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检查患者观察记录

2023-03-08

第一篇:特殊检查患者观察记录

特殊感染患者消毒隔离制度

1、 特殊感染指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

2、 确诊或疑似特殊传染病患者应单间隔离。悬挂隔离标识,接触 隔离(蓝色标识)、空气隔离(黄色标识)、飞沫隔离(粉色标识)。

3、 患者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应做好消 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4、 隔离病房应每日空气消毒,物表地面采用10000mg/L的含氯消 毒剂溶液擦拭,至少作用15min,并确保所有污染表面均接触到消毒剂。使用消毒剂应每次更换。拖布、抹布要专用,每天消毒。

5、 宜选用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 密闭封装。可重复使用的被污染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

6、 医务人员进入病区应使用相应防护用品,离开被患者污染的区 域时立即脱卸防护用品并执行手的清洁与消毒。

7、 患者产生的废物应用双层医疗废物袋集中收集处理,并有“特 殊感染”的标识。

8、 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 处理应符合国家届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第二篇: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的观察与护理_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的观察与护理

论文关键词:急诊室 医院 危重患者 转动 观察 护理 1 资料

2 转运的目的

进行CT、X线片、B超、磁共振、急诊手术以及运送到病房进一步治疗。 3 转运的要求

3.1 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 急诊护士与当班的医生一起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用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如果患者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而又必须转运的情况下,应有当班医生一起护送,并做好充分准备,如急救药品、仪器等。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的风险告知家属,征得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才能实施转运。

3.2 转运人员的要求 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要2名陪同人员,要求当班医生一起护送。

3.3 转运前充分准备和处理 转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昏迷病人给予带上手腕带,做好患者的详细交接班(护理记录单或病人交接单),了解患者的病情,转运前10 min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准备好床位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等,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后送入。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转运前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先行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和便携式呼吸机。妥善约束烦躁患者,适当适用镇静剂。输液时选用静脉留置针,特殊药物用微剂量输液器或微泵。便携式氧气瓶或氧气袋给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气袋供氧,因为氧气袋的氧浓度与氧流量难以估计。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4 转运途中的护理 转运时抬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体位,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器的连接是否完好,各种引流管避免脱管、堵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好应急处理,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等。 3.5 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 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交接,交接内容采用专门的护理记录单或转运病人交接单,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以及各种术前准备等,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 4 小结

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转运前的正确评估,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是安全转运的保证。做好人员、仪器、药品的充分准备,转运途中保持监护与抢救措施不间断,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做好应对措施,可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性和伤残性,为明确诊断,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奠定基础。

第三篇:红头特殊患者出院、入院、转院管理制度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

特殊患者出院、入院、转院管理制度

为了方便患者出入院及转院,满足患者个体需要, 提高服务质量,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制度。

一、 医院各部门都要积极努力为患者提供帮助,为残疾人、无家属陪护的行动不便患者,提供出入院、转院个性化服务。

二、 落实首诊负责制,首诊医师应协助残疾人、无家属陪护的行动不便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护送患者到病区。

三、 门、急诊、病区免费为患者提供轮椅或平板车。

四、 落实转院转科制度,医务人员协助残疾人、无家属陪护的行动不便患者办理出院、转院、转科手续,并负责护送。

五、 住院处提供24小时服务,为残疾人患者、无家属陪护的行动不便患者优先办理出入院手续,可分时段或预约。

六、 护理人员帮助残疾人、无家属陪护的行动不便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七、 加强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提高患者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率,为患者复诊提供预约诊疗服务。

门诊部

第四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关键词 】 颅脑损伤、临床观察、护理、脑外科护理论文

脑外伤是年轻人死亡和重残的主要原因,其最重要的并发症为颅内血肿。颅内血肿的发病率在重型脑外伤中为25~45%,在中型脑外伤中为3~13%。如不给予有效的外科治疗,颅内血肿很可能使可以恢复的良性临床过程演变成死亡和持续植物生存状态,对颅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的延误也会产生相似结果【1】。因此,对于急性重症脑外伤的临床护理十分重要,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及时发现细微的病情变化是关键。我院2005—2009年共收治重症脑外伤患者2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子,女5例;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 35岁,其中开颅手术2例。

2 临床观察

2.1 生命体征的检测:心率的变化是较敏感的指标,它是机体在应激状态下最早发生变化的指标。在动态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血压下降、SP02降低、呼吸絮乱的早期常有心率增快。当患者的心率在短时间内增快15次/min以上时,我们需要注意有无呼吸道分泌物多、呼吸紊乱、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如及时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抽取胃液观察其性状,必要是送检,了解有无消化道出血等,这样可以在早期遏制病情的发展,利于患者的康复。

2.2 意识障碍的观察: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反映病情轻重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其观察与判断方法,一般是观察病人的表情与姿势,并通过语言刺激,即定时唤醒病人作简单对话,如无反应则进一步用疼痛刺激,即压迫眶上神经或用针刺与手捏胸大肌外侧缘等方法,观察病人的反映,同时可观察病人的肢体活动,检查有无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有无大小便失禁及其他神经系统改变等。

2.3 瞳孔的观察:瞳孔改变是神经外科病人的重要体征,尤其对于意识障碍患者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患者已有意识障碍,此时除非患者的意识状态有明显的改善或恶化能够容易观察,而对于仅有细微变化的病人不易观察;且它有时会受到医护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瞳孔的变化对意识障碍患者来说是较客观的指标,不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在本组病人中,我们将瞳孔的变化分为两方面,一是瞳孔形状的改变,二是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形状的改变常见的是:瞳孔散大、缩小、大小多变及形状不规则等。瞳孔对光反射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对光反射迟钝及对光反射消失。在瞳孔改变病例中有70%出现单侧瞳孔中度散大、对光反射减弱并逐渐发展到单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同时伴有上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这在临床上是一侧颞叶沟回疝逐渐形成,压迫同侧动眼神经而导致的症状,在临床上需要作紧急降颅压处理或手术治疗。本组有8%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昏迷程度加深,这是在临床上多系急性高颅压脑疝晚期,病人已进入濒危状态,救治十分困难。如同时伴有自主呼吸停止,可认为已进入脑死亡阶段。本组有1例出现双侧瞳孔大小多变,反复无常,这多见于脑干周围的出血、挫伤、水肿等,常见术后及外伤后的原发或继发脑干损伤。有12%出现单眼或双眼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减弱,这在临床上多由于脑疝早期,一侧或双侧动眼神经受刺激的一种兴奋性的反射,发现这种改变对预防脑疝发生有重要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双侧瞳孔的对比及动态观察较一次单侧的观察更有意义。但在病人服用镇定药物以后或全麻术后未醒是可表现为双眼瞳孔缩小,应加以鉴别。【2】

2.4 消化道出血的观察:由于患者均处于应激状态,神经内分泌功能絮乱,导致消化道出血;同时,病人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使患者处于负氮平衡,这些均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2.5 鼻出血的观察:颅底骨折合并鼻出血的病人,血液可以经后鼻孔流入口腔后呕出,此时应观察血液的颜色,有无胃内容物等迅速判断、排除脑外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可能。

3 护 理

3.1术前护理

(1)根据病情如无手术指征者,予以吸氧,根据医嘱用脱水剂、留置导尿管,密切观察病情,每1~2h巡视1次,交待年轻有文化的家属留下陪伴病人,做好必要的看护工作和一些日常生活照料,安慰家属,做好心里准备。介绍本院脑外科医护人员的医疗护理水平,化解他们心中的忧虑,做好沟通,告知床位医生,责任护士,让家属在必要时能及时与他们联系,解决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各方面问题。

(2)做好卧位和翻身指导,介绍常用药物的作用,特殊药物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一定要交代清楚。指导并协助家属1~2h为病人翻身1次,观察病人是否合并有颅中窝损伤,是否有脑脊液鼻漏,耳漏或耳鼻出血。如有上述情况,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平卧位头偏向脑脊液耳漏侧的卧位或抬高头部30°卧位,便于引流,维持此体位至停止漏液3~5d,借助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至颅底硬脑膜裂缝处,促使局部黏连而封闭漏口。②密切观察引流量及颜色。③保持局部清洁,每周2次,清洁、消毒外耳道、鼻腔、口腔,注意棉球不可过湿,以免液体逆流入颅。反复强调定要让液体自然流出,避免添、堵、掏等动作,以免引起颅内感染。④避免颅内压骤然升高而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⑤对于脑脊液鼻漏者,不可经鼻腔进行护理操作,严禁从鼻腔吸痰或置胃管,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禁忌作腰穿。⑥注意有无颅内感染迹象,如头痛、发热等。⑦遵医嘱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霉素。

(3)急性重症脑外伤的患者其意识反映了病情的轻重,瞳孔变化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是病情观察的重要内容。严密观察病情特别是上述指标的细微变化尤为重要,如意识障碍逐渐加深是继发性脑组织受压的表现;如清醒患者突然躁动,意识改变,瞳孔不等大,呼吸深快,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应警惕脑疝的发生,需要紧急抢救。一旦患者有颅内血肿指征:突然意识变化,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应立即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如配血、导尿。剃头时尽量少搬动头部,防止增加颅内出血,忌损伤头皮,减少感染机会。

3.2 术后护理

①整理氧气装置,心电监护仪,更换床上用物,铺麻醉床;②病人术毕回房接病人时,观察神志是否清醒,如清醒,取平卧位头侧向一侧,末带气管插管,立即吸氧,心电监护;③观察头部有无引流管,有引流管,保证正确引流,使引流袋的上端位置低于头部,应及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是否被牵引,折叠,并定时记量,如在短时间内引流量>100 ml ,应告知医生及时处理;④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医嘱15~30 min 1次,直至平稳后改至一小时1次;⑤应保证头部抬高15°~ 30°,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交代家属注意应有专人负责带好病人的双手,以防麻醉清醒后或神志逐渐清醒后把引流管抓脱或烦躁导致头部乱动,导致引流管拽脱。

3.3 呼吸道的护理: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患者多有舌后坠、咽反射迟钝、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等致呼吸道梗阻的情况,而呼吸道梗阻可加重脑缺氧、脑水肿、诱发癫痫发作等,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我们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随时观察监护仪所示SP02是否正常,同时定期抽血查血气分析。早期积极的气管切开是呼吸道通畅的重要保证,不仅利于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而且可以在病人需要呼吸机治疗时,不至于延误时间。气管切开的病人口腔和鼻咽部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为重要感染源。据报道:0.01ml 咽部分泌物中含有106 ~ 108 个细菌,故先用一根无菌吸痰管吸净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后,再用另一根无菌吸痰管经气管切开处抽吸气管深部痰液很重要。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吸气管切开处的吸痰方法,具有以下优点:①减少感染机会:因为先抽吸口鼻分泌物,防止了先抽吸气管切开处至局部压力低,口鼻腔分泌物流入气管;②吸痰彻底:由于口鼻吸痰后刺激了咳嗽反射,引起咳嗽,先是短促或深吸气,接着声门紧闭,呼气肌强烈收缩,肺内压和胸内压急速上升,然后声门突然打开,由于气压差极大,肺内气体便以极高的速度冲出,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排出。这样,既能使吸痰彻底,又能防止口鼻腔分泌物流入气管;③由于吸痰彻底,从而延长了吸痰间隔时间;④不需要吸引,吸痰时间相对缩短,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的程度减轻,且持续时间缩短,也减少了对气管粘膜的损伤。

3.4 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昏迷及吞咽困难者24h 可留置鼻饲管,鼻饲高蛋白、高热量流质饮食。当发现消化道出血者,应立即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预防出血性休克。同时应禁食,仅有少量柏油样便者,可进流质食物,并查血型及备血。必要时口服去假肾上腺素,并及时补充血容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配合医生做相应治疗。

3.5 鼻出血的护理:前后鼻孔填塞碘伏纱条,填塞是控制出血的手段,可以达到治愈或延缓出血的效果,但会给病人带来很多痛苦,要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耐心解释纱条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理解,防止患者困难以忍受自行拉出。同时还要观察填塞是否紧密、有效。有人采取双腔双囊管治疗严重鼻出血患者,操作简便,而且患者的痛苦明显减少。无论颈总动脉结扎或介入治疗,患者仍然有再出血的可能,术后4d可以试行拔除纱条,观察有无再次出血。大量鼻出血可能经鼻喉进入气管引起窒息,此时可按照咯血病人来处理,置患者于头低位,亲拍背部,使血块从气管内流出,也可采取较粗的导管,经口腔或鼻腔插入,予以吸除,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刺激气管促使咳嗽有使患者出血加重的危险。如以上措施均难以解除窒息时,应立即准备气管切开用物,配合医生行气管切开手术。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3.6 眼睛的护理:本组病人有7例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有不同程度的球结膜充血、水肿。注意用红霉素眼膏涂敷,并以无菌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保护角膜,防止角膜溃疡。术后患者的眼睑在恢复正常以前应继续精心护理,直至可以自由闭合。

3.7 皮肤的护理:意识不清,躁动的病人应避免坠床,可适当的约束,避免皮肤损伤。我们用自行设计的液体褥疮垫,对病人进行皮肤护理。每2 ~ 3 h 更换一次,收取良好的预防、治疗褥疮的效果。

3.8发热的护理:病程中病人如有中枢性高热,及时使用冰毯及冰帽,并注意根据医嘱或病人的体温调节、设定温度,及时更换冰帽中的冰,确保冰帽、冰毯的使用效果,确保病人腋下体温<38°C。观察病人是否有对冷敏感至腹泻,腹胀等不适,如有,应注意调节温度。如用冬眠合剂应注意血压的观察。如体温逐渐下降,应逐渐撤冰毯,冰帽,以免体温反复【】。

参考文献:[ 1 ]江基饶,朱诚.现代颅脑损伤学[ 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447 [ 2 ]纪玉桂,刘红英,陈宇乐,等.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瞳孔观察[ J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 180-181.

[ 3 ]苏鸿熙,主编.重症加强监护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45.

[ 4 ]徐俊冕.脑外科护理学[ 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40 九江医学 2009年第24卷第4期Jiujiang Medical Journal 2009,24(4)

第五篇:门诊输液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312-01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近年来,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多,ADR的发生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门诊输液病人,由于年龄跨度大、用药多且缺乏连续观察,ADR时有发生。笔者通过对其所在医院2011年至2013年间收集的100例ADR报告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ADR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6月一75岁,平均年龄45.6岁;引起ADR的相关药物:抗生素类药物65例,占50%;中成药23例,占25.29%;其他药物(抗病毒药、心脑血管系统药、解热镇痛药等)12例,占24.71%。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约在静脉输入液体50~150 ml、输液10-30分钟后出现ADR 症状。轻度者32例,严重者8例。临床表现为皮疹、皮肤发红、出冷汗、寒战、发热、面色苍白、恶心、心慌,局部刺激疼痛、沿静脉走向有条索状红肿等。出现ADR时间为输液后1~6min。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分析患者生理、病理因素,在输液前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目的和用药情况,知道观察内容及患者特点,详细询问过敏史,对有过敏史的患者,向其说明禁用此药的原因,患者若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空腹状态,容易诱发低血糖反应、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及晕厥,因此护士需要创造良好的治疗氛围,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亲切柔和的语言接待患者,耐心解释药物的适应症,作用及不良反应,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心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倾听病人的诉说,且耐心解答,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开导和生活上的帮助,选择合适的针头,用高超的技术迅速一针见血,减轻疼痛,如患者年龄大,身体弱,精神差,或主诉头晕、心慌时,应给他们取平卧位,保持合适的温度,清新的空气,避免吵闹,输液速度稍慢,播放一些轻音乐,使患者感受轻松

2.2 ADR 的护理:患者发生ADR时应立即停药,更换输液器与液体,观察30min,症状轻者无须特殊用药即可缓解。在发生ADR时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种以上的不良反应表现。ADR症状中、重者,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及时反馈给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在更换输液器与液体的基础上对症处理。①有头痛,头晕者立即取平卧位,休息。头痛剧烈伴呕吐者给予测血压等检查。

②胸闷、心慌症状占ADR的32.41%,应控制滴速。不能过快。③出现呼吸困难者通过给予中流量吸氧症状可好转。④患者发生仰嘬,尤其是药疹,常常会感到瘙痒。应多与患者交流。做好心理护理,并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患者瘙痒难忍时,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⑤发热反应于输液数分钟开始即可发生。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根据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寒战、大汗淋漓者注意保暖,防止受凉。⑥如果发生注射部位局部发红,肿胀,灼热等静脉炎时,应停止在此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并用50%硫酸镁等溶液湿敷或冷敷。⑦喉头水肿是ADR中较重的反应。应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给予抗过敏药。安慰患者,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躁动。监测生命体征,尤其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颜面、日唇颜色,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3 输液护理

2.3.1 无菌操作是减少输液微粒污染,预防反应发生的一种重要措施。因此,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原则进行配药,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前要有效地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使用合格的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严格做到一人一针一管。穿刺前核对患者姓名时采取“呼唤应答法”及发放座位号牌进行双重查对。护士在患者输液的过程中主动巡视,及时调节输液速度,发现患者有不适反应及时处理。

2.3.2 3 遵守操作常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操作常规可以避免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也有助于及时辨别及处理ADR。增强法律意识,可认清护理工作中诸多潜在的法律责任问题。

2.3.3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学习,掌握一定的药物知识加强药理知识学习,对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药代动力学、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有所掌握,遇有新药或特殊用药护士之间互相咨询、多看说明书或打电话向药房工作人员咨询对已发生的ADR病例进行分析讨论,以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识别、处理、预防能力

2.3.4 健康教育

①首先要询问、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或不良反应史,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输液途中有不适感觉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输液完15min后方可离开。②将输液的告知事项制作成宣传栏,把门诊常见疾病印成门诊健康处方发放到患者手中,还将门诊常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表现汇编成册供患者翻阅或制成电视短片到门诊输液室播放。③门诊输液室发生双硫仑样反应例数趋多,与护士掌握的知识欠缺和健康宣教不够有关。如输注头孢类药物的患者2天内有大量饮酒史,有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可能。为了有效避免此类反应的发生,我们加大了健康教育的宣教力度,对患者宣教的覆盖率要求是100%。因此,在输注头孢类药物前应详细询问饮酒史,告知用药期间及停药1周内禁止饮酒或饮用含乙醇的中草药、补品及饮料。④胃肠道反应比较普遍,护士在输液前应询问患者的进食情况,若空腹,应让患者进食后再行输注,若患者无食欲,应适当减慢输液速度。

参考文献

[1] 梁桂珍,右旋糖酐40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静滴致严重不良反应[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1519]:425

[2] 熊兴江,王阶,何庆勇,基于方证对应理念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4]:537

[3] 刘丽萍.不同稀释浓度的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液稳定性研究[J].安徽医药,2008.12(7): 61

[4] 孙家跃.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07,11(11):1053-4

[5] 牛向荣.12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08。9:19-20

上一篇:退伍军人欢迎会发言稿下一篇:土特产店加盟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