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厢廊式防洪工程的城市滨江地带综合改造策略研究

2022-09-10

河流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他给人们带来肥沃的土壤, 丰富的水源, 便利的航运, 优美的自然风景;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无情的洪水, 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和威胁。根据中新网, 2013年入汛以来我国29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 致中国1.2亿人受灾, 774人遇难, 直接经济损失达1250亿元;根据中新网2015年6月10日报道, 中国南方强降雨加剧, 已至百余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 今年以来因洪涝灾害死亡86人, 失踪15人。可见, 洪涝灾害的问题在我国依然很严峻。

截止2014年, 我国的城市数量为649座, 其中地级市288座, 县级市361座, 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河流, 有的河流从城市周边穿过, 有的河流从城市中心区穿越而过。那些从城市中心区穿越而过的河流, 基本以修建防洪堤为主, 防洪工程的修建或改造必须考虑与城市功能的融合, 既要满足城市和人们的安全需要, 又要有利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讨论的内容是城市中心区的防洪工程如何发挥综合效益。

1. 城市中心区防洪工程总体设计

1.1 城市防洪工程概述

目前, 我国大部分的城市防洪工程主要采用为“挡、泄、蓄”等方式。“挡”表现为运用工程措施挡住洪水对保护对象的侵袭。如河堤、湖堤抵御河、湖的洪水泛滥;用海堤和挡潮闸防御海潮;用围堤保护低洼地区不受洪水侵袭等。利用具有挡水功能的防洪工程, 是最古老和最常用的措施。而“泄”主要是增加泄洪能力, 常用的措施有修筑河堤、整治河道、开辟分洪道等。“蓄”主要作用是拦蓄调节洪水, 消减洪峰, 减轻下游防洪负担, 如利用水库、分洪区 (含改造利用湖、洼、淀等) 工程等。对于中心城市的防洪工程更要提高防御标准和质量, 因为它与城市唇齿相依, 一旦洪水泛滥, 将给城市和人民带来无法挽回的灾难和损失。

1.2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城市防洪工程

防洪工程能否历经久远而不衰, 成为城市和人民的保护神, 关键还是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城市防洪工程, 要求建设观念新颖, 因地制宜, 眼光放远, 思想放宽。像上海外滩的防洪堤坝既美观有坚固, 既可以抵御千年一遇的黄浦江洪水, 有兼容城市休闲观光、商业活动、停车等功能。建设标准上要适度大气和超前意识, 如杭州湾钱塘江大堤雄伟壮观, 建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虽然几经维护, 仍然发挥着抗击台风海浪的袭击的作用。这就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城。防洪工程的好处。

1.3 优化防洪工程结构

由于城市沿江一带有交通要道, 建筑物密集, 有时因已建工程的限制, 或因城市规划发展的需要, 或因土源所限, 只得采用防洪墙, 以减少占地和拆迁。防洪墙采用厢廊式结构的防洪墙可实现功能复合的综合工程。

2. 基于综合效益的防洪工程改造策略

2.1 规划理念

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城市规划大师柯布西耶就提出城市集中主义的规划理论, 提出的背景是工业革命后期, 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 造成城市空间拥挤, 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柯布西耶认为可以通过增加城市高度、提高人口密度以及利用新型高效率的城市立体交通来来解决。

美国建筑师韦恩·奥图和唐·洛干在20世纪末出版的《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一书中提出“城市设计触媒”的概念。触媒意味着引入一个新的元素来修改其他的元素, 新元素改善了其周围的元素, 提升现存元素的价值或做有利的转换, 同时不会损坏其环境。根据因素触媒项目的地段形状不同, 其作用点的形状也各异, 有点触媒、线触媒和面触媒。

在滨江区域的线性空间上, 由于先天环境良好必然吸引大量的人流, 早高峰期造成拥挤的情况时有发生。引入防洪工程这个“线触媒”项目不仅可以改善周边环境而且有效提高该地段的土地价值和商业氛围, 采用立体交通并打造大型的步行平台是对城市集中主义和功能混合理念的充分体现。

2.2 区域联动的立体化交通

立体化交通在我国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从高速公路、立交桥和后来的高架桥、空轨以及轻轨地铁, 无不为城市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将城市防洪工程与立体交通相结合的案例, 在国内并不鲜见, 像上海外滩的防洪工事, 通过一个厢廊式防洪墙结构, 来抵御来自黄浦江千年一遇的洪水, 而厢廊内部可以作为停车库, 厢廊顶部就是著名的外滩观景平台, 这样一来, 步行交通和机动车交通处于不同的标高, 既保证了步行环境的安全性, 又避免了人流对交通的影响。另外还有四川绵阳、美国曼哈顿等。

在现状道路上方加盖, 实现地面机动车交通, 夹层停车, 顶层步行交通三重功能。虽然不改变道路车道数, 但是由露天道路变为封闭的道路必然带来了两大交通问题:第一, 道路宽度无法拓宽, 如何满足未来的交通需求;第二, 与滨江道路相交的丁字路口如何处理, 才能不影响厢廊结构下面的机动车交通。

如果只是从滨江道路的角度出发, 显然是一个死结, 未来小汽车增多, 交通量必然增加, 厢廊结构下的道路必然无法拓宽, 交通拥挤在所难免。从区域的角度来看, 滨江道路所承担的交通职能可以通过与其相邻的城市主次干路来分担。将其定位为生活性道路, 一方面增加滨江的人气, 减少机动车出入, 停车压力也会减小;另一方面, 与其相交的丁字路口的也会对道路有较小的影响。

众多的丁字路口, 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机动车交通的通行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交通管制对与滨江路相交的道路设置单行道路、交通信号灯, 甚至禁止通行等措施来解决。

滨江道路上的公共交通, 尽可能的安排在滨江沿线的各个组团间通过, 这样既可以减少对滨江路的交通影响, 又可以减少厢廊下公交车上下乘客时带来的交通事故隐患。将公共交通串联各个滨江组团也正是新城市主义提出的公交引导开发模式, 对组团内的居民来说更加便利和安全。

2.3 打造商业街, 提升土地和商业价值

受到现状河流的影响, 滨河沿线区域形成单侧型商业街, 虽然他能满足人的购物需求, 但是街道过于冗长, 缺乏室外的休息、娱乐、活动场所, 是不符合现代商业街发展的模式。通过框廊式防洪墙的新建, 首先保证了滨水沿线区域不受洪水的威胁, 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将单侧型商业街变成双侧型商业街, 明显提高商业氛围和沿线土地价值, 同时也为商业街带来了人气, 商业街吸引沿线区域甚至整个城市的人们来购物和娱乐, 也给滨水公共空间带来了活力。

2.4 充分利用他项权, 解决产权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以下简称物权法) 第三编第十章第一百三十六条:“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别设立。新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 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根据《物权法》我们引入土地“他项权”的概念, 他项权是我国特有的概念, 其全称是他项权利, 是指土地、房屋、森林、交通运输工具等不动产和动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外, 依照法律、合同或者其他合法行为设定, 并依照法律规定登记的权利。

通过不同的标高来将土地使用权予以划分。在图3中, 0-10m的空间中是框廊式防洪墙, 在该空间内土地为防洪用地, 产权归属国家;在10m以上的的空间中有商业建筑, 该空间内土地为商业用地, 土地使用权可以出让给开发商。

3. 结语

城市防洪是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从宏观上讲, 可以通过建立海绵城市,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大自然的自动调节能力, 来减少暴雨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对城市的损害程度, 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从微观上讲, 措施很多, 比如加强防洪工程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处理好蓄和排的关系、河流两岸的低影响处理, 河流定期清淤等等。两者相结合, 才能将洪涝灾害降低的最小。本文讨论的城市中心区河流防洪工程改造将城市功能和防洪工程相结合。

摘要:自古以来, 逐水草而居就是人类选址定居的基本理念。河流孕育着城市的发展, 为人们供应水源, 涵养土地以及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交通运输条件等;但是大多数河流都是雨洪河流, 夏季暴雨通过河流给沿岸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和损失。防洪工程是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保证。随着功能集聚理念的影响和综合效益的驱使, 防洪工程必须是多功能的, 集防洪、交通、公共空间、景观、商业办公等于一体的综合工程。

关键词:厢廊式防洪工程,防洪工程,他项权

参考文献

[1] 杨宪文, 孙若天.搞好城市防洪工程总体设计发挥防洪设施的综合效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8年全国市政工程学术交流会.

[2] 许晓.河流防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西水利水电技术, 2000 (1) :14-16.

[3] 吴其声.论城市防洪工程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1.3 (3) :44-46.

[4] 陈小敏.浅谈我国城市防洪现状及今后的防洪任务, 1992 (12) :27-29

[5] 廖琦.城市线性滨水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克拉玛依河为例, 天津大学.2009 (6)

[6] 李蕾, 李红.城市滨水区开发的转型机制研究.华中建筑, 2006, 24 (3) :119-122

[7] FrankEdgerton.Making the River Connection.Landscape Architercture, 2001 (2) :62-67

[8] 王晶, 徐珊珊.单侧型商业街休憩场所设计问题及策略探讨——以延安市枣园步行商业街为例.新西部 (传媒与艺术) , 2013 (29) :105-106

上一篇:浅议数学教学中的“读、做、说、写”下一篇:谈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不良阅读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