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残儿鉴定须知

2024-04-26

病残儿鉴定须知(共11篇)

篇1:病残儿鉴定须知

病残儿鉴定须知:

一、申请条件

凡夫妻双方或女方户籍在本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或户籍不在本省但为本省国家工作人员的,认为其第一胎子女有明显伤残或患有严重疾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要求再生育子女的,均可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

二、申请材料 1.申请报告;

2.申请人公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 3.申请人户口簿;

4.申请人结婚证(再婚夫妻需提交离婚证或法院民事调解书或判决书或离婚协议书或原配偶死亡证明书);

5.申请人与患儿近期2寸合影彩色免冠照片5张; 6.被鉴定人的有关病历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出院证明和各类检查报告单等);

7.省、市州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资料。

出生缺陷干预筛查

一级预防,抓孕前 一级预防是指防止出生缺陷儿的发生。主要在婚前和孕前。包括:

1、婚前检查。通过科学的健康咨询、家族史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新婚夫妇可了解各自的健康状况,还能获得性生活和预防出生缺陷的指导,这是优生优育的第一道关;

2、避免新婚后立即怀孕。最好是婚后半年,这期间使用避孕套是最佳的避孕选择;

3、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生育的最佳年龄,女性25~30岁,最迟不超过35岁,男性25~35岁。在此期间,人的体质好,精子和卵子的质量好,更有利于生育健康宝宝;

4、选择最佳的受孕时间:6~9月,可以避开冬春流行病的高发期,孩子出生后便于护理和喂养;

5、做好孕前优生检测。避免带病怀孕,如生育过出生缺陷儿,应进行咨询及相应的体格检查。孕前3个月及孕后3个月口服小剂量的叶酸补充剂;

6、孕前合理营养、预防感染、谨慎用药、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放射及有害有毒气体,避免接触猫狗,远离家畜动物。

二级预防,抓产前 二级预防是指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主要是在孕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采取措施,以预防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对已确诊的畸形胎儿,动员孕妇及其家属做选择性终止妊娠手术。

哪些孕妇需要做产前筛选或产前诊断:

1、夫妇双方或家族成员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或先天性畸形者。

2、曾生育遗传病患儿、不明原因智力低下或先天畸形儿的夫妇。

3、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或有死胎死产等情况的夫妇。4、35岁以上准备怀孕的妇女。

5、长期接触高危环境因素的夫妇。

常用的产前筛选和产前诊断方法有哪些?

超声波检查(B超):孕后18-20周做,可查出多种缺陷。对孕妇和胎儿无影响。

孕妇血液检查:孕后16-18周做,可查出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对孕妇和胎儿无影响。

绒毛检查:孕后10-12周做,主要可查唐氏综合征,要求在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

羊水检查:孕后16-18周做,主要是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病和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的诊断。胎儿脐带血检查:孕后18-36周做,可查出染色体异常、贫血或血小板功能障碍等。

三级预防,抓早期 三级预防是指对出生缺陷的治疗。发现出生缺陷的婴儿,及早治疗,避免对婴儿成长造成精神伤害。

有些先天性疾患如能及时诊断、治疗,可阻止症状的发生和发展。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如在出生后3个月内开始用甲状腺素治疗,80%以上的患儿智力发育可达到正常,如早期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发育落后,智力低下等严重残疾。

苯丙酮尿症患儿如早期发现,采用低苯氨酸奶粉治疗,患儿的智力水平可以接近正常。

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在出生六个月内采取干预措施,进行康复治疗,到3岁时,听力就能与正常儿一样。

为了您的家庭幸福和谐,请您积极参加婚检孕检

篇2:病残儿鉴定须知

2、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原则上由女方申请。

3、女方向单位或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交有关病史资料,包括病残儿的病史、检查、检验报告及县级以上医院的疾病诊断证明。

4、单位或村(居)委会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出具书面意见,加盖公章,并在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计生管理部门。

5、乡(镇、街道)计生管理部门应在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再次核实并进行必要的社会和家系调查后,于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并在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县级计生行政部门。

6、县级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查申请鉴定的材料是否完备和真实可靠,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于鉴定日前30个工作日将所有材料上报设区的市级计生行政部门。

7、设区的市级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情况半年或一年组织一次鉴定。

8、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鉴定组所作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在接到鉴定结论通知书之日起1个月内,可向设区的市级计生行政部门申请省级鉴定。

9、设区的市级计生行政部门应在收到当事人提交的省级鉴定申请后3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材料上报省级计生行政部门。

10、省级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情况定期对申请再鉴定者组织鉴定。省级鉴定为终局鉴定。

11、省级或设区的市级计生行政部门将鉴定结果以书面形式于30个工作日内逐级通知县级计生行政部门及申请鉴定者。

第二章 鉴定组织

第六条 省级和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建立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库。专家库成员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聘请认真负责、秉公办事、技术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热心计划生育事业,具有副高级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职称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鉴定材料《病残儿鉴定》。每次鉴定前根据申请鉴定的数量和病种的分类,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设若干鉴定组,每个鉴定组由5名以上专家组成。每个鉴定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1-2 名。

第七条 鉴定组在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查申报病残儿医学鉴定的材料是否完备、真实可靠,提出需要补充的有关材料;

(二)进行病残儿医学鉴定,现场实施体格检查并确定相关的辅助检查项目,提出疾病诊断(包括病名、病因、遗传方式)、病残程度、再生育子女出生缺陷再发风险分析,并根据指导原则,提出是否可以再生育及产前诊断的建议;

(三)对暂时难以明确诊断和需要治疗观察的病例,提出处理意见和再次鉴定的时间;

(四)为被鉴定者的父母、亲属做好医学咨询服务;

(五)总结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情况,提出改进鉴定工作的建议;

(六)对本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委托的本次病残儿医学鉴定负责。

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在鉴定期间履行职责。非鉴定期间,任何机构和个人的意见不作为病残儿医学鉴定的依据。

第八条 鉴定组确定的有关辅助检查项目,应在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指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医疗机构进行。

第九条 鉴定工作由组长或副组长主持。鉴定诊断、鉴定结论必须由鉴定组集体讨论作出。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录。参加鉴定的成员应当在鉴定结论上署名,并加盖鉴定专用章。

第三章 鉴定申请与审批

第十条 凡认为其子女有明显伤残或患有严重疾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要求安排再生育的,均可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

第十一条 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原则上应向女方单位或女方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户口簿、有关病史资料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资料。

第十二条 单位或村(居)委会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出具书面意见,加盖公章,在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计划生育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 乡(镇、街道)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应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再次核实并进行必要的社会和家系调查后,在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并在接到申报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篇3:病残儿鉴定须知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我院18个乡镇为及城区内所有第1胎鉴定为病残儿并已审批同意生育第2胎的家庭, 主要是病残儿的父母或监护人。

1.2 方法

制定病残儿童及家庭情况追踪调查表, 内容为第1胎病残鉴定的相关资料, 包括病史、诊断、鉴定结果、鉴定单位、再生育指导等以及第1胎病残儿围产期相关情况。由经过培训的乡技术人员结合原始鉴定资料上门入户追踪调查。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全县应调查373例, 实际调查356例, 男156例, 女200例。调查率为95.4%;已生育第2胎342个家庭。

2.2 第1胎病残儿情况

356例病残儿中, 诊断为非遗传性疾病342例 (96.1%) ;遗传性疾病14例 (3.9%) 。

2.2.1 非遗传性疾病分类及顺位、构成比:

本组342例非遗传性疾病所涉及的病种为63种, 每种疾病在>2例33种328例 (92.1%) , 其余均1例。其中, 智力低下 (智力发育迟缓) 、脑瘫154例 (43.3%) , 占非遗传性疾病的47.0%, 分别居第1、2位, 见表1。从疾病的系统分类看, 神经系统疾病高于其他系统疾病。

2.2.2 遗传性疾病病种分类及顺位、构成比:

14例遗传性疾病涉及7个病种, 每种疾病>2例的有4种11例 (3.1%) , 占遗传性疾病的78.6%, 其余均为1例。从遗传方式上看, 单基因遗传病7例, 染色体遗传病5例, 多基因遗传病2例。总体上看, 21-三体综合征和苯丙酮尿症发病率最高, 其次是重症肌无力2例 (0.6%) 。

2.2.3 病残儿首次发病年龄及发病原因:

首次发病年龄为出生后<1个月126例 (35.4%) , 1个月~1岁78例 (21.9%) , 1~3岁49例 (13.8%) , 3~6岁38例 (10.7%) , 6~12岁48例 (13.5%) , >12岁17例 (4.8%) , 中位年龄1岁。先天性疾病、高热及围产期因素是致残的主要原因, 另外有28%病残原因不明, 见表2。

2.2.4 第1胎病残儿疾病诊断及家族史:

所有病残儿最后诊断疾病类型以先天性非遗传性疾病居首位占38.0%, 其他为后天性疾病占34.7%, 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占3.9%, 疾病定性不清占23.4%。对病残儿家族史的调查表明, 356例病残儿中有明确家族史23例, 包括脑瘫、智力低下、哮喘、先天性心脏病、精神分裂症、癫痫、糖尿病、重症肌无力、肾病综合征、免疫系统组织病等11个病种, 其中5种疾病具有较为明显的遗传相关性9例。

2.2.5 第1胎病残儿母亲孕产期状况:

由于先天性疾病和围产期因素是致残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母亲妊娠期和生产状况展开调查, 结果显示:356例病残儿中, 母亲生育时的年龄为22~46岁。21~30岁生育的占93.3%, 31~35岁占3.5%, ≥36岁1例。中位年龄24岁, 自然分娩占59.0%, 只有11.0%的病残儿是非正常分娩 (包括早产、胎头吸引产、产钳产、其他难产等) 。非正常分娩共涉及18个病种, 其中脑瘫、智力低下、脑发育不全3种疾病占57.8%。

3讨论

3.1 疾病种类

神经系统疾病仍是病残儿的第一大疾病, 第1胎病残儿非遗传性疾病中神经系统疾病、五官疾病、血液/淋巴结系统疾病、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病率位居前5位占84.8%。其中, 神经系统疾病占50.8%, 显著高于其他系统疾病, 与国内多数报道一致。遗传性因素导致残病儿家庭申请再生育者减少, 与遗传因素致残相关性不大或不确定的疾病申请再生育比例有所增加, 反映出家长的优生意识在增强。此外原因不明也占有相当比例, 因此急需加强孕产期母婴保健知识及优生优育的宣传指导, 以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生率。

3.2 病残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先天性疾病是致残的主要原因, 且不明原因的残疾已居首位。对病残儿家族史进一步调查显示, 仅有6.5%有明确的家族史, 而明确诊断为遗传性疾病的病例中有家族史9例, 这一方面提示还有相当部分病残儿家长对家族遗传的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另一方面也表明病残因素错综复杂, 患儿的发病因素并非单一或明显, 需要更加全面、客观、系统地进行分析。

3.3 加强宣传教育

出生缺陷患儿家庭是申请病残儿鉴定的主要人群。由于出生缺陷仍是目前导致我国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 因此, 进一步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教育, 努力提高优生指导及服务水平, 不断提升家长的优生意识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措施。

优生优育指导对出生缺陷患儿家庭生育第2胎非常重要, 特别通过对遗传性疾病进行优生干预, 可以减少病残儿发生率, 提高人口素质, 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的家庭, 鉴定小组要提供优生咨询和指导, 使优生优育成为病残儿家庭生育第2胎的首选原则和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篇4:病残儿医学鉴定

第二条 凡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其生育的子女因各种原因致并致残,要求再生育而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的,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中的病残儿是指因先天(包括遗传性和非遗传性疾病)或后天患并意外伤害而致残,目前无法治疗或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第四条 病残儿医学鉴定是指病残儿医学鉴定的专门组织,运用现代医学知识、技术和手段,对被鉴定者作出是否为病残及其程度的鉴定结论,并根据《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其父母再生育的指导原则》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第五条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全国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工作。盛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病残儿医学鉴定的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 鉴定组织

第六条 省级和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建立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库。专家库成员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聘请认真负责、秉公办事、技术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热心计划生育事业,具有副高级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职称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每次鉴定前根据申请鉴定的数量和病种的分类,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设若干鉴定组,每个鉴定组由5名以上专家组成。每个鉴定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1-2 名。

第七条 鉴定组在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查申报病残儿医学鉴定的材料是否完备、真实可靠,提出需要补充的有关材料;

(二)进行病残儿医学鉴定,现场实施体格检查并确定相关的辅助检查项目,提出疾病诊断(包括病名、病因、遗传方式)、病残程度、再生育子女出生缺陷再发风险分析,并根据指导原则,提出是否可以再生育及产前诊断的建议;

(三)对暂时难以明确诊断和需要治疗观察的病例,提出处理意见和再次鉴定的时间;

(四)为被鉴定者的父母、亲属做好医学咨询服务;

(五)总结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情况,提出改进鉴定工作的建议;

(六)对本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委托的本次病残儿医学鉴定负责,鉴定材料《病残儿医学鉴定》。

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在鉴定期间履行职责。非鉴定期间,任何机构和个人的意见不作为病残儿医学鉴定的依据。

第八条 鉴定组确定的有关辅助检查项目,应在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指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医疗机构进行。

第九条 鉴定工作由组长或副组长主持。鉴定诊断、鉴定结论必须由鉴定组集体讨论作出。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录。参加鉴定的成员应当在鉴定结论上署名,并加盖鉴定专用章。

第三章 鉴定申请与审批

第十条 凡认为其子女有明显伤残或患有严重疾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要求安排再生育的,均可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

第十一条 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原则上应向女方单位或女方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户口簿、有关病史资料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资料。

第十二条 单位或村(居)委会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出具书面意见,加盖公章,在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计划生育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 乡(镇、街道)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应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再次核实并进行必要的社会和家系调查后,在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并在接到申报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十四条 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查申请鉴定的材料是否完备和真实可靠,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于鉴定日前30个工作日将所有材料上报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十五条 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根据情况半年或一年组织一次鉴定。

第十六条 受当地医疗技术条件限制不能作出鉴定结论的,由设区的市级鉴定组提出进行省级病残儿医学鉴定的书面意见,经同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核准后,申请省级鉴定。

第十七条 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鉴定组所作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在接到鉴定结论通知书之日起1个月内,可向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申请省级鉴定。

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在收到当事人提交的省级鉴定申请后3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材料上报省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篇5:病残儿医学鉴定程序

办理程序

本人申请——领取病残儿医学鉴定表——乡镇(街道)审核——县区人口局审核——上报市计划生育技术专家委员会鉴定——鉴定结果通知本人

一、所需材料

1、两家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门诊病历及附属检查材料。

2、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书,夫妻双方结婚证复印件,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

3、父母及孩子2寸彩色近期合影照片。

4、由双方单位及女方户口所在地居委会出具便函。

5、领取病残儿医学鉴定表一式四份,填全相关内容,加盖相关单位的公章后上报县区人口局。

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7号)

《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办法》已经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即日起施行。

主 任: 张维庆

二 OO二年一月十八日

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工作,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其生育的子女因各种原因致病、致残,要求再生育而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的,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中的病残儿是指因先天(包括遗传性和非遗传性疾病)或后天患病、意外伤害而致残,目前无法治疗或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第四条

病残儿医学鉴定是指病残儿医学鉴定的专门组织,运用现代医学知识、技术和手段,对被鉴定者作出是否为病残及其程度的鉴定结论,并根据《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其父母再生育的指导原则》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第五条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全国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工作。省、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病残儿医学鉴定的组织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二章 鉴定组织

第六条 省级和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建立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库。专家库成员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聘请认真负责、秉公办事、技术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热心计划生育事业,具有副高级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职称的相关专业人员组成。每次鉴定前根据申请鉴定的数量和病种的分类,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设若干鉴定组,每个鉴定组由5名以上专家组成。每个鉴定组设组长1名,副组长1-2 名。

第七条 鉴定组在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查申报病残儿医学鉴定的材料是否完备、真实可靠,提出需要补充的有关材料;

(二)进行病残儿医学鉴定,现场实施体格检查并确定相关的辅助检查项目,提出疾病诊断(包括病名、病因、遗传方式)、病残程度、再生育子女出生缺陷再发风险分析,并根据指导原则,提出是否可以再生育及产前诊断的建议;

(三)对暂时难以明确诊断和需要治疗观察的病例,提出处理意见和再次鉴定的时间;

(四)为被鉴定者的父母、亲属做好医学咨询服务;

(五)总结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情况,提出改进鉴定工作的建议;

(六)对本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委托的本次病残儿医学鉴定负责。

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在鉴定期间履行职责。非鉴定期间,任何机构和个人的意见不作为病残儿医学鉴定的依据。

第八条 鉴定组确定的有关辅助检查项目,应在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指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医疗机构进行。

第九条 鉴定工作由组长或副组长主持。鉴定诊断、鉴定结论必须由鉴定组集体讨论作出。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录。参加鉴定的成员应当在鉴定结论上署名,并加盖鉴定专用章。

第三章 鉴定申请与审批

第十条 凡认为其子女有明显伤残或患有严重疾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要求安排再生育的,均可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

第十一条

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原则上应向女方单位或女方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户口簿、有关病史资料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资料。

第十二条 单位或村(居)委会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出具书面意见,加盖公章,在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计划生育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 乡(镇、街道)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应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再次核实并进行必要的社会和家系调查后,在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并在接到申报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十四条 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查申请鉴定的材料是否完备和真实可靠,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于鉴定日前30个工作日将所有材料上报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十五条 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根据情况半年或一年组织一次鉴定。

第十六条 受当地医疗技术条件限制不能作出鉴定结论的,由设区的市级鉴定组提出进行省级病残儿医学鉴定的书面意见,经同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核准后,申请省级鉴定。

第十七条

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鉴定组所作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在接到鉴定结论通知书之日起1个月内,可向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申请省级鉴定。

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在收到当事人提交的省级鉴定申请后3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材料上报省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十八条

省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根据情况定期对申请再鉴定者组织鉴定。省级鉴定为终局鉴定。

第十九条

省级或设区的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将鉴定结果以书面形式于30个工作日内逐级通知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申请鉴定者。

第四章 管理监督与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负责病残儿医学鉴定的各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由作出鉴定结论的同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长期保存。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对再生育子女健康状况进行随访登记。

第二十一条

病残儿医学鉴定的费用(包括鉴定费和辅助检查费)由申请者自理,收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部门核定。

第二十二条 鉴定组织依法独立开展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鉴定工作。病残儿医学鉴定涉及的家系调查、社会调查和医学鉴定均实行回避制度。

第二十三条 在病残儿医学鉴定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依据有关法规给予经济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为当事人提供伪证或出具假医学诊断证明的;

(二)收受贿赂或向当事人索取财物的;

(三)鉴定人员弄虚作假、循私舞弊、提供不实材料,导致不正确鉴定结论的;

(四)未经正常医学鉴定程序随意作出维持或变更原鉴定结论的;

(五)有其他严重妨碍鉴定工作行为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省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本办法的补充规定。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鉴定结论通知书由省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自行制定,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于1990年9月30日发布的《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暂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其父母再生育的指导原则

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其父母再生育的指导原则

一、非遗传性疾病因患非遗传性疾病致残,其父母再生育一般不会发生相同疾病。

(一)呼吸系统疾病

1.支气管扩张并发肺脓肿、肺气肿,严重影响肺功能并出现肺功能不全,经胸部X线或支气管造影以及肺功能检查证实,不能手术或手术后不能恢复正常功能者。

2.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经胸部X线片和实验室检查证实,并出现肺功能不全者。

3.严重的支气管哮喘、慢性肺炎伴有肺源性心脏病,有典型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经胸部X线、心电图、血气分析等检查证实伴肺气肿和肺、心功能不全者。

4.鼻、咽、喉呼吸道严重畸形,严重影响生理功能,手术治疗不能矫正者。

5.严重胸廓畸形、胸膜病变、肺囊肿等不能手术或手术后两年仍影响肺功能者。

(二)消化系统疾病

1.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损伤,经X线检查证实,不能手术或手术后仍严重影响正常发育,不能成为正常劳动力者。

2.肝硬变,经临床和各种辅助检查证实,经过两年以上系统治疗,肝功能仍有严重障碍者。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

1.非遗传性心血管畸形,如:严重的法洛氏四联症、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等,有青紫、缺氧、心衰等典型临床表现。经心脏检查和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心血管造影等检查证实,不能手术或手术效果不佳者。

2.风湿性心脏病,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经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项检查证实可以确诊者。

3.感染性心肌炎,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经两年以上系统治疗,仍遗留重度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者。

4.原发性心肌病,有临床症状和体征,并有心衰,经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项检查证实可以确诊者。

5.其它心脏疾病,已出现心功能不全,经两年以上系统治疗未愈者。

(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严重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及发育不全,影响生理功能,不能手术或手术后不能恢复功能者。

2.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肾功能障碍,经两年以上系统治疗仍无效者。

3.肾病综合征,有典型临床表现,并经化验检查证实,经两年以上系统治疗未能缓解或发展成为慢性肾衰者。

4.肾血管性高血压,有高血压为主的症状和体征,经核素肾图、肾动脉造影、血浆肾素活性测定等项检查证实,手术治疗无效者。

(五)血液系统疾病

1.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等,有典型临床表现,并有周围血象和骨髓象检查证实,经两年以上系统治疗无效者。

2.各种白血病,有典型临床表现,经周围血象和骨髓象或其它检查证实者。

(六)结缔组织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如: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风湿热等,经两年以上系统治疗无效,并造成组织器官损害或肢体功能障碍者。

(七)神经系统疾病

1.各种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的残疾,伴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及中度以上智力低下,经智商测定,智商指数低于55分者。

2.脑炎、脑膜炎、脊髓灰质炎、脊髓炎等疾患造成严重后遗症和神经功能障碍,有确切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经其它辅助检查证实者。

3.大脑发育不全、脑积水、脑性瘫痪,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经检查证实,不能成为正常劳动力者。

4.脑、脊髓血管畸形,有症状和体征,经辅助检查证实,不能手术或手术后效果不佳者。

5.继发性癫痫,有明显病因和两年以上详细病史,经系统治疗无效,发作频繁,经脑电图及其它检查证实者。

(八)内分泌疾病

1.非遗传性的垂体性侏儒、垂体性巨大畸形、散发性克汀病、儿童期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经实验室检查证实,已严重影响发育,不能治疗或经两年以上系统治疗无效者。

2.地方性克汀病其疾病严重程度同散发性克汀病,但再现率高,一般不宜再生育。其母亲经系统治疗有效后,可考虑再生育。

(九)运动系统疾病

各种因素引起的骨骼系统畸形、关节运动障碍、脊柱和肢体残疾等,不能正常活动,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经两年以上系统治疗无明显效果或不能手术矫正,不能成为正常劳动力者。

(十)后天性眼、耳疾病

1.各种后天性原因造成的盲(含单盲)、聋、哑者。

2.外伤或其它眼疾所致的视力障碍,经治疗,双眼矫正视力仍低于0.3,或一眼视力低于0.2,另一眼视力在0.5以下,生活难以自理者。

(十一)其它疾病

1.经各种检查证实,目前无法治疗或经系统治疗后效果仍不佳的疾病,并严重影响生理功能,不能成为正常劳动力者。

2.各种恶性肿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等,有典型临床表现,经各种检查证实者。

3.大面积烧伤、烫伤、外伤、血管瘤、黑痣等,严重影响功能,不能手术矫正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者。

二、遗传性疾病

子女患有下列遗传性疾病致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者,根据遗传方式和能否做产前诊断等因素,按指导原则,综合判断确定是否适宜再生育。无家族史者不一定不是遗传病,如隐性性连锁遗传,隔代才能完全表现出来,故家族史不能只看父母兄弟姊妹,还需扩大范围了解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伯、叔、姑、舅、姨、堂表伯叔舅姨,绘出系谱图。有些隐性遗传疾病由于群体基因频率高,虽然血缘关系很远,有时也会偶合而使子女致病,必须了解双方家族史。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1.常见病种:如软骨发育不全、缺指、并指症、成骨发育不全、马凡氏综合症、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下颌面骨发育不全、先天性肌强直、扭转性痉挛、周期性麻痹、家族性多发性胃肠息肉、膀胱外翻、多囊肾(成年型)、神经纤维瘤、肾性糖尿病、结节性硬化症、先天性小角膜、先天性无虹膜、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鱼鳞病、遗传性血管神经性喉水肿、可变性红斑角化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慢性进行性舞蹈病、毛发红糠疹、特发性致纤维化肺泡炎等。

2.指导原则

(1)病残儿的父母之一患病者,其再发风险率很高(50%)。对无可靠产前诊断方法者,不宜再生育。

(2)病残儿父母正常,家系调查又除外家族遗传病史、可能为基因突变所致,再发风险率较低,可考虑再生育。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l.常见病种:如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糖元储积症、低磷酸酯酶症、神经鞘磷脂储积症、粘多糖储积症(Ⅱ型以外的各型)、同型胱氨酸尿症、尿黑尿酸症、家族性黑蒙性痴呆、肝豆状核变性、先天性聋哑、小头畸形、多囊肾(婴儿型)、先天性再生不良性贫血、先天性肾病综合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脐带型)、劳蒙毕综合症、恶性贫血(先天型)、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小眼球、先天性全色盲、视网膜色素变性、着色性干皮病、垂体性侏儒、早老症、肝脑肾综合征、遗传性Q?T延长综合症、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婴儿型遗传性粒细胞缺乏症、婴儿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肺泡微结石症、肺泡性蛋白沉积症、散发性克汀病等。

2.指导原则

(1)病残儿的父母外表虽然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所生子女每胎都有25%的发病机会,50%为携带者,再发风险率很高。对无可靠产前诊断方法者,不宜再生育。

(2)对新生儿期可以防治的病种,如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散发性克汀病等,如第一胎因某些原因已造成不可逆智力低下等,有条件进行新生儿筛查和实验室检查的,可考虑再生育。但生后必须作筛查和实验室检查。若是病儿,应及时用药或饮食治疗;无早期筛查和诊断治疗条件的,不宜再生育。

(三)X连锁隐性遗传病

1.常见病种: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型)、血友病(甲、乙型)。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粘多糖储积症(Ⅱ型)、自毁容貌综合征、肾性尿崩症、慢性肉芽肿、导水管阻塞性脑积水等。

2.指导原则

(1)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很高,每胎男性有50%机会发病,女性有50%机会为携带者,不宜再生育。

(2)对于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甲或乙型血友病等能做产前诊断的疾病,依产前诊断的结果确定是否适宜再生育。无产前诊断条件的,不宜再生育。

(3)母系家族(舅、外甥、姨表兄弟)无发病者,病儿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可考虑再生育。

(四)X连锁显性遗传病

1.常见病种: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性肾炎、先天性眼球震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

2.指导原则

(1)病残儿的一级和二级亲属均无病时,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再发风险率比较低,可考虑再生育。

(2)病残儿母亲患病时,每胎子女各有 50%机会患病,再发风险率高,不宜再生育。

(3)病残儿的父亲患病时,每胎女性均患病,男性则全部正常,经产前诊断可考虑生育男性第二胎。无产前诊断条件的,不宜再生育。

(五)多基因遗传病

1.常见病种:如先天性心脏病、小儿精神分裂症、家族性智力低下、脊柱裂、无脑儿、少年型糖尿病、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重度肌无力、先天性巨结肠、气道食道瘘、先天性腭裂、先天性髋脱位、先天性食道闭锁、马蹄内翻足、原发性癫痫、躁狂抑郁精神病、尿道下裂、先天性哮喘、睾丸下降不全、脑积水等。

2.指导原则

(1)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腭裂、先天性髋脱位等,手术效果较好,不宜再生育。

(2)对脊柱裂、无脑儿等可做产前诊断的病种,原则上可考虑再生育,但须在产前诊断监测下。无产前诊断条件的,不宜再生育。

(3)不能做产前诊断的病种,做家系调查。

一、二级亲属无发病者,再发风险率低于5%,可考虑再生育;

一、二级亲属为相同疾病的患者,再发风险高于10%,不宜再生育。

(六)染色体病

1.常见病种:如21-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杜纳氏综合征、克氏综合征、不平衡重排及脆性X综合征等。

2.指导原则

(1)染色体病的病儿,应同时进行父母染色体检查,正常时可考虑再生育,但须经产前诊断为正常胎儿者。

(2)染色体病的病儿,若其父母之一为同源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再发率为100%,不宜再生育;若其父母之一为非同源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可考虑再生育,但须经产前诊断为正常胎儿者。无产前诊断条件的,不宜再生育。

三、其它

1.上述以外的其他遗传病或遗传性质难以确定的疾病,应组织会诊,将初诊意见、全部检查资料与家系调查资料一起上报省级病残儿医学鉴定组进一步确诊。

2.病残儿父母患有严重疾病,如传染性肝炎、肺结核、性病、爱滋病(AIDS)、心脏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癫痫、恶性肿瘤等,从指导原则考虑,在治愈前不宜再生育。批准再生育指标后,应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医疗保健部门指导下生育,进行咨询和孕前、孕期检查。

篇6: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书

父亲姓名冉超出生年月 1984年7月 职业干部 文化大专

母亲姓名王文芳出生年月1987年8月职业 干部 文化 中专

儿童姓名 冉菲珊出生年月2011年7月性别 女 文化 小学

家庭住址 贵州省正安县凤仪镇文化路二小区655号.联系电话***.于2011年3月3日正安县土坪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办理准生证明.申请理由及简要病史 因双眼视力模糊,日常生活自理困难,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大坪医院眼科检查,双眼视力低于0.1.经过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特申请做病残儿医学鉴定。

篇7:病残儿医学鉴定的申请资料

一、填好申请表格并盖章:单位、居(村)、街道(乡、镇)计划生育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签意见(表格内小孩病况要填写详细、签意见不要写成申请二孩指标)并盖章,所有签名请签全名;

二、夫妻二人的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和患儿户口本的复印件各一份(乡级在复印件上注明与原件相符并盖章);

三、夫妻和患儿近期2寸合影彩色免冠照片5张;

四、被鉴定人有关县级以上医院病历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出院证明和各类检查报告单等(原件),智力障碍等精神方面的疾病需做智力测试(市级及以上医院)及近三个学期的原始学习成绩单。(要2年以上病史资料才能申报的对象请参照《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其父母再生育的指导原则》执行);

五、本人申请报告,内容一定要详细到小孩的基本情况(包括现在读书地址、班级)、疾病发生情况、治疗情况,报告要夫妻2人亲笔签名;(样式群共享)

六、社会调查及家系调查调查病种:

1、对每一例申请人都要进行社会调查;

2、对所有的遗传性疾病都要进行家系调查。调查内容:

1、社会调查①、该申请人是否只有1个小孩;②、目前是否已怀孕第二孩或生育了第二孩;③、小孩所患疾病的真实性,以及是否存在冒名顶替嫌疑。家系调查:主要调查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病史,对发现的类似患者,要查看相关病历,必要时要进行检查和确诊。调查要求:

1、调查组成员必须3人以人,有一名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最好;

2、被调查对象5人以上,并形成五份调查报告。调查范围是病残儿父母所在单位、居住地和患儿看病医院、就读学校,现孕情况。社会和家系调查,街道乡镇调查并出具书面调查报告(报告格式见群共享);

3、患儿母亲现孕情况证明。

篇8:病残儿医学鉴定的材料材料

1、《病残儿童医学鉴定表》一份及病残儿童与其母亲合照三张;

2、夫妻双方个人申请;

3、夫妻双方单位签字盖章,双方单位群众座谈纪要,农村人口要有村委会签字盖章和群众座谈纪要;

4、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调查材料;

5、农村人口需提供两个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原始病历(或复印件)及辅助检查资料;

6、非农人口:需要提供一个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一个地市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原始住院病历(或复印件)及辅助检查资料;

7、在《渭南市病残儿医学鉴定材料袋》背面处填写所有材料袋中的资料名称以确保资料完备;

篇9: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审批

发布时间:06-08 10:26 来源:市人口计生局

许可事项名称:

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审批 受理机构: 铜川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规划统计科技科

办公时间: 正常工作日

办理地点: 铜川市新区金谟东路2号

联系方式: 0919-3181330

0919-3181265 服务内容概述: 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审批

政策法规依据: 国务院《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国家人口计生委《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办法》

事项申办条件:

凡认为其独生子女有明显伤残或患有严重疾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要求安排再生育的,均可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

申报材料:

1、《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申请、审批表》一式三份

2、父母双方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等复印件

3、个人申请报告、村(居)委会证明等

4、病残儿的两年以上系统治疗病历及两家以上市级医院诊断证明。特殊病例应提供专项检查,化验等原始资料。

办事处理流程:

1、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应向女方单位或女方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户口薄,有关病史资料。单位或村(居)委会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出具书面意见,加盖公章,在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计划生育管理部门。

2、乡(镇、街道)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应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再次核实并进行必要的社会和家系调查后,在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并在接到申报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县(区)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3、县(区)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查申请鉴定的材料是否完备和真实可靠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于鉴定日前30个工作日将所有材料上报市病残儿医学鉴定办公室。

4、市病残儿鉴定办公室对上报的材料进行统一归类后,按照申请者数量及病种,从铜川市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医学鉴定组,鉴定结果由参加鉴定的专家组讨论后得出。并填写至《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申请、审批表》,由5名鉴定专家签字,符合医学鉴定标准后,市人口计生局再次召集病残儿领导小组会议最后决定鉴定结果,并将鉴定结果以书面形式于30个工作日内通知县(区)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申请鉴定者。

服务办理时限:

6个月

收费标准:

篇10:如何做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

2007年 12月 04日 10:15盐田网

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程序

1、所需材料:夫妻双方身份证、结婚证、全家户口簿、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有关病史、相关检查资料及区级以上医院的疾病诊断证明。

2、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的夫妇提出书面申请,有单位的由单位加具意见,并到双方户籍地村(居)委进行审核。

3、申请人持1、2项规定材料及复印件一套到女方户籍地镇、街道计生机构领取《深圳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表》一式三份。

4、申请人填报后持申请表到双方户籍地镇、街道计生机构进行审核。镇、街道计生机构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调查核实,签署意见后将申报材料送至女方户籍地区计生局。

5、区计生局在20个工作日内审查后签署意见,介绍申请者到病残儿医学鉴定指定单位进行医学检查和鉴定。

6、指定单位作出医学鉴定结论后将申请者的材料密封并在封口处加盖鉴定医院医务科公章或医学鉴定专用章,通知申请者将材料送至市计生办综合处。

7、市计生办在每年的3、6、9、12月15日前接收申报材料。

8、市计生办组织市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委员会成员在每年的3、6、9、12月25日左右面见患儿,进行鉴定,对已完成医学检查的申请者作出医学鉴定结论。

9、市计生办将鉴定结果以书面形式于 15个工作日内通知区计生局,区计生局于5个工作日内通知到镇、街道计生机构及申请鉴定者。

10、当事人对市级鉴定组所作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在接到鉴定结论通知书之日起 1个月内,可向市计生办申请省级鉴定。

市计生办应在收到当事人提交的省级鉴定申请后 30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材料上报省计生委。

篇11:北京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工作,落实计划 生育政策,提高出生人口医学鉴定管理办法》(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第7号令)及本市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 凡户籍为本市的公民,其生育的第一子女因各种原因致病、致残,要求儿医学鉴定的,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中的病残儿是指因先天(包括目前能进行产前诊断可避免的遗传或后天患病、意外伤害而致残,目前无法治疗或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

第四条 病残儿医学鉴定是指病残儿医学鉴定的专门组织,运用现代医学知识、鉴定者作出是否为病残及其程度的鉴定结论,并根据《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标准及原则》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第五条 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全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的管理、监督和市级病织实施工作。区(县)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辖区内病残儿医学鉴定的组织实施、管第二章 鉴定组织

第六条 市和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建立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库。专家库成公办事、技术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热心计划生育事业,具有副高级以上医学专业业人员组成。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由所在医疗机构推荐,市和区(县)计划生育、核,合格者成为专家库成员。每次鉴定前根据申请鉴定的数量和病种的分类,由计专家设若干鉴定组,每个鉴定组由3—5名专家组成。每个鉴定组设组长1名,副组

第七条 鉴定组在计划生育委员会领导下,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查申报病残儿医学鉴定的材料是否完备、真实可靠,提出需要补充的(二)进行病残儿医学鉴定,现场实施体格检查并确定相关的辅助检查项目,病名、病因、遗传方式)、病残程度、再生育子女出生缺陷再发风险分析,并根据可以再生育及进行产前诊断的建议;

(三)对暂时难以明确诊断和需要治疗观察的病例,提出处理意见和再次鉴定

(四)为被鉴定者的父母、亲属做好医学咨询服务;

(五)总结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情况,提出改进鉴定工作的建议;

(六)对本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委托的本次病残儿医学鉴定负责;

病残儿医学鉴定专家在鉴定期间履行职责。非鉴定期间,任何机构和个人的意定的依据。

第八条 鉴定组确定的有关辅助检查项目,应在计划生育、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第九条 鉴定工作由组长或副组长主持。鉴定诊断、鉴定结论必须由鉴定组集体在鉴定本上。不同意见也应如实记录。参加鉴定的成员当在病残儿医学鉴定表的鉴加盖鉴定专用章。第三章 鉴定申请与审批

第十条 凡认为其第一个子女有明显伤残或患有严重疾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均可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

第十一条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应向女方单位或女方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交户口簿、有关病史资料及区(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资料。

第十二条 单位或村(居)委会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出具书面意见盖公章,在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计划生育管理

第十三条 乡(镇、街道)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查申请鉴定的材料是否完备和真实可靠,其情况进行再次核实并进行必要的社会和家系调查后,在《北京市区(县)病残儿医学鉴定表》上意见,加盖公章,并在接到申报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区(县)计划生育委员会。

第十四条 区(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根据情况每季度或半年组织一次鉴定。

第十五条 区(县)受当地医疗技术条件限制不能作出鉴定结论的,由鉴定组填写《北京市病医学鉴定表》,并提出进行市级病残儿医学鉴定的书面意见,经同级计划生育委员会核准后,申请鉴定。

第十六条 当事人对区(县)级鉴定组所作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在接到鉴定结论通知书之日个月内,可向本区(县)级计划生育委员会申请市级鉴定。

区(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在收到当事人提交的市级鉴定申请后30个工作日内将病残儿资料(指定医院诊断证明、《北京市区(县)病残儿医学鉴定表》、家系调查资料、《北京市病残学鉴定表》)或鉴定者申请市级鉴定申请书,上报市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十七条 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根据情况每半年或一年对申请再鉴定者组织鉴定。市级鉴定为终局鉴定。

第十八条 北京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将鉴定结果填写在《北京市病残儿医学鉴定表》的鉴定结内,并出具《北京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结论通知书》于20个工作日内逐级通知区(县)计划生育行门及申请鉴定者。

区(县)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将本级鉴定结果填写在《北京市区(县)病残儿医学鉴定表》的鉴定结内,并出具《北京市区(县)病残儿医学鉴定结论通知书》天20个工作日内逐级通知申请鉴定者第四章 管理监督与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市级、区(县)级负责病残儿医学鉴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病残儿医学鉴定资料由作出鉴定结论的同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长期保存。区(县)计生委应对再生女健康状况建立随访制度,并进行随访登记。

第二十条 病残儿医学鉴定的费用(包括鉴定费和辅助检查费)由申请者自理,收费标准由市局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一条 鉴定组织依法独立开展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鉴定工作。病残儿医学鉴定涉及的家系调查、社会调查和医学鉴定均实行回避制度。

第二十二条 在病残儿医学鉴定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并依据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六章(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和北京市计划生育有关法规经济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为当事人提供伪证或出具假医学诊断证明的;

(二)收受贿赂或向当事人索取财物的;

(三)鉴定人员弄虚作假、循私舞弊、提供不实材料,导致不正确鉴定结论的;

(四)未经正常医学鉴定程序随意作出维持或变更原鉴定结论的;

(五)有其他严重妨碍鉴定工作行为的。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北京市病残儿医学鉴定表》、《北京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结论通知书》、《北京孕通知单》、《北京市区(县)病残儿医学鉴定表》、《北京市区(县)病残儿医学鉴定结论通知《北京市区(县)试孕通知单》、《病残儿鉴定转诊单》由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制,报国家计育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上一篇:我国制鞋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放飞梦想作文400个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