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流行病学

2022-07-28

第一篇:浙江大学流行病学

2018年浙江公共卫生助理流行病学考点:第二章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2018年浙江公共卫生助理流行病学考点:第二章

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12月9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死亡与生存频率

1.死亡率 是指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总死亡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比例。观察时间常以年为单位。

死亡率用以衡量某一时期、某一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的大小。它既可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也可为该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死亡专率:按不同的特征进行计算的死亡率。

死亡率的比较:应采用标准化率。

2.病死率 表示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者占该病全部患者的比例。

病死率表示确诊某病者的死亡概率,可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治能力,常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

病死率与死亡率不同,死亡率计算时分母为平均人口数,包括了所研究疾病的患者和非患者,而病死率的计算只与所研究疾病的患者有关。

第二篇:南京医科大学临床7年制流行病学07-09级试题

流行病 【07七年制】

一 名词解释

1,epidemiology6,流行

2,生态学谬误7,偏倚

3,盲法8,暴露

4,一级预防9,随机对照试验

5,疫源地10,队列研究

二选择

三简答

1,流行病学的用途

2,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3,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4,我国规定的国际传染病监测内容

四问答

1,计算题

2,计算题

3,病例对照研究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4,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其流行病的特点

【08七年制】

一、名词解释(共8题,每题3分)

1、病因

5、Exposure

2、移民流行病学

6、Blinding

3、Epidemic

7、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4、Odds Ratio

8、Selection bias

二、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1.5分)

1、以下哪一个不是流行病学的特征

A、群体特征 B、概率论的特征 C、治疗为主的特征 D、对比的特征

2、一种新治疗方法可有效减少该病死亡,但不能治愈该病,则将会导致该病的

A、发病率增加 B、患病率减少 C、患病率增加 D、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减少

3、在大于65岁的人中,虽然冠心病的发病率高于65岁以下的人群,但该病患病率下降,此种现象的最好解释是

A、大于65岁的人冠心病患者病程较短B、大于65岁的人冠心病患者病程较长

C、大于65岁的人冠心病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措施D、大于65岁的人冠心病的病死率降低

4、在对病因不明疾病的研究中,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早期发现病人 B、筛查各种高危病人 C、概括和检验病因假设 D、描述分布,提出病因假说

5、下列哪项不是疾病时间分布的变化形式

A、散发 B、长期变异 C、周期性 D、季节性

6、为了解某学校近视眼的情况,调查者计划从全校50个班中,随机抽取5个班,然后调查这些班的所有学生,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分层抽样

7、疾病的人群分布中最重要的特征是 A、年龄 B、性别 C、职业 D、种族

8、一位对新生儿黄疸感兴趣的调查者,选择了100名被诊断为新生儿黄疸病的儿童和同期住医院的100名非黄疸儿童,然后调查他们母亲的产科记录和分娩记录,以寻求可能的发病原因,该研究属于:

A、横断面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队列研究 D、临床试验

9、一次腹泻暴发调查显示:A餐馆就餐者中发病者占85%,而B餐馆15%,C餐馆55%,饮用公用水的人中发病者占95%,据此下列哪个论述是正确的?

A、暴发来源于A餐馆,因为3个餐馆中该馆发病率最大B、暴发来源不是B餐馆,因为B餐馆发病率最小

C、暴发来源是公用饮水,因为其发病率最高D、不能下确切结论,因为没有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10、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

A、在无该病者,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分为两组

B、在有该病者,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分为两组

C、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暴露因素者,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暴露因素者

D、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暴露因素者,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暴露因素者

11、某病的多个危险因素中,要确定重点控制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某人群该病的发病率,最好以下列哪项指标为依据

A、SMRB、RRC、AR%D、PAR%

12、病例对照研究中,调查对象应当是

A、病例组选择怀疑患某疾病的人,对照组选择未患某疾病的人

B、病例组为确定患某疾病的人,对照组为怀疑患某疾病的人

C、病例和对照均是患某种疾病的人

D、病例应是确定患某疾病的人,对照是不患某疾病的人

13、一项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与对照共63对。病例与对照均有雌激素暴露史者为27对,病例与对照均无暴露史者4对,病例有暴露史而对照无暴露史者有29对,则OR为

A、10.67B、9.67C、2.24D、1.24

14、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χ2=11.21,P<0.05,OR=2.5,正确的结论为

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C、对照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小于病例组D、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

15、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的偏倚是

A、回忆偏倚 B、无应答偏倚 C、混杂偏倚 D、失访偏倚

16、标准对照(阳性对照)是哪种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所特有的对照方法

A、个体实验 B、社区实验 C、临床实验 D、现场干预

17、一篇金霉素广告声称:用金霉素治疗1000名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有970名在72小时内症状消失。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下列结论:应选择金霉素治疗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

A、正确 B、不正确,样本量太小 C、不正确,没有对照组数据 D、不正确,没有统计学检验

18、以糖尿病诊断为例,如将糖尿病的血糖标准划得低些,则

A、特异度将上升并包括全部非糖尿病患者B、特异度将上升并使部分正常人划入糖尿病可疑对象

C、灵敏度将上升甚至包括全部糖尿病人D、灵敏度将下降并将部分病人归入正常组

19、下列哪项不是因果联系的判断标准

A、关联的类似性 B、生态学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描述性研究

20、下列哪种研究方法在验证病因假设时最可靠

A、队列研究 B、生态学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描述性研究

21、病因判断标准中下列哪条是必需的

A、关联的时间顺序:先“因”后“果” B、关联的强度C、关联的可重复性 D、关联的合理性

22、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主要依据是

A、潜伏期 B、传染期 C、症状期 D、临床期

23、我国法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是

A、鼠疫、霍乱 B、鼠疫、炭疽 C、禽流感、霍乱 D、霍乱、炭疽

24、疫源地是指

A、传染源能达到的范围 B、传染源所在的地区

C、传染源容易聚集的地方 D、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

三、简答题(共3题,每题5分)

1、简述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区别。

2、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3、简述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四、计算和应用题(2题,共25分)

1、某学者为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于1992年在江苏省海门县选择年龄在20到60岁当地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HBsAg的检测,将研究对象分为HBsAg(+)组和HBsAg(-)组,自1993年起开展每年一次的随访,调查其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情况。随访至2003年时,共获得表1数据。

表1 江苏省海门县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十年随访结果

组别肝癌发病人数随访人年数

HBsAg(+)组14017500

HBsAg(-)组2713500

请根据此结果计算和回答:

(1)此研究属于何种研究方法?

(2)请计算暴露与发病关联指标(RR、AR、AR%),并说明其流行病学意义。

2、某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新的影像仪器,用来诊断乳腺癌。为了评价该仪器的诊断效果,分别对100个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和100个健康妇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00名乳腺癌患者有90名阳性,根据此结果请计算或回答

(1)将数据整理成四格表,并计算该诊断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同时对结果加以解释。

(2)如果对照选择的不是100名健康妇女,而是100名乳腺增生或乳腺囊肿的妇女,则选择此种类型的对照是否合适?为什么?

【09七年制】

一、名解 3分每个,共6个

1.病因 2.疫源地 3.attack rate 4.RCT 5.出生队列研究(英文) 6. bias

二、问答共两题,共12分

1.混杂因素的含义和控制方法 4分

2.因果关联的含义和控制方法 8分

三、选择 20个,每个2分

1.要调查人群某病的因素 采用A人群归因危险度 B。。。

2.美国某州肺癌发病率为45.9/10万 ,患病率为23/10万,病程为A0.5年B一年C二年D。。

3.幼儿园中7人发病,这七个人的家庭共32人,又有5人发病,则继发率为A20%,B5/32的值,C。。。

4.吸烟者肺癌发病率51/10万,不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5/10万,人群中肺癌发病率21/10万,问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90.2%,B76.4%C 46/10万

5.在不明病因的疾病中,描述性研究的目的是A找出患病者 B筛查高危人群 C炎症和评价病因假设 D提出初步病因假设

6.发病率和患病率关系 A患病率提高,发病率也提高 B患病率是静态的 C患病率可用于人口变动较大时

7.确定留验时间的是A潜伏期B感染期

8.下列哪项不是时间分布 A散发 B短期波动C 长期变异

9.随机对照试验的对照可以是 A外对照B自身对照C标准对照

10.病例对照研究最大的偏倚是A回忆偏倚 B失访偏倚C。。。

11.验证病因假说最强的是A病例对照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队列研究 D生态学研究

12.哪项不是临床试验的原则 A匹配B随机C对照 B重复

13.若将血糖检验标准降低,则A特异度上升,将正常人部分纳入糖尿病B灵敏度上升,基本包括所有糖尿病病人

14.甲类传染病包括A鼠疫,霍乱

四、 计算题分数有点乱

1:1配对研究,已按年龄,民族,职业配对20分

其中得肺癌人数对照组病例组

吸烟不吸烟

吸烟2010(表格得自己列)

不吸烟2020

1列四格表 4分

2计算X2的值 给公式的一个是b+c>40的,一个是小于40的3分

3计算OR 2分 并说明含义2分

4若用该表做职业与肺癌研究是否可行 2分

5该实验只研究了吸烟与否与肺癌关系,若要进一步探讨吸烟与肺癌关系,还应要哪些信息,哪些分析5分

第三篇:大学流行音乐鉴赏

我不是一个很懂音乐的人,上了这个大学流行音乐鉴赏,对音乐略懂一些皮毛。我想阐述一下我对流行音乐的感受,讲一下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史和歌唱选秀节目的黄昏。

我觉得流行音乐相比其他类型的音乐,更贴近我们的生活。流行歌曲之所以流行还在于好唱、好学。流行歌曲的唱法突出的就是个性化、自由化。这不同于民族、美声唱法的类型化。不同的唱者表现出不同的音色和唱腔。它的演唱方法较自然,不需太多专业技术,以自然为准,人声音区的各个部分有着不同的色彩。流行音乐生活之中到处都有,并且我觉得我们的精神生活也需要音乐来慰藉。音乐也可以能传递给听众温柔、婉转的感觉,但其中又总是含有淡淡的伤感、淡淡的哀愁,让人们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同时在人们因这喧嚣的世俗烦扰而疲惫时,给以精神慰藉,洗去心灵的尘埃,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依靠、安慰和宁静。再者我来讲一下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史。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繁荣。改革开放初期抒情歌曲的复兴。首先获得群众推许的作品为《祝酒歌》。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它们继承了50-60年代抒情民歌的传统,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旋律优美流畅,是对“文革”期间“高强硬响”音乐观念的逆反,代表了80年代初期群众歌曲的成就。港台歌曲的传入和内地流行音乐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新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徘徊,从90年代起,由于著作权法的实施,国家对引进港台音带的数量作了限制,这就影响了那些靠做引进版生意的音像公司的生计。客观环境的变化,使得内地各音像企业不得不重新规划各自的生产流程,开始重视创作、重视培养自己的歌手和制作人。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现了一大批由内地音像公司制作推出的新偶像。尽管这些歌手的包装方式大多未能摆脱港台的模式,但已经在国内青少年歌迷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打破了多年来由港台青春偶像独占青少年音带消费市场的局面。21世纪初——网络歌曲异军突起。21世纪,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手机彩铃下载业务的兴起,网络歌曲开始异军突起,流行音乐的制作也更加商业化、世俗化。2000年,雪村的一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在网络上热了起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网络传播对音乐的帮助。2004年,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唐磊的《丁香花》、庞龙的《两只蝴蝶》,也在网络上火起来。其中杨臣刚《老鼠爱大米》更是一夜走红,直至走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红地毯。此后,以通俗、轻松、幽默为特点的网络歌曲在国内乐坛风起云涌,大量平民歌手通过网络,把自己和其所创作的歌曲推向社会。

最后我觉得现在歌唱娱乐节目的泛滥,让我们觉得流行音乐太廉价。歌唱选秀节目的层出不穷,却没有让我们这些观众真正的去感受到流行音乐的内涵,而是把流行音乐商业化。音乐应该是无价的,音乐应该是让我们愉快的,而是利用音乐,让音乐纯粹一点。

第四篇:大学流行音乐欣赏课心得

流 行 音 乐 欣 赏 心 得

流行音乐欣赏课是这个学期才开的的一门选修课,它一开课就成为了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经过三百多名学生的争抢,我最终很幸运的成为了入选这门选修的一百多人中的一人,选上流行音乐欣赏这门课让我感到十分高兴。我是一名工科化专工业的大三学生,上学期中大量的专业课程、专业实验、专业实习的事情弄得我的生活紧张烦躁,一堆的压力积聚在心头无法排解。每天通过听音乐,看网络小说等东西来缓解平日紧张的生活节奏,可惜这些又容易让人沉迷而忘却正事,而且这些玩完之后总给人一种空洞、贫乏、无聊、寂寞的感觉,总导致脾气的轻易暴躁,心情极易被周围环境惹起波澜,又郁结于心。生活总是处于一种颓废、没有朝气的状态。而这些,流行音乐欣赏给了我解决答案。

十几周的学习下来,虽然未必获得什么所谓的人生感悟,又或者所谓个人修养的提高,再或者其他的一大类所谓的大道理。这些东西对于年轻叛逆的青年们来说其实是最为讨厌的,而且,由于阅历的问题,我们也真的听不入耳,记不上心。但是,上流行音乐课老师所带来的轻松愉悦的课程和贴近我们年纪的讲解让我获益匪浅。十几次课下来,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流行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领略了中外闻名的流行音乐乐曲,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音乐宣泄出心中情绪、压力和感动就是我们对音乐最好的解释,能够从音乐中收获人生一二就是我们最大的幸运。

我记得读初高中的时候,还是很多时间在听歌的,但大学以后,听歌的时间就少了,也许是时间的匆忙,又或者心思的太多。音乐欣赏对我略显精彩又有些无聊的大学生活来说,是成了调节生活的必须品。我时常想,小时候的喜欢听歌也许是那时的娱乐太少,哼哼唱唱时给我的生活添加了乐趣。

而如今长大了之后,阅历有些提升,年少的幻想也不多了,但对流行音乐有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虽然大多流行音乐的基调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那种,少有激昂向上的曲、词。但我觉得它还是能给我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的感觉,不一样的曲风带给我不同的东西,或者排解下紧张的快节奏生活的压力,又或者得到一种大勇奋进的激情,对我来说,流行音乐已经逐渐从一种消遣变成欣赏!

第五篇:流行文化在大学校园的传播状况

课题题目:流行文化在高校校园的传播状况分析

相关背景:当今社会各种传播技术不断得到完善,直接推动了流行文化的蓬勃发展。流行文化特别是在高校校园中的广泛传播与渗透,不仅改变着高校学生的消费习惯、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正在影响并改变着学生的文化认识和思想观念,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流行文化的思考和判断。

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以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为例子,对流行文化在高校校园的传播渠道、方式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分析,重新思考流行文化的价值以及对高校学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研究方法与步骤:

1.对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传播环境的分析:

该校区学生可以接触到的传播媒介有网络,电视,报纸,杂志,校园广播,宣传单等等,每个学生都是有自由意志的个体,而且在这里多种不同观点可以得到充分表达,限制性因素较少,传播相对自由。另外,该校区学生由内、外招生组成,港澳台学生的融入使得受传者的特点变得更加丰富。从总体上看,该校区的传播环境比较典型,适合进行传播的调查研究。

2. 查阅文献资料和搜索有关论文论著

在网络上找到的《港台流行文化对大陆大学生的心理影响》;《韩剧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流行文化”应怎样“流行”》(马琴芳)等论著,对指导本次的课题研究很有意义。还有对于美剧,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山寨文化等流行现象进行研究的论文都是本次研究借鉴的素材。

3.问卷调查

结合文献调查获得的相关结果,针对流行文化对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设计面向全体校区学生的调查问卷,向所有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研究结果:

1.结论预测

高校学生往往是引领各种文化的强有力因素,但在今天各种传播技术得到充分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繁荣发展,外界潮流反而对高校学生形成强烈的冲击。流行文化也是如此。由于流行文化的这种传播内容本身所具有的信息属性的特别,高校学生虽然是具有一定认知水平的群体,但在接触流行文化时,却没有表现出来接受信息时的主动性。他们对流行文化的区别选择的差异性不明显,这也与流行文化在他们群体内部中广泛传播有很大关系。流行文化在高校校园的传播的渠道是非常灵活的,传播的方式也非常之多,尤其是流行文化能够成为高校学生之间的“谈话议题”,让流行文化进一步地影响到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然而,流行文化对于高校学生的影响更多的是体现在消极方面上的。因此,我们必须一方面丰富流行文化的内涵,一方面加强对流行文化的规范制约。

2.分析数据和修正结论

从学生接触流行文化的传播渠道和方式的角度分析数据,找出流行文化在高校校园中最具威力的传播渠道或方式,对各种传播渠道或方式做细致的效果分析;针对内外招生和性别差异等的不同特点,分析流行文化的冲击与高校学生本身特点间的关系;分析高校学生由于流行文化带来的行为方式、消费习惯、文化认识和思想观念等变化的情况,得出流行文化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从数据分析中得到的结论修正预测的结论,形成初步的研究结果。

3.联系专家提出建议

根据初步的研究结果,采访传播学的教授老师,给本次研究项目做出评价,并针对流行文化带来的消极方面的影响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公布结果与收集反馈信息:

在各大高校BBS论坛和校园广播公布此次研究的结论,希望能够引起高校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对于各种文化的识别能力,增强对外界信息的批判能力和提高接受外界信息时应有的自主和主动意识。

收集高校学生对于本次研究结果的看法和感想,进一步评估本次的课题研究。

上一篇:资金补助申请报告下一篇:走进传统国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