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全面发展论文

2022-04-20

今年以来,井陉县孙庄乡党委政府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坚定不移地按照“以稳定求发展,以发展促稳定,用法律作保障”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既定目标任务,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工作落实,克服困难,开拓进取,依靠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经济稳步发展、党建不断加强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建设社会全面发展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设社会全面发展论文 篇1:

加强学会建设 开展学术研究为五台山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是五台山研究会成立25周年。今天举行这次庆祝五台山研究会成立25周年暨今后五年规划会议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找出问题,对症解决,促进研究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现在我受研究会常务理事会的委托,对五台山研究会25年来的工作做一总结汇报,请同志们审议指正。

五台山研究会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及省社科院、省民政厅和省社科联、省财政厅、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正确领导和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本着“有思路才有路子,有活动才有活力,有作为才有实力”的理念,全体会员紧紧围绕五台山的中心工作,团结合作,共同努力,艰苦奋斗了25个不平凡的春秋,为研究、宣传、保护、利用、开发五台山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为五台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立下了汗马功劳。

加强领导力量 实施人才战略

我会顾问、已故的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宗教学家,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说过:“印度国际大学培养出了许多国际知名人士,我们中国人在那里学习的也很多。这个大学章程规定:校长由印度政府总理兼任,政府总理变更,校长也同时变更。这样,学校的发展不受政权变更影响。根据这个大学的经验,我建议山东墨子学会参照效法,学会会长由山东大学书记兼任,副会长由学会所在地的枣庄市委书记兼任,结果学会稳定发展,效果显著。”我们研究会采纳了任先生的建议,名誉会长由退下来的省部级领导担任,会长由退下来的副省级领导担任,副会长由研究会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和研究对象五台山管理局局长兼任,秘书长由具有组织领导能力的专家担任,其他秘书处、学术部、编辑部、旅游部、新闻部、产业开发部等各部门主要领导由相应专长的同志担任。这样,研究会的工作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能够稳步发展,路子越走越宽广,成绩越来越显著。从我会25年来的工作实践看来,选拔好研究会的主要领导,建设好研究会的领导班子,相对稳定主要领导成员,充分发挥各部门领导的创新能力,放手让他们积极工作,是做好学会工作的关键。因为,工作目标确定之后,运用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在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只要有了人,特别是有了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导干部和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科技人才,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研究会是一个群众性的社会团体,而五台山又是一个上下数千年、纵横千余里的小社会,它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有专业人员研究探讨,于是,我们就实施了广泛的人才战略,不拘一格地招贤纳士,吸收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科技人才300余人,作为我们的会员,予以研究任务。

鉴于五台山文化范围广泛,涉及学科颇多,我们还聘用了一些特殊学科的专家,作为兼职研究员,从事研究工作。25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在补发挥研究会专业人员的研究力差之外聘用兼职研究人员,既可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又能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优势。“借鸡下蛋”,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制定研究规划 明确奋斗目标

五台山研究会是一个社团组织。从1985年成立以来,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就制定过三个《五台山研究会章程》和三个《五台山学术研究规划大纲》。其工作宗旨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建设、文物、外事、旅游、宣传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组织全体会员,积极开展对五台山多学科、全方位的研究,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五台山早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形成一门‘五台山学’而奋斗,为振兴五台山及山西乃至全国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本着这一宗旨,我们列出了关于五台山地理、地质、水利、气候、历史、佛教、建筑、文物、艺术、音乐、医药、旅游、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革命历史、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五台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等方面的课题70余项,再以专职、聘用和招标的办法,把每项课题落实到每个研究人员头上,并为他们至五台山调研、发表论文、出版书籍提供方便和支持,从而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就由浅入深、由窄拓宽、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五台山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深入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深入实际调研 积累大量资料

自1985年4月21日五台山研究会成立之后,我们便马不停蹄地组织有关会员到五台山调研考察。首先是访问当时文物宗教管理部门的干部邓怀亮、李斌信等;走访五台山佛教协会正副会长请佛、宏毅、降不拉等;深入寺庙,与住持、大德、高僧座谈;深入台怀镇的乡村,与干部、老者交谈,从而获得了不少难得的口述材料。其次是到五台山塔院寺藏经楼、五台山藏珍楼、五台县档案馆、山西省档案馆、省佛协、省民政厅、省图书馆,乃至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中国佛协等单位查阅图书、档案,从而获得了不少图书、档案材料。再次断断续续地用了5年时间,至五台山所涉及的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县、忻县、定襄县、盂县和河北省的阜平县等两省八县,考察了五台山的500余处寺庙和遗址,从而获得了不少实物照片和历史资料。最后根据当时省政府白清才常务副省长的指示,配合各地市的文物、宗教部门到了全省11个地市119个市县,用了8年时间,考察了15000余座儒、佛、道寺庙、宫观及其遗址,从而收集了大量儒佛道三教的珍贵资料、实物照片,并编写出版了《五台山寺庙大全》和《山西寺庙大全》(上中下)两套书籍,总计350余万字。弄清了山西儒佛道三教的源流、宗派的发展脉络和寺庙宫观的历史沿革、分布情况和现实状况,从而为山西的文物保护和领导决策提供了坚实基础,受到了国家宗教、文物、建筑、外事、旅游、新闻出版、公安消防和学术研究等机构的高度赞扬,说山西的领导具有远见卓识;《大全》具有不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我们又发现了一处唐代建筑——芮城县五龙庙、两座元代建筑——孝义县贾家庄三皇庙和忻县部落村龙王庙等珍贵文物。

科研有所作为 作为才有实力

研究会是一个群众性的社团组织,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五台山研究会的任务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没有经济做基础,就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海市蜃楼。因此,我们研究会一成立,就想方设法,广开门路,多方“化缘”。我们的已故顾问任继愈先生说过:“我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多年,有一种突出印象、一种紧迫感,就是我国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发展较快。因为形势逼人,落后就要挨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有这种体会。但对社会科学的重视,是不是像重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那样呢?我觉得显然不够。这一方面应该大声呼吁,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同时,也要看我们的工作是否得到各方面的认可、支持。”遵

此,我们一方面大力宣传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五台山的重要性和研究、宣传、保护、开发、利用五台山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推动五台山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好处和紧迫感,使当地政府和人民认识到五台山就是一棵摇钱树,但也需要追肥、浇灌、修剪、妆饰,才能使它万古常青、财源不断。五台山研究会就是这样的一位园艺师。事实上,五台山研究会这位园艺师,通过25年来艰辛地研究,就给五台山戴上了22顶桂冠:1、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2、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灵境之首;3、五台山是中国佛教“首府”;4、五台山是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5、五台山佛教建筑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历史长廊;6、五台山的佛教造像艺术是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历史画卷;7、五台山的佛教音乐是中国佛教音乐的活化石;8、五台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家道场;9、五台山佛教文化是中国佛教文化的缩影;10、文殊菩萨是中国的保护神;11、五台山是世界佛教文殊信仰中心;12、五台山是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心;13、五台山是世界上27亿年前的古老山脉之一;14、五台山是东经110°以东亚洲最高的山峰;15、五台山有完整的土壤垂直带谱;16、五台山有完整的生物垂直带谱;17、五台山是中国地层表中早前寒武纪代表性地层单元的命名地;18、五台山是中国早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的命名地;19、五台山台顶的古夷平面是地文学上北台期夷平面的命名地;20、五台山是第四纪典型的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冰缘地貌及冰川遗迹;21、五台山是中国典型的“地质公园”;22、五台山是监测全球气温变化的指示器等,从而获得了五台山是自然山体和佛教文化珠联璧合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称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选人“世界遗产名录”。正是因为研究会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公认,研究会才得到了区、县、市、省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的重视、支持,研究会才有所前进、有所发展、有所作为、有所实力、有所效益。

努力办好杂志 精心制作产品

五台山研究会的主要任务,是对五台山进行多学科、全方位的综合研究。但研究会在专业研究人员不足、研究经费短缺的情况下,还对五台山的历史、佛教、文学、艺术、佛乐、金石、地质、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并出版了《五台山佛教史》(上、下)、《五台山文物集锦》、《五台山诗文撷英》、《五台山旅游揽胜》、《清凉山<传>(志)选粹》、《五台山诗歌选注》、《五台山游记选注》、《五台山碑文选注》、《五台山楹联牌匾集锦》、《五台山画册》、《五台山诗歌总集》、《清凉禅藻集》、《历代皇帝咏五台山》、《殊像寺》、《正说五台山》、《五台山一〇八寺》、《三晋古塔》、《山西寺庙大全》(上、中、下)、《五台山》、《五台山寺庙》、《东方寺庙明珠——南禅寺·佛光寺》、《文殊菩萨》、《敦煌石窟(五台山图)研究》、《五台山地质考察报告》、《五台山森林史》、《五台山佛教音乐》、《五台山文化遗产及其价值》、《五台山自然·文化遗产资源报告》等百余本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两项合计4500余万字。其中,《五台山佛教史》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被权威人士评价为“是一部五台山的信史”、“填补了名山研究的空白”、“是我国第一本用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方法研究五台山佛教历史的专著”,“为‘五台山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等,并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而论文《文殊禅法》、《五台山佛教文化特色》,获得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五台山佛教史》和《五台山诗歌总集》、《五台山寺》等书,被我国两岸四地和韩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各大图书馆收藏。总之,学术研究成果多姿多彩,在学术界占了一席之地,把“五台山研究中心”的旗帜从日本夺回到了山西。

《五台山研究》杂志在编辑人员不足、办刊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自1985年创刊以来,截至2010年9月,已出版104期,发表论文1300余篇,为五台山研究积累了1000多万字的珍贵资料。《五台山研究》杂志既正确贯彻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了办刊宗旨,又宣传了五台山,提高了五台山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大大促进了五台山的“申遗”成功,功不可没。目前,《五台山研究》杂志已发行到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尼泊尔及东南亚诸国和我国两岸四地的大专院校、图书馆、佛教寺院等处,而且还被评定为社科类国际交流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从目前来看,其影响因子和其他报刊的转载率都一期比一期高,国内外的社会影响也愈来愈大。

请进来走出去 从事文化交流

当代著名学者、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季羡林先生在《东方文化丛书》总序中说过:“一部人类历史,证明了一个事实: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前进。既然讲文化交流,就必须承认,文化不是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或哪一个地区单独创造和发展的。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国家不论大小,民族不论久暂,都或多或少,或前或后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人类文化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是全世界已经不存在的和现在仍然存在的民族和国家共用努力的结果,而文化交流则在其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既然文化交流有促进人类文化发展和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关键作用,所以,我们研究会成立之后,就狠抓了文化交流这项工程。我们的做法是:

一、请进来。研究会举办有关五台山文化的学术会议,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参加会议,就会议论题,撰写论文,会上各抒己见,讨论商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然后把修改好的论文集中起来,予以发表,或出版论文集,作为每次会议的科研成果,留存下来。从1986年5月,《五台山研究》编辑部在北京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召开“五台山文化研究宣传座谈会”以来,到2010年7月,共举行了11次关于五台山文化的大中型学术研讨会,其中有3次是中日五台山佛教文化研讨会、2次大型的国际会议。其间,参会代表涉及到了两岸四地的著名专家、学者、高僧大德和有关省部级领导,还有日本、韩国、美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专家、学者。通过上述11次学术会议,我们得到了近400篇有关各学科的学术论文,从而加深了与会人员对五台山的了解,揭示了五台山文化的奥秘,认识了五台山文化的价值,加深了研究、宣传五台山的力度。

二、走出去。即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五台山研究会是我省成立较早的学会之一,它不仅以会员来自两岸四地,而且以五台山名扬四海而众人皆知。我会与国内外的学界、佛教界交往颇多,所以,来函来电邀请参加学术会议的单位较多。因此,择其要者,撰写论文参加会议。据初略统计,我会从1988年至2010年间,先后派人外出参加了二、三十次佛教学术会议。

其中,我会还受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邀请,于1996年至台湾参加了其主办的“中华佛教文化学术会议”;2000年10月,受日本东京大学和爱知大学邀请,至日本参加了“中日佛教文化学术会议”,并考察调研了日本8座著名寺庙;2004年10月,至韩国五台山月精寺进行了佛教文化交流。通过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不仅学到了兄弟单位的宝贵经验,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也宣传了五台山文化,加深了相互了解,增进了友好情谊。

三、广交流。我会和相关单位不仅有人员往来的文化交流,而且我会编辑部还与国内部分社科院、大专院校、佛教协会和佛教寺院的编辑部交换杂志,联系工作,交流思想,互通信息,多渠道地进行文化交流。从而,促进了世界人民了解五台山和五台山走向世界的进程,为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作了舆论准备。

全力以赴工作 申报“世遗”名录

五台山是我省旅游产业的“龙头”,也是我国著名的“5A级景区”,还是世界上著名的“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但由于认识迟钝、行动缓慢,至2001年底还未启动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作。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启示,使更多的人们认识到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五台山自然与文化遗产价值的一次鉴定,也是对其管理者的一次检阅,还是对其研究者的一次考试;申报成功与否,是关系到我们国家的身份、形象、荣誉等的大问题。必须严正以待,全力以赴。所以,在2002年5月24-26日五台山区政府举行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遗产研讨会”上,我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崔正森研究员代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作了长达2万余字的关于《五台山是人类共同的世界遗产》的报告。之后,经来自全国各地的35位专家学者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标准衡量,一致认为五台山可以双遗产的身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并从保护五台山、提高五台山的管理水平,尽快加入世界遗产的角度,提出了五点希望。从此就形成了一个以省政府牵头、省有关厅局积极配合支持,市、县、区主动参与,上下联动,当作全省的一件大事来抓的局面。2003年6月20日,五台山区政府以“台景政发(2003)19号”文件的形式,向省文物局上报了崔正森先生撰写的《关于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的报告》。从此正式开始了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2004年2月,崔正森先生又为五台山区政府向省建设厅打报告时,撰写了中英文对照的《将五台山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的报告。同年3月底,崔正森先生又协助区政府聘请了包括崔正森在内的4位专家,组成“五台山申遗专家组”,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编写出了《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报告》。在2004年5月22日召开的“五台山风景名胜区自然与文化资源评审会”上,我研究会崔正森、田永清、上官铁梁、李锦生4位研究员、申遗专家,分别从佛教文化、地质、生态、管理四个方面作了精彩发言。后经国家建设部、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北京大学、北京颐和园、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评议,肯定了五台山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六个突出价值。2004年6月23日,在“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文本编制会议”上,作出了人员分工、收集资料和编制文本的三项工作。从此,我们研究会又组织人员去繁峙县岩山寺、公主寺、三圣寺、秘魔岩、古北台和定襄县洪福寺、白福堂,五台山广济寺、嵌岩寺及区政府所辖寺庙,进行了详细考察、调研、充实、照像,并由崔正森考证、撰写、打印、装订成了《五台山寺庙建筑造像及其它文化遗存》、《五台山藏珍楼文物精品描述》、《五台山牌楼描述》、《五台山主要碑文》、《五台山塔院寺图书文献总目》、《五台山佛教文物陈列室文物总目》、《五台山寺庙文物总目》、《五台山自然·文化遗产资源报告》等10个、70万字的文本,并提供了100多张珍贵照片、20余幅图表,为编制文本解答了50余个疑难问题,为五台山“申遗”文本的制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事实上在编制的申报文本中,就引用了研究会研究出的许多重要学术观点。如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对五台山的定位——“五台山是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就是源于在上报的正式文本中说的“提名地珠联璧合地将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完美地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成为一种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组合型文化景观”一语。就是在接待世界遗产专家时,他们还正确回答了杉尾伸太郎和桑赛尔所提出的所有问题,得到了世遗专家的赞扬。再是为了五台山的“申遗”工作,我会还为五台山区政府承办了“五台山图书馆”、“五台山展示厅”。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杉尾伸太郎和桑赛尔专家看后赞扬说:“在以前申报世界遗产的单位中,我们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图书馆和展示厅。”因此,人们异口同声地称赞:“五台山研究会对五台山的‘申遗’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我们研究会认为,回顾过去,我们为推进五台山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申遗”成功,感到欣慰;但也有遗憾:一是五台山研究会成立25周年了,在他的研究对象五台山还没有一个落脚点。从这点上说,他的研究还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没有扎下根来,深入到五台山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搜寻到五台山的各种精华。为了深入挖掘五台山文化的精髓,早在2001年11月23日至25日于五台山召开的五台山研究会会员代表会议上,武汉大学教授、博导麻天祥就建议五台山区政府给研究会划拨一块土地,建立“五台山研究院”,把它办成一个集科学、教学、展示于一体的基地,促进文化与经济互动。可惜这一建议至今也未落实,深感遗憾!今天,再次提出来,吁请五台县委、县政府和五台山区委、区政府领导慎重考虑,予以尽早解决。二是编辑《五台山碑文集》的任务,至今也未完成。今天也再次提出来,请五台县委、县政府和五台山区委、区政府合作完成这一万古流芳的事情。

同志们,着眼当前,我们研究会要遵照省委书记袁纯清的指示,努力把五台山建设成一个“国际五台山,人文五台山,风光五台山,休闲五台山,会展五台山”;放眼未来,我们研究会愿同我国政界、学界、教界、商界、企业界和关心、支持五台山的所有僧俗人等密切配合,共谋五台山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为我省乃至我国的两个文明建设多做贡献,做大贡献。

作者:崔正森

建设社会全面发展论文 篇2:

以干部作风建设为契机加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今年以来,井陉县孙庄乡党委政府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坚定不移地按照“以稳定求发展,以发展促稳定,用法律作保障”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既定目标任务,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工作落实,克服困难,开拓进取,依靠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经济稳步发展、党建不断加强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变样”的要求,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以发展的实际成果来解决经济社会中的困难和问题。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4亿元:同比增长23.7%:实现财政收入370万元:同比增长20.2%;完成招商引资3.4亿元,同比增长36.3%: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20元,同比增长12.1%。

二、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1、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严格对照标准要求,坚持学习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深入宣传动员、精心组织实施,扎实完成了各项规定动作,创新了形式载体,初步达到了理清科学发展思路、强化基层组织、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

2、继续开展以“三级联创”、“建岗争先”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创建活动认真抓好基层党支部工作,乡村两级党组织活力进一步进发,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狠抓了发展党员工作,重点在能人中、在创业中发现优秀人才,加强了年轻党员、女党员的发展力度,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

3、切实加强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重大事项、大宗开支党委集体研究并形成制度加以遵守。认真开展反腐败警示教育和政务、村务公开工作,村务公开基本做到制度化。切实加强乡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理论学习,结合转变作风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两项活动,将每周五下午定为学习日,乡村建立健全了党员电教室和学习制度,村级配备了远程电教设备。机关效能建设得到加强,机关各部门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为民服务制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规范,促进了办事效率、工作作风不断改进。

4、扎实搞好两委换届工作在两委换届过程中,针对群众参与热情高、部分参选人动机不纯、个别村派性严重、遗留问题多的特点,他们反复组织学习选举法和有关法律知识,认真分析每个村面临的形势,解读困难和矛盾,研究每个参选人的动机和目的,做到一村一策,一人一法,每次选举前,首先把群众工作做到位,不仅对支持选举的做好思想工作,更耍对不支持选举、故意滋事生非的人做耐心细致工作。由于组织得力,程序到位,工作扎实细致,使村两委换届选举井然有序地进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产生之后,乡党委和政府针对新人多、做事不懂程序、热情高及怕困难等特点,认真组织村两委班子进行了上岗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理论修养和实际工作水平,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在此基础上,各村两委均提出切合本村实际的三年创业承诺,显示了新班子的为民办事的决心。他们表示:今后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两增”(财力增强、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继续培育民营经济,推动工业强乡,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带动“两业”(养殖业、石子加工业)发展,努力实现乡域经济新的、更大的飞越,绘就孙庄更新更美的蓝图。

作者:霍江虹

建设社会全面发展论文 篇3:

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

摘 要:文化是人的生存方式,文化发展与完善的目的,是为了使人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而当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与科技能力的不断提高,并没有带来人的相应发展,反而使人走向一种片面化、平面化与物化。为了获得社会与人的和谐一致发展,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与根本目标,进行价值体系的重新建构。

关键词:文化;主流文化建设;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最高理想定位,但如果没有文化作支持,人的全面发展就只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和动物本身一样是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1]人得力于文化,才成为万物之灵,才得以不断地摆脱自然的压迫和社会的奴役,逐渐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一、文化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力

文化与人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人的实现,文化便不能存在,但没有文化,人就一无所有。这两者之间都有互相不可分离的作用。任何从这个整体中分离出两个交织部分的企图,都必然是人为的。”[2]人只有创造并运用文化这一工具和手段,才能达到完善自我、实现主体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文化使人完成社会化的转变

文化是人创造的,但文化被创造出来后,就成为引导、教育、制约人的符号系统。“个体生命史首先是适应他的共同体世代相传的方式和标准。从他出生时候起,他出入其中的风俗习惯就塑造他的经验和行为。到他会讲话时,他已经成为他所属文化的小小创造物,到他长大并参加它的活动时,它的习惯就是他的习惯,它的信念就是他的信念,它的不可能就是他的不可能。”[3]人的社会化就是一个文化化的过程,个体通过接受社会知识和行为规范,逐渐从生物的人演变成社会的人。

(二)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才能和潜力不断发挥和实现的过程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借助文化,进一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从而使人们对外部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不断扩大和深入。“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被称为人不断自我解放的历程”,而文化的“每一种功能都开启了一个新的地平线,并且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一个新方面”[4]。每一代人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又以自己的实践和认识创造和丰富着文化的新形式,也扩大着人的精神视野。

(三)文化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精神空气”

文化像空气一样,弥漫渗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以说服、感染、认识、约束乃至强制等多种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心灵、精神和行为。处于一个共同体的人,在同一模式的文化环境中得到教化、培养与熏陶,自然地就形成一种向心力、凝聚力,这种力量可以把不同个性的人们,甚至把具有不同利益、愿望和要求的对立的阶级集团整合在一起。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发展呈现的复杂性

世界的日益一体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运作,促使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联系不断加强,再加之国内市场经济的建立与社会的急剧转型,这些因素都深刻地改变着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给文化建设注入了以往没有的新因素,使文化的发展机制、方向、速度发生了深刻变化,既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走向,也带来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一)先进的思想意识形态与陈腐落后的意识并存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占据着社会的主导地位,但一些封建的宗法观念、等级观念、特权思想、拉帮结派等仍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也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在一些人中大量存在。这些应以“历时态”形式出现的历史文化,现在却都以“共时态”的形式汇聚于当代中国,产生了种种价值观念与标准的冲突。

(二)价值理想的困惑与失落,瓦解着民族的自信心和社会的凝聚力

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使人们更关心现实的功利,关心营造眼前的幸福,而对世界未来的关注却日益淡漠。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意识在滋长,封建迷信、赌博、嫖娼等沉渣泛起,而社会传统美德与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却在日渐淡漠。

(三)文化消费趋于商品化、感性化、低俗化

文化工业的发展与生活节奏的急剧加快,带来了文化消费主义的潮流,消遣性、娱乐性伴随着流水线式的生产与复制,迅速成为老百姓的文化消费时尚。拒绝深刻、追求感官满足而淡化审美精神的结果,是产生了大量的文化泡沫和文化垃圾。以此时此刻为关切中心、以吃喝玩乐为基本内涵,缺乏严肃的理性思考、道德审视与人生意义的内蕴。

(四)各种形态的文化并存

有了被称为“精神快餐”的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的出现与盛行;有了蓝领文化与白领文化的区分,如倾诉小资情调的制作精美的杂志与广东等地出现的打工者电台、杂志;有了所谓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区分;有了网络世界的虚拟文化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冲突;有了“少儿不宜”的成人文化对传统道德带来的挑战等。

三、当今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的核心与基本性质

主流文化,是指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文化。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的主流文化,必然要随着经济、政治体制的变革与时代的发展,进行调整与转型。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正是当今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有了这个核心与标准,我们就可以从下面一些角度来理解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性质。

(一)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不是农业社会的产物

社会主义文化不是“你耕田来我织布”,不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它诞生于现代社会,生产资料与生产力不再是绝对的对立,人与人不再是阶级矛盾的产物,而是一种互助、和谐、竞争、合作的新型关系。

(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不只是高雅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把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大众的文化需要、落实群众的文化权益放在首位,它不只是社会精英分子独享的高雅文化,而是属于全体民众的。它有高雅的交响乐、芭蕾舞、歌剧,有严肃的理论探讨、激烈的观点争鸣,也有秧歌舞、黄梅戏、京剧、武术、气功、评书、快板,还有热情奔放的现代舞和节奏激烈的街舞。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表现形式中,全方位地激发个体的潜能,陶冶人们的情操。

(三)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不只是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成分与民族精神值得发扬光大,但也有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东西,需要进行改进,也就是说,我们要对之批判地继承,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武断地认为它已经过时了、落伍了。

(四)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不是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它通过流水线进行无穷尽的复制,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使文化从云端降到了人间,由精英阶层的独享真正实现了大众的共享。但它的情感、品位带有强烈的商业动机,以娱乐性、消遣性为主,迁就大众的低级趣味,内容设计肤浅,使文化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情怀。主流文化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正确的引导。

(五)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不排斥西方文化

经过几百年的商品经济的浸润,西方文化中存在着许多造成人的片面化、物化与异化的成分,但其中也有许多被实践证明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借鉴和吸收的东西。我们的主流文化在坚持独立性的同时,要承认各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多样性的现实,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借鉴一切可以借鉴的内容,以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

四、大力建设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千百年来的追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身体、德行、智慧和谐发展的思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普遍规律。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中曾预测,未来将是一个终身创造、制造和表现的时代,由于工作的工具与学习的工具将合为一体,不同年龄的人都会发现生命历程更加和谐。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预言,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从强迫性技术向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的转变”,“我们必须学会把技术的物质奇迹和人性的精神需要平衡起来”[5]。我们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当前我们要大力繁荣文化艺术、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为人们选择健康有益、各具个性的生存方式开辟多种可能性。

(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构建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

正确的理论指导是文化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主流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指导思想上的“一元化”,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正确处理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外来价值观念与本土价值观念、主导性价值观念与多样性价值观念的关系,以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构筑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与内容来促进人的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要大力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要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要营造一种和谐、融洽、开放、流动、平等、民主的文化氛围

过去频繁进行的政治运动严重地破坏了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而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又大大淡化了人们之间的天然情感,把人们的关系变成了以金钱为媒介的等价交换关系。在这种人际关系中,人不仅会感到孤独和寂寞,还会发生向“非人”亦即物化的转化。因此要充分利用逐渐增多的闲暇时间,创造开放、友好、健康的人际交往的空间,将人们的交往范围从血缘、职业、地缘等的狭窄格局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实现人际和谐。

(四)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人的能力

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宣传教育,在全民中逐步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学习同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功紧密相联,同个人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息息相关。教育观念要真正向素质教育转变,通过教育,培养人学习、做人、做事的能力,培养有创新精神、积极主动性的主体的人,培养道德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的人。只有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

(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人们的文化欣赏水平,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引导人们需要的合理发展

需要是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动力,需要的丰富是人全面发展的源泉。人是社会的产物,人需要什么,取决于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我们的主流文化要放下架子,采取平民化的风格、通俗易懂的形式,真正反映民众的生存状态和合理需要,努力激发人们的高层次需求。新闻出版、电台电视台等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树立精品意识,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对大众的文化消费进行科学、有序的引导。

(六)主流文化建设要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在科技正日益深刻地影响我们生活的今天,科学素养对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巨大的引导作用。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还远未得到应有的弘扬,这严重制约了现代化进程,为封建迷信的滋生和存在提供了一定的土壤和条件。人文精神是对人性、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尊严的关注与发扬的精神,是关于人的生命、人的生活、人的幸福的终极关怀和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超越性。知识经济是社会的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知识可以使我们获得解放,但同样也可能使我们陷入新的束缚与异化,“任何一种物化活动都不可能真正代替人自身的全面解放”[6]。所以,文化建设要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七)主流文化建设要着力养成民主意识与法制意识

民主意识是一种与封建伦理原则和专制思想、等级观念相对立的意识,是体现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新的道德精神。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要围绕这一主题,加强舆论引导与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由于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以经验和人情为重要内涵的文化传统在中国步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之时仍然强有力地渗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活动中。为此,要着力通过普法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守法、用法、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良好风气。

(八)主流文化的建设要不断发展创新

创新是文化生生不息、发展进步的动力。在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当下,创新能力成了决定文化生存发展的关键。文化创新,首先是思想观念、理论的创新;其次是文化知识创新,包括个人的知识创新和国家的知识体系创新;再次是文化环境创新,创建合乎人生存与发展要求的文化环境,形成文化新风尚;最后是文化形态创新,包括对政治法律思想和体系、道德、文学艺术、科学、宗教、哲学等在内的各种文化形态的创新,使之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对现存的各种非主流文化进行整合、调控、引导,使各种文化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健康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只是理想状况中的目标,在每个时代,人的全面发展都只是具有相对的意义,它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在当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坚持不懈地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与目标的辩证统一。

责任编辑 宋淑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4]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5]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6]韩庆祥,邹诗鹏.人学——人的问题的当代阐释[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肖 萍 康东亮

上一篇:我国电力市场营销论文下一篇:边境少数民族文化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