃粘膜糜烂,加之抗生素应用,易发生真菌感染。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棉球擦拭口腔2-4次/天,擦拭时动作要轻,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9、密切注意并发症的发生各种原因造成的出血、气管食管瘘、气囊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正确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细心的护理

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篇8:清洗气管内套管的简易方法

1 材料

过氧化氢溶液、废弃的表面粗糙的布胶布底纱。

2 方法

将金属内套管先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浸泡消毒5 min~10 min, 以达到使内壁痰液湿润松动的目的。根据气管内套管内径选择粗细适当能顺利通过内套管的长度约20 cm的一次性导管, 如一次性吸痰管、吸氧管、输液管等, 然后将40 cm长度的布胶布底纱条套在一次性导管前端穿过金属套管, 必要时可将棉签置于一次性导管内以增加硬度便于穿过有一定弧度的金属内套管。来回拉动带纱条的一次性导管3次~5次痰液即粘附在粗糙的纱布条上, 用清水冲洗内套管并对光检查, 清洁效果良好。

3 应用纱布清洗法与废旧布胶布底纱清洗法相比较

清洗20例金属内套管, 将其分为两组, 纱布清洗法10例, 废旧布胶布底纱清洗法10例, 对两组的清洗时间, 清洁度及费用进行比较。

4 优点

篇9:气管套管的护理

【关键词】气管切开;痰痂;原因分析;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51-01

临床上常采用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是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人工气道建立后,气体未经过鼻腔的过滤和湿润直接进入气道,极易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粘稠,而阻塞管腔,一旦形成痰痂,可导致呼吸困难、窒息等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1]。

1临床资料

自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我科收治气管切开的患者180例,男96例,女84例,死亡5例,180例病人中痰痂形成8例。因及时发现处理而未发生意外。

2原因分析

2.1 气道湿化不足:

由于湿化不足而形成痰痂共5人次。其中颅脑损伤昏迷患者1例,心肺复苏术后1例,ARDS患者2例,肺挫伤患者1例。患者由于呼吸道粘膜的纤毛运动减弱,排除异物的功能降低,气管切开后咳嗽反射下降,排痰机能障碍,加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在呼吸机停用后,减少了对呼吸道的湿化,而直接的呼吸道给氧,氧气直接冲击呼吸道粘膜,使呼吸道水分丢失过多,可达800ml/d [2] ,分泌物及痰液在呼吸道停留不易排出,更容易形成痰痂,直接阻塞呼吸道,影响了患者的呼吸,表现为呼吸困难,有时有鸣笛音,同时伴有烦躁、心率增快、憋喘、血氧下降等症状。

2.2气道出血:

本组气管切开患者因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气管粘膜损伤出血2例,气管切开发生出血2例。使用白眉蛇毒血凝酶1KU静脉注射,白眉蛇毒血凝酶1KU肌肉注射,连续1-2天,出血停止。并采用输液泵持续小剂量湿化液行气道湿化,及时吸出痰痂,防止意外。

2.3技术缺陷:

本组由于存在相应护理技术缺陷而形成痰痂1例。由于翻身、叩背时未掌握好部位及相应力度,未能使深部的痰液充分引流。吸痰时负压时间过长,动作不轻柔,损伤呼吸道粘膜导致出血。

3预防及护理

3.1 加强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后,由于上呼吸道温、湿化功能完全丧失,吸入气体必须充分湿化和温热,尤其是气管切开脱机后,更是湿化疗法的适应征[3]。通过充分湿化,保持呼吸道纤毛运动活跃,保证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使气道通畅。我科采用温化罐+微量泵持续湿化法,以每分钟3-4滴的速度持续滴入,24 h滴入250 ml。湿化液的总量需根据病情、痰液的性质调整,所给予的量既要保证痰液稀薄易于吸出、咳出,又要使肺底不因湿化过度而出现啰音为宜,持续气道湿化的特点:①湿化液量小而均匀,且流速恒定,沿内管套管壁缓慢流入气道,对气道刺激性小,避免了呛咳或刺激性咳嗽,同时气道24 h始终处于一种湿化状态,能有效补充丢失的水分;②使患者的痰液稀释,有利于气道分泌物引流,减少吸痰次数及反复吸痰所致的气道黏膜损伤,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低氧血症的发生;③管道装置密闭,药液不易被污染,操作简单,护理有效,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4]。另外,应注意加强室内空气的温湿度、净化和消毒,防止细菌滋生引起感染。

3.2 及时排痰、吸痰:

在充分湿化气道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呼吸音、氧饱和度变化等数值,及时给予吸痰。定期翻身、肺部体疗是预防压疮、促进痰液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措施。吸痰选择合适的吸痰管,直径为气管切开套管内径的1/2,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对于需常规吸痰而未能彻底吸痰的,可采用纤支镜吸痰或肺泡灌洗。

3.3 加强气道保护:

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降低医源性气道感染的机会。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每2小时翻身1次,依次进行半卧位、右侧位45°、左侧位45°交替翻身,翻身的同时肺部体疗仪叩击患者背部,按自下而上、自边缘到中央的顺序,15min/次,让其深呼吸与咳嗽,以利排痰。翻身时注意防止气管套管脱出。在吸痰时,动作轻柔,吸力不宜过大,吸痰管不可过硬.抽吸不可过于频繁。避免损伤气管粘膜导致出血。使用无菌石蜡油局部润滑吸痰管,可有效减少提插阻力[5]。

3.4 保证足够的入量:

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呼吸道湿化必须以患者全身不失水为前提,特别是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如果机体液体入量不足,即使呼吸道进行湿化,呼吸道的水分也会进入到失水的组织而处于失水状态,使气道分泌物粘稠,易形成痰痂。故需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

4小结

气人工气道是患者的生命通道,一旦气管切开后再发气道梗阻将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直接影响预后。气道护理质量好坏与痰痂形成程度有密切关系,只有充分认识气管切开患者痰痂形成的原因与危害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降低痰痂形成的发生率,从而减少并发症和医疗费用支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姚燕红,吴立峰,苏红霞,陈丽倩.人工气道患者痰痴形成的因素分析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3,18(9):846—847.

[2]郁惠琴,毋远春.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痰痂的形成及处理.中华护理杂志,1996,31(3):142.

[3]俞森洋.机械通气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41.

[4]宋廷艳.人工气道持续湿化法与间歇湿化法效果比较.中国实用医药,2010,35(5):219-220.

篇10: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护理论文

气管、支气管结核是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或黏膜下层的结核病,亦称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EBTB)。活动性肺结核中大约10%~40%伴有 EBTB。

支气管结核的发病率的高低与检查方法、病理改变、肺结核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支气管结核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4.2,各年龄组均可发生。多数支气管结核常继发于肺结核,以20~29岁年龄组占多数。儿童EBTB多因邻近纵隔淋巴结结核侵蚀支气管,引起结核性支气管炎。原发性支气管结核极少见。近年,由于肺结核病趋向老年化,老年支气管结核有增加的趋势。

一、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均因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发热等就诊于本院,全部经X线胸片、CT扫描及支气管镜检查并病理、痰或刷检找结核杆菌阳性证实为支气管内膜结核,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17~39岁,平均年龄(26.4±4.08)岁;病程2~12个月,平均(3.93±2.28)月。支气管内膜结核部位:左主支气管13例,右主支气管6例,左主支气管+气管1例,左主支气管+左上叶支气管4例,右主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2例,左上叶支气管2例,右上叶支气管1例,左下叶支气管1例。

二、护理评估

(一)临床表现

支气管内膜结核具有与肺结核同样的全身症状,如乏力、盗汗、午后低热、纳差、体重下降等。病变早期无明显症状,当病变较广泛时出现局部症状,与病变范围、支气管狭窄、溃疡程度有关。局部症状为刺激性咳嗽、咳痰、支气管喘鸣、呼吸困难及胸痛。支气管阻塞后产生的肺内阻塞性感染可伴有发热。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液指标化验,反复查痰可见约50%的患者呈痰菌阳性。

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可提高痰菌的阳性率,也可行病理检查。支气管结核的纤维支气管镜表现有五种类型。

3.影像学检查 支气管内膜结核早期病变局限、无明显X线改变,但痰菌可阳性;气管有狭窄或阻塞时,断层可见支气管狭窄或阻塞征象,同时伴有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或肺气肿表现;CT检查、支气管造影均可显示狭窄、阻塞、中断或变形。

三、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

(一)手术前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

1.焦虑。

2.气体交换受损。

3.低效性呼吸形态。

4.有窒息的危险。

5.知识缺乏。

6.睡眠形态紊乱。

(二)手术后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

2.有误吸的危险。

3.疼痛。

4.自理能力缺陷综合征。

5.不舒适。

6.潜在并发症 出血、吻合口瘘。

四、护理措施

篇11:气管套管的护理

谢菲,吕玉明,陈之晔(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永和分院四病区,上海 200436)

中图分类号: R473. 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 3969/J. issn. 1672-6790. 2013. 01. 046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手段[1]。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是疾病抢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同行对气道管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对气道湿化、给氧、痰液抽吸、气道感染预防和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见解,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综述如下。气道湿化的管理

1. 1 人工气道的缺陷 正常时鼻、咽、口腔、呼吸道黏膜表面积大,血管丰富,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2]。但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过滤、清洁作用,且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失水增加,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黏膜上的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导致痰液黏稠甚至痰痂形成,严重时出现窒息、炎症等并发症的发生[3]。可见,气管切开患者充分气道湿化极其重要,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关键。

1. 2 气道湿化方法 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是近年来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一大进步,它不仅优于传统间断湿化法,也优于静脉输液形式持续湿化法,能更有效地预防气道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为颅脑损伤昏迷期气管切开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4]。持续湿化符合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湿化生理需要,使气道始终处于一种湿化状态,且近似生理湿化状态使痰液黏稠度降低利于排出[5]。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可保证湿化液总量及推注速度,同时可以保证剂量准确、恒定、微量、持续,并可根据痰液黏稠度与室内相对湿度等因素随时调整湿化速度,而且使用方便节省人力[6]。杨有娟等[7]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用人工气道持续氧雾化法和持续滴注湿化法进行比较,认为持续氧雾化法优于持续滴注湿化法。

1. 3 湿化液的用量及选择 湿化液的用量应视室温、体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大小、患者出入液量、痰液量和性质适当调整[8]。国内湿化液常选择蒸馏水、0. 9%氯化钠注射溶液、0. 45% 氯化钠或 1. 25%碳酸氢钠等。黄燕萍等[9]认为,采用无菌蒸馏水和0. 45% 盐水效果优于等渗盐水。应用 0. 45% 盐水20 ml 加氨溴索 15 mg 用滴管形式输入或用 0. 45%盐水 30ml 加氨溴索 30 mg 雾化吸入,临床观察湿化效果满意。国外研究证明 0. 9% 氯化钠注射溶液不能和分泌物混合,滴入 0. 9% 氯化钠注射溶液对稀释或溶解分泌物是无效的,且易引起患者呛咳,甚至进入气道的液体可使痰液向深部转移至深部气道[10]。

1. 4 吸入气体加温方法 湿化液的温度应该保持在32 ~35 ℃,才可以保障进入呼吸道后逐渐升至体温水平,可使相对湿度维持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若需要加强湿化,应相应提高吸入气体温度,但不应> 40 ℃。否则,即使水蒸汽饱和,纤毛活动也会消失,并有喉痉挛、发热、出汗、呼吸功能增加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气道烧伤,高热反应[11]。适宜温度的气体可使气管、支气管扩张,并有防止气道痉挛的作用。近年来临床使用的加热导线型湿化器,可以调节吸入气体的温度,避免气体在管道内形成冷凝液,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杨梅玉等[12]认为使用人工鼻时,呼出气体时带出的水分和温度可部分保留在人工鼻内,对吸入气体有加热、加湿作用。另外,增加室内空气温湿度也是非常有效的。吸氧、排痰的护理管理

2. 1 吸氧 应根据患者病情及血氧饱和度选择氧流量,以达到理想的氧合状态。常规选择

低流量持续从气切口进行供氧,一般以小于 5 L/min 为宜,以免持续高速气流损伤气管,建议在吸痰前、中、后采用纯氧吸入 3 min,以预防吸痰后氧分压下降。

2. 2 吸痰 适时吸痰指征为: ①呼吸音减弱;②呼吸困难;③在气管导管口内可以看到分泌物;④痰鸣音或呼吸哮鸣音;⑤人工呼吸时气道压力增加;⑥不明原因的血氧饱和度下降。现普遍主张必要时吸痰。采用软质、圆头、外径小于气管套管内径 1/2 的一次性硅胶吸痰管,将吸痰管插入人工气道下端1 ~ 2 cm,插入吸痰管有阻力时,向上提 0. 5 cm 开始吸引,由深到浅,不停转动,吸痰动作轻、稳、快,打开负压,缓慢回抽并左右旋转进行吸痰,不可上下反复提插,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 15 s,插管不应超过 3次,遵循“先气道后口鼻”的吸引原则,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吸入3 min。过多的抽吸刺激呼吸道黏膜,使患者气道痉挛、出血、呼吸急促等。在吸痰过程中,负压限于 10. 64 ~ 15. 96 kPa,婴儿负压控制在7. 98 ~ 10. 64 kPa,较高的负压会加重肺不张、低氧血症和创伤的危险[13]。3 气道感染预防和控制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管直接向外界开放,失去了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对病原体的过滤和非特异性免疫保护作用,可造成细菌随空气沿气管-支气管树移行,气囊上滞留物下流,加之吸痰等气道管理操作污染、呼吸机管道污染等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降低医源性气道感染的机会[14]。

3. 1 病室环境要求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温 20 ~22 ℃,湿度 60% ~70%。每日用紫外线在晨间护理后进行全病室空气消毒,因为当晨间护理时床被抖动、工作人员走动、地面清扫均易造成这些微生物及携菌尘埃产生再生性悬浮而污染空气,导致晨间护理时空气中微生物含量最高[15]。必要时应把患者置于万级以上的层流消毒病房,以利于空气的消毒净化。限制人员的过多流动,进入ICU 要更换隔离衣、换鞋、戴口罩、帽子,空气消毒 2次/d,每月监测空气质量[16]。

3. 2 预防、控制感染传播(1)对有创性治疗器械、材料,如气管插管、深静脉插管、注射器、胃管、尿管、吸痰管等选用一次性物品,避免交叉感染。(2)若使用金属内套管,则必须严格消毒灭菌,常规 4 ~6 h 煮沸消毒 1 次,也可采用 3% 过氧化氢液、戊二醛溶液等浸泡消毒灭菌。但金属内套管在国外已不再使用,因其有严重致命并发症,在国内也将会被逐步淘汰。(3)严格无菌操作,气管切口护理、吸痰、更换气管套管等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细菌污染。吸痰时先吸净气管内痰液再吸口鼻腔内的痰液,吸痰用的无菌盐水也要准备 2 瓶,分别供吸气管和口鼻腔使用,以防污染气管造成感染。(4)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洗手,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的手是传播病原菌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患者治疗、护理、检查前后必须洗手。(5)加强口腔护理,口腔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是引起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强口腔护理,每日3 ~ 4 次,根据口腔 pH 值选用口腔清洗液,减少口腔细菌的移位。常用 0. 9% 氯化钠注射溶液、1% ~3% 过氧化氢溶液、2% 碳酸氢钠、2% ~ 3% 硼酸溶液等。(6)控制胃内容物的反流,人工气道患者多数放置鼻饲管,当患者处于平卧位、胃内有大量内容物时,反流更易发生[17]。因此,病情允许时,应抬高患者头部 30 ~45°。至少在鼻饲后保持头部抬高 1 h,在非紧急情况下应选择餐前 15 min 彻底吸痰,进餐中、餐后 30 min 内避免吸痰,防止胃内容物反流。易呕吐者可使用微量泵控制速度给予 24 小时持续鼻饲或分少量多次缓慢注入,必要时改成胃造瘘管饲,适当可加用胃肠动力药物和止吐药物。(7)常规定期进行气管内痰液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监测,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控制气管感染[18]。(8)杨梅玉等[12]认为使用人工鼻可以对吸入的气体进行有效的湿化,减少痰痂的形成,降低痰液粘稠度,预防肺部感染。虽然每天必须更换一次人工鼻,但却能显著地提高人工气道的管理效能,应用人工鼻后减少了支气管吸痰,大大降低了感染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胡艳宁.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 护理研究,2005,19(8): 1507-1509.

[2] 章红萍.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 护理与康复,2007,6(11): 734-736. [3] 黄竹影. 气管切开并发肺内感染的病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14(6): 390.

[4] 杨福弟. 两种气道护理方法减少气管切开术后气道并发症效果观察[J]. 华夏医学,2010,21(2): 351-352.

[5] 徐京,华杨敏. 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 40 例效果观察[J]. 延安大学学报,2009,7(1): 82.

[6] 乔引娟.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研究进展[J]. 护理学报,2010,17(12A): 27-29. [7] 杨有娟,谢佩珠. 人工气道持续雾化效果观察[J]. 南方护理学报,2005,12(9): 34-35.

[8] 张晴. 气管湿化护理现状与发展[J]. 现代护理,2002,8(11): 857.

[9] 黄燕萍,曹文峰,高鹏,等.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给氧方式对患者血气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 1.

[10] Ji YR,Kim HS,Park JH. Instillation of normal saline be-fore suc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pneumonia[J]. YonseiMedical Journal,2002,43(5): 607-612.

[11] 张小群. 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护理[J]. 内蒙古中医药,2011,11(22): 160-161. [12] 杨梅玉,游淑钦,林美玉. 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中的作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 23-25.

[13] 程红缨. 气管内吸引合并症的发生原因及其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 536-538.

[14] 王雪,赵晓春,武艳宁. 气管切开术后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措施[J]. 华北国防医药,2009,21(3): 81-83.

[15] 李有莲,郭楼英. 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相关因素的监测与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 141-142.

[16] 程丽君,徐丽华,唐凤玲. 昏迷患者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与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8):186-187.

[17] 张芝颖,王欣然,韩斌如. 胃-肺感染途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625-628.

[18] 王沁,朱惠莉,喻红之,等. 气管切开初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7):627.

[19] 胡哲清,许敏迪,方剑俊. 气道护理三级监控在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5): 591-593.

上一篇:职称聘任文号下一篇:《琵琶行》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