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贫困固化现象的方法探讨

2023-02-22

贫困, 一直是我国关注的重大问题。在具体的实证分析上, Dustin Chambers ( 2008) 运用半参数方法对中国省级区域做了研究, 结果表明短期的经济快速增长提高了贫困线, 导致经济发展慢的省份越来越贫困, 而反之, 经济发展快的省份贫困率下降。而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对贫困固化现象有相关方面的研究。例如, 张立冬 ( 2012) 利用CHNS数据对1988—2008年间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在相对贫困的层面上, 绝大多数父辈贫困的子女在脱离贫困后并没有实现收入以及地位的实质性改善, 仍然有较大可能继续返回贫困之中。李明桂 ( 2014) 在文中也谈到了资本“固化”的鸿沟如何跨越的问题; 闵倩 ( 2014) 和袁媛 ( 2011) 分别就当前社会阶层固化现象和贫困空间固化现象做了研究。为此, 本文将对贫困代际传递现象进行阐述并就如反贫困固化现象提出一些建议。

一、贫困代际传递现象

20世纪60年代, 美国的经济学家刘易斯在研究贫困阶层长期性贫困的过程中发现贫困家庭和贫困社区存在贫困的代际传递现象, 从而提出了“贫困代际传递”概念。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向优势群体集聚而限制和剥夺了社会中下层群体对社会资源的分享, 从而使得底层群体向上流动的机会、空间和渠道就越来越狭窄。

二、贫困固化现象成因分析

( 一) 资源的缺失

1. 文化缺失

由于贫困导致的学校教育的缺乏, 导致文化教育的缺失, 使得一些偏远山区的孩童接触不到他们狭小生存空间之外的生活, 也使他们的眼界困在一个区域, 这可能就导致了贫困文化的一个代际传递。对于一个固定范围内的家庭, 年老一代对年轻一代的价值观态度及其习俗影响甚大, 这也导致了他们可能因为父辈的影响而不愿走出贫困的境地, 并一代代继续下去, 这便直接形成了贫困固化的现象发生。

2. 要素短缺

这里的要素包括了经济、社会、文化、物质、环境和政治等资源。经济的窘迫导致物质生活的困乏, 譬如一个靠耕田打渔为生的家庭有可能世代耕种; 人力资本发展机会的匮乏阻碍了贫困人口人际脉络, 可能也就切断了他们改变生活的道路。因此, 穷人还是穷人的可能性很大, 也就导致了贫困固化现象的产生。

( 二) 收入差距化

有数据表明, 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并继续保持每年8% 左右的经济增长率, 与此同时, 中国贫富分化差距不断加大; 行业间收入差距已达10倍以上, 基尼系数总和已经超过0. 496 ( 王锦思, 2009) 。巨大的贫富差距在代际之间的传承趋向稳定, 而子代摆脱固化现象的可能性与机会正不断减少。

( 三) 权利占有化

市场经济社会, 权力为资本强势的占有者所持有, 而普通职工处于资本和权力的弱势, 只会呈现管理方的财富积累以及劳动方的贫困积累。而这种情况下导致的贫富悬殊也会因为权利不会从高层流向底层而趋于稳定与固化; 因此, 权利占有化之下的贫富分化会加剧贫困的固化。

三、贫困空间固化

目前, 中国各类型人群在不同地域聚居的格局已经形成, 户籍贫困人口、失地农民和流动贫困人口因为迁居能力有限, 有被固化在既有居住地域和新贫困空间上的趋势 ( 袁媛, 2011) 。

( 一) 城市户籍贫困人口的固化

在缺乏主动择居能力的背景下, 贫困人口固化在既有地域的趋势十分明显, 他们大部分居住于企业配套的住区和保障性住房社区内, 由于低收入会被迫迁移到城市边缘地带, 因此贫困人口可能就被固化在边缘区, 并重复贫困。

( 二) 失地农民固化

政府对于失地农民采用按城市规划来建设居民居住地, 并安排集中安置的方法。贫困和低收入的农民被固化在集中安置区, 在城市内部和边缘区形成了“城中村”, 这无异于导致贫困空间固化现象。

( 三) 流动贫困人口固化

城市的流动贫困人口是指在城市内打工的农民工, 他们的收入也许并不低, 他们或许不能算贫困人口, 但是他们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都受到一系列的排斥, 因此他们只能聚居到房租低廉的城中村, 虽然一方面他们的流动性也大, 另一方面他们的居住模式确是固定的。

四、社会阶层固化

社会阶层固化, 换另一种说法即社会地位世袭。社会阶层世袭也不仅是个别人的世袭, 而是集体的世袭。

( 一) “官、富二代”世袭

经济市场化了, 但公共权力的运作方式还基本保持着计划经济时的状态。权利大部分仍掌握在官员手中, 而高干子弟最接近权力, 他们更容易凭借权利而获得升迁机会和发财致富。“官者”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多的就业机会, “富者”可以通过财富的传递, 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当前, 社会的分层已然成为客观的现实。

( 二) “穷二代”世袭

“穷二代”获得的教育机会要少得多, 受教育的条件要恶劣得多。而即使“穷二代”考上了好大学, 毕业以后也很难进入高阶层。由于中上层社会地位的职务都被世袭了, 所以现在即使得到高的学位, 也难以找到好工作。“蚁族”一词也是指这些大学毕业后低收入的聚居群体, 大学毕业后一旦找不到工作, 便陷入了更加贫困的境地。

五、反贫困固化现象的方法

( 一) 完善社会救济制度

在反贫困固化方面, 政府应加大社会救济以及社会救助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措施。对于失业人群, 可以提供破产欠薪保障以及一笔足以保障他们近年来的遣散费; 对于低于“相对贫困”线下的人群, 可以提供其基本援助金; 对于受灾人群, 则可以向他们提供现金和物资援助, 提供急需食品和必要的生活用品和临时住所等。

( 二) 创造公平化的条件

政府一方面应该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能使穷人从社会底层向上流动的重要机制。政府首先应该保证全社会教育资源享用的公平性, 使人们能够站在更为公平的起点上进行竞争 ( 闵倩, 2014) 。

( 三) 打破权利垄断, 实现阶层流动

首先, 应更进一步推进民主进程, 必须要让底层民众能够有自己的权益, 防止少数群体将利益全权占为己有; 其次, 要让法律来维护社会公平, 切实杜绝一些权钱交易, 维护社会底层群众的基本权益; 最后, 不能宣扬权钱的最大利益化, 不能让人为利所蒙眼, 要让社会资源公平分配于劳动大众手里, 缩小阶层差距, 实现和谐统一。

摘要:日前,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一些贫者从暂时贫困走向跨代贫困》并公开承认了贫富差距趋向“稳定化和制度化”。笔者结合一些实证分析发现目前社会存在显著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 使得笔者不得不对贫困固化这一现象进行深思。本文即先针对中国城镇及乡村中存在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进行阐述, 其次分析造成贫困固化这一现象的成因, 再分别探讨“贫困空间”固化和社会阶层固化, 最后笔者针对如何破除贫困固化现象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贫困代际传递,贫困固化,“贫困空间”社会阶层固化

参考文献

[1] 李明桂.资本“钟罩”与贫困固化的双重破除[J].现代经济探讨, 2014, 03:19-23.

[2] 闵倩.浅析我国当前社会阶层固化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4, 11:167-170.

[3] 袁媛.社会空间重构背景下的贫困空间固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 2011, 03:14-18.

[4] 张立冬.中国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06:45-50.

[5] Dustin Chambers, Ying Wu, Hong Yao.The impact of past growth on poverty in Chinese provinces[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8, 19 (4) .

[6] Romanee Thongdara, Lal Samarakoon, Rajendra P.Shrestha, S.L.Ranamukhaarachchi.Using GISand Spatial Statisticsto Target Povertyand Improve Poverty Alleviation Programs:ACase Studyin Northeast Thailand[J].Applied Spatial Analysisand Policy, 2012.52.

上一篇:浅议Office的使用技巧下一篇:软弱夹层对隧道施工稳定性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