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

2023-01-31

第一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

加强内涵建设,服务社会大众

加强内涵建设,服务社会大众 ――干部培训班学习体会

病理科 潘超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患关系愈加紧张,患者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艰难局面下,科室如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更好地面对机遇与挑战成为摆在每个科主任面前必须解决的难题。2009年3月7-8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了2009年干部培训班,邀请了国内多名著名的医院管理及其它相关专业的专家,作了数场精彩的专题讲座,对医院管理与发展、科室建设等敏感问题作了深层次的探讨与剖析。通过学习,理清了认识,明确了方向,收获良多。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科建设,是提高医院竞争力的关键

随着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医院以更强的竞争力来拓展自身发展的空间。各个科室作为医院最基础的工作单元,学科建设也就随之而愈发重要。这突出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优质的医疗服务,体现在医疗流程的各个环节。医院工作的终极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解除患者的疾病困扰。而若想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在患者就医的各个环节中为其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相应地各学科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良好的服务态度,严格的流程管理。因而要加强各个专科的学科建设。第

二、建设品牌科室,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医院的竞争力包括医院的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及亲和力。医院的重点专科就如同医院的品牌,是扩大医院知名度,提高医院信誉度的最有效途径。我院的重点学科如消化中心、心脏中心在闽南地区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扩大了我院在本地区的影响,奠定了我院在本地区医疗机构中的地位,为我院提供了稳定的病患群,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强这些学科的建设对于巩固我院现有的医疗基础,拓展医院的发展空间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同时,这些学科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又必须建立在一个高水平的平台之上,如心脏专业的发展就很大程度上依赖影像、超声等相关专业的均衡发展。因而加强其它专业的发展又是非常必要,甚至是十分紧迫的任务。第

三、加强学科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科发展,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医院竞争力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每个员工的竞争能力,而每个员工的竞争力又取决于其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态度及医德医风的建设。良好的学科建设一方面能够提供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能够在科室内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从而激发工作热情和奋发向上的动力。我院病理科在2006被评为厦门市规划重点学科,此后的几年里,在医、教、研各个环节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一举改变了过去不参加教学工作、对科研重

视不够的局面,对医疗工作本身也有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形成了强势发展的势头,在本地区处于遥遥领先的形势,扩大了我院的影响,提高了医院总体竞争力。

二、学科建设是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

学科建设对医院的发展,提高医院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学科建设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需要从医院到科室各个层面上的努力。病理科从定为规划重点学科以来,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发展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这其中既有科室自身的原因,也存在一些外部因素的制约。如分子病理实验室的建设,受制于场地及设备等诸多因素,进度非常缓慢,远未达到原定的计划。再如病理专科的发展,肾脏病理专科、皮肤病理专科等专科病理工作的开展因人力、设备的不足,一直处于协调乏力,举步维艰的局面。需要我们从更深的层面寻找原因,探索解决之路。

三、医疗流程管理是科室的无形资产

佛山医院谭院长在“如何做好科主任”的专题讲座中讲到:佛山市第一医院是三流的人才,二流的技术,一流的流程。学习班结束时,邹书记总结到:我们医院的管理理念是技术与流程并重。二位医院管理的专家不约而同地把流程管理提高到医院管理理念的高度,可见流程管理的重要性。谭院长甚至不无自豪地说:别人可以挖走我们的人才,学会我们的技术,但没办法学到我们环环相扣的流程管理。由此可风,流程管理不仅是医院的无形资产,是医院的宝贵财富,而且是一种管理管理经验与意识的积淀。不仅在医院层面上,在科室层面上也是如此。建立好的流程管理对科室十分重要,而要对流程管理持之以恒地不断改进与优化则尤为困难。以病理科为例,在三甲医院评审前,医院专门设立了门诊病人取检查报告处,既方便了患者,又节约了人力成本。但随着各科工作量的增加,原有的设置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但又未及时的进行新的调整,只是简单地撤消了这一设置,使原本已经建立的比较理想的工作流程又退回到了旧有的模式,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并引发了新的安全隐患。

四、医疗服务质量是科室的生命,现代化服务理念是发展的保证

现代医疗服务的概念已由原来的单纯医疗专业服务延伸到满足病人多样化、个体化需求,包括院前的预防、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和院后的电话随访、心理咨询、社区医疗服务等。这就要求科室不仅仅要加强质量控制,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全方位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以适应人性化服务的要求。只有以最精湛的医术,最满意的医疗服务才能赢得患者的认可,在激烈的医疗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妇产科主任李娜所介绍的妇产科在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经验值得所有科室学习、借鉴。

五、科室文化建设是核心竞争力

科室文化建设是由科室创新机制和外在形象的树立体现出来的,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因素有两大方面:一是科室自身生长力,包括科室内聚力、人才激发机制、科室不断的延续机能。二是科室形象推进市场竞争力。科室文化建设对许多科主任而言是一个新的课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与探索。

六、创新精神是科室发展的灵魂

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学术的更新在已加速度的进行。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诊断标准、新的治疗原则无时无刻不在冲击医务人员传统的知识体系。因此个人要想提高,科室要想发展就一定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认知水平,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发展,并加以改进创新、改进,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才能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不掉队。即使是目前已形成品牌优势的专业,也不能墨守成规,失去创新意识。科室必须鼓励创新,并允许在创新中犯错误,做好为创新买单的思想准备。总之,创新能力决定着医院、科室、个人的竞争力,只有不断地进行的创新,才能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局面,才能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巩固竞争优势。

七、团队精神是医院执行力的源泉

在现在医学发展的背景下,医疗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地依赖团队的合作,只凭个人的力量实现大幅度地提升医院竞争力已成为不可能,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赢得竞争的胜利。名医不代表名科,有名科不代表名院,只靠一二个名医,一二项技术是不可能在医院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无论是科室,还是医院都必须强调团队精神,依赖团队精神。医院的团队精神包括二个不同的层面,其一是全院范围的团队精神。只有各个科室精诚团结,相互帮助才能高水准地完成医疗任务。必要时还要有勇于承担责任,不推诿、不躲避的精神。其二是科室小范围的团队精神,一个和谐团结的科室,能够使每个员工感到温暖,增强干劲,强化职工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不折不扣完成医院部署的任务,更好地完成医院的管理目标,实现医院的经营和质量方针,同时获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同样在医院品牌建设中,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建设名科、名院的基础。

八、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品牌科室的基石

名医、名科是医院的品牌,这个品牌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叫得响的服务,还必须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谭院长在讲座中特别提到医德医风建设对在提高医院竞争力中的作

用,名医可以因各种原因离开科室,离开医院,但良好的医德风范必须永远保持。试想一个收受红包、回扣的医生,一个医德医风很差的科室,如何能够让患者满意,让家属交口称赞呢?

短短的二天学习使我们获得了难得的充电机会,以上是我在这次学习中的些许体会。鉴于本人的认识水平,对很多问题理解地还很肤浅,甚至于有失之偏颇或错误之处,希望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内涵是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内涵是: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一五”期间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而且是新形势下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现实途径。会议代表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坚持的原则、主要建设内容和农业部门的工作着力点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综合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不仅仅是一个村镇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村民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动态概念。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一次引起普遍关注,相比而言,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农村应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从不同区域来看,由于现实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结合一些地区近年来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代表们认为,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应体现“六个新”,即新的生产力和收入水平、新的农村居住环境、新的农村社会保障、新的农村文化教育、新的农村道德规范、新的农村村容村貌,也就是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收入增加、生活安康、设施改善、环境整洁、生态良好、社会文明的农村。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坚持的原则

(一)坚持生产力第一的原则。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之源。必须始终将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以农民增收为着力点,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繁荣农村经济。只有发展富民产业,农民增收致富才有保障;只有农民富裕了,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

(二)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新农村建设不能一哄而起,盲目推进,必须以规划引导发展,合理高效利用各类资源。当务之急是要搞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农村用地规划,加快农村中心村镇建设,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向中心村镇迁移。

(三)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依法推进的原则。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地发展水平不一,发展模式也不应该“一刀切”,应该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考虑各地的社会文化背景,按照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思路,建设体现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的新农村,逐步形成县城—县郊—集镇—中心村—自然村的梯度形式。要坚持依法推进,避免出现房屋推倒重来等行政强迫命令的做法。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建设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重点围绕新产业、新村镇、新农民、新组织、新福利、新风尚等方面展开。

(一)新产业。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时期。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必须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入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

(二)新村镇。就是要改善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应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村庄环境整治,改善交通、街道、卫生、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奠定物质基础。

(三)新农民。就是要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必须重视培育新农民。要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这不仅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需要,更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需要。

(四)新组织。就是要探索和发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重点围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联合,改善生产营销服务,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生产效率,抵御市场风险,增加经济效益。

(五)新福利。就是要逐步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社会福利水平。重点是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完善和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使农民逐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

(六)新风尚。就是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应继续搞好文明村镇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对农民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在广大农村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使农民树立科学、文明、法治的新型生活观,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型农民。

四、农业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作着力点

代表们认为,农业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做好产业规划,重视和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业部门应充分根据各村镇不同的农业资源情况,帮助其明确农业主导产业,制定“一村一品”、“一县一品”的发展规划,大力开发和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经济。

二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组织开展重大技术攻关,研究推广突破性的品种和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深入做好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通过积极宣传、咨询服务、责任帮扶、挂钩指导等方式,推广符合当地实际的适用新技术,为各地农业经济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机耕、机播、机收和产后干燥全程机械化进程,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是积极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积极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加强“农民书屋”等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同时,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五是积极发展农业产业经营,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到优势产区建立原料基地,密切企业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增强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大力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特别是要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扶持和发展产业协会等新型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带动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六是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提高农产品品质。逐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建立农产品全程质量监控体系,实行农产品分等分级管理,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完善检测和管理手段,提高检测水平,保障农产品安全。

七是加强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治。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为广大农民提供有效技术指导、示范和培训,加强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抵御灾害能力。

八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大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力度,推广适合不同区域的沼气建设模式,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探索开发利用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和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建设生态富民家园。

第三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课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㈠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2、教学目标

⑴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

⑵了解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

㈡学生分析

⑴学生对于“小康水平”这一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感受的,但这种感觉是表面、的不系统的,老师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让他们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

⑵“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需要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㈢教学设计

1、用“什么是小康?”,历史上小康的定义导入,由此引出“我党对小康社会的几种提法”(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国情导读

⑴通过比较分析国际舆论和中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以及学生看到的现实中小康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

⑵通过江泽民的十六大报告引导学生得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以“小康生活大家谈”的组织学生:

① 请描绘他心目中的全面小康生活。

通过“②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能做到什么?③小市民信箱”的活动设计让学生不仅能树立小康观念,并能在行为上为小康做自己的贡献。

4、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解

第四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将使 中国 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从而也会对人的思想、心理和信仰等精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面对新的 历史 时期社会 发展 给我们高校学生思想 政治 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时期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新问题,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大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论文联盟编辑。

一、转变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校园文化

长期以来,有些高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而忽视了校园文化中精神因素的作用。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应该是超功利主义的,它的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它是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应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到这样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论文联盟整理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校园文化能赋予大学生一种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当学生长期置身于校园文化形成的浓郁的精神氛围中,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不自觉地形成这种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都希望到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深造,这与它们特有的精神氛围与文化环境是分不开的。

另外,大学生只有出于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在心理需要,才会主动、自觉、自愿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关注大学生的内在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才能经由各种教育渠道进入大学生的视野,才能促进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接受和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也要根据其内在心理需要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比如,可以让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参加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辩论、情景模拟等,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调查与实践,开展军训与义务劳动,参加校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参加各项主题活动等等,只有这样因势利导,使才能真正使大学生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受教育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二、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 发展 的总体规划

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学校内部哪一个或几个部门所能建设得好的,更不是仅凭学生管理和思想 教育 部门的努力就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关系,良好的校园文化也不只是让在校大学生受益,而且能使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师生员工受益。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思想文化建设,应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为正副组长,各院、系和有关部、处以及关工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员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规划、部署、协调学校的校园文化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使学校的校园思想文化建设始终沿着预定的目标不断深入。校园文化建设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只有把校园文化纳入学校总体规划,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系统性和长远眼光,才能发挥校园文化在高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使校园文化与学校特色保持一致。同时,在整体规划中的各个环节要善于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大学生由于受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影响,其素质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忽视大学生个体差异,单纯利用和采取集体灌输式教育方法,忽视个别教育,势必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高校思想 政治 教育中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得的教育,又要注重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而不是把大学生囿于固定呆板的框框之中。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个大学生,注意开发大学生潜在的素质闪光点,因材施教,给大学生创造自主的发展空间,让大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才能使大学生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

发挥好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和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建设和发展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目标,又要有系统的操作程序和完整的保障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以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熏陶人、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人、以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激励人、以规范 科学 的校园制度约束人,遵循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

一、继承性与创造性相统

一、主体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的原则,才能使校园文化起到规范、引导和塑造的功能。校园文化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先进的舆论引导人、以论文联盟整理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导向功能,其目的就是让健康向上、催人上进的文化占领校园文化主阵地,使学生能自觉地摒弃腐朽落后、低级庸俗的文化,使高校在接受社会大环境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优化社会大环境做出积极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弘扬主旋律必须要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努力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找准切入点,使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能够得到较好的发挥,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丰富校园文化,就需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高品位、高格调,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各种主题的校园文化节,广泛开展校园文明创建活动,经常举办文艺晚会、大奖赛、辩论赛、知识竞赛、作品展等多样化的文化 艺术 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活动以及精心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要在高校内初步构建起多层次、多类型、系列化、大众化、规模化和精品化的独特校园文化氛围。在实际工作中,校园文化功能的充分发挥取决于多方面的努力。一是要夯实“宣传倡导”这一重要基础。大力倡导校园文化,认识和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功能。二是要加强党对校园文化的领导,这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繁荣校园文化的关键。三是要发挥好“师德建设”这一重要前提。教师是校园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文化群体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是提高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四要把握好“学生主体”这一关键环节。学生既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营造者,又是校园精神的体现者和传承者,能否充分发挥学生、尤其学生中骨干力量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成败和效果。通过这些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的文化品位,而且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

五、结语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适应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弘扬时代和民族精神的主旋律教育,使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国家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力以及强烈的创新意识,使当代大学生能够真正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 历史 责任。

第五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11级市场开发与营销1班Bocker20号

内容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新局面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前10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10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要完成好这个主要任务,我们就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在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并使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ocker

- 1 -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相信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正确的领导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实现我过人民所期盼的小康社会,迎接小康社会的到来,开创中国社会主义新纪元。

Bocker

- 2 -

上一篇:期末复习动员会发言稿下一篇:桥梁工程复习问答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