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武术培训计划

2022-07-22

如何你是一名人民教师,那么你必然会经常书写计划,这对于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真的熟悉计划的书写要领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武术培训计划》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小学武术培训计划

小学武术社团训练计划

指导教师: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是我国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弘扬中华民族这一传统文化,为进一步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武术队训练是在体育教学改革新思想的大背景下,主要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即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建立一项或两项自己喜爱,终身受用的体育技能为主要目的体育活动。在训练过程中,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学生不但在武术知识技术上有所获得,在组织能力,协作配合意识以及自身良好的精神品质(如自觉力、毅力)的培养上,都能够有所提 高。在武术队训练内容的选取上,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内容安排从简单易学开始,循序渐进过度,最终达到一定技术水平。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能够掌握武术基本功的练习方法、健身方法,能熟练掌握一套长拳套路。

2、发展学生协调、灵敏性,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及武德修养,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练习内容主要以套路动作为主,选择适宜的动作难度较大的单项技术动作(如鲤鱼打挺、侧手翻、腾空飞脚、旋风腿等)作为辅助练习。本学期的训练简要内容如下:

基本功:压腿、踢腿、基本步伐、基本手法等。武术套路:四段长拳。单项技术动作:跃步冲拳、腾空飞脚、旋风腿等。 3月份:

1、以身体素质训练为主,专项训练为辅。

2、着重把握基本功练习。

3、利用空余时间观看武术套路方面的录像带或与之相关的一些影视作品。

4、加强柔韧素质的练习,做好各种步型、手型、步法、手法、身法等单个练习动作。

4月份:

1、采用重复及间歇训练法强化基本功,包括压腿、踢腿、下腰以及直摆性、曲伸性腿法的训练。

2、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强调习武之人以德为先。

3、身体素质练习,采用游戏、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避免单

一、枯燥的素质练习。

4、练习十字平衡、朝天蹬、720度前扫腿等难度动作。

5月份:

1、进一步加强基本功训练,尤其是步型、手型的动作到位;压腿、踢腿的方向、路线;身体的姿势以及眼神的配合。

2、检查队员文化课作业完成情况,对没完成者进行思想教育。

3、要求队员能熟练准确地完成规定拳,手、眼、身配合到位。

4、素质练习运动量增加,运动负荷适中。

6月份:

1、促使队员在动作的力度、节奏、稳定性上取得进步。

2、要求队员在完成规定拳时,在速度、力度方面取得进步。

3、老队员复习整套动作,注意动作的细微之处。

7月份:

1、加大运动负荷,运动量适中。

2、练习规定拳的分段动作。

3、老队员复习整套动作,注意动作的细微之处。小队员先分段练习,再整套练习。掌握运动路线、节奏以及精气神的和谐统一。

第二篇:武术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武术》学校课程开发课程纲要

一、基本情况:

(一)、课程名称:武术

(二)、开发教师:杨琳 佐伟艺

(三)、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四)、授课时间:每周二节课

二、课程的意义和背景:

(一)课程的意义: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起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它是在农耕文明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发展的,至今仍在传播的以套路、散手和功法练习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情操,竞技比赛,观赏娱乐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的功能。武术发展至今,其特有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竞技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功能,已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资源,武术魅力享誉全球。

(二)课程背景: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

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随着这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出台,确立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从而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适应性提供了制度保证。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三级课程管理为学校体现特色,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沃土。在体育校本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校结合教师资源,对开发武术项目进行开发、研究,使之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精神文明,增强学生的体质。

我校拥有1000多学生,由于学生个人的活动时间十分有限,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也能够充分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学校决定开发结合本校特点的校本研究。我校体育教师4名,其中有一位教师是武术专业,结合这一师资特点,决定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武术的特点寓技击于体育之中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作用改善和增强体质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武术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多方面的作用,是人们增强体质,振奋精神的一种好手段。武术套路基础是我校开设的体育系列课程之一,其目标是: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教育、增强体质的同时,使学生初步掌握武术套路基本技术和一定的体育与健康、武术套路理论知识,提高运动兴趣和认识,为今后系统学习自己喜爱的武术套路运动知识,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形成科学稳定的体育价值观和健康意识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初步了解武术的含义,初步了解武术的精神文化,初步了解学习武术的意义以及武术的健身和健心的功能。

(二)了解学习武术家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武术精神,培养学生爱国和爱家的情怀,激发学习武术的兴趣。

(三)初步学习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学会一套简单的武术操,了解并学会一些武术的练习方法,了解武术的一些常用术语。

(四)通过学习武术发展身体的柔韧、灵敏、协调、力量和平衡等素质;促进骨骼、肌肉、韧带的发育;培养勇敢、顽强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增强学习武术的自信心。

(五)通过活泼、有趣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

(六)在掌握基本功、基本动作和武术操的过程中,以自练、集体和小组的练习方式,体验学习武术的乐趣,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七)提高自学、自练的能力,初步学会自评和评价他人的方法;学会在学习中与同伴团结协作,共同发展进步。

四、课程内容

(一)理论知识 1.武术的概述。 2. 武术的发展过程。 3.武术动作的分类。

4. 武术的基本步型、手型、动作名称。

(二)基本技术 1.基本动作

(1)武术基本步法(并步、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等)。 (2)武术基本手型(拳、掌、勾手等)。

(3)武术基本手法(冲拳、穿掌、挑掌、撩掌、推掌等)。 (4)五步拳基本动作(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架打、歇步冲拳、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收式)。

(5)少年拳基本动作(并步抱拳、垫步弹踢、马步横打、弓步撩掌、虚步架打、震脚架打、蹬踢架打、跳步推掌、撩掌收抱等)。

2.身体素质:

(1)一般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协调性等。

(2)专项素质:腰腹、腿部、脚踝及拳掌力量、节奏感、动作表现力等。

3.套路练习 (1)五步拳。 (2)少年

一、二路拳。 (3)长拳。

五、课程实施策略与方法:

1、学科渗透法

武术特色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渗透武术教育,丰富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按照美的要求,造就身心和谐发展,志向高远,品行高尚,性格优良,知识

丰富,举止文明,体魄健美的人。

2、实践活动法

把武术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学校各项活动中,要求学生具有琴、棋、书、画、唱、舞等武术才能,促进学生的五育和谐发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开展各种富有武术特色的活动,

3、可控性与开放性结合法

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专长发展,提高学生武术素养的最优化条件,既要利用好学校内部的可控性教育条件,又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外部条件,使两者结合起来,以达到促进学生武术素养全面提高,个性充分发展的最佳教育效果。

4、常规体现法

武术教育既需普及,又要提高,要充分利用好学校优良的专业师资队伍,抓好常规教学。

六、课程评价建议:

(一)技评:

内容:以各学期所学的武术套路。 方法:5人为一组进行考试。 要求:

(1)以各学期所学的武术套路中的基本步型、基本手型。 (2)动作舒展到位,形神兼备。

(二)评分标准:

90—100分:

套路熟练,动作标准连贯,身体姿态协调,动作幅度大,有节奏、有力度,好具有较强表现力。

80—89分 :

套路熟练,身体姿态一般,动作较标准连贯,动作幅度较大,有节奏、有力度,具有一定表现力。

70—79分 :

动作较标准,动作幅度一般,动作不太连贯,有个别小错误,表现力一般。

60—69分 :

动作不太标准,能连贯完成,有个别明显错误。 60以下:

套路有所遗忘,错误动作较多,连接有错误。

(3)平时成绩:根据平时测验、课堂表现、出勤等评分。

第三篇:车站小学武术操训练方案

一、表演人员的选择:

以四年级学生为主体,组成100人的表演方队。

二、训练时间的安排:

(一)第一阶段:9月14日——9月20日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武术操的动作基本掌握并选择表演人员。

训练时间:每天的课间操时间。

训练措施:由体育老师统一讲解要领,由老师做示范动作。基本达到学生在没有老师领操的情况下,能独立完成。

(二)第二阶段:9月21日——10月9日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武术操动作的规范和细化,使学生通过本阶段的练习,能把武术的基本要义:精、气、神表现出来。达到武术操表演的基本要求。

训练时间:每天的课间操时间,方法同第一阶段。以及每天下午的大课间活动时间。

训练措施:由校长室、体育组全体教师负责组织学生,以体育老师为主,其他任课教师为辅,共同指导学生练习。

(三)第三阶段:10月9日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逐步细化每个动作,规范动作,基本做到动作的统一规格以及入场、表演、退场的队形变换。

训练时间:每天的课间操时间,方法同前阶段。以及每天下午的大课间活动时间。

训练措施:由校长和体育组全体教师负责组织学生,以体育老师为主,其他任课教师为辅,共同指导学生练习。

三、领导小组:

组长:魏新军

副组长:法先智、田红霞

成员:王国承、陈永旭、杨勇、赵海红及任课教师

第四篇:小学武术队训练方案

2013--2014上学期

登高小学武术队训练计划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是我国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弘扬中华民族这一传统文化,为进一步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武术队训练是在体育教学改革新思想的大背景下,主要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即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建立一项或两项自己喜爱,终身受用的体育技能为主要目的体育活动。在训练过程中,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学生不但在武术知识技术上有所获得,在组织能力,协作配合意识以及自身良好的精神品质(如自觉力、毅力)的培养上,都能够有所提 高。在武术队训练内容的选取上,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内容安排从简单易学开始,循序渐进过度,最终达到一定技术水平。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能够掌握武术基本功的练习方法、健身方法,能熟练掌握一套长拳套路。

2、发展学生协调、灵敏性,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及武德修养,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

因为学生已经有一个学期的练习为基础了,因此本学期的练习内容主要以套路动作和协调性训练为主,选择适宜的动作难度较大的单项技术动作(如鲤鱼打挺、侧手翻、腾空飞脚、旋风腿等)作为辅助练习。本学期的训练简要内容如下:

基本功:压腿、踢腿、基本步伐、基本手法等。武术套路:三路长拳。单项技术动作:跃步冲拳、腾空飞脚、旋风腿等。

四、训练过程中注意的要求:

1、以身体素质训练为主,专项训练为辅。

2、着重把握基本功练习。

3、利用空余时间观看武术套路方面的录像带或与之相关的一些影视作品。

4、加强柔韧素质的练习,做好各种步型、手型、步法、手法、身法等单个练习动作。

5、五步拳是基础套路。

6、三路长拳是提高套路。

五、训练安排: 十月份:

1、从各年级(3—5年级)中挑选部分身体素质好,对武术有浓 厚兴趣的队员充实到队伍中来。

2、安排武术队的训练工作

十一月份:

1、学习及强化基本功,包括压腿、踢腿、下腰以及直摆性、曲

伸性腿法的训练。

2、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强调习武之人

以德为先。

3、身体素质练习,采用游戏、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避免单

一、枯燥的素质练习。

4、学习腾空飞脚、旋风脚、侧空翻、旋子等难度动作,以示范为主,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

5、学习三路长拳第一节。

十二月份:

1、进一步加强基本功训练,尤其是步型、手型的动作到位;压 腿、踢腿的方向、路线;身体的姿势以及眼神的配合。

2、要求队员能熟练准确地完成规定拳(三路长拳)

二、

三、四 段。

一月份:

1、做好武术表演队的演出工作。

2、促使队员在动作的力度、节奏、稳定性上取得进步。

六、训练时间:

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如有情况随时通知)

歧坪镇登高中心小学校

武术队训练计划

2013年10月

第五篇:国庆小学武术操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我健康 我运动

二、活动目的

课间操有助于消除紧张学习后所产生的疲劳,使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 舒展,防止形成不良体姿,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育。在某种意义上说,搞好课间操就是抓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抓校风学风的建设。

三、活动时间

每天上午大课间

四、活动地点

学校操场

五、活动总结

课间操面向全校同学,只有依靠和调动全体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做好课间操。我校不管是校领导还是学生,思想认识已基本一致,取得的成绩和达到的效果及学生的喜爱程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上一篇:小学学生体检制度下一篇:小学生有趣的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