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今大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调查与分析

2022-09-10

随着学习生活由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部分大学生在上大学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更甚至于有些大学生因为抱有成绩好也不一定找到好工作的心态,没有目标而放弃学习,整天不务正业,甚至于沉迷于玩或游戏里,导致了现在的大学里学习气氛不浓,学风有所下降。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只有解决好学习目标问题,才能具有强劲的学习动力、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对面向全国招生且不同批次的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赣南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和赣南医学院五所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学习目标方面的抽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学习目的的态度、如何对待学习目标、影响学习目标的因素、实现学习目标的方法和对学习目标的认知等,从而为我们分析原因,提出策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当前大学生学习目标的现状

1.1 调查对学习目的的态度

7 0%的同学学习目的较明确,7 0%的同学读书是为了提高自己,学到真正的本领,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这种态度是积极的。有5 3%的人认为学习是一种兴趣,有3 3%的人认为是一种责任,1 4%的人认为学习是一种包袱,苦差事。

这些表明多数人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学习的态度比较端正,心态也较为积极向上。少数人对待学习的态度如临大敌,没有摆正心态。

1.2 如何对待学习目标

在备考时,有5 2%的同学是以课本知识为主,有3 2%的同学是综合复习,只有1 6%的同学是以笔记本为主。在对待考试上,6 0%的同学希望争取拿到高分,6 8%的同学会在考试失败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还有少数人觉得失败无所谓。这些表明了大多数学生对待学习目标的态度是积极的。

1.3 影响学习目标的因素

4 5%的同学设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为了就业。3 2%的同学是为了兴趣,1 4%的同学是为了考研,还有的人是受周围同学影响。近六成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目标没有达到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个人的因素。从这些我们就能够看出,当代大学生中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好,缺乏意志力、自控能力和抗挫折感。每个大学生都有成才的需要,所以就表现为一些大学生刚开始给自己订立了学习目标,但由于学习目标订立不够合理,有的过于笼统不够具体而导致学习目标空有一张纸却不去实施,有的则努力不够而达不到目标。较多的失败使得大学生自我感觉能力不强,失去信心,丧失了坚持下去的意志力。还有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目标实施到中途由于周围同学的影响而放弃目标。

1.4 实现学习目标的方法

6 9%的同学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却说不清自己的方法是什么,只有1 1%的人没有学习方法。5 9%的同学很少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3 0%的同学经常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4 0%的人找同学交流,各有2 8%的同学会换角度思考或找老师请教,仅有4%的人搁置困难,可见大多数同学都会及时的解决问题,及时巩固自己的知识。

1.5 对学习目标的认知

5 2%的同学说不清楚自己是否会科学合理的实施自己的学习目标,有5 7%的同学认为学习目标的设定对自己的学习有推动作用,有4 4%的同学知道设定学习目标的相关知识,但是有3 0%的同学对此也说不清。这些反映了当代的大学生都知道学习目标的重要性,但是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科学合理的去实施自己的学习目标,也不知道学习目标的具体含义和内容是什么,只知道大概的轮廓,对学习目标的认知较为模糊。

2 大学生学习目标迷惘的原因

整体看来,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实施自己的目标,我们从中总结了一些形成此现象的原因。

2.1 学习适应不良

部分大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有的对学习环境怨气较多;有的哀叹学校、院系和专业,认为自己“投错了胎”;有的指责教育教学条件不够如意;有的抱怨师生、同学关系的冷漠和冲突……

2.2 目标计划不明确

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合理,日常学习缺乏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有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太低,只求考试过关,如期毕业;有的定位过高,导致个体所追求的“理想”成为“空想”而逐渐丧失斗志。有的学生反映,“大学生活自由得让人不知所措。”他们往往觉得毕业遥遥无期,缺乏长远目标,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导致终日无所事事,懒懒散散。有的学生的学习目标被动模糊,易受他人影响和同化。

2.3 学习策略不多

学生尚未探索出科学的学习策略体系,他们习惯于中学阶段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产生学习的定势心理。他们对不同学科、不同任务所采用的学习方法趋同,满足于机械识记、题海战术。他们的学习策略多表现为重复地诵读和机械地练习等较低水平的复述策略,而很少对学习内容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操作,难以将所学知识整合为一个知识体系。他们缺少高效率的预习、复习、听课、笔记、阅读、应试、时间和环境管理等学习策略。

2.4 学习热情不足

进入大学后,多数大学生会有一种从过于繁忙劳累的高中学习中获得解脱的感觉,缺少学习的自主性,使他们产生懈怠、惰性的心理。觉得学习没有用处,自己的未来没有前途,抱负水平减低,学习热情不足,厌学情绪突出。他们不满意自己的所学专业,对学习无热情、无兴趣,厌倦刻板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往往产生一种“混”的学习心态,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5 学习动机不强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远离师长的管束,缺少外部学习压力,缺乏引发他们学习的强化物的刺激,而且他们自身似乎已经“自我实现”,难以产生继续学习的需要。因此,他们往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导致学习动机水平较低,难以取得学习上的突破和发展。有的学生在考取普通学校后非常自卑,连基本的自信心都要丧失了,觉得前途渺茫。

2.6 忽略知识应用

大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在不久的未来就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从教师、家长到学生都过于重视知识记忆和解题技能的训练,忽视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和创造。学习的目的似乎只是将所学知识简单用于应付作业和考试。学校教育不能远离社会生活,不能集学生十几年的宝贵时间只教会学生通过记忆的方式完成应试升学的能力,忽略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2.7 学习毅力不强

愉快学习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对于学习本身而言,是一个艰苦与快乐并存的过程,我们往往有“痛并快乐着”的感受。我们就应该持有这种状态,将学习进行到底。但有的学生缺乏坚持性,缺乏学习的决心和恒心,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总是无法坚持下去,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挫折就放弃。

2.8 缺少学习反思

学习反思有助于对学习合理归因,从而有效调节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学生们从一年级起每周至少需要一次机会来反思自己在这一周的学习情况。但是事实上,大学生的学习反思可能很难达到这个标准。他们通常只对学习结果进行简单反思,难以对学习目标、方法、策略和过程等进行深层反思,难以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3 建议及措施

3.1 学校应采取的措施

3.1.1 正确运用典型宣传,提高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识

(1)学校应该开设关于学习目标的讲座及进行相关教育。首先教育大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帮助大学生学会客观、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认识到大学学习是“退而结网”,学业是学生之本,一个人要有远一点的目光,无论何时学习知识都是基础,是根本。其次,传授学生关于学习目标的知识,包括强调设定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科学合理的设定学习目标,如何实施目标,在目标实践的过程中如何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等一系列知识。

(2)充分利用校园里的宣传渠道。通过校园的报刊栏宣传栏,宣传学习目标方面的知识,选取在这方面优秀学生的典型事例,进行实例教育。还应充分利用广播、多媒体等,使学生耳濡目染,从各方面接受相关知识,从而能够付之于实践。

3.1.2 引导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第一,就是深入基层的中小学校,有的地方教学设施很差,有的地方甚至有些学生上不起学,让大学生珍惜自己学习的机会。

第二,深入农村的建设,让大学生了解到要建设新农村就要靠知识靠文化,学到知识才能支援农村建设,驻扎农村,只要有知识,就有体现价值的地方。而且使大学生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到祖国的基层对于高素质人才的稀缺。大学生基层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国家也一贯倡导大学生到基层去就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1.3 根据大学学习的不同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

一年级是适应阶段,要对大学新生进行导向教育,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师要注意新生学习方法的衔接、指导与适应。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消极被动扭转为积极主动,改变大学生“应试式”的学习方式,去除大学生对中学阶段学习方法的固守心理。二、三年级是充实阶段,要对大学生加强定向教育,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引导大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新学习、高效学习,发展他们的学习素质。四年级是冲刺阶段,要对大学生进行去向教育,帮助他们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确立就业目标、继续学习的发展方向,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信念。

3.1.4 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首先,教师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制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一旦学习目标确定,前进就有方向,学习就有力量。

其次,要引导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制定计划时要明确自己基础水平和能力,既不要高不可攀,又不要触手可及。

第三,要指导学生做好精心的学习准备。学习准备由生理的成熟、心理的成熟及学习的心向三个因素组成。大学生既要做好知识准备,也要做好身体准备和心理准备。

第四,要努力培养大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如学会笔记、学会读书、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复习等。

第五,要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某种角度看,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大学生的优秀学习素质的形成。

第六,要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的学习归因,为获取学习成功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第七,要帮助大学生形成独特的学习风格,张扬学习个性,促进自我发展。

第八,要促使大学生经常性地进行学习反思。每个“学程”结束后,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根据学习内容效果、学习方法策略等方面的定期反馈,及时进行反思。

第九,要引导大学生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教师应激发大学生“不安现状”,不断进取,努力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3.1.5 加强学生实践锻炼,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就要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从锻炼中磨炼意志。实践是意志形成的关键,一个人意志从脆弱到坚强的转化必须通过实践活动的具体化、对象化,在实践的磨炼中得以实现。实践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教学计划内的主要环节,如专业实习、实验、军事训练、劳动教育、社会调查等;二是教学计划外的实践,如校园文化活动,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等。各高校就要从这两大类入手,积极组织学生的实践锻炼,从而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3.2 学生个体可采取的措施

(1)正确认识学习的价值与大学的学习目标,重新规划学业与人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质,制订恰当的学业目标与学业期望。

(2)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特别是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用自身的意志战胜惰性。

(3)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业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4)大学生自己应该发挥主动性原则。为了使自己的学习目标清晰明了,便于操作实施,确立目标可遵循阶梯原则,把学习目标划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的学习目标反映了自己长远的方向与规划,不同的发展目标需要不同的知识积累和实践准备。比如考研的,确定考研的早准备似乎是明智之举,从大一开始就搜集相关资料,并尤其重视对英语的学习,大三上学期就开始收集考研的资料,登录目标学校的研究生网站,对比各个学校的录取比例、师资力量,以及历年的录取分数线。选定目标专业和学校之后,最重要的是要将考研的参考书目找齐并找准。而对于就业的,多考一些证书应当是不错的选择。据了解,用人单位还是相当看重各种形式的证书的。比如学英语的如果能够考到口译证,比如是上海市高级口译资格证书,那么无疑会给你的求职加上重重的砝码。

短期学习目标是长期学习目标的细划分解。短期学习目标制定的越具体越详细越好,制定好个人毕业目标,学期目标,半学期目标,单元目标,每节课目标,使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从小目标到大目标,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也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使自己学会有目标的去学,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摘要:学习目标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风的状况。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抽样问卷调查,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大学生学习目标的现状,并对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学校及学生个体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目标,调查与分析

参考文献

[1] 梁宇颂,李进宏.大学生成就目标的分析及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2003,2.

[2] 毛晋平.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1.

[3] 尹纪峰.大学生应如何确立和实现自己的成才目标[J].鲁行经院学报,1999,4.

[4] 罗道全.实践活动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上一篇:肝门纤维块回声:婴儿胆道闭锁的重要诊断依据下一篇:广告设计互动创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