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历史环境空间文化规划研究

2022-09-11

我国快速城市化导致我们在城市空间的文化建设层面疏于重视, 留下诸多建设性破坏的遗憾, 城市空间记忆消失、城市空间面貌趋同、城市空间形象低俗等现象日显突出。近年来, 全国各发达城市都在持续推进城市历史环境保护和更新建设, 保旧城, 建新城, 上下结合、古今结合、新旧结合, 从文化的视角和思维, 来看待城市空间和引导城市空间的规划设计。

杭州是一个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山水城市, 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其山水城市空间格局应在文化的引导下保持其健康、良性的发展。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 钱塘江沿岸成为杭州城市新发展的前沿阵地, 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提出“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策略, 三江沿线江堤内生态环境与视觉景观得到了初步改善。但发展同时, 在城市空间结构的文化延续性问题日益突出, 历史环境的损毁, 文化资源整合和文化塑造的不足, 大幅度“圈地”和“造城”忽视城市空间的文化联系, 有限的公共投入造成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不足。2014年杭州市政协召开十届三十九次主席会议提出, 钱塘江古海塘将筹备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一旦申遗成功后, 将对钱塘江沿岸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古海塘遗产价值的统领性赋予了沿江区域经济世界级的流域文化形象;另一方面, 沿江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与文化遗产价值产生联动效应。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 钱塘江、运河、西湖作为杭州城市空间主体水文结构, 其西湖、运河申遗成功后, 钱塘江古海塘的申遗必然对城市空间文化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补充与优化作用。钱塘江文化遗产与沿江区域经济及城市发展的交集在于钱塘江文化, 因此, 钱塘江文化的传承与开拓具有非常现实的社会价值与意义。文化引导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将为钱塘江文化遗产价值注入新的内容与活力。

1. 钱塘江历史环境及其文化价值

1.1. 历史环境构成要素

钱塘江历史环境的构成主要由钱塘江河道功能要素、历史人文要素两部分构成。

(1) 河道功能要素

钱塘江运输开发较早, 隋时江运已日趋繁忙, 南宋定都于杭州, 更扩大了钱塘江的航运作用, 运输是钱塘江一直延续的功能。在工业和后工业时代, 航运依然是钱塘江的主要功能。河道、水源、水利航运工程设施以及运行管理机构是钱塘江历史环境延续的重要组成内容。

河道功能要素还包括自然要素, 它承载着沿江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 能体现钱塘江典型的区域特征。

(2) 历史人文要素

钱塘江的运输功能使得钱塘江沿岸呈现一派“鱼盐聚为市, 烟火起成村”的繁盛景象, 大量的集市街区、建筑园林、戏曲歌舞和民俗传说随之诞生。遗存下诸多文物遗存、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沿江村庄聚落等物质文化遗产, 以及存在过并流传至今的与钱塘江相生相伴的诗文、祭祀、传说、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物质和非物质要素虽然与钱塘江本体功能没有直接联系, 但是这些构成了钱塘江的历史文化氛围。

1.2. 历史环境的资源价值

(1) 自然生态价值

钱塘江河口段, 是钱塘江河口区下流江水与东来海潮来往交汇的潮汛河道, 由于这一河道呈喇叭口地形, 从而形成了闻名中外的钱塘江潮。气势磅礴的钱塘江怒潮成为钱塘江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 孕育着博大精深的钱塘江潮汐文化。在强调生态发展的背景下, 河道的生态价值也日益受到重视。

(2) 历史文化价值

钱塘江历史环境构成要素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古海塘是中国古代人民与潮灾顽强斗争并取得巨大胜利的象征, 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海塘形成发展的基本历程和最高工程水平, 航标、船闸、港口码头、桥梁等水利工程遗迹体现了钱塘江水利、航运工程的人类智慧结晶, 也都是钱塘江特有的历史人文景观;沿江分布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刻等历史遗产历经千余年, 经久不衰, 是钱塘江文化的展示与利用;具有近现代建筑文化特色的工厂、办公、博览建筑等, 成为反映钱塘江历史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 也是近百年建筑历史发展轨迹以及建筑文化特色的实物例证;钱塘江沿岸历史文化名村和古村镇保留着大量清代中后期、民国的古建筑, 村落还都沿袭着舞狮、舞龙, 造坑边纸、绣花、剪纸、贴画等传统民俗文化, 这些非物质遗产均是钱塘江文化的传播与积累。

2. 空间导向的文化规划框架

2.1、文化规划的起源与空间文化规划

1979年, 哈维·佩洛夫最先提出文化规划概念, 他将文化规划作为一种社区建设方法, 以达到社区文化认同和社区文化资源运用的双重社会目的。该理论出现后, 在西方不同国家出现了不同形式与内容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对文化规划也做了不同定义。本文欲将这种文化价值观与空间规划相结合, 提出空间文化规划的新思路, 将文化要素落实于城市空间, 从空间规划上给予具体的实施策略。

城市空间文化规划的基本思想是主张建构自觉和有明确文化导向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体系, 通过对于文化要素的深入发掘和结构化组织, 使文化内涵更明确而有机地融入到物质空间对象, 从而实现城市空间的文化资源整合和文化塑造。

2.2、空间文化规划框架

在对钱塘江历史环境全面、深入的调研基础上, 本文试图构建一个基于空间实体的, 将钱塘江固有的特色文化及其内涵与空间规划紧密结合的文化规划框架 (图1) , 并在此框架下探索文化与空间相协调的文化规划方法, 希望通过空间层面的文化规划塑造钱塘江独特的文化战略, 促进钱塘江历史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针对钱塘江历史环境的实际特征, 其文化规划的框架构建主要基于城市文化的空间解读与空间构建两个方面。从空间层面上解读钱塘江文化, 主要是对沿江区域范围内钱塘江历史环境遗存及分布做全面的了解, 了解历史环境要素的类型、构成内容及分布特点, 并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空间关联。有了系统全面的空间解读之后, 在现有空间基础上, 保护现有物质文化遗产, 深入挖掘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 将其物化为具体的构筑物、雕塑等有形的城市空间形态, 使钱塘江文化具象化, 以实现文化的可感知与可参与性。

3. 钱塘江历史环境文化规划与管治策略

钱塘江历史环境文化规划的本质是对以文化为核心的历史环境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和发展, 将钱塘江历史环境文化特征的继承和发展与公共的文化需求联系起来, 结合城市设计, 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历史地区更新、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 将规划设计与人们的文化需求结合起来。它能够有效提升钱塘江历史环境的品质, 提升钱塘江历史环境的公共社会生活, 提升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钱塘江及其沿岸历史遗存众多, 历史环境构成要素丰富, 在全面认识各类历史环境构成要素的内涵与价值的基础上, 应加强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使这一持续千年、绵延千里的连续资源, 作为综合文化景观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3.1. 全面保护

首先要遵循全面保护与科学规划原则。全面保护钱塘江历史环境的格局、构造及其特征, 完整反映钱塘江历史环境 (体系) 创建、发展、完善的脉络, 反应钱塘江水利工程的建筑工艺及其成就;全面保护钱塘江相关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丰富钱塘江文化的组成。对重要位置、重要类型的历史环境进行重点保护与分层保护, 如临江一线的古海塘、浙江第一码头等历史遗存。通过保护钱塘江历史环境以构建人文空间, 保护钱塘江文化的整体风貌, 传播钱塘江文化。

其次要制定合理的保护工作措施。重点保护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遗迹及附属资源, 对独特的地方进行广泛表达和保护;同时梳理现状历史环境要素, 对尚未列入文保范畴的历史环境要素进行分类、分层保护。

历史与文化资源保护的对象可分为十类, 包括钱塘江本体、附属建筑、船舶等功能相关遗产, 沿江村落、碑刻、寺庙以及文件、图片等物质文化遗产, 与沿江地区民俗、艺术、神话等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主体的不同, 保护方式也应有所区别。

3.2. 文化规划

针对钱塘江历史环境的实际特征, 其文化规划的内容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 具体对应3个专项规划:钱塘江历史环境风貌的整体控制规划, 钱塘江历史环境中文化空间主题规划以及钱塘江历史环境文化协作治理规划。

(1) 宏观层面

在钱塘江沿岸城市空间范围内, 构建由钱塘江文化单元组成的空间文化主题和网络, 按照点、线、面的空间结构特征, 坚持历史与现代融合的原则以及不同的文化类型分区进行整理与组织, 以保持和延续其各自的文化价值与特色。规划钱塘江历史文化轴线, 串联各个历史环境要素, 形成连续的钱塘江文化景观。充分发掘和利用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 从时代的角度进行重要节点的环境再创造, 以保证文化轴线的连续。

宏观层面的文化规划体现了整个钱塘江沿岸城市空间文化发展的整体战略, 通过大小不同主题文化的相互结合与空间部署, 将空间文化建设的目标落实在具体的空间文化结构中, 以提升和弘扬钱塘江的特色文化。

(2) 中观层面

在宏观文化规划的整体战略下, 针对不同的区域提出有针对性的城市空间文化目标体系, 是中观层面的文化规划内容。即通过文化规划手段增强区域内城市空间文化的氛围, 在充分挖掘区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 有计划、有目的的制定一系列空间文化建设的项目和措施。如杭州六和塔处原有元代浙江亭, 在区域规划中, 可重建元代浙江亭, 亭内设置钱塘江潮汐图, 同时根据史书《元和郡县志》、《武林旧事》等所述观潮盛况和弄潮史事, 增设雕塑等文化设施, 建成古潮汐文化公园, 由此建立起中观层面上的空间文化结构, 使六和塔区域的空间文化质量得到提升, 使钱塘江独特的潮汐文化得到展示。

(3) 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的文化规划强调文化活动和文化自主性, 在该层面上, 通过文化规划对社区日常生活中文化需求和文化资源的调查与整合, 发展相应的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等, 鼓励社区居民和公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与文化宣传中, 以此提高社区和居民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主性。

3.3. 确立以文化旅游为发展的历史环境管治思路

杭州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 是典型的山水型旅游城市, 钱塘江及其沿岸丰富的历史环境资源也具有相应的旅游开发优势。钱塘江历史环境的保护与再利用, 也为发展杭州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 旅游的发展对历史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钱塘江历史环境构成体系中, 与钱塘江生态功能维护相关的自然环境要素, 与钱塘江航运功能相关的水利工程遗产, 与钱塘江发生发展“历史”相关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是钱塘江历史环境整合保护的主体。根据不同的构成要素, 挖掘与传承钱塘江地域文化, 一方面便于保护钱塘江历史环境, 另一方面利于形成连续的钱塘江文化景观, 形成地域自身特色, 从而形成发展旅游业的特有资源, 在保护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4. 建立完善的慢行游憩系统

制定钱塘江文化游憩专项规划, 在“三江两岸”绿道建设基础上, 建立完善的慢行游憩系统。游憩系统的规划包含四类主要游憩活动, 分别是遗产旅游、水体休闲、慢行休闲和野外休闲。其中遗产旅游以参观历史遗迹、文化景观、历史环境为主要活动内容, 结合遗产保护, 强调游憩资源的文化意义;水体休闲包括游船、垂钓等活动内容, 在船和码头设施完善的前提下可鼓励钓鱼活动;慢行休闲包括骑行、散步等活动内容, 结合码头、船闸等历史环境节点设计文化景观广场;野外休闲包括野营、远足等活动内容, 应与慢行道间隔一定距离, 并结合乡村及历史文化村镇旅游。

3.5. 促进公众参与策略

钱塘江历史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需要激发公众的参与意识。公众参与是保证历史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获得广泛支持并有效实施的重要方面。公众参与可以将其与政府部门、各类组织的力量得到完美整合, 促进公众对古海塘等历史遗产价值的理解。

在历史环境保护规划阶段就可以引入公共参与, 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建立开放的规划系统, 让公众尤其是与历史环境密切相关的当地居民能够真正参与其中, 使得居民的意见能最终反映到决策体系中。在规划实施阶段, 建立由居民自己组织的社区组织, 通过广泛的社区参与, 集中地方文化和特色资源, “循序渐进”地发掘历史环境潜力, 回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人本目标。

公众参与过程可以从历史环境保护与管理的决策、保护和监测等具体工作、宣传及主题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

4. 结语

总之, 钱塘江历史环境具有区域独特的自然价值与文化价值, 对其保护需要重点关注历史环境的文化遗产价值, 通过对其全面保护、文化规划、空间优化、产业引导、景观整治、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研究, 提出历史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钱塘江文化遗产与沿江区域经济及城市发展的交集在于钱塘江文化, 因此, 钱塘江文化的传承与开拓具有非常现实的社会价值与意义。文化引导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将为钱塘江文化遗产价值注入新的内容与活力。

摘要:本文分析研究钱塘江历史环境构成要素与其文化价值, 试图进入城市空间文化隐含和深层的结构层面探索将文化学原理融入钱塘江历史环境的管治与规划中, 探索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的途径, 并进而提出提升城市空间文化的建设性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于文化要素的深入发掘和结构化组织, 实现城市空间的文化资源整合和文化塑造, 这对钱塘江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历史环境,城市空间,文化规划,管治

参考文献

[1] 李宏利.历史环境的管治——理论创新与模式实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 奚雪松, 陈琳.美国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法及其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 2013, 28 (4) :100-107.

[3] 张佳.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后的文化治理与规划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14

[4] 薛雯雯, 罗震东, 耿磊.空间导向下盐城市海盐文化规划探索[J].规划师, 2013, 11 (29) :22-27.

[5] 黄鹤.西方国家文化规划简介:运用文化资源的城市发展途径[J].国外城市规划, 2005 (1) :36-42.

[6] 黄瓴, 许剑峰.城市空间文化规划中的目标体系构建[J].室内设计, 2010, (6) :9-15

[7] 黄瓴, 城市空间文化结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11

上一篇:基于专业成长视角下的幼儿园新教师培训策略下一篇:浅谈新常态下的民行检察工作如何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