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东南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的路径探索

2022-11-26

1 引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针对重庆渝东南地区, 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丰富的自然人文优势资源, 要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就必须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对此, 渝东南地区生态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是关键, 更是保障, 也是形势之使然。

2 抓住重点, 协调发展民俗生态旅游业

2.1 打造升级主题生态旅游品牌

渝东南地区拥有众多国家级市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历史文化遗产等资源。这就为渝东南地区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业提供了独特条件。渝东南地区应以自然山水和民俗民风为主题, 充分挖掘整合资源, 打造渝东南生态旅游品牌。自然山水主要以武陵风光和乌江画廊为主, 重点打造升级酉阳桃花源、武隆仙女山、石柱黄水、黔江小南海、乌江画廊等精品景区及其拓展景点。民俗民风以土苗风情为主题, 主要依托龚滩、龙潭、濯水、边城等文化古镇和地方特色村寨, 挖掘展示以土苗为代表的民俗民风, 着力开发构建以民俗体验、展会节庆、古镇游览等为主的土苗风情主题旅游。同时, 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 协同发展乡村旅游, 不断提升旅游品牌与质量。

2.2 整体提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

将旅游产业作为先导性产业来抓, 在区域间建立健全政府、景区、企业等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旅游联动发展新机制。强化旅游线路整体打造, 构建完善武隆旅游区―彭水旅游区―黔江旅游区―黄水旅游区、黄水旅游区―黔江旅游区―酉阳桃花源―秀山边城、武隆旅游区―彭水旅游区―黔江旅游区―酉阳桃花源―秀山边城等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同时, 积极推动精品旅游线路与张家界、梵净山、金佛山等周边景区景点联动发展, 不断提升旅游区内部、相互间以及与外部间的联通水平。建立健全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完善各旅游区接待服务配套体系, 比如建设一批星级酒店、自助露营基地、星级旅游厕所等, 不断提升接待能力与服务水平。

3 突出优势, 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

3.1 培植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链

推进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渝东南地区可充分利用地利优势和惠农政策, 推进一批独具特色的农林牧项目落地, 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茶叶、经果林以及土鸡、山羊养殖等种养业, 打造特色种养产业链条。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与升级, 如石柱黄连产业化基地、酉阳青花椒种植基地、酉州乌羊养殖基地等。延伸产业链条, 大力发展现代观光休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 积极推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 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开展农业科技创新试点, 进而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3.2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牌建设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能力。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调查与治理修复工作, 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对接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 增强食用农产品消费信心。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 加快开展区域内“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工作, 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绿色生态、知名度高的名优农产品品牌, 同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 重点支持酉阳的花田贡米, 秀山的金银花, 石柱的辣椒等品牌建设。围绕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思路, 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国家级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带动其他农业企业做大做强。

4 因地制宜, 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工业

4.1 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瞄准绿色、健康、生态的市场需求和消费需求, 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 打造一批特色资源精深加工产业。比如可充分利用渝东南地区特色农产品资源, 大力发展肉制品、调味品、饮料等生活必需品精深加工, 提升开发各种食品精深加工的能力, 酉阳的武陵天椒、苦荞等就是典型;依托青蒿、黄连等中药材, 大力培育和引进医药龙头企业,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充分挖掘利用原生林木等资源, 创新发展原木家具、竹制品等加工产业。深化与中石化等大型企业合作, 积极推进彭水、黔江、酉阳等地的页岩气勘探, 实现绿色有序开采与利用, 同时健全完善域内页岩气输送管网系统,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4.2 积极推进资源型工业转型集约发展

渝东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资源型加工工业打下了很好基础。新常态下, 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好资源型工业产业。通过提高技术装备等手段, 积极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发展, 妥善解决好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行清洁生产, 鼓励支持企业积极争取ISO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达到清洁生产的要求。引入循环经济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 不断延伸产品产业链条, 将资源型加工企业建成为环境友好企业。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让标准厂房、公共服务平台、废弃物集中处置等基础设施及住房、医疗等生活配套设施应有尽有。

5 把握趋势, 大力发展现代新兴服务业

5.1 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黔江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优势,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不断扩大商品货物的配送范围, 提升配送服务能力与水平。加快完善物流产业相关产业链建设, 有效解决物流产业在农村的“最后 (初) 一公里”问题, 支持菜鸟物流等龙头企业在各个区县建设相应的物流配送中心, 鼓励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增加城乡商业网点建设, 完善市场交易制度体系, 构建区域性商业贸易服务中心。合理规划建设金融服务体系, 进一步增强城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建设区域性信息共享平台, 加快实现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

5.2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牢固树立并践行重庆市委陈敏尔书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扎实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民生工作”的理念, 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体系, 增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引导和鼓励各类资金投向渝东南地区。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多元供给制度, 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功能, 政府应对教育、医疗、社保等重大民生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进行改革, 引导社会资源流向渝东南地区。结合渝东南地区脱贫攻坚的实际,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落地, 特别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 以更好地推动区域发展。

6 完善配套, 努力构建生态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6.1 加大对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

一个地区要发展, 资金和人才极为关键。在资金上, 积极向上争资、对外引资, 加大国家扶贫资金投入力度, 完善区域内金融机构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流向有利于产业发展升级的领域;积极推动区域内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支持大型金融机构在区域内设分支机构, 推动地方银行、小贷公司的发展。在人才方面, 打破体制机制限制, 将优秀人才选派到相关部门, 并在工资、职级、住房等方面设置相对优厚的条件, 以吸引鼓励优秀人才扎根基层;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 并加大培训, 特别是要围绕生态产业发展所需开展技术培训,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6.2 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加强调查研究, 借鉴先进经验, 颁布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专门性的法律法规, 弥补生态产业领域专门立法的空白。财税方面, 加大中央和市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完善基本财力保障制度,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与比例;加快建立完善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税收体系, 对符合国家和重庆在渝东南的鼓励类的产业企业, 实行最优惠的税收减免政策;建立跨区域性的生态补偿机制。在技术与文化方面, 统筹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力量, 为渝东南地区产业发展在生产、消费和环境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 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推动产业发展升级;倡导生态消费和绿色需求, 积极打造政府、企业和社会生态文化, 为生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摘要:发展生态产业是渝东南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经济发展生态化、生态发展经济化的重要途径。重庆渝东南地区生态产业发展须从民俗生态旅游业、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绿色生态工业、现代新型服务业以及生态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等方面着手, 最终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渝东南,生态产业,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殿颖.渝东南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 2011.

[2] 张月芳.渝东南地区生态产业化发展研究[J], 重庆行政, 2016 (2) .

[3] 史文雷, 徐蕾等.衡水市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 2015 (47) .

上一篇:“汉语热”与海外华文教育可持续发展下一篇:双块式无碴轨道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