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影响力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自我影响力范文

自我认识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但许多错误生涯的抉择即发生在对自己认识不清。自我评估的目的即是要通过对以往成长经验的反省,检视自己的价值。在求职之前,大学毕业生一定要从自己的专业、性格、兴趣、特长等诸方面进行通盘思考,进行深层次的自我剖析。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过去的经验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给自己一个科学、正确的社会定位,从而为自己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生涯发展方向,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

自我评价应当客观而全面。首先,评价应是客观的,是在正视自己、面对现实的基础上做出的,过高或过低的评价都会给自己的求职心态带来不利影响;其次,评价应是全面的,既包括自己的特殊素质,又包括综合素质;既包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缺点和不足。

(1)优势分析

个人优势是我们求职就业制胜的法宝。我们要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形成鲜明的自我定位,在招聘者面前亮出一个独特的招牌,让自己的价值更好地为招聘单位所认识。对于自己的优势,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知识经验成绩

(2)劣势分析

很多人都不喜欢直面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讳疾忌医,是许多人的通病。其实,劣势并不总是一无是处。知道自己的劣势,不至于使自己盲目自信,趾高气扬;分析自己的劣势,不至于使自己因为劣势而无端自卑,垂头丧气。与优势分析相似,劣势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知识不足 性格弱点经验缺乏

了解自己的劣势,在求职的时候可以避免产生的突发事件由于自身缺点处理不当,导致用人单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所以对于自己的缺点在平时就要对症下药,努力改正。第一,要加强学习。针对自身劣势,制定出自我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时间安排,尽量落于实处便于操作。第二,投身社会实践。主动参与学生活动,接触各色人群,“不耻下问”,对应的锻炼自己能力欠缺的方面。尽可能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才干,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如果可能的话,不妨多看、多听、多写,把自己的收获体会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帮助提高更为直接。第三,要虚心请教。家庭、同学、朋友、师长和专业咨询机构都可以成为个人提高的有力支援,要学会求得他人帮助。对自己了解最深的莫过于你周围最亲密的人,多听听他们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注意他们对你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方向的建议与评价。各类专业咨询机构在指导个人认识和选择职业方面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测评手段,也可以借助他们加深自我认识,全面了解。

给自己一个成功的心态

心态关乎成败,许多人都会赞同这一点。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是有一份好心态的前提条件,求职时揣一颗平常心,找一份好工作对优秀的人来说并不会是一件太困难的事。面对求职择业,大学生的心理复杂而多变。一方面,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如今即将走向社会一展身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很多毕业生都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十几年的埋头苦读,已经习惯了封闭的学校环境,社会经验相对缺乏,如今需要自己主动走向社会,许多人都会存在一些紧张甚至胆怯的心理。因此,调整好求职择业

的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参与竞争,勇敢迎接挑战,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求职?要做到以下几点。

(1)乐观、自信(2)认真、审慎

(3)积极、主动(4)诚实、坦率

不要先被自己打败

哲人说,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又有人说,坚固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这说的大概都是一个意思: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身的努力。我们说不健康的求职心态是成功求职的大敌绝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在求职时,要注意克服以下几种心态:

(1)盲目自信心理(2)自卑心理

(3)急功近利心理(4)羞怯心理

(5)造假心理(6)依赖心理

(7)患得患失心理(8)害怕失败心理

(9)树立应有的自信

面对求职,我们一定要走出心理的误区,克服不健康的求职心态,甩掉心理包袱轻松上路,乐观、勇敢地走好每一步。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争取胜利,我们相信,明天的阳光一定是灿烂的!

第二篇:网络媒体对中国人自我表达的影响

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来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就可以称之为媒体了。由此定义可知,媒体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一个新时代的产物,每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会有顺应其时代特征的宣传平台也许外在表现形式不同但本在内质却都趋同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等成语就可以从某些片面窥见旧时代人们通过狭隘的个人交际圈获取知识或信息的获知过程。中国人表达的主观意愿和客观环境都随着大时代的发展有了显著的变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的表达方式也许并不是最好抑或说最恰当的,可是一定是最适宜时代变化特征的。而作为意愿在历史洪流中“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国家学子来说,研究并探索国人在新的时代中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媒体这一传播介质来实现个人价值和国家利益的有利统一是很有必要的。

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人类实际上只处在一个由各种传播媒介构成的传播世界中,真实的世界到底是什么,人类无法本质性地确知,人类只能靠各种传播手段和工具来了解事实。所以人的语言和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组成的传播世界对我们了解事实真相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象《鬼谷子》一书中所说的:“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铄金,言有曲故也。”语言表达改变、左右和颠覆着我们对人对物的看法,语言表达真是太危险了,足以颠倒黑白、杀人如麻。古代有识之士看透了语言表达的这种致命杀伤力,所以费尽心机,施出了众多对付谗言、谎言的谋略。 语言世界与真实世界是不同的,语言并不能指称真实。语言只是达到真实世界的手段。禅宗有言:“以手指月,指并非月”,手指头只是认识月亮的手段而非月亮,而人的语言和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当然也不是事实本身。但在一个信息不畅、媒介有限的世界里,媒介就垄断性地决定了事实真相。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我们扩大信息源、主动掌握传播方式,以明事实、正决策。 人们只能在自己生活的人际圈中了解消息,并借以由人到人或由人际圈至人际圈的单向通道来表达意见,这样的传播途径显而易见是不具备可靠性权威性和即时性,往往一个消息从信息源发散到下一个受众的过程中由于各种有意无意的疏漏变成了另一种模样。而媒体通过技术性的变革增加了信息源的数量深刻的促进了历史的进程,网络媒体的出现更是在广泛不受限制的事件和空间上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使人们的自我表达有了切实的技术基础。

网络媒体的定义是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媒体交互式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上,建立的各种新闻和信息服务的相对独立的站点。从这段定义中可以看出网络媒体有几个特点:作为信息源发散消息;作为交流平台构建了更大时空意义上的交际圈;寻找认同的避难所或者舞台;

因特网为用户提供全新的表达空间,与以往的媒介形式相比,公众的自主权大大增加。传统媒体时代严格的审查与舆论控制使得自我表达不能借助于出版物实现,而即便如此敏感的话题与容易聚众的空间也受到监控,民主在压抑话语表达下存续。大众情绪表达也难以真切获知,舆情了解比较被动,即便开展了解,也借助于传统的座谈会与谈话等形式,没有一个可以充分互动的表达平台。因特网的出现突破这个限制,并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多

种表达工具,网络聊天室与BBS成为了解公众意愿的新空间,还可以设置特定议题供讨论使用。公众意愿借着网络空间散点分布开来,各种网络交流形式将公众意见分流开,以前不透明的表达现在变得没有遮拦。报纸、广播与电视上的种种议题一经抛出,因特网也如影随形般紧追其上,且还有综合刊发的优势,特别是可以看到网友的评论,种种评论迅即表达。博客等个性空间的建立更是为自我表达提供稳定且持续的话语平台,并不拘泥于世事,还牵涉到私人交往领域,媒体还可以从个人博客中挖掘出可以放大的新闻线索,有些政坛新星还开设博客与公众交流。因特网迅捷地成为表达交流、汇聚观点的平台。

在因特网上虚拟状态建立起表达的新秩序。在传统社会中,行政管理力量显得特别强大,社会体系对于社会个体有很强的捆缚能力,社会个体的行动也依赖现实的物质条件开展,社会制度在现实社会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虚拟的新时代里,自我的身份可以虚拟,只要学习简单操作就可以在网上空间里遨游,而监管力量则显得脆弱无比,时间与空间也被虚拟状态所搅乱,技术的力量在网络社会中引起大爆发。传统社会中的精英阶层一旦步入网络空间其精英身份也自然被褪去,网络空间中身份出现扁平化,现实个体成为符号,一个网名即概括现实世界的秩序。隔着空间,个体交流迅捷展开,即便是大洋彼岸也可以借助视频技术如临现场。从交流层面上看,社会个体豁然地获得平等。

因特网适宜个人宣泄使得其迅速获得巨量参与者。随着技术成熟与计算机成本降低,世界范围内的公众都进入一个不受容量限制的虚拟空间,肤色与财富等自然状态在这一空间里全都被消弭。因特网时代的到来在塑造全新的表达方式。在将社会大众网络进虚拟空间的同时,又对传统世界的秩序进行一次梳理,引领传统社会的实体与自己结合,进而壮大虚拟世界的力量。巨量的虚拟世界参与者的声音汇集在互联网空间上,种种欲望也逐渐流露与展现出来,新世界里出现传统社会的秩序紊乱,特别是技术条件支撑下的网络在某些时刻会脆弱得不堪一击,网络病毒与黑客等问题紧逼这繁荣新世界。

虚拟世界里自由的表达权消耗着宝贵的社会认知能量。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物质能量交换,虚拟世界里消耗着更多的认知能量。人的原始欲望在没有社会规则监管与约束的条件下爆发出来,且不必产生空间关系变化,只需点动鼠标即可以尝试,成本更多为时间消耗。网络犯罪随着便利的交往条件也发展起来,诈骗与色情疯狂地滋长开,搜索服务在方便网民生活的同时也为其他非法欲望的实现提供便利。大量时间都消耗在虚拟的网络时间里,自我控制力弱的青年群体更沉溺其中,网络游戏等娱乐项目增加虚拟世界的诱惑力。在自我兴趣的导向下,因特网魔力倍增。在现实世界中获取物质能量,到虚拟世界消耗,在网络为中介的世界里开展行动,认知活动也大量在网络营造的自我臆想中实现,这些都是网络自我表达的陷阱。

由因特网所开创的自我表达新空间,现在逐渐被蓬勃兴起的电子商务与消费时代所淹没。大众阶层的自我表达松散,语言结构较为粗糙,且琐碎没有太多深层意义,因特网提供的表面上的自由表达实则依然受到个体素养的牵制,特别是普通大众对因特网更表现出依赖性和沉溺。空泛的自我表达缺少继续的动力,长期的陷于网络空间中,自我表达的欲望也逐渐降低,这时在因特网上的其他需求被开发,诸如情感方面,进而因特网成了发展危险关系的灰色空间。在自我表达的新奇感受消退后,大量的沉默者堆集在因特网上,不再发表自己观点,而转而只是借网络来消耗时间。这场由自我表达兴奋感所引起的革命,逐渐转为一种生活环境,并且每天花大量时间沉湎其中,并且将日常消费逐渐转移到网络上来,至此自我表达已经沦丧为消费关系。

自我表达所掀起的个性审美狂潮也逐渐平息。木子美、竹影青瞳与“芙蓉姐姐”书写的极端的自我表达已经习以为常,那些先锋们也不再能激起风浪来,传统社会与现代网络空间形成了对接机制。对于网络社会中发生的事件,传统媒体也会卷入其中,并对其作出回应,特别是重大事件还会引得政府力量的干预。由自我表达所形成的网络身份也逐渐得到认可,自我表达随着博客时代的到来越来越被认可,反倒没有自我表达倾向的社会个体会招致疑问,整个由自我表达所树立的先锋形象逐渐日常化,自我表达的文本也逐渐被接纳。

这场因特网自我表达所引发的时代革命并没有结束,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对接这个平台,社会公众逐渐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因特网。曾经因为缺乏交流与沟通而遇到的因特网虚拟空间时的疯狂也逐渐理性化,由自我表达生成的网络文学作品逐渐得到认可,传统社会对于网络逐渐能够接受。因特网提供的虚拟世界里的繁荣在切断电源的瞬间化为平寂。在虚拟世界里表达自我,参与娱乐,以虚拟身份开展交往活动,仿佛以另一个自我存在。

第三篇:父母的评价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影响研究

1 前言

1.1问题提出 国外有一位老人,退休后想图个清静,于是就在湖区买了一所房子。住下的前几周倒还太平,可是不久之后,有几个年轻人开始在附近追逐打闹、踢垃圾桶且大喊大叫。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可他却出去对这些年轻人说:“你们玩得真开心。我喜欢热闹,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这里玩耍,我给你们每人一元钱。”年轻人当然高兴,既能玩还能得钱,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他们更加卖力地闹起来。过了两天,老人愁眉苦脸地说:“我到现在还没收到养老金,所以,从明天起,每天只能给你们五角钱了。”年轻人虽然显得不太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钱,每天下午继续来这里打闹。又过了几天,老人“非常愧疚”地对他们讲:“真对不起,通货膨胀使我不得不重新计划我的开支,所以每天只能给你们一毛钱了。”“一毛钱?”一个年轻人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区区一毛钱在这里浪费时间昵,不干了。”从此,老人有了安静悠然的生活。这个故事中,老人的智慧其实暗合了心理学上的“阿伦森效应”。

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最终导致行为消失。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喜欢褒奖不断增加,惩罚批评不断减少。很多父母对“阿伦森效应”不甚明了,对孩子的批评多过奖励,青少年各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导致青少年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家庭教育的影响是主要方面。那么父母对青少年的评价是否会影响青少年的自我评价?

1.2相关理论基础 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之为“阿伦森效应”。阿伦森效应也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同样,它也提醒我们在形成对别人的印象过程中,要避免受它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态度。

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可以说父母是每个孩子的启蒙教师和终身教师。家庭教育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双刃剑。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儿童把自己当作认识主体从客体中区分出来,开始理解我与物和非我关系后,通过别人对自己评价和对别人言行评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我评价。它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产物。

近年来.Judge,Locke和Durham(1997)提出了一个高阶的人格概念——核心自我评价(CoreSelf_Evaluations.CSE),并将其定义为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准的评价。核心自我评价由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情绪稳定性以及控制点四个低阶核心特质组成,这四个特质组成一个潜在的、宽泛的人格结构(Judge,Bono,&Locke,2000;Judge,Locke。Durham,&Kluger,1998)。该概念为研究人格特质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1.3前人研究 阿伦森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人们大都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赞赏的态度或行为不断增加的人或事,而反感上述态度或行为不断减少的人或事。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是挫折感在作怪。从倍加褒奖到小的赞赏乃至不再赞扬,这种递减会导致一定的挫折心理,但一次小的挫折一般人都能比较平静地加以承受。然而,继之不被褒奖反被贬低,挫折感会陡然增大,这就不大被一般人所接受了。递增的挫折感是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心理反感。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是将实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此实验对数十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丁彦华曾经在《父母如何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自我评价》一文中谈到,父母要 多给孩子一些具体恰当的积极评价,家庭教育大师Dorothylawnohe说过“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忐忑不安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来会有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如果老是对孩子说可怜的孩子,你就培养了一个自卑的孩子。总是得到鼓励的孩子会长成一个自信的人,给予孩子守护的力量,孩子会成为坚强的人。”不自信的儿童往往需要通过父母或身边重要他人对其活动和成果作出肯定性的评价。

自我评价过低的儿童往往成绩较差或在长相、能力等方面表现平平,毫无过人之处。在交往中,他们很少得到来自周围同伴、教师或其他人积极的肯定评价。而一些研究表明,真正的自尊是成就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如果父母能引导孩子去 做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达到理想的目标来提高他们可以通过肯定孩子的优秀学习特质,如学习习惯好、理解力强、做题严谨、记忆力强、文笔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等,鼓励孩子形成自己的学习优势。

2 实验设想

2.1实验目的

采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父母对孩子的当面评价,对青少年的前后自我评价进行对比,探讨父母评价对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影响规律。

2.2试验方法

2.2.1设计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自变量为父母评价,分为4个处理水平,即为父母始终对之褒扬有加,始终对之贬损否定,先褒后贬,先贬后褒四个水平,被试间变量。因变量为青少年第二次自我评价的变化。

2.2.2材料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若干,中性笔若干,父母对孩子赞扬肯定评价语以及批评否定评价语,计时器若干。

2.2.3被试

某学校15岁青少年80人,男女各半。

2.2.4程序 把所有青少年平均分为4组,每组男女生各10人。实验开始前,给每个被试分发一张核心自我量表,让他们填写。然后让他们的父母与他们进行语言交流。第一组被试父母要始终对孩子进行赞扬和积极的正面评价,大约15分钟。第二组被试父母要始终对孩子进行批评否定的评价,大约15分钟。第三组被试父母先对孩子进行赞扬肯定评价5分钟,再对孩子进行批评否定评价10分钟。第四组被试父母先对孩子进行批评否定评价5分钟,再对孩子进行赞扬肯定评价10分钟。父母评价结束后,再发给被试一张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让他们如实填写。每个被试单独进行实验,每次实验后,收集量表,实验结束。最后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

3 实验的不足 3.1父亲和母亲的评价分工不明确,每对父母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语气和语调等难以控制。

3.2青少年对父亲和母亲的态度可能有偏差,影响评价语的有效性。

3.3同一组被试评价语的设定若统一,因家庭环境不同,则达不到预期效果;同一组被试评价语的设定若不统一,实验偏差也会加大。

3.4可能出现无效数据,例如父母的评价语和平时一贯的教育方式完全吻合。

3.5被试可能会对主试的实验目的、对自己的反应有一个猜测和预期而产生被试期望。

3.6被试的年龄局限在15岁,无法代表整个青少年群体。

3.7实验中,父母的评价是短暂的,而不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影响可能不明显,并且实验外部效度不高。

4 参考文献

[1]黎建斌,聂衍刚.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水平和稳定性的作用.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10(5):389-394.

[2]丁彦华.父母如何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自我评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

(15):43-45.

[3]郦腊凤.浅谈“阿伦森效应”.天津教育,2003,(12):35.

第四篇:吸烟男大学生拒绝吸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吸烟男大学生拒绝吸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194名吸烟男大学生进行拒绝吸烟自我效能感、一般基本情况及吸烟情况调查。【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男大学生拒绝吸烟自我效能感的危险因素是授课老师吸烟(OR=25.034),保护因素是年级(OR=0.029)、愿意接受戒烟帮助(OR=0.015)。【结论】高校应明令禁止授课老师在校园吸烟,从低年级开始开展吸烟危害的健康教育课程,为有意愿戒烟的学生提供戒烟帮助,均能有效提高吸烟男大学生拒绝吸烟的能力。

关键词:拒绝吸烟 自我效能感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moking refusal self-efficacy for male college smoking stud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moking refusal self-efficacy for male college smoking students. 【Methods】 A systematic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of smoking self-efficacy, general situation and smoking on 194 smoking male college students.【Results】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isk factor of smoking refusal self-efficacy was teacher smoking (OR=25.034), while the protective factors were grade (OR=0.029), willing to accept the help to quit (OR=0.015).【Conclus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rohibit teachers smoking in the campus; from low grade to begin the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smoking is hazardous; offering the help of quit smoking for the will students, all of those can improve the refusal ability for male college smoking students. Key words: Smoking refusal; self-efficacy; Influencing factors 1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A.班杜拉最早于 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自我效能感[1]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拒绝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拒绝能力的信心程度[2]。自我效能的建构成为复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3-4]。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复发的可能性也越低,在控烟领域也有相同 1基金项目(南昌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立项文号:洪科发计字【158】号,项目编号:第37项)。

的结论[5]。并且在具体方面的自我效能比一般自我效能发挥着更加有效的作用[6]。Ma HY[7]在2008年对中国七省城市和农村青少年的吸烟危险因素研究中指出“中国吸烟青少年呈上升趋势,并造成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其中低拒绝自我效能的青少年的吸烟危险性比一般青少年高出5-17倍。”同时明确指出“在中国,预防吸烟的干预可能需要把重点放在提高青少年的拒绝自我效能上。”为了解吸烟青少年拒绝吸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对南昌市194名吸烟男大学生进行了吸烟情况及拒绝吸烟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为有效帮助男大学生戒烟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按照年级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男大学生650名进行吸烟调查,其中194名男大学生吸烟,吸烟率为29.85%,吸烟男大学生中大一学生87名,大二学生34名,大三学生28名,大四学生44名。吸烟的筛选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吸烟者的判断标准:到纳入研究时为止吸足了100支烟且最近一个月内仍然吸烟者。

1.2 方法 以自填式结构问卷进行资料收集,由学生本人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填写结束后,由调查员复核调查内容,发现遗漏及时补充。

1.3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由一般基本情况、吸烟情况及拒绝吸烟自我效能感问卷[8]三部分组成。

拒绝吸烟自我效能感问卷结构包括四个维度:香烟刺激、正面情绪、负面情绪和环境因素,可用于评价男大学生抵抗烟草诱惑能力,预测其复吸可能。该问卷有较高的信度,总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Alpha系数为0.941,四个子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Alpha分别为0.8

53、0.9

45、0.9

48、0.897。

结果变量的测量包括拒绝吸烟和可能吸烟,拒绝吸烟指完全拒绝吸烟,量表总分在20分及以下;可能吸烟量表总分在20分以上。

影响因素:(1)一般基本情况,包括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父母文化程度及学历,家庭经济状况等等。(2)吸烟情况,包括每天吸烟支数,是否意识到吸烟的危害,是否愿意戒烟等等。

1.4统计分析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拒绝吸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因素筛选采用逐步法,检验水准为0.05,所有分析使用SPSS12.0完成。

2 结果

2.1一般基本情况

共调查194名吸烟男大学生,其中大一学生87名(44.8%),大二学生34名(17.5%),大三学生28名(14.4%),大四学生44名(22.7%);独生子女107名(55.2%),非独生子女87名(44.8%);户籍为农村105人(54.1%),城市89人(45.9%);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46名(23.7%),2000-3000元44名(22.7%),3000-4000元22名(11.3%),4000-5000元46名(23.7%),5000元以上36名(18.6%);父亲职业为无业、失业人员22名(11.3%),服务者、工人与农民65名(33.5%),普通专业技术人员75名(38.7%),管理人员32名(16.5%);母亲职业为无业、失业人员46名(23.7%),服务者、工人与农民79名(40.7%),普通专业技术人员55名(28.4%),管理人员14名(7.2%);父亲学历为初中毕业及以下67人(34.5%),高中毕业(包括中专)68人(35.1%),大专毕业(职业学校等)26人(13.4%),大学本科及以上33人(17.0%);母亲学历为初中毕业及以下103人(53.1%),高中毕业(包括中专)60人(30.9%),大专毕业(职业学校等)20人(10.3%),大学本科及以上11人(5.7%);父母吸烟的101人(52.1%),兄弟姐妹吸烟的57人(29.4%),朋友吸烟的159人(82.0%),舍友吸烟的67人(34.5%),授课老师吸烟的114人(58.8%)。

2.2吸烟情况

194名吸烟男大学生中每天吸烟1支以下的98人(50.5%),1至10支的82人(42.3%),10支以上的14人(4.2%);15岁之前开始规律吸烟的16人(8.2%),15至18岁的81人(41.8%),18岁以上的97人(50.0%);购买香烟的价格为5元以下的28人(14.4%),5至10元的101人(52.1%),10至15元的37人(19.1%),15元及以上的28人(14.5%);打算1个月内戒烟的90人(46.4%),打算6个月内戒烟的28人(14.4%),不打算戒烟的76人(39.2%);自认为不受烟价影响吸烟的65人(33.5%),有一点影响的107人(55.2%),有较多影响的22人(11.3%);自认为有烟瘾的81人(41.8%),无烟瘾的113人(58.2%);自愿接受戒烟帮助的70人(36.1%),不愿接受帮助的124人(63.9%)。

2.3拒绝吸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单因素分析

对拒绝吸烟和不拒绝吸烟男大学生的一般基本情况和吸烟情况的比较发现,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父母职业、父母学历、家庭收入、父母吸烟、兄弟姐妹吸烟、舍友吸烟、授课老师吸烟、每日吸烟支数、香烟价格、烟瘾、烟价、是否打算戒烟、是否愿意接受戒烟帮助对男大学生的拒绝吸烟自我效能感影响较大。见表一。

表一 吸烟男大学生拒绝吸烟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194)

因素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独生子女

否 家庭月收入

2000元以下

2000-3000元

3000-4000元

4000-5000元

未拒绝吸烟

37.5%(63/168) 19%(32/168) 16.7%(28/168) 26.8%(45/168)

51.8%(87/168) 48.2%(81/168)

26.2%(44/168) 22%(37/168) 13.1%(22/168) 19.6%(33/168)

拒绝吸烟

92.3%(24/26) 7.7%(2/26) 0%(0/26) 0%(0/26)

76.9%(20/26) 23.1%(6/26)

7.7%(2/26) 26.9%(7/26) 0%(0/26) 50%(13/26)

χ2值

28.036

5.752

15.806

P值

<0.001

0.016

0.003

5000元以上 父亲职业

无业、失业人员

服务者、工人与农民

普通专业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 母亲职业

无业、失业人员

服务者、工人与农民

普通专业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 父亲学历

初中毕业及以下

高中毕业(包括中专)

大专毕业(职业学校等)

大学本科及以上 母亲学历

初中毕业及以下

高中毕业(包括中专)

大专毕业(职业学校等)

大学本科及以上 父母吸烟

否 兄弟姐妹吸烟

否 舍友吸烟

否 授课老师吸烟

否 每天的吸烟支数

<1支

1-10支

10支以上 购买香烟的价格

5元以下

5一10元

10一15元

15元及以上 自认为有烟瘾

没有

19%(32/168)

11.9%(20/168) 36.3%(61/168) 38.1%(64/168) 13.7%(23/168)

26.2%(44/168) 44.6%(75/168) 23.2%(39/168) 6%(10/168)

36.3%(61/168) 37.5%(63/168) 15.5%(26/168) 10.7%(18/168)

54.8%(92/168) 34.5%(58/168) 8.3%(14/168) 2.4%(4/168)

56.5%(95/168) 43.5%(73/168)

32.7%(55/168) 67.3%(113/168)

39.9%(67/168) 60.1%(101/168)

54.8%(92/168) 45.2%(76/168)

44.0%(74/168) 47.6%(80/168) 8.3%(14/168)

7.7%(13/168) 60.1%(101/168) 22.0%(37/168) 10.1%(17/168)

51.8%(87/168)

15.4%(4/26)

7.7%(2/26) 15.4%(4/26) 42.3%(11/26) 34.6%(9/26)

7.7%(2/26) 15.4%(4/26) 61.5%(16/26) 15.4%(4/26)

23.1%(6/26) 19.2%(5/26) 0%(0/26) 57.7%(15/26)

42.3%(11/26) 7.7%(2/26) 23.1%(6/26) 26.9%(7/26)

23.1%(6/26) 76.9%(20/26)

7.7%(2/26) 92.3%(24/26) 0%(0/26) 100%(26/26)

15.4%(4/26) 84.6%(22/26)

92.3%(24/26) 7.7%(2/26) 0%(0/26)

57.7%(15/168) 0%(0/26) 0%(0/26) 42.3%(11/26)

100%(26/26)

9.375 0.025

22.423 <0.001

36.521 <0.001

34.564 <0.001

10.107 0.001

6.807 0.005

15.839 <0.001

8.281 0.004

21.039 <0.001

76.449 <0.001

21.521

<0.001

是否因烟价而减少吸烟

没有

是的,有一点

是的,较多 是否打算戒烟

是的,在1个月以内

是的,在6个月以内

不打算戒烟 是否愿意接受戒烟帮助

48.2%(81/168)

30.4%(51/168) 63.7%(107/168) 6.0%(10/168)

39.3%(66/168) 16.7%(28/168) 44.0%(74/168)

28.6%(48/168) 71.4%(120/168)

0%(0/26)

53.8%(14/26) 0%(0/26) 46.2%(12/26)

92.3%(24/26) 0%(0/26) 7.7%(2/26)

84.6%(22/26) 15.4%(4/26)

52.355

25.574

30.664

<0.001

<0.001

<0.001

2.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吸烟男大学生一般基本情况和吸烟情况对其拒绝吸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对单因素分析出有显著差异的因素,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多次拟合试验后,最终有3个变量进入模型。其中授课老师吸烟是危险因素,年级及是否愿意接受戒烟帮助是保护因素。见表二。

表二 吸烟男大学生拒绝吸烟自我效能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194)

变量 年级 授课老师吸烟 愿意接受戒烟帮助 β值 -3.542 3.220 -4.215

SE 0.969 0.922 0.890

Wald值 13.363 12.206 22.441

P值 0.000 0.000 0.000

OR值(95%CL) 0.029(0.004-0.193) 25.034(4.111-152.433) 0.015(0.003-0.086)

3 讨论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拒绝吸烟自我效能感与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月收入、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亲学历、母亲学历、父母吸烟、兄弟姐妹吸烟、舍友吸烟、授课老师吸烟、每日吸烟支数、香烟价格、烟瘾、打算戒烟以及愿意接受戒烟帮助等均有关,经对这些相关因素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剔除影响因素后得出如下结论:影响拒绝吸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年级、授课老师吸烟及是否愿意接受戒烟帮助,其中授课老师吸烟是危险因素,年级、及是否愿意接受戒烟帮助是保护因素。

3.1授课老师吸烟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老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眼里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与中学不同,高校对授课老师在校园内吸烟并无明令禁止,对于大学生来说,授课老师吸烟,传达了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认可,也让大学生认同了吸烟行为,在本研究能够拒绝吸烟的男大学生中,授课老师吸烟的仅占15.4%,不吸烟的占84.6%,可见授课老师不吸烟,对男大学生的拒绝吸烟有多大的影响意义。因此,高校应明令禁止授课老师在校园吸烟,授课老师也应主动戒烟,为吸烟男大学生拒绝吸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

3.2年级 其中随着年级的上升,拒绝吸烟自我效能感越来越低,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思想状态还停留在中学阶段,而整个社会对中学生吸烟的容忍度是很低的,因而大一吸烟的男学生拒绝吸烟自我效能感最强,能尽量控制自己抽烟,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部分踏入社会,吸烟作为社交手段的一种为吸烟找到了借口,在本研究中,从大三开始,吸烟男大学生均不能拒绝吸烟。因此,在高校,从低年级开始,开展健康教育课,宣传吸烟危害的知识,对于提高吸烟男大学生的拒绝吸烟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作用。

3.3是否愿意接受戒烟帮助

愿意接受戒烟本就是主观上拒绝吸烟,虽然主观拒绝吸烟并不能保证实际就能做到,然而二者还是有极大的相关性。在本研究能够拒绝吸烟的男大学生中,84.6%的男大学生愿意接受戒烟帮助。因此在社会、高校及家庭中,应创立条件为有意愿戒烟的学生提供戒烟帮助,协助其从主观拒绝吸烟到真正拒绝吸烟。

参考文献

[1]A•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M]. 缪小春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13-162. [2]耿柳娜,韩丹.吸毒人员毒品拒绝自我效能感问卷的初步编制.中国特殊教育,2008,11:76-79. [3]Marlatt, G .A .Cue exposure and relapse pre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ddictive behaviors. Addictive Behaveiors, 1990, 15:395-399. [4]Velicer, W.F., Diclemente,C.C., Ross J.S., et al. Relapse situations and self-efficacy: an integrative model. Addictive Behaviors, 1990, 15:271-283. [5]Lyn Lawrance. Validation of a self-efficacy scale to predict adolescent smoking Health Educ. Res. (1989) 4(3): 351-360. [6]Tian P. S. Oei, Ph.D. A Comparison of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Drinking Refusal Self-Efficacy in Predicting Drinking Behavior. Am J Drug Alcohol Abuse. 2007; 33(6):833-41. [7] Ma HY,Unger JB,Chou CP,et al. Risk factors for adolescent smoking in urban and rural China: Findings from the China seven cities study. ADDICTIVE BEHAVIORS, 2008; 33 (8): 1081. [8]朱晓琳,范义兵,熊志伟. 吸烟男大学生拒绝吸烟自我效能感问卷的初步编制.职业与健康,2013,29(9):1051-1053.

第五篇:影响力

有人说成功离不开影响力,是的。想要成功的因素非常多,比如....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勤奋,坚持,行动力等等。嗯我们今天来说说成功的另一种品质-影响力。

在互联网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影响力是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同于能力能让其他人在短时间的实践中感觉到。当然更不同于智力,并不是你聪明就会有很高的影响力。影响力好像一种独特的魅力,时刻围绕着你。然而你并不需要可以去表现,它就可以自然的散发出来。我暂且先叫做能量吧。它能给周围的人一种神奇的力量,正能量。如果你影响力磁场够强,那你甚至可以影响别人的一生。这些人通常都具备一些极好的品质,他们既能在工作中出类拔萃,又能给人鲜明的形象,而且真的就是有那种超强的磁场引力。

继微信火了之后,现在利用互联网建群学习的人数不胜数,那在这茫茫红海中,有能搞的起来的,自然就有搞不起来的。先说说搞不起来的,我也曾在这样的群里,各种营销群学习群,又或者卖东西的群。现在一个微信群500人,一开始大家兴致勃勃的受邀进群,说是分享一些干货,心得技巧类的。大家都知道这都是套路,是有一些群主在分享一段时间后就要进行知识付费了(这里并不是说付费不好,那至少群主要为这些付费费粉丝负责)这个时候个人影响力就尤为重要了。我们来举个例子

很多群主事先不制定好群规则,总有人在里面打小广告,这样一来就非常影响了其他人的休息和爬楼去看有效知识的时间。在者群主总是隔三差五的旷课,明明提前说好的周三晚8点分享干货,却因自己的私事一句话“不好意思各位,我今天有事,改天分享时间再定” 额,是啊,别人也是因为你的讲课时间点提早安排好自己的事情,就等着时间点听您分享呢,结果您来这么一句。而且还总这样。试想,我们辛辛苦苦建的群,这是资源啊,就这么让群主白白浪费了。

我就有这样一个英语学习群,群主是个年轻人,英语口语水平如何,暂不做评价。但应试知识确实杠杠的。群里的英语学习者激情很高啊,听群主分享了几天后,就没信了。不但这样还经常看到群主在圈里晒各种吃喝玩乐的照片,有一次居然还在群里卖起了衣服包包等。我当时一看,尼玛,二话没说就自动退群了。咳咳咳,原谅我这鲁莽的性格。

现在微信当道,互联网的便利可以让我们大家随时去分享有用的好的东西。当你把文字图片分享出去的时候,你的性格你的思想你的情商你的品位等等真的也就全部展现给了你的粉丝观众。粉丝都是可以通过这些直观的去了解你。所以各位啊,麻烦再发圈的时候多用脑袋想想,想想发出去的文字图片想表达什么,尽量多一些个人有见解思想的东西在里面,因为这些都是你个人魅力及影响力的积累和沉淀。

现在说另外一种能把群做大,并且有着大把忠实的粉丝的群主。

我的亲身体验有一个群,群主人非常好,是我姐姐的大学同学。在这个群里,群主经常和我们互动,经常讲很多关于孩子教育和育儿知识,及小儿推拿。而且还经常无偿帮助群里的很多妈妈给孩子建议中医药方和讲解推拿穴位。很多妈妈在群主的帮助下都收获很多。而且群主发圈的文字图片都有正能量和思考性。

你想啊,这样的群主影响力不用说真的是很好的。所以影响力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我们都是有梦想的人,如果要实现梦想,我们说天时,地利人和在加一点小运气。这些都是要具备的。那我个人认为这一点小运气是和你的影响力分不开的。人与人总要交往,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肯定免不了要有良师益友的陪伴和带路指引。如果你是个品质情商都不太高的人,那谁还愿意与你为伴呢。

那总体来说,一个人要想提高个人影响力,我认为主要在两方面。一是社交方面,二是展示自我方面。

如何提升影响力呢

一、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我

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必定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只有正确认识优缺点,并接受真正的自己才能更好的提升自我,进而影响别人

二、管理好你的情绪

我是个急性格,经常直来直往,很多时候说发脾气就发脾气。当然知道这样特别不好也在改正中.......咳咳,为什么我身边的人又爱我又讨厌我呢,哈哈,我总是爱乱发脾气,这个一定改。

或许你注意到了,生活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人都是很少有情绪失控的时候。的确,一个怒不可遏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具有影响他人的能力。只有把握住自己,才有肯能影响他人。

三注意好你的言行举止

这一条并不是让你刻意的去表现,而是要多学习多谦卑,多注重细节,多观察,多思考,充分利用好你的脑袋思考后去发表有价值有能量的东西。那么在这样一个环境里熏陶着,你的性情一定不会差到那里去呢,相信我,去做吧。

四、放弃无效社交

我们是要和一些能提高自身能力,正能量的人多一些交往。

在你还没有足够强大、足够优秀时,多花点时间读书、提高专业技能。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提升自己,才能更大!人脉才能更广。记住,人脉不在别人的身上,而藏在自己身上:唯有让自己变得强大,有更多的影响力,你才能获得有用的人脉!

还有一些就不罗列了,总之影响力是一种独特的能量,它是无形的,却拥有改变一切的力量

上一篇:自我和朋友范文下一篇:张永伟大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