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物流管理模式对比研究

2022-09-11

1 制造业物流自营模式

1.1 制造业物流自营常见的运营模式类型

(1) 物流管理整合模式。物流管理整合模式是指将散布的各个要素重新整合, 变为一个专门服务于企业物流服务的部门, 由该部门统一管理企业在物流业务服务中不同的物流环节。从企业战略层面来讲, 物流管理整合模式已经被企业提高到经营的战略高度, 如今, 制造型企业也愈发重视这一管理职能。

(2) 创设服务部物流管理模式。制造型企业建立独立的物流服务部, 企业的物流服务部门不单单实施内部物流活动, 服务于内部对象, 并且可以服务外部顾客, 而内部顾客也可以选择外部厂商。一切以顾客的需求为标准, 使物流服务更具有人性化和柔性化, 在服务顾客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形象与企业知名度。

(3) 物流全部剥离物流管理模式。制造型企业成立物流子公司, 将例如仓储、流通加工、运输等物流环节和物流资产进行剥离, 以原来的母公司当作主要服务对象。制造型企业创立子公司, 掌管母公司的物流业务。制造型企业成立物流子公司比以前内部经营更具有经营自主权, 更能够跟上市场的脚步。此模式更具有灵活性, 成立子公司之后, 可根据市场的变化改变成第三方物流, 或者把多余的物流资源参与社会经营, 合理利用闲置资源, 避免浪费。

1.2 制造业物流自营模式优劣势分析

(1) 制造业实行物流自营的优势分析。首先, 有利于制造型企业掌握物流的信息, 避免商业秘密泄漏。制造企业自营物流模式可以对自身的物流系统进行自我调节, 以及企业掌握自身的物流信息, 快速取得供应商、顾客的最新信息并及时解决物流问题, 对供应、生产、销售物流进行较为全面的控制。与此之外, 企业的原材料构成、生产工艺等保密资料, 因为没有物流外包, 竞争对手没有机会从第三方物流窃取商业信息, 从而企业降低了商业机密泄露的可能性。其次, 制造企业可以盘活企业资源, 降低物流投入成本。如今, 中国制造类企业中有78%的企业有自己的仓储资源, 而拥有企业车辆资源的更是高达79%。运用自营模式改造企业物流模式, 把企业的资源加以利用, 对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工作不投入费用, 降低了与物流企业交易中的风险, 也减轻了企业的投入成本。最后, 有利于实现品牌价值。数据显示, 有高达81%的客户因为物流服务水平改变了对品牌的认知。自营物流服务因自身需求, 要求从业人员要有较高的水平。自营物流可以帮助顾客了解产品, 顾客在消费过后产生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得到专业的解决, 顾客能深切体会到企业的真诚, 对品牌也加大了信任度, 企业巩固了品牌地位, 也提升了品牌形象。

(2) 制造业物流自营模式劣势分析。首先, 资金投入大, 风险性强。自营物流让制造型企业不光投入很大的资金, 还会投入相当多的精力去运营, 最终导致有些中小企业承受不住, 继而倒闭。制造企业花费较大的财力在购买物流设施与车辆、培养物流人员上, 增加了企业投入;市场变化性十分强, 企业建立物流之后, 对自身产品的投入会减轻, 市场竞争力变弱, 企业在面对市场风险时抵御能力弱。其次, 配送效率低, 制造企业管理控制力弱。对于一般制造企业来说, 还是存在一个车队就可以做好物流的错误概念, 企业的物流认知存在偏差, 物流能力不高。自营物流逼迫企业从事不擅长的领域, 导致盲目投入, 不懂得合理利用自身仓库、车辆等资源, 造成资源浪费, 企业管理人员无从下手, 导致配送效率低下。企业核心业务削弱, 辅助业务混乱, 企业竞争力减弱。再次, 物流成本大, 物流专业水平低。中小型制造企业产物范围小, 供给量不够, 不能够形成规模效应。由于制造型企业的专业在于生产工艺、原材料构成上, 采用自营模式需要企业重新学习物流技能, 购买物流基础设施、信息设备、运输设备、研发物流新技术, 于是物流成本变高。同时, 制造型企业没有专业的物流团队, 不能对物流进行系统规划, 导致供应链的各个衔接点卡壳, 物流不通畅, 物流信息迟缓, 流通速度低下, 不能满足企业需要。最后, 不利于跟进时代发展。如今, 全球经济快速发展,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 制造业的市场不断扩大, 开始面向国际发展。制造业物流管理范围增加, 管理难度加大。制造型企业自营物流模式跟不上市场发展, 供应链跨度不够大, 物流系统容易出现混乱, 阻碍了制造企业与国际发展。把一部分企业物流委托给第三方物流, 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外界物流资源, 疏通物流网络, 进行国内外交易, 提升市场竞争力。

1.3 制造业物流自营模式适用范围

(1) 适用于家庭规模, 资金薄弱, 人员较少的制造型企业。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 对物流业务熟悉并且好掌握。

(2) 适用于规模较大, 资产较为丰厚的中、大型制造企业。虽然物流管理较复杂, 但有大规模的仓库、车队、较为完备的物流体系和物流信息平台作为支撑。

(3) 适用于以物流业务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制造型企业。在企业中物流占比重, 物流成本投入大, 并且企业对物流服务要求高。

2 制造业物流业务外包模式

2.1 制造业物流业务外包常见运营模式类型

(1) 实行物流全自营型。全自营模式是指制造型企业不实行外包, 物流管理在企业内部实行。该类型的物流管理模式对于企业而言可以掌握到最全面的客户信息, 对于去也运营而言具有可靠性, 有利于企业发展。但同时采取该类型的物流管理模式, 对企业物流环节的资本投资要求较高, 尤其是大型制造型企业, 配送的货品相对面积较大, 且数量基数较小的时候, 物流成本以及运输费用的份额便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的困扰。

(2) 实行全面物流外包的模式。这种模式恰恰与上一种物流全自营模式相反, 指的是企业把企业所有的物流业务都外包给第三方。实行全面物流外包的企业有这样两大类:一类是企业自身没有经营企业物流的能力从而借助专业型物流企业的力量对企业物流进行管理, 另一类是企业虽然具备经营企业物流的能力, 但是实施起来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以及财力资源, 同时企业内部的物流服务水平并不高, 因此企业在比较了解企业自身需求的情况下选择把企业的物流系统外包给第三方的物流型企业。

(3) 实行物流接管的外包模式。是指企业把企业所有的物流业务都外包给第三方的物流型企业, 由第三方物流型企业接管企业的全部物流业务, 企业派专人负责对接, 形成一种相互联系的管理模式。

2.2 制造业物流业务外包模式优劣势分析

(1) 制造业物流业务外包模式优势。首先, 有利于制造型企业发展核心业务。核心竞争力是促使企业大力投入生产的模块, 而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本身, 如果制造型企业丢失了产品本身也就丢掉了整个企业的灵魂, 企业也将变得落魄。培养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投入精到生产工艺, 而自身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更需要维护自己的“心脏”, 放弃自己不擅长的物流领域, 专心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 将精力投入研究新技术, 分配核心业务的人力、财力。物流业务外包模式的意义在于提高企业核心业务。其次, 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在企业投入中占有较重的比例, 降低物流成本可以减少制造企业的总体费用。借助物流业务贡献网络优势使企业拓展产品市场, 减少物流环节, 节省企业的物流费用, 还可以减少制造企业在物流仓库、车辆、人员、信息平台的投入。最后, 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物流业务外包使物流以合同关系交给外部物流公司来做, 制造企业不用苦恼于如何完善物流体系、建立先进的网络平台、更好地服务于顾客等等, 降低了企业管理的难度。制造型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建立协议, 双方采用合作形式, 如若物流出现问题, 那么责任归属于外部原因, 也就是第三方物流商, 那么对制造型企业的潜在危害性起了降低作用, 同时也便于企业管理, 提升了管理效率。

(2) 制造业物流业务外包模式劣势。由于把客户和其他物流信息给了第三方物流, 企业便依附于第三方物流了解顾客信息, 对物流的控制力也减弱了。两方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出现问题, 或者第三方物流商出现本质的物流问题, 那么制造企业要违背合约重新去找合作商, 就将承担较高费用。企业之间跨度大, 一个公司可能会接受多个企业的委托, 企业将物流服务业务信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分享的同时也在为竞争对手服务, 很容易造成企业机密的泄露。

2.3 制造业物流业务外包模式适用范围

(1) 适用于物流能力低的制造型企业。例如中小型制造企业没有专业的物流队伍无法进行物流活动, 也没有足够资金和人力来完成物流业务, 依靠物流外包, 可以减轻企业负担, 减少投入成本。

(2) 适用于物流业务不是核心竞争力的制造型企业, 不对物流控制力提较高要求。物流业务外包有很多模式选择, 所以可以适应的企业范围广, 只要不是依赖于物流业, 以物流业务为核心战斗力的制造型企业都可以运用。

3 制造业物流联盟模式

3.1 制造业物流联盟运营模式类型

(1) 战略外包联盟模式。制造型企业同第三方物流型企业进行战略性的外包联盟, 企业保留一部分的企业物流设备产权, 同时也是企业物流作业决策中的一员。此外, 在企业的物流合同中的合同方同时也需要提供企业所需的某些特定的资本要素以及服务要素, 企业还需要给企业的合作盟友提供特定的服务, 并实行企业物流资源的共享。

(2) 综合物流联盟模式。综合物流公司集合多家第三方物流资源, 利用其优势业务功能整合成一个物流系统, 各物流商完成属于自身功能的物流任务, 综合第三方物流联盟不光是完成物流信息与物流的传递, 更是集合了所选物流商的运输资源、信息资源、仓储资源以及技术资源, 形成强大的物流资源库和物流智慧库, 亦可完成商品流通, 金融流通与信息互流。

3.2 制造业物流联盟模式优劣势分析

(1) 制造业物流联盟模式优势。制造业运用物流联盟模式, 使物流功能分散, 各个企业发挥自己擅长的物流能力, 多个企业联合探索物流技术, 提高了抵抗风险的能力。企业签订合同成为盟友, 在资金、资源等方面都能互相帮助, 物流业务与业务之间也能有效衔接, 减少了重复环节, 也提升了物流效率。合作伙伴之间因为存在着协议关系, 也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

(2) 制造业物流联盟模式劣势。由于物流联盟并不一定是互相学习强强联手, 还有可能是心存芥蒂互相视为敌手的关系, 在暗自较量中各个企业也会有不快之处, 会导致企业之间沟通不融洽甚至是信任崩塌。因为各个物流环节是分配给不同的物流商, 结构比较松散, 没有专业性的物流技术, 也没有专业性的指导, 以至于物流效率低下。

3.3 制造业物流模式适用范围

此模式适合拥有供应源、生产商等供应链上下游的物流资源并有共同目标的企业。企业间可资源互用, 企业彼此弥补缺点, 发扬优势。在制造企业没有优秀的第三方物流时, 可以使用此模式, 集合每个物流商拥有物流优势的部门, 比如配送、运输等具有物流功能性强的物流商, 重新建起一个满足制造企业需求的物流系统, 加强物流效率。

摘要:本文对制造业物流模式进行分类对比, 对制造业物流的运营模式展开研究并分别讨论其优劣势, 制造型企业应按照自身情况, 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物流运营模式。

关键词:制造业,物流业,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金霞.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 2014 (7) .

[2] 吕佳.长三角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2012 (7) .

上一篇: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与现场处理下一篇:舆论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