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

2023-01-24

第一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探讨

印才金

(铜梁县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摘要:近年来,对饮水安全工程,如何管好用好“民生工程”这项工程,是目前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笔者分析了当前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运行管理、水价格、管护资金以及水源地保护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并发表相关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分析

1运行管理机制的提出

我地区农村供水工程大多建较早,由于当时经济基础差,自然条件限制,供水工程规划设计标准等相对较低,由于多年运行管理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目前的农村供水工程已达不到设计供水能力,部分工程超负荷运行,大大缩短了工程寿命。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的问题: (1) 运行管理机制层面:①管理模式多样化,供水工程以个人承包为主,集体所有为辅,管理制度不统一,饮水安全保证度低,不能长期高效运行。②管护资金不到位,导致不少工程年久失修,大大缩短工程寿命。一方面,没有相应的管护资金渠道;另一方面,水费计收不规范,相当部分未能按成本和利润进行核算水价,造成水价明显偏低,影响工程维护。③水源保护措施不完善,大多数只采取了简单的水源保护措施。

(2) 群众用水管水层面:①农民群众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相应的政策法规滞后,缺乏有效的行业措施和手段,没有形成规范的行业管理监督机制和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②村镇供水工程未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水的商品化程度难以显现,不利于推行节约用水和产业化管理机制。

2若干问题的思考 2.1运行管理模式

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决定着供水工程能否长期发挥效益。针对当前农村供水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分析以往农村水厂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两种运行管理模式: 2.1.1统一管理模式

统一管理模式注重地区供水工程的统一管理,主张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相结合。此模式需要成立一个具有完善市场行为能力的供水总公司,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方法组建与管理。供水总公司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隶属于水务局,分区域或乡镇成立隶属于总公司的分公司。

(1) 运行机制。①产权。新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国家出资为主,其产权属国家所有,并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政府出资人代管。短期内,供水总公司负责地区新建工程的管理(维护和经营),长期将采取多种方式(收购、入股等方式)并购其他产权形式(集体或个人)的已有工程,逐步实现统一管理。②经营。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运行管理模式。由总公司负责统一运行经营,在总公司指导下,分公司独立经营,各水厂单独核算。

(2) 行业管理。①县级水务局乡镇水务站分别是总公司、分公司的行业主管部门。同事,财政部门负责供水工程运行管护资金落实保障;卫生部门负责农村供水卫生监督和水质监管工作;环保部门负责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治;物价部门负责供水水价核定和监管;供电部门提供可靠的店里保障,落实电价优惠政策。②组建用水者协会,由受益群众、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组成,行使监督职能。

2.1.2分散管理模式

由于大部分地区以抽取地下水为主,工程量大、分散,长期形成的管理模式,致使统一管理难度加大。分散管理模式强调村级水厂独立经营,单独核算。该模式依托于现有状况,实施难度小,非常适合于经济较落后地区和工程量较小的乡镇。

(1) 运行机制。①产权。凡属以国家投资为主新建的工程,主干管网以上部分其产权仍属国家,入户管网等属于用水户个人;以往集体说有的工程和个人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产权仍继续保留。②经营。此模式强调供水工程自主管理。以国家投资为主新建的工程可以通过承包等方式转给集体或者个人管理;集体所有的工程可由村委会或用水户代表(协会)负责管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承包等)承包给有资质的专业管理单位或具备相应管理套件和能力的个体户经营;个人投资建设的供水工程,由业主负责管理。

(2) 行业管理。①县水务局是行业主管部门,乡镇水务站作为局派出机构,进行具体管理并定期向县水务局报告。涉及到水源地保护、水质监测、电价等工作时仍然参照第一种模式的行业管理方式。②组建用水者协会,由受益群众、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组成,行使监督职能。 2.2管护资金

2.2.1管护资金建立模式

管护资金是供水工程持续运行的根本保证。管护资金一方面来源于政府、公益机构、受益群众等出资,宁一方面来源于水费征收。工程建设资金中应考虑初期运行管理费用,建议按一年计列。

地方可以考虑“政法+供水公司+受益群众”的模式,共同建立基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农村公共事业的一项基本内容,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需要公共政策扶持,特别是村级分散式供水工程。供水工程应参照其他公益性工程的管理方式,政府部门应单独安排部分资金,设立运行管理专项资金,用于对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的补助,实现水费收取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运行管理机制。 2.2.2水费征收

目前,水价制定不合理、水费收缴不到位、收费收缴不到位、计收困难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工程的政策维护和更新改造难以保证,影响了供水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供水条件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因此,制定合理的水价和建立科学的水费征收体系刻不容缓。

(1) 水价制定。农村供水价格制定必须兼顾供需双方利益,充分考虑广大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水价制定可以参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在政府物价部门对供水企业的调查和监督基础上,召开供水价格制定听证会,科学分析确定水价。 (2) 水费计收。以往农村供水工程收方收缴主要有按年收费、按月收费和按方收费,不同供水地区收费也存在差异。同时,水费收缴率低影响着收费的足额收取。有些地方由于按年或按月收费,导致用水户节约用水意识不强,浪费严重。科学的水费计收体系应提倡计量收费。对于水资源以及污水处理费,政府可适当放宽政策,政府可适当放宽政策,比如受益群众缓交或者政府给予一定补偿。

(3) 用电标准。目前,水厂电费执行标准仍然高,有的水厂采用非普通工业用电表标准,达到0.813元/kw.h,有的城乡同网同价,供水企业电费负担过重,导致部分地区水价持续偏高。所以,当地政府应考虑给予用电优惠或者降低用电标准。建议当地政府对水厂用电标准执行农业用电标准或农村生活电价。 2.3水源地保护

近些年,地表水源地频繁发生水污染事件,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等问题出现,极大地影响了居民供水需求。作为“民生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涉及的水源地保护问题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子,必须加大水源地保护。

农村供水主管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行业主管职能,建立水源地保护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对饮用水源地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逐步建立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预测系统和监测信息公布制度。同时,针对水厂出水水质、水量,定期检查确保供水水质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并逐步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达到要求;水量达到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等国家强制性标准或者达到不同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量评价指标的安全标准。

农村供水管理单位应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建立水源保护区。对开采地下水的地区,在井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应开凿其他生产用水井,不应使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灌溉和试用持久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应修建渗水厕所和污废水深水坑、堆放废渣和垃圾或铺设污水渠道,不从事破坏深层上层的活动;地下水资源匮乏区,应保证生活用水,不宜用农业灌溉。以地表水作为水源的地区,应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并严格控制影响饮用水源地安全的各类项目建设,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调水沿线及湖库水区污染综合治理。 2.4用水观念

积极提倡科学的用水习惯是运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公益广告、新闻报纸、互联网、宣传栏等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大力宣传饮水健康知识,着力提高农民对饮水安全的认识水平,引导和改变农民传统用水方式,树立水是商品的正确的消费观。 3结束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因此他的建设与管理的好与坏,将是直接影响到这一利国利民工程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积累和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探讨,从而做好这一工作。

第二篇:保障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关于农村饮水安全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饮水安全工作,要求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把“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作为政府工作的目标。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安排资金建设饮水工程,重点解决了中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农民的吃水困难问题,但仍有一些地区的农村饮水存在高氟、高砷、苦咸、工业污染、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以及血吸虫等水质问题。卫生部门和水利部门初步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农村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用水的人口3亿多人,其中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的约有6500万人,饮用苦咸水的有3800万人。

据了解,长期饮用高氟水,轻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长期饮用苦咸水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诱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长期饮用砷超标的水,造成砷中毒,导致皮肤癌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的地区,易导致疾病流行,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血吸虫病近几年来呈增长趋势,有些地区与饮用水水源有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稳定,成为人们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

一、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是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的,妇女儿童受危害最严重。要减少疾病、拯救生命,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我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高氟、高砷、苦咸、污染等水质问题已严重影响到群众身体健康,水量不足、季节性缺水、取水不便问题严重影响着群众的正常生活,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农民的迫切需要。

二、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等切身利益。目前,我国农村的饮水设施以传统、落后的分散供水为主,与城市供水有相当的差别,饮水安全问题很多,是我国农村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之一,不仅影响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也是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已与农村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已成为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三农”问题,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差别。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饮水安全问题不解决,这些目标和构想就难以实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可减少疾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决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农村经济普遍薄弱、农民收入较低,需要政府扶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涉及到水资源等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配置和保护,需要政府统一组织和协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针对目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的现实,国家应该调整政策倾斜对象,从保护弱势群体、保持农村社会稳定角度考虑,加大对包括农村饮水在内的财政转移支付,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别,使全国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在2015年底前,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一半。我国政府对此已作出了郑重承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应根据农村供水发展特点,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分阶段目标。经济发达地区,要依靠地方财力,尽快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目标;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要与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相一致。

二、水源保护与水质净化相结合,防治并重。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防止乱打井超采地下水造成水量不足,或引起不同含水层水质混合,造成饮用水中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饮用水源。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水净化设施,向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的饮用水。同时建立社会化的水质监测服务体系,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提供水质检测服务,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对适度规模的水厂要设化验室,做好水质的常规检测。

三、因地制宜,近远结合,合理确定工程方案。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供水方式。首先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同时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水源选择应符合当地水资源管理的要求,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选择水源,优质水源优先满足生活用水需要。水源有保证、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应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并尽可能适度规模,供水到户;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比较低的地区,供水系统可暂先建到集中给水点,待经济条件具备后,再解决自来水入户问题。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农民可建分散式供水工程。

四、建管并重,强化用水户参与管理。为管好用好工程,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要广泛进行社会动员,对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和工程建成后的水价要让用水户广泛参与,征求他们的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在选择技术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管理条件和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在保证供水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的技术方案。在工程开工以前,要求明晰所有权、落实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明确水价和收费办法及服务体系,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持久发挥效益。

五、扶持引导,多渠道筹资。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定资金筹措计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事关亿万农民基本生存,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事业,所需投资多,按照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扶持引导,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从我国农村现实情况出发,受益农户也要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投劳投资责任;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第三篇:切实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孟 梦

2007年第1期 ——社会建设

中共湖北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解决当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若干突出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见》,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为全会决定重点解决的十个方面的问题之一;省政府作出了采取由省财政贴息贷款的办法增加投入的安排,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与紧迫课题,也是民之所需与所盼。目前湖北省还有近2000万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有800万血吸虫疫区人口的饮水安全受到疫水和污染水的双重威胁,解决好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对于加快推进全省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重点转移从解决有水喝到解决喝安全水

2005年以来,我省农村饮水工作重点从解决农民有水喝,转移到解决饮水安全上,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省列入《全国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急规划》的投资计划于2005年8月和2006年5月先后到位,解决9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04年9月以来,国家又给湖北下达了2006年第二批和第三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安排了涉及74.34万人的建设项目,省级投资也安排了涉及16.35万人的饮水安全项目投资计划。至此,涉及全省188.69万人口饮水安全的工程投资计划已全部到位,

并先后投入实施。按照一年投资、一年建成受益的合理工期,列入2006年全省十件实事中的解决血吸虫疫区15万人和解决高氟水、苦咸水、严重污染水及严重缺水地区50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年内可望全部竣工,并让群众从中受益,迈出了我省农村饮水工作由“有水喝”向“有洁净安全水可以喝”转移的第一步。

多方保障千方百计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做好

省委、省政府对农村饮水工作一直十分重视,通过专题调研探讨做好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新举措。同时,成立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专门负责农村安全饮水工作。

《湖北省“十一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实施纲要》,明确了“解决列入国家总体规划的16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并决定“省里采取统一融资、财政贴息、国家以后下拨的饮水安全工程资金逐步偿还贷款本金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促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省财政每年拿出2.1亿元专项资金作为省级配套和贷款贴息,确保“十一五”期间省级投入不低于10亿元,同时要求各市(州)、县仿效省里的做法,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为了切实抓好配套资金的落实,全省采取多种筹措方式:一是要求有建设任务的市、县,在每年收取的水资源费留成部分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比例应不少于40%;二是采取经营者垫资作为配套资金,政府出让经营权的方式,让经营者从工程水费收入中逐步收回投资,获取合法收益,吸引社会资金建设供水工程;三是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原则上入户工程由农民按设计方案自行建设,投资投劳部分仅限于村内工程建设。

科学规划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长受益

具体的分步骤目标设想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到2007年,解决高氟水地区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08年,解决血吸虫疫区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09年,解决苦咸水地区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10年,解决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的问题。与此同时,因自然原因造成的铁、锰超标等其它饮水水质问题优先解决,部分地区无供水设施、用水极不方便、季节性缺水严重等问题,水库库区、少数民族地区饮水安全问题优先解决。农村中小学校饮水安全问题、“百镇千村”示范工程所在项目区统筹优先解决。

为把这次农村饮水安全的每个工程都建成“水质达标、水量足够,及时可靠、长效运行,群众满意”的工程,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修订完善了《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建设规划》,并先后4次举办县市区规划编制培训班。近期正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深入到项目县对规划文本进行审查,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水平。按照“合理供水、循序渐进、先急后缓”的原则,各地将把规划作为规范项目建设与管理的行为准则,在媒体上公布以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

按照既保证饮水安全又节约资金的要求,全省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开展建设:打破地域界限,中心水厂能延伸的就延伸,老水厂能改造的尽量改造,必须新建的则加快建设。条件暂时不具备的,先以自然村落为单元建集中给水点,以保证供水水质和便于管理;有良好地下水源条件的地方,适当建设集中供水井或分户供水井;在农户居住分散的山区,则建造小型水塘、水窖、水井、水池等分散式供水工程,切实解决饮水难的问题。

创新机使农民成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使用的主体

在具体管理方式上,根据群众意愿,对单户工程实行农户自建、自管、自用;联户工程采取民主决策,受益农户自愿组建供水协会或推荐“井长”管理,民主讨论制定管护制度,

确定管护人员;集中式供水工程实行专业化管理,采取供水站(厂)与用水户协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由物价部门按成本核定水价,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

目前,省内部分县(市)集中供水工程创新机制,采取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形式进行建设和管理,国家投资建设水源至调节池部分,由受益农户投资建设到户,产权归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所有,经营归用水者协会;或者通过招标,引进“水管家”实行“担保制”,对饮水工程进行日常经营和管理。“水管家”在取得经营权的同时,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以保证经营权期满后,工程仍能正常运行和保值。经营权期间,不仅要保证受益农户的日常供水,还要管好供水设施,如果期满后有设备、管线出现问题,将从保证金中扣除更换、维修的费用。

按照“先行试点,循序渐进,全面展开,加速推进”的原则和步骤,力争到2011年,基本实现全省农村安全饮水目标,并建立起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让群众长期能饮用得上、饮用得起、饮用得好放心水。■

(作者单位:湖北省水利厅宣传中心)

第四篇: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与问题探究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之一。本文首先提出了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意义,针对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做出了有益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管理

前言

农村安全饮水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健康等重要信息。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安全饮水问题。随着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安全饮水得到基本解决。但水污染与水环境保护持问题严重,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突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正在逐步实施,为了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一、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意义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影响着千百万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关乎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备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是,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却相对滞后,与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脱节,尤其是作为农民生活重要基础设施的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基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并且逐渐成为影响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居多的发展中国家,5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的稳定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工业化及城镇化的扩张以及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发展的风险之一。目前,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制度以及责任划分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严重错位,主体关系不明确,制度约束力不够。鉴于此,针对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和政府起着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各相关部门应提高经营质量,促进管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充分考虑用水户的实际利益。同时。各地、市、县级涉水单位也应该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各个方面进行监督与管理,做到分工明确,协调配合。

2.水资源短缺

水资源匮乏,水量供应不足,供水保证率低,用水方便程度低以及人均占有量少,水质量不达标。

3.饮水安全意识

公共产品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农民缺乏相关的饮水安全科学知识,以及生活习惯比较落后,健康意识不高。农村公共饮用水安全意识薄弱,农村商品水概念模糊。对水安全管理的参与力度不够,因此,一些地区还没有充分发挥农民集体性组织的作用,对水质关注热情不高,饮水安全的意识较差,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续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设示范供水管网工程,优化安全调控

建设标准化示范供水站、延伸集中联网式供水管网工程,加强主管网的建设与安全调控。依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优化饮水安全工程管网布局、设计、管道过障碍物的设计,对供水管线长、高差大的供水工程规划安全调控设施,如增加流量监测控制仪、排气阀、安全阀、电磁阀等。

2.构建健全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建立有效机制,相互协调。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中,应明确各部门之间以及政府、农村、农民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与责任,利用多种形式支持农村与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制度的建设中。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制度中,加强制度的规范性建设,强化制度的执行与监管,是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制度的有效手段。

(1)加大宣传与引导的力度,提高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与服务意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个新兴的民心工程,事实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服务的对象相对来说是弱势群体,而该领域通常是政府管理薄弱的地方,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非常困难,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宣传与引导,使得服务能力小断提高。

(2)提高制度的规范意识,加强制度的宣传力度。制度宣传的目的就是使得人们能够对于制度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帮助人们对制度的意图与实施的程度有深入了解。因此,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宣传,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知晓度提高。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结介手机短信,工作人员宣传等多种形式,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创造条件。

(3)借鉴先进管理模式。在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的基础上,查缺补漏,借鉴较好的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的饮水工程,创建了不同的管理模式。较大的饮水工程成立供水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多种管理模式的同时,坚持把工程效益和责任人的利益挂钩,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和效益。

四、总结

安全饮水是人类基本需要之一,它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及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农村饮水安全不但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安全,更是影响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促进农村的安全饮水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第五篇:浅谈泰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对策

彭淑琴

摘 要: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饮水安全是最重要的民生水利。解决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水利局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对策

一、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泰顺地处浙南山区,地域面积1761.5km,辖36个乡镇,518个行政村,总人口34.8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1.2万人。虽然有着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3.48亿m3,人均占用量6745m3。但是境内降水时空分布差异大,地形地貌复杂,绝大多乡镇处高山地带,乡镇人口规模小,人口居住分散,经济欠发达,蓄引水工程设施建设落后。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导致了难以形成骨干的引供水工程,农村饮用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相当突出。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全县共有农村人口31.2万人,基本解决饮用水问题的农民有18.08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57.9%,其中由标准自来水厂供水的有3.77万人,占20.9%,由简易自来水工程供水14.31万人,占79.1%。

2003年以来,泰顺县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把解决农民饮用水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村村通自来水为建设标准,以实现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先后制订了《泰顺县城镇供水水源规划》、《泰顺县农村饮用水建设实施方案》、《泰顺县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等相关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措施,组织实施了司前、西洋、仕阳水厂等15个农民饮用水工程项目,为解决农民饮用水问题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仍存在较大差距。

1.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据调查,截止2006年底,全县农村人口中约有13.12万人饮水不安全,占农村总人口的42.1%,农民长期饮用不安全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主要表现在:

(1)水质不达标,涉及0.81万人,占2.6%,分布在全县各乡镇的部分村庄。由于供水设施差,农民都是从河道、坑塘、山泉直接将原水引入饮用,没有经消毒等任何净化措施,水源水质难以保证,无法达到饮用水标准。

(2)水源保证率低,涉及4.1万人,占13.14%,主要分布在包洋、雅阳等乡镇饮用山坑水和泉水的村庄。由于山区人口分散,大多数饮用水工程利用山溪自然水源或小型水库,蓄水量少,使供水工程在干旱季节水源得不到保证。

(3)用水量达不到标准,涉及4.01万人,占12.9%,主要分布在位于地势较高的高山区。四是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涉及4.2万人,占13.5%,主要分布在采用山上引水的村庄。

2.在工作层面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1)部分群众对饮水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仍存在“等、靠、要”思想,少数乡镇领导对农民饮水安全缺乏应有的紧迫感。

(2)各乡镇之间解决农民饮用水问题工作进度不平衡,存在“集镇快、山区乡慢”的现象。

(3)水质监测没有正常运行。相关水质监测部门每年仅低档次地监测十个以下供水工程水质,绝大多数供水工程都没有被监测过,水质得不到保证,对检查不合格的供水工程也存在失管现象。

二、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型缺水

过去对饮水工程建设投入少,一些早期建设的乡村自来水工程,由于标准低、水源不足、管网陈旧等原因,处于停供半停供状态。农户主要依靠引用山涧自流水来解决饮水问题,遇到干旱年份就饮水告急,工程型缺水问题严重,广大农民饮用水难以保证。

2.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饮用水工程是一项投资大、效益低的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虽然近年省市进一步加大了对泰顺欠发达山区的扶持力度,但大部分资金由村集体、村民集资、赞助等各种办法解决。由于县乡村三级财政困难,且地势落差大,地形复杂,使工程建设投资很大,建设项目又多,资金短缺一直是影响泰顺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瓶颈,以致大多数农村不敢启动饮用水工程建设。

3.供水工程管理不善

泰顺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一些新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单位投资大,供水用水量少,供水费偏低,而工程管网长,运行管养费用高,使供水工程经营效益差,难以达到正常运行。部分农村自主管理养护的山区分散式供水工程,几乎不收费,喝福利水、大锅水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由于经营管理条件差,缺少运行管理主体和有

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供水工程经过多年的运行使用,管网普遍老化,渗漏水严重,以致不能自我维持。

4.思想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意识不够,对饮用水安全程度仅凭肉眼判断,对水质超标问题普遍存在习以为常的麻木思想。乱扔乱倒生活垃圾,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现象普遍,造成部分地方水源污染,水质变差。缺乏水资源忧患意识,节水观念极为淡薄,浪费水资源现象严重,没有把水作为一种商品,喝水不花钱的思想根深蒂固。

三、农村饮水安全的对策措施

1.加强领导,合力推进

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成立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发改、财政、水利、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部门合力推进的良好机制,把农民饮用水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德政工程摆在水利工作乃至农村工作的首位来抓,为农民饮用水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2.科学规划,分类实施

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规划是做好今后工作的基础。泰顺地形复杂,村落分散,基础设施共享度不高,且各地水源条件、工作基础、经济实力差别较大。因此必须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各项规划,使各项规划更具可操作性,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

(1)集中式供水。

根据地域和水源状况,且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可以依托现有水源,新建或扩建规模水厂,而后将管网向周边农村辐射,形成区域性集中供水。

(2)分散式供水。

对离城镇相对偏远的农村,由于地势高低不平,村庄相对分散,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可以采取各自然村或联户建设的形式,配套建设净水和消毒设施,实行联户供水。

3.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农村饮用水工程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1)泰顺县政府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将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工程建设,并逐年增加。同时,可通过整合县水利、卫生、建设、民政、农业等各部门力量筹集建设资金;也可通过银行、国土、供电等单位在贷款、用地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惠,降低建设成本。

(2)争取国家、省里的支持,对山区村庄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用水要通过组合包装给予一定倾斜,使山区也能得到更多的扶持和补助。

(3)坚持“谁投资,谁受益”政策,通过适当给予一定财政补助,政策处理和村内管网安装由各乡村自负等办法进行引导,鼓励支持民间资金参与投资和经营,采用市场化运作,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建设资金不足。四是各受益乡镇、行政村要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从乡镇财政、村集体资金

中提取一部分和由用户自筹一部分,有条件的可通过争取工商企业、电站赞助等办法筹措工程资金,形成各界合力办水的有效机制。

4.强化服务,严格管理

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供水安全责任制。通过供水工程预先水源水质监测和严格的取样、检测和化验,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对检测不合格的供水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并督促限期整改。通过水质状况,指导农民安全饮用水,发挥政府的服务作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程投入运行,建后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明确管理主体,理顺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确保工程项目充分、长期发挥效益,必须深化改革,建立工程运行管理机构,做到建管并重,明晰产权,权责明确,不断健全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努力提高运行效益,加强供水工程的维护管理,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管理:

(1)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修建的工程,可由受益乡镇组建工程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也可尝试实行对外承包经营,明确责任主体。

(2)由民间资本或股份制修建的工程,由受益户代表建立管水小组,签订责任书,明确职责,保证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由村集体、村民筹集资金修建的工程,要落实村一级专人管理制度,参照企业化经营模式加强经营管理,促进供水工程良性运转,努力实现“以水养水”的目标。

5.防治污染,保护水源

要在水源保护、给排水系统等方面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解决农民饮用水安全问题。

(1)从便于水源保护的角度出发规划供水工程取水点,合理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地,界定保护区域。

(2)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严格限制各项开发活动,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对水源有影响的旅游和水产养殖活动。

(3)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循环农业,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行畜禽粪便和农作物桔杆的资源化利用,控制农业污染。四是结合村庄整治和示范村建设,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尽快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制度,推进农村改厕和推进沼气池的建设,对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作无害化处理。

上一篇:农村污水处理常用方法下一篇:农村小学教学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