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2022-09-12

手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智能手机所承载的功能已经远远不能局限于人际沟通和联系, 这些功能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出现了人们对手机过度依赖的现象。大学生是智能手机消费的主要群体,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现象。手机依赖是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 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长时间使用手机对个体的身心会产生不良影响, 国外研究结果显示手机依赖可能会影响人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有研究显示父母教养方式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手机依赖和网络成瘾同为成瘾行为, 而且现在已普及的智能手机正是网络的主要载体之一。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可干预的社会环境因素, 本文拟进行家庭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手机依赖相关关系研究, 以期为以后的社会干预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 选取河南省南阳市医学专科学校的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 发放问卷1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893份。其中男生191人, 女生698人, 性别信息缺失4人;临床208人, 护理系327人, 药学系93人, 中医系261人, 系部信息缺失4人;城镇322人, 农村566人, 居住地信息缺失5人。

(二) 工具

1.青少年手机依赖自评问卷

采用安徽医科大学公卫学院陶淑曼等人编制的“青少年手机依赖自评问卷”, 共3个因子 (戒断症状、身心影响、渴求性) , 13个项目, 请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分值。问卷各项目采用5点计分法, 即“总是”记为5分, “经常”记为4分, “有时”记为3分, “偶尔”记为2分, “从不”记为1分。得分越高则手机依赖程度越高。

2.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 (s-EMBU-C)

选用北京师范学院心理学院蒋奖等编制的问卷“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 (s-EMBU-C) , 共3个因子 (拒绝、情感温暖、过度保护) , 21个项目。分为父亲版和母亲版。问卷同样采用5点计分法, 即“总是”记为5分, “从不”记为1分。部分项目采用反向计分。

(三)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两组间定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多组间定量资料比较用方差分析, 采用相关分析探讨手机依赖问卷得分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得分的关系, 多元线性回归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对手机依赖的影响。

二、结果

(一) 问卷可靠性

本次施测“青少年手机依赖自评问卷”893份有效问卷13项可靠性Cronbach’s Alpha值0.865,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 (s-EMBU-C) 893份有效问卷42项可靠性Cronbach’s Alpha值0.837。

(二) 高职医学生手机依赖及家庭教养方式的一般状况

手机依赖及手机依赖各维度均分描述:

高职医学生手机依赖及各因子均分不符合标准正态分布 (shapiro-wilk正态检测, P<0.01) , 符合近似正态分布 (条形图近似钟形) 。

(三) 高职医学生手机依赖及家庭教养方式的在性别、系部、居住地方面的差异

高职医学生在青少年手机依赖自评问卷中得分在不同性别、系部及居住地方面均无显著差异。高职医学生在s-EMBU-C问卷中得分居住地在城镇的学生母过度保护得分显著高于居住地在农村的学生 (P<0.05) ;男生在父拒绝这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P<0.01) , 在父情感温暖得分显著低于女生 (P<0.05) , 在父过度保护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P<0.01) , 在母过度保护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P<0.05) , 在母拒绝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P<0.05) 。

(四) 高职医学生手机依赖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

以手机依赖和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 (父拒绝、父情感温暖、父过度保护、母拒绝、母情感温暖、母过度保护) 为变量, 除了父母过度保护和父情感温暖之外所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显著的 (除父过度保护与母情感温暖之间P<0.05其余均P<0.01) 。在相关性显著的变量间, 父过度保护与母情感温暖相关性最低 (R值为-0.066) , 母情感温暖和父情感温暖相关性最高 (R值为0.613) , 与手机依赖相关性最高的是父拒绝 (R值0.341) , 与手机依赖相关性最低的父情感温暖 (R值为-0.087) , 与手机依赖呈负相关的是父、母情感温暖 (R值分别为-0.087和-0.089) 。

(五) 高职医学生手机依赖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得到R方0.163, 标准估计估计的误差0.596。

回归模型系数:

三、结论

(1) 本次对高职医学生问卷调查中采用的“青少年手机依赖自评问卷”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 (s-EMBU-C) ”测试结果问卷一致性良好, 可靠性较高。

(2) 高职医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上男生比女生更常被父、母拒绝及过度保护, 女生比男生更常从父亲那里获得情感温暖;居住地在城镇的学生比农村的学生更常被母亲过度保护。

(3) 家庭教养方式解释了手机依赖量表得分的16.3%, 能够显著预测手机依赖。用家庭教养方式的各因子预测手机依赖时, 回归方程在预测时平均偏离大约0.596。有可能通过改变家庭教养方式干预手机依赖。父拒绝、父过度保护和母过度保护都解释了手机依赖量表得分占显著比例的方差, 它们的改变在父母教养方式改变里可能对手机依赖影响最大。

四、讨论

(一) 关于问卷的选择及不足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所选用的问卷大多是国外问卷的中文版或自行增删后所得, 鲜有考虑对中国大学生的适用性。本文选择的问卷不单考虑了信度和效度, 还考虑了心理统计学评价标准, 并根据调查结果剔除了不适合中国人群的部分, 删减了不合理的部分。

(二) 关于研究对象的选择及不足

为了方便取样选择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即便是对于高职医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本研究结果仍需同类调查来佐证和补充。

【相关链接】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 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 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 哪怕只是半天儿不见, 也会魂不守舍, 坐卧不宁。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 也将一种“新鲜病”——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手机没带在身边就心烦意乱, 无法认真工作;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 就会下意识地看一下铃声设置是否正确;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手机在响, 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

摘要:目的 :探讨高职医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河南省某医高职院校在校医学生1000名集体施测, 采用青少年手机依赖自评问卷测量手机依赖程度、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 (s-EMBU-c) 测量被试者的父母教养方式。结果 :以手机依赖和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 (父拒绝、父情感温暖、父过度保护、母拒绝、母情感温暖、母过度保护) 为变量, 除了父母过度保护和父情感温暖之外所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显著的 (除父过度保护与母情感温暖之间P<0.05其余均P<0.01) 。在相关性显著的变量间, 父过度保护与母情感温暖相关性最低 (R值为-0.066) , 母情感温暖和父情感温暖相关性最高 (R值为0.613) , 与手机依赖相关性最高的是父拒绝 (R值0.341) , 与手机依赖相关性最低的父情感温暖 (R值为-0.087) , 与手机依赖呈负相关的是父、母情感温暖 (R值分别为-0.087及-0.089) 。结论 :家庭教养方式解释了手机依赖量表得分的16.3%, 能够显著预测手机依赖。用家庭教养方式的各因子预测手机依赖时, 回归方程在预测时平均偏离大约0.596。有可能通过改变家庭教养方式干预手机依赖。父拒绝、父过度保护和母过度保护都解释了手机依赖量表得分占显著比例的方差, 它们的改变在父母教养方式改变里可能对手机依赖影响最大。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手机依赖,相关,回归

上一篇:中西戏剧的道德叙事与精神追求——以《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为例下一篇:谈生物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