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陵山片区农村电力保障问题探讨

2022-09-10

重庆武陵山片区是全国连片贫困地区之一, 也是重庆两大连片贫困地区 (秦巴山区、武陵山区) 之一, 该片区农村电力保障较弱, 要确保重庆市委、市政府2017年底扶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和中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任务尚繁重。笔者通过对该片区重庆直辖以来农村电力保障实施情况的调研, 结合重庆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武陵山连片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方案研究”课题组提供的研究成果, 分析农村电力保障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

1 社会经济概况

根据《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1—2020年) 》界定的范围, 武陵山片区包括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交界地区的71个县 (市、区) , 其中, 湖北11个县市、湖南37个县市区、重庆市7个县区、贵州16个县市。国土总面积为17.18万km2。2010年末, 总人口3645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853万人、乡村人口2792万人。境内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和仡佬族等9个世居少数民族, 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 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 也是重要的经济协作区。

重庆武陵山片区包括黔江区、酉阳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武隆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丰都县等7个县区。该区域幅员面积2.27万km2, 占重庆市幅员面积的27.56%;2014年末常住人口337.77万人, 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1.29%, 其中2014年末贫困人口46.25万人, 占该区域常住人口的13.69%, 是全市主要相对集中贫困区域之一。2014年, 片区实现GDP 907.35亿元, 占全市GDP的6.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27元, 比全市平均水平低322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790元, 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700元, 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低14137元;城镇化率36.84%, 比全市低22.76个百分点。

2 农村电力保障的重要意义

重庆直辖以来, 农村电力保障工作有了长足发展, 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支撑了片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1 电力促进经济发展

2010—2014年, 片区GDP年均增速12.56%, 略低于全市平均增速, 其中黔江、石柱、酉阳高于全市平均增速, 其余县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2 电力促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

电力促进了现代农业、生态工业和区域旅游业等的发展, 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十二五”以来三次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12.12%、18.36%和12.83%, 其中第一、二产业增长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第三产业增速大大低于全市平均增速。

2.3 电力促进居民收入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12.47%, 比全市年均增速高3.03个百分点, 略高于GDP增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15.32%, 比全市年均增速低0.48个百分点, 比GDP增速高3.32个百分点。

2.4 电力促进社会民生改善

片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等其他社会事业有序推进,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等耐用消费品在片区城乡家庭实现全面普及;个人电脑的消费不断增加, 并逐渐从城市家庭向农村家庭扩散;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3 农村电力保障取得的成效

重庆武陵山片区各区县深入开展电力扶贫攻坚, 重点实施以农网改造为核心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初步形成了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体系, 有效保障了片区区县电力供应。

3.1 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全面解决

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 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3年行动计划》, 提出到2015年年底, 全部解决全国273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的工作目标。重庆武陵山片区各区县加强贫困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偏远山区的电力供应, 有效克服无电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差、工程实施难度大等难题, 着力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2009年年底, 重庆武陵山片区就已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 提前6年完成国家要求的无电人口电力保障任务。

3.2 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稳步推进

自1998年国家启动农网改造工程以来, 重庆实施了农网改造一期、农网改造二期、户户通电等一系列农网改善工程。重庆武陵山片区各区县按照国家农网改造要求, 累计投入42亿元进行农网改造, 解决和改善了300余万人的用电问题, 基本实现了国网供电范围内农网改造全覆盖。“十二五”以来, 重庆武陵山片区各区县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重点解决农村低电压、设备老化、过负荷等问题, 加快变电站和输电线路的改造升级, 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稳步推进, 片区内电网输送能力和供电质量逐步提高。

3.3 电力供应网架结构逐步完善

重庆武陵山片区各区县农村电网经历十多年的改造升级后, 电力基础设备和网架结构薄弱的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配电网的网架结构得到全面优化, 原有部分不合理的网状结构逐步改造为单环网、双射线、双环网、对射线接线方案, 并通过配电网切改工程等有效解决了重载、过载配变及过载线路等问题, 通过增加分段和联络设备, 提高了电网互联水平, 电力供应网架结构逐步完善。

4 重庆武陵山片区农村电力保障存在的问题

虽然重庆武陵山片区各区县电力保障工作扎实推进, 成效显著, 片区内农村用电紧张明显缓解, 但与居民日益增长的电力保障需求, 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 》、《重庆市 (武陵山片区) 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2011—2020年) 》电力供应保障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目前, 农村电网“低电压”、过负荷的问题依然突出,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生产生活供电还没有完全保障。因此, 电力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式依然严峻。

4.1 农网“低电压”和过负荷问题依然突出

农网改造工程实施以来, 重庆武陵山片区内农网供电质量及供电效率比改造以前有了明显提高, 供电可靠率及电压合格率达到了70%以上, 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电气设备依赖性越来越强, 特别是酉阳、彭水、武隆等旅游城市农村景点对电力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 供电不足已严重制约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70%的供电可靠率显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同时, 国家要求到2020年片区内供电可靠率达到99.14%, 电压合格率达到99.92%, 片区内电力供应现状与国家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4.2 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供电保障不足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项目实施后, 重庆武陵山高寒边远山区农民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贫困人口逐渐走上了自我发展、脱贫致富路子, 但调查发现, 部分搬迁后的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很不健全, 特别是电力供应得不到有效保障, 部分安置点供电效率很低, 虽然居民的基本生活用电能得到满足, 但生产用电的缺口很大, 居民组织生产发展经济受到很大制约, 如秀山县两路、新联等10个安置区安置点5000余搬迁群众的用电难问题急需解决。

4.3 可再生能源分散供电覆盖面较窄

重庆武陵山片区部分边远山区因地理条件限制, 电网延伸工程实施的难度极大, 实施电网延伸工程效率低、效果差, 但如果能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优势, 开发风电、小水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分散供电, 就能达到电力供应环保、高效、质优的效果。然而, 目前重庆武陵山片区采取风电、小水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方式分散供电的区县很少, 仅有丰都、石柱、酉阳在积极推进风电项目, 且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电源、电网建设配套衔接不够, 电力并网应用覆盖面还比较窄, 供电效率也处于较低水平, 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开发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5 重庆武陵山片区农村电力保障建议

为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农村电网, 构建城乡电网联网、区域全覆盖输配电体系, 稳定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

5.1 建立城乡电网一体化的输配电体系

“十三五”期间, 以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电为总目标, 重点是统筹规划, 建立城乡电网一体化的输配电体系, 打破乡域供电界限, 缩短农网供电半径。

5.2 以农网升级改造为中心优化电网结构

制定差异化农网改造升级技术标准, 加大农网升级改造力度, 有序推进输变电工程, 消除农村电网低电压、网架供电瓶颈、配变过载运行等问题, 改变村组单电源、提高主网架结构建设标准, 提高供电能力和电压质量, 从而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率, 彻底解决农网“低电压”和过负荷等问题。

5.3 开发可再生能源实现电力互补

通过可再生能源分散供电方式, 弥补农村电力保障不足问题。因地制宜实施小水电、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积极推进光伏扶贫工程, 安装户用分布式光伏和农业生产光伏。

摘要:农村电力保障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之一。为确保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到2017年底扶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目标, 必须实施农村电力保障。重庆武陵山片区包括黔江区、酉阳县、秀山县、彭水县、武隆县、石柱县、丰都县等7个县区。2014年末贫困人口46.25万人, 占该区域常住人口的13.69%, 是重庆市主要相对集中贫困区域之一。调研分析重庆直辖以来重庆武陵山片区区县农村电力保障实施情况, 简述农村电力保障取得的成效, 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建立城乡电网一体化的输配电体系, 以农网升级改造为中心优化电网结构, 开发可再生能源实现电力互补”等建议。

关键词:农村电力,保障,精准扶贫,武陵山片区,重庆

上一篇: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浅探下一篇:中小企业融资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