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营销策划论文

2022-05-14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普洱茶营销策划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21世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顾客经济时代,品牌建设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其中重要的一环——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由广告、销售促进、公关、市场生动化等环节组合而成。

第一篇:普洱茶营销策划论文

普洱市普洱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本文对普洱市普洱茶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普洱市普洱茶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普洱市普洱茶产业持续发展问题的系列建议,以期提高普洱市普洱茶产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普洱市 普洱茶产业 普洱茶 品牌

一、普洱市普洱茶产业发展现状

1、普洱市基本概况

普洱市现辖景东、镇沅、景谷、墨江、宁洱、思茅、江城、澜沧、孟连、西盟10县(区)。至2006年,全市有总人口257.3万人。普洱市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区,全市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居住着25个民族。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152.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9.4%。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达486.5km。普洱市地跨北回归线南北,属于低纬、高原、季风气候。是茶树生长最适宜地区的I类地区。普洱市有5条主要水陆干线、18条通道通往周边国家。思茅港和孟连县城是国家一类和二类口岸,是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门户。昆(明)—曼(谷)国际大通道的全线逐步贯通将使普洱成为通往东南亚国际大通道上的重要枢纽。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流域经济合作的深入推进,普洱对东南亚国家开放的最前沿城市,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2、普洱市普洱茶产业现状

(1)产业概况。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国著名、世界闻名、世人瞩目”的普洱国际品牌,让普洱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战略目标,积极实施“以茶名市、以茶兴市、以茶富市”战略,全力打造茶产业。截至2011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318.29万亩,其中现代茶园总面积143.66万亩。其中加工普洱茶1.22万吨,加工名优绿茶0.93万吨,茶叶总产值36.1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4.6亿元,比上年增加2.9亿元,第二产业产值17.96亿元,第三产业产值3.62亿元,茶区分布在10县(区)、103个乡(镇)、960个村委会,茶农22.9万户、113万人。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为71.6万亩,良种率50.8%,在云南茶叶主产区中处于领先,已获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8.8万亩,全市茶园基本达到无公害茶叶标准管理水平。截至2011年12月末,全市共有茶叶初制所1137个,茶叶精加工企业363户,其中年生产规模1000吨以上茶叶企业22户,取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217户;入驻普洱茶加工科技园区企业42户,其中20户已建成投产。

(2)茶种植品种。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茶叶产业化的物质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茶叶商品的竞争,主要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而品种是产品质量的前提。普洱市根据种植年代和茶园类型,品种结构大体有四种情况:一是种植年限在30—100年以上的古(老)茶园,全是地方群体品种用种子繁殖,性状混杂;二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的茶园,仍以群体品种为主,但集体种植的规模茶园,已采用无性系品种如云抗10号等;三是近几年来种植的新茶园则以国家、省、市审(认)定的无性系品种为主,除云抗10号外,尚有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瑰、矮丰、紫鹃等。根据市场多元化需要,还引进了适制乌龙茶和绿茶的品种,如金萱、福鼎大白茶等;四是2006年起按新模式发展的茶树林,因种植和管理的特殊性,仍用有性群体品种。

(3)产业技术支持体系。2011年底全市茶园总面积318.29万亩,其中现代茶园总面积143.66万亩(采摘面积100.05万亩),野生茶树群落面积117.8万亩,栽培型古茶园面积18.2万亩,茶树林成活面积42.3万亩。全市现代茶园面积占全省茶园总面积的24.7%;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为71.3万亩,良种率51.5%,在云南茶叶主产区中处于领先。全市茶园基本达到无公害茶叶标准管理水平。2003年,普洱市相继成立了中国茶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普洱市茶叶局、中国普洱茶研究院。有完整的茶叶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全市有省级茶叶机械厂1个;省级茶树良种场(普洱茶叶研究院)1个;县级茶树良种场2个;设茶学专业的中专学校1所;全市有中专以上学历的茶叶科技人员600多人。《普洱茶科学研究行动计划》2008年被云南省列入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百名以上国内外生物技术专家参加该计划,历经两年多的时间,部分科研成果已经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在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中,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培育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企业以兼并、收购、参股等形式扩大生产规模,采取收购茶场,或以订单生产、联营等方式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关系,逐步形成规范、统一的原料基地。集中资金、技术、人才,加大对优势企业扶持力度,通过市场竞争促进资源集中,促进中小企业向骨干企业、优势品牌集中,形成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格局。逐步形成了比较有实力的云南龙生绿色产业有限公司、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普洱市永年茶业有限公司、澜沧柏联普洱茶庄园有限公司等12家龙头企业。

二、普洱市普洱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普洱茶市场不稳定,市场风险高

从2002年开始,普洱茶受到重视,到2006年,由于大量炒作资金涌入,普洱茶的生产厂家陷入恶性竞争中,价格飙升,原本一斤十几元的茶,价格翻了几番,而且普洱茶的品质变差,到2007年底,普洱茶市场迅速“崩盘”。但从2010年起,普洱茶价格又开始上涨,特别受2010年云南大旱的影响,产量有所减少,直接刺激了茶价走势。截至2011年11月14日,普洱市累计成交量为20305吨。价格最高每公斤达170元,最低每公斤16元,以30—60元/公斤为主流价格。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报告显示,普洱茶的加工量在近几年年中经历了一次大变化,在2005年为5.6万吨,2006年8万吨,2007年9.9万吨,2008年降到5.28万吨,2009年4.5万吨,2010年5.08万吨,2011年在6.5万吨。2012年估计在7到8万吨。目前,产业生产规模以20%~30%的幅度在增长。当前普洱茶的消费者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对普洱茶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消费者缺乏的消费理性带来的是这个市场的不够理性。

2、科技投入不足,产品竞争力差

市场的消费结构决定了生产的多层次性,普洱市普洱茶产业发展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但全市销售出去的茶叶有近70%是毛茶,而普洱茶产品仍是以传统产品为主,行业科研滞后,创新产品开发欠缺,虽然天士力、柏联、永年等企业开发了多种便携式、功能性普洱茶创新产品,但就全市而言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小。

3、产品品牌多,知名品牌少

市场上部分普洱茶品牌杂乱,没有生产、储存和销售标准认证,使得质量难以保证。正是由于生产的落后,制约了普洱茶整体质量的提高,也加剧了生产的混乱和盲目。据不完全统计,普洱市现有茶叶粗制所978个,普洱茶加工企业174个,品牌多不胜数,市场上较为知名的品牌却很少,甚至有部分假冒普洱茶产品充斥市场,欺诈消费者,使消费者望而生畏。

4、生态意识不足,食品安全问题堪忧

据调查显示,在普洱市一些盛产茶叶的乡镇,知道国外绿色壁垒的茶农不足35%,主动采取措施减少农药残留的不超过60%。在笔者调查中发现,同样对茶叶螨虫的防治,低残留农药比高残留农药贵出好多,由于目前普洱市大部分茶农对茶叶的加工仍处于粗放型的加工方式,茶叶成品品质较低,在茶叶市场上卖不出好价钱,因此,为避免种茶亏本,部分茶农不愿意花相对较高的价格去购买低残留农药,这使普洱市部分茶叶农药残留超标,普洱茶食品安全问题堪忧。

5、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产品质量不稳定

普洱市普洱茶产业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所发展,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层而过窄。大多数服务还处在一单环服务状态,没有形成完整配套的服务链条。从服务主体上看,重技术经济职能服务,轻社区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忽视民间自我服务;从服务链条上看,重生产服务,轻流通服务,忽视加工服务;从服务内容上看,重基础产业服务,轻延伸产业服务,导致服务水平不高,影响了服务效果。二是服务触角短。相当一部分只到乡镇未到基层,到村组未到农户,到干部未到群众,导致服务出现梗阻,不能及时到位。三是服务体制不活。国家经济技术职能部门之间、部门与经济组织之间、部门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没有严格按市场规律办事,缺乏紧密的利益粘结和合同约束,影响服务者和被服务者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导致了普洱茶产品质量不稳定。

6、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没有得到合理开发

普洱市茶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民间至今还传有“武侯遗种”的说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普洱茶经过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今天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普洱市境内有2700年树龄的镇沅千家寨古茶树、澜沧邦葳过渡型千年古茶树、文物茶马古道遗迹、中国普洱茶博物馆,还有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饮茶民族民俗风情。普洱茶伴随着普洱各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并溶入各民族的艺术、习俗、文化中,从而形成了今天与众不同、为普洱所独有的民族普洱茶文化。当前,普洱市茶文化并没有得到合理开发,没有与茶产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传播更加丰富的茶文化知识,是发展普洱市茶产业的迫切需求。

三、促进普洱市普洱茶产业发展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撑力度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普洱茶产业工作的领导,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投入,推进良繁基地建设、标准化基地建设、高效茶园建设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按照项目资金渠道、性质、用途不变的原则,整合涉农资金,打捆投入茶叶产业发展。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和带动金融、企业、业主等社会资金投入茶叶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以当前农技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强化茶叶技术推广、信息服务、质量监督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2、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

增强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其带动作用,是解决千家万户搞经营、小生产对大市场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原则下,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茶叶种植大户的紧密联合,共同开发,将资本与资源优化配置,用企业的规模优势和合力,参与市场开发和竞争。积极培育基地型、加工型和产品销售型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加强品牌创建和保护力度,在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品牌的基础上,形成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名牌产品。

3、加强日常监督,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从源头入手,建设现代茶园,保障鲜叶质量安全。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认证,完善茶叶技术规程,制定普洱茶生产、加工、育苗技术规程,逐步建立茶叶加工档案,改善茶叶生产条件和规范生产程序。加强茶园管理的标准化,规范田间管理档案,逐步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全面推广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内。二是在生产加工方面加强日常监督,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应加大扶持力度,多方面筹集资金,扶持企业进行初制加工厂清洁化改造,提高茶叶初制水平。建立与完善加工技术规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加工档案,实现产品质量的全程控制,为产品无公害化提供保障。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

要充分发挥普洱市茶叶产业的地理优势和天然禀赋,增加科技含量,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大行业领军人才或团队等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建设。一是建立完善茶树良种繁育体系,确保产业发展良种苗木需要。二是分季节、分环节开展大规模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茶农。三是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和产业技术集成等的创新研究与推广。

5、加快茶文化产业开发,提高普洱茶产业化水平

发展普洱市普洱茶产业,要找到普洱茶文化与普洱茶经济的最佳契合点,这方面应考虑以下几点:首先,强化文化品牌的主导地位。将普洱茶打造成文化品牌,让其在更大范围内成为更多人广泛接受的生活时尚和文化消费。其次,在注重文化层面的营销、包装和宣传的同时,准确地对市场定位。从不同消费者群体所关注产品的特性(如美誉度、使用过程等的情感满足度等),充分融入普洱14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茶饮文化、茶马文化,从而在产品包装上要充分体现普洱茶文化的特色,塑造古朴、淡雅的茶文化特色。同时,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和传播手段,使普洱茶的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同时,加快普洱茶文化旅游开发。根据普洱茶文化的资源特点,挖掘和发展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方面普洱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原始古茶树、古茶园、古茶山及栽培型千年古茶园,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珍贵的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方面,浓郁的民族性和马帮文化为普洱市茶文化所特有,此外,普洱各民族的茶俗风情、泡茶饮茶艺术以及茶歌茶舞、古老神秘的加工方式等也都是有丰富内涵的旅游项目。

6、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

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专业合作社是提高茶农组织程度、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随着普洱茶产业发展的深入,它的作用和生命力将越来越突显。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进行产品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才能发挥规模效应,产生规模效益。同时,积极吸引区域性龙头企业参与茶叶企业合作社的组建,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不断完善茶叶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引导茶叶专业合作社向股份制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文品、白文祥、杨柳霞、张惠、刘勤晋:普洱茶产业发展和市场现状[J].中国茶业,2006,28(4).

[2] 周红杰:云南普洱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3] 鲁国庆:区位品牌:农产品品牌经营的新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2005(6).

[4] 蔡文清:疯狂的普洱[J].市场,2007(7).

[5] 段新友:四川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发展思考[J].中国茶业,2012(9).

[6] 朱仲海:北京茶叶市场消费调查报告[J].茶世界,2007(9).

[7] 毛加红:有文化才有茶魅力[J].中国经济周刊,2007(14).

[8] 杨显鸿:普洱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茶业,2012(4).

[9] 周淑兰:龙泉市茶产业现状和“十二五”发展思路与对策[J].中国茶业,2012(3).

[10] 奚国泉、李岳云:中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1(9).

作者:杨彩玲 起建凌

第二篇:大益普洱茶的品牌营销传播策略探析

摘 要:在21世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顾客经济时代,品牌建设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其中重要的一环——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由广告、销售促进、公关、市场生动化等环节组合而成。以大益普洱茶为案例分析研究了其整合传播策略的实施,并指出各营销因素与品牌资产之间的关系,得出整合营销传播在品牌建设中的实施框架及其对品牌资产评估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整合营销传播;品牌资产;普洱茶

1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概述及其对大益的适用性

1.1 理论概述

整合营销传播IMC是现代营销学一种重要的传播理论,舒尔茨教授所在的美国西北大学IMC研究组从“战略性”的角度来定义和理解IMC:“IMC把品牌等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渠道,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是从消费者出发,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力的传播的过程”。

IMC的核心思想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以消费者为核心,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全面的、一致化的营销。

品牌的整合传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由广告、销售促进、公关、市场生动化等环节组合而成,一般企业会选择其中一种为主要的传播手段,而以其他为辅助。有力的整合营销传播系统可以为打造品牌并建立品牌资产提供有力的保证,品牌意识、品牌联想、品牌忠诚和品牌形象是与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各种因素息息相关的。

1.2 IMC对大益普洱茶的适用性

由于茶产业的行业特性、产品特点,加上大益集团自身的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策略,进行营销体制创新。下面是其适用性根据:

(1)全国普洱茶品种繁多,大量劣质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很难对某个品种的普洱茶形成深刻的印象。这就需要通过整合营销传播来突出产品的特色,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2)大众媒体的传播效果下降,传播成本上升。消费者细分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一些老茶人消费群,单一的大众媒体很难有效地向不同的受众群体传达信息。同时单一运用大众媒体,相对于综合各种传播媒介,其传播成本也越来越高。

(3)博闻集团2004年收购大益的生产企业勐海茶厂,给大益集团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为王后大益进行品牌建设和营销开展提供了厚实资金。

2 大益普洱茶的整合营销传播

2.1 广告媒介策略

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的媒体策略,就无法将信息通过合理的媒体组合全面传到给目标受众,并试图感动、说服目标消费者来购买产品。大益茶业集团在2008年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招标中,以5000万元夺得特A时段和焦点访谈提要后广告投放权,成为第一家在央视招标中亮相并获成功的茶品牌企业。大益茶业不仅站在企业自身的高度来做这个广告,就如他们的广告语传递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茶有益”,这是对中国茶文化的一种呼唤式宣传,这对于企业、行业来说都是意义重大,是一个品牌制高点。在中国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前夕进行央视黄金时间广告宣传,是个非常关键的品牌举措。

2.2 公关赞助

(1)2005年:“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西藏行”。2005年11月10日由云南省青少年展基金会主办,云南大益普洱茶业有限公司承办的“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西藏行”大型公益活动的大益爱心大马帮从勐海县曼贺大佛寺出发,于2006年7月1日胜利抵达圣城拉萨。这不仅仅是一次重走千年茶马古道,再现历史鼎盛时期的茶马商旅之行,同时也是云南茶界回馈社会奉献爱心之旅、民族团结之旅、云茶与藏区人民之间的生命之旅,将千年茶文化与现代文明璀璨辉映,意义重大且深远。

(2) 2006年:我的长征。2006年由云南大益普洱茶业有限公司赞助并提供公益支持的CCTV大益大型电视节目《我的长征》,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支持下,云南勐海茶厂和北京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共同发起成立了“我的长征——红色大益”爱心专项基金。红色大益基金筹措一千万人民币的资金,用于红军当年长征沿途贫困地区援建希望小学及助学、扶贫等项目,把爱心送到长征沿途的贫困地区,为《我的长征》电视行动增添社会效益。

(3)2007年:祖国不会忘记。2007年由云南大益普洱茶业有限公司赞助并提供公益支持的CCTV大益大型电视节目《祖国不会忘记》,自6月7日首集《沂蒙红嫂》公益活动开始,至7月7日最后一集《铁道游击队》结束,全程历时一个月,大益公益足迹东北至黑龙江漠河,西至新疆轮台,南到海南琼海,直接受益人群近万人,其中包括部队、地方、科研机构和学校等,既包括对寻访对象个体的直接慰问,也包括对相关群体的大公益活动。

(4)2007年:北京晚报“大益杯”北京高尔夫巡回赛。该比赛由云南勐海茶厂冠名举办,联手打造该比赛的有北京晚报、北京高尔夫球运动协会和云南勐海茶厂。巡回赛将一如既往地与慈善活动相结合。在每站比赛中都设立一个慈善洞,进行“大益普洱茶”慈善乐捐活动,所筹款项继续用于红色大益爱心基金的一系列爱心项目。

2.3 市场生动化

市场生动化,就是要解决一些零售终端的问题,通过气氛营造、技巧陈列等手段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大益茶业由于采取经销商网络经营销售终端,而它接触消费者的大多是在茶博会和展会,在各地举行的茶博会、茶展会上,大益品牌的知名度和亲和力制造了排队品饮、排队付款买茶的一个又一个神话。

在北京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即“茶博会”),大益就将“茶文化中心”搬进了茶博会。大益的“茶建筑”凭借独到的创意,吸引了众多过往观众驻足观看、上前咨询。现实中的建筑所包含的“皇茶会”、“养生茶宴馆”和“茶文化交流中心”一个不少地完全被复制到茶博会现场。这种实景式的展台以创新的情景体验模式,使参观者可以在融合丰富茶文化元素的空间内,如观看茶艺表演、品饮陈年普洱、聊茶评茶等。

2.4 关系营销

三维营销理论认为,营销人员应该向消费者提供三候方面的利益:产品功能利益、过程利益和关系利益,当前营销人员普遍在前两个方面做的不错,但是第三个方面就做得不够好。也正因为如此,关系营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和利用,大益建立关系营销的具体措施有:

(1)皇茶会的成立。皇茶会以源源不断的高品质茶品服务会员,皇茶会的茶品均由拥有六十七年生产上等普洱茶的勐海茶厂独家供应,倾力打造最尊贵、最专业的中国茶文化会所经典品牌。对于专业收藏家会员,皇茶会还提供茶品交易平台,存茶服务、茶品鉴别服务及茶专业知识讲座等。正如大益皇茶会的宗旨:以“大气、睿智、融合”的精神特质吸引着社会精英、都市新贵、名流雅士、乃至国际皇室贵戚的莅临。

(2)北京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成立于 2006年3月,总面积12000平方米。中心建筑风格由中央美院专家主笔设计,悠久的茶马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贯穿建筑本身。中心形成了一套传播中国茶文化的独特方式:专业精深的茶文化交流、轻松休闲的茶饮服务、钟鼓馔玉的养生茶宴、极致尊贵的皇茶体验,中国茶文化在这里存贮、发酵,向世界传播。

大益茶文化交流中心集茶事与文化活动交流于一身,地理位置优越,是京城名仕儒商的雅集之所。茶文化主题是中心推广与服务的一大亮色,植根于中华千年茶文明,融合茶道、茶学、茶艺、茶饮。中心茶艺师及工作人员以茶人事茶之心,为客户提供精确到每一个细节的专业化服务。

同时,中心也被誉为“京城最富文化气息的会议场所”,以其独特的文化定位与优雅氛围,成为举办各类文化与商务会议、论坛、联谊活动的绝佳场所。中心更定期推出传统文化与艺术大师专题讲座及艺术品展览鉴赏活动,讲展结合,相得益彰,提供高品质的综合性文化体验。 

2.5 软性传播

太多的硬性广告会给人以戒备心理,而软性宣传却可以突破人们心理的防线,轻而易举地进入受众的心扉。这就是一些企业为什么设立新闻中心的原因所在。

大益集团官方主页设有新闻集萃(集团新闻和媒体聚焦)栏目,勐海茶厂主页设有资讯动态(大益新闻和媒体聚焦),皇茶会主页设有新闻资讯(皇茶快讯和大益动态),大益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主页设有新闻集萃(公司新闻和媒体聚焦),大益爱心基金会主页有新闻动态这一栏目。这些新闻中心网页对于消费者了解公司情况大有裨益,也拉近了消费者和公司之间的距离。

3 品牌营销传播策略对大益品牌资产的作用

品牌资产是靠营销活动积累起来的,因此弄清楚那些营销手段对哪些品牌资产构成成分起作用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根据日后对品牌资产评估结果进行有效的完善,对症下药。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如何,几乎都可以从营销因素找到解释,下面着重看看各种营销因素对品牌资产所能产生的贡献,如图1:

4 小结

综上所述,企业在要进行品牌建设过程中,在认识整合营销传播给品牌建设所带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认清它也是个耗时耗力的任务,要持之以行,从广告、销售促进、公关、市场生动化等各个环节落实措施,实现整合营销传播真正的价值,打造企业品牌,领跑竞争对手,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戴春山.整合营销传播在房地产营销中的应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1).

[2]邝金丽.中原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8,(3).

[3]张杰,吴勤学.整合营销传播在寿险营销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8,(11).

作者:梁永福

第三篇:普洱茶市场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摘 要:基于目前普洱茶市场定位不明确、存在虚假宣传以及科技不创新、管理水平不提升等问题。基于此情况提出了弘扬普洱茶文化,查处虚假宣传;重视市场监管,塑造品牌形象;整合资源,强化生产力与创新能力等相关解决对策,实践证明上述工作的落实取得的成效是可观的,而积极研究推动普洱茶市场有效运转的策略是一项不间断的任务。

关键词:普洱茶 市场 现状分析 策略研究

普洱茶在群雄逐鹿的市场环境中,在发展与运行的进程中新的问题不断的衍生出来,因此积极对促进普洱茶发展的策略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1]。故此,该文在概述普洱茶市场运行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重点对相关措施进行研究,旨在促进普洱茶市场平稳、健康、高效地運行。

1 普洱茶简介

普洱茶,以云南省某一地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由茶农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与紧压茶,。“越陈越香”被公认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色。其代表着悠远而厚重的社会文化,传达出中华民族悠远的文化历史。作为绿色食品,其具备着一定的保健功能,饮用普洱茶成为一种时尚风韵[2]。普洱茶茶性温和,具有滋养脾胃的功效;在降血脂方面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克雷泰伊的莫道尔医院曾对20位血脂过多的病人做过这样的试验,每天让他们饮用3碗普洱茶,历经一个月以后对病人血液中的脂肪进行检测,发现脂肪含量几乎减少了1/4。普洱茶也具有减肥的功效。最大的优势特点就是无不良反应,在抗氧化、防衰老方面优越性极为显著,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已经证实。

2 分析普洱茶发展现状

2.1 虚假宣传现象屡见不鲜

因为很多商家过度的宣传普洱茶的功效,致使很多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时看重的是存储年份,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茶商将一些假冒伪劣或虚假包装的普洱茶拿到市面上销售,将古树茶或乔木茶作为普洱茶冠,更有甚者把非原产地大叶种当原产地普洱茶在市场上进行推销,存储年份较短的普洱茶代替老茶、陈茶的现象是极为普遍的,此时普洱茶市场鱼龙混杂、真伪难辨。

2.2 科技与管理水平滞后性

部分茶园种植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科技人员匮乏、技术服务不全面,最终致使普洱茶生产力水平长期得不到提升。传统型粗放种植形式与先进型集约经营方式共同发展,使普洱茶产业布局混乱不堪。茶农管理意识不强,管理形式缺乏规范性,对茶叶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生产与加工了解得少之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普洱茶企业潜力的发挥。

2.3 市场定位缺乏准确性

众所周知,普洱茶无论在原料、产地,还是在加工工艺方面都是特色化的,口感的别出一格正是消费者追捧的主要原因。普洱茶市场定位通常是其保健功能和收藏价值。市场炒作所产生的反响是非同一般的,导致部分与普洱茶生产或者是营销的企业大肆宣扬产品药理疗效与贮存期限,在短期内会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长此以往会使普洱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这势必不利于普洱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很多消费者对普洱茶产业市场运行状况缺乏信心,具体体现在市场普洱茶的品种上。专业人员在对产业发展的格局进行研究之时,也认为普洱茶市场存在一定风险。主要是由于市面上部分普洱茶产品生产日期没有标准、品牌冒充、虚设年份等违规操作行为频频出现。若营销者不及时的改进生产与销售形式,那么在普洱茶市场规范性管理与消费者消费心理日趋成熟的时代中,被淘汰也是必然的事实。

3 促进普洱茶产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3.1 弘扬普洱茶文化,查处虚假宣传

普洱茶产品在推销之时,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将其文化内涵与保健功能张扬出去,杜绝消费的盲目性。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药理研究室主任杨崇仁教授的实验结果证实只有发酵普洱茶才具有药理功能,所以严厉查处那些将普洱茶功效夸大的宣传者。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消费品位也不断的升级,更加重视茶叶消费中的艺术鉴赏和文化底蕴。基于此现状,普洱茶在宣传之时务必要整合消费品位,并将其渊源历史文化宣扬出去。当物质消费观念与文化享受理念有机整合,普洱茶文化潜能挖掘出来之时,建设健全茶文化基地、创办多样化的茶文化活动,这些均是宣传普洱茶文化的有效形式,此时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大幅度提升,为普洱茶产业的良性发展注入活力。

3.2 重视市场监管,塑造品牌形象

全面贯彻落实《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111-2008),因为不同种类的普洱茶市场准入门槛存在差别,所以认真学习《云南普洱茶综合标准》和《普洱市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生产技术规程》知识是极为必要的,这也推动普洱茶种植环境、加工环境与流程、产品包装、输送、保存等各项环节均入正规奠定基础,对产品加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以防违规产品出现在销售市场中[3]。产品认证机构要带领企业落实普洱茶质量认证工作,创立并维护特有品牌形象,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维护这一工作项目也是不容忽视的。此外,省级著名商标、国家驰名商标的申报与审批流程应该是系统而严谨的,从而达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目标,以此途径去使普洱茶公共产品、绿色保健的形象熠熠生辉。对于无证违规、制售假冒伪劣普洱茶、冒用知名普洱茶商标和企业等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完善茶叶专项监管机制,建设茶叶市场“联合执法大队”与专业的“普洱茶权威鉴定机构”,共同强化对普洱茶市场的监管工作。

3.3 整合资源,强化生产力与创新能力

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中,积极发展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应用集约式生产模式,为统一性标准的建立和管理方法的实施做铺垫。针对普洱茶产业,建设与发展大规模茶园是根基,继而对毛茶采集与分类标准实施统一制度,从原材料着手打造优质产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对普洱茶品种实施改良措施。在加工阶段中,技术含量的提升也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有效利器,积极尝试多样化的加工手段,探寻不同品种普洱茶最高效的加工方式。精加工将粗加工取而代之,从根本上去除普洱茶饼、砖、沱外在形象。自主规划与技术创新生产模式的启用,使普洱茶附加值得以强化。

企业若想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在政府机关扶持政策的引导下,始终应该以营销为核心,应用产学研整合模式对技术进行创改,推动精加工技术研发的进程,同时与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对普洱茶形成机理、功能性成分与生物活性物质、药理作用和机理进行科学的研究,这样普洱茶企业在科技与理论上均获得可靠性的支持。自主创新进程为普洱茶品质的提升、检验标准的建设、生产工艺的改良提供保障。此时,企业就结合现代社会运转的模式,积极研发速溶性普洱茶、普洱茶饮料、普洱茶食品等新型产品。

4 结语

普洱茶作为一种特殊茶类,具备着饮用的功能,同时又具备渊源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在经济市场上其已经成为备受消费者推崇的茶品。为了使普洱茶在经济市场中的地位永垂不朽,并且扩大市场份额,科学的弘扬普洱茶悠久性文化、加大对市场监管力度、应用产学研生产机制促进企业生产水平的提升是极为有效的对策,将会协助普洱茶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朱晓辉,马晶,赵倩.以普洱茶为例谈茶叶的电子商务营销策略[J].福建茶叶,2016(4):47-48.

[2] 韩颂.普洱茶湖州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24-125.

[3] 肖洪磊.基于4PS理论的云南普洱茶旅游营销策略研究[J].当代经济,2014(5):128-129.

作者:范垚

上一篇:小学音乐欣赏课论文下一篇:汽车修理工二级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