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流行病学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麻疹流行病学范文

麻疹的流行特征分析

了解成都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该市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年报告确诊病例2200例,2008年全省开展强化免疫后发病率明显降低;麻疹的发病高峰在3~7月份;发病以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和低年龄学龄儿童为主,<1岁儿童和成人麻疹病例构成逐年增加;流动人口麻疹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58.45%。结论

2008年全省开展强化免疫后成都市麻疹发病率明显降低。及时有效的接种 疫苗,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提出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为了解近年来成都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加速我市麻疹控制进程,实现消除麻疹工作目标提供决策依据,现将2004-2009年成都市麻疹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发病资料来源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系统,包括所辖区(市)县报告的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主动监测资料;强化免疫数据来源于本市工作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市统计局。

1.2 诊断标准

麻疹病例的诊断和分类标准按卫生部《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进行。

1.3 抗体检测

麻疹抗体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血清IgM抗体。

1.4 统计分析

有关数据采用Exce2000进行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麻疹疫情

成都市辖19个区(市)县,2009年末人口1139.63万人。2004-2009年6年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2865例,最终诊断麻疹病例2200例(76.79%),其中实验室确诊1610例,流行病学调查诊断42例,临床诊断548例,分别占确诊病例总数的73.2%、1.9%和24.9%。排除病例665例(23.21%),其中风疹95例,其他570例,分别占排除病例总数的14.29%和85.71%。

2.2 麻疹流行特征

2.2.1 发病情况

自1990年成都市开展了麻疹集中发病地区部分人群的麻疹疫苗强化接种以及建立麻疹监测系统等措施以来[1],1991-2004年发病率都处于较低水平(0.19/10万~1.32/10万);2007年上升至7.96/10万。2008-03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对8月龄~14周岁儿童强化免疫,2008年成都市麻疹发病率下降至2.17/10万,2009年降至0.36/10万(图1)。 2.2.2 暴发疫情

2004-2007年共报告暴发疫情10起,142例病例,分布在本市八个区(市)县,所有暴发均经实验室证实。其中2004年1起,10例;2005年5起,89例;2006年3起,35例;2007年1起,8例。麻疹暴发主要集中在3~5月份,符合冬春季高发的特点,暴发病例人群集中在流动人口中,主要是12岁以内的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强化免疫后200

8、2009年无暴发疫情。

2.2.3 地区分布

2200例麻疹病例分布在全市19个区(市)县,病例分布最多的是中心城区,共计1519例(69%);经济较好的郊区县共计599例(27.3%);发病较少的是经济欠发达且远离市区的郊区县,共计82例(3.7%)。

2.2.4 时间分布

以每年3~7月为发病高峰,共报告1626例,占病例总数的73.91%,其中3~7月分别占病例总数的12.68%、20.95%、17.59%、12.09%和10.59%;2008年病例数从当年5月后明显减少(表1)。 2.2.5 人群分布

2.2.5.1 年龄、性别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病例中年龄最小的是出生后41d,最大的55岁;发病以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和低年级学龄儿童为主,<1岁年龄段、1~9岁年龄段、10~19岁年龄段 、20岁以上年龄段,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3%、48.95%、10.82%和17.23%(表2)。2009年2~9岁儿童发病明显减少,其中

3、4岁年龄组没有病例,<1岁年龄段病例占了当年发病的51.35%;成人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2200例麻疹病例中,男1183例,女1017例,男:女比例为1.16:1。

2.2.5.2 户籍居住状况

病例中本市人口占41.55%,居住在19个区(市)县,50.44%的本市人口居住在五城区,49.56%的本市人口居住在郊区县。流动人口占总数的58.45%,居住在本市15个区(市)县,在本市居住时间≥3个月的病例中,其中141例来自省外,1145例来自省内其它地市州;82.27%的流动人口病例居住在五城区,占五城区发病总数的69.65%;17.73%的流动人口居住在郊区县,占郊区县发病总数的33.48%。

2.3 免疫史

病例中有免疫史者398例(占18.09%),无免疫史者1002例(占45.55%),免疫史不详者800例(占36.36%);本地和外地人口1次和2次及以上免疫史情况无明显差异;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外地人口所占比例远远大于本地人口病例数。

2.4 强化免疫

2007年全市开展了春秋2轮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2008-03按照四川省麻疹强免方案,成都市接种目标儿童1678854人,报告接种率为98.43%,评估接种率为99.48%;在8月龄~6岁适龄儿童登记建卡情况中,漏卡率为1.48%,在强化免疫过程中对81.09%儿童进行了补卡;在摸底登记的目标儿童中有1.63%为零剂次免疫率,补种率达到98.25%。 3 讨论

3.1流行特征及其变化

2004年以前成都市麻疹发病呈低水平散发,2005-2008年出现流行高峰。2008年强化免疫前后发病都以春季初夏为麻疹的流行季节,以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和低年龄学龄儿童发病为主;强化免疫前流动人口发病占了发病总数的绝大部分,2009年以后本地人口发病数超过流动人口,病例呈明显的聚集在市区和经济发达的区县。8月~<1岁组病例构成逐年增加,2004年构成比占当年的11.11%,到2009年构成比占当年的40.54%,和马超等[2]报道一致。1岁以内的小年龄组发病明显上升,说明8月龄以前儿童对麻疹已经易感[3]。20岁以上成人病例构成逐年增加,2004年构成比占当年的10.1%,到2008年构成比占当年的24.15%,可能受冷链等条件影响,疫苗接种不规范、有效接种率低或未种疫苗[4],是本市成人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强免以后2009年发病率降至0.36/10万,但和2012年消除麻疹发病率小于1/100万的目标仍存在较大。 3.2 防控工作的薄弱环节 分析显示,本地和外地人口8月龄~9岁年龄段,未免疫和免疫史不详病例,分别占本地和外地人口发病数的33.04%和57.78%;强化免疫摸底中也发现了漏建卡和零剂次免疫儿童,说明我们的常规工作还需要加强。8月龄~9岁年龄段流动儿童的发病数是本地儿童的1.9倍;本市流动儿童的免疫水平较低,外地来成都入学的高中和大学学生中,也有较多的人员麻疹免疫水平较低[5],因此,加强流动儿童的管理仍是我市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提高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尤其是流动人口接种率, 强化免疫屏障是防控麻疹流行的关键[6]。学校是易感人群集中的地方,最易引起麻疹暴发流行。本市的10起暴发疫情,主要是12岁以内的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因此要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将入托入学查验证工作列入学校传染病管理的重要内容[7]。强化免疫后病例数明显下降,证明常规免疫接种质量和接种率的不断提高是控制麻疹的基础,适时对重点人群开展强化免疫是对常规免疫的必要补充,对迅速提高人群抗体水平,阻断病毒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控制麻疹的有效策略[8]]。

3.3 对策建议 做好麻疹监测管理工作,在做好常规报告工作的同时,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建立流动人口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流动儿童的搜索和管理;严格落实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对于大年龄组人群,特别是高等院校新生和教师、工地民工等特殊群体,适时开展常规接种麻疹疫苗,降低特殊人群麻疹发病率[9]。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广大群众预防控制麻疹意识和水平;开展2010年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工作,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

第二篇:我市召开麻疹传播因素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启动培训会

--免疫规划科杨恒丹、魏海涛

为确保我市麻疹传播因素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的顺利实施,探讨消除麻疹策略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病的控制效果,平顶山市疾控中心于2011年12月29日及2012年2月9日-10日分两次在我中心召开麻疹传播因素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启动及培训会议。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负责麻疹及AFP监测业务骨干等共计40余人加了本次培训会。

会议首先由市疾控中心副县级调研员申建业同志传达了麻疹传播因素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的重要作用及培训的重要意义,要求各县市区高度重视并配合该项目的实施,要从技术和策略上加强我市麻疹疫情防控工作,并对我市当前麻疹防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市卫生局疾控科李鹏副科长出席会议并做了讲话,要求一要继续做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特别要加强以麻疹类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为主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切实做好免疫与监测工作;二要结合麻疹传播因素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开展病例对照研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麻疹病例及对照人群调查工作,要对次项目工作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努力实现消除麻疹工作目标;三要继续巩固和维持我市无脊灰状态,严防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疫情的发生,要做好AFP病例监测及赴疆和返回人员脊髓灰质炎疫苗投服工作,继续巩固我市无脊灰状态。随后,我中心免疫规划科张俊杰科长为大家介绍了麻疹传播因素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的启动背景,并分确诊麻疹病例对照调查、麻疹分析相关资料搜集报告两部分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免疫规划科相关人员分别详细讲解了AFP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麻疹传播因素病例对照调查表格的填写和报表统计填报中易出现的问题为大家做了提示、说明。在2012年2月9日-10日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再次培训,并对所有县市区有关麻疹传播因素历史数据整理表进行核对与完善。

通过对麻疹传播因素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的培训,为我市更深入、扎实地开展麻疹消除工作,做好麻疹传播影响因素调查提供了契机。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免疫规划监测工作质量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2018年甘肃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重点:麻疹的治疗及预防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2018年甘肃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重点:麻疹的治疗及预防

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时间在8月25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临床助理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麻疹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及护理:

1.呼吸道隔离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患者应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延长5天。

2.保持室内温暖及空气流通,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皮肤及眼、鼻、口、耳的清洁;保护眼睛,防止继发感染。

(二)对症治疗: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并应多喂温开水。高热时可给小剂量退热剂,咳剧时予以镇咳药等。

体弱病重者可早期给丙种球蛋白肌注,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

(三)并发症治疗:肺炎、喉炎、心血管功能不全、脑炎

【麻疹的预防】

(一)被动免疫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0.25ml/kg,可预防麻疹发病;0.05ml/kg仅能减轻症状;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二)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

第四篇:打完麻疹疫苗后的反应 麻疹疫苗不良反应

打完麻疹疫苗后的反应

1.麻疹疫苗的反应比较特殊,是打完后5-12天之内可能有发烧的反应,一般在8天左右;

2.麻疹疫苗的发烧反应比较多,是普遍现象;

3.麻疹疫苗引起的发烧一般不高,38度左右,不超过38.5度不用去医院,多喝水即可;

4.发烧退后,还可能出现红疹子;5.打麻疹疫苗之前至少要吃一个星期的全蛋/蒸蛋,目的是看对蛋清蛋白有没有过敏反应。牛羊肉不能吃,海鲜不能吃,避免哭闹,多喝水,注意休息,24H不能洗澡。

打完麻疹疫苗后的反应

预防接种后要好好照料,多喂些开水,让儿童适当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暂时不要洗澡,有时小孩会发生“接种反应”。预防接种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一般接种反应,有可能是局部反应,也有可能是全身反应。如:在注射部位出现短时间的烧灼感和刺疼的感觉,还有个别儿童在接种后5~12天会出现发烧或皮疹,但很快就会消失。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这是由于制品本身所引起的反应,一般来说,由于生物制品引起的接种反应轻微,时间也比较短,也不需要做任何特殊处理 。个别可能会高烧,应及时就医,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另一种是异常反应。异常反应发生原因跟个人体质有很大关系,一般表现为晕厥、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接种疫苗后全身感染等 。过敏体质儿童容易发生异常反应,父母应该多加注意,在注射之前和医生说明。如果你的儿童不宜接种,但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被狗咬伤而必须接种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注射疫苗。服用了药建议你去医院问一下医生!

哪些人不能注射麻疹疫苗

专家介绍,像严重疾病患者、急性或慢XG染者、发热者、对鸡蛋有过敏史者、妊娠期妇女、过敏体质者,都不能进行麻疹疫苗的注射。

专家解释说,是不是过敏体质并不能自己判断,例如知道自己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就认为自己是过敏性体质。这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检查数据来诊断。

注射麻疹疫苗前后注意问题

1、注射疫苗后两天内避免洗澡,以免感染;

2、注射后,应在接种场所休息半小时;

3、在注射麻疹疫苗前不要空腹;

4、避免剧烈活动,不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喝开水。

麻疹疫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麻疹疫苗是一种减毒活疫苗,一般副作用很轻,个别人在接种6~10天可能出现发热、一过性散在皮疹和卡他症状等,持续不超过2天,一般不影响精神和食欲。当体温超过38.5℃,持续时间超过5天以上,或出现柯氏斑时,即认为是加重反应,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由于麻疹是减毒活疫苗,所以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是绝对禁忌的。另外与其他疫苗一样,儿童身体重要脏器有严重疾病,发热、患有其他传染病或恢复期时都不能接种或必须延缓接种。由于麻疹疫苗是在鸡胚中培养的,对鸡蛋过敏的小儿属麻疹疫苗禁忌症,对其他药物或食物过敏的小儿也要慎重。

预防接种后要好好照料,多喂些开水,让儿童适当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暂时不要洗澡,有时小孩会发生“接种反应”。预防接种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一般接种反应,有可能是局部反应,也有可能是全身反应。如:在注射部位出现短时间的烧灼感和刺疼的感觉,还有个别儿童在接种后5~12天会出现发烧或皮疹,但很快就会消失。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这是由于制品本身所引起的反应,一般来说,由于生物制品引起的接种反应轻微,时间也比较短,也不需要做任何特殊处理 。个别可能会高烧,应及时就医,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另一种是异常反应。异常反应发生原因跟个人体质有很大关系,一般表现为晕厥、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接种疫苗后全身感染等 。过敏体质儿童容易发生异常反应,父母应该多加注意,在注射之前和医生说明。如果你的儿童不宜接种,但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被狗咬伤而必须接种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注射疫苗。服用了药建议你去医院问一下医生!

第五篇:麻疹处置报告

关于马山子镇发生一例麻疹

疑似病例调查报告

2014年04月04日,我院接到无棣县疾控中心通知滨州市人民医院报告一例麻疹疑似病例。我院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现将调查处理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张建成,男,2008年03月23日出生,居住于马山子镇北0村,现在北0幼儿园大班上学。

二、麻疹疫情核实及处理情况

经调查核实,患者,2014年4月2日发热,最高温度为38.9℃,3日出现皮疹后,到滨州市人民医院就诊,以“麻疹疑似病例”报告,并立即隔离治疗。

三、防控措施

在开展病例调查的同时,为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流行与蔓延。我院迅速采取了以下防控措施:

一、迅速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对辖区内开展了病例主动搜索,调查后发现无相关病例发生。对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避免与他人接触,隔离至出疹后5天。

二、对病家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三、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由我院组织专业人员于4月4日下午对其所在幼儿园所有儿童及北0、张赵两村45岁以下的人员进行麻疹疫苗的应急接种 。

四、对其所在村所有15岁以下儿童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确保麻疹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五、自患者出现皮疹14天内,对与其接触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告知其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和体征,要及时上报、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六、要求乡村医生加强主动监测和主动搜索,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马山子中心卫生院 二〇一四年四月五日

上一篇:农村书屋作文范文下一篇:梦想创新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