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们的时代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策略研究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通过裁剪、歪曲、假设等方式来否定“四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而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对中国人民实行精神污染和思想演变,最终达到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以及文化的根本目的。历史虚无主义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严重危害。新时代我们党和国家必须要坚决进行的伟大斗争之一就是同历史虚无主义做斗争。而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是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主要场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首当其冲地做好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工作。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包括:20世纪30年代东西文化论争中产生的“全盘西化论”;歪曲历史人物,以改革开放初期显现的“非毛化”为代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宣扬的“告别革命论”;割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联系的相互否定论等等。历史虚无主义具有反理性和反政治性的基本特征。进入新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有了新特点,主要包括内容上紧跟时事热点,贴近生活;方法上叙事语言模糊引导化,创新戏说娱乐化;传播媒介多样网络化,传播速度高效化;受众上目标对象全民渗透化,结构人群青年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时期(2012-至今)。通过分析不同阶段高校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情况、相关历史教育课程开设情况、师资队伍培养情况、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等,总结了一些经验启示便于今后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正确看待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它的危害性不容小觑;其次要把握好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规律,抓住应对“关键期”;然后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多注重师资队伍培养、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学术研究等等;最后高校要坚持运用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侵害。为了今后能够提高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目前高校教师分别在理论层面、学术层面、教学层面的主导性不足;高校大学生分别在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的主体性不足;高校相关教学元素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功效发挥不够;高校相关教育环境包括文化环境、舆论环境、心理环境均未形成良好的氛围。因此,针对以上的薄弱环节,在今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过程中,首先要鼓励高校教师“学思行并重”,增强其主导性,具体而言,一是针对理论主导性,要注重运用唯物史观引领学习;二是针对学术主导性,要加强历史教育学术研究;三是针对教学主导性,要多维度提升教学能力。其次是结合“认知-情感-实践”增强大学生主体性,包括以历史观教育提升认知、以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情感、以榜样教育带动社会实践。然后要提升教学要素效能感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一是运用“四史”充实教学内容;二是合理使用网络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三是目标导向构建历史思维评价标准。最后是要对高校教育环境进行优化,一是创新集体观教育优化组织环境;二是加强法治教育改善舆论环境;三是注重人文关怀改善舆论环境。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历史虚无主义的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涵义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一)政治上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

(二)经济上企图用私有制代替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文化上削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三、相关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唯心史观的批判

(二)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

第二章 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及新特点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

(一)盲目推崇西方文明的“全盘西化论”

(二)以“非毛化”为主对历史人物的歪曲

(三)提倡改良反对革命的“告别革命论”

(四)割裂改革开放前后联系的“相互否定论”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新特点

(一)内容:议题热点化和舆论生活化

(二)传播:媒介网络化和速度高效化

(三)方法:语言引导化和戏说娱乐化

(四)受众:对象全民化和结构青年化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过程及现实启示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过程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

(二)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启示

(一)理性看待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是前提

(二)把握历史虚无主义传播规律是关键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保障

(四)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是核心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足及分析

一、高校教师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足及分析

(一)历史文化素养严重短板化

(二)学术研究过于“去政治化”

(三)教育教学中思政话语权被边缘化

二、高校大学生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足及分析

(一)认知态度模糊化

(二)情绪情感极端化

(三)社会实践形式化

三、高校思政教学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足及分析

(一)教学内容未紧密贴合历史时事热点

(二)教学方法的使用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三)教学评价缺乏历史思维评价标准

四、高校教育环境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足及分析

(一)组织环境中集体观弱化

(二)舆论环境中言论复杂化

(三)心理环境中矛盾冲突化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策略

一、“学思行并重”巩固高校教师主导性

(一)唯物史观引领学习强化理论主导性

(二)加强历史教育学术研究提升学术主导性

(三)多维度提升教学能力增强教学主导性

二、结合“认知-情感-实践”增强大学生主体性

(一)以“大历史观”教育提升认知

(二)以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情感

(三)以榜样教育带动社会实践

三、提升教学元素功效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一)充分利用“四史”丰富教学内容

(二)合理使用网络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目标导向构建历史思维评价标准

四、优化高校教育环境增强其氛围感

(一)创新集体主义教育优化组织环境

(二)开展法治教育改善舆论环境

(三)注重人文关怀改善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杂志期刊类

三、报纸文章类

四、硕博论文类

致谢

上一篇:我国会计市场思考论文提纲下一篇:教育改革项目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