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计划

2024-05-12

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计划(精选6篇)

篇1: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计划

篇一:临床科研试验计划书 临床科研试验计划书

临床科研试验计划书

题目:吸烟对胃溃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一)立题依据:

胃溃疡是人类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机体炎症细胞被激活,释放过多的致炎因 【】

子所引发的炎症反应1。人们通常把胃溃疡看成不要紧的“小毛病”,事实上,老年胃溃疡患者的癌变率为3~5%,中青年为0.5~2%,尤其是近幽门口的溃疡、反复迁延的慢性溃疡最容易癌变,所以胃溃疡的治疗不能忽视。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导致胃黏膜损伤以及寒冷、精神紧张、吃酸辣甜腻食物过多等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是引起胃溃疡的主要原因,但近期的一些动物实验研究指出,吸烟可以影响血管内皮依赖的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可影响胃粘膜的血液循环,可能与胃溃疡的发生及迁 【2.3】

延不愈有关。国内外关于吸烟与胃溃疡的关系的临床研究很少,并且存在着样本含量较少,评价不够全面等缺陷,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9—360. [2]李昌俊,郑瑶,李玉鑫,任辉,陈春,连建学.被动吸烟对兰索拉唑作用于小鼠 胃溃疡模型的干预作用[j].医学论坛杂志。2008:29(4)

[3]张雪萍,吕明明,李霞,孙海基.尼古丁对药物性胃溃疡影响的实验研究[j].食品与药品.2011:13(1)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吸烟与不吸烟的胃溃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旨在了解吸烟对胃溃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从而对预测吸烟对胃溃疡发生发展的影响提供一定的依据。

(三)研究对象

1、样本含量估计: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样本含量估算公式n=[uα2π(1-π)]/δ2计算样本量,式中: n: 样本量;uα: i型错误概率α = 0.05时的u值;π: 吸烟导致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发生率;δ: 容许误差

此处δ取0.03,同时据文献调查,吸烟导致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发生率约为30%,代入公式得:n=[uα2π(1-π)]/δ2=[1.962×0.30×(1-0.3)]/ 0.032 =896人。另外,为减少失访误差,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0%,则约需观察1075例。

2、诊断标准:采用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胃溃疡诊断标准》:

(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常与季节变化、精神因素、饮食不当有关;或长期服用能致溃疡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2)上腹隐痛、灼痛或钝痛,服用碱性药物后缓解。典型胃溃疡常于剑突下偏左,好发于餐后半小时到1~2小时,痛常伴反酸嗳气。(3)基础泌酸量及最大泌酸量测定有助诊断。胃溃疡的基础泌酸量正常或稍低,但不应为游离酸缺乏。

(4)溃疡活动期大便隐血阳性。

(5)x线钡餐检查可见龛影及粘膜皱襞集中等直接征象。单纯局部压痛,激惹变形等间接征象仅作参考。(6)胃镜检查,可于胃部见圆或椭圆、底部平整、边缘整齐的溃疡。根据溃疡面所见,可分为:①活动期:溃疡面为灰白或褐色苔膜覆盖,边缘肿胀,色泽红润、光滑而柔软。②愈合期:苔膜变薄,溃疡缩小,其周围可见粘膜上皮再生的红晕;或溃疡面几乎消失,其上有极少的薄苔。③瘢痕期:溃疡面白苔已消失,变成红色充血的瘢痕;可见皱襞集中。具备以上(1)(2)(5)或(2)(6)项者可作胃溃疡诊断,3、纳入标准:

(1)均为胃镜检查确诊的门诊胃溃疡患者;(2)均为男性,年龄20—50岁(3)均为单个溃疡;

(4)溃疡病有吸烟组患者,吸烟史5年以上,目前仍在吸烟,5支以上/d;无吸烟组,无 吸烟史,4、排除标准:

(1)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者(2)有严重肝肾疾病、癌症患者;(3)长期酗酒者;

5、可能出现的偏倚及控制措施 偏倚:(1)诊断性偏倚(选择纳入标准时,为统一其诊断标准)。

(2)入院率偏倚(在选择时为了减少失访和提高依从性而倾向于选择住院病人)。(3)无应答偏倚(研究对象未按要求回答调查内容或隐瞒事实真相)。(4)测量偏倚(在测量相关指标的时候由于工作人员的水品问题可能会导致出现一定的误差)。(5)混杂偏倚(性别、年龄是最常见的混杂因素)。偏倚控制措施:

(1)对研究人员进行统一培训;(2)严格纳入及排除标准;(3)保证样本的独立性;(4)由于试验过程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会有比较好的依从性;(5)减少病例的退出,对退出的病人应进行随访;

(6)治疗前后安排统一的疗效评定人员,以防止测量偏倚;

(7)对可能影响疗效的混杂因素如:病因、病程、性别等,将纳入多因素分析的自变量范畴进行讨论;

(8)减少数据丢失,对退出治疗的病人也进行数据分析。

(四)研究方法:

1、确定受试对象: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确定受试对象,并与受试对象讲解试验过程及意义,签署知情同意书

2、分组:按患者是否吸烟,将其分为吸烟组与不吸烟组

3、观察指标:(1)受试者所填《吸烟对胃溃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调查表》作为基本情况观察指标(2)未用药前,晨间抽血,测定血脂、空腹血糖(fpg)及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

(3)以门诊入院血液指标检测值、半年血液指标检测值、一年血液指标检测值,作为吸烟对胃溃疡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门诊入院影响、半年影响、一年影响的观察指标;(4)中国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健康人群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参数参考值作为标准参数,溃疡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检出的各值均与标准参数进行比较。

4、参数记录及比较:

表1 胃溃疡各组血脂、血糖水平及其比较(x±s)项目

tg(mmol / l)tch(mmol / l)hdl-c(mmol/ l)ldl-c(mmol/ l)vldl-c(mmol / l)fpg(mmol/ l)吸烟组 不吸烟组

表2 胃溃疡各组血液流变学参数及其比较(x±s)项目

低切全血粘度(mpa·s)高切全血粘度(mpa·s)血浆粘度(mpa·s)红细胞压积(%)esr(mm/h)血沉方程k值 红细胞聚集指数 红细胞刚性指数 红细胞变形指数

血浆纤维蛋白原(g/l)1min血小板聚集率(%)3min血小板聚集率(%)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吸烟组 不吸烟组

5、统计分析:

(1)各组结果以均值± 标准差(x±s)表示,溃疡吸烟组均数与标准参数、溃疡不吸烟组均数与标准参数、溃疡吸烟组与不吸烟组均数之间进行进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对胃溃疡组和对照组结果做正态性检验,根据样本含量大小选择w检验或d检验,为增加检验效能,可令α=0.20。如果结果符合正态性,则将各组均数对总体均数是否为零进行t检验,α=0.05。如不符合正态性,则见2);

2)选用wilcoxon配对法,对胃溃疡组和对照组结果做总体中位数是否为零的假设检验,α=0.05。

(2)整个抽样结束后,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并结合患者生命质量评定结果,进行成本-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

(五)医德问题:

1、本采样方法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认可,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也具有可重复性。

2、本着知情同意的原则进行试验。

3、本研究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也不会造成患者治疗成本增加。

4、受试者有权在任何时候退出试验。

(六)可行性分析:

该方案治疗主要采用抽取患者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查的方法。方案简单易行,且具备相关的基本能力与设备。同时,能保持随后的调查随访。

(七)预期科研成果

胃溃疡不吸烟组的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胃溃疡吸烟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血浆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胃溃疡不吸烟组(p<0.01)。最终,经过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后,可发表sci论文1-2篇。

(八)经费预算:

1、科研业务费:资料收集5000元、统计分析3000元、参加学术会议2000元。

2、实验材料费:试剂费:1075(人)*10元/人,计10750元、检验费:1075(人)*20元/人,计21500元

3、仪器设备费:血糖、血脂检测仪使用费:1000元 血液流变监测仪使用费:1000元 消耗品(注射器、ep管等):1075(人)*5元/人,计5375元

4、协作费:3000元

5、管理费:4000元

(九)具体管理和执行:有医院科研部对本次研究的具体执行进行统一管理,参加本次科研 的成都医学院的第一附属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医师负责患者血液标本的采样 实验室检查、统计学分析及随访工作

(十)方案总策划:于航

(十一)方案执行:参加本次科研的成都医学院的第一附属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 医师

(十二)方案实施示意图:篇二:临床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案 药品名称:资料项目编号:30 临床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案 试验负责单位(盖章): 试验负责单位地址: 试验负责单位电话: 试验参加单位: 试验者姓名:

原始资料保存地点: 联系人姓名: 联系人电话: 申报机构名称(盖章):

xx治疗xx病(xx证)临床研究计划 计划做哪几期临床试验 每期的样本量、试验方法 试验单位 试验进度安排

xx治疗xx病(xx证)ii(或iii)期临床试验方案

以××为对照评价××治疗××(×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试验

临床批件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zl×× 试验申办单位: 试验负责单位: 试验参加单位: 试验方案设计者: 统计分析负责者:

方案制定时间:××年××月××日

讨论:××年××月××日本方案经申办者,各试验中心专家讨论修改 方案修订时间:××年××月××日 审签:××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版本编号: 目 录

缩略语???摘要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方案摘要

试验药物名称:

试验题目:以××为对照评价××治疗××(××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或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试验 试验目的: 主要目的: 次要目的:

有效性评价指标: 主要指标: 次要指标:

安全性评价指标:

受试者数量:××例 其中试验组××例 对照组××例 给药方案: 试验组:药品名称 用法用量 对照组:药品名称 用法用量 疗程:××周(×天)

试验进度:试验开始后××个月完成 正 文

一.试验背景资料 药物研制的背景

药物的组方:处方组成,药效成分或部位适应病症: 临床前药理,毒理结论:

国内外临床研究现状:剂型改变 适应症改变 给药途径改变

已知研究结论(有效性、安全性):i期临床试验结果 ii期临床试验结果 二.试验目的 1.主要目的 2.次要目的 三.试验设计(一.)设计方案

要素:设计类型平行组设计 交叉设计 准备1阶段 洗脱 2阶段

析因设计 联合用药 成组虚贯设计

随机分组完全随机分组 分层随机分组 区段随机分组 配对随机分组 盲法形式单盲

双盲(或双盲双模拟,双盲 单模拟)

试验中心单中心 多中心

如按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平行组设计(二.)样本含量 1.符合法规要求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ii期临床试验试验组病例数不低于100例

iii期临床试验试验组病例数不低于300例脱落率<20% 2. 符合统计学要求

基本要素:均数,标准差。率 前提:有规范的预试验结果 标准疗法公认的疗效情况 组间疗效差别于样本量成反比(三.)阳性对照药的选择 原则:公认有效 具有国家标准

功能主治相近(或相同)给药途径相同(或不同)剂型相同(或不同)用法用量相同(或不同)内容:对照药名称 生产单位 批准文号 标准来源 药物的组方 功能主治 选择的理由

安慰剂对照要符合论理学原则(四.)随机分组方法 sas统计分析软件 参数:

seed number(种子数)rand(段长)block(区段数)center(中心数)group(组数)结果:

试验中心随机 随机数字表

一级盲底二级盲底 试验药物包装编码表 优点: 可重复 一次性完成五.)盲法的要求及设计 盲法选择: 剂量相同;双盲

剂型相同:但用法用量不同:双盲双模拟 剂型不同:双盲双模拟 安慰剂:(或模拟剂):剂型外观性状气味等一致 两级盲法设计:

第一级两处理组对应的代号(a b or1 2)第二级:a b or 1 2两级盲底:密封,妥善保存 应急信件: 一一报应 妥善保存

四.受试者的选择和退出(一.)诊断标准

原则:公认 先进 可行 国际 国内专业学会标准

权威机构颁布标准:sfda 国家中医局 权威教材 权威专著

1. 西医病症诊断标准

2. 西医病症分期 分型 分级标准

3. 中医病名标准:在无西医对应的病症时 4.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主症 次症

对应的组别 舌脉篇三:撰写临床试验方案 撰写临床试验方案

临床试验方案(protocol)是指导参与临床试验所有研究者如何启动和实施临床试验的研究计划书,也是试验结束后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的重要依据,所以,临床试验方案常常是申报新药的正式文件之一,同时也决定了一项新药临床试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中,已对试验方案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这里着重对新药ⅱ期临床试验中,主要研究者如何利用新药申办者所提供的“供临床医师参阅的药理、毒理研究结论及有关文献的综述”和国内外有关该药临床研究现状的参考文献,在遵循gcp原则地基础上科学、周密地制定本项临床试验方案方面提出一些建议。1. 方案首页的设计

设计临床试验方案的首页,目的是让研究者对本次临床试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所以在方案首页上方除写有“xx药ⅱ期临床试验方案”外,其下方有该项研究的题目,题目能体现该临床试验的试验药和对照药名称、治疗病症、设计类型和研究目的,如“xx药与xx药对照治(病症)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此外,首页上还应有申办者试验方案编号(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临床试验的批准文号)、申办者单位名称、本次临床研究的负责单位、试验方案的设计者、以及方案制定和修正时间。如果是多中心研究,还可增加一页列出参加临床试验的医院名称、各中心主要研究者和本次临床研究的监查员。2. 方案摘要的内容

为了方便研究者对方案的快速了解,建议设立试验方案摘要页,内容有试验药物名称、研究题目、试验目的、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主、次要指标)、安全性评价指标、受试者数量、给药方案和试验进度安排等。3. 研究背景资料(前言)

扼要地叙述研究药物的研制背景、药物的组方、适应病症、临床前药理和毒理简况、国内外临床研究现状、已知对人体的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危险性和受益情况。4. 试验目的

ⅱ期临床试验往往具有一定的试验目标,通过临床试验来验证某一事先提出的假设,常常是有对照的验证性临床试验,其次通过本次试验还可得到一些探索性的结论,所以应该明确本次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和次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因此,在试验目的中,应明确提出能说明主要目的的主要指标,以及还能说明其它目的的次要指标。主要指标应选择易于量化、客观性强的指标,并在相关研究领域已有公认的准则和标准。主要指标数量应严加控制。次要指标是指与试验主要目的有关的附加支持指标,也可以是与试验次要目的有关的指标,在设计时也需明确说明与定义。

如果从与试验目的有关的多个指标中难以确定单一的主要指标时,可以将多个指标组台起来构成一个复台指标,作为主要研究指标。如临床上常采用的量表就是由多个指标组成的,其总分就是一种复台指标。

有时临床上需将客观指标和研究者对病人病情及其改变总印象综合起来,设定疗效综台指标(全局评价指标)。此时该类指标往往有一定的主观成份,作为主要指标时应慎重。5. 试验总体设计

由于试验设计的具体内容将贯穿于试验方案的各个方面,所以,此处的试验设计只需明确该设计方案的类型(平行组设计 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成组序贯设计等),随机化分组方祛(完全随机化分组、分层随机分组组、配对或配伍随机分组等)、盲法的形式(单盲、双盲)、是多中心还是单一中心试验。另外,需简述有所治疗的病症、各组受试者例数、疗程、给药途经及方法等。6. 受试者地选择和中途撤出 1)入选标准

用清单的方式列出拟参加人选本次临床试验合格受试者的标准,包括疾病的诊断标准(尽可能有定量检验指标的上、下限),人选前患者相关的病史、病程和治疗情况要求;其它相关的标准,如年龄、性别等。应注意的是,为了保障受试者的合法权益,知情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亦应作为人选的标准之一。

2)排除标准 列出影响研究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的情况,如与入选标准相反的其它治疗、合并疾病和妊娠等,容易造成失访的情况,如受试者工作环境变动等。3)中途撤出标准 如果研究者从医学角度考虑受试验者有必要中止试验,或患者自已要求停止试验,受试者均可以中途撤出。所以制订撤出标准要从研究者和受试者两方面考虑。7. 治疗方案

1)研究药物地名称和规格

分别叙述试验药和对照药的名称(商品名和化学名,成份组成)、剂量规格、外观、生产单位和批号。如果对照药是安慰剂,应符合安慰剂制备要求,所有试验药品均应有药 检部门的检验报告。

2)药品包装 药品包装的材料(瓶装或塑铝卡包装),每个包装中所含药品的数量,如果采用双盲双模拟技术,还应交代其两组药物的组成,每个药品包装上所附有标签的内容应包括药物编号、药物名称、数量、服法、贮存余件,并写上“仅供临床研究用”和药物供应单位 3)药品地随机编盲 药品的随机编盲是新药临床试验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先由生物统计学专业人员用统计软件模拟产生随机数字和相应的药品编码,然后按此编码将试验药和对照药进行分配包装,并准备相应编码的应急信件,随机数的产生具有重现性。最后将产生随机数的计算机程序和药品编码作为盲底保存。

4)药品分配 符台人选条件的患者将按比例随机分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期间观察医生应按每位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和药品编号发放药品,该药品编号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每次患者就诊只能得到足够一个治疗阶段服用的药品,此处应交代每个阶段患者将获药品的数量,每次随访发药时,观察医生应及时填写药品发放登记表。5)服药方法 即给药途径、剂量、给药次数、疗程。

6)药品清点 每次随访时,观察医生详实记录患者接受、服用和归还的药品数量,用以判断受试者眼药的依从性如何,必要时应列出计算依从性的公式。7)药品保存 研究用药由研究单位统一保存,分批分次发放给受试者。应有药品保管的温度、环境要求等。

8)合并用药 明确该项临床试验中可以使用的药品和禁忌使用的药品名称。8. 临床试验步骤

确定研究周期和研究活动安排,可以帮助参加临床试验的研究者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临床试验工作。一般临床试验的研究周期分为洗脱筛选期、入选治疗期合最后一次给药结束后的随访期。不同临床试验各阶段长短不一,各阶段所安排的研究活动内容也不同,所以,在设计方案中能具体地列出不同阶段(如根据患者就诊时间),观察医生所需填写crf的内容、必要的检查、药品发放等活动安排。对随访时间的误差也需作出规定。建议附有临床试验工作流程图来说明不同时期诸如采集基本情况、有效性观察、安全性观察和其它工作等研究活动的安排。9. 不良事件的观察

1)试验药物常见的不良事件 根据申办者提供的资料,列举该试验药品在国内外临床研究中出现不良事件的种类合比率。

2)不良事件的记录 在设计方案中对不良事件应作出明确的定义。并要求研究者如实填写不良事件记录表,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采取的措施和转归。并说明不良事件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准,判断不良事件与试验药物关系的5级分类标准(肯定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无关和无法判定)。

3)严重不良事件的处理 发生在临床试验期间的任何严重不良事件,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研究单位的主要研究者、临床研究负责单位的主要研究者和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伦理委应会、申办单位等。并有以上单位联系人和联系电话、传真等内容。

4)应急信封的拆阅与处理 随药品下发的应急信件只有在该名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需立即查明所服药品的种类时,由研究单位的主要研究者拆阅,即称为紧急揭盲,一旦揭盲,该患者将被中止试验,并作为脱落病例处理,同时将处理结果通知临床监查员。研究人员还应在crf中详细记录揭盲的理由、日期并签字。

5)随访未缓解的不良事件 所有不良事件都应当追踪,直到得到妥善解决或病情稳定。10. 病例中途撤出(脱落)

1)脱落的定义 所有填写了知情同意书并筛选合格进人试验的患者,均有权利随时退出临床试验,无论何时何因退出,只要没有完成方案所规定观察周期的受试者,称为脱落病例。2)脱落病例的处理 当患者脱落后,研究者应尽可能与患者联系,完成所能完成的评估项目,并填写试验结论表,尽可能记录最后一次服药时间。对因不良反应而脱落者,经随访最后判断与试验药物有关者,应必须记录在crf中,并通知申办者。

3)脱落的原因 对于任何脱落病例,研究者必须在crf表中填写脱落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有6种,即不良事件、缺乏疗效、违背试验方案(包括依从性差)、失访(包括受试者自行退出)、被申办者中止和其他。11. 临床试验的评估

1)临床有效评估 包括主要疗效指标和次要疗效指标。

2)临床安全性评估 包括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标准和不良事件的评估。12. 统计分析

1)样本含量估计 样本含量应根据试验的主要目标来确定。样本含量的确定与以下因素有关,即:主要指标的性质(定量指标或定性指标)、研究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由文献或预试验得到)。临床上认为有意义的差值、检验统计量、检验假设、ⅰ型和ⅱ型错误概率等。当根据统计公式估算的样本含量低于《新药审批办法》中所要求的样本含量时,以《新药审批办法》为准。确定样本方案的依据应在此阐明。2)统计分析数据的选择

意向性分析(itt,intention-to-treat):对所有经过随机化分组、分配了随机号的全部病例,成为愿意治疗人群。统计分析时将其中未能观察到全部治疗过程的病例资料,用最后一次观察数据结转到试验最终结果,对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意向性分析。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per-protocol population):所有符合试验方案、依从性好(服用试验用药数量在80%-120%)、试验期间未服禁止用药、完成crf规定填写内容的病例,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分析。

3)统计分析计划 统计分析方法应根据研究目的、研究设计方案和观察资料的性质等特点加以选择,应明确统计检验的单双侧性、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水平、不同性质资料的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方法,以及将采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名称等。主要分析内容应包括病例脱落分析、基线值的同质性分析、有效性分析和安全性分析这几个方面。13. 试验的质量控制和保证

临床试验过程中将由临床监查员定期进行研究医院现场监查访问,以保证研究方案的所有内容都得到严格遵守,并对原始资料进行检查以确保与crf上的内容一致。设计方案中应包括有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如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参加人员应统一培训,当主要指标可能受主观影响时,需进行一致性检验,当各中心实验室的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或正常参考值范围不同时应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进行校正,如统一由中心实验室检验,或进行检验方法和步骤的统一培训、一致性测定等。14. 伦理学要求

临床试验必须遵循赫尔辛基宣言(2000年版)用中国有关临床试验研究规范、法规进行。在试验开始之前,由临床研究负责单位的伦理委员会批准该试验方案后方可实施临床试验。每一位患者人选本研究前,研究医师有责任以书面文字形式,向其或其指定代表完整、全面地介绍本研究的目的、程序和可能的风险。应让患者知道他们有权随时退出本研究。人选前须给每位患者一份书面患者知情同意书(以附录形式包括于方案中),研究医师有责任在每位患者进人研究之前获得知情同意,知情同意中应作为临床试验文档保留备查。15. 数据管理

如果设计的crf是一式三份(无碳复写),则应将crf的第一页将送交参加本临床试验的数据管理人员统一建立数据库。每个试验中心应在完成至少5份crf后,通过临床监查员及时送交数据管理员,以便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所有数据将采用计算机软件编制数据录人程序进行双份录人。在此期间,将有疑问表通过临床监查员转交研究者进行数据审核,研究者应尽快回答并返回。在盲态审核并认为所建立的数据库正确后,将由主要研究者、申办者、统计分析人员和药品监督管理人员对数据进行锁定。锁定后的数据文件不允许再作变动。数据库将交统计分析

人员按统计计划书要求进行统计分析。如果是双盲临床试验将采用两次揭盲的方法进行揭盲。第一次揭盲在数据锁定后,交统计分析人员进行统计分析时;第二次揭盲在完成统计分析后,并由统计分析人员写出统计分析报告时进行。经揭盲后的统计分析报告文本试验的主要研究者写出研究报告。16. 资料保存

对所有与本次临床试验有关的研究资料保存的地点、时间等进行具体规定。17. 主要研究者签名和日期

各参加单位主要研究者签名和日期。18. 附录

与本临床试验有关文件,如crf、患者知情同意书等,并附有相关参考文献。

篇2:临床试验数据管理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股份有限公司 函

地址:

承辦人:

電話:

傳真:

受文者:高學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年月日

發文字號:

速別:

密等及解密條件或保密期限:

附件:(1)人體試驗審查委員會核准函

主旨:

本公司委託 貴院___________科___________醫師主持之臨床試驗計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計劃編號____________),擬申請試驗經費帳號,敬請 予以核准。

說明:

1.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__________科__________醫師主持之臨床試驗計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計劃編號___________),於民國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業經 貴院人體試驗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發文字號_______________)。

2.因上述試驗計劃而衍生之掛號、檢驗、診療相關費用,為方便受試者批價計費,欲合併申請統一經費帳號,敬請 予以核准。

正本:副本:

篇3:临床试验药品细节管理

关键词:临床试验药品,管理规范,细节管理

药物临床试验是指任何在人体 (患者或健康志愿者) 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 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和 (或) 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疗效与安全性, 其研究结果的各项数据是作为药物进行SFDA注册及今后上市销售的重要依据。试验用药品则是指用于临床试验中的试验药物、对照药品或安慰剂, 药品管理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试验的可靠性及受试者的安全。由于各医疗机构依据《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GCP) 细化的“试验药物管理的标准操作规程 (SOP) ”不完全相同, 故管理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药物管理应严格执行“试验药物管理SOP”, 注重细节管理[1]。现将我院对临床试验药品的细节管理作如下介绍。

1 接受及清点临床试验药品

1.1临床试验药品由临床药理基地专人负责接收, 接收时必须审验该药的临床研究批件和省药检所或申办单位提供的试验药品检验报告书, 试验用对照品应为已经SFDA批准上市有效期内的药品。

1.2申办者负责对临床试验药品做适当的包装与标签, 并标明为临床试验专用。在双盲临床试验中, 试验药品与对照药品或安慰剂在外形、气味、包装、标签和其他特征上均应一致。

1.3药品验收做到“二查七对”, 即查药品包装、药检报告;核对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效期、数量、生产厂家。核对无误后, 由验收人和申办人共同在《临床试验药品与试验相关物资交接单》上签名, 一式两份, 一份临床药理基地归档, 一份申办者留存。

2 储存临床试验药品

2.1由临床药理基地人员将临床试验药品送到药房, 药房指定专人负责临床试验药品的发放及管理。药房临床试验药品专管人员负责将每种药品分别建立药品使用 (发放) 登记卡, 登记卡与药品放置在一起。

2.2药房严格按照贮藏要求保管临床试验药品, 专柜 (或冰箱) 加锁保管, 药品按编码顺序分类摆放, 专柜 (或冰箱) 钥匙由专人保管, 并在每个专柜 (或冰箱) 内配备一个温湿度计, 每天记录温湿度, 防止因储存不当影响药品的质量。

2.3如有申办者申请的同一种药品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临床试验, 应将药品分别放在不同的临床试验药品柜内储存, 防止造成药品发放错误。

2.4在临床试验药品专柜 (或冰箱) 的明显位置张贴药品明细单, 逐一注明专柜 (或冰箱) 内的药品名称, 参与临床试验科室及申办者名称。

2.5药房临床试验药品专管人员每月定期检查临床试验药品效期, 近效期及过期药品应及时报告项目负责人并通报申报者, 同时在药品旁放置明显标识, 按照临床药理基地的具体要求处置药品。

3 发放临床试验药品

3.1临床试验药品的发放须由接受过GCP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担任, 并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2]。

3.2无偿提供给受试者使用的临床试验药品, 在药品发放过程中, 不允许以任何形式向受试者收取任何费用。

3.3临床试验药品由参与临床试验科室的专管护士凭医师处方到药房领取, 处方上应注明临床试验名称、患者编号、药品名称、药品随机编号、取药数量, 处方须医生签字盖章, 对不符合要求的处方, 药师不予发药。

3.4药房临床试验药品专管人员在发药时须双人核对, 在药品使用 (发放) 登记卡上登记发药日期、患者编号、数量、结存, 并由登记人签名。

3.5药房临床试验药品专管人员每月定期检查药品使用情况, 清点药品数量, 要求账物相符, 如有账物不符情况发生时应查找原因并作出说明。

4 回收剩余临床试验药品

4.1临床试验结束后, 药房专管人员清点剩余药品, 登记药品的名称、数量、编号, 由申办单位回收并填写《药品回收记录单》, 双方签字, 一式两份。

4.2临床试验结束后, 将药品使用 (发放) 登记卡、处方、回收记录等相关资料交临床药理基地归档。

以上试验用药细节管理办法是研究GCP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的, 并且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 有效地避免了因保管不当、错发、漏发等问题的发生, 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试验质量不断提高, 为临床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闻素琴, 陆德炎, 瞿晓慈.药物临床试验关键环节[J].医院管理论坛, 2008, 25 (5) :42~44

篇4:新药临床试验数据为何造假成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7月发布了号称“史上最严的数据核查要求”的一份公告,要企业主动配合彻查新药临床试验数据。一个多月后,自查结果出炉,原有1622受理号中,有20%选择撤回注册申请。这个结果无疑暴露了药品临床试验数据造假情况已经十分严重。

药物进行临床试验,是新药审批的必备条件,事关千万人的用药安全。如此重要的环节,理应受到重视,谨慎对待。但实际上,这一环节的数据造假却早已成为行业潜规则。在食药总局对药物临床试验数据造假的严打下,1622个受理号里,竟有20%露出了狐狸尾巴,心虚地撤回了注册申请。该机构人士对财新网记者直言“新药审批临床数据造假已经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不是个别。2007至2008年期间,以及之后每隔两三年,国家食药总局都曾集中整顿。”

临床试验链条上每个环节都问题重重,数据大造假并不奇怪。

临床试验机构少,试验质量难以保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条:“药物临床试验申请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申报人应当在经依法认定的具有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的机构中选择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机构,并将该临床试验机构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临床试验机构是独立于药企的专业研究机构,在保证临床试验专业性的同时,也能够保持研究的客观独立性。国内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经过国家相应资质认证过的各大医院,后者有专门负责临床试验管理的部门。

目前,我国的临床试验机构数量不足以满足巨大的需求。据王静的论文《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现状与对策研究》援引的2012年数据,我国拥有近6000家药物研发企业和379家认证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而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当年经批准开展药物临床研究的项目高达704个。对照各年的数据,再考虑到临床试验较长的周期,可以看出每个机构都承担着大量的临床试验项目。

合同文本上写着保证临床试验通过

项目多,机构少,就会产生问题,很难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南方周末在《试药利益圈乱象,危险的新药》一文中提到“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网负责人汪金海认为,正是对临床机构的数量管控,造成医院的绝对强势和一些试验不规范的产生。”

首先,这些有资质的临床试验机构都是名牌大医院,而负责临床项目的医生,有一定的资历,也是最忙的一群人,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参与临床试验,就会让下面的年轻医生来接手。其次,医院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控制试验成本。《试药利益圈乱象,危险的新药》一文中也提到,药企大笔临床试验费用的四分之三要支付给医院,而“支付给医院的费用,除了医院收取的部分,下到具体科室后,科室会扣掉一部分(主任也会留下一定比例),剩下的便是支付给研究者的费用、受试者的检查费以及部分受试者的补偿费。”

医院从药企那拿经费,不可避免也会存在医院与药企串通的情况。南方周末的调查中提到“‘我甚至见过一些合同文本上就直接写着保证临床试验一定通过。’汪金海说,‘临床试验本身就是验证性的,怎么可能保证一定通过呢?’”

CRO行业的恶性循环

严峻的现实是:缺乏准入门槛,外包服务机构杂、乱、差,为药企分担了违法成本和风险。

药企再大,也不能在制药的所有环节上面面俱到,而医药外包则可以使制药企业将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利用外部资源和技术,控制成本,缩短新药上市周期。在20世纪8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合同研究组织(以下简称CRO公司)就是这样一种专门为制药企业提供医药研发外包临床试验方案的服务机构,其业务几乎涵盖了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随着我国制药产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近几年来,不但一些国际CRO公司已开始纷纷进驻中国,国内的CRO公司也蓬勃发展起来。

然而,由于缺乏准入标准,全国400多家CRO企业水平良莠不齐,更是让临床试验状况雪上加霜。全国排名前十的一家CRO公司高管在接受财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CRO公司是药企的乙方,为满足甲方要求为第一要务。弄虚作假是普遍现象。”“现在的行业环境就是很多药企明确说,试验不通过验收就不付钱,而且药企明知CRO作假,但因为CRO负责新药报批的全部工作,帮药企分摊了违法成本和风险,而且没有处罚先例,所以导致CRO行业恶性循环。”

尽管过去几年,查处曝光过多起涉及药品质量问题的案件,但奇怪的是,在这些案件中,药企都并无大碍。以2009年药监部门对江苏延申和河北福尔两家公司“问题人用狂犬病疫苗”事件的处理为例,药监部门对延申罚款2563.79万元,对福尔罚款563.82万元,而这样的罚单对产值早已过亿的两家制药企业来说,只是九牛一毛。更值得注意的是,该案临床试验的相关人员是否受到处罚并未有公开报道。

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缺少硬约束等问题助长了药企造假的行为。

标本兼治,任重道远

权力越集中,寻租空间就越大,腐败越严重。药监部门的审批权力左右着药企生存,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越早走完审批程序,越早上市的药品,就能够提前占领市场,获得可观的收益,因此,药企存在对官员行贿的激励。这些年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药品注册司原司长曹文庄、药品审评中心原小组组长和科室主任陈海峰等先后在这条“审批作业线”上落马。以陈海峰为例,根据中国法院网的报道,他在明知相关药品无生产厂家及研发单位信息的情况下,仍将不合格药品予以审批注册,而且还帮助某公司加速审批所申报的药品,为此收受他人给予的“好处费”共计一百三十万元。

作为管理者和监督者的药监部门,虽然相比之前郑筱萸时代的“大跃进” 审批已经谨慎很多,但这种谨慎却始终治标不治本,还需要堵上制度漏洞。

nlc202309022352

提高专业性,扩容专业人士,同时技术审批和行政审批分离已势在必行。

李文超在论文《中美药品注册审批制度比较研究》中指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FDA)有着相对完善、高效的管理体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专家技术资源的丰富,比如FDA旗下的药物评审研究中心,拥有约2000位有一定专业背景和经验的工作人员,是FDA最大的一个评审中心。相比而言,我国的药审中心只有120人编制,且药物审批缺少专家资源,这就造成工作人员面对大量的审批任务,很难保证高效率、高质量。

专业不足的同时,倘若还和行政审批不分家,问题就更大了。现实中,技术审评就是走过场,往往是行政部门希望有什么结论,就找哪些专家。行政管理越位,技术评审形同虚设,为行政审批中权力寻租、官员腐败提供了条件,也使药企对临床数据造假问题产生了侥幸心理。

中国经营报刊发表的《临床数据“打假”,戳破药品泡沫》一文中认为,此次食药监总局开展自查风暴的初衷,正是在药审中心短期无法扩大人数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新药注册申请的提前筛选,把有限的药审中心人力用在对自己更为自信的药企的药品身上,能提高药物评审人员的工作效率。可见,药监部门也意识到审批专业性和效率的问题。但不做好人员的扩编和专业、行政审批的分离依然是治标不治本,难保严打风潮一过去,企业又蠢蠢欲动。

在美国,审批过程信息公开透明,而且FDA强制要求临床试验的数据要登记在它的系统里并向社会公开。一些有过不诚信记录的机构会上黑名单。南方周末的《FDA如何审评药品》一文中提到“FDA每个疾病领域都有个顾问委员会,由专业人员担任,顾问委员会开会全程对公众开放,顾问必须申明与讨论的药和公司没有利益关系。”而相比,我国的审批过程不够公开透明,在“关门审批”环境中,极易留下暗箱操作的空间。新华网刊登的《“关门审批”是腐败之源》一文提到,“关门审批”导致审批权本身已沦为待价而沽的“商品”。连卫生部原部长高强都公开直言“几个人关着门批药,能不腐败?”

编后:“一揽子”优化药品审评政策出台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对提高仿制药审批标准、优化临床试验申请审评审批、加快临床急需等药品审批、严惩临床试验数据造假等进行明确规定,以期提高我国药品审评审批质量和效率。

药学研究不达标一票否决

《公告》明确,对申报上市的仿制药注册申请,首先审查药学研究的一致性,药学研究未达到要求的,直接作出不予批准决定。

在改良型新药的审评审批方面,《公告》明确,对改变原研药剂型、酸根、碱基和给药途径的注册申请,申请人需证明其技术创新性、临床价值具有明显优势,无法证明的不予批准。改变剂型和规格的儿童用药注册申请除外。

加快临床急需药品审批

《公告》指出,国家食药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鼓励市场短缺和创新药品研发生产。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信部建立短缺药品定期沟通机制,向国家食药总局提出加快审批建议。

根据《公告》,防治艾滋病、恶性肿瘤、重大传染病和罕见病等疾病的创新药,儿童用药,老年人特有和多发疾病用药,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药品,使用先进技术、创新治疗手段、具有明显治疗优势的临床急需用药,申请人在欧盟、美国同步申请并获准开展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或在中国境内用同一生产线生产并在欧盟、美国同步申请上市且已通过其现场检查的药品注册申请,临床急需且专利到期前3年的药品临床试验申请、专利到期前1年的药品生产申请等,将实行单独排队,加快审评审批。自2015年12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向国家食药总局药品审评中心提出加快审评申请。

严惩临床试验数据造假

《公告》明确,对临床试验数据弄虚作假的申请人,3年内不受理其申报该品种的药品注册申请,1年内不受理其所有药品注册申请,已经受理的不予批准。对参与临床试验数据弄虚作假的临床试验机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前不接受其参与研究的申报资料;经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相关试验资格。对同一专业出现2个及以上临床试验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其专业内已受理的所有注册申请不予批准;对临床试验机构出现3个及以上临床试验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涉及该机构已受理的所有注册申请不予批准。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调查处理。(据《今日评论》《健康报》)

编辑/吴雨

篇5: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号)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于2003年6月4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本规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局长:郑筱萸

二○○三年八月六日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过程规范,结果科学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并保障其安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参照国际公认原则,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

第三条 凡进行各期临床试验、人体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试验,均须按本规范执行。

第四条 所有以人为对象的研究必须符合《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附录1),即公正、尊重人格、力求使受试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尽可能避免伤害。

第二章 临床试验前的准备与必要条件

第五条 进行药物临床试验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在进行人体试验前,必须周密考虑该试验的目的及要解决的问题,应权衡对受试者和公众健康预期的受益及风险,预期的受益应超过可能出现的损害。选择临床试验方法必须符合科学和伦理要求。

第六条 临床试验用药品由申办者准备和提供。进行临床试验前,申办者必须提供试验药物的临床前研究资料,包括处方组成、制造工艺和质量检验结果。所提供的临床前资料必须符合进行相应各期临床试验的要求,同时还应提供试验药物已完成和其它地区正在进行与临床试验有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资料。临床试验药物的制备,应当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七条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设施与条件应满足安全有效地进行临床试验的需要。所有研究者都应具备承担该项临床试验的专业特长、资格和能力,并经过培训。临床试验开始前,研究者和申办者应就试验方案、试验的监查、稽查和标准操作规程以及试验中的职责分工等达成书面协议。

第三章 受试者的权益保障

第八条 在药物临床试验的过程中,必须对受试者的个人权益给予充分的保障,并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受试者的权益、安全和健康必须高于对科学和社会利益的考虑。伦理委员会与知情同意书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

第九条 为确保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权益,须成立独立的伦理委员会,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伦理委员会应有从事医药相关专业人员、非医药专业人员、法律专家及来自其他单位的人员,至少五人组成,并有不同性别的委员。伦理委员会的组成和工作不应受任何参与试验者的影响。

第十条 试验方案需经伦理委员会审议同意并签署批准意见后方可实施。在试验进行期间,试验方案的任何修改均应经伦理委员会批准;试验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应及时向伦理委员会报告。

第十一条 伦理委员会对临床试验方案的审查意见应在讨论后以投票方式作出决定,参与该临床试验的委员应当回避。因工作需要可邀请非委员的专家出席会议,但不投票。伦理委员会应建立工作程序,所有会议及其决议均应有书面记录,记录保存至临床试验结束后五年。

第十二条 伦理委员会应从保障受试者权益的角度严格按下列各项审议试验方案:

(一)研究者的资格、经验、是否有充分的时间参加临床试验,人员配备及设备条件等是否符合试验要求;

(二)试验方案是否充分考虑了伦理原则,包括研究目的、受试者及其他人员可能遭受的风险和受益及试验设计的科学性;

(三)受试者入选的方法,向受试者(或其家属、监护人、法定代理人)提供有关本试验的信息资料是否完整易懂,获取知情同意书的方法是否适当;

(四)受试者因参加临床试验而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死亡时,给予的治疗和/或保险措施;

(五)对试验方案提出的修正意见是否可接受;

(六)定期审查临床试验进行中受试者的风险程度。

第十三条 伦理委员会接到申请后应及时召开会议,审阅讨论,签发书面意见,并附出席会议的委员名单、专业情况及本人签名。伦理委员会的意见可以是:

(一)同意;

(二)作必要的修正后同意;

(三)不同意;

(四)终止或暂停已批准的试验。

第十四条 研究者或其指定的代表必须向受试者说明有关临床试验的详细情况:

(一)受试者参加试验应是自愿的,而且有权在试验的任何阶段随时退出试验而不会遭到歧视或报复,其医疗待遇与权益不会受到影响;

(二)必须使受试者了解,参加试验及在试验中的个人资料均属保密。必要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伦理委员会或申办者,按规定可以查阅参加试验的受试者资料;

(三)试验目的、试验的过程与期限、检查操作、受试者预期可能的受益和风险,告知受试者可能被分配到试验的不同组别;

(四)必须给受试者充分的时间以便考虑是否愿意参加试验,对无能力表达同意的受试者,应向其法定代理人提供上述介绍与说明。知情同意过程应采用受试者或法定代理人能理解的语言和文字,试验期间,受试者可随时了解与其有关的信息资料;

(五)如发生与试验相关的损害时,受试者可以获得治疗和相应的补偿。

第十五条 经充分和详细解释试验的情况后获得知情同意书:

(一)由受试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注明日期,执行知情同意过程的研究者也需在知情同意书上签署姓名和日期;

(二)对无行为能力的受试者,如果伦理委员会原则上同意、研究者认为受试者参加试验符合其本身利益时,则这些病人也可以进入试验,同时应经其法定监护人同意并签名及注明日期;

(三)儿童作为受试者,必须征得其法定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当儿童能做出同意参加研究的决定时,还必须征得其本人同意;

(四)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取得本人及其合法代表人的知情同意书,如缺乏已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试验药物有望挽救生命,恢复健康,或减轻病痛,可考虑作为受试者,但需要在试验方案和有关文件中清楚说明接受这些受试者的方法,并事先取得伦理委员会同意;

(五)如发现涉及试验药物的重要新资料则必须将知情同意书作书面修改送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再次取得受试者同意。

第四章 试验方案

第十六条 临床试验开始前应制定试验方案,该方案应由研究者与申办者共同商定并签字,报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第十七条 临床试验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试验题目;

(二)试验目的,试验背景,临床前研究中有临床意义的发现和与该试验有关的临床试验结果、已知对人体的可能危险与受益,及试验药物存在人种差异的可能;

(三)申办者的名称和地址,进行试验的场所,研究者的姓名、资格和地址;

(四)试验设计的类型,随机化分组方法及设盲的水平;

(五)受试者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选择受试者的步骤,受试者分配的方法;

(六)根据统计学原理计算要达到试验预期目的所需的病例数;

(七)试验用药品的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给药次数、疗程和有关合并用药的规定,以及对包装和标签的说明;

(八)拟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项目、测定的次数和药代动力学分析等;

(九)试验用药品的登记与使用记录、递送、分发方式及储藏条件;

(十)临床观察、随访和保证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

(十一)中止临床试验的标准,结束临床试验的规定;

(十二)疗效评定标准,包括评定参数的方法、观察时间、记录与分析;

(十三)受试者的编码、随机数字表及病例报告表的保存手续;

(十四)不良事件的记录要求和严重不良事件的报告方法、处理措施、随访的方式、时间和转归;

(十五)试验用药品编码的建立和保存,揭盲方法和紧急情况下破盲的规定;

(十六)统计分析计划,统计分析数据集的定义和选择;

(十七)数据管理和数据可溯源性的规定;

(十八)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十九)试验相关的伦理学;

(二十)临床试验预期的进度和完成日期;

(二十一)试验结束后的随访和医疗措施;

(二十二)各方承担的职责及其他有关规定;

(二十三)参考文献。

第十八条 临床试验中,若确有需要,可以按规定程序对试验方案作修正。

第五章 研究者的职责

第十九条 负责临床试验的研究者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医疗机构中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和行医资格;

(二)具有试验方案中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三)对临床试验方法具有丰富经验或者能得到本单位有经验的研究者在学术上的指导;

(四)熟悉申办者所提供的与临床试验有关的资料与文献;

(五)有权支配参与该项试验的人员和使用该项试验所需的设备。

第二十条 研究者必须详细阅读和了解试验方案的内容,并严格按照方案执行。

第二十一条 研究者应了解并熟悉试验药物的性质、作用、疗效及安全性(包括该药物临床前研究的有关资料),同时也应掌握临床试验进行期间发现的所有与该药物有关的新信息。

第二十二条 研究者必须在有良好医疗设施、实验室设备、人员配备的医疗机构进行临床试验,该机构应具备处理紧急情况的一切设施,以确保受试者的安全。实验室检查结果应准确可靠。

第二十三条 研究者应获得所在医疗机构或主管单位的同意,保证有充分的时间在方案规定的期限内负责和完成临床试验。研究者须向参加临床试验的所有工作人员说明有关试验的资料、规定和职责,确保有足够数量并符合试验方案的受试者进入临床试验。

第二十四条 研究者应向受试者说明经伦理委员会同意的有关试验的详细情况,并取得知情同意书。

第二十五条 研究者负责作出与临床试验相关的医疗决定,保证受试者在试验期间出现不良事件时得到适当的治疗。

第二十六条 研究者有义务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障受试者的安全,并记录在案。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如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研究者应立即对受试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同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申办者和伦理委员会,并在报告上签名及注明日期。

第二十七条 研究者应保证将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合法地载入病历和病例报告表。

第二十八条 研究者应接受申办者派遣的监查员或稽查员的监查和稽查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稽查和视察,确保临床试验的质量。

第二十九条 研究者应与申办者商定有关临床试验的费用,并在合同中写明。研究者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不得向受试者收取试验用药所需的费用。

第三十条 临床试验完成后,研究者必须写出总结报告,签名并注明日期后送申办者。

第三十一条 研究者中止一项临床试验必须通知受试者、申办者、伦理委员会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阐明理由。

第六章 申办者的职责

第三十二条 申办者负责发起、申请、组织、监查和稽查一项临床试验,并提供试验经费。申办者按国家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临床试验的申请,也可委托合同研究组织执行临床试验中的某些工作和任务。

第三十三条 申办者选择临床试验的机构和研究者,认可其资格及条件以保证试验的完成。

第三十四条 申办者提供研究者手册,其内容包括试验药物的化学、药学、毒理学、药理学和临床的(包括以前的和正在进行的试验)资料和数据。

第三十五条 申办者在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件后方可按方案组织临床试验。

第三十六条 申办者、研究者共同设计临床试验方案,述明在方案实施、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发表论文方式等方面职责及分工。签署双方同意的试验方案及合同。

第三十七条 申办者向研究者提供具有易于识别、正确编码并贴有特殊标签的试验药物、标准品、对照药品或安慰剂,并保证质量合格。试验用药品应按试验方案的需要进行适当包装、保存。申办者应建立试验用药品的管理制度和记录系统。

第三十八条 申办者任命合格的监查员,并为研究者所接受。

第三十九条 申办者应建立对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系统,可组织对临床试验的稽查以保证质量。

第四十条 申办者应与研究者迅速研究所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并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向涉及同一药物的临床试验的其他研究者通报。

第四十一条 申办者中止一项临床试验前,须通知研究者、伦理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述明理由。

第四十二条 申办者负责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试验的总结报告。

第四十三条 申办者应对参加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提供保险,对于发生与试验相关的损害或死亡的受试者承担治疗的费用及相应的经济补偿。申办者应向研究者提供法律上与经济上的担保,但由医疗事故所致者除外。

第四十四条 研究者不遵从已批准的方案或有关法规进行临床试验时,申办者应指出以求纠正,如情况严重或坚持不改,则应终止研究者参加临床试验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七章 监查员的职责

第四十五条 监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权益受到保障,试验记录与报告的数据准确、完整无误,保证试验遵循已批准的方案和有关法规。

第四十六条 监查员是申办者与研究者之间的主要联系人。其人数及访视的次数取决于临床试验的复杂程度和参与试验的医疗机构的数目。监查员应有适当的医学、药学或相关专业学历,并经过必要的训练,熟悉药品管理有关法规,熟悉有关试验药物的临床前和临床方面的信息以及临床试验方案及其相关的文件。

第四十七条 监查员应遵循标准操作规程,督促临床试验的进行,以保证临床试验按方案执行。具体内容包括:

(一)在试验前确认试验承担单位已具有适当的条件,包括人员配备与培训情况,实验室设备齐全、运转良好,具备各种与试验有关的检查条件,估计有足够数量的受试者,参与研究人员熟悉试验方案中的要求;

(二)在试验过程中监查研究者对试验方案的执行情况,确认在试验前取得所有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了解受试者的入选率及试验的进展状况,确认入选的受试者合格;

(三)确认所有数据的记录与报告正确完整,所有病例报告表填写正确,并与原始资料一致。所有错误或遗漏均已改正或注明,经研究者签名并注明日期。每一受试者的剂量改变、治疗变更、合并用药、间发疾病、失访、检查遗漏等均应确认并记录。核实入选受试者的退出与失访已在病例报告表中予以说明;

(四)确认所有不良事件均记录在案,严重不良事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报告并记录在案;

(五)核实试验用药品按照有关法规进行供应、储藏、分发、收回,并做相应的记录;

(六)协助研究者进行必要的通知及申请事宜,向申办者报告试验数据和结果;

(七)应清楚如实记录研究者未能做到的随访、未进行的试验、未做的检查,以及是否对错误、遗漏作出纠正;

(八)每次访视后作一书面报告递送申办者,报告应述明监查日期、时间、监查员姓名、监查的发现等。

第八章 记录与报告

第四十八条 病历作为临床试验的原始文件,应完整保存。病例报告表中的数据来自原始文件并与原始文件一致,试验中的任何观察、检查结果均应及时、准确、完整、规范、真实地记录于病历和正确地填写至病例报告表中,不得随意更改,确因填写错误,作任何更正时应保持原记录清晰可辩,由更正者签署姓名和时间。

第四十九条 临床试验中各种实验室数据均应记录或将原始报告复印件粘贴在病例报告表上,在正常范围内的数据也应具体记录。对显著偏离或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以外的数据须加以核实。检测项目必须注明所采用的计量单位。

第五十条 为保护受试者隐私,病例报告表上不应出现受试者的姓名。研究者应按受试者的代码确认其身份并记录。

第五十一条 临床试验总结报告内容应与试验方案要求一致,包括:

(一)随机进入各组的实际病例数,脱落和剔除的病例及其理由;

(二)不同组间的基线特征比较,以确定可比性;

(三)对所有疗效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临床意义分析。统计结果的解释应着重考虑其临床意义;

(四)安全性评价应有临床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合理的统计分析,对严重不良事件应详细描述和评价;

(五)多中心试验评价疗效,应考虑中心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影响;

(六)对试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风险和受益之间的关系作出简要概述和讨论。

第五十二条 临床试验中的资料均须按规定保存(附录2)及管理。研究者应保存临床试验资料至临床试验终止后五年。申办者应保存临床试验资料至试验药物被批准上市后五年。

第九章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第五十三条 数据管理的目的在于把试验数据迅速、完整、无误地纳入报告,所有涉及数据管理的各种步骤均需记录在案,以便对数据质量及试验实施进行检查。用适当的程序保证数据库的保密性,应具有计算机数据库的维护和支持程序。

第五十四条 临床试验中受试者分配必须按试验设计确定的随机分配方案进行,每名受试者的处理分组编码应作为盲底由申办者和研究者分别保存。设盲试验应在方案中规定揭盲的条件和执行揭盲的程序,并配有相应处理编码的应急信件。在紧急情况下,允许对个别受试者紧急破盲而了解其所接受的治疗,但必须在病例报告表上述明理由。

第五十五条 临床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过程及其结果的表达必须采用规范的统计学方法。临床试验各阶段均需有生物统计学专业人员参与。临床试验方案中需有统计分析计划,并在正式统计分析前加以确认和细化。若需作中期分析,应说明理由及操作规程。对治疗作用的评价应将可信区间与假设检验的结果一并考虑。所选用统计分析数据集需加以说明。对于遗漏、未用或多余的资料须加以说明,临床试验的统计报告必须与临床试验总结报告相符。

第十章 试验用药品的管理

第五十六条 临床试验用药品不得销售。

第五十七条 申办者负责对临床试验用药品作适当的包装与标签,并标明为临床试验专用。在双盲临床试验中,试验药物与对照药品或安慰剂在外形、气味、包装、标签和其他特征上均应一致。

第五十八条 试验用药品的使用记录应包括数量、装运、递送、接受、分配、应用后剩余药物的回收与销毁等方面的信息。

第五十九条 试验用药品的使用由研究者负责,研究者必须保证所有试验用药品仅用于该临床试验的受试者,其剂量与用法应遵照试验方案,剩余的试验用药品退回申办者,上述过程需由专人负责并记录在案,试验用药品须有专人管理。研究者不得把试验用药品转交任何非临床试验参加者。

第六十条 试验用药品的供给、使用、储藏及剩余药物的处理过程应接受相关人员的检查。

第十一章 质量保证

第六十一条 申办者及研究者均应履行各自职责,并严格遵循临床试验方案,采用标准操作规程,以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系统的实施。

第六十二条 临床试验中有关所有观察结果和发现都应加以核实,在数据处理的每一阶段必须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数据完整、准确、真实、可靠。

第六十三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办者可委托稽查人员对临床试验相关活动和文件进行系统性检查,以评价试验是否按照试验方案、标准操作规程以及相关法规要求进行,试验数据是否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稽查应由不直接涉及该临床试验的人员执行。

第六十四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对研究者与申办者在实施试验中各自的任务与执行状况进行视察。参加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和实验室的有关资料及文件(包括病历)均应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视察。

第十二章 多中心试验

第六十五条 多中心试验是由多位研究者按同一试验方案在不同地点和单位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各中心同期开始与结束试验。多中心试验由一位主要研究者总负责,并作为临床试验各中心间的协调研究者。

第六十六条 多中心试验的计划和组织实施要考虑以下各点:

(一)试验方案由各中心的主要研究者与申办者共同讨论认定,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执行;

(二)在临床试验开始时及进行的中期应组织研究者会议;

(三)各中心同期进行临床试验;

(四)各中心临床试验样本大小及中心间的分配应符合统计分析的要求;

(五)保证在不同中心以相同程序管理试验用药品,包括分发和储藏;

(六)根据同一试验方案培训参加该试验的研究者;

(七)建立标准化的评价方法,试验中所采用的实验室和临床评价方法均应有统一的质量控制,实验室检查也可由中心实验室进行;

(八)数据资料应集中管理与分析,应建立数据传递、管理、核查与查询程序;

(九)保证各试验中心研究者遵从试验方案,包括在违背方案时终止其参加试验。

第六十七条 多中心试验应当根据参加试验的中心数目和试验的要求,以及对试验用药品的了解程度建立管理系统,协调研究者负责整个试验的实施。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六十八条 本规范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

试验方案(Protocol),叙述试验的背景、理论基础和目的,试验设计、方法和组织,包括统计学考虑、试验执行和完成的条件。方案必须由参加试验的主要研究者、研究机构和申办者签章并注明日期。

研究者手册(Investigator?,sBrochure),是有关试验药物在进行人体研究时已有的临床与非临床研究资料。

知情同意(InformedConsent),指向受试者告知一项试验的各方面情况后,受试者自愿确认其同意参加该项临床试验的过程,须以签名和注明日期的知情同意书作为文件证明。

知情同意书(InformedConsentForm),是每位受试者表示自愿参加某一试验的文件证明。研究者需向受试者说明试验性质、试验目的、可能的受益和风险、可供选用的其他治疗方法以及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规定的受试者的权利和义务等,使受试者充分了解后表达其同意。

伦理委员会(EthicsCommittee),由医学专业人员、法律专家及非医务人员组成的独立组织,其职责为核查临床试验方案及附件是否合乎道德,并为之提供公众保证,确保受试者的安全、健康和权益受到保护。该委员会的组成和一切活动不应受临床试验组织和实施者的干扰或影响。

研究者(Investigator),实施临床试验并对临床试验的质量及受试者安全和权益的负责者。研究者必须经过资格审查,具有临床试验的专业特长、资格和能力。

协调研究者(CoordinatingInvestigator),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负责协调参加各中心研究者工作的一名研究者。

申办者(Sponsor),发起一项临床试验,并对该试验的启动、管理、财务和监查负责的公司、机构或组织。

监查员(Monitor),由申办者任命并对申办者负责的具备相关知识的人员,其任务是监查和报告试验的进行情况和核实数据。

稽查(Audit),指由不直接涉及试验的人员所进行的一种系统性检查,以评价试验的实施、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是否与试验方案、标准操作规程以及药物临床试验相关法规要求相符。

视察(Inspection),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一项临床试验的有关文件、设施、记录和其它方面进行官方审阅,视察可以在试验单位、申办者所在地或合同研究组织所在地进行。

病例报告表(CaseReportForm,CRF),指按试验方案所规定设计的一种文件,用以记录每一名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的数据。

试验用药品(InvestigationalProduct),用于临床试验中的试验药物、对照药品或安慰剂。

不良事件(AdverseEvent),病人或临床试验受试者接受一种药品后出现的不良医学事件,但并不一定与治疗有因果关系。

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AdverseEvent),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需住院治疗、延长住院时间、伤残、影响工作能力、危及生命或死亡、导致先天畸形等事件。

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OP),为有效地实施和完成某一临床试验中每项工作所拟定的标准和详细的书面规程。

设盲(Blinding/Masking),临床试验中使一方或多方不知道受试者治疗分配的程序。单盲指受试者不知,双盲指受试者、研究者、监查员或数据分析者均不知治疗分配。

合同研究组织(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CRO),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申办者可委托其执行临床试验中的某些工作和任务,此种委托必须作出书面规定。

第六十九条 本规范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七十条 本规范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99年9月1日发布的《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同时废止。

附录2:

临床试验保存文件

一、临床试验准备阶段

临床试验保存文件

研究者 申办者 研究者手册 保存 保存 试验方案及其修正案(已签名)保存原件 保存病例报告表(样表)保存 保存知情同意书 保存原件 保存财务规定 保存 保存 多方协议(已签名)(研究者、申办者、合同研究组织)保存 保存伦理委员会批件 保存原件 保存伦理委员会成员表 保存原件 保存临床试验申请表 保存原件临床前实验室资料 保存原件 1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件 保存原件研究者履历及相关文件 保存 保存原件 临床试验有关的实验室检测正常值范围 保存 保存医学或实验室操作的质控证明 保存原件 保存试验用药品的标签 保存原件

临床试验保存文件 研究者 申办者 试验用药品与试验相关物资的运货单 保存 保存试验药物的药检证明 保存原件设盲试验的破盲规程 保存原件总随机表 保存原件监查报告 保存原件

二、临床试验进行阶段

临床试验保存文件

研究者 申办者 研究者手册更新件 保存 保存 其他文件(方案、病例报告表、知情同意书、书面情况通知)的更新 保存 保存新研究者的履历 保存 保存原件 医学、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范围更新 保存 保存试验用药品与试验相关物资的运货单 保存 保存新批号试验药物的药检证明 保存原件监查员访视报告 保存原件已签名的知情同意书 保存原件原始医疗文件 保存原件 病例报告表(已填写,签名,注明日期)保存副本 保存原件

研究者致申办者的严重不良事件报告 保存原件 保存

临床试验保存文件 研究者 申办者

申办者致药品监督管理局、伦理委员会的严重不良事件报告 保存 保存原件

中期或报告 保存 保存

受试者签认代码表 保存原件

受试者筛选表与入选表 保存 保存

试验用药品登记表 保存 保存

研究者签名样张 保存 保存

三、临床试验完成后

临床试验保存文件 研究者 申办者

试验药物销毁证明 保存 保存

完成试验受试者编码目录 保存 保存

稽查证明件 保存原件

最终监查报告 保存原件 42 治疗分配与破盲证明 保存原件

试验完成报告(致伦理委员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存原件 44 总结报告 保存 保存原件

篇6: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院药物临床试验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药物临床试验质量和研究水平,确保试验结果科学可靠,充分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及安全,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药物研究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医院临床药理基地、药物临床试验相关专业科室、实验室及辅助科室。

第三条 本规定所指药物临床试验包括药物临床Ⅰ、Ⅱ、Ⅲ、Ⅳ期和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研究。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四条 医院临床药理基地(以下简称为基地)在医教部领导下,负责承接药物临床试验,组织、指导相关专业科室临床试验项目的实施,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进行审查、监督和管理,并审定药物临床试验总结报告。

第五条 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负责药物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评价、监督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处理。

第六条 各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科室具体负责本专业药物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管理和总结,并接受基地及上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监督和检查。第七条 基地专家委员会负责对部分涉及面广、复杂性强的药物临床试验的具体试验方案进行审查、指导和评价。

第三章 试验流程

第八条 药物临床试验项目由基地办公室统一承接并严格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通过后报基地主任审批并登记备案。

第九条 承接试验项目后,由基地办公室与相关临床专业科室协调,共同确定承担专业、承担类型(负责或协作)及其项目负责人和联系人。

第十条 试验承担专业科室应积极参与临床试验文件的制定和/或讨论。

(一)作为项目研究负责单位,试验承担专业科室应指定人员(副高以上职称研究者)协助申办者制定临床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书等临床试验文件,并会同申办者召集基地及各临床试验协作单位召开项目实施协调会,讨论通过临床试验文件。

(二)作为项目研究协作单位,试验承担专业科室和基地应派代表参加由研究负责单位组织的项目实施协调会,并参与讨论。

第十一条 所有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必须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一)作为项目研究负责单位,临床试验文件经项目实施协调会讨论通过后,由申办方直接提交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二)作为项目研究协作单位,临床试验文件经项目实施协调会讨论通过并经研究负责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后,由申办方再次提交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第十二条 临床试验实施前,基地主任和试验承担专业负责人应共同与申办者签订项目实施合同。合同经双方签字并加盖药理基地专用章后生效,由基地办公室统一保存。

第十三条 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各专业科室应严格按照试验方案及各项标准操作规程要求开展试验,试验记录应真实、及时、准确、完整、规范,不得涂改、伪造数据。

第十四条 试验用药由基地专人负责接收后及时发放到试验专业科室,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私自接收药物。科室试验用药应实行专人、专柜、专帐管理,以确保储存完好、发放正确、账目清晰。试验用药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给受试者或非临床试验的患者,但应通过医生工作站自定义医嘱(住院患者)或处方(门诊患者)体现用药情况,试验剩余药物应通过基地及时退还申办者。

第十五条 门诊受试者试验相关检查检验凭研究者开具的电子申请和加盖药理基地专用章的《药物临床试验检查凭证(门诊)》进行免费检查,住院受试者试验相关检查检验按普通患者流程进行检查,出院结帐时凭科室正(副)主任签字并加盖药理基地专用章的《药物临床试验检查凭证(住院)》和财务冲负单进行减免冲帐,以确保受试者免费进行相关检查检验。

第十六条 试验过程中受试者如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研究者除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外,应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和基地,由基地按规定上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研究负责单位、申办者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七条 试验实施期间,试验项目负责人应及时掌握临床试验进度和进展情况(包括联系协作单位),及时审查试验记录,指导解决试验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并自觉接受申办者监查。

第十八条 试验结束后,试验项目负责人应全面审查病例报告表和原始记录,核对无误后将病例报告表的一联交申办者或统计人员进行数据录入。

第十九条 收到试验统计分析结果后,试验项目负责人应按规范要求撰写试验总结报告,并向基地办公室提交所有试验资料和原始记录。

第二十条 总结报告经基地办公室审查合格后,报基地主任终审签字并加盖药理基地专用章,然后分别交申办者、试验专业科室和基地办公室保存。第二十一条 若临床试验因各种原因中止,应及时报告药理基地办公室并取得同意,必要时同时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并按中止临床试验项目的要求完善相关手续。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二条 签订试验项目实施合同时,合同中必须明确申办者提供的临床研究经费。

第二十三条 申办者提供的临床研究经费根据合同中协议的方式汇入医院指定帐户,实行专帐管理。

第二十四条 项目临床研究经费的15%提留作为医院管理费,10%提留作为基地管理运行费用,5%作为基地工作人员劳务费,70%作为科室试验观察费(含相关检查费、受试者补偿费及工作人员劳务费)。

第二十五条 医院管理费及基地管理运行费用由院财务分别建本,实行专款专用。其中基地管理运行费由基地负责管理,凡有关药理基地建设、试验管理或协调费用经医教部领导审批同意后均可从中列支。

第二十六条 基地工作人员劳务费和科室试验观察费在经费到帐后由基地统一申请,并按医院经费审批程序和权限,经医教部、院领导审批后通过院财务以现金方式提取。科室试验观察费根据项目合同签订时与相关科室协商确定的分配比例,由基地直接发放给相关科室。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各药物临床试验专业负责人应不定期检查本专业药物试验进度和质量,审查试验记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二十八条 申办方派出的监查员根据试验需要不定期到试验科室进行监查,各相关科室应积极协助配合,并按监查员意见及时改进。

第二十九条 基地办公室派出内部监查员对各专业科室在研和已完成项目试验质量进行定期监查,并将检查结果定期统计汇总后上报医教部医疗科。

第三十条 医教部不定期组织专家对基地及各专业科室试验情况进行检查。

第三十一条 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不定期对临床试验项目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巡查。

第六章 奖 惩

第三十二条 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自行接受药物临床试验任务,否则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医院将追缴责任科室违规所得,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轻重按违规所得处以3倍以上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对伪造病历、检查检验报告或病例报告表等试验记录的行为,发现一项/次给予警告,并扣除责任科室质控分10分、扣发科室试验观察费的10%;发现两项/次暂停所在科室接受临床试验资格一年,并扣除质控分20分、扣发科室项目试验观察费的50%;情节严重或导致严重后果者加倍处罚。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的一般不合格项,发现一项/次扣除责任科室质控分2分。

第三十五条 试验期间私自收取受试者药品费、检查费或销售试验药品,一经发现扣除责任科室质控分10分,没收违规所得并处以3倍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研究人员滥用免费检查检验,向非受试者提供免费检查检验,发现一次扣除责任科室质控分10分,并处以违规检查项目金额3倍的罚款。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医药新产品(包括新仪器、器械、材料等)、已获准上市新药再评价、保健品等的临床研究,原则上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药物临床试验各环节的具体操作技术要求按基地办公室核发的标准操作规程(SOP)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本规定下发前即已开展的药物临床试验项目仍按原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本规定解释权归医教部,以往文件与本规定冲突之处,以本文件为准。

附件:药物临床试验检查凭证示例 附件:

药物临床试验检查凭证示例: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检查凭证(门诊)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

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室 ID号 临床诊断:

检查项目: 血常规 备注:

申请医师 申请日期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检查凭证(住院)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

姓名 性别 年龄 科室 ID号 临床诊断: 检查项目:

1、血常规□次

2、尿常规□次

3、血生化□次:AST、ALT、TB、BUN、Cr

4、细菌培养+药敏□次

5、心电图□次

6、胸片(正侧位)□次

备注:

上一篇:文理学院调查报告(5月10日上交)下一篇:直面高中生早恋问题(李书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