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架构下的软件权利配置探究——以百度诉搜狗“搜索引擎跳转”案为视角

2022-09-10

1 闭元系统中的软件权利分配

闭元系统是指不向第三方开放源代码的系统。例如, 苹果公司的IOS系统。而苹果公司对于所有的第三方软件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1) 大多数的第三方软件都必须从其apple store里下载, 且这种管理方式是夸硬件的。即这一套软件管理制度是适用到所有苹果公司所生产的硬件设备的。 (2) 所有在apple store里的软件都与苹果公司签订了服务协议, 也就是同意受到这种管理与限制。 (3) 在苹果的电脑 (MAC) 是唯一可以通过正常途径下载到其应用商店里所没有的第三方软件的, 即通过设置系统中的安全设置来下载, 但是受到了系统的严格监控。 (4) 所有在软件商店里下载的第三方软件, 在苹果硬件设备上运行都必须按照其提供的模式进行。

在闭元系统下, 系统本身具有基础地位, 在权利配置中处于优势地位。但这种方式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对于其他软件的侵权行为。相反, 这是在一个系统框架或者说是一个软件框架下的子软件的权利分配问题。而在闭元系统中的第三方软件之间的权利冲突, 取决于各个第三方软件与闭元系统运营人的协议。在协议内部有关于各个软件的权利规定, 一旦一个第三方软件超出协议规定, 该侵权行为便形成了一个违约责任与一个侵权责任。且对于权利范围, 由各个第三方软件与闭元系统之间的协议来规定。

2 开元系统中的软件权利界定与分配

与上述闭元系统不同的是, 以WINDOWS、Android为代表的开元系统, 将源代码公开, 也就是不对于在其平台上运行的第三方软件进行限制。此时没有了系统作为平台来规定软件的权利范围, 那么对于不同的第三方软件的权利范围与权力配置则无法通过像闭元体统一样通过平台协议的方式解决。此时, 才介入到本案中的核心问题, 关于开元系统中的软件权利分配问题。而本案中的两个软件都是基于一个网络框架下的受同一种代码规制的第三方软件。

当讨论一个软件的自身的权利时, 应当看清楚软件的本质, 即“软件对于用户是什么”, “对于它的制作者是什么”。

对于用户, 软件更像一种工具。用户在使用软件时, 不外乎就是利用其工具价值满足我们某些需求, 对于第三方软件更是如此。我们实际中使用软件是为了通过软件的运行来使其满足我们的需求。那么软件的核心在于其工具价值。其次, 对于制作者, 其制作软件的目的不外乎也是满足其某种需求。对于第三方软件, 尤其是本案中的软件, 满足的是软件公司或者软件的运营人带来经济效益的需求, 即通过用户使用该软件而得到一定的经济收益, 这里强调的是软件的营利性或者说是获得收益性。

那么在讨论软件权利的时候, 是从用户角度出发还是从其制作者或运行者角度出发呢?在使用软件的时候, 是用户与运行者的利益交换, 是一种所有第三方软件与用户的一种外部关系, 而在讨论不同的第三方软件间的竞争时, 我们讨论的是第三方软件的内部关系, 也就应该从运行者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 软件的权利就是不同软件的运行人或所有人的权利。基于上述分析, 可以看出, 对于一个第三方软件在软件市场中首要的便是它的营利性。当我们讨论软件权利时, 首要的便是它的获得盈利的权利, 即获得盈利或盈利可能性的权利时一个软件的首要权利。

3 权利范围

从实际软件收益方式来看, 不外乎以下几种: (1) 直接通过购买, 即用户通过直接向软件运营商支付一定的费用来使用软件。 (2) 免费使用+升级服务购买, 即软件向用户提供最基本的服务, 但用户想要获取其更好的服务便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3) 从第三方获取利益, 即软件向用户提供服务时, 通过用户的一定的使用, 使软件从第三方获取利益, 本案中涉及的搜索引擎与输入法均属于该种。因而, 一个软件的获利终归是要通过对于软件的运行而获利的, 此时的模式可以概括为“用户选择—运行软件—软件获利”。这个模式体现的是民法当中“社会理性人”的一般逻辑:普遍的理性人选择一款软件, 运行软件, 使用软件功能。在运行软件时, 选择的行为就已经结束。且在运行软件后, 该软件就有了一种获取一定效益的期待利益。我们这里称其为“获取效益的期待利益”。笔者认为, 该期待利益属于一个软件的权利范畴, 是应当受到保护的。

从案例可以看出, 用户在打开百度搜索引擎时, 其选择行为就已经完毕, 百度搜索引擎此时具有了上述所说的“获取效益的期待利益”, 搜狗输入法在该过程中是帮助用户输入一定内容的表达工具, 搜狗通过对于“灵犀”联想输入转接到搜狗的搜索引擎, 客观上侵害了百度的获取一定效益的期待利益。该种期待利益不给予搜狗的原因在于, 此时软件运行的外部环境。即当一个软件作为一种工具时, 是否是贯彻用户的选择意志。当用户点开百度的时候, 其选择意志已经确定, 即运用百度来进行搜索。当一个软件通过一种方式来间接引诱、篡改用户的选择意志的时候, 其期待利益就已经不受保护。

综上所述, 在当前互联网框架下, 当一个软件或程序以违背用户意志的方式侵害到另一个与其有竞争关系的软件的“获取效益的期待利益”时, 该软件在构成了不当竞争的基础上, 也侵犯到了该软件或程序的“软件权利”, 因而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摘要:在百度诉搜狗“搜索引擎跳转”案中, 一审法院从用户意志出发, 强调了用户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从而反向证明搜狗公司存在“诱导性”的不当竞争行为。本文通过对现有网络框架下的软件或程序间的权利分配出发, 探讨基于用户意志所产生的软件的可期待性利益, 从而从另一个视角讨论具有竞争关系的不同软件间的利益规制。

关键词:网络架构,权利配置,百度,搜狗

参考文献

[1] 赵刚.百度诉搜狗案:技术创新的跨界与越界[N].人民法院报, 2015-11-02.

[2] 谭宇航.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互联网条款”的适用逻辑——兼评相关典型案例[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17 (8) .

上一篇:探究如何更好地进行土地整理下一篇:谈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以茶文化和茶艺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