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应用教案

2022-08-07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计算机应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大学计算机应用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授课班级:14级护理班

××× 二○一四年九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第1章 第一节

课课题: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时:2课时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概念

(2)了解第一台计算机的特点

(3)了解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其点特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其点特点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概念

(1)概念: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高效、准确地进行信息处理的数字化电子设备,它能按照人们事先编写的程序自动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输出人们所需要的结果。

(2)微型计算机也称为“微机”或“微电脑” 2.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第一台计算机名称: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诞生时间:1946年2月 诞生地点:美国宾州大学 (2)第一台计算机的特点:

①采用的电子元件:18800只电子管,10000只电容,7000只电阻 ②点地面积:170m2 ③重量:30t ④耗电量:150KW ⑤运算速度: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3.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阶段及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 (1)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①时间:1946年~1958年 ②主要电子元件:电子管

③存储设备落后,输入输出主要用穿孔卡 ③没有操作系统

④运算速度第秒仅几千次,内存容量仅几KB ⑤体积庞大,造价很高,仅限于军事和科学研究 (2)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①时间:1958年~1964年 ②主要电子元件:晶体管

③内存以磁芯为主,外存开始使用磁盘、磁带 ③开始使用操作系统,汇编语言代替了机器语言

④运算速度大大提高,达第秒几十万次,内存扩大到几十KB ⑤其应用除科学计算外,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 (3)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①时间:1965年~1970年

②主要电子元件: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③内存开始使用半导体存储器,容量增大 ③软件开始完善,出现了操作系统和会话式语言 ④运算速度加快,达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 ⑤体积变小,耗电量减少,性能和稳定性提高

⑥计算机开始走向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4)第四代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①时间:1971年至今

②主要电子元件: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③内存采用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

③外存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并开始使用光盘 ④运算速度加快,达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

⑤外部设备有了很大发展,采用扫描仪、激光打印机和各种给图仪等 ⑥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网络时代 4.课堂小结 5.作业

(1)简述电子计算机的概念。

(2)简述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名称、诞生时间、地点及其特点。 (3)简述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元器件。 6.课后反思想

第1章 第一节

课课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题: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特点

(2)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域

(3)了解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其点特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特点、应用领域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运算速度已从最初的第秒几千次发展到每秒几十成次、几百万次,甚至每秒几百亿次,计算速度是传统计算工具无法比拟的。 (2)计算精度高

①计算机的精确度主要表现为数据表示的位数,一般称为字长,字长越长精度越高。

②微型计算机字长一般有8位、16位、32位、64位等。 ③计算机的计算精度理论上不受限制,可以满足任何精度要求。 (3)记忆能力强

计算机不仅能进行计算,还能把原始数据、中间结果、运算指令等信息存储起来,以方便用户调用。 (4)自动化程度高 计算机是个自动化程度极高的电子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能自动执行存放在存储器中的程序。 (5)复杂的逻辑推理和判断功能

计算机已经不是一种单线纯的计算工具,它还具有逻辑推理能和判断能力,可以根据判断结果,自动决定以后执行的命令。 2.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利用计算机来解决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等方面的数学计算问题,称为科学计算 (2)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又称数据处理,是指对大量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分类、统计、查询等操作,从而形成有价值的信息。 (3)计算机辅助工作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CBE:计算机辅助教育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CMI:计算机管理教学 (4)系统仿真

系统仿真是利用模型来模仿真实系统的技术。 (5)实时控制

实时控制也称系统控制,是指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和其他过程做出控制处理。 (6)网络应用

计算机网络像电庆系统连接电话那样把计算机和计算机资源连接到一起,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传达室输。 (7)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又称智能模拟,是指如何设计有智能性的计算机,让计算机具有人类的智能特性,如识别图形、声音、学习过程、探索过程、推理过程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过程等。 (8)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指在Internet上时行的商务活动,可以改善企业组织的操作流程,降低成本,增加商务处理的效率,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 3.课常小结 4.作业

(1)简述计算机的特点。 (2)简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3)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

① CAD ② CBE ③ CAI ④ CAT ⑤ CMI 5.课后反思

第1章 第一节

课课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题: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2)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教学重点: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发展高速、大储量和强功能的超大型计算机。 (2)微型化

因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微型化。 (3)多媒体化

多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图像、声音与计算机、通信等融为一体的信息环境”的总称。

多媒体技术的目标是:无论在何时何地,只需要简单的设备就能自由地以交互和对话的方式交流信息。 (4)网络化

计算机从单机走向联网,是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必然结果。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5)智能化

智能化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感觉、行为、思维过程,从而使计算机具备和人一样的思维和能力,形成智能型和超智能型的计算机。 2.数据与信息的概念

(1)数据是指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 (2)原始数据经过系统的组织及处理后就形成有价值的信息。 (3)数据信息分为数值信息和非数值信息。 3.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1)输入

负责将数据、用户的指令送入计算机。 (2)记忆

①负责存储数据、档案、程序。输入的数据、指令存储在主存器中。 ②主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3)逻辑运算

负责处理计算机数字或逻辑关系,可以执行数学运算、逻辑运算和比较判断。 (4)控制

负责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运算、记忆等四大部分的联系与控制,使各部件能彼此协调运作。数据并没有控制单元中处理,只接受控制单元来控制流向。 (5)输出

计算机将输入的数据、程序等处理后,最后通过输出部件将结果显示出来。 4.课常小结(略) 5.作业

(1)简述计算机的主要发展趋势。 (2)简述什么是数据以及数据的分类。 (3)简述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4)简述计算机的五大功能部件。 6.课后反思

第1章 第二节

课课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题: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各功能部件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功能部件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外部设备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硬件

外存储器

主机

内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

控制器 运算器

系统软件

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 数据库系统 计算机系统

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 软件

科学计算程序 信息管理程序 辅助设计程序 文字处理程序 过程控制程序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1)运算器

运算器也称为算术逻辑单元,是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功能部件。 (2)控制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它的主要功能是按照人们预先确定的操作步骤,控制微机各部分步调一致地处动工作。 (3)内存储器

①存储器是计算机和用来存储信息的重要功能部件。

②内存储器:即主存储器,由半导体材料组成,存储速度快,但容量小。 ③外存储器:即辅助存储器,其存储速度慢,但容量很大。 ④存储容量单位:

位(bit):是指存储的二进制数据的每一位,简写为小写字母b。 字节(Byte):1B=8bit,是计算机的基本存储单位。 千字节(KB):1KB=1024B 兆字节(MB):1MB=1024KB 吉字节(GB):1GB=1024MB 太字节(TB):1TB=1024GB 拍字节(PB):1PB=1024TB (4)输入设备

①输入设备用来接收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变为计算机能识别的形式(二进制数)存放到内存中。

②常用的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 (5)输出设备 ①输出设备用于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

②常用的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3.课常小结(略) 4.作业

(1)画出计算机生系统的基本组成图。 (2)简述计算机五大功能部件的作用。 (3)简述存储器的分类及其特点。 5.课后反思

第1章 第二节

课课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题: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2)了解各软件的功能

教学重点:系统软件、操作系统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软件的概念

计算机软件是指在硬件上运行的各种程序以及有关资料。 2.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指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及其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1)操作系统

为了使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工作,就必须有一人软件来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这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 (2)程序设计语言和语言处理程序

程序设计语言就是用户用来编写程序的语言,它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交换信息的工具。程序设计语言是软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主要应用于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图书资料管理及仓库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处理。 3.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指计算机用户利用计算机及其提供的系统软件,为解决某一专门的应用问题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

应用软件主要包括科学计算程序、信息管理程序、辅助设计程序、文字处理程序、过程控制程序等 4.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1)位数

①位数:即字长,是计算机处理器一次能处理、保存数据的位数。 ②字长值越大,处理器一次能够处理的信息就越多,速度越快。 ③计算机字长有8位、16位、32位、64位之分。 (2)速度

①速度是指计算机处理速度的快慢,它可以用每秒处理指令的多少来表示,也可以用每处理事务的多少来表示。

②速度单位:MIPS,即每秒执行一百条指令。 (3)容量

容量通常指存储器容量。 (4)带宽

①带宽是指计算机的数据传输率,主要针对网络通信,它反映了计算机的通信能力,与通信相关的设备、线路都有带宽指标。

②数据传速率的单位:bit/s、Kbit/s、Mbit/s、Gbit/s等。 (5)版本 一般来说,版本越高其性能越优越。 (6)可靠性

可靠性通常用平均无故障时间来表示。平均无故障时间越长可靠性越高。 5.课堂小结(略) 6.作业

(1)简述计算机软件的概念。 (2)简述软件的分类。

(3)简述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指标。 7.课后反思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知识拓展

课课题:二进制及数制转换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二进制的基本概念

(2)了解二进制数的特点

(3)掌握常用数制转换方法

教学重点:常用数制及特点、位权、位权展开式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演示、提问、学生练习 教学内容: 一.常见数制 1.十二进制

表示年份和月份的数制 特点:

(1)基本数字十二个,即基数为十二 (2)月份满十二,年份增加一 2.六十进制

表示时间的数制 特点:

(1)基本数字:0到59六十个,即基数为60 (2)秒满六十,分增加一;分满六十,小时增加一 3.十进制

特点: (1)基本数字:0到9十个,即基数为10 (2)进行加法运算时,满十进一,即逢十进一

(3)进行减法运算时,向高位借一相当于十,即借一当十 (4)十进制数的位权: 如:十进制数1353.75 整数部分:

个位数的位权为1,即10,个位数字3表示的值为:3×1=3×10 十位数的位权为10,即10,十位数字5表示的值为:5×10=5×10 百位数的位权为100,即10,百位数字3表示的值为:3×100=3×10 千位数的位权为1000,即10,千位数字1表示的值为:1×1000=1×10 „„

依次类推,整数部分第n位数字的位权为10 小数部分:

第一位为十分位,位权为十分之一,即10,十分位数字7的值为7×10 第二们为百分位,位权为百分之一,即10,百分位数字5的值为5×10 „„

依次类推,小数部分第n位数字的位权为10

十进制数1353.75=1×10+3×10+5×10+3×10+7×10+5×10

二、二进制

二进制数的特点:

(1)基本数字:0和1两个,即基数为2 (2)进行加法运算时,满二进一,即逢二进一

(3)进行减法运算时,向高位借一相当于二,即借一当二

321012n2211n133221100(4)二进制数的位权:

整数部分,第n位数字的位权为2 小数部分,第n位数字的位权为2

例:二进制数1011.101=1×2+0×2+1×2+1×2+12+0×2+1×2 (5)二进制的数的书写形式

①将二进制数用括号括起来,在括号的右下角用数字2标识。

3210123n1n2 如:1011.101②在二进制数的右边加上大写字母B进行标识。 如:1011.101B 二进制加减法计算

三、其它进制

1.八进制数 特点:

(1)有0到7八个基本数字,基数为8 (2)逢八进一,借一当八 (3)位权为8的若干次幂 2.十六进制数 特点:

(1)基数为16,有十六个基本数字,分别为0、

1、

2、

3、

4、

5、

6、

7、

8、

9、A、B、C、D、E、F (2)逢十六进一,借一当十六 (3)位权为16的若干次幂

四、各数制的共同特点 根据以上数制的特点,不论哪一种数制,其共同特点如下: (1)N进制数有N个基本数字,其基数为N (2)N进制数逢N进一,借一当N (3)N进制数各位数字的位权为: 整数部分第J位数字的位权为Nj1

小数部分第J位数字的位权为N 举例:(略)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1)简述二进制的特点。 (2)简述八进制的特点。 (3)简述十六进制的特点。

七、课后反思

j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知识拓展

课课题:常用数制转换及ASCII码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二进制转十进制数

(2)掌握八进制转十进制数 (3)掌握十六进制转十进制数

教学重点:常用数制转换方法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演示、提问、学生练习 教学内容:

一、N进制数转十进制数

转换方法:将N进制数写成按位权展开的式子,然后以十进制方法计算出结果,就是对应的十进制数。

(1)二制数转十进制

1011.1012=1×23+0×22+1×21+1×20+1×21+0×22+1×23

=1×8+0×4+1×2+1×1+1×0.5+0×0.25+1×0.125 =11.625 (2)八进制转十进制

1011.1018=10

(3)十六进制转十进制

1011.10116=10

二、十进制转其它进制(N进制) 1.整数部分的转换方法:除N取余法

将十进制整数除以N(N为基数),得到一个整数和一个余数,将得到的余数再除以N,又得到一个整数和一个余数,继续该过程,直到余数为0为直,然后将得到的所有余数按逆序写出来,就是对应的N进制数。

(1)十进制整数转二进制:将十进制整数除2取余 (2)八进制整数转二进制:将十进制整数除8取余 (3)十六进制整数转二进制:将十进制整数除16取余 举例:(略)

2.小数部分转方法:乘N取整法

将十进制小数乘以N(N为基数),得到一个整数和一个小数,将得到的小数再乘以N,又得到一个整数和一个小数,继续该过程,直到小数部分为0或精确到指位数为止,然后将得到的所有整数按顺序写出来就是对应的N进制数。

(1)十进制小数转二进制:将十进制小数乘2取整 (2)八进制小数转二进制:将十进制小数乘8取整 (3)十六进制小数转二进制:将十进制小数乘16取整 举例:(略)

三、ASCII码 1.概念

ASCII码:美国信息交换用标准码,是一种表示字符的编码。 2.ASCII码分类

(1)标准ASCII码 ①采用7位二进制编码。 ②表示27=128个字符。

③048~057:表示0~9十个数字 065~090:表示大写字母AZ 097~122:表示小定字母a~z (2)扩充ASCII码

①采用8位二进制编码,最高位为1,编码范围为128~255,表示128个字符。

②最高位为0的ASCII码为标准ASCII码,7位编码在存储时在最位加0。

四、BIOS的作用

1.BIOS的概念

①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缩写。 ②BIOS程序通常固化在ROM芯片中,只能读出,不允许改变。 2.BIOS程序的组成部分 ①基本输入输出程序 ②系统设置信息 ③开机上电自检程序 ④系统启动自检程序 3.BIOS程序的重要作用

BIOS的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是连接软件程序与硬件设备的一座“桥梁”,负责解决硬件的即时要求。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1)简述二进数转换为十进制的方法。 (2)简述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的方法。 (3)简述十进制小数转换为二进制的方法。 (4)计算题

七、课后反思

第1章 第三节

课课题:常用计算机设备 时:2课时

计算机基础知识 常用计算机设备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2)了解存储设备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了解输入设备的作用,能够正确连接和使用这些设备; (4)了解通用外设接口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连接常用外部设备。

教学重点:计算机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主机中的主要部件 (1)中央处理器CPU (2)内存

①随机存储器 ②只读存储器 (3)主板

是连接各部件的一块多层印刷电路板。 (4)硬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

①硬盘驱动器:简称硬盘 ②光盘驱动器:简称光盘 (5)各种接口适配器 ①显示适配器:简称为显示卡或显卡 ②音频适配器:简称为声卡 ③网络适配器:简称为网卡 (6)机箱和电源

①机箱:用于安装和固定各部件,起到保护各部件的作用。

②电源: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低压直流,为各部件提供工作所需电能。 2.显示器

①是计算机的重要输出设备之一 ②分为CRT显示器和LCD显示器两大类 ③显示器尺寸、分辨率 3.键盘 4.鼠标 5.磁盘存储器

①U盘 ②移动硬盘 ③光盘 ④硬盘 ⑤软盘 6.打印机

①针式打印机:价格低、打印速度慢、噪音大。 ②喷墨打印机:价格高、打印速度快、噪音小。

③激光打印机:价格较高、打印速度高、精度高、低噪音。 7.通用外设接口的使用方法 (1)连接显示器

①连接显示器的电源 ②连接显示器的信号线 (2)连接鼠标、键盘 8.投影仪的使用 9.扫描仪的使用 10.摄像头的使用 11.课堂小结(略) 12.作业

(1)简述计算机主机中的主要部件有哪些。 (2)简述磁盘存储器有哪些。 (3)简述打印机的分类及其特点。 13.课后反思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键盘操作

第四节

课课题:键盘操作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键盘键位及功能;

(2)能够按照人体工学原理正确进行键盘操作; (3)能正确使用键盘录入字符;

教学重点:键位功能及按键指法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键盘分区

(1)标准字符键区 (2)功能键区 (3)编辑键区 (4)小键盘区 (5)状态指示 2.标准字符键区

(1)字母键 (2)数字键与符号键 (3)空格键 (4)上档键 (5)回车键 (6)退格键 (7)控制键 (8)转换键 3.功能键区

(1)操作功能键:F1~F12 (2)退出键 (3)控制功能键(简换控制键) Pause Print Screen 4.编辑键区

(1)方向键

(2)Home、End、PgUp、PgDn (3)Insert、Delete 5.小键盘区 6.键盘指法

(1)基准键位 (2)字键的击法 (3)空格的击法 (4)换行键的击法 7.课堂小结 8.作业

(1)简述退格键和删除键的英文名称及其异同点。 (2)简述键盘的基准键位及按键指法要领。 (3)简述打印屏幕控制键的功能。 9.课后反思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知识拓展

第四节

课课题:指纹识别、手写板、触摸屏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指纹识别技术;

(2)了解手写板的应用; (3)了解触摸屏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指纹识别 2.手写板 3.触摸屏 4.课堂小结 5.作业 6.课后反思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五节 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

课课题: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 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具有信息安全意识;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方法,具有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了解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和信息活动中的道德要求。

教学重点: 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方法 授课方式:讲解、举例、提问 教学内容:

1.计算机安全的要素

计算机信息安全包括5个基本要素

(1)机密性: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或进程。

(2)完整性: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数据,并且能够判别出数据是否已被篡改。

(3)可用性: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访问数据,即攻击者不能占用所有的资源而阻碍授权者的工作。

(4)可控性:可能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行为方式。 (5)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2.网络安全 3.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定义: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程序,通过非授权入侵而隐藏在执行程序或文件中。 4.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 (1)传染性

是否具备传染性是判断一个程序是不是病毒程序的基本标志。 (2)隐蔽性 (3)破坏性 (4)扩散性

5.计算机病素毒的症状 (1)机器不能正常启动 (2)运行速度降低

(3)系统心启动后自动运行某些程序,连续打开一些窗口 (4)经常出现“死机”现象 (5)外部设备工作异常 (6)文件内容和长度有所改变 (7)内存占用明显过大 6.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1)不随便使用外来存储设备。

(2)不准将各种游戏软件随意装入计算机系统。 (3)在可能条件下,尽量不用软盘启系统。 (4)不要在系统引导盘上存放用户数据和程序。

(5)重要软件要做备份,万一遇到系统崩溃时,可最限度地恢复系统。 (6)给系统设置使用权限及专人使用的保护机制,禁止来历不明的人和软件进入系统。

(7)选用优秀的反病毒产品定期对磁盘作检查,及时发现病毒,消除病毒。 7.课常小结(略) 8.作业

(1)简述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简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3)简述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9.课后反思

第二篇: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教案

第五章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 2003应用

教学内容:软件Excel 2003的基础知识与应用

教学目标: 2. 3. 4. 5.教学重点: 2. 3. 4.教学难点: 2. 3.1.熟悉Excel 2003的组成界面

掌握工作薄的创建、编辑、关闭等基本操作 熟练进行工作表的输入、编辑方法 掌握工作表中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了解图表处理和数据清单处理的基本方法 1.工作表的建立和编辑 工作表的格式化和基本操作 工作表中公式与函数的运用 工作表的数据处理及图表的创建 1. Excel 2003的编辑与格式化 数据处理与图表化 公式与函数应用

任务一

Excel 2003概述

学时:1 授课时间:2014年2月

教学内容:1. excel 2003的功能、特点及运行环境

2. 启动excel 2003 3. excel 2003窗口组成

4. 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概念

教学目标: 1.掌握excel软件的功能、特点及运行环境;了解excel2003的界面组成;掌握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等概念 2.能用至少一种方法启动excel,并较熟悉excel界面组成。 3.培养学生使用excel软件的兴趣,增强学生能学好这个office组件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启动excel的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等概念

课堂教学

一、 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office的一个组件word,现在有两个问题,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1) 什么是office软件组? (2) Word是用来做什么的软件? 由同学做答,老师补充并引入新课题:

Office 2003 中文版是微软公司于2003年推出的集成办公软件。Word 就是集成在office中的一个软件, Word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文字编辑软件,使用它我们可以编排出精美的文档,如信函、传真、公文、报刊、书刊和简历等。 提出疑问:

要是我们处理的数据不在上述范围之内,那么用word是不是还能处理的很好哪?例如,教师工资表(基本工资,工龄,逐年滚动„„)、学生奖学金评估表(考试成绩,体育加分,平时加分,综合成绩排名„„)

二、 新课教学

1、excel 2003的功能、特点及运行环境 (1)excel简介、功能、特点

excel电子表格软件是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自动化软件中的一个组件,是一个简单易学和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从国家机关、银行、公司、学校等,乃至家庭。利用Excel可以处理各式各样的表格数据、财务报表、完成许多复杂的数据运算、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为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 (2)运行环境

必须在windows 2000,windows xp等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可以运行。

软件:windows 2000,windows xp等操作系统 硬件:能装这些系统的计算机

2、启动excel 2003 1)利用[开始]菜单启动 2)利用桌面快捷方式启动

桌面快捷方式的建立方法:

(1) 从[开始]菜单,创建Excel快捷方式 (2) 右单击桌面,创建excel快捷方式 (3) 通过“已经存在excel文件”启动

3、excel 2003窗口组成

1)标题栏:鼠标放在标题栏上,按住拖动,可以移动excel窗口。

2)菜单栏

3)工具栏(常用,格式):工具栏中的每个小按钮都对应一种操作。

4)编辑栏(编辑栏的调出方式):用来定位和选择单元格数据,以及显示活动单元格中的数据或公式。

5)行、列标题 6)工作表格区 7)状态栏

8)工作表标签(着重):用于显示工作表的名称,单击工作表标签将激活相应的工作表。

9)水平、垂直滚动条

10)任务窗格:Excel2003的任务指示。

4、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概念

1)工作簿

①工作簿是指在Excel环境中用来储存并处理工作数据的文件。

②在一个工作簿中,可以拥有多个具有不同类型的工作表。 2)工作表

①通常在一个工作簿中默认含三个工作表,它们分别以“Sheet1”、“Sheet2”、“Sheet3”命名。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者减少工作表。

②一个工作簿内最多可以有255个工作表。 3)单元格、活动单元格 ①单元格:

每个工作表都由单元格组成;一个工作表最多可包含256列、65536行。行号的编号由上到下从1到65536。列号则采用字母编号由左到右用A,B,C,„,Z,AA,AB,„,AZ,BA,BB,„,BZ等表示。

②活动单元格:

活动单元格是指当前正在使用的单元格,在屏幕上用带黑色粗线的方框指示其位置。 练习

1.认识excel的窗口组成 2.区分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

三、课堂小结

excel2003是我们在日常办公中经常会使用到得软件,我们要熟练掌握它的应用

任务二

Excel 2003的新建和保存

学时:1 授课时间:2014年2月

教学内容:1.新建、保存和关闭工作簿

2.工作簿的复制、粘贴、删除 3.打开已有的工作簿

教学目标: 1.掌握新建、保存和关闭工作簿的方法;掌握工作簿复制、粘贴、删除的前提,和方法

2.能够建立、保存和关闭工作簿;能够打开已存在工作簿;

能够对工作簿进行复制、粘贴和删除操作。 3.培养学生对学习excel的兴趣和耐心。新建和保存工作簿,工作簿的复制、粘贴、删除

教学重点:新建和保存工作簿,工作簿的复制、粘贴、删除。 教学难点:工作簿的复制、粘贴、删除。

课堂教学

一、 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想处理各式各样的表格数据、财务报表、完成许多复杂的数据运算,进行数据的分析和预测,并且生成强大的分析图表来为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的话, 问题一:我们可以用什么软件来完成?―― excel 2003 。 通过windows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用软件建立的都要经过保存才能

保证过侯还能打开使用,例如用【记事本】书写的文件要保存在.txt文件中,用【绘图】建立的图片要保存在.bmp文件中,用【word】建立的文档要保存在.doc文件中,

问题二:那么用excel建立的表格要保存在哪呢?――由excel建立的文件叫做工作簿,我们主要是通过工作簿来保存表格、数据运算和分析结果的。

二、 新课教学

1、新建工作簿 (1)新建空白工作簿

空白工作簿就是其工作表中没有任何数据资料的工作簿。 选择【文件】∣【新建】命令。 按下组合键Ctrl+N。

在任务窗格中单击【空白工作簿】 (2)由现有工作簿新建工作簿 (3)根据模板新建工作簿

步骤:单击【本机上的模板】|【电子万案表格】|【考勤记录】|【确定】

2、保存工作簿

方法:

(1)单击【文件】∣【保存】—>设置【保存位置】|【文件命名】|【保存类型】—>单击【保存】

(2)单击【常用】. 【保存】—>设置【保存位置】—>单击【保存】

强调:

在这里强调操作系统中文件的概念(属于复习范畴) (1) 文件名、扩展名、属性、图标、打开方式 (2)文件大小、保存位置

3、关闭工作簿

(1)建立3个工作簿 方法一:新建空白工作簿;

方法二:根据现有工作簿新建工作簿; 方法三:根据模板新建工作簿 (2)选择路径保存工作簿 (3)关闭工作簿

4、工作簿的复制、粘贴、删除

5、打开已有的工作簿

步骤:单击【常用】.【打开】—>选择需要的工作簿—>单击【打开】 练习

1. 复制已建立工作簿,练习工作簿的粘贴和删除 2. 打开已建立的excel工作簿,编辑,保存,退出

三、课堂小结

熟练掌握工作簿的打开、删除以及保存,为熟练应用excel2003打下基础

任务三

编辑工作表之输入数据

(一)

学时:2 授课时间:2014年3月

教学内容:1.使用鼠标或键盘激话单元格或区域;

2.在单元格中输入文本、数字、日期的时间的方法; 3.检查输入数据的有效性、显示出错信息; 4.给单元格或区域命名及添加批注; 5.使用复制或序列填充快速输入数据。

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激活单元格的方法,并能够在单元格中正确地输入文本数字及其他特殊的数据;学会定制输入数据的有效性,并能够在输入错误或超出范围的数据的显示错误信息;掌握几种快速输入数据的方式,以提高输入数据的效率;学会为单元格或区域定义名字和添加批注。通过这些学习,使学员能够完成对Excel工作表的数据初始化

2.能为运用通常方法给工作表输入正确的数据,能运用自动填充为工作表迅速输入有规律的数据。 3.培养学生探索、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在单元格中输入文本、数字、日期的时间的方法;

2.使用复制或序列填充快速输入数据。

教学难点:使用复制或序列填充快速输入数据。

课堂教学

一、 导入新课

经过前面的课程,我们已经知道,通过excel 建立的表格存储在扩展名为.xls的工作簿文件当中,

问题:可是,如何往工作簿文件中输入我们想要的内容呢?是不是和word的方法相同呢?

二、 新课教学 1.数据输入 (1)输入文本

步骤:选定单元格|输入“C语言”|按Enter键

单元格中的文本包括任何字母、数字和键盘符号的组合。每个单元格最多包含32000个字符,如果单元格列宽容不下文本字符串,就要占用相邻的单元格。如果相邻的单元格已有数据,就截断显示。

数值文本:数字,但是被认为是文本 (2)输入数字

在Excel中,数字可用逗号、科学计数法或某种格式表示。 步骤:选中单元格| 按键盘上的数字键

提示:如果要输入分数,如6/13,应先输入“0”和一个空格,然后输入6/13。否则,Excel会把数据作为日期处理,认为输入的是“6月13日”。负数有二种输入法,分别用“-”和“()”。例如,-1可以用“-1”或“(1)”来表示。 (3)输入日期和时间

日期和时间也是数字,但它们有特定的格式。

步骤:选定单元格|输入用斜线或短线分隔日期的年、月、日 例如,可以输入 “2005/11/6”或 “2005-11-26”。如果要输入当前的日期,按组合键Ctrl + ;(分号)即可。

在输入时间时,如果按12小时制输入时间,需在时间后空一格,再输入字母a或P(字母a和p分别表示上午和下午)。例如输入10:40p,按Enter键后的结果是22:40:00。如果只输入时间数字,Excel将按AM(上午)处理。如果要输入当前的时间,按组合键Ctrl+Shift+;(分号)即可。

提示:在同一单元格中输入日期和时间时,必须用空格隔开,否则Excel2003将把输入的日期和时间作为文本数据处理。 练习:

要求学生在excel中输入文本,数字,日期和时间 2.数据自动填充

为了简化数据输入的工作,在Excel中可以拖动单元格填充柄,将选定单元格中的内容复制到同行或同列中的其它单元格中。如果该单元格中包含Excel可扩展序列中的数字、日期或时间,在该操作过程中这些数值将按序列变化,而非简单的复制。

可进行自动填充的数据:文本 数值 日期 (1)拖动填充柄,自动填充

自动填充柄:黑色实心十字花 (2)利用[序列]对话框,自动填充

自动填充序列:输入初值,选中一个范围,遍及-填充-序列,选择单位或者是方法 (3)自定义序列,自动填充

自定义序列:工具,选项,自定义序列: 练习:

练习三种自动填充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熟练掌握填充的使用,可以为制作Excel表格节约很多时间。

任务四

工作表的管理和编辑

(二)

学时:2 授课时间:2014年3月

教学内容:1.对一个工作表中的行、列、单元格进行插入、调整、删

除的操作

2.对一个工作表中的行、列进行隐藏、取消隐藏、复制、移动的操作

3.对工作表之间的插入、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以及保护的操作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在原有工作表的基础上插入和删除行、列;掌握隐藏、取消隐藏、复制、移动行和列;掌握插入、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和保护工作表。 2.使学生能够管理和编辑工作表。

3.增强学生能学好excel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

一、 导入新课

对于已建立的工作簿,以及其中的工作表,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事件的发展,就避免不了要有所改动,那么如何去管理和编辑工作表呢?

二、 新课教学 (一)编辑工作表

1、插入、删除表行、表列和单元格

在输入数据后可能会发现由于准备不充分或不小心,漏掉了某些内容,这时就需要把漏掉的内容插入适当的位置;或者是想把多余的行或列删除。

(1)插入行或列或单元格

步骤:

确定要插入行的任一位置—>单击【插入】∣【行】 确定要插入列的任一位置—>单击【插入】∣【列】 单击需要插入单元格的单元格—>单击【插入】∣【单元格】 (2)删除行或列或单元格

步骤:

确定要删除行的任一位置—> 单击【编辑】|【删除】∣【整行】

确定要删除列的任一位置—> 单击【编辑】|【删除】∣【整列】 确定要删除单元格的任一位置—> 单击【编辑】|【删除】∣【单元格】

2、调整行高和列宽 (1)调整行

步骤:单击【格式】∣【行】∣【行高】命令

(2)调整列

步骤:单击【格式】∣【列】∣【列宽】命令

3、隐藏和显示工作表、行、列 (1)隐藏和恢复工作表

隐藏工作表数据,可以防止工作表中重要数据因错误而丢失。工作表被隐藏后,如果还想对其进行编辑,还可以恢复其显示。 隐藏工作表:

选定需要隐藏的工作表—>单击【格式】|【工作表】|【隐藏】 提示:被隐藏的工作表虽然仍处于打开状态,却没有显示在屏幕上,因此无法对其进行编辑。 恢复显示被隐藏的工作表:

单击【格式】|【工作表】|【取消隐藏】 (2)显示和隐藏行或列 1)隐藏行或列 隐藏行步骤:

选择要隐藏的行—>单击【格式】|【行】|【隐藏】 隐藏列步骤:

选择要隐藏的列—>单击【格式】|【列】|【隐藏】 2)显示隐藏的行或列 步骤:

选择要显示的行两侧的行—> 单击【格式】∣【行】∣【取消隐藏】

选择要显示的列两侧的列—> 单击【格式】∣【列】∣【取消隐藏】

4、移动和复制单元格数据

有时为了减少工作量,需要移动和复制数据。 (1)移动单元格 步骤:

选择要移动的单元格—>单击【常用】. 【剪切】—> 单击要放置数据的目标单元格—>单击【常用】. 【粘贴】 (2)复制单元格 练习:

利用一中制作的excel工作簿,练习

二、

三、

四、五讲的内容

5、编辑工作表综合实训-----输入数据和编辑工作表 (二)管理工作表

每一个工作簿都可包含多个工作表。在默认情况下,工作簿中只有3个工作表,当需要在同一工作簿中创建更多的工作表时,可以插入工作表,也可以将工作表复制、移动或删除,甚至可以对多个工作表同时进行操作。

1、插入工作表 (1)插入空白工作表

步骤: 单击【插入】菜单∣【工作表】命令

或者

右单击【工作表标签】—>【插入】

(2)插入电子方案表格

步骤:右击工作表标签—>单击【插入】—>选择【电子方案表格】—>单击【确定】

2、删除工作表

步骤:单击所要删除的工作表|单击【编辑】∣【删除工作表】

3、切换与重命名工作表 (1)切换工作表

用鼠标单击工作簿底部的工作表标签。 (2)重命名工作表 步骤:

选择要重命名的工作表—>右击工作表标签—>选择【重命名】命令

4、移动、复制工作表

在操作过程中,有时为了便于对工作表的管理,需移动或复制工作表。

(1)移动工作表

1)利用鼠标拖动工作表。

步骤:选定要移动工作表的标签—>按住鼠标左键并沿着下面的工作表标签拖动—>释放鼠标左键

2)利用【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命令移动工作表。 (2)复制工作表

步骤:选定要复制的工作表标签—>右击工作表标签—>选择【移

动或复制工作表】—> 选中【建立副本】

5、保护工作表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不希望其他人修改自己的工作表,这时可以使用Excel的保护工作表功能将工作表保护起来。

(1)保护工作表

步骤:激活要保护的工作表—>选择【工具】∣【保护】∣[【保护工作表】

提示:在【保护工作表】对话框中,用户还可以设置自己的密码.这样只有知道密码才能取消工作表的保护,真正起到保护的效果。

(2)撤销工作表保护

步骤:选择【工具】∣【保护】∣【撤消工作表保护】命令 所选中的工作表就会取消保护,从而可以继续对它进行编辑操作。

练习:关于管理工作表的练习

三、课堂小结

工作表的编辑是Excel2003应用的基础。

任务五

工作表的格式设置

学时:2 授课时间:2014年3月

教学内容:1."菜单"命令或快捷方式设置单元格内的文本、数字格式;

2. 使用使用单元格区域边框底纹及单元格内数据的对齐方式的设置以使工作更加美观; 3.改变工作表的行高列宽;

4.使用样式或自动套用快速格式化工作表。

教学目标:1.了解设置工作表格式的工具,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设置工作表格式的重点及难点,使学生能够独立的修饰工作表,从而使经过格式化的工作表更加美观、规范、实用。

2.在建立一张工作表之后,学生能够通过对它的编辑使工作表更美观,阅读起来更直观、方便。 3.培养学生注重细节、严格要求自己的品质。

教学重点:设置单元格的文本、数字格式;设置单元格的边框和颜色 教学难点:设置单元格的边框和颜色

课堂教学

一、 导入新课

前面的知识已经使我们会制作工作表了,但是制作工作表的目的是什么呢?

回答:保存数据,和使用数据,后面还要学习对数据的运算和分析。

提问:如果不漂亮不直观就会影响到工作表的使用,事例:展示给学生几个功能模糊凌乱的excel工作表,和数据功能直观、经过美化的工作表,产生鲜明的对比

二、 新课教学

1、字符格式设置 1.使用【格式]】工具栏 调出【格式】工具栏步骤:

【视图】∣【工具栏】]∣【格式】命令 2.使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

步骤:选定要进行格式设置的单元格—>选择【格式】|【字体】选项卡

2、数字格式设置 1.设置小数点后的为数 2.设置分数格式 3.设置日期和时间格式 4.设置货币格式

3、对齐方式设置

1.水平对齐

2.垂直对齐

【单元格】

练习:

练习设置上面三种格式。

4、设置单元格的边框和颜色

1.使用[边框]按钮设置单元格边框(由任课教师选择一种)

2.使用[单元格格式]对话框设置单元格边框

5、添加、删除工作表背景

1.添加工作表的背景

2.删除工作表的背景

6、自动套用格式

三、课堂小结

掌握单元格各种格式的设置,能让表格更加美观、漂亮

任务六

数据运算与分析

(一)

学时:2 授课时间:2014年3月 教学内容:1.单元格引用

2.输入和编辑公式 3.插入和使用常用函数 4.使用数组公式

教学目标:1.掌握单元格引用的几种常见形式,并能根据不同引用的特点进行正确引用;掌握公式的概念,能够正确的输入和编辑公式完成相应运算;掌握函数的概念,能够输入和编辑函数,并记住和会使用常用函数。 2.能够使用公式和函数对工作表数据进行运算。 3.培养学生注重细节、提高记诵的能力。

教学重点:单元格引用,输入和编辑公式,插入和使用常用函数 教学难点:单元格引用,使用常用函数

课堂教学

一、 导入新课

excel的主要功能,制作表格,运算和分析数据,可以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前面我们已经讲解了如何制作表格,那么excel又是如何完成运算和数据分析的呢?

二、 新课教学

1、单元格的引用

在公式中使用单元格引用的作用是引用一个单元格或一组单元格的内容,这样可以使用工作表不同部分的数据进行所期望的计算。要Excel 2003中,可以使用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及混合引用来表示单元格的位置。所以,在创建的公式中必须正确使用单元格的引用的类型。

(1)单元格的相对引用

下面以计算3门学科的总成绩为例。如图4.57所示,将C5单元格成为活动单元格,在编辑栏中输入“=C2+C3+C4”,回车后C5单元格将得到图示的结果。

(2)单元格的绝对引用

在列字母及行字数的前面加上“$”号,这样就变成了绝对引用。例如,在C5单元格中输入“=$C$2+$C$3+$C$4”,再把C5中的公式复制到D5中,将看到另一种结果。如图4.59所示。

(3)单元格的混合引用

在某些情况下,复制时只想保留行固定不变或保留列固定不变,这时可以使用混合引用。例如,引用$C5使得列保持不变,引用C$5则是行保持不变。

(4)单元格的三维引用

2、输入公式和编辑公式

运算符: 运算符是进行数据计算的基础。Excel的运算符包括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连接运算符和引用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 +(加)、—(减)、*(乘)、/(除)、%(百分比)、^(乘方) 运算结果:数值型

关系(比较)运算符 :=(等于)、>(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不等于) 运算结果:逻辑值TRUE、FALSE 连接运算符 & 运算结果:连续的文本值

(1)字符型单元格连接 例:B1=足球比赛 B2=赛程表 D1=B1&B2 运算结果:D1=足球比赛赛程表

注意:要在公式中直接输入文本,必须用双引号把输入的文本括起来。 (2)数字连接 例:E1=123&456 运算结果:E1=123456 (1)输入公式

公式“=(SUM(F4:F12)-G13)*0.5”由三部分组成:等号、运算数和运算符。

创建公式步骤:

① 选中输入公式的单元格; ② 输入等号“=”;

③ 在单元格或者编辑栏中输入公式具体内容; ④ 按Enter键,完成公式的创建。

提示:当公式所引用的单元格中的数值被修改时,Excel将根据修改后的数值重新计算结果。

(2)编辑公式

对单元格中的公式可以像对单元格中的其他数据一样进行编辑,包括修改、复制、移动和删除等操作。

1)修改公式

步骤:单击包含要修改公式的单元格—>在编辑栏中对公式进行修改—>按Enter键,完成修改

2)复制公式 3)移动公式

4)删除公式:删除公式的方法与清除单元格数据一样

步骤:单击【编辑】∣【清除】∣【内容】,或者按下Delete键。 练习

(1)用简单的公式的例子,体会引用的概念 (2)公式的自动填充

(3)应用1中的例子编辑公式操作

3、插入和使用函数

1.手工输入函数

对于一些单变量的函数或者一些简单的函数,可以采用手工输入函数的方法。手工输入函数的方法同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的方法一样。先在编辑栏中输入“=”号,然后直接输入函数本身。例如:可以在单元格中输入下列函数:“=SQRT(B2:B4)”、“=SUM(C3:C9)”。

2.使用函数对话框输入函数

对于比较复杂的函数或者参数比较多的函数,则经常使用函数对话框来输入。利用函数对话框输入可以指导用户一步一步地输入一个复杂的函数,以避免在输入过程中产生错误。步骤:选择要输入函数的单元格—>选择【插入】∣【函数】或者单击工具栏上的【插入函数】—>选择所需要的函数

3.常用函数

1)sum,average,count,max,min 练习:在excel中使用(1)中函数 2 ) if,sumif,countif 练习:在excel中使用(2)中函数

4、使用数组公式

三、课堂小结

公式和函数的运用能简化excel表格的制作过程,节约表格的制作时间,相对来说,也比较困难,需要同学们好好练习,熟练运用。

任务七

数据运算与分析

(二)

学时:2 授课时间:2014年4月 教学内容:1.数据排序

2.数据的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3.数据分类汇总

教学目标:1. 掌握数据排序的方法;掌握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的方能从已有数据抽取出符合条件的数据;能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2.能够运用excel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功能,对工作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想要的数据内容,为分析和觉得得到数据依据。

3.培养学生细致和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数据排序,数据筛选 教学难点:高级筛选

课堂教学

一、 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和需要中,对于数据我们除了对其会有运算(举运算的例子,比如评奖学金的时候会算出综合得分)外,是不是就不在用来做别的用法了呢?

回答:当然不是了,还以评奖学金为例,是不是人人都有份啊,当然

不是,要取前几名,这就需要一个排队的过程,我们在excel中叫排序;可以在举其他的例子,引出还有筛选操作和分类汇总操作

二、 新课教学

1、数据排序

在Excel中,有多种排列顺序的方法:可以按升序排序或按降序排序,还可以按大小排序和按字母的先后次序排序。 (1)排序的一般方法 方法一:

选择要进行排序的数据区域(如果是一列,就选中这个列当中的一个单元格,则表示根据这个字段对记录行进行排序了。)

方法二:

单击【排序】选择关键字 或者

选择要进行排序的数据区域单击【排序】选择关键字 按多列排序:单击数据区域中的任意单元格—>选择【数据】|【排序】 归纳步骤: (1) 排序区域选择 (2) 关键字选择 (3) 排序对话框其他选项 2. 排序注意事项

(1) 排序要求范围与excel默认范围不同 (2) 选择范围不是排序正确范围

练习:在已存在excel中按要求排序

2、数据筛选

通过筛选用户就能去掉那些不想看到或不想打印的数据。 (1)自动筛选

步骤:

选定数据区域内任一单元格—>选择【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在每个字段右边都有一个下三角按钮—>选择想要留下的内容

注意事项:

使用自动筛选可以设置多个筛选条件,每个字段都可自动筛选。如果要求显示最大的或最小的项,可以使用自动筛选器的【前10个】功能来筛选。自动筛选的【前10个】功能并不要求一定筛选前10个,可以在下拉列表中选择【前10个】选项以后,在弹出的【自动筛选前10个】对话框中设置筛选条件。 练习:练习自动筛选 (2)高级筛选

如果条件比较多,可以使用“高级筛选”来进行。使用高级筛选功能可以一次把我们想要看到的数据都找出来。

如果想利用自动筛选功能,筛选出【单价】大于

10、【数量】小于2000的所有数据,操作步骤将会很麻烦。这时,可以使用高级筛选。使用高级筛选之前,要先建立--个条件区域。条件区域用来指定筛选的数据必须满足的条件。条件区域的首行输入字段名,第2行输入筛

选条件,下面空一行,把条件区域和列表区域分开。

高级筛选的使用方法:建立条件区域—>选择【数据】∣【筛选】∣【高级筛选】|在【高级筛选】对话框中选择【列表区域】和【条件区域】|【确定】 练习:练习自动筛选

3、分类汇总及分级显示

前面已经学习了筛选和排序的操作,本节将介绍数据分析显示的一个重要手段----分类汇总。

分类汇总,首先要对“类”进行排序,否则将不能得到正确的汇总情况,而是每个记录都会汇总一次。

分类汇总,分1,2,3共计3个级别,一级为总汇总。 (1)创建简单的分类汇总

要把分类汇总的字段先排序。 选择【数据】∣【分类汇总】命令。 填写【分类字段】。 填写【汇总方式定】。

填写【选定汇总项】列表框中选择【数量】和【总计】复选框。

单击【确定】按钮。 (2)清除分类汇总

步骤:单击分类汇总数据区域中的任意单元格—>选择【数据】∣【分类汇总】—>单击【全部删除】

练习:练习建立,清除分类汇总

三、课堂小结

排序和分类汇总能使表格中的数据有序的进行排列,使人一目了然,简洁明了。

任务八

图表、数据透视表和工作表打印

学时:2 授课时间:2014年4月 教学内容:1.图表的建立和编辑

2.数据透视表的概念、建立和设置 3.工作表的打印

教学目标:1.掌握图表的建立和编辑方法,能利用图表分析数据;了解数据透视表的概念,能够建立和设置数据透视表,能利用数据透视表来分析数据;能够设置设置打印参数,打印工作表数据。

2.使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透视表分析数据,能够利用打印机打印工作表。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图表的建立和编辑

教学难点:数据透视表的概念、用途、建立与设置

课堂教学

一、 导入新课

前面已经学习了2节课的数据运算和分析,主要学习了,如何运用公式和函数计算数据,运用排序、筛选、分类汇总来简单处理数据,今天要学习的是分析数据的两个工具。

二、 新课教学

1、使用图表分析数据

Excel 2003的电子表格虽然能帮助用户从计算、统计等烦恼中摆脱出来,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计算结果,怎样才能从中看出一些发展趋势或分布状况之类的东西呢? Excel 2003能将数据建成各种统计图表,以便用户直观地对数据进行分析。 (1)建立图表

步骤:选择要包含在统计图中的单元格数据—>单击【常用】. 【图表向导】按钮—>单击【下一步】|确定【数据区域】—>填写【图表选项】—>【图表位置】—>【完成】 (2)图表的编辑

在Excel中,有许多种图表类型,在各图表类型之间可以互相转换。所以,在建立了一个柱形图后,还可以将它转换为其他类型的图表。比如要将一个图表的类型由“折线图”换成“线-柱图”。

步骤:单击要更改类型的图表—>选择【图表】∣【图表类型】—>单击【确定】 (3)删除图表

删除图表的方法很简单,只需选择要删除的图表,然后按下Delete键即可。也可以右击要删除的图表,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清除】命令。

练习:按要求编辑图表

(1)图表选项

(2)刻度设置

2、打印工作表 (1)设置打印区域

在打印过程中,可能只想选择工作表中的部分内容。在Excel中可以很万便地进行打印区域的设置,打印区域的设置可以通过菜单来实现。

步骤:选定待打印的数据区域—>选择【文件】∣【打印区域】∣【设置打印区域】—>选择【文件】∣【页面设置】—>设置【打印区域】 (2)打印预览

打印区域设置完成后,可以选择【文件】∣【打印预览】命令,或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打印预览】按钮进行预览。 (3)人工分页及分页预览

如果打印的数据较多,Excel会自动分页,并可以在【打印预览】模式下的状态栏中看到数据被分成儿页,当前是哪一页,还可以利用工具栏中的【下一页】、【上一页】按钮或垂直滚动条来查看不同的页。

步骤:选择【视图】∣【分页预览】—>选定新一页开始的单元格—>选择【插入】∣【分页符】 (4)打印

设置好打印区域并分好页以后,即可开始打印。选择【文件】∣【打印】命令,打开【打印内容】对话框。

【打印内容】对话框中各选项的作用如下:

【打印机】:在【打印机】选项组中显示出当前打印机的信息。可以从【名称】下拉列表中选择打印机。单击【属性】按钮,在打印机属性对话框中可以改变打印机的属性。选中【打印到文件】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后,可将当前文档打印到文件而不是打印出纸样。

【打印范围】:指定打印页,如果选定了【页】单选按钮,则必须输入打印页的范围。

【打印内容】:在此选项组中选择是打印【选定区域】,还是【选定工作表】,还是【整个工作簿】。 【份数】:指定要打印的份数。

【预览】:单击该按钮,可进行打印预览。

设置好各个打印选项以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开始打印。如果不进行打印选项设置,可直接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打印】按钮进行打印。

三、课堂小结

图表在表格中的运用往往使得表格数据更加清晰,表格制作好以后的打印也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

第七章

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03应用

教学内容:软件PowerPoint 2003的基础知识与应用 教学目标:1.熟悉PowerPoint 2003的组成界面

2. 3. 4.插入

5.教学重点: 2. 3. 4.教学难点: 2. 3. 掌握幻灯片的创建、编辑、关闭等基本操作 熟练进行幻灯片的编辑、设置方法

掌握幻灯片中模板以及各种图表图片链接的了解幻灯片的放映及打包 1.幻灯片的建立和编辑 幻灯片的格式化和基本操作 幻灯片中模板的使用 幻灯片时间的设置

1. PowerPoint 2003的编辑与格式设置 图表视频及超链接的插入 幻灯片插入方式的设置

任务一

PowerPoint 2003概述及演示文稿的操作

学时:2 授课时间:2014年4月

教学内容:1.PowerPoint 2003的功能、特点

2.启动PowerPoint 2003 3.视图方式

4.演示文稿文件的创建(三种方法) 5.保存及关闭

教学目标: 1.掌握PPT软件的功能及启动方法。

2.能利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创建PPT文件。 3.培养学生探索、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PowerPoint 2003视图方式

教学难点: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的创建(三种方法)

课堂教学

一、 导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已经做好的PowerPoint 演示文稿,让学生对PowerPoint 作品有个初步的认识。

提到PPT,老师们会想到“课件”,商务人士都会想到“方案”,你要问PPT是什么呢?它其实是微软Office办公软件中演示文稿制作工具PowerPoint的默认文件保存格式,人们习惯把演示文稿称为“PPT”,又称“幻灯片”。

二、 新课教学

1、PowerPoint 2003的功能、特点

演示文稿(PPT)是指PowerPoint2003生成的文件,它是由一张或者多张幻灯片组成的。一般来说,当PPT呈现为课件或者方案时,经常会有两种用途:演示和阅读。

2、启动PowerPoint 2003

(1)利用【开始】菜单启动PowerPoint2003 (2)通过在桌面上设置快捷方式

3、窗口组成

【标题栏】 【菜单栏】 【工具栏】 【状态栏】 【工作区】 【任务窗格】

4、视图方式

【普通视图 】 【大纲窗格】 【幻灯片窗格】

5、创建演示文稿

(1)使用“根据内容提示向导”创建演示文稿 (2)使用“根据设计模板”创建演示文稿

(3)使用“空演示文稿”创建演示文稿

6、保存演示文稿

(1)保存新建的演示文稿(第一次保存文档) (2)另存文档

(3)保存已有的演示文稿

7、关闭演示文稿

(1)【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

(2)Alt + F4 (3)标题栏最右侧的【关闭】按钮 课堂练习

利用三种方法创建演示文稿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三种方法创建演示文稿文件。

任务二

编辑演示文稿

学时:2 授课时间:2014年4月 教学内容:1.输入文本

2.插入图片对象 3.在幻灯片中插入图表 4.插入组织结构图 5.插入声音和影片

教学目标:1.掌握PPT软件编辑的方法。

2.能在PPT中加入图片、声音、图表等对象。 3.培养学生探索、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PPT的编辑(对象的添加) 教学难点:图表的添加

课堂教学

一、 导入新课

1.提问PPT的视图方式

2.建立PPT文件有几种方式?哪几种?

二、新课教学

1、 输入文本

(1)在占位符中添加文本

占位符 :使用自动版式创建的新幻灯片中,有一些虚线方框,它

们是各种对象(如幻灯片标题、组织结构图和剪贴画等)的占位符 。

(2)文本框中添加文本

单击【插入】菜单中的【文本框】选项 ,打开下一级菜单,在其中选择【水平】或【竖直】。

(3)格式化文本

【格式】菜单,选择【字体】 对齐方式的设置

添加项目符号和编号

2、插入图片对象 插入图片 剪贴画 其他图片 调整图片

3、 在幻灯片中插入图表 插入简单的图表

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图表】命令 使用来自Excel的图表

将图表从Excel窗口拖入PowerPoint2003的幻灯片中 利用【导入文件】命令

4、插入组织结构图

选择带有组织结构图的自动版式

【插入】菜单中的【图片】选项,从出现的级联菜单中选择【组

织结构图】命令

设置组织结构图格式

5、插入声音和影片 插入剪辑管理器中的影片

【插入】菜单中的【影片和声音】命令 选择具有播放多媒体剪辑占位符的版式 插入外部文件的影片 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向PPT中添加对象。

三、课堂小结

熟练掌握幻灯片的编辑,能使幻灯片更加美观。掌握图片、视频、图表的插入,更能使幻灯片演示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任务三

幻灯片的管理

学时:2 授课时间:2014年5月 教学内容:1.实训

2.插入新幻灯片 3.移动和复制幻灯片 4.删除幻灯片

教学目标:1.掌握幻灯片管理的方法

2.能够熟练地对幻灯片进行插入、移动、复制等操作。 3.培养学生探索、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幻灯片的插入、移动、删除。 教学难点:幻灯片的插入、移动、删除。

课堂教学

一、 导入新课

1.幻灯片中可以插入哪些内容? 2.分别怎么插入?

二、新课教学

1、插入新幻灯片

(1)利用【菜单】命令 选定插入新幻灯片的位置

打开”插入菜单”,选择”新幻灯片”位置

(2)在大纲或幻灯片窗格中的方法 选定插入新幻灯片的位置

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幻灯片”

2、移动和复制幻灯片 (1) 移动幻灯片

切换到【幻灯片浏览】视图。

鼠标左键单击要移动的幻灯片,然后按住鼠标拖动,到目标位置放开鼠标即可。

也可利用【剪切】命令实现,使用方法与WORD中剪切操作相同

(2)复制幻灯片

切换到【幻灯片视图】或【幻灯片浏览视图】,选中要复制的幻灯片。

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 到目标位置,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粘贴】命令。

同样是在【幻灯片视图】或【幻灯片浏览视图】,利用常用工具栏中的【复制】【粘贴】命令按钮也可完成复制任务。

(3)删除幻灯片

在【幻灯片视图】或【幻灯片浏览视图】中选择要删除的幻灯片。

执行【编辑】菜单中的【剪切】命令或【删除幻灯片】命令。

三、 课堂小结

熟练运用幻灯片的插入、移动、复制、删除,会使幻灯片的编辑变得更加简单。

任务四

幻灯片格式的设置

学时:2 授课时间:2014年5月 教学内容:1.更改幻灯片版式

2.应用设计模板 3.设置幻灯片的背景 4.应用配色方案 5.使用幻灯片母版

教学目标:1.掌握PPT格式设置的方法。

2.能在PPT中更改幻灯片版式,能够应用设计模板,能够设计配色方案及幻灯片母版。 3.培养学生探索、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配色方案的使用及设计模板的使用。 教学难点:幻灯片母版的使用。

课堂教学

一、 导入新课

提问幻灯片复制、移动、删除的操作是怎样的?

三、 新课教学

1、更改幻灯片版式 步骤:

在幻灯片视图下,选择要修改版式的幻灯片。

选择【格式】菜单中的【幻灯片版式】命令,屏幕右侧出现【幻灯片版式】窗格。

单击某个版式右方的倒三角按钮,选择【应用于选定幻灯片】选项

2、应用设计模板 步骤:

打开要应用其他设计模板的演示文稿。

选择【格式】菜单中的【幻灯片设计】命令,屏幕右侧出现【幻灯片设计】窗格。

选择所需的设计模板,然后单击右方倒三角,选择应用范围项

3、设置幻灯片的背景 步骤:

在幻灯片视图中,选定要设置背景的幻灯片。 选择【格式】菜单中的【背景】命令

单击【背景填充】区下方的列表框,直接选择某个颜色块,就可以将背景设为该颜色。如果不满意颜色块中的颜色,可以选择【其他颜色】,也可以选择【填充效果】命令,最后单击【应用】或【全部应用】按钮即可。

4、应用配色方案

配色方案是一组可用于演示文稿中的预设颜色,它定义了8种颜色,分别针对背景、文本和线条、阴影、标题文本、填充、强调

和链接等,这样,可以使整个演示文稿的风格一致。

步骤:

打开要应用配色方案的演示文稿。

选择【格式】菜单中的【幻灯片设计】命令,打开【幻灯片设计】窗格,选择【配色方案】,屏幕出现【应用配色方案】窗格

在【应用配色方案】列表框中,从【配色方案】区中选择一种配色方案,单击它就可以看到幻灯片上出现的色彩变化。

如果仅希望改变选定的单张幻灯片的配色方案,单击右方倒三角按钮,选择【应用于所选幻灯片】;如果希望改变所有幻灯片的配色方案,单击【应用于所有幻灯片】按钮。

创建配色方案 步骤:

选择【格式】菜单中的【幻灯片设计】命令,打开【幻灯片设计】

窗格,在此窗格中,选择【配色方案】,单击【编辑配色方案】命令,屏幕出现【编辑配色方案】对话框

单击【标准】标签,选择一种最接近要求的配色方案。 单击【自定义】标签,出现【编辑配色方案】的【自定义】标签。在【配色方案颜色】框中,显示出构成配色方案的8种颜色项目。

在【配色方案颜色】框中,选择要更改的颜色方块,如单击“标题文本”,然后单击【更改颜色】按钮,屏幕出现【标题文本颜

第三篇:计算机应用教案第17次课

第 次课 备课日期 年 月 日

一﹑课题: 设计《古诗欣赏——行路难》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文档经过页面设置、字体、段落设计后所达到的一种效果,要求学生掌握字体对话框、段落对话框以及相对应的工具栏按钮的使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字体对话框、段落对话框的使用 难点:字体对话框和段落对话框容易混淆,在进行文档设计编辑的时候会正确使用这两个对话框

四﹑授课方法: 讲授 + 演示

五﹑教具: 课本、计算机 六﹑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点名 ※

二、复习提问:

1、如何新建一word文档?

2、在文档中如何确定插入点光标?如何进行字符的修改?

3、如何将编辑好的文档进行保存? ※

三、讲授新课:

将以下图一中的文章通过字体、段落的格式化达到图二中的效

果。

图一

图二

一、设计页面 1.打开文件

点击菜单“文件”→“打开”

2.点击菜单“文件”→“页面设置”(或双击标尺)

通过这个对话框的使用,一般要完成页面大小、页边距的设定。

二、设计格式

1.在诗词每一句逗号后面键入回车键,使之一句一行。 2.用鼠标右键拖动选中古诗原文,选工具栏中“居中对齐”按钮 3.选中全文,设置字体为“华文新魏”,此用工具栏字体按钮。 4.选中标题,在工具栏中设置字号为“小三”。

5.分别设置选中作者和古诗正文并设置字号,作者为“小四”,古诗正文为“四号”。

要点:以上是通过格式工具栏设置字符格式,也可以用“字体”对话框设置,其具体方法如下:选择菜单“格式”→“字体”选项。 (1) 在“字体”选项中可以设置字体、字形、字号、字体颜色、

下划线类型、下划线颜色、着重号及效果等字符格式。 (2) 在“字符间距”选项卡中可以调整字符之间的距离。 (3) 在“文字效果”选项卡中可以设置一些动态效果。

6.选中原文,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段落”,设置“段落”,设置段前,

段后间距各0.5行,行距:单倍行距 要点1:对齐方式

5种对齐方式:左、右对齐、居中对齐、两端对齐、分散对齐 要点2:缩进

缩进是指文本正文与页边距之间的距离,包括首行缩进、左缩进、右缩进和悬挂缩进。 要点3:间距

间距有字符间、距行间距、段落间距

通过今天的讲解演示,经过“

二、设计格式”即可将图一变成图二效果。

四、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页面设置”、“字体”、“段落”对话框的使用。

五、作业:

使用word将课本第85页里的《再别康桥》建立好并完成课后题目。

六、课后回忆:

第四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第一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第一讲

第一章 电脑基础知识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课,也是一门学习计算机的启蒙课程,是学习其它计算机课程的基础。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信息化的核心是计算机枝术。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专业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能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提高整体素质,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拓展思维方面的作用,将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讲 计算机文化的概念和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计算机文化的概念

2.电子计算机诞生之前的状况 3.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4.计算机发展 5.计算机的分类 6.计算机的特点

7.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8.第五代电子计算机 9. 新一代电子计算机

10.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目的要求

了解“计算机文化”一词的来源,理解计算机文化的内容。了解电子计算机诞生之前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识记各代计算机的特点、现代计算机的分类和特点。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第五代电子计算机、新一代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重点

计算机文化的内容。各代计算机的特点、现代计算机的分类和特点。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

计算机与文化相联系。

1

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

李亚锋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第一讲

讲授内容

一、计算机文化的概念

1.计算机文化一词的由来

计算机文化一词起源于1981年召开的第三次世界计算机教育会议(World Conference on Computer in Education ,3rd ,1981,简称WCCE’81)。当时,微型机的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

,一批与会学者高瞻远瞩,预见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呼吁人民要高度重视计算机知识的教育,在这次会议上,人们首次使用了“计算机文化”(Computer Literacy)一词。

2.计算机文化的内容

这里所提的计算机文化,就是“计算机应用知识与应用能力”。包括: (1)计算机基础知识 (2)操作系统

(3)常用办公软件: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0、电子表格软件Excel 2000、电子幻灯PowerPoint 2000使用。

(4)多媒体和网络的基础知识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一).电子计算机诞生之前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

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式计算机——法国科学学家Pascal发明的齿轮式加减法器。

德国数学家Leibniz发明了乘法计算机。

英国数学家Babbage设计和制造了差分机和分析机。

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Boole)创立了布尔代数,奠定了计算机进行逻辑运算的基础。

1936年英国科学家图灵(Turing)发表了题为《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断问题中的应用》的著名论文,奠定了计算机的理论和模型基础。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 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其主要特点为:

(1)计算机由五大部件组成;

(2)在计算机中,所有信息都采用二进制编码来表示; (3)计算机采用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

2

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

李亚锋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第一讲

(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宣告研制成功。“埃尼阿克”的成功,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座纪念碑,是人类在发展计算技术的历程中,到达的一个新的起点。

(三)计算机发展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8)。

这一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器件,运算速度一般是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9~1964)。

这一时期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器件为晶体管,因而缩小了体积,降低了寿命,提高了运算速度和可靠性(一般每秒十万次,可高达300万次),而且价格不断下降。后来又采用了磁芯存储器,使速度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5~1970)。

这个时期的计算机硬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IC)作为基本器件,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寿命更长,功耗、价格进一步下降,而速度和可靠性相应地有所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4.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1至今)。

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D)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D)、中央处理器CPU高度集成化是这一时的计算机的主要特征。

有两个重要事件需要注意:一是1971年11月,美国Intel公司研制成功了Intel4004微处理器,并在此基础上公布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CS-4;二是1981年8月,IBM PC(Personal Computer)微型计算机开发成功,这是新型的个人计算机,也是最早的16位微型机产品。

(四).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五).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可分为模拟计算机和数字计算机两大类。

数字计算机按用途又可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

根据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1989年提出的标准来划分的,即把计算机分成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主机、小型主机、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等6类

巨型机(Supercomputer)

小巨型机(Minisupercomputer) 大型主机(Mainframe)

小型机(Minicomputer,or:Minis) 工作站(Workstation)

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

3

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

李亚锋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第一讲

(六).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计算机快速处理的速度是标志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她的一个主要性能指标。衡量计算机处理速度的尺度一般是用计算机一秒钟时间内所能执行加法运算的次数。

(2)存储容量大,存储时间长久。

(3)计算精确度高。计算机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任意精确度要求。这取决于计算机表示数据的能力。

(4)逻辑判断能力。计算机不仅能进行算术运算,同时也能进行各种逻辑运算,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自动化工作的能力。只要人预先把处理要求,处理步骤,处理对象等必备元素存储在计算机系统内,计算机启动工作后就可以不在人参与的条件下自动完成预定的全部处理任务。这是计算机区别于其它工具的本质特点。

(七).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巨型化:发展高速度,大存储容量,强功能的超大型计算机。这主要是满足如军事,天文,气象,原子,航天,核反应,遗传工程,生物工程等学科研究的需要;同时也是计算机人工智能,知识工程研究的需要。

(2)微型化:计算机的微型化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计算机的微型化是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为明显,最为广泛的趋势。

(3)网络化: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用通信线路及通信设备把各别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就是计算机网络。这种方式扩大了计算机系统的规模,实现了计算机资源(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共享,提供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协同工作能力,为电子数据交换提供了条件。

(4)智能化:计算机的智能化是计算机技术(硬件技术和软件)发展的一个高目标。智能化是指计算机具有模仿人类较高层次智能活动的能力:模拟人类的感觉、行为、思维过程;使计算机具有"视觉","听觉","说话","行为","思维","推理","学习","定理证明","语言翻译"等的能力。

(八).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是智能电子计算机,它是一种有知识,会学习,能推理的计算机,具有能理解自然语言,声音,文字和图像的能力,并且具有说话的能力,使人机能够用自然语言直接对话,它可以利用已有的和不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思维,联想,推理,并得出结论,能解决复杂问题,具有汇集,记忆,检索有关知识的能力。

(九).新一代电子计算机

DNA生物计算机:DNA生物计算机是美国南加州大学阿德拉曼博士1994年提出的奇思妙想,它通过控制DNA分子间的生化反应来完成运算。但目前流行的DNA计算技术都必须将DNA溶于试管液体中。这种电脑由一堆装着有机液体的试管组成,很是笨拙。

4

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

李亚锋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第一讲

光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利用光子取代电子进行数据运算、传输和存储。在光子计算机中,不同波长的光代表不同的数据,这远胜于电子计算机中通过电子“0”、“1”状态变化进行的二进制运算,可以对复杂度高、计算量大的任务实现快速的并行处理。光子计算机将使运算速度在目前基础上呈指数上升。

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原理不同,它是建立在量子力学的原理上工作的。经典粒子在某一时刻的空间位置只有一个,而量子客体则可以存在于空间的任何位置,具有波粒二象性,量子存储器可以以不同的概率同时存储0或1,具有量子叠加性。如果量子计算机的CPU中有n个量子比特,一次操作就可以同时处理2n个数据,而传统计算机一次只能处理一个数据。例如,具有5000个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可以在30秒内解决传统超级计算机要100亿年才能解决的大数因子分解问题。除具有高速并行处理数据的能力外,量子计算机还将对现有的保密体系、国家安全意识产生重大的冲击。

(十).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谁来举一些计算机应用的例子?(提问)

早期的计算机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科学和工程计算领域。以数值计算为主要内容,要求计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差错率低。

(2)数据处理领域。以数据的收集、分类、统计、分析、综合、检索、传递为主要内容。

(3)办公自动化领域。以办公事务处理为主要内容。

(4)自动控制领域。以自动控制生产过程、实时过程、军事项目为主要内容。

(5)计算机辅助领域。以在工程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辅助进行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自动绘图、活动模拟等为主要内容。主要用于工程设计,教学,生产领域。如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教学(CAI)、辅助工程(CAE)、辅助检测(CAT)等。特别是近年来的CIMS,集成CAD、CAM、MIS在一起,就是一个自动化的工厂。

(6)人工智能领域。以模拟人的智能活动、逻辑推理、知识学习为主要内容。主要用于机器人的研究、专家系统等领域。如自然语言理解、定理的机器证明、自动翻译、图象识别、声音识别、环境适应、电脑医生等。

(7)文化娱乐领域。以计算机音乐、影视、游戏为主要内容。如家庭影院等。

启发与讨论

计算机诞生的背景和发展趋势说明了科学发展的什么规律?

5

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

李亚锋

第五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课题: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二、课时分配:4学时

三、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计算机网络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四、教学重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按照拓扑结构的分类

五、授课类型:理论课

六、教学手段、教具:多媒、课件、网络拓朴图。

七、教学方法:

激趣法,对比法,协作法,启发思维法,逻辑推导法

八、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计算机网络是由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那么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又是什么呢?计算机网络又是怎么样划分的呢。

2、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凡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2)对计算机网络定义的进一步了解

在上面的定义中讲到了几个重点,同时也得出计算机网络的两个重要的功能。 a.独立的计算机

b.网络中至少要有两台计算机 c.要有通信设备与线路 d.必须有网络软件

功能: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 (3)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

上面讲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是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那按照这个功能我们计算机网络分为两个子网

a.通信子网 b.资源子网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计算机网络通常的分类方法是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按地理位置进行划分。

(1)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何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引用拓扑学中研究与大小、形状无关的点和线特性的方法,把网络单元定义为节点,两节点之间的线路定义为链路,网络节点和链路的几何位置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环型、星型网状型和树型结构 1.1总线型拓扑结构

1.2环型拓扑结构

1.3星型拓扑结构

1.4网状型结构 a.非全连型

b.全连型

1.5树型结构

(2)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可以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 1.6广域网(WAN) 所包含的地理范围通常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洲 1.7城域网(MAN) 所包含的地理范围通常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城市 1.8局域网(LAN) 所包含的地理范围通常在一座建筑物或是一个园区内

目前,随着计算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三者之间已经变得模糊了,另外Internet不是广域网,而由广域网互联形成的遍布全球的网络,因而称之为互联网。

3、课堂小结 (1)、计算机网络定义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作业设计与思考

思考:计算机网络是否有其它的分类方法。

5、学生自由提问阶段

上一篇:大学毕业感言怎么写下一篇:典型交流材料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