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

2022-08-21

第一篇: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

实验小学 王莉芳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它是语文课的延伸,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精心推荐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书籍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选择的书籍不仅要适合学生阅读,而且要能够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且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不同,那学生的阅读取向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推荐阅读读物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权利,同时也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

每个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我都会在班级微信群中公布适合本年级学段阅读的书目,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购买或是借这些书籍。有时我也会和孩子们一起同看一本书。例如,本学期我就向孩子们推荐了《长袜子皮皮》、《昆虫记》、《草房子》、《爱的教育》、《时代广场的蟋蟀》等,课后还和他们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最好的阅读材料,有的还是名家名篇。于是,我将这种课内的经典阅读延伸到课外来。例如,学完《巨人的花园》一文,我就鼓励学生去看看这篇童话的原著,读读王尔德爷爷的童话;学完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我就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推荐学生去阅读《周恩来传》;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后,教师这时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读的古诗《峨眉山月歌》、《别董大》、《秋浦歌》、《山中送别》等等,让学生进行欣赏阅读。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读物内容,且作了认真的思考,那么,阅读必定有收获。 经过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兴趣。 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二、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营造读书氛围?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舒适愉快的读书环境。

人们常说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一个爱读书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来。所以,我希望家长尽量给孩子营造安静、舒适的读书环境,在孩子看书时也不妨拿本书坐在孩子身边,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也能培养孩子的定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将每月评选一次“书香家庭”,将其全家照片和事迹贴在对角里进行展示,大大激励了学生的兴趣。

(二)创建班级图书超市,丰富学生阅读资源。

为了体现图书的“互换互利”的原则,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可动员全班学生开展“创建班级图书超市”活动,将自家的个人图书暂存于班级之中。推荐读书习惯好的学生为图书管理员,建立班级图书名录。学生课余可以随时在图书角上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享受阅读的愉悦。如果是学生长时间的阅读,管理员要做好借阅记录,并定期对借阅记录进行检查。我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孩子自觉的阅读行为要适时、恰当地给予激励。如果常在班上对他的阅读行为加以肯定,更能增强他的自信心,阅读的劲头会越来越大,兴趣越来越浓。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图书超市的创建,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课外阅读的时机更加方便,加强了彼此间关于图书内容的交流。同时我还组织学生举办“好书推荐会”,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并说明理由。

(三)设立“阅读时光段”,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有家长反映孩子一天在校要搞学习,回家写完作业,运动一下就没有时间来读课外书了。其实不然,只要合理安排好时间,是能在紧张的学习中抽出阅读课外书的时间的。例如,学生吃完中饭到午休前那半个小时,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所以,我利用这段时间让孩子们看看书,可以坐在教室里,可以坐在校园的幽静处, 让学生自带喜欢的读物在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中无拘无束地读。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园地中,可能掏得的是“鸟蛋”,也可能采到的是“蘑菇”,但都能烹制一道美味的“佳肴”。经常置身于阅读环境中,耳闻目睹阅读的情景,会大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样,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而教师在知道学生记笔记时,大可不必统一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什么书,在笔记上记下篇名、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阅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一朵小花,或一课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鸟兽虫鱼,这样,给阅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自由发挥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思考,才能真正地获得能力,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进行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往往会滋生出一种表达读书收获或者感受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读书收获,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的认可与赞许。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从而发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如果适时举行读书交流会,学生就会踊跃参与,乐于表达,这就是所谓的“激活兴趣”。如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积累册”、“手抄报”、“知识竞赛”、“比赛查阅资料”、“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也可预先让学生根据某一主题自主选择课外读物,然后组织交流。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

五、鼓励先进,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六、联系课堂教学,升华阅读兴趣。

利用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效果。也就是说使课外阅读增“值”。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与丰富,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这样不进保护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升华课外阅读兴趣的价值。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我们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步,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通逐渐成为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给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同行们,不妨带着学生在书海里畅游吧!

第二篇:培养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摘要: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学生也应主动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训练。文章首先分析了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及可行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数学,符合“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其次,总结了数学阅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进了数学语言并明确了数学阅读的基本特征;最后,从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结构两个方面,基于具体示例分析,提出了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一些途径。

关键词:数学阅读

数学语言

数学知识结构

途径策略 1 提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及可行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让学生由“学会”转变成“会学”,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会学,就是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自己对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积累,自主地学习新知识,从而达到能理解、会应用的目的。自学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教育理念的提倡与深入,阅读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所以,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为了后继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的提高更应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一提到阅读,人们一般都会想到语文、外语等语言学科的阅读,其实,学理科也要有相应的阅读能力。尤其数学更是少不了,但传统数学教学一直都没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能学会数学但不会学数学、会解数学题但没有数学思维的现象。就拿最起码的课本来说,阅读课本好像只是老师的任务而与学生无关,课本对很多同学来说就是习题集,只在做作业时才打开,就是翻开课本也阅读不了,把握不住课本的编写思路,建立不起数学的知识结构,没有数学思维,不能深入学习数学。而中学生,由于中高考的压力,学生几乎成了被动学习的机器,没有一点数学思想,做题只是机械性的条件反射,以前见过的就会做,以前没见过的就不会做,不会分析试题,理解不了试题表达的含义,学生学的累,老师教的累。谁不知学会分析、主动思考、理解数学是学会数学的真正方法?这么多年来,中学数学教学都忽视了这一点,难道是中学生没有阅读自学数学的能力?

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已基本成熟,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已经能够把握正确的阅读顺序。这么多年来,对数学阅读的忽视可能还是由多年的习惯和只重视考试而忽视学生对数学的掌握情况造成的。在新课改进行的今天,在教育观念发生变化的今天,这种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应变一变,不仅要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也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数学,既要学到数学知识也要学会学习数学。因此,学生要真正地动起来,积极配合老师,自觉参与课堂教学,自主进行数学学习,而自主学习对阅读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数学阅读引起了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和研究。进行阅读训练最好的材料莫过于数学教材,所以,我想主要把阅读的对象定位在数学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式三个方面。下面我将从自身的理解和经验出发,就中学生该如何自主学习数学、进行数学阅读,谈几点认识。

2 掌握数学阅读特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要进行数学阅读,首先就要对数学语言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数学语言的认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学有着严密的逻辑推理,下一步的产生是严格依据上一步推导的,一个字一个词语不认识不了解都会影响整个数学概念的理解。所以,在数学阅读中不允许有生僻字词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对学过的数学词语能够准确记忆、准确理解。

第二,数学阅读是一个咬文嚼字的过程,这是由数学的严密性决定的,每个细小环节都要理解清楚,任何一个知识点的不透彻理解都会影响我们对整个过程的理解,甚至会中断我们的阅读。

第三,数学阅读是一个不断思考与动手推导相结合的过程。数学由于其严密性、简捷性的特点,一些不必要的步骤就会省掉,这对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同学将会是一个挑战。 第四,数学阅读是一个需要快速学习快速理解从而掌握新的知识的过程,这是由数学知识结构决定的。数学阅读要随时学习新知识,随时进行积累。由于新知识在数学阅读中不断出现,这必然会增加阅读的难度,影响阅读的速度。

第五,数学阅读以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点为主要目的,不能纠结于题目形式与具体描述内容。

3.教师培养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指导策略

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教师要把握启发诱导、不代替分析、不直接作答这一原则.培养学生阅读数学的能力,要从“扶读”阶段到“解读”阶段,最终到达“放读”阶段.从引导性阅读--指导性阅读 --阅读与思考--阅读与提炼---阅读与迁移--阅读与应用---阅读与反思逐步展开,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从而真正提高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1、扶读阶段,问题引领。对于一些难度不大,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让他们阅读,教师可针对教学的重点、关键内容编拟出阅读思考问题串,学生在阅读教材中才会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去思考,大脑才会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并积极思考努力探索。

2、解读阶段,咬文嚼字。数学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指导按如下六个步骤进行阅读。通读全文——勾画重难点——质问疑点——联想类比——批阅注释。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和阅读时产生的疑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再仔细阅读有关内容,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对相近概念的定义要仔细比较,辨别异同。对于公式、法则要理顺思路,分清步骤。对于易出现的误区要勇于暴露,学生辨析纠错,从而加深印象。

3、放读阶段,自主探究。这一阶段重点放在学生提出问题,加以探究应用上,学生之间互相辩论,互相补充,互相解答.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现真正的数学阅读,以达到教学的整个目标,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过渡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了。因此,重视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4、读后反思,提炼迁移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做错的题目,教师不用讲,让学生再把题目读两遍,学生便可自省改正错误,印象更为深刻。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失误,总结经验,提炼阅读方法,内化为自身的阅读好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好比掌握了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金钥匙,会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掌握数学知识。

5、读后练习,精选适量

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我们教师应有选择的增加具有阅读性的作业。如布置一些阅读章节的预习性作业,阅读报纸的小结复习性作业,经常选择一些内容新颖,学生必须通过仔细的阅读才能解决问题,在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题量不易多,否则会让学生觉得难以完成并降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键是做到持之以恒。 4.训练数学阅读提升自学能力的途径

中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最好的材料莫过于数学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也可以通过数学教材的预习、自学来实现,学生对数学教材自学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数学语言,二是数学知识结构。数学语言的学习可以从定义、定理和公式这三方面入手,这些知识是数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懂的部分,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培养锻炼逐渐自学懂这部分知识,就拥有了较高的数学阅读能力。数学知识结构应在每章或全书的总结时来建立,先对知识有全面了解,有整体概念,再把数学知识整体化、系统化,这样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系统;数学阅读不仅是阅读更重要的是阅读之后的理解,而这种对数学知识结构的归纳总结,对于锻炼提高数学阅读数学理解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一数学语言的阅读自学 1.定义的学习

定义是数学语言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要求重点记忆和掌握的,定义应该要先理解再记忆,不能彻底理解时,可采取先记忆,再在应用中理解。记忆后通过不断在解题应用,掌握其规律,再碰到新的定义就能够快速理解。要注意“暴露”思维过程,加强对概念误区的教学,使学生避免犯同类错误。定义的应用一般是严格按照定义的条件进行判断:

要解决概念类题目,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记忆很重要,初次接触一次函数,通过这个题会加深我们对一次函数的理解和记忆。对概念的掌握首先要记住,其次要弄清其内涵与外延。在概念的记忆中最好能举出反例或实例,这里的实例更应该是类似例题中的题。所以,对概念记忆的两种方法:理解记忆和先记忆再做习题反复理解。各人可依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但都要达到准确记忆、能理解、会应用的目的。 2.定理的学习

定理是严格按照自身的条件再结合相关定义推导出来的。(1)要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2)要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的正误、优劣;(3)要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体会定理与有关定理和概念的内在关系,掌握其应用;(4)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伸。定理的证明有很强的逻辑性,对定理的学习不仅要准确记忆定理的条件、结论,还要理解定理的证明,掌握定理证明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技巧。定理在应用中一般是作为依据使用的,要分析清楚它的条件、结论。定理的学习应侧重在证明与应用上,对定理的记忆就不一定要逐字逐句记忆,但必须掌握其条件和结论。定理的证明是通过严格按照定理的条件和已学的知识进行严密的逻辑推导,从而得出结论。定理的学习对培养数学思维很有帮助,学习数学要学会用数学思维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走进数学,理解数学。 3.公式的学习

对数学公式的学习,可以比较定理的学习来讨论,比较相同之处、不同之处。相同处:定理、公式都要求准确记忆,明确其证明、推导,能熟练应用。不同处:第一,定理在应用时一般是作为依据使用的,判断清楚其条件才有结论,对定理的记忆也不要求逐字记忆。而公式在应用时一般是作为工具使用的,对公式的记忆必须准确记忆。第二,定理的证明体现的是一般的数学思维:严格按照定理的条件和已学的知识进行严密地逻辑推导,而公式的推导除了有很强的逻辑性外还有很强的技巧性,体现着数学的灵活性。第三,公式的应用不仅是公式本身的应用,也会涉及到对公式推导方法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这些方法技巧的应用。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预习乐于自学

新世纪的中学生依赖性强,不愿意自学,等着上课听讲,接收现成的知识;新世纪的学生逆反性强,布置预习自学的作业,学生不一定会去认真看认真学,对于锻炼数学阅读的能力也起不到多少作用;新世纪学生表现性强,布置预习作业后,可以利用学生爱表现的特点,让一些依赖性强、逆反性强、自觉性不够、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将前一天布置的学习内容讲授给同学,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为了表现得更加出色,必定会努力学懂、学通一些较难的定义、定理、知识等。通过讲课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5.会做笔记,勤于积累

在做语文阅读时,有良好习惯的同学一般都会做笔记的,摘录优美的词语、段落,随时写下心得体会为以后的阅读和进一步学习作积累。其实,数学阅读也是要做笔记的,可以积累典型的例题,典型的解题方法技巧,自己认为恰到好处的思路分析等等,只要是你认为对自己有益的你都可以写下来,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锻炼提高自己读懂知识点、吸收知识点、理解知识、归纳总结知识、理解知识点的能力,精做笔记、会做笔记对于提高数学阅读也是很有成效的方法。笔记,不仅要做,还要会做。不一定要照着黑板上的抄,上课时重点应放在听上,听老师的分析与引导,学老师在碰到问题时是怎样入手的,笔记一定要记对自己有启发性的东西,凡是书上有的,像定义、定理等就不要抄,这些内容书上的肯定比你抄的整齐、漂亮。有启发性的东西可以是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一句话,也可以是老师随口说的一句话。所以,记在笔记上的东西都是有用的,这样才能保证笔记的“简捷”,要不然笔记比书还厚。另外,笔记不仅在课堂上记,在课下阅读相关资料时,你认为典型的例题、分析都可记下,可以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总之,笔记要“精简”,笔记上的东西都是你认为有用的,要随时与笔记交流。

二,数学知识结构的学习

数学课本的编排章节性很强,一般都是一章涉及一个方面的内容,对数学知识结构的掌握要以章为单位。在学习一章之前,先在目录上浏览一下这一章的所有内容,看这一章要学哪些内容,有个整体了解也就心中有数。等一章学完后再建立整体框架,把各个知识点填到框架中,也就系统掌握了这一章。由于北师大教材的编排是螺旋上升式的,到初三时对每一个模块进行框架式再整理,从而将书越读越薄,了然于心。

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结构这两方面的学习,为提高数学阅读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自学的方法。数学阅读就是要能深入思考,把握它的思路,掌握数学知识,理解其本质,并能应用它,把陌生知识通过自主学习深入思考转变成为自己的知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又把学生的被动学习真正转化成主动学习。

第三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途径与方法论文

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教师究竟该如何引发、疏导、调控学生的课堂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呢?笔者认为教师引导学生静心研读文本,教给质疑问难的途径与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途径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教师的任务是“让学”——“他得学会让他们学”。阅读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实质上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对问题进一步追究,从而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1.生疑——发现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亦即“生疑”能力。没有疑惑,也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也就不会有长进。课堂上如

何引导学生“生疑”呢?关键是要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其次,教会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生疑”,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疑惑.“生疑”应面向全体。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大胆地假设,允许不同的假设并存,并要求学生能大胆地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生疑”是课堂教学中的基础性工作。

2.择疑——分析问题

阅读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各种学习疑点被激发后.所提的问题往往很乱,很琐碎,甚至很古怪,往往抓不住重点。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判断、分析、辨别出值得探究的有价值的问题,初步让学生学会提问。然后通过教师的进一步追问、反问,把问题引向纵深与本质。同时教师应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的疑点,分清主次,融人教学预案,在课堂上解决主要问题。

事实上,教师的“择疑’’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导学生学会提问,这是“疑’’的量的积累。“择疑”的第二阶段是将学生的提问引向纵深.这是在量的基础上的质的提升。

在这两个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提问既不能采取否定、批评的态度,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熄灭思维的火花,又不能对学生的问题一味地予以褒扬,而要帮他们学会如何把握课文中本质的东西。通过反复练习,学生的问题慢慢会提到点子上,这就是“择疑”的作用。“择疑,,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性环节。

3.追疑——追究问题

追究问题,旨在培养学生不能满足于已有问题的篇决,而要把问题引向文本的深层,去探究事物的本质。通过“追疑”,进一步训练学生探索、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限于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局限.解决了一些初步的问题后,不善于进一步去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潜心读书,精思寻疑,启发他们在看似平凡之处,读出曲折波澜;在无疑之处见疑,进而深入质疑。在引导学生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留给他们求

异的机会,发展他们的创见性,鼓励他们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追疑”还要分层次迸行,要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对优秀学生更多的是引导,激发其作迸一步地追疑;对学困生,只要发现他们有一点值得肯定的疑问都应该及时地予以赞赏,并在其能力范围内作适度地追问。“追疑’’是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发展、个性张扬的增长点。

二、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方法

1.寻找因果关系质疑

“好问”或“好奇”是人的天性。学生遇到或见到某种现象,问“为什么”,这是想知道事物的原因;问“怎么了”,是想了解事物的结果。至于问“为什么会如此”,是想知其

所以然,要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找因果,寻规律,这是每个学生认知发展的起始。

如在学习《桂花雨》一课时,文章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学生发现了一个不解的现象:“浸”字一般表示把东西放在水里,而村子怎么会浸在桂花香里呢?经过老师和同学的集体解疑,对事物现象的再探索,明白了:盛开了的桂花香气浓郁(这是“因”),村子里处处都能闻到桂花的香气,村子就像浸浴在香气里面(这是“果”)。

经常进行这样的因果训练,学生独立质疑问难的能力会逐渐提高,对一些自己不理解的事物,也会问“为什么”,从而去寻找它的因果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一些现象开动脑筋,问一问“为什么”“怎么样”,探索事物本身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规律。

2.发现前后矛盾质疑

疑自矛盾始,有了矛盾也就有了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中看似矛盾处质疑,不但能抓住明显的矛盾来质疑,而且也要学会抓住不那么明显的,要通过前后对照,联系比较才能发现的矛盾之处来质疑。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一位教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在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安排了让学生提问的环节。一位学生发话了:“课文第二小节说‘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第五小节又说‘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头一看,哎呀啊!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 ’我的问题是,前面说必须‘纹丝不动’,后面怎么能‘扭转头一看’,这样做会不会被敌人发现昵?”

1“你很会提问题。”老师先称赞了这位提问的同学,然后转向全班同学说,“她这叫从上下文联系中发现问题,值得大家学习。谁能回答她的问题?”教师一脚把“皮球”踢给了全班同学。此后,同学们埋头看书,想从书上找到答案。

下面是学生间的对话.

生:“我是这样理解的,野外有风,风一吹草就动。我扭转头一看就相当于风吹草动。”提问者:“风吹草动是自然的动,我扭转头是人为的还是可能被敌人发觉的。”

生:“扭转头一看,动作是很小的,敌人不会发现。”

提问者听了后摇头,表示不满这种看法。

生:“燃烧弹烧着之后有烟雾,在烟雾的掩护下我扭转一下头,敌人是看不到的。”

学生在课文看似矛盾之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其他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展开合理想象,读懂了课文。我们不禁为提问的学生叫好,也为解答的学生拍手称快,更为老师的课堂教学智慧称道。 、

3.抓住课文中心质疑

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抓住主要的或关键性的问题来研讨,便于掌握课文的精神实质。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围绕课文中心,问一词或问一句带全篇.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思考文本最基本的内容。

如教学略读课文《一夜的工作》,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中心句进行质疑问难。

(1)什么叫“劳苦”?课文哪些句子写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理解“劳苦”,整整一夜审阅了“一尺来高”的文件)

(2)什么叫“简朴“?课文哪些句子写了周总理生活的简朴?(让学生读课文,找出相应句子集中

研读)

这样:课堂教学围绕这个概括课文中心的语句展开.牵一发而动全身,脉络清晰,结构简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不会支离破碎,并且从课文的整体结构上深刻地感知周总理的高尚人格与高贵品质。

4.针对教学目标质疑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阅读教学时让学生针对教学目标进行质疑问难,为学生反思课堂研读所得,深入探究全文,把握文章深层内涵铺设有效路径与通道。如,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课始,教师出示了教学目标。

在研读课文时,一个学生对教学目标申的“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质疑。他认为课文中的严监生是一个非常节约的人,而不是吝啬鬼。老师夸赞说:“你真会读书,能对教学目标质疑,不简单!”然后让全班学生畅谈对严监生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认为严监生节约,只有少数学生觉得他很吝啬。究竟是节约还是吝啬呢?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节约”与“吝啬”这两个词进行了辨析、比较,明确了两者词义的异同点,再引导学生研读课前的导语,细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并作旁注,写上自己的阅读感悟。然后,全班交流研读心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段。

交流中,教师适时提示:“严监生的神态在变化,可始终不变的是他的手。学生朗读比较“总不得断气”与“登时就没了气”这两句话,让学生谈阅读感受与体会。再提示学生思考,一般人临死前会挂念什么,严监生却挂念什么?从课前导语中得知,严监生家中十分有钱。这“监生”也是用钱捐来的。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渐渐领悟到作者是借一茎灯草讽刺严监生的吝啬。这位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质疑展开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明晰了问题,纠正了错误,同时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品析语句,掌握了阅读方法,还让学生认识了讽刺手法,领悟了词义的差别,很好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当然,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途径和方式还有许多,教学时,要从文本及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师应细心研究学生,不仅要潜心钻研文本,而且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研读文本,同时尽力做好课堂教学的宏观调控,依据教学内容,拓展质疑思路,训练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多角度选取最佳切入点,激发学生自主质疑问难,追本溯源。并且做好思维方向的引导和思考范围的控制,从而取得质疑问难的高效优质,为学生的自主性阅读和探究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培养孩子阅读的5种好方法

“读书破万卷”,从小养成孩子爱读书的好习惯不但可以丰富孩子课外知识,一本好书还能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培养孩子正确的德行,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昵?首先,家长要舍得购书、藏书,构建书香家庭,培养主动读书的意识。要努力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第一需要。只要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孩子就会热爱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享受。

一、带孩子进书店

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么“常在书店逛,哪有不沾书香”。带孩子进书店,让孩子徜佯在书的海洋中,通过书店的环境感受读书 的气氛。在书店里看书的孩子也很多,或坐或趴,都在翻看着自己喜爱的书籍。书店就像一个“气场”,孩子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产生了“效应”。

书店里各种各样的图书齐全,有许多书一定是孩子们喜欢读的。在这里,不用教他们,他们自己就会翻开来读,这对吸引孩子对书产生兴趣非常有帮助。 孩子在书店也许能发现自己喜欢的书,这些书可能不在父母的选择之列。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购买喜欢的书,体验到购书带给他们的乐趣,从而对书产生兴趣。

最初去书店,可跟着孩子,观察孩子在看哪些书,必要的时候给予一些引导。以后,家长和孩子—进书店就“分道扬镳”各看各的书去了。

对于孩子选择的书籍,给他充分的自由度。在孩子还没真正喜欢上阅读的时候,首要的任务应是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阅读兴趣,而不是用应该读什么、不应该读什么、什么书读了要没收,这样的“禁令”来扼杀他们的阅读兴趣。

凡是书店里的书,只要孩子乐意看,就让他尽情地看,基本上不干涉。至于买书,则可给孩子立一条规矩:漫画书可以在书店看,但不买。理由是漫画书字少,一本书有时不到半小时就看完了,买了划不来。其余的书,只要孩子喜欢就买。

二、与孩子同读书

无论自己的工作有多忙碌,每天都应当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分享名家经典,这对家长自身来说,是一种情操的陶冶,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在品书的过程中心灵得到滋润,得到净化,更有利于亲子双方在文化修养上的共同提升。

让书香弥漫家庭,让家长成为孩子读书的榜样。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的时刻也是家庭生活中很幸福的时刻,父母亲和孩子一起读各种各样的书,增强了彼此的交流,加深了彼此的感情,对父母,对孩子,对家庭都是一种陕乐。书滋润着两代人的心田,也必然能提升了两代人的素质。

因此,每天需有固定的读书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大家都在读书,雷打不动,如果有事情错过了,也一定要补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和训练,固定时间内读书,就成了一种习惯,和洗脸、刷牙、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一种需要后,想不让孩子读书,都难了。

三、读书给孩子听

阅读从倾听开始,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经常给孩子读一本经典童话或寓言,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书中的快乐和情趣。“为 孩子大声地读书”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为简易而有效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大声”并不是发出很高分贝的声音的意思,而是指“读出声音来”让孩子能够听清 楚。每当我们给孩子朗读时,就会发送一个“愉悦”的信息到孩子的脑中,甚至将之称为“广告”亦不为过。我们推销的东西叫“阅读”,而朗读故事是一种令人愉 悦的推销方式。

为孩子大声读书,本身并不困难,难在持之以恒。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每天坚持至少读20分钟,和孩子一起快乐地享受这个过程。尽可能提早开始读书给孩子听,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可以使孩子沉浸在一种丰富的、具有条理的,以及有趣的语言环境中。

四、和孩子聊书

在与孩子一起读完书后,许多大人喜欢向孩子提问,或要求孩子复述故事。这样做主要是想考查孩子是否理解、记住了故事。这的确是一种方法,但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不少孩子对这样的考查感到不耐烦,而他们的反应又令大人不满意。有的孩子甚至因此渐渐对共读活动感到厌烦。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人们共同经历过一件事情后,这件事情就有许多可以交流的话题,也更加容易在交流中相互认同。亲子共读中大人与孩子的关 系就类似这种关系。我们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孩子理解,并从中获得决乐。所以重要的不是让孩子“答对”,而是通过交流使双方获得认同,大人对虚构故事与现实生 活的理解也由此自然而然地传导给孩子。“聊书”主要还是帮助孩子去发现可能被忽略的东西,好玩的东西。大人如果通过要求孩子“再读”的方式,可能起不到好的效果,但大人通过自己读, 与孩子开心地聊一聊,孩子可能就会去重读。在与孩子聊书的过程中,大人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大人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阅读经验,自然在理解的深度上是孩子 所不能及的。但是孩子天真率直,没有那么多思维定式,而且特别善于发现细节。在对故事的理解上,大人并不总比孩子高明。因此在聊书时,大人需要蹲下来,不 要高高在上。让书中的营养滋润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伴随着孩子成长。

五、为孩子做读书记录

不少家长喜欢为孩子做成长记录,这是非常好的习惯,孩子的成长大事,日常活动,童言稚语,都可以记录下来。大人时常翻看和回味,感到乐趣无穷。如果我们也能将孩子的读书成长经历记录下来,不但会非常有趣,而且会对引导孩子阅读很有帮助。

最简单的记录是记下每个阶段孩子读过的书。仅仅列出时间段和书名,就已经很有价值了。不过,一起参与,而且以有趣直观的形式来记录。

更为细致的记录还可以包含阅读的方法和孩子的阅读反应,如对某些书的好恶,读某些书时提到的有趣问题,对某些书的评语,读完后的感想等等。大人 可以时常翻出这些记录,来分析孩子的阅读发展情况,孩子也可以用来重温当时阅读的快乐情景,从而进一步重复阅读或进行延伸阅读。

好了,下面告诉您一些简单的方法,不妨试一试,相信一定会让孩子爱上阅读。

1、创建阅读仪式:留出一段特别的时间作为每日读书时间,把和孩子一起选择“每日一书”变成惯例,然后坐在一个专门的位置读书。

2、依偎: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读书,让孩子紧紧依偎着你,也可以让孩子拿着一个喜爱的玩具,或者是揽着他喜爱的被子。

3、富有表情地读:注意韵律和节奏,每个角色采用不同的声音,但不要采用“娃娃腔”。

4、谈论图画:一边指着颜色、形状、小动物或故事中其他有趣的东西,一边谈论。

5、分享不同类型的书:色彩明快、文字简单的图画书能很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韵律美妙的歌谣能让孩子感到满足开心,辨识物品、动物、颜色、数字、文字的书能让孩子获得基本的概念。还有诸如翻翻书、立体书那样的玩具书,可以让孩子与故事互动起来。

6、重复读书:婴幼儿喜欢一遍又一遍重复地听。多次读一本书,可以帮助孩子对一些常用词汇熟悉起来。

7、为你自己录音:读一本孩子特别喜欢的书,用磁带或录音笔录下来,然后播放给孩子听。蹒跚学步的孩子也能用这种方法“自己读书”。

第五篇:阅读教学方法与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一)

广水市外国语学校 易华君 432700

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阅读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事情。一些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当,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成效不佳,直接影响其英语水平的提高。认真究其原因,并非与老师完全无关,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更侧重于字词的分析理解,语法知识点的讲解,而对于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现象。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激发其兴趣、培养其能力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一)、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分析

1、阅读目的。Marilyn Lewis 在其How to Study Foreign Languages一书中提出“Reading in a new language has two main purposes,Students read because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s and books,and they read as a means of learning more language.”可见阅读不应只是为了学习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提出的要求:

①能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思,能根据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②能读懂简单的故事短文并抓住大意,能从文章中找出有关信息,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③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理解简易读物中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和人物行为;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④能读懂说明文等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读懂简单的个人信件。

⑤能使用英汉词典等工具书帮助阅读理解。

⑥五级目标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二)、篇章课文教学方法

篇章课文具有最悠久的历史、最丰富的方法和技巧。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篇章课文教学方法,供老师们参考。

1、讲析方式

讲析方式强调学生对篇章课文的语言知识的理解,采用从课文开头按照篇章顺序讲到课文结尾的方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辅之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讲析,学生造句等。

2、能力控制式导读方式

导读方式的课文教学就是老师事先编制导读材料,让学生在导读材料的引导下自己阅读学习课文,然后老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再针对问题进行讲解。

能力控制的导读就是导读材料的设计是根据能力要求设计的,比如按照听力理解、口头报告、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设计导读材料。导读材料通常是篇章背景材料和练习题。

3、测试控制式导读方式

这种导读是按照测试要求设计导读材料,比如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做一系列的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等测试性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特别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提高测试能力。

4、自学讨论方式

就是让学生在课前自学课文,包括使用课文的词汇表、材料中的课文注释、英语词典、教学辅导书、练习册等,然后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就课文内容、语言点的理解运用、练习题的解答进行讨论。

5、篇章课文整体教学

这是将课文看做一个整体,要求学生首先通读课文,通过事先给学生的问题或老师的提问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篇章的段落结构,然后分段阅读,理解每段的大意,最后老师讲解语言点。

6、课型转换方式

即将篇章课文转换成对话课文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对话形式理解课文,然后老师再讲解语言点。

7、重点背诵方式

有的老师在课文教学之后,从篇章中选取若干部分,要求学生背诵,并能直接将背诵部分翻译成汉语,或者根据汉语将背诵部分翻译成英语。

8、板块式

这是课文整体教学法的一种变化形式。这种方式先将课文划分成几大板块,然后以听、说、读多种形式对各板块进行教学。

(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英语著名教学法专家韦斯特认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学生上阅读课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书面信息,他们阅读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阅读教学方法的选择。那么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方法适合初中生呢?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呢? 笔者在英语学习和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探讨,逐步形成了“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读后(post-reading)—作业(homework)”的教学模式。

下面以Go for it九年级Unit 9 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sted? 为例,具体讲解本模式的操作。

1、读前(pre-reading)。很多老师不太看重pre-reading环节,认为是多此一举。其实读前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节阅读课的效果。Pre-reading 环节一般包括两项主要内容:warming-up(热身)和leading-in(导入)。

①、Warming-up(热身——激发兴趣) 本课建议1:观看NBA视频精彩片段。 本课建议2:师生问答。

②、Leading-in(导入——架设桥梁) 步骤1:读图(课文插图的介绍和猜测。) 步骤2:介绍(Basketball is very popular in China,we can see many people playing basketball everywhere.Yao Ming and Yi Jianlian are both famouse Chinese players in America’s NBA…摘要介绍部分有碍课文理解的生词。)

步骤3:引导(根据文章标题、插图和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预测文章内容;也可根据已有的事实,对文章的结局、后来的前景、隐含的事实进行发掘。)例如:

引导学生根据标题“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预测文章内容。

步骤4:概括(提出一两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指导性问题,以统一思想,判断是非,使学生领悟阅读的奥妙。)例如:

How was basketball invented?

2、读中(while-reading)。方法就更多了,阅读中可分为计时阅读,快速阅读和细节阅读。通过几个层次的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能力,强化读取信息的意识,为巩固和运用知识打下基础。也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讨论、竞赛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促进合作学习的意识。

步骤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用眼读而不是用嘴读,逐句读而不是逐字读);

步骤2:提问好、中、差学生回答指导性问题,问题要围绕中心思想; 例如:

⑴Who invented basketball?

⑵How many rules do we have when playing basketball? ⑶Why has basketball become a popular sport?

步骤3:提出细节性问题,让学生获取基本事实以及总体过程脉络;例如:

(1)How many people are playing basketball in the world? (2)Who invented basketball? (3)What is the aim of basketball? (4)When did basketball first became an Olympic event? 步骤

4、细读:布置任务(反复阅读课文,反复思考)→研读(力求从所读内容中受到启发,活跃思想,有针对性的解决语言点,(语法一定要讲,但必须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讲),创造性地对待课文所提供的知识和结论)→检查。

步骤5、学习小组活动:分小组完成教材P75的3a,然后全班检查答案。

3、读后(post-reading)。读后是由一系列的任务组成的,包括旨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小组(集体)讨论、加深对细节理解的复习巩固以及锻炼英语表达的复述课文。

1、小组(集体)讨论:学生们在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后,教师趁热打铁,提出一些与本文有一定联系又高出本文的话题供学生讨论,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例:

(1)Name some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teams and some top players in America’s NBA. (2)Yao Ming is an NBA top player from China.Talk as much as you know about him .

2、复习巩固:复习巩固往往是一篇根据原文改写的文章,要求学生不看书填空,以检测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及记忆。

3、复述课文:复述课文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练习了口头作文,是阅读教学的深化和发展。复述课文的过程是输入向输出转化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学习语言及运用语言的过程。我们一般用关键词来复述课文,原文顺序可以打乱,重新设计。例如:

P1.History of basketball:Over 100 years old—100 million people—over 200 countries—the first basketball game—an Olympic event.

P2.the person who invented basketball and the reason for inventing it:James Naismith—at college—invent a new game—a game to be played on a hard wooden floor.

P3.rules of playing basketball: divide⋯ ⋯ into⋯ ⋯ —get ⋯ ⋯ into⋯ ⋯ —a net hanging from⋯ ⋯ —shoot⋯ ⋯ — use backboard⋯ ⋯ —move⋯ ⋯—throw⋯ ⋯

P4.Popularity of basketball:a popular sport—young people⋯ ⋯ —dream of⋯ —America’s NBA

4、作业(homework)。阅读课后的作业布置,既要求学生复习当堂所学内容,又要求学生扩大相关内容的阅读量,以扩大其知识面,提高其理解力。例如:

(1)Read the text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it.

(2)Make a list of good and difficult things about being a basketball player.

以上所述是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应有所变化,切忌生搬硬套,同时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有效地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果。

二、阅读能力培养途径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积极思维活动,它要求读者积极主动地从作者提供的书面材料去寻求理解的线索,是一种潜在的信息交流,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是培养学生接受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一)、加强口语训练,克服母语干扰。初级阶段很多学生读英语文章时都要把读的英文翻译成汉语才能理解并记住。这就是语言专家们所说的“刀枪不入”的“假读”。读完一篇文章后,面对老师的问题“What’s the passage about ?”用汉语学生都会回答,但继续要求“Please tell me in English.”,好多学生都张口结舌,基本说不出来。这就说明他们在读文章时,在脑海中把英语转化成了汉语。“母语干扰”造成了读英语,记汉语。因此在七年级入学后不久就要开始强化英语口语训练。口语在听说读写中是在大脑里产生语言刺激最强的办法。我在每节课前都安排有3分钟的Free-talking,全班轮流一天一人,说什么内容自定,随意发挥。The speaker说完后,教师针对其演讲向全班发问。这样就利用口语和大脑里的汉语做斗争,让汉语给英语让路,让英语进入大脑,训练并逐渐形成英语思维。

(二)、注重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效率的高低,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放在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高度来认真对待。

1、教学生学会如何用眼。正确用眼的第一步是在阅读时,应该使眼球沿着书行活动,而不是眼球静止,靠转动头部来达到移动目光的目的。要做到正确用眼,还要注意在阅读时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读,而不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读。按意群阅读既能提高阅读速度,又能提高理解速度。要提高阅读速度,还需要保持眼睛与书本之间有一个适当的距离。一般来说,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30厘米左右,这样才能既保证提高阅读速度又不致使眼睛太疲劳而导致理解力下降。

2、教学生避免指读。所谓指读就是指阅读时用手指、笔或尺子之类的东西指着字行,并随着眼球的转动而移动手指或其他指字物体。这种做法对于初学阅读的儿童可能会有帮助,但对于想尽快提高阅读能力的人是十分有害的。首先,这种做法会降低阅读速度。其次,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书页的字行上,而不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上。为了避免“指读”,教师可提醒甚至强迫学生将习惯于指字的手或其他物品远离读物。

3、教学生不要声读(vocalization)。有的人喜欢在阅读时把所读的内容读出声来,也有的人虽然不发出声音,但他的喉部肌肉仍然是活动的。这两种习惯都会限制阅读速度。普通人的讲话速度,在正常情况下,是每分钟150个词左右,而阅读是250-300个单词。经过训练,阅读速度可达到400-500个单词,而最快的讲话速度不可能超过280个单词。这就是说,一般人的阅读速度是他朗读或讲话速度的两倍。

要克服声读的毛病,一开始可采取阅读时紧闭双唇,用牙齿咬住舌头或口里含点东西等办法。但最重要的还是从思想上认识声读的坏处,不断自觉地去克服这一毛病。

4、教学生克服复视(regression)。很多人在阅读时都有复视的习惯,尤其是读到难以理解的文章时,读完一个长句或是一段,都会回过头去再读一遍,以此来期望加强理解。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往往过分依赖于复视来以求理解,因此养成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在克服复视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强迫自己的目光始终从左向右移动。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逐渐改掉复视毛病。

5、教学生谨防心读(sub-vocalization)。心读是一种很难觉察到的不良阅读习惯。心读时身体的外部看不出动作,但是学生的内心始终自言自语。这是一种矫正起来比前几种都难的坏习惯。有意识地将阅读速度加快到超过最快的讲话速度,是克服心读的唯一有效的好方法。因此,限时阅读法对克服心读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技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英语老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英语”而不仅是“教学生英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我们应首先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1、阅读技巧包括:

(1)、掠读(skimming) 即通过对文章标题和首尾句的阅读,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作者的意图或文章所要涉及的问题。

(2)、跳读(scanning) 为获得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符号辩认的过程,让学生很快能抓住主旨句,并能对生词作出推测。

(3)、精读(close-reading) 指学生在对全文有个整体印象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深入细致的阅读,要求了解各段落的主要意思和文章的细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或观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然,不同的阅读方式有不同的时间和速度限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但教师最终的任务是除了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外,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形成独到的个人观点。

2、阅读技能包括:

(1)、学会推测词义。英语阅读的最大障碍首先是词汇,而完全没有生词的阅读是不现实的,也不是挑战性的阅读。告诉学生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出现几个生词是正常的。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词根、语境等推测词义。

(2)、学会整体阅读。很多学生阅读时总是逐词地读,且常伴有一些习惯动作:用手指、摆头等,这些都是速读的障碍。整体阅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要从整体掌握句子的含义。如:It’s clear that the less we sleep the worse we perform in everyday life.我们可以把句子分成三部分来理解:It’s clear that/the less we sleep the worse we perform/ in everyday life.而不是一个词一个词的停顿阅读。

(3)、学会用英语思维。整体阅读的要义在于它既不是默读(心读)更不是朗读,而是通过目光在文本与大脑之间建立的直接联系,即英语思维。这是一个简捷快速的过程,阅读时要把母语抛在脑后,指导学生逐步确立英语思维的习惯,而非母语英语之间的翻译转换。我们教师要在阅读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四)、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英语课程标准》在目的描述中特别强调:“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全的人生观。”那么我们该如何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呢?

1、讲解文化。

当教材中有涉及到具有文化特性的内容时,教师应加以解释、说明,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有时还会引起理解上的偏差。这些讲解的针对性强,教学效果比较好。

2、比较文化。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入理解中西文化,培养文化意识,增强他们学英语的兴趣。比如:中国人用红色来形容青春少年甚至是太阳,英国人就没有这种文化传统,《红楼梦》中贾宝玉别号“怡红公子”译成英语就不是“red boy”而是“green boy”。另外,在英语中有一个表示“非常容易”的习语“a piece of cake”,在汉语里,表示同样意思的“小菜一碟”,而不是“一块蛋糕”。

3、推荐阅读。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增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优秀书刊。

4、组织讨论

讨论是学习外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不仅能给学生提供集体活动的氛围,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使其获取完整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在学习Christmas Day前,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有关圣诞节的知识,这样一来,课文中与此相关的文化知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5、体验文化

教师可以在初级阶段经常给学生播放英语卡通,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寓教于乐。到了高年级还可开设调频广播英语节目,播放录音材料,营造英语学习气氛,把英语学习渗透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首先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培养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和获得信息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并懂得如何根据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达到有效的阅读目的。最后,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阅读能力便能逐步提高,从而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培养和提高其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人。

参考书目:

1、Diane Lapp & James Flood 《成功英语阅读策略》

2、梁承锋 张丹《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王虹光《图式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交通高教研究

5、张文府《英语学习论》香港新世纪出版社

6、鲁子问《中学英语教育学》中国电力出版社

7、Mailyn Lewis How to Study Foreign Languages Palgrave

上一篇:培智班数学教学总结下一篇: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