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孤残儿童心得

2022-06-29

第一篇:关爱孤残儿童心得

关爱孤残留守儿童措施

丰润区沙流河镇中学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具体措施

多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学习与生活,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树立生活自信,使他们时刻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学校的关爱、教师的关怀,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 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我校全体同志始终把关心特殊群体学生的事当作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不断拓宽爱心助学的思路,用我们扎实的工作信服人,用我们真情的行动打动人,让孤残儿童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友善,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增强他们逆境中立志成长、成才的信心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加强领导,我们将爱心助学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工作中来。学校成立了“爱心助学”领导小组,校长郭瑞华同志亲任工作组组长。鼓励教师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

①建立孤残学生档案,制订各项助学工作制度并对特殊群体学生家庭状况、学生思想、学习情况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进行登记,以便让需要帮助的学生能够得到帮助。

②建立受资助学生档案,对凡受资助的特殊群体学生在受资助前后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对比登记和其资助人的情况进行登记,便于帮扶对子及时联系沟通。

③建立“爱心手册”,我们将每一位曾经帮助、资助过特殊群体学生的社会上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附上他们的照片,并肯请他们留下充满激励与爱心的话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捐资助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通过爱心手册让师生去感悟仁慈友爱之士爱的情操,弘扬爱心助学的良好风尚和宣传捐资助学的典型事迹。

④建立跟踪调查制度。这项制度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受资助学生成长跟踪,一是资金使用情况跟踪。学生受到资助,他们的成长氛围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是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帮助一个困难学生,就是挽救了一个未来。保存孩子的自信,就是保住了一份希望。保证将资金全部用在孩子学习成长上是深入持久推进的爱心助学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将受资助学生学期所产生的费用及时向资助人反馈,向家长宣传“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是家庭社会的希望,挪用孩子的学习费用无疑是在打碎孩子明天的希望。

⑤信息反馈制度:引导受资助学生向资助单位或个人定期汇报学习情况,表达感激之情。教育学生满怀感恩之心,使广大捐助者及时了解受助学生立志奋发学习的情况,增强对爱心助学的了解与信任。爱心助学领导小组还经常召开会议,总结经验,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帮扶计划,利用媒体大力弘扬捐资助学的良好风尚,大力宣传捐资助学典型,动员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统筹规划

注重实效 。

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求真务实、统筹规划。

①精神资助与物质资助相结合。一个人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挺起高傲的脊梁。我们在积极帮助孤残生与资助人结成帮扶对子的同时,在学校内大力营造奋发有为的良好学风,教育学生从小立志,努力学习,长大成材。

②受恩与感恩相结合。开展写汇报信、问候卡等活动引导受助学生“受恩”时坦然,避免学生受到资助时诚惶诚恐,造成极大心理负担,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困难之时,别人的帮助要用心感受,用行动去回报。今天的回报是好好学习,明天是报效祖国。我校的孤残贫困生在资助人的感召下都养成了一颗善良感恩之心。当别人有困难时都能伸出友爱之手,做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己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之时,总是不忘给帮助他的叔叔阿姨寄去汇报信,分享成长的快乐。

③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一个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养护、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帮助,我们广泛发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奉献爱心,捐资助学,凝聚全社会的力量,为更多的贫困生解决困难,为贫困生解决更多的困难,让每个人都成为爱心助学的支持者、参与者和监督者。

丰润区沙流镇中学

2013年12月

第二篇:关爱孤残儿童 打造和谐校园

亭湖区桂英初级中学

多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孤残贫困儿童的学习与生活,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树立生活自信,使他们时刻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学校的关爱、教师的关怀,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群众利益无小事。桂中全体同志始终把关心孤残贫困学生的事当作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不断拓宽爱心助学的思路,用我们扎实的工作信服人,用我们真情的行动打动人,让孤残儿童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友善,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增强他们逆境中立志成长、成才的信心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加强领导,我们将爱心助学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工作中来。学校成立了“爱心助学”领导小组,校长徐志山同志亲任工作组组长。鼓励教师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

①建立孤残学生档案,制订各项助学工作制度并对孤残学生家庭状况、学生思想、学习情况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进行登记,以便让需要帮助的学生能够得到帮助。

②建立受资助学生档案,对凡受资助的孤残学生在受资助前后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对比登记和其资助人的情况进行登记,便于帮扶对子及时联系沟通。

③建立“爱心手册”,我们将每一位曾经帮助、资助过孤残学生的社会上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附上他们的照片,并肯请他们留下充满激励与爱心的话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捐资助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通过爱心手册让师生去感悟仁慈友爱之士爱的情操,弘扬爱心助学的良好风尚和宣传捐资助学的典型事迹。

④建立跟踪调查制度。这项制度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受资助学生成长跟踪,一是资金使用情况跟踪。学生受到资助,他们的成长氛围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是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帮助一个困难学生,就是挽救了一个未来。保存孩子的自信,就是保住了一份希望。保证将资金全部用在孩子学习成长上是深入持久推进的爱心助学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将受资助学生学期所产生的费用及时向资助人反馈,向

家长宣传“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是家庭社会的希望,挪用孩子的学习费用无疑是在打碎孩子明天的希望。

⑤信息反馈制度:引导受资助孤残学生向资助单位或个人定期汇报学习情况,表达感激之情。教育学生满怀感恩之心,使广大捐助者及时了解受助学生立志奋发学习的情况,增强对爱心助学的了解与信任。爱心助学领导小组还经常召开会议,总结经验,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帮扶计划,利用媒体大力弘扬捐资助学的良好风尚,大力宣传捐资助学的典型,动员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统筹规划 注重实效

爱心助学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求真务实、统筹规划。

①精神资助与物质资助相结合。一个人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挺起高傲的脊梁。我们在积极帮助孤残生与资助人结成帮扶对子的同时,在学校内大力营造奋发有为的良好学风,教育学生从小立志,努力学习,长大成材。

②受恩与感恩相结合。开展写汇报信、问候卡等活动引导受助学生“受恩”时坦然,避免学生受到资助时诚惶诚恐,造成极大心理负

担,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困难之时,别人的帮助要用心感受,用行动去回报。今天的回报是好好学习,明天是报效祖国。我校的孤残贫困生在资助人的感召下都养成了一颗善良感恩之心。当别人有困难时都能伸出友爱之手,做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己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之时,总是不忘给帮助他的叔叔阿姨寄去汇报信,分享成长的快乐。

③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一个孤残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养护、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帮助,我们广泛发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奉献爱心,捐资助学,凝聚全社会的力量,为更多的贫困生解决困难,为贫困生解决更多的困难,让每个人都成为爱心助学的支持者、参与者和监督者。东南村企业家孟玉生个人捐款2万元。我校离退休老校长周正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关爱学生的典型,他不仅自己带头资助学生,还发动全镇离退休老师一起行动,他的先进事迹曾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三、和谐校园 爱心涌动

孤残贫困儿童的生活是不幸的,但因为有爱,他们从不幸变为幸运。我们在发动社会关爱的同时,始终把关爱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放在校内师生结对帮扶上,因为结对帮扶有许多其他关爱无法比拟的优

点,它贴近学生零距离,便于及时沟通,关爱实效明显,感人的爱心结对帮扶的事例在我校举不胜举:

李林祥同学是徐林老师任教的初一(7)的学生,因父母离异,他由父亲抚养,其父亲患有严重的胃病,家境贫困,徐老师在学习上支持他,鼓励他,让他担任政治课代表,在生活上帮助他,给他买衣服、学习用品等,甚至有一次他父亲生病时,掏钱买药给他父亲,令学生十分感动,该学生在学习上更是刻苦努力,成绩大幅度上升,被学校表彰为“学习进步标兵”。

单坤同学是我校初二(3)班学生,它自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家境条件极差,一家三口住在不到10平方米的草房中,他爸爸省吃俭用,但还是满足不了儿子的需求,于是儿子很看不起爸爸,不听他爸爸的话,也不让他爸爸来学校,学习情况不稳定,形成了严重的自卑心理,班主任王涛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后,多次给他做思想工作,把他爸爸请到学校里来,并和他与爸爸三个人一起面对面谈心沟通。同时,王老师一有空就去他家走走,帮助他家解决实际问题,还经常送学习用品给他,以自己的爱心为学生作出榜样,不断地鼓励他、教育

他,现在他爸爸说:儿子比以前好了很多,再也不顶嘴,懂得了尊重父母,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

初三英语老师孙万芬同志热爱教育工作,极富爱心,关爱孤残贫困生事迹尤为感人。她任教的初三(2)班有一名学生胡叶伟,来自单亲家庭,住正洋村,父亲早已去世,依靠母亲生活,为了支撑家庭和供孩子完成学业,胡叶伟的母亲几年来一直在外地打工挣钱,吃尽千辛万苦。因为学校离家远,胡叶伟成了全寄宿制的学生,孙万芬老师了解了胡叶伟的情况后,主动与他结成爱心对子,成了该生的“爱心家长”。进入初三一年来,孙老师拿出自己工资的一部分,为该生购买了羽绒服,使他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季。每次出差,又从市新华书店为他购买了书本及学习资料。平时还经常给他零花钱,并在节假日多次把他带到家里,供他吃饭。在孙老师细心关照和帮助下,该生没有辜负老师的殷切希望,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一直优秀,多次受到学校表彰奖励,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爱是一缕春风,吹暖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爱是一缕阳光,温暖了孩子孤独的心。因为有爱,这世界才变得如此可爱、如此温暖,这些孤残贫困的孩子,正是在爱的阳光雨露下,健康成长着,他们曾有家

庭不幸带来的创伤,有身体残缺带来的心理阴影。今天,他们身残志坚,他们孤单而不孤独,因为爱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他们自信,他们努力,他们憧憬,他们用爱去回报爱。温馨校园,和谐校园,爱心涌动。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爱的教育是永恒的教育,是艺术的教育,关爱孤残贫困儿童,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在关爱孤残贫困学生上,只是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今后我们的路还很长,但我们将矢志不移地走下去,因为我们知道:奉献爱的路,就是一条创造幸福的路。

第三篇:关爱孤残儿童暑期个人实践总结

“大手牵小手,和孤残儿童们一起成长”

摘要: 2013年暑假,我参加了以“大手牵小手,和孤残儿童们一起成长”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来到九江市儿童福利院,和福利院的孩子们互动交流,奉献自己的一分爱心,让孩子们感觉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这次实践不仅增加了自己的社会经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让我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有了更深的体会,而作为团队的队长,更让我得到了更多的锻炼。

关键词:关爱孤残儿童认识与实践

实践总结:其实,这次实践,于我而言,是一个意外:因为一部电影,因为电影里的一句话——“假如一生能活七十年,一年就是生命的七十分之一,我愿意用生命的七十分之一来做志愿者,这样,人生会更精彩”,萌生了支教的想法,如果每个人都能拿出自己的生命的七十分之一,这样,我们的世界便会变得更美好。原本,是想借着学校暑期实践的活动,先体验体验支教,却不曾想,现实和理想还是有些差距的,支教地需自己联系,而且是在暑期这个特殊时间,困难很大。支

教去不成,又阴差阳错的当了队长,本以为这没什么难的,现在想来,

当时想得太简单了。

接到院里的通知后,我们便开始讨论实践地与实践课题,联系实

践单位,最终,在与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和院长的几番通话交流后,

获得院长同意并取得了含章的实践地接收证明,当时心里特别激动,

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地了,向那些工作人员说了好几个谢谢,素未

谋面,相隔千里,仅凭着那些语言便相信了我们,我想他们应该也是

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真心,被我们打动了。

实践地联系好后,便是实践的准备阶段了,策划活动,准备实践

材料,到达实践地后,因为计划给福利院的孩子们送些祝福,就花了

一个晚上的时间在当地的公园向人们收集祝福语,写在预先折好的爱

心上,当时,有热心的市民,很认真地在纸爱心上写下他们的祝福,

也有人对我们的行为不解、不屑,面对那些或责问或质疑的眼神,心

中有过委屈,但想通后,便只有坦荡和理解,“不患人不己知,患不知

人也”,孔夫子的话,今日也还是受用的。第二日,怀揣童心与爱心,

开始了实践之旅,入院、参观,福利院的现代化建设和装饰得阳光温

暖的大楼,令我很欣慰,感动于设计者的用心,对那些孤儿来说,这

样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他们的成长帮助是很大的。在活动室见到那些孩

子后,开始时有些不知所措,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么多陌生的孩子,

而且还是在这样一种场合,他们又是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在之前就

告诉过自己:要热情,要向他们传递正能量,用自己的快乐感染他们,

为他们带去快乐与欢笑。所以在整个与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都尽量

让自己保持在这种状态,不过,孩子们比我想象中坚强、乖巧、阳光

多了,我们相互感染着,他们教会我们坚强、勇敢的面对生活,我们

用真心温暖呵护他们幼小而孤寂的心灵。临走时,看着他们,我便想

着有机会还要来看望他们,他们需要人们的关注和关心,虽然在生活

物品方面,他们已有了保障,但他们心理上的残缺需要用关爱去填补。

虽然这是一个意外 ,但我还是要感谢这场意外:当看见福利院的

孩子们稚嫩天真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时,我的心里也笑开了花,

是他们,让我体验到爱人的幸福;这次实践也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

得到锻炼,尤其是作为队长,在这样一个位置,以这样一种性格,权

力越大,责任越重,当所有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的时候,对我而言却

也是最艰难的时候,这让我品尝到了真正的孤立无援的滋味,那时空

前的脆弱与空前的强大集于一身,但很庆幸,勇敢得挺过来了,不经

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成长在温室里的花朵,又怎能如梅花般灿烂的绽放呢?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次经历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我们不能做纸上谈兵的赵括,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要通过实践之后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

第四篇:关爱孤残儿童__打造和谐校园

团结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孤残儿童 打

造和谐校园

多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孤残贫困儿童的学习与生活,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树立生活自信,使他们时刻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学校的关爱、教师的关怀,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群众利益无小事。桂中全体同志始终把关心孤残贫困学生的事当作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来抓,不断拓宽爱心助学的思路,用我们扎实的工作信服人,用我们真情的行动打动人,让孤残儿童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社会的友善,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增强他们逆境中立志成长、成才的信心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加强领导,我们将爱心助学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工作中来。学校成立了“爱心助学”领导小组,校长徐志山同志亲任工作组组长。鼓励教师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

①建立孤残学生档案,制订各项助学工作制度并对孤残学生家庭状况、学生思想、学习情况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进行登记,以便让需要帮助的学生能够得到帮助。

②建立受资助学生档案,对凡受资助的孤残学生在受资助前后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对比登记和其资助人的情况进行登记,便于帮扶对子及时联系沟通。

③建立“爱心手册”,我们将每一位曾经帮助、资助过孤残学生的社会上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附上他们的照片,并肯请他们留下充满激励与爱心的话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捐资

- 1

大心理负担,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困难之时,别人的帮助要用心感受,用行动去回报。今天的回报是好好学习,明天是报效祖国。我校的孤残贫困生在资助人的感召下都养成了一颗善良感恩之心。当别人有困难时都能伸出友爱之手,做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己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之时,总是不忘给帮助他的叔叔阿姨寄去汇报信,分享成长的快乐。

③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一个孤残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养护、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帮助,我们广泛发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奉献爱心,捐资助学,凝聚全社会的力量,为更多的贫困生解决困难,为贫困生解决更多的困难,让每个人都成为爱心助学的支持者、参与者和监督者。东南村企业家孟玉生个人捐款2万元。我校离退休老校长周正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关爱学生的典型,他不仅自己带头资助学生,还发动全镇离退休老师一起行动,他的先进事迹曾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三、和谐校园 爱心涌动

孤残贫困儿童的生活是不幸的,但因为有爱,他们从不幸变为幸运。我们在发动社会关爱的同时,始终把关爱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放在校内师生结对帮扶上,因为结对帮扶有许多其他关爱无法比拟的优点,它贴近学生零距离,便于及时沟通,关爱实效明显。

通过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 3

第五篇:张佳坊学校关爱孤残儿童工作总结

2013年张佳坊学校关爱孤残儿童

工作总结

关爱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这就是我校关爱“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的主题,本学年工作初见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爱心涌动 自强不息。

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的主题班会,各位班主任老师根据本班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子主题,策划活动方案,组织同学举行一次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通过活动,让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在各位老师、同学的帮助下,一些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成长为 “自强少年”。

二、爱心滋润 阳光灿烂。

我校根据重阳节、中秋节等节日契机,开展了“同在蓝天下茁壮成长——关心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在全校开展了 “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大型游园活动,使每一个人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三、爱心传递 大爱无疆。

每个“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都有一个以上的手拉手好朋友,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与他一起成长进步。并在“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困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生日期间,全班同学为“孤残儿童留守儿童”献上一声生日祝福送上自己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等。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在各班开辟关爱 “爱心天地”,发表“爱心宣言”,制作“爱心牌图”,精办“爱心宣传栏”。挑选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版面精美的作品为宣传栏的内容。一个个品学兼优的爱的使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爱心宣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爱心画面,给孤残儿童留守儿童阳光般的温暖,阳光般的热情。

上一篇:公安民警思想汇报下一篇:服装销售计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