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学新方法

2022-12-02

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深入改革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教学的需求, 而对于由西方传入且较为风靡的“翻转课堂, 慕课”等在适应中国特色的大学课程教学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所以具有中国特色大学教学方式的出现是必然的。“对分课堂”作为适应当代学子现状也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教学方法最先由复旦大学的张学新教授提出, 其特点是将传统的教学时间颠覆, 直接将课堂时间对分, 一半供教师讲授知识, 一半供学生讨论问题, 而讲授和讨论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差, 便于学生更好的吸收甚至巩固。经过对“对分课堂”教学方法的试点推广, 然后根据学生反馈以及学生成绩得出其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方式培养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提高, 从而受到广大学子的认同和喜爱。而且“对分课堂”方法简单便捷极易操作, 也受到了广大教师群体的一致好评, 所以说“对分课堂”这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学新方法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对于我国大学生的教育来说正由规模扩展朝质量提升的方向发展, 所以说教学方法创新优化, 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对于提高大学生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就我国大学课堂教学来说讲授式和研讨式仍然是当前较为普遍的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对比现阶段大学生状况来说是一种相对严谨封闭的教学方式, 其以确定性知识的传授作为其教学的核心所在, 遵循着传统的知识获取途径以及认知规律, 各个教学环节之间有效连接推进, 是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系统获取的有效途径。但是讲授式教学也同时受到了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进行一言堂知识灌输, 作为大学生来说是被动接受的状态, 不能积极的参与至知识构建的过程, 对于问题也不能尝试解决, 使得其求异思维在无形中被禁锢, 对于问题的敏感性被弱化, 对于问题的探求意识被钝化, 大学生更像是一台移动知识接收设备, 对于其专业素养以及探索精神的培养无法落实。研讨式教学模式与讲授式教学手段相比则是更加开放自由, 其教学气氛基于对问题探究研讨的基础之上也相对活泼一些, 对于大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 学习意识的唤醒, 其知识视野的拓宽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大学生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与讨论的课堂时间相对较少, 对于问题讨论的重点, 难点以及其深度广度难以掌控, 获取的知识偏于碎片化, 及其不利于大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 对于其专业基础知识的夯实以及专业知识的主脉络突出无法实现, 从而直接导致大学生学习思维意识无法形成。

因此, 对于大学生课堂质量提升的首要操作就是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优化。可简单的总结为以下几方面的改革:首先是对研讨式教学在大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比重进行调整, 彻底改变现在讲授式教学方法一面倒的局面;再者是课堂教学完成由大学生教学至大学生学习的改变, 从而使得大学生课堂是基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发挥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对于其学习思维意识形成的作用。综上所言, 在大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对其教学结构进行了调整, 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得出了具有中国特色新型教学方法-对分课堂教学。

二、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与具体操作

所谓对分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指对一个既定的教学时间进行划分, 其中课堂的一半时间用于教师对知识的讲授活动, 课堂的另一半时间用于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开展交互学习, 师生之间把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了有效的对分。再简单点说就是将讲授式教学与研讨式教学进行有效科学的结合开发出一种新型模式, 分配给教师的一半时间是对知识传播系统性, 准确性以及有效性的保证, 而分配给学生问题讨论的一半时间是对于教学知识生成性, 探索性以及创造性的保证, 二者相辅相成不能独立于一方而存在。对分课堂最显著的特点与创新是对讲授与讨论两种模式之间进行既定时间的隔开, 这样的设计保证了大学生有充分时间对学习进行自主的安排, 更加利于知识的吸收巩固。所谓“不打无准备之杖”, 大学生通过课后自主学习的活动带着知识充足的头脑再次步入课堂讨论阶段, 是对其所学知识的二次巩固于应用, 也使得两种教学模式优势得以更好的发挥。

讲授, 吸收, 讨论三个看似独立但又相互制约联系的阶段构成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中对于一个教学单元内教与学的过程。对于讲授阶段来说, 教师作为知识的主导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进行精讲, 大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明确学习的关键点;对于吸收阶段来说是大学生在课后根据自身情况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和全面深入理解的自主学习活动;对于讨论阶段来说更容易理解, 学生带着听课以及自学过程中的体会和问题回归至课堂讨论, 通过生生, 师生之间的讨论来释疑解难。三个环节时间前后跨越两个教学时间段, 师生之间对课堂时间进行对分, 然后在相互推进环环补充的过程中完成教于学的提升。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 对于教师的课前准备…

大学阶段的教学是对学生高中阶段教学的深入和升华, 教师的责任就是使得学生在之前的基础上向着更加专业, 更加深入的方向学习。教师对于教学的设计要充分的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预设, 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当将教学大纲作为核心以及根本, 然后以该专业最新的发展作为导向构建出前后即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教学方案, 使得大学生的教与学可以有效的串联。同时在教学方案创建时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使得本专业的教学重点难点突出, 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后使得有侧重点, 对于一些问题的扩展和探讨可以有意识进行预留, 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 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二) 对于教师的课程讲授

大学生的课堂讲授与学生之前学习阶段的模式有着质的区别, 教师不在对各大小的知识点面面俱到的讲解, 而是更加强调精讲, 只对其基本原理, 内在逻辑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梳理性讲解, 使得问题的难点重点突出, 真正的做到框架式引导讲解, 对于细节性的问题留大学生课后通过自主学习研究对其进行填补, 为学生创造其思考以及思维能力发展的空间, 激发学生课后对知识进行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扩展阅读与学习。

(三) 大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简单的解释就是作为学习者来说对带有自身特色的问题有意识的进行主动学习从而获取问题解决的一种学习办法, 是学生对问题答案自主探究的过程。“对分课堂”充分的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这一环节“对分课堂”教学无法实现。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必须在两次课程特定的间隔之间通过一定数量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探析来对课堂教学进行查漏补缺或是延展, 并且依靠作业的形式直接对自身教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应。作业不拘泥形式, 可以使笔记, 总结, 又或者是心得体会, 作为课后经常性的练笔, 对于大学生多读, 多想, 多写的习惯养成有着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还能通过对其回顾整理了解自己学习进程, 进而调整学习方向。

(四) 大学生教学中的生生交流与师生交流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不尽相同的, 所以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通过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对其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互换, 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知识得到巩固, 全体大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共同提高。可将全班学生按照固定人数进行分组, 然后围绕着上堂课所讲授的专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到的知识进行小组之间或者全班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并对其讨论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课堂讨论活动中教师要做到整体把控, 带动讨论的节奏, 把握学生讨论的方向, 并且对每位学生进行观察督促, 确保都有认真积极的参与其中。鼓励学生之间不同见解不同意见的存在, 可以以此展开辩论, 相互之间进行启发从而得到共同的提高, 而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 教师作为最后的引导着, 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讨论活动结束后, 教师可进行随机抽取的方式选择学生发言, 可以解答也可辩论, 不限制形式。对一些正确新颖的观点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以激励学生的踊跃参加, 对与一些仅停留在表面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方向引导, 而对于有深入研究价值的问题可为学生提供问题延伸的方向和思路等, 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氛围积极向上。

四、对大学生“对分课堂”教学的评价分析

“对分课堂”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其客服了单一讲授式和单一研讨式教学的弊端, 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有层次, 更加灵活并且适用, 更加适应当代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整体需求。

(一)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大学生来说虽然现在共同坐在一间教室听着同一堂课程, 但是各位学生通常都来自于全国各地不同院校, 所以今时今日其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也是不尽相同, 如若继续采用传统“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不免使得教学氛围整体沉闷乏味。“对分课堂”对这一难题进行了充分解决, 其教学过程其实也可以作为生生, 师生之间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 在其教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题地位充分展现, 由之前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交流着甚至是发现者, 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 真正的实现了“接受学习”至“发现学习”的转变, 其对于学习的意识和思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而课堂教学后对于一些知识必须查漏补缺或者延展, 所以学生不得不去主动的学习, 并且把学习见解, 学习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作业形式, 对于学生课堂主人翁精神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 有利于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大学生教学的核心不再是一味的追求成绩, 更为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型人才。所以说通过“对分课堂”的教学形式, 大学生在对教学内容以及思想观点进行探讨的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应用的另一种模式, 并且在大学生的自主学习阶段其对于问题的发现, 分析以及解决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其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也逐渐的形成, 为其以后真正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生从每次课后作业的点滴训练, 到后续期末课程的总结, 再到毕业论文的撰写, 对于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很大提升的同时也对其学术规范以及学术方向进行了训练, 自然而然的为大学生的学术之路奠定了基石。

五、结语

综上所言, “对分课堂”作为带有我国特色的大学生教学中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不仅发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更解决了其弊端, 通过大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自主学习, 使得教师引导监督的作用切实发挥, 从而保证大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 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质量更好的专业人才。…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各大高校作为人才培训的主要基地其任务十分重大, 所以为了适应教学需求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在寻找提高教学效果, 培养人才的措施, 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在这期间经过不断的探索优化涌现出许多比较新颖且贴合当代大学生实际并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 本文简单的就其中一种教学方法 -对分课堂进行简单探析。

关键词:中国特色,大学教学方法,对分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欣.对分课堂: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学新方法[J].学周刊, 2016, 10 (10) :16-17.

[2] 李春生.摸索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J].教育发展研究, 2014 (2) :88-92.

[3] 郝瑞丽, 张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国政法大学大英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总结[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 2014 (1) :78.

[4] 董国忠.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英语阅读教学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 2015, 2 (23) :148.

[5] 赵亮.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调查、思考与探索[J].外语教学, 2013, 24 (3) :52-56.

[6] 孙广平.试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之创立[J].教育评论, 2015 (6) :115-117.

[7] 刘容娟.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课外体育教学体系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09 (1) :215-216.

上一篇:从英汉习语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下一篇: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