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济宁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2022-09-11

一、济宁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从1964年到2010年, 济宁市65岁人口系数由1964年的4.78上升到2010年的9.44, 46年间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 且2000年达到了7.5, 超过国际通行标准0.5个百分点, 说明济宁市在2000年就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64年的41.2%下降到2010年的17.2%, 下降了24个百分点, 老少抚养比更是由1964年的11.6%上升到2010年的54.9%, 上升了43.3个百分点。到2020年, 预计济宁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19%。济宁市人口的老龄化必定会给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带来巨大的挑战[1]。

二、济宁市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

2014年底济宁市农村空巢老人率已经达到34%, 子女外出务工, 家里的老人就成了空巢老人, 无人照顾无人陪伴, 给空巢老人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双重影响。首先, 在生活方面, 老人收入来源少, 缺乏经济保障。再次, 在心理上, 这一代的老年人大部分都没有兴趣爱好, 生活枯燥乏味。心中有心事无人诉说, 更是体会不到子女带来的温暖, 情感寂寞。最近几年空巢老人死在家中无人知晓, 当被发现时已经死亡多日的新闻屡见不鲜, 这在一个层面上反映了当前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2]。

三、济宁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 经济方面

经济来源少、缺乏经济支持。这一代的农村老人文化水平偏低, 主要是从事农耕获得收入, 收入微薄, 不仅要保障自己的生活还要供养孙辈, 经济负担重。另外外出打工子女收入不稳定, 有的还承受着车房贷以及子女上学的压力, 子女的经济支持具有一定的随机性[3]。

(二) 生活照料方面

缺乏日常照料, 生活质量偏低。随着年轻人外出就业, 老年人享受不到来自子女的照料, 大部分子女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请保姆照料父母的日常生活, 农村空巢老人只能自行照顾或者配偶之间相互照顾。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逐渐减弱, 一旦生病住院, 则面临无人看护的问题[4]。

(三) 精神方面

一是精神文化生活不丰富。在农村, 这一代的老年人文化水平偏低, 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缺乏精神文化娱乐, 加之农村公共资源少, 缺乏文化设施, 从而导致娱乐没有资源、活动没有设施、精神没有寄托, 农村空巢老人更容易产生空虚感和失落感。

二是精神慰藉匮乏。家庭对于老年人甚至是每个人都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性, 老人往往可以从家庭得到精神的慰藉, 子女的外出使得老人精神慰藉匮乏。

(四) 其他方面

一是社会养老保险给付水平低。在济宁, 虽然农村空巢老人 (65岁以上) 可以不缴纳养老补贴, 但基本养老金 (最低55元/月) 和空巢老人的日常费用差别很大, 不能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

二是农村社区养老滞后。在济宁, 农村没有城市的社会化养老机构、社区便民服务及志愿者的照料资源。

四、济宁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一) 政府职能的缺位

目前济宁农村只有敬老院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 这些养老机构不仅数量少规模小还设置了一定门槛, 例如敬老院只接纳“五保户”。

(二)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家庭养老负担加重

济宁市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均高于全国水平, 几乎持平于山东省水平。这说明, 济宁市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已经超过全国水平, 相当于省水平, 养老负担势必更加沉重。

(三) 城镇化进程加速, 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使得济宁农村劳动力人口不断转移到沿海大城市寻求就业机会, 青年由于已适应大城市豪华舒适的生活, 而不愿意再回到农村, 最终使青年外出打工并留在城镇成为了现实。

(四) 家庭结构变化, 家庭养老功能被削弱

济宁市2015年的家庭规模为3.26人/户, 相对于1982年减少了1.14人/户, 说明80、90一代的原生家庭以3人居多, 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 势必会使80、90一代的养老负担成倍增长。另外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 家庭结构核心越来越趋向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则有所疏忽。

(五) 代际关系转变, 子女养老意识淡薄

随着老年人为家庭付出的减少, 以及孝文化的缺失, 在一个家庭中老人的经济地位逐渐弱化, 代际重心向下倾斜, 子女养老意识逐渐淡薄。

不尊重老人甚至不赡养老人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在客观上也导致了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出现。

(六) 子女和老人间代沟扩大

老人和子女往往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的差异, 再加上子女外出后两代人在生活环境和职业方面的差异, 进一步扩大了代际之间的鸿沟, 老人和子女之间的交流和照顾越来越少, 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五、解决济宁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的对策

(一) 自身方面

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生活照料方面, 主动向邻居寻求帮助, 为了防止出现不安全事故, 应处处小心、加强安全戒备;在精神慰藉方面, 可以通过主动向他人倾诉、给外出子女打电话、参与闲暇活动、甚至饲养小动物等方式, 积极主动地获得情感安慰。

(二) 家庭方面

农村空巢老人的子女应该做到“身不在心在”, 经常和父母联系, 常回家看看, 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尽可能为老人提供经济支持, 确保老人有足够的收入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 经济条件好的可以雇工减少老人的劳动负担, 或者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尽量避免隔代监护, 特别是老年人同时监护多个孙辈。子女可以选择在附近的工厂打工, 以便父母需要时能够及时提供照料。

(三) 政府方面

1. 增强政府责任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 单纯依靠家庭来解决养老问题是不现实的, 政府应该提供必要的基本公共服务。济宁市政府应该落实相关的政策, 弥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政策的空白, 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表彰孝敬、赡养老人之模范子女, 提高子女的养老意识。

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出, 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最大化的经济支持, 如增加空巢老人养老保险补贴、设置空巢老人专项资金补贴等。

3. 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例如政府补贴应以激励缴费为导向, 缴费年龄和年限规定可以放宽, 养老保险费计息所参照的存款期可调高等, 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真正实现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

4. 注重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相互配合

针对农民工外出的普遍现象, 可以提出发展乡镇经济、创造就业、让子女就近就业。此外, 政府还可以通过优惠就医、购买劳动力的方式, 提高空巢老人的就医能力, 减轻空巢老人的耕地负担。政府还应该建立农村养老院、福利院和其它一些设施完备、收费较低、各方面都比较合理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 鼓励无人看管、精神生活孤独的农村空巢老人入住。

(四) 社区方面

村委会应该向困难的空巢老年人提供现金、食品和其他经济援助。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社区成员可以定期慰问空巢老人。

(五) 社会方面

通信公司可以向农村空巢老人提供免费或优惠通话的待遇, 减少他们的通讯费用。交通部门可以在春节期间或者其他重要的节日通过开设专门窗口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购票方便或者购票优惠。医疗机构可以定期对农村社区的空巢老人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空巢老人的各种疾病并进行治疗。其他社会志愿团体、企业和个人可以向农村空巢老人进行捐助和慰问。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养老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这一问题便成为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济宁市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加, 空巢老人人数逐年增加, 空巢老人做为弱势群体, 养老问题显得更为严峻, 因此研究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发现问题并为之提出解决意见, 不仅关系到济宁市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济宁市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妍, 谢瑞宁.济宁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状况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5, (1) :123.

[2] 廖楚晖, 冯丽坤.促进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当代农村财经, 2015, (10) :12.

[3] 张宗奇.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J].社会研究, 2013, (7) :10.

[4] 陈功力.浅谈当下“空巢老人”现象[J].商, 2015, (41) :10.

上一篇:基于中学视角下税收宣传与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下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