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2022-09-02

第一篇: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浅谈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通过最近的学习,我的观念转变了,认识到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应该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其自我发展,,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教学。

在课堂上,我们要把自己看成是教学的“组织者”,而不是“操纵者”。学生不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且是参与者和创造者。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个主体,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充分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思维的权力还给学生。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思考,交流及展示的机会。欢迎,提倡,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敢于想像。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敢说,敢问,敢争论。还要允许学生说错,答错,允许他们改变观点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绝不能轻易的一句话就把学生闪烁着创新意识的火花否定掉,而是要善于点燃这些小花,使之成为创新的火种,经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不断传递,最终将创新的火炬点燃,迸发出极高的创造力。这样的课堂才是生动活泼,思维活跃。情绪高昂,气氛热烈的课堂。所以我

们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第二篇:如何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教育所采用的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领导作用,现在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是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的表现。如何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要摆正教师位置,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先要在思想上改变“教师是权威,是知识代表“的观念,学会走下讲台,俯下身子,倾听学生,把自己看作是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对于过去教师以教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而言,教师要正确地发挥其点拨的作用,在课堂上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发挥小组之间的相互学习作用

先让学生按导学案的要求进行自学,然后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小组汇报交流,在这个时候,他们就充满了自豪感,可以在同学面前滔滔不绝,展示自己的学识。

四.多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

上台展示一来不仅能展现学生的风采,二来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三来还能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尝试,希望通过这学习平台,得到更好的提高。

第三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_交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大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林州市林州一中牛振杰13849282505282753798@qq.com

内容摘要:

学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以来,“高效课堂”引导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长期形成一种依赖老师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长期习惯于包办式的教学,没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怎样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改变学生过分依赖老师,依赖参考书,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学习习惯呢?

正文

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前提,而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学会如何学习,以便为今后升入更高一级学校学习和走入社会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现在怎样引导学生逐步改变以前的学习方法呢?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总书记也曾明确指出:“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为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法,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过程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其次,开放课堂,放手学生。开放课堂是教师间可相互学习,不断寻找出适合不同科目的教法,并能相互借鉴。放手学生是放手让他们按自己兴趣去学,放手让他们按自己方式去表达。陶老先生还说:“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所以,我们要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学习;我们要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知识的财富。第

三、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减少他们的失望情绪,树立自信,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第

四、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明确的目的,引导学生去悟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个体的差异,每个学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不同,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要求学生经常检验学习的实际效果,以便发现问题,找出不足,及时调整,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使他们自己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要求学生经常总结、反思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为下一阶段学习总结经验制定计划。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监控自己学习的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以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

五、就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教师要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主,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求学生怎样去做呢?要让学生在教学中能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1.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爱因斯坦说过:对权威的盲目崇拜是学习知识的最大敌人。我在为学生提供指导时,不轻易否认学 1

生的学习策略,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合作伙伴或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避免给学生造成一种“我说的就是对的”的印象。我对学生说“不要相信我所说的一切就是对的、就是唯一的”,我要让学生既对我所说的感兴趣又敢于怀疑,而且让他们学会推敲和应用我所说的某些观点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2.要求学生记录、反思自己的学习体会。在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自己在学习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归咎于自己的潜能不够,很少人认为学习效果差是由于自己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帮助学生改变这种看法,掌握有效方法,建立起“我能学”的自信心,实现“我会学”的信念。通过反思或其他记录方式,让学生记下自己学习的过程、方法、体会及感受,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对调整下一阶段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有相当大的作用。教师则随时了解每个学生对学习策略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个别指导,适时组织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同学们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3.给学生设立学习目标。目标在教学中是居于支配地位的。教与学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愉悦感,从而不断激励学习。在这种目标的适度要求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要体现学习目标。只有树立目标意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会同步提高。

4. 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常言说得好: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指的正是"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学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课堂组织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运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而我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方法往往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部历史节目片断,一个可爱的顺口溜或民谣,一幅漂亮的图片等等。

5. 用竞争督促学习。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在完成自学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使学生们的注意力会更好地集中、使学生们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在课堂中因讨论、发言、评讲、展示等活动进行,学生也就没有精力去说话玩耍了。在竞争的同时也激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例如归纳基础知识时候要求看谁总结得好,这样他们会自觉地预习课文;在讨论时候,看谁说的好;复习的时候看谁是最好的小老师;这样他们会积极地去学,有不懂的地方他们也会积极地问老师。

6.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培养学习主动性。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很认真地学习,掌握得也很好。但是常因课前贪玩或其他作业多时常忘记预习。要求他们有课前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关于这一点,呼吁是无效的,只有激励。我采取了以下办法,有了一些收获。例如,我让他们回家后看相关电视节目或者课外读物。上课的时候,看看谁收集到的信息最多。于是他们或者看节目、书本或者问父母朋友,想尽一切办法获取知识。

7.学习习惯促进学习主动性。学习主动性要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得以发挥和运用。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养成开口表达的习惯;养成置疑提问的习惯;养成有意记忆的习惯;养成课外收集的习惯;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养成每天自觉复习和反思的习惯;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就会主动积极,轻松愉快。所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得以最大的提高。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

需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简单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自主”的能力。教学只有依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采取合适的学习策略加强训练,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3、《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霍姆林斯基 著 译者:蔡汀 王义高 祖晶 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4、《终身教育引论》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5、《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6、《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1.6

7、 《爱弥尔》 (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8、《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 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2

9、《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 吴文侃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

第四篇: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桂林山水》是人教实验版小语第八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文字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环环相扣,层层有物,内容简单,理解难度不是很大。

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地位,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才能得到培养。课堂教学必须体现这一点。我的一段教学设计也就从这出发。导入时,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特作如下安排:先让学生观察老师的表情,加以引导,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其次,设问——“你喜欢做学习的主人吗”发动学生自主学习。从课堂教学实际看,效果颇为良好。第二个环节让学生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不懂的问题又是什么。考虑到学生从未接受这样的训练,设计时事先又做了相应准备——预备了师生应共同完成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万事开头难。新事物一出来就要想被人们接受,并得到推广,肯定有一定难度。它必须要有一个过程,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反复检验才能达到。课堂上,尽管学生仅能回答部分,可我仍感欣慰,首次尝试毕竟有学生懂,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有希望的,主体教学思想是能够逐步贯彻的,主体教学是能够实现的。

但本节课已不可能按原计划继续进行。之后,我改变了原订方案,因为“教学设计”不等于“教学实际”。于是,利用预备的本节课应共同完成的学习目标激励、引导学生学习。其后,仍注意落实主体教学思想。

第五篇: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摘要: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此,社会各界纷纷要求“减负增效”。怎样才能做到“减负增效”呢?问题关键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所谓主动学习,就是学生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自觉、自愿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关键词:主动学习

数学教学

在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主动起来,特别是数学教学,摒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初中教学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如何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要经济解决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呢?

一、主动学习的基础

(一)学生的主动来之教师的“情”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健康的情感和情绪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1、教学的激情来之教师本身

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因为数学课本身不像语文课那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挖自身的情绪因素,倾注满腔热情,以饱满的情绪、生动的语言去创设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近朱者赤”的同化效应。当每位学生都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进而转化成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

2、情让师生交融

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肥沃的土壤。因此,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有了情感基础,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学生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可见,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达到情感交融,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保证。

(二)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决定了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稳定性、持久性和自制力比较差 。所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新授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到巩固练习阶段,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机已过,兴趣也将随之淡薄。这时设计练习题时就要加强兴趣性,这样,全体学生的兴趣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每个人都积极地去思考、去计算、去验证。这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而且通过不同的找法(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基本性持),培养了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总之,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由始至终地主动学习。

(三)激励---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作为教师不应吝啬“激励语言”。因为正确运用“激励”策略,可以使学

生的学习欲望倍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学习欲望,何愁他们不主动学习呢?上数学课时,可以采用不断变换””激励””策略的方法来使学生感到“新”,以常新来促使学生常主动。首先,对敢于发言,哪怕是说错了的学生;对一贯纪律很差,但在本课中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对好学生,教师要把握好时机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充分地调动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正确使用激励策略,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其主动学习的欲望。

(四)动手实验操作---让学生学的简单易懂

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由于学生对直观形象的知识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对操作实践性强的课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些操作实践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理解掌握新知,提高技能,同时受到学法的启迪。例如在教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积时,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圆柱、圆锥、圆台的模型,在上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活动由学生自主支配,每位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主动地参与。可见,教师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学习情境是促使学习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渔”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坚实的基础

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由学会变为会学,并由会学变为乐学、善学。在乐学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内在的主动学习的动机,从而把学习转化成为自身的自觉自愿的行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计算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提炼出四步法:一看,即看清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二想,即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四则混合运算);三算,即按想好的方法、思路进行计算;四查即进行检查和验算。在学习了四步法后,学生计算的能力有所提高,逐步做到准确、迅速、灵活,学生由于学习得法而尝到了甜头,有了成功的体验,才会消除怕受挫的心理,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从小处着眼,从一道题、从一节课入手,引导学生探索、总结学习方法,真正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二、主动学习的实施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进行教学活动如何扎实的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核心问题。让学生真正的成为主体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改变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空间,给他们以体验和展示的机会,让数学课堂更加亲切,气氛更加宽松与和谐。

1、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以此来设计教学、 组织教学。教师作为组织者, 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教学中,阅读、 独立思考、倾听、 动手实践、交流、小组合作、 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精心选用合适的形式组织教学。

2、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不是学

习活动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进行有目的、有趣的学习。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够时,不可能让他们一开始就当主人,而需要教师多指点、引导。引导是引而不发、开而不达的引导,引导不是指导。当学生“迷路”时,发现“火花”时,交流发生争执时,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直接指引方向,而应引导他们辨明方向、找依据、找理由,多鼓励。教师绝不能主导教学,但也不能什么都讨论,什么都合作,而应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的培养和引导。

3、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教师应真正的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在学生思考、实践、交流、合作时,教师可以倾听、观察,甚至还可以亲自参与他们的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思维方式,这样能使教学活动更好的开展。学生喜欢的是平等、融洽的课堂,教师成为合作者,就更能创造出这样的气氛,也能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如果教师能很好的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那么教学活动就能很好的开展,反之学生就不能很流畅的学习,不能自主的学习,学习就带有很大的被动性。

(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应该具有激情、坚毅、 独立自主的优秀的品质,具有创新意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也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的第一教师,兴趣本身就是主动性。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使课堂生动、充满诱惑力,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数学的严谨、简洁、抽象等特征,巧妙的安排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的展现数学的美。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正确、 巧妙的引导,抛砖引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尽情的领会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举办一些讲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美学知识,如数学符号、算式的美,黄金分割及比例美,千姿百态的曲线美,几何的公理、定理及推论组成的井井有条的统一的有机整体,给人以多样统一的形态美的享受。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中数学美的魅力,展示数学的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雅致与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只有学生自主的学习,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激励手段,是促进自信心养成的重要手段。新课程基本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对怕学数学、怕学不好数学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他们开始可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经常交流思想。多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对学生的努力、一点进步,就该表扬,而且当着全班同学表扬,这样就能逐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3、注重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他们必须具有创造性。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注重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

展,特别是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4、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

勤奋、有恒心、有责任心、民族自信心等都是一名合格中学生应具有的良好个性。勤奋,是学生的传统美德。学贵有恒。学习必须要有恒心,只凭一时的热情,不能持之以恒,是不能学好的。强烈的责任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对国家、社会、家庭、班集体、自己负责,这是学生,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数学教学不仅教人以知识,授人以智慧,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使人懂得如何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各种数学公式、定理与证明,以及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无一不是前人血汗的结晶,有些甚至要付出几代人的大量艰辛劳动。在学习中各种知识的掌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充满着艰辛。在数学教学中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使学生经受失败的考验,在挫折中不断总结,在“爬坡”中循序渐进。这样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和熏陶,就会使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品质、百折不回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教学中要“用活”教科书

基础教育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新课程强调把课程视为学习经验,强调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这就必然把课程视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情境。

1、 充分利用教科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

现在的教科书,不管从课题、内容、过程、习题等,还是知识结构,与以前的教科书有很大的区别,给了教师很大的想象、创造的空间,甚至给了教师开发、改动的权利。例如《月球上有水吗》、《你今年几岁了》等课题,给人以深思、引人入胜的感觉,教师就不能单纯的讲“今天我们学习什么”,这样就显得枯燥无味。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教科书,根据学习需要、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创造性的设计教学。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2、立足于教科书,但不拘泥于教科书

在数学新课程的视野中,教科书绝不就等于课程,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学内容是灵活的,是动态的,可以是教科书中的,也可以是教科书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教师应立足于教科书,但千万不能受它的束缚,不能拘泥于教科书,而应该合理的利用教科书来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应大于教科书内容,而学生的发展不同也决定了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这是保证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人的位置上,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让新的数学教育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深挖自身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就一定能实现由学生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伟大转变,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上一篇:小学作文秋天的回忆下一篇:学校总务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