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德育论文范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大四德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班级自主管理是一种适合我国大学生特点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而这种能力在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以及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还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新时期大学就需要学生拥有极强的自主管理能力,然而,当代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却不是非常完善。

第一篇:大四德育论文范文

大四女孩的三次艳丽花季

南国名城广州,一年四季鲜花盛开,自古享有花城的美誉。鲜花点缀广州人的生活,靓丽广州的山山水水。除夕前几天的春节花市,是广州传统的盛大节日,人头涌涌,气氛热烈火爆,构成了万人空巷游花市的独特人文景观,洋溢着浓郁的岭南民俗风情。

近几年,广州的春节花市里,活跃着许多青春靓丽的身影——花市老板竟然有四成多是在校大学生。

2005年春节花市期间,笔者采访了在华南农业大学读四年级的赵雅。22岁的她,已经当了3年的“花仙子”(女性在花市当老板),身上点缀着许多像鲜花一样绚丽多彩的故事……

初涉花市 赚下满身花瓣

2002年7月,赵雅从粤西山区考入了华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广州街头五光十色,农大女生凤毛麟角,秀美靓丽的赵雅,吸引了众多男生的目光,但她没有被儿女情长所陶醉,更没有被灯红酒绿所迷失。家境贫寒的她,在刻苦学习之余,努力寻找兼职机会,想为父母减轻一些经济负担,锻炼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

赵雅从师兄师姐那里觅得了“打工真经”——在广交会当翻译,做得好,能够赚一学期学费;当花仙子,做得一般般,也可以赚半年学费。赵雅很想去花市淘金,但苦于没有资金,未能遂愿。

赵雅平时打工积攒下了一些资金,她踌躇满志,决心进军花市。2003年1月上旬,她在白云山脚的一个花厂预订了风信子、桃花、百合、水仙、蝴蝶兰等传统花卉200多盆。但到了1月下旬,气候突然转暖。2月5日左右,这些花卉在距离花市一个星期前提前开放,显然,这些“昨日黄花”不会受欢迎。赵雅马上赶到花厂交涉,花厂老板拿出前不久签订的合同,赵雅暗暗叫苦,原来合同上并没有“如果鲜花提前开放,厂方应予赔偿”之类的条款。

赵雅说尽了好话,老板说:“看你是一个学生,也不容易,就将预订的盆数减少一半吧。”在花市上,那些枝残花败的花卉果然无人问津,尽管赵雅临时进了一些五代同堂、大红掌、一品红等花卉,赚了一些钱,但还是亏损了1300元钱。

赵雅既痛又悔,自己读的植保专业,与花卉种植有许多相关联的地方,气候变化这么简单的问题,自己怎么就没有意识到呢?看来,当花仙子并不仅仅是买花卖花那样简单,其中还有许多知识和技巧。自己这个鲜花行业的门外汉,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花盲”。花市撤场时,一个朋友笑嘻嘻地问:“赵雅呀,看你满身花瓣,浑身芳香,这次在花市一定赚得盆满钵满啊?”

赵雅强忍住心头的苦涩,坦然一笑,因为她觉得满身的花瓣,就是经验,就是经历,敢于迈出第一步,就是胜利!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生性不服输的赵雅,决心在2004年春节花市有备而战。

二进花市 赚下三个OK

2003年6月,赵雅找到学校附近一个种植佛手、柑橘、杜鹃等花卉的小花场,建议种植一些北国腊梅。40多岁的女老板犹犹豫豫地说:“这种花不适应广州的高温天气,不好养……”交谈几次后,赵雅知道了女老板的苦衷:由于受专业知识的限制,她养花完全靠经验,不能解决人工调节花期等深层次的技术问题。赵雅毛遂自荐做花厂的兼职技术员,每月只要300元的报酬。老板觉得划算,爽快答应了。但老板并不知道,赵雅这个兼职技术员并不是冲着这300元报酬来的。

在赵雅的再三鼓动下,腊梅幼苗买回来了,赵雅运用温度、湿度、营养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腊梅进行了“特别护理”,终于攻克了“北花南养”的技术瓶颈。根据梅花幼苗的大小,她给1200来盆梅花设计了在国庆、元旦、春节分三批“梯次开放”的方案。2003年国庆节期间,300多盆腊梅在赵雅的“指令”下,吐艳绽放。见惯了南国鲜花的市民,对这种反季节开放的北国梅花很感兴趣,争相购买,女老板赚得眉开眼笑。

两个月后,500盆腊梅又在元旦大出风头。广州鲜花行业的行家见突然爆出了“冷门”,十分惊喜:“想不到,真的想不到,这个学生妹解决了这么一个大难题。”

2004年春节花市期间,赵雅在天河区花市包销了花厂的500多盆腊梅,一盆盆含苞怒放的梅花很快被市民抢购一空。美国驻广州领事馆的商务参赞买了两盆梅花,伸出大拇指,连声说了三个OK。

这次花市,短短3天时间,赵雅获得了两万多元的纯利润。同学羡慕她“大赚了一笔”,她谦虚地笑笑,认真地说:“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派上了用场。”至此,同学们终于明白了她“卖花之意不在花”的良苦用心。

三战花市 赚下270袋黄金

在花市积累了丰富经验的赵雅,2005年春节期间,又一次满怀信心进入了花市。这次她不单单是卖花,而是多种经营,既卖花也卖工艺品,还请了一个大一女孩做帮手。2月6日,她把在天河体育中心花市租下的一个9平方米的摊位精心装饰了一番,里面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毛公仔、充气玩具、漂亮手袋、精品服饰,以及五彩缤纷的灯饰,一挤就能喷出五彩泡沫的“喷彩爆雪魔幻瓶”,用手一捏就能变成各种小动物形状的气球,还有许多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如藤条编织的绣花鞋、卡通金鸡、大红的中国结等等。2月7日晚上8点多,笔者按照事先的约定,来到赵雅的摊位。发现一群人正围在档口前“炒金”——只见一块金灿灿的(镀金)金块放在一个盆子里,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用勺子炒动了几下,装进一个锈有金鸡鸣春图案和金色“福”字的红色布袋里,给了赵雅10元钱,兴冲冲地把这一大袋象征着“鸡年发财”的“金子”提走了。

笔者饶有兴趣地观察了十多分钟,发现有9个人在这里“炒金”,其中还有一对金发碧眼的法国夫妻。

赵雅的摊位3天的租金是2500元,(花市一般就3天)笔者问她租金贵不贵?她笑着说:“你想,9平方米几天时间就要这么多钱,要说租金不贵是假话,但花市客流量大,消费能力强,生意还是有得赚。”笔者问她卖工艺品和卖花哪个更划算,她想了想说:“当然卖花赚钱多赚钱快呀。但卖花要懂行,鲜花娇嫩,不容易打理。工艺品就不同,在花市卖不完,可以拿到别处卖或者转让给别人,赚钱慢一点保险系数也大。”赵雅兴奋地说:“今年,我还制作了网页,宣传自己的档位和工艺品,有一些人是看了网页慕名前来的,效果还真不错呢!”

赵雅的档位前还摆放着几十盆结满金黄色果实的金橘,枝头挂着十来个红包。金橘在广州又称为年橘,寓意“大吉大利”,和意头为“花开富贵”的桃花一样,是广州人过春节必备的花卉。商家更是喜欢这两种花卉,春节必定将其摆放在商场酒店的显著位置。但挂在金橘枝头的红包,并没有装钱币,只是图个喜庆吉利的好意头。

我发现这些金橘枝头的红包不像别家的那么扁,有些鼓鼓囊囊,不觉好奇地用手摸了一下,突然,红包里飘出一阵金鸡报晓的鸣叫声,随即响起一声稚嫩喜悦的童音:“恭喜鸡年运气好!花开富贵大吉大利!”我惊喜地感叹:“今年的年橘开口说话了,好创意!”赵雅笑得更甜了,原来,“语音年橘”是她借鉴发声贺卡的原理,在红包里设置了语音电子晶片。

这个小小的创意使金橘的身价从120元左右飚升到了250元以上。仅此一项,赵雅就赚了3万多元。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赵雅卖出了270多袋“金子”,又大赚了一笔。

2005年的春节花市,赵雅一共赚了5万多元。通过几年努力,赵雅终于把自己从一个“花盲”打造成了一个“金光闪闪”的花仙子。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把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把自己培养成了“能说会做”的多面手,为未来的职场生涯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作者:黄 勃

第二篇:大四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方法初探

摘要:班级自主管理是一种适合我国大学生特点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而这种能力在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以及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还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新时期大学就需要学生拥有极强的自主管理能力,然而,当代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却不是非常完善。要想形成并逐步提升这种能力,学生应强化自我认识能力,辅导员需要在管理观念上有所改进,并且应掌握班级自主管理的方法,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学校应完善班级自我管理环境,经常开展丰富的社会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大四;班级自主管理;方法初探

一、 引言

在当今社会制度下,大学生普遍面对就业难的问题,而大学的教育在其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如今的大学生强烈抵触传统的大学班级管理,他们有着较强的自我独立意识,渴望自由,不愿意接受管理,让学校更好地教育学生发生阻碍。为了解决大学班级管理所面临的这一难题,我们需要实施大学班级自主管理,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学习意识,拓宽学生的思维发展,使他们的内在潜力得以发挥出来。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提高,就业问题自然就可以得到解决,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 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性

大学的学习模式与中学时不同,辅导员不会整日与学生在一起,去督促学生,并且照顾学生的日常生活,因而学生在学习上就会有所懈怠,学习的专业知识不足,没有能力胜任毕业后的工作。而刚毕业的大学生涉世未深,并且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因此在遇到就业难这一问题时,极易产生消极情绪,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对自己丧失信心。所以他们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与人沟通,排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学生要做到正确管理自己的情感,对待自己的感情应该认真和冷静,就要提高自控能力,这种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此看来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极为重要,然而大四是一个转折期,这一年学生需要对前三年作出总结,同时又要对未来作出规划,因此大四学生的自主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加强班级的自主管理,从而让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做到自主教育和自主管理,并且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自主管理不是放手管理,也不是纪律卫生的管理,更不是让少数人管理多数人,而是人人都要参与其中的班级管理建设,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地位,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班级自主管理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習惯,学会认知、懂得做事、与人共同生活以及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并且让学生们在一个积极和谐,团结上进的班级学习。

三、 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方法

(一) 树立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和学习目的,有更强的自觉性,就要树立学生的自主管理思想,让学生做到认识自己、激励自己并且更好地调控自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通过辅导员的指导让学生实现班级的自治,让学生做自主管理的主题。学生的自治与直接参与不但对于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有很大的作用,而且还能加快学校民主化管理进程。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真正的管理是自主管理。学校教育以人为本,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现代教育观念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学生是班级的主体,把班级还给学生,班级才能充满成长的气息。班级管理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树立自主管理的思想,积极配合,班级管理工作才能正常进行,并发挥其效果。

(二) 建立班级自主管理的组织机构

班级自主管理需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所有学生参与到班级的事务中,并且明确自己的岗位和职位,建立一个人人有岗、个个履职的组织机构。因此首先要在班级中设立班委会,另外班委成员应该定期采取民主选举的方式更换,以此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直接参与班级管理。与此同时,为了做好班级管理的规划,辅导员应在其中发挥辅导的作用。每届班委也应该有自己的工作目标,结合当时的情况,制定工作方案。班委可以针对当前形势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主题活动,让每位同学都积极参加。

(三) 组织有利于学生成长班级活动

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开展学生感兴趣并且可以促进学生成长的班级活动。活动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促进学生能力和增长专业知识为主,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学生日后的工作。例如针对专业知识举办知识竞赛,让学生可以对自己学到的知识有所总结,还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此外,可以针对知识竞赛举办演讲活动,让学生总结自己比赛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以后的解决方法,并为下一步做出新的计划。另外可以模拟工作面试现场,让学生感受面试的氛围,避免日后在面试过程中紧张而发挥失常。同时可以准备问学生问题,以此锻炼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经过多次练习,学生在真正的面试中才会让自己的能力真正发挥出来。也可以更好地就业。

四、 总结

培养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有效地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有效地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可以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增强,让学生在不被人督促的情况下,进行自我管理,为自己的未来作出规划。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的方法又各有不同,我们需要总结前人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找到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进而实现最终的目的,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艳平.智慧放手,让班级管理更放心——班级自主管理方法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6).

[2] 胡晶晶.定单式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方法初探——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东忠班”为例[J].管理学家,2014(10).

[3] 李芸芸.浅谈班级自主管理的意义与方法[J].学周刊,2014 (4):202-203.

[4] 汪洋.重庆市定向医学生课外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

作者简介:

李东洋,辽宁省沈阳市,东北大学。

作者:李东洋

第三篇: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摘    要]运用课程哲学视角,在批判与分析基础上提出了课程目标来源的“大四源”论:课程目标主体、课程目标客体、课程目标载体以及三者所处的课程目标供体。并以我国中学化学课程为例,进一步阐明了四类来源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构建课程目标的机制。

[关键词]课程目标来源;课程目标主体;课程目标客体;课程目标载体;课程目标供体

教育的核心是课程,课程的核心是目标。它上承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下启教学目标与课时目标,是课程改革与课程实践的轴心。不管是何种课程编制范式,都难以绕过课程目标,均或隐或显地持有某种课程目标立场。众所周知,课程目标的这种重要意义最早是由拉尔夫·泰勒在其代表作《课程与教学的一般原理》中系统阐发。

一、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现状及其批判:“小三源”论

当前学界课程论著作关于课程目标来源问题的研究极其薄弱,多因袭泰勒理论,认为课程目标来源有三:学生、社会与学科。泰勒指出:“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都不足以为明智而又全面地选择学校目标提供基础。在设计任何一项全面的课程计划时,对每一种来源都应予以一定的考虑。”亦即课程目标来源应是由学生、社会与学科构成的三源体系。我们可以把这种课程目标的来源理论称之为“小三源”论(Small Three Sources Theory,STST)。

之所以称其“小”,是指其探求课程目标来源的视野之“小”。泰勒仅通过归纳不同流派与群体的课程目标来源诉求的方法停留于零散而静态的经验与理论直觉层面,并未从课程哲学与课程理论角度将课程目标视为一种课程实体,继而通过阐述课程目标主体(国家与社会)、课程目标客体(学生)、课程目标载体(学科)以及三者所处的课程目标供体(文化历史)四方面相互作用关系寻觅课程目标来源。鉴于此,我們将从课程哲学路径,重新探寻课程目标的来源理论。

二、课程目标来源理论重建:“大四源”论

课程目标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毫无疑问是一定文化历史环境下,课程主体对课程客体经由课程知识载体的学习,所要达至的课程要求的规定。因此,其根源有四:作为课程目标主体的主体来源——国家与社会,作为课程目标客体的客体来源——学生,作为课程目标载体的载体来源——学科知识以及作为课程目标供体的供体来源——文化历史环境。相对于“小三源”论,上述四类课程目标来源可称之为“大四源”论(Big Four Sources Theory,BFST)。此四类源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看出,具有权力话语的主体来源通过学科载体来源,将其意识形态作用于客体来源的学生,后者并对其具有一定的反馈作用。而主体、客体与载体三者共同浸染并构成了一定的供体来源文化历史环境,从其汲取思想与灵感,通过整体的供体来源与异域课程目标进行交流与沟通。课程目标的构建亦是四类来源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构建机制在下文将得到阐明,此处先给出:课程目标主体、课程目标客体与课程目标供体,以事实性、方法性与精神性知识三类课程知识为载体与中介,分别通过政治性的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舆论、心理性的学生认知发展与需要、历史性的课程发展历程作用于三类课程知识,使课程知识属性由单一属性的客观性转变为兼具客观性与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后,再由课程知识作用于课程目标。我们将以我国中学化学课程为例进一步阐明上述机制。

三、四类来源构建课程目标机制:以中学化学课程为例

(一) 课程目标主体构建课程目标机制

作为课程目标主体的国家与社会,虽同属课程目标主体,但二者具体作用机制不同,前者主要通过国家教育政策、教育行政与评价监管对课程目标形成制约,后者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对课程目标形成制约。

1.作为课程目标主体的国家构建课程目标机制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审视国家作为课程目标的主体之一构建课程目标机制。其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德育为先。

2.作为课程目标主体的社会构建课程目标机制

作为课程目标主体的社会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对课程目标形成制约,而新闻报刊媒体又是社会舆论主要平台,因而可通过搜集、分析与归纳新闻报纸相关内容加以审视这种构建机制。社会舆论多为一种价值与意义导向,其对于某一学科课程目标的制约多表现为对相应学科的价值与意义认同。

选取了《中国青年报》2016年1月~5月间有关化学科学价值与意义相关主题信息,从化学科学的正面价值与意义、负面价值与意义、中立价值与意义三个角度进行分类与汇总:其相关信息多半是负面的,涉及大气污染、食品安全威胁与住房环境危害等。这说明社会对于化学科学的价值与意义多为负面态度,因此,相应的课程目标应强化正面弘扬化学科学价值与意义,着重表现化学对人类社会与生产生活发展的推动与促进,如增加化学在提升大气环境、推进食品安全与改善住房环境相关主题内容。

(二)课程目标载体构建课程目标的机制

学科课程知识作为课程目标主体是因其自身客观性与独立性,被课程目标主体作为价值体系的负载与传递工具与供体共同作用于课程目标的。使得知识进入课程后,其形态从知识变成课程知识。其属性由客观性变为社会性与客观性兼顾的双重性,可以说,课程目标载体的构建机制本质即为课程知识由客观性变为社会性的过程。

(三) 课程目标客体构建课程目标机制

学生是课程目标的最终受体,其通过自身发展特征、水平与发展需要作用于课程目标。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水平是其“实际发展水平”,而发展需要是其“实际发展水平”与“理想常模”下的发展水平间的差距。

对于中学生而言,方法性知识的关键是思维方法。为更好研究学生思维,将其思维依阶段分为形式逻辑、辩证思维逻辑与创新思维三类。前两种思维形式的发展和成熟是青少年思维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其中,形式逻辑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初级形式,其发展主要表现在概念和推理等方面。对于概念发展,可通过第一类知识中概念知识学习来进行。对于推理能力的发展,则可通过第二类知识中的证据推理方法性知识进行。而辩证逻辑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高级形式,可通过第一类知识中的对立统一内容的学习进行。在学生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是最为高级的一类。因其与创新精神紧密相关,而创新精神又属科学精神的一种,所以可将其置于第三类知识中科学精神的学习中进行。

所以,以化学课程言,学生心理与思维发展特征决定了课程目标应侧重于第一类知识中的变化与平衡概念、第二类知识中的科学探究、模型认知与证据推理方法性知识,以及第三类知识中的创新精神、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培养。

(四)课程目标供体构建课程目标的机制

作为课程目标供体的文化历史,是课程目标其他实体的文化基质。主要通过本国课程发展历史,尤其课程改革历程的回溯,总结课程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从而关照当前与把握未来。

第八次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但课程目标却出现了“异化”,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目标的形式化、分离化严重,而削弱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从课程目标的学理逻辑言,其学科内容指向性较弱。因为重要的不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本身,而在于其所承载与指向的内容。因此,这种形式化与内容指向性不强的问题可通過强化三类化学课程知识来解决。而关于三维目标分离化的问题解决,就需建构一种整合性课程目标体系。当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关研究启发我们可借助核心素养理念,统筹与整合三类课程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构建课程目标的机制虽分开阐释,但其却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这种机制呼应了课程社会学的相关研究,揭示出课程场域中的文化历史、权力、知识与教育的复杂关系。启示我们在进行课程目标编制时,应注意统筹与协调各课程目标实体,使其形成一致而有效的课程目标教育合力,如此方能不断推进我国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实践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一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 易鑫

上一篇:视觉艺术论文范文下一篇:文化英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