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调查分析

2024-04-28

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调查分析(精选8篇)

篇1: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调查分析

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调查分析

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调查分析当前,虽然都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素质,但是,家庭作业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她确实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关于家庭作业尤其在学生家庭作业心理(例如:作业动机、态度、期望心理、情绪)方面的研究还不多。此外,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生的家庭作业包括作业心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分析学生的家庭作业心理。为此,笔者对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现状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调查。一.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问卷对象为扶绥县东罗镇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矿务局一小、镇中心小学和客兰村小学。问卷结果分别按动机、态度、期望心理、情绪4个方面和年级男女生、优差生、学校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表1・ 学生家庭作业心理总体分析表作业心理项目积极一般消极有效人数人数%人数%人数%态度30345.832148.5385.7662动机37654.329843.0192.7693期望心理23634.842061.9223.3678情绪13819.748469.37711.0699表2・ 学生家庭作业心理差异比较作业心理类别积极一般消极X2值相关系数人数%人数%人数%年级小低(n=273)11341.414653.5145.1X2=2.81DF=4P=0.5890.065小中(n=219)7735.213260.3104.6小高(n=177)6335.610.559.395.1性别女(n=306)14045.816052.362.0X2=22.11DF=2 P=0.00.178男(n=368)11431.022761.7277.3学业成绩上等(n=207)11354.79043.541.9X2=83.73DF=4P=0.00.355中等(n=302)10835.718661.582.7下等(n=150)2214.710670.72214.7学校镇小(=208)8842.311153.494.3X2=25.64DF=4P=0.00.191矿小(=223)10245.711652.052.2村小(=243)6426.316065.8197.8二.分析与讨论上述调查结果,反映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诸多特征,这里就主要几点加以讨论。1.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总体状况从好到差依次是:动机水平、作业态度、期望心理、作业情绪。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动机水平绝大多数倾向于高或中等水平。例如问及“作家庭作业的目的是什么”时,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学习和工作”,40%左右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或为了将来能考上大学”认为“为了应付家长、老师”的只是极少的学生。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态度绝大多数为积极或一般水平。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现出如下的积极的作业态度:“从开始作业到现在,一直都喜欢作业或比较喜欢作业”,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按时完成”,对作业的错误“认真详细的修改”等。学生对作业的形式、指导、批改和评语等表现积极期望心理的占三分之一左右,而60%以上的学生表现出不积极的期望心理,例如问及“喜欢的家庭作业形式时”绝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自由选择题目”或“老师出几题,由自己选做”,而喜欢“老师指定题目”的仅占7%左右;当问及“希望老师采取哪种形式的批改”时,绝大多数学生回答“指出做错的地方,由自己修改”,或“逐一批出错误,并改正或不必批改只给个分就行。”由此可见,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期望心理总体上还是欠积极。从情绪状态表现看,学生在作业前,作业中及作业后表现心情紧张,情绪一般的学生占近70%,另外还有不少学生情绪表现差。2.从表2中的相关系数看,学生的家庭作业心理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最高,纯相关系数为r=0.355,与年级的相关最低,接近为零。这表明,在影响学生家庭作业积极性的诸多因素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更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而年级对作业积极性的影响不大。3.从表2中x2值及 p 值可以看出,优差生、男女生及城乡学生之间的家庭作业心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而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则差异不显著。成绩上等生的作业比中、下等生有更多的作业成功体验,作业成功的快乐,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对作业的兴趣,提高积极性。而中、下等生作业遇到困难更多,少有成功喜悦,经历更多的斥责和苦闷,对作业成功的希望不大,影响作业的积极性。其次,许多老师布置作业强求一致,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常常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而不顾个体学生的水平、能力、困难等的差异,这些也是造成优差生作业心理差异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女生的作业积极性普遍高于男生,这主要表现在女生比男生明显积极的作业态度和好的作业情绪上。青少年大脑神经活动兴奋性较高,男孩子比女孩子表现出更高的活动水平。因此,情绪的变化更明显强烈,女生则有较强的调节能力,情绪的稳定性比男生好。农村类学生作业积极性比城镇、矿区类的学生差。笔者认为主要由于:首先,农村学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方面不如矿区和乡镇的学校,教学质量偏低,学生总体水平偏低,导致农村类学校学生中、下等比例远远超过镇小和矿小,因此,农村类学校学生的作业积极性不如镇小和矿小的学生是情理之中的。其次,父母是影响孩子作业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镇上和矿上学生的父母在文化程度、职业地位上存在差异。镇上和矿上的学生的父母更有能力和精力对子女的作业进行督促或适当辅导,而农村学生的父母则更少关心子女的作业,对子女作业困难了解更少或即使了解也无能为力。因此,无疑会使孩子形成对作业的应付心理和无助感。有碍于作业积极性的提高。三.思考与建议上述的调查结果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首先,作业成功体验是影响学生的家庭作业积极性的因素。因此,如果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对中、下等生在作业的批改和评价中,运用客观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手段,使之得到成功的快乐,那么无疑会提高他们的作业积极性水平。其次,要改善中、下等学生的作业心理,还应该改变当前作业指导一刀切的做法,针对上、中、下等生的作业具体困难进行分层指导。以上是笔者对东罗镇内有代表性的三所小学的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调查分析。笔者还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祖国栋梁之材。

篇2: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强烈愿望,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整顿,特别是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之后,小学生课业负担总体上已有所减轻。那么,小学生的语文家庭作业有了哪些改进,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学生对语文家庭作业又有哪些新的意见和建议呢?为了解上述情况,本课题组拟定了问卷测试题,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市部分学校部分年级学生的语文家庭作业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操作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法。我们设计了26道试题,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语文家庭作业情况,学生对语文家庭作业的评价等。为了增加调查的可信度,我们采用无记名答卷的方法。为了使受调查的学生具有普遍客观性,我们从市区、乡镇、农村三类学校,分别抽取部分学校共九所作为代表。调查对象来自上述九所学校,共计109名。对象中有六年级学生62名,其中女生43名;三年级学生47名,其中女生24名。在这些学生中,成绩优秀的28名,中等的68名,较差的13名,其中32名学生担任组长以上职务。

本次问卷调查由课题组成员直接向受调查学生发放及回收调查表,任课教师没有参与调查的任何工作。本次共发放调查表109张,回收109张,且全部有效。我们对试卷中的各个问题逐项按人次作了统计,结果作为本调查报告的依据。

三、结果和分析

(一)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在“量”的方面控制比较严格。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小学三年级学生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45分钟,六年级学生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统计数字显示,三、六年级学生在30分钟以内完成当天(除双休日)语文家庭作业的人次依次为171、201,分别占受测学生总数的91.37%和81.05%。学生双休日完成家庭作业总时间在一小时以内的,三年级为89.36%,六年级为66.13%。值得指出的是,在调查这一周里,四个班级各有一天没有语文家庭作业,占总班级数的22.22%。

对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减负”已不仅是国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而且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减负”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在“质”的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般说来,提高质量远比减少数量来得艰巨、复杂。从调查情况看,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在“质”的方面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形式单调,内容机械,应试色彩浓。具体表现为:

1.语文家庭作业现成内容多,实际编写少。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段落,课后的练习作业,以及教辅资料上的题目,构成了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主要内容。教师很少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编拟一些适合学生完成的家庭作业。在接受调查的班级中,只有三次作业属于教师自编,占作业总次数的3.3%。

2.语文家庭作业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语文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时大多着眼于巩固学过的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大量抄写生字新词,进行形近音近字比较组词,以及重复练习课文后面的作业题,甚至让学生大量完成教学辅助资料上的题目。而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则相对较少。据统计,这周内,九所学校18个班共布置了108项语文家庭作业。其中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的为10次,占总数的9.26%;要求学生看课外书的是8次,占总数的7.5%;让学生动手制作的只有1次,占总数的不足1%。三者合计,不足17%。

3.语文家庭作业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书面完成家庭作业。因为这种作业便于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易于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在人们的眼光中,口头作业其实算不得作业,因此,要求学生完成的也就少了。在受调查的108项作业中有朗读(背诵)作业5次,看课外书为8次,其余都要求学生书面完成。书面作业占总数的87.96%。

4.语文家庭作业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调查表明,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班级,在抄写生字新词一项,教师有时允许学生有选择地抄写,学生认为已经掌握的可以不抄。但其他作业,教师仍要求学生一样地完成。

5.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与学生喜爱的作业不完全相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因而总是根据试卷上的题型布置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形式相对固定,灵活性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不高。据统计,抄写、作文(日记)、课文后面的练习题、预习新课、教学辅助资料上的题目名列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的前几位。

根据成绩,我们对学生喜爱的家庭作业类型分别进行了汇总统计,发现学生对“看课外书”及“动手作业”比较喜爱,对“朗读背诵”也比较偏爱,但对课后练习题的喜欢程度不高。

四、办法与对策

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从根本上说是落后的教育体制、陈旧的教育质量观、狭隘的人才观造成的。因此,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首先必须端正办学思想,严格贯彻执行教育计划,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要大力研究语文家庭作业,积极改进语文家庭作业,让小学语文的家庭作业突破应试教育的框架,走出“课内损失课外补”的圈子。布置家庭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自主”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积极性、创造性能量的释放。要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

(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教师考虑家庭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多梯级的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必然加重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

对于家庭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

2.把“生活”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把家庭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

(1)用生活丰富家庭作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将生活充实到学生的家庭作业中,就为语文家庭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

(2)将学科知识与语文作业结合起来。用语文的手段,巩固、深化学科知识,能够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比如学习了小数点,可以布置学生编数学故事《小数点漫游记》,让学生的知识在写作中得到巩固。

3.把“兴趣”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发现、鼓励、发展学生的这种需求,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要讲究形式多样化,既要有基础知识练习,也要有延伸发展练习;要听、说、读、写并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1)画一画。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如,学习了古诗《江雪》,可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雪天垂钓图”,体会孤舟独钓的凄清景象。

(2)做一做。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如学了《曹冲称象》,让学生回家动手做称象的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办法。

(3)演一演。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的演出,将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如学了课文《大象博士请助手》,让学生自愿组织,排演课本剧:大象博士请助手。

(4)查一查。在学习《晏子使楚》之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这样,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前就得到了解决,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本领。

篇3: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调查分析

本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为样本,将学生分为城市家庭学生和农村家庭学生两类,从家庭因素的角度出发,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为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选择16个农业相关专业硕士三年级研究生,共抽取研究生258名,获有效问卷258份,其中农村家庭研究生116名,约占总人数的45%;城市家庭研究生142名,约占总人数的55%。

1.2 测量工具

1.2.1 家庭环境量表(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

该量表包含90个是非题,由10个评价家庭社会和环境特征的分量表组成,分别是亲密性、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组织性和控制性[4,5]。

1.2.2 心理健康量表(SCL-90)

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症状从“无”到“严重”分别给予1-5分,分数越高,说明症状越明显。包含10个症状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6,7,8]。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成长环境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如表1显示,农村家庭学生在敌对因子得分上高于城市家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2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研究生家庭环境差异比较

本研究以全国青年常模总分作为筛选标准,以SCL-90总分超过160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存在心理问题组(≥160分)和心理健康组(<160)。筛查结果显示,存在心理问题的农村家庭学生23人,检出率为19.8%;城市家庭学生11人,检出率为7.7%。除了独立性因素以外,心理问题组和心理健康组在各项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2。

2.3 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农村家庭学生和城市家庭学生家庭因素中的亲密性、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道德观和组织性均与SCL-90各因子存在负相关(P值均<0.01)。而独立性只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4个因子存在负相关(P值均<0.05)。矛盾性与SCL-90中除恐怖因子外其他9个因子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成功性与SCL-90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九个因子之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控制性与强迫症状和其他因子之间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与SCL-90另外8个因子之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见表3。

注:*P<0.05,**P<0.01。

3 讨论

虽然农村家庭学生与城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农村家庭学生在恐怖因子得分上却高于城市家庭学生,而且所有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城市家庭学生。这可能与这两个学生群体的学习目标、压力和成熟程度等因素的差异有关。虽然这两个群体同样是经过三年的进修后就将走向社会,在学校学习期间,农村家庭学生的学习目标大多是更多的掌握农业知识,最终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够回到家乡,带领乡亲民发家致富。其中带有更多的对家乡的感情色彩,相对压力较大。而城市家庭学生大多则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或是能够继续进修攻读博士学位等,相对压力要小于农村家庭学生[9,10,11,12]。

心理问题组与心理健康组相比,除独立性因素无明显差异外,在其它9个家庭环境因素都表现出了一定差异,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心理问题组在矛盾性、成功性和控制性三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心理健康组,在亲密性、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道德性和组织性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心理健康组。此外,家庭中如存在矛盾性冲突、过度的重视竞争和成就,同时有过多的控制他人等情况,将可能影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13,14]。

摘要:目的:了解当前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究家庭因素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有效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吉林农业大学258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得分上,女高于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农村家庭研究生在恐怖因子得分上高于城市家庭研究生(P<0.01)。存在心理问题者68人,占总人数的11.7%。将心理问题调查组和心理健康调查组的各项因子比较,结果显示,除独立性因素以外的各项因子,均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家庭环境因素对农村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篇4: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调查分析

关键词:中学生;家庭作业;学习能力

一、引言

1.研究问题的起源

近期曾登出一位小学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而反思家庭作业的合理性的报告,题为“想说爱你不容易”,文中写到家庭作业的种种问题,在这些重复机械的家庭作业的压迫之下,学生变成了“小驼背”“小眼镜”“小野猫”。这些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学生的这些付出值得吗?家庭作业的布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教学内容的延伸,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措施。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传统的作业形式已不再适合学生的需求,所以必须对作业的类型、方法和作业批改的方法,家长的参与方式进行改革,使它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又一个舞台。

2.研究的目的意义

(1)推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完善

家庭作业是教学内容的延伸,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地巩固对人们的记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一直都比较重视教师的“教”,教学被限定在课堂的研究上,把学生的学习看做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必然,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重视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应用,而几乎没有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的学生的学习过程。然而家庭作业这一过程的完善和提升恰恰意味着对学生学习的巩固和升华,更是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完善的推动。

(2)形成教育合力,促进教育发展

虽然目前已经有了对中学生家庭作业的研究,但是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家庭作业一直都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所以,本人希望能够通过此次研究,引起人们对中学生家庭作业的重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加固和完善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使得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保证。

3.研究思路

家庭作业是学生利用在家自习的时间完成由教师布置的作业,显然家庭作业质量的提升要围绕教师、家长、学生三个主体展开,我首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前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然后结合调查和访谈的情况,了解到家庭作业的现状,并根据相关理论与调查分析,得出了一些自己对优化作业设计的思考。

4.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主要是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的学生,选择这两个年级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年级与初三年级相比没有升学的压力,更能体现作业对学习的影响力。

二、文献综述

1.家庭作业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作业这一词的界定仍存在很大的分歧,大致有以下两种观点:一部分专家和学者认为作业通常是学校规定的在课余时间之外,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学习活动;台湾学者陈龙安认为作业是一种学生课外生活的创造性的活动;笔者认为:作业是教师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给学生布置的实践性活动,而家庭作业即学生利用在家自习的时间完成由教师布置的

作业。

2.家庭作业的类型

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学生的家庭作业要具有真实感、对话性、重质量、亲和力、资源化、有价值。他们认为一份成功的家庭作业主要取决于作业布置的类型和质量。

3.国外有关家庭作业研究状况

国外学者对家庭作业的量、家庭作业的类型、家庭作业的作用、家庭作业的目的以及家长在家庭作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其结论和观点是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上的,而且其研究的实证性较强。但是,国外的研究很少涉及中学生家庭作业的研究分析。

4.国内有关家庭作业研究状况

目前,国内对于家庭作业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大众“减负”呼声中,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表面博弈中,总体研究是有限的,尤其是实证研究更显不足。研究的理论视野和领域比较狭窄,程度粗浅,现实针对性有待增强,缺乏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力支撑,多为一些感性的认识和基于感性的零星实验,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三、国家教育部门有关中学生家庭作业的规定

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减轻学生负担而欢呼的今天,我国教育部门对中学生家庭作业的量也做出明确的规定。2000年年初,教育部门发出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中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准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1小时之内,初中不超过1.5小时。虽然这个文件颁布至今,已有十五年之久,但是广大中学生的书面作业量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很多教师不顾文件的相关规定一意孤行,甚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把作业当作学校减少工作量的手段,据调查发现,有近45%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在作业上花费的时间是2~3小时,35%的初中生需要3~4小时,25%的高中生要花至少3.5小时才能完成作业。

参考文献:

[1]李学书.国内外家庭作业比较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9(10).

[2]Xu,J.purpoes for doing homework reported by middle and high shool student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5(99):45-46.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谈振华.课堂教学理论读本[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23.

[5]任宝贵.美国家庭作业帮助体系的构建及启示[J].国际视野,2007(3).

[6]Harris cooper.Homework for all in moderation[J].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2003.

[7]赵世康.适度法:关于布置和处理学生作业的几个问题[J].学科教育,1998(5).

[8]朱仲敏.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目的的定位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3):37-39.

篇5: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问卷设计理念

新课改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和面向世界的胸怀。如何使作业的布置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为此我们对我校全体语文教师以及学校部分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详见博文《小学语文家庭作业问卷调查》)。结果我们看到了许多教师对布置作业充满无奈,对学生的拖欠作业甚至不完成作业苦恼不堪的现状;也听到许多学生对当前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满意,完成得有点勉强的心里话。

二.调查分析小结:

本次调查中,83﹪的学生对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喜欢,对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有意见。

从学生调查中发现,学生完成自主性作业还存在着一些困难,有的受条件限制,有的受能力限制,有的受环境限制。学生能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仅占所调查年级总人数的32%,基本能独立的也只有42%,而基本不能独立完成的和完全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高达19%和7%。通过这两组数据我们不难得出这个结论,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学习的自觉性也不太强。学生对作业的形式、指导、批改和评语等表现积极期望心理的占三分之一左右,而60%以上的学生表现出不积极的期望心理,例如问及“喜欢的家庭作业形式时”绝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自由选择题目”或“老师出几题,由自己选做”,而喜欢“老师指定题目”的仅占7%左右;当问及“希望老师采取哪种形式的批改”时,绝大多数学生回答“指出做错的地方,由自己修改”,或“逐一批出错误,并改正或不必批改只给个分就行。”由此可见,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期望心理总体上还是欠积极。从情绪状态表现看,学生在作业前、作业中及作业后表现心情紧张,情绪一般的学生占近70%,另外还有不少学生情绪表现差。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还发现,目前我们的作业布置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机械巩固的、统一规定的、独立完成的作业明显多于综合创新的、自主选择的,合作互动的作业。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认为,只有进行作业改革,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形成“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可喜局面。

三.总结作业现状主要表现为: 1.语文家庭作业机械抄写内容较多。语文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时大多着眼于巩固学过的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大量抄写生字新词,进行形近音近字比较组词,以及重复练习课文后面的作业题,甚至让学生大量完成教学辅助资料上的题目。而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则相对较少。

2.语文家庭作业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据本人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班级,在抄写生字新词一项,教师有时允许学生在抄写时有选择地抄写,学生认为已经掌握的可以不抄。但其他作业,教师仍要求学生一样地完成。

3.语文家庭作业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书面完成家庭作业。因为这种作业便于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易于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在人们的眼光中,口头作业其实算不得作业,因此,要求学生完成的也就少了。

因为家庭作业的机械单调,枯燥乏味,多数学生对作业存有“任务”观点,部分学生的“等、靠”观念很强,每个班总有或多或少的学生完成不了家庭作业。而对待作业的评价,许多学生对于老师呆板笼统的“优、良、合格”评价法毫无感觉,他们更期望得到老师的个性化点评。

以上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长期以来,传统作业是“教”的强化,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方法、手段、技术日趋单一,注重作业形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作业评价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忽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在应试教育下,作业演变为“教的补充”、“教的强化”,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目前,我们的作业还十分严重地存在着注重作业程式化、规范化的倾向,因此,作业的革新迫在眉睫!

四.根据调查结果改革作业形式和评价制度,制定具体措施

为了改革现有的作业设计形式和评价制度,真正体现作业布置的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我们特制定了以下具体措施:

1)、变单一作业为多元作业,让学生竞展风采。就是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可以辅以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等等来表现,用创作的乐曲来表现,用摄录的活动录像来表现,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

例如,教《黄山奇石》一文时,我让学生用画画、诗歌、乐曲等形式来表现这一篇散文所描写的美丽景象。学生兴致高昂,表现出孩子们特有的天真:有的画水彩画,有的做成贴纸画,有的带来了剪纸,有的写出了童趣盎然的儿童诗,还有的自己录制了动听的乐曲给课文配乐等等,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做这样的作业,同学开心,老师自豪,家长也啧啧称道,不亦乐乎!

2)、变任务作业为自选作业,给学生自由的天空。

过去的作业多为教师课后布置。作业的数量、作业的难度以及作业完成的形式,教师有着决定权,并以一定的学习纪律作为强制力保障实施。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一般来说,听话的学生能完成得较好,懒惰的学生就常常采取逃避或拖延的办法。教师一厢情愿地布置作业,作业的内容、形式以及难度,不可能适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否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呢?答案是肯定的。

为了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在教室的墙壁上规划出一块“创意坊”为主题的平台,精心布置一番,作为学生自主作业展示的空间。学完一篇课文后,学生可以自己或两三人合作,设计一份作业,张贴到“创意坊”里,供他人挑选。挑了谁的,作业完成后就交给谁检查批阅。每天,师生共同评选出一名最佳“作业达人”(即作业完成得最棒的学生)。最佳“作业达人”优先参加“语文之星”的评选。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完成作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完成的作业质量更是大大提高。

3)、变封闭式的作业为开放式的作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学习的触角应该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开放式的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使作业和生活接轨,让学生通过课外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开作业的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例如教学《颐和园》后,让学生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建筑,找一找与颐和园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结合西安的世园会,进行园林介绍,激发学生兴趣。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古代园林的建筑特点,而且也知道了现代园林的先进性、多用性、科技性,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再如让学生学写动植物的文章,如果他们没有养过动物、种过花草,平时又不善于观察,作文时就必然没话可说,无情可抒。因此,早在几个月前,我就给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外专题作业:饲养一种小动物或种植一盆花。观察动物吃食、活动、睡觉等生活习性,观察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观察它们在不同天气、不同季节中的不同情况;还要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向行家请教种养殖的有关知识;并要求把种养殖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记叙下来。记叙的形式也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拍成照片,写成日记,画成图画,甚至写成诗歌、童话,编成谜语、歌谣等等。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写状物的文章,此时他们胸中涌动的必定是实践中所得的真知实情,笔下流淌的必然是实践后的欢乐与欣慰。孩子们在完成这一系列事情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感觉器官,也锻炼了思维器官,而且培养了与人合作、搜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综合能力。

4)、变工具作业为人文作业,写作业也学习做人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课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时应考虑作业的人文性,力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能增长知识,又能陶冶情操。

当今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爱国篇章,“忘却了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然而,现如今的小学生,至少有一半不了解中华民族辉煌而又沧桑的过去,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也不是那么强烈。语文作为中国的第一母语课程,它有义务承担起激发学生心中爱国情感的责任。鉴于这些原因,在作业设计时,我做过一些尝试:A、阅读历史书籍。用三言两语简单记录自己对每个故事的感受。B、针对课文内容查阅资料。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让学生亲自去查阅这一事件的历史背景,并用自己的话讲述给同学听。C、关注时事政治。如通过各种新闻渠道,了解国内最新时事。这些作业的设计,都是为了在学生脑海中构建一个清晰的民族形象,只有脑中“有形”,心中才能“有爱”。教材中还有不少伟人的故事,这些既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名篇,也是学生做人的镜子。我们可以让学生收集伟人、名人、英雄的故事或图片、个人简介等,还可以以“小报、班会”的形式“话英雄,赞名人”,这样,就能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得到鼓舞,找到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路标”,又能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5)、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它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在评价作业时,要改变这种单一的形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讨论评价、家长评价等多元多向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有利于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A、学生自评,为学生个性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我们要求学生,用简要的几句话作分析小结自己的作业,写在作业的角上。对于学生自评,给予充分的鼓励,引导学生要有敢想、敢说的勇气,敢于陈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的自我分析评价,应抱着客观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劳动成果,抱着关心、爱护学生的态度,注意学生的分析方式,探索其心理因素,以表扬、鼓励、肯定、帮助、改错、解答融为一体的新教学观念实施教育。

B、学生互评,以集体智慧丰富个体的智慧。

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是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应从小培养相互合作精神,在解决问题中共同交流,共同理解,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同学作业互评,同学之间的平等意识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提高了,教学过程也更完善了。

C、集体评议,走向创新之路的好形式。

集体评议一般是采取实物投影或放在教室“展示台”展览的方式来展示同学的作业。先让学生来点评,听一听大家的意见,作业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还不够,需要改进,力求要讲出道理,教师可以作必要的引导及最后的分析点评。教师要高度评价有创新的作品,利用成功作品来激发学生欲望,对于一些进步快的学生作品也应充分表扬鼓励。教师还应该在集体评论中,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提出利于改进的建议。通过学生自己分析评述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如开展“爸爸(妈妈)眼中的我”小栏目,对学生在家中、社会上的表现作一个正确的评价。这样就能让家长更了解学生,让评价真正的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扬长避短。

6)、变一次评价为多次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大多数学生很难一次就将作业做得很满意,而且也不易养成主动改错的习惯。但是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所以几乎每个学生一拿到作业本就会翻开看教师的评价。如果每一次体验到的都是失败,他们就会变得心灰意冷。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养成及时纠错的习惯呢?我尝试这样做:对学生的一次作业进行多次评价,即:学生第一次交上来的作业,教师根据其正确程度与书写情况评定等级,作业发下去之后,学生修改,修改之后教师再次评价,如果学生修改正确,那么将原有等级划去、重新评定等级。这样多次评价一次作业,既有利于学生养成改错的多习惯,又能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体会成功。

沟通,一种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法宝。过去,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教师在本子上留下评分和批语,这本身也是一种对话。遗憾的是,这种对话过于苍白。学生把写满词句的作业本交给老师,教师只是简单地在本子上标上“√”“×”,评上一个潇洒的“优”“良”就算完事。作业来去都只是简单的文本符号。太多的作业评语刻板教条,情感贫乏,没有感染力。其实,教师应该认识到:得到肯定是学生在思维和行为表现后重要的心理需要。学生就连简单的抄写,也都会有着努力的成分,稍稍需要动脑筋的作业,学生更会认真的,我们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真诚地写上点评,例如画上代表我们情感的简笔画,例如:赞赏、鼓励、教诲。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我们写上类似的话语。这时候的作业本,简直就成了师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教学相长的工具。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每天盼望着看到自己的作业本,激动着教师给予的言语,师生的情感就会在交流与沟通中得到了升华。如此,将一本正经的批改,改变为师生间平等互动的对话,无疑是在师生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在这里,学生和教师之间是那么的默契,是最真诚的朋友和伙伴,学生在这里感受到教师的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和平等交往的乐趣,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普通的作业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增长点。

篇6: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调查分析

目前,厌学现象是诸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里疾病之一。我校是农村九年制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厌学现象较为严重。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刻。对于厌学学生,如果不加以正确的纠正和引导,就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造成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又有家庭原因,往往家庭原因最易被忽视。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照未来的“雕塑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

面对当前学生的厌学现象,我们通过调查确定对象,并对他们的家庭进行了走访、了解,希望从中找出家庭方面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以期帮助扭转学生厌学这一不良局面,配合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手段,促进学校教育的更好进行。本文就家庭教育这个角度对厌学现象的成因作一个初步的分析、探讨。

一、家庭因素造成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1、优越的家庭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尤其是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给我们这里带来了很多的机遇,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大部分农民逐渐富裕起来了。而这些富裕起来的农民家长信奉的是:再穷也要“富”孩子,更何况现在孩子不多。所以他们对子女往往是过分的溺爱、娇惯,对孩子言听计从,姑息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包括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也从来不让孩子沾手,更不用说让他们过艰苦的生活了。这样孩子就没有上进的动力,不知道确立自己的目标,也就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有的富裕家庭,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而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育,造成了孩子好吃懒做,追求享受,贪图安逸,怕吃苦,怕受累,学习缺乏动力,遇到一点点困难时,缺乏一定的意志和毅力。所以学习稍有难度,成绩略有滑坡,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在孩子畏难、退缩时,有的家长不是鼓励、帮助,而是一味地纵容、容忍。例如有一位家长知道孩子学习成绩明显退步,不肯做作业时,无可奈何地对老师说:“我们也不敢去逼他,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该怎么办?还不如随他去。”家长这样态度,学生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在学习过程中不产生厌学情绪才怪呢?

产生学生厌学现象的另一原因是,富裕起来的家庭,往往环境较好,这本来应该是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但由于有的家长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安排了各种娱乐活动,过年过节更甚,他们通晓达旦地打牌、搓麻将等等,对孩子不问不闻,一方面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休息,另一方面,也使孩子耳濡目染了这些不良习气,使他们小小年纪就爱上了这些本不属于他们的娱乐。有的孩子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玩物丧志,最终沉迷于娱乐之中,而抛弃了书本,导致厌学、弃学。

2、离异、单亲家庭

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非常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对不在身边的父亲或母亲有强烈的思恋情感,但是由于相见的次数极少,大多数通过电话交流,三言两语就说完了。父亲或母亲与子女的交流减少,父爱或母爱的被剥夺,时间稍长,容易造成这些孩子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多愁善感,不善于交际,缺少知心朋友,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只能自己解决,若自己解决不了的,则不了了之,日积月累,这些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离异、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一般来说事务繁忙,无暇顾及子女,他们的子女多半由祖辈抚养,而祖辈对孙辈总是极为纵容、溺爱,家庭教育方法简单,不了解孩子,常以迁就为最佳教育方式,寄希望于年龄大了以后会懂事、讲道理。因此,平常重视生活上的呵护、爱惜,而缺少思想上的教育和学习上的关心,久而久之,造成厌学。

3)有些离异家庭再婚,后父或后母与子女之间由于没有血缘关系,又缺少交流与了解,容易产生摩擦,产生隔阂。有些后父或后母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误解,采取消极态度,对子女不问不闻,出了事情也不过问。这些子女容易自卑,心理情感闭塞,也容易产生厌学。由于缺少家庭的关爱,且父亲或母亲又忙于工作,非常容易受社会上不良少年的引诱,从而导致逃学厌学。

3、家长观念错误,教育方法不当

有的家长受“金钱热”的影响,错误地认为“知识不值钱,只要孩子将来能赚钱,就能立足于社会”,因此,他们对孩子放松要求,任其自然,成绩好坏一个样,导致孩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一旦成绩出现滑坡,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为数不少的一些家长迫于当前的形势,急于无奈,在“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误导下,便演绎成了粗鲁式的教育给孩子的生理或心理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使孩子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3、家庭不和

家庭问题会使孩子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有些家庭夫妻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得到的体验是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是学生情感孤独,缺乏温暖,孩子就会去寻求情感补偿,这样孩子就无心顾及学习,过早地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到失望与不信任。夫妻吵架、打骂往往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这样的孩子整日提心吊胆,心事重重,上课时精神难以集中,在家又无法安心学习,容易造成成绩下降,产生厌学情绪。

4、家长的期望值过高

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他们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提出过高的要求,尤其是到了初中阶段,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考试分数自然会降低一些,于是我们经常听到有家长抱怨,小学时每次考试成绩多少多少,你看你现在才考多少。这时家长就会大发雷霆,或者一天抱怨,让孩子的压力无形增大。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无法达到家长的要求时,就会懈怠,放弃努力,久而久之,学生的成绩就会下降,厌学情绪就回随之而来。

二、预防初中学生厌学的方法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将对孩子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预防子女厌学的重要保障。面对孩子的厌学,我们如何预防呢?

1、转变观念

把再穷也要“富”孩子变为再富也要“穷”孩子。因为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所有的孩子长大以后早晚是要离开父母去独自闯一片天地的,与其到那时面对困难挫折惶惑无助,不如让他们摔摔打打,“摔”出勇气,“打”出能力。父母亲要创造“条件”让孩子经受磨练,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树立以劳动为光荣,以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为可耻的思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是精神振奋和手的技巧相结合的活动,劳动反映了人对他人、集体和祖国的态度”。他又说:“对劳动永远保持崇敬之情,这是儿童和青少年最重要的幸福源泉”。让孩子参与劳动,参与公益活动,能使孩子从中体验艰辛、体验快乐,也从中培养了做人的高尚品格。

2、家长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很大的影响。据调查显示,孩子不爱学习与家长的不爱求知有关。有的孩子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不良习惯是从哪里来的呢?不用质疑,是从父母那里学得的。而且,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即使通过学校的再教育,也很难更改。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所以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孩子的表率。家长在工作之余进行正常的适当的娱乐活动,是不容置疑的,但首先得保证子女有安静的学习环境这一前提条件,同时对子女的学习情况也必须予以关心。家长一味地随心所欲,对孩子的学业冷漠处置,必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

在一个家庭中,矛盾是无法避免的,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有矛盾,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但家庭中的孩子却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家庭矛盾激化的受害者、牺牲品。所以大人们不管是吵闹也好,打架也罢,静下心来,为孩子想一想,尽可能减少对孩子的伤害。为子女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平时主动与学校联系,交流子女在校情况,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增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关注子女,学会沟通 作为家长,不管工作繁忙,也应抽空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关注子女的交友情况,及时了解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当孩子情绪上有波动,思想上有疙瘩时,家长应主动与其沟通,好好加以引导。一旦父母平等地和子女交流,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沟通的了。不容置疑,民主型的家庭氛围对子女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综观各种成功的家教各案,无不说明了: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孩子当作朋友看待,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在孩子进步时提醒孩子要戒骄戒躁,在孩子遇到挫折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比那些命令式的、棍棒式的教育要有效得多。

4、正确估计孩子的学习能力

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家长要正确估量子女的天赋和能力,家长要从全方位去培养孩子,不能眼睛里只有分数,要让孩子爱上学习,帮助他们确立阶段性目标,正确把握成长规律,揠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着眼实际,一步一个脚印,让孩子在快乐中进步。

篇7: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调查分析

摘要:学生家庭作业的问题是摆在所有一线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怎样解决?什么是最为妥帖的方法?从中不仅可以看出老师的智慧,更是可以折射老师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家庭作业 调查 研究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作为学校教育与学习的延伸,家庭作业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巩固白天所学知识、完成当天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家庭作业是否能够按时完成、是否起到有效地复习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很多班级,发现学生没有良好的作业习惯,家庭作业经常少写、漏写或者干脆不做,这样的情况不再是个别的现象,几乎每个班级都有,每个学科都存在,带有着一种普遍的性质,严重干扰了师生的正常交流与教学,师生之间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有些老师甚至会采取过激的措施来制裁学生。带着这样的不解与困惑,我走访了很多学生,深入、细致的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搜集了很多的素材,进行分析,期望从中寻找到解决家庭作业问题的途径与办法。一,家庭作业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完成老师布臵的家庭作业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却变得有点困难,在小学阶段,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

1,‚老师,我忘了‛。学生H是一个很机灵的孩子,但是在开学的几天里,三门课的课代表总是告诉老师,H的家庭作业没有完成.作为班主任,自然要把他找到办公室谈话。H眼泪汪汪的,一脸的无辜,每天的解释都是一样的:‚老师,我忘记了。‛这样的解释听得多了,老师自然在心里生出一种反感,‚怎么每天都是忘记呢?‛经过了解,H就是没有写作业的习惯,而且从上学开始,他的家庭作业就是在学校里完成,几乎把学校变成了第二个家庭。前任老师还告诉我,只要到时候抓一抓,成绩是没有话说的。我一时无语,心里在想:难道最后的成绩可以,平时就可以不完成家庭作业吗?老师就得天天陪着他完成作业吗? 2,‚老师,我尽力了‛。学生L是个女孩子,上课基本上能够认真听讲,可是每天交上来的作业,大多数的作业都没有完成,每天都做,但是每天都是不能全部完成,开始我觉得十分的不理解,一个女生为什么作业不能完成呢?就是被其他老师站到面前,她还是不能够完成。原来她上课的时候,虽然在听课,但是由于接受能力的缘故,只能学到其他学生的一半,甚至都不到,而我们的作业是统一布臵的,齐步走的要求对于她来说,就显得高不可攀了,作业不能够按时完成或者全部完成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3,学科之间的差异。在我的调查之中,发现少做数学作业的学生不是太多,问过原因,基本上都是认为数学作业相对来说比较好做,所花的时间也是比较少的。但是英语和语文就不一样了,需要有大量的背诵和阅读的任务,有时还有机械性的重复抄写,这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致使部分学生也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不写。当然在平时的观察中,也会发现某一天,家庭作业的量偏大致使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可惜的是我们很多老师未能了解其中的缘由,采取了同样的措施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势必会造成一些判断上的失误。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问题? 1,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孔子曰:‚性相近,习相远。‛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成就学生的一生,其中良好的作业习惯也是不可忽视的。但是从我们观察和了解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目标的茫然,致使采取自我放纵的措施,家庭里也是听之任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低起点、低标准,得过且过。

2,缺乏应有的帮扶机制。对于前面提到的学生L,她在学习上确实存在困难,让她按照全班学生的统一要求去完成,显然是不现实的,在家庭里这样的学生也是基本得不到帮助,需要我们把工作做到前面,把补差工作提前到课堂上,提到课前,成立班级的帮扶小组,让这样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渐渐的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缺乏家校之间的合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批的人员外出打工,校园里出现了留守儿童一族。对于教育来说,这在无形之中增添了一道新的研究课题。这类学生的共同特点是: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缺乏必要的亲情关怀,或者寄宿与人家,物质利益的丰富凸显精神层面的匮乏,这样势必会造成物质上的享受主义,精神上的虚无主义,对于家校之间的联系则是严重的短路,教师成为单打独斗,‘5+2=0’的现象也就是不足为奇了。

4,教师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学生易于产生审美疲劳。老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家庭作业的正确率,很少有老师去关注学生的精神层面,是否有愉悦的体验,所以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激励的措施,更谈不上什么最有效,久而久之,学生会渐渐的呈现疲态,对家庭作业失去应有的激情,成为一种应付的状态。三,这样解决家庭作业问题行吗?我的身边有很多老师都在关注学生的家庭作业的问题,也在积极寻找解决的最佳途径,但是有些方法令人费解。

1,惩罚不能代替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如果我们总是迷信惩罚的功效那将是十分危险的,用惩罚来代替教育,只会造成师生之间严重的对立和不信任。学生作业没有完成,停课、罚写、赶出教室、喊家长、收学生的书包、没收学生的书籍等等,这些看似十分有效地方法,是否合理?是否 合法?值得商榷。可以这样说,这样做只能是暂时有效,绝对不会是长久之计,治标不治本,根本不会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其结果是要求严的老师的作业不敢拖拉,其余的老师的作业可以不做,从而自小就养成了两面三刀的坏习惯。更为可怕的是这样的现象会像瘟疫一样传染给其他学生,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前提下,学生不做作业、抄袭作业的现象会屡禁不止,很多老师把精力花在了怎么对待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而没有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这样做的危害,甚至老师都没有意识到缺乏教育的危害。教育的缺失,惩罚的不当都是导致作业难的症结所在。

2,批评不会胜过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虽然说得有点绝对,但是生活在表扬之中的学生,或者是经常受到表扬的学生,犹如生活在阳光下,始终绽放着灿烂的笑脸,心情是愉悦的,自然对待各项事情的态度也是十分认真的。有位颇有经验的老师每天都在黑板的角上写上:今天得优星的学生有XXX、XX.。第一天只有两个,结果第二天就有四个,后来越来越多。所以我很受启发,相信竖起大拇指去赞扬学生,总比用食指指责学生要好。然而,我们有些老师吝啬自己的表扬,金口难开,对学生的要求甚至是苛刻,严而无度,就会适得其反。

四,走出家庭作业问题的怪圈。在省教委的‚五严‛通知中指出:小学中高年级的书面家庭作业量严格控制在一小时之内。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在严格遵守作业量的前提下,我们班主任通过班级科任老师之间的协调,正确面对家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之上,进行有效地改革。

1,尝试分层作业,因材施教。分层作业是我们进行家庭作业改革的第一步。我们承认班级中学生的差异,给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的空间。既可以自由选择作业,也可以自由的选择作业的时间。比如说学生L,她可以提前知道家庭作业,而且可以提前做,这样她不仅可以得到老师的帮助,还可以在同学的‚一帮一‛小组中得到提高,有效地杜绝了学生在回去写作业时得不到帮助与支持,‚不会写、不想写、不写‛的现象会大大减少,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尝试自主作业,展示个性。自主作业是我们班级家庭作业改革的又一步,这是一种提高层面的尝试,我们布臵相关的内容,学生选择合适的,或者说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完成,提倡个性化。比如说我们在国庆长假期间布臵同学们收集祖国的伟大成就。学生交上来的作业就是五花八门的:摄影、图片、小报、诗歌、文章、数字表格等,展示了学生的不同的喜好,个性显露无遗。3,尝试资源配臵、家校合力。‚不了解家庭需求的教育一定是个失败的教育‛。在这一前提下,我们首先走访了把你里所有的家庭,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人。整合班级里可以利用的所有因素,合理的搭配,对于留守儿童,我们就近成立学习小组,人数1—2人为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起到了互相帮助、互相督促的效果,充分利用校信通、QQ群、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及时、适时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早打预防针,防患于未然。4,尝试奖惩结合、有效激励。‚多指导、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这‚三多一少‛带来了可喜的进步,评比‚作业标兵‛、‚学习标兵‛、‚自强标兵‛,发小喜报、小奖状、拍照片,在班级的网站公布、信息在校信通上发布,班级里学生的学习出现空前未有的积极性,所有的作业问题几乎是迎刃而解。

篇8:对小学生家庭作业心理的调查分析

1 高职医学院校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见表1、表2)

(1) 从就业情况来看, 我校2009年毕业学生总数为608人, 其中困难家庭毕业生70人, 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1.51%;2010年毕业学生总数为448人, 其中困难家庭毕业生55人, 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2.28%。

(2) 从就业方式来看, 我校2009年毕业生中, 待就业327人, 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53.78%;灵活就业40人, 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6.58%;升学39人, 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6.41%;协议就业202人, 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33.23%。其中, 困难家庭毕业生中, 待就业33人, 占当年困难家庭毕业生总数的47.14%;灵活就业9人, 占当年困难家庭毕业生总数的12.86%;升学4人, 占当年困难家庭毕业生总数的5.71%;协议就业24人, 占当年困难家庭毕业生总数的34.29%。2010年我校毕业生中, 待就业155人, 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34.60%;灵活就业84人, 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8.75%;升学12人, 占2.68%;协议就业197人, 占43.97%。其中, 困难家庭毕业生中, 待就业8人, 占困难家庭毕业生总数的14.55%;灵活就业10人, 占困难家庭毕业生总数的18.18%;协议就业37人, 占67.27%。

2 高职医学院校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价值取向

(1) 调查显示, 84.80%的困难家庭毕业生选择离家近且较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就业, 如沈阳、大连等。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家住省内乡、县较多, 故多数学生偏重选择离家近的大、中型城市, 而这些城市一般就业机会较多, 且收入相对稳定 (见图1) 。

(2) 调查显示, 在关于首选医院或单位类型的问题上, 52.00%的困难家庭毕业生选择在我校附属医院工作;41.60%选择省、市级医院及部队医院;只有6.40%的困难家庭毕业生选择县级医院、社区医院和自主创业 (见图2) 。这说明多数困难家庭毕业生认为规模大的医院是自己就业的首选。

(3) 调查显示, 从对收入的期望上来看, 2009年我校毕业生中有57.10%的困难家庭毕业生和66.50%的正常家庭毕业生选择2 000~3 000元;2010年我校毕业生中60.00%的困难家庭毕业生和64.40%的正常家庭毕业生选择2 000~3 000元 (见图3) 。显然, 在对工资的要求上, 大多数高职医学院校家庭困难毕业生都希望工资以2 000元以上的高标准为起点, 但困难家庭毕业生的要求普遍要低于正常家庭毕业生, 在这方面想法更为实际。

(4) 在对求职渠道的选择上, 全体被调查毕业生都表示会通过多种渠道求职。78.80%的毕业生认同学校人才招聘会;6.25%的毕业生表示会通过社会招聘会向公司自投简历;4.20%的毕业生优先考虑自主创业;92.3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推荐也很重要。而大多数高职医学院校困难家庭毕业生也认为学校推荐是比较好的就业途径, 掌握就业信息丰富、安全, 也有超过半数的困难家庭毕业生愿意同时通过社会渠道直接去单位或部门推荐自己。

3 分析及讨论

3.1 积极的就业态度

虽然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由于经济危机和岗位饱和、人员过剩, 导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但是多数毕业生仍能树立自信心, 积极为就业做准备, 在校期间不断追求进步, 珍惜实习、锻炼机会, 认真完成临床生产实习, 努力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素质, 积极了解招聘信息, 参与就业活动。多数毕业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就业, 根据自身情况制订明确的就业目标。

3.2 根据现实需要选择就业地点

调查显示, 高职医学院校困难家庭毕业生在择业和求职时会参考自身实际状况决定工作地点和考虑工资待遇。一方面, 他们的目光会停留在福利好、效益好的大城市、大医院;另一方面, 他们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工作, 也愿意从本省较发达城市优先选择, 这样更有利于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的实际情况, 符合社会需求的现实。

3.3 重薪酬待遇

收入是毕业生就业时首先关心的因素之一, 更是贫困学生就业的重中之重。高职医学院校困难家庭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 在关注工作环境和职位的同时, 较为注重的便是单位所能提供的薪酬待遇。但由于社会对高职文凭的认可度偏低, 高职毕业生在与本科毕业生竞聘同一岗位时几乎毫无优势。如果高职医学院校毕业生理想薪酬过高, 在尚未展示自己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就容易有挫败感进而导致不自信, 从而失去了竞争机会。所以, 高职医学院校困难家庭毕业生在求职中虽然对薪酬待遇有较高的期望, 但这种价值取向在求职初期一般是很难实现的。

3.4 多渠道就业

多数受调查的毕业生表示学校招聘会是毕业生通往社会岗位的第一道门。通过学校招聘会提供的应聘机会较多, 而且医院大型、正规。但是高职医学院校困难家庭毕业生由于青少年时期家庭条件较差, 在面试时经常表现得不够自信, 表达不流畅, 无法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办的建设, 需要对困难家庭毕业生进行心理干预, 也可以应用网站建设和见面会等方式, 通过多渠道为毕业生和就业单位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上一篇:樟井小学音乐教室简介下一篇:大武口区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