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心理健康的误区

2022-09-06

第一篇:走出心理健康的误区

引导学生走出攀比的心理误区

“小林,你带了好多吃的东西没?哇,这么多啊,你是我们班零食带得最多的。”“小丽带了80几块钱,是我们班最多的呢。哎,就是我爸爸小气,不给我钱。”这是最近我们班学生春游出发前的一段真实对话,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攀比心理。他们比穿着,看谁的衣服漂亮是名牌;比学习用品,看谁的铅笔盒高档;比零用钱,看谁带的钱多,花钱大方;比长相,比谁在班里的官大„„

根据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的理论,“比”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活动,人是在不断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比”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怎样使这种“比”指向积极的方面,避免其中的负面影响,这是一门学问,也是教育者的职责。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帮助孩子们调整好心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走出攀比的心理误区。

一、树立正确价值观。

学生这种攀比心理是一种狭隘、片面的心理现象,小学生自我认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受社会腐败奢侈等不良之风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不少家长的溺爱,助长了孩子攀比心理的形成。小学时期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如果学生错误地把比吃比穿当做自己追求的目标,而不清楚作为一个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努力学习,这将会影响他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教师要注意从小引导教育,努力让孩子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所在,树立正确的比的观念。

1、故事教育

低年级学生普遍爱听故事,用讲故事来引导学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骄傲的孔雀》这篇童话,主要讲一只孔雀以为自己很美丽,到处与人比美丽,但因为别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没有功夫也没有心思与它比美丽,她很伤心,老马告诉它一个人只有外表美是不行的,要做对人们有用的人,做一个心灵美的人。富有趣味的情节,让学生身临其境,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哪些东西才是值得我们去比的,达到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进行正确的比的效果。

2、班会寓教

利用班队会进行教育的好处是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的教育往往是最生动、最有效果的,记忆也最为深刻。我针对我班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了《教师节的礼物》、《夸夸我的爸爸妈妈》、《我跟同学比什么》等主题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设计《我跟同学比什么》这个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互相攀比物质享受、长相外表之类东西的弊端,教育学生懂得互相比学习、比进步。活动第一步故事引入,一个聪明的男同学,家里比较有钱,父母对他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他却无心读书,每天与同学比零食、比玩具、比穿着,学习成绩一直在后面原地不动,甚至更为严重的是,有一次还从家里偷了五百元钱挥霍一空;第二步,组织学生讨论:这位同学的行为是否正确,他错在哪里,我们要如何帮助他;第三步,每个同学对照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行为或想法;第四步,再次讨论,我们同学之间应该比什么;最后小结,并开展手拉手互帮活动,同学之间约定比的内容,如比上课积极发言,书写进步,比体训更刻苦等等。通过这次活动,全班同学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了盲目攀比的坏处,明白了同学之间应该比学习、比进步、比能力、比努力,这才是有意义的。

3、榜样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上开展评比活动,如卫生之星、劳动之星、进步之星、刻苦之星,还可以评班级小画家、小小书法家、小小歌唱家等等,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榜样的感染力是无可替代的,犹如一盏无形的指明灯,照亮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走出攀比的心理误区!

二、把浅表的外在攀比引向深层的内在攀比。

一般来说,小学生攀比的内容更多地集中于表面的、外在的、物质的、即时的东西,如,从比吃、穿、用到比成绩、比分数、比名次、比交友。这些都是外在的攀比,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随着品德修养的提高,学生攀比的内容会逐步向内在的、深层的、精神的、长久的方向发展,如比知识、比智慧、比品格、比奉献,这类攀比是教育所追求的,也是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成长的。当然,攀比现象由表及里的变化不是必然的,需要教育者设计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攀比的愿望,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从根本上讲,把浅表的外在攀比引向深层的内在攀比就是引导学生“向上攀比”,如果一个人一味地“向下攀比”,即拿自己与“较差”者相比,就会陷于浅薄和萎缩;而“向上攀比”则是与“较好”者相比,它能够比出风格、比出水平、比出进步。正如古人所言:“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比于善者,自进之阶;比于恶者,自退之原也。”攀比的真谛即在于此,学校生活中之所以会出现种种不良的甚至是恶性的攀比现象,根源就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攀比的内涵,为攀比对象表面的浮华和荣耀所迷惑,而不能领略其内在的真谛,这正是教育引导所要关注的。

总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教师责任重大,我们应该不断地努力,引导和教育学生认识盲目攀比的危害,走出攀比的心理误区,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论文题目:

——引导学生走出攀比的心理误区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

联系电话: 彭 芳

长沙市开福区植基小学 13517473407

第二篇:青少年心理讲座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进孩子的心灵

标题: 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走进孩子的心灵

武进区教育局 包丽娜

尊敬的家长同志:你们好!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家庭教育,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真正让各位家长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关注孩子的成长。教育孩子,从来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的心,因为,孩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人生百年,转瞬即逝,有了孩子,我们的愿望,我们的理想,才能子子孙孙,传之久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华民族腾飞的新的历史时期,对子女的教育比过去任何历史时代更加吸引了千万父母的关注,也成为广大家长的焦虑和困惑。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变动,为子女的未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无限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会带来极其严峻的挑战。如何帮助孩子作好准备,善于应对,争取最好的前途,不能不使父母们牵肠挂肚。而事实上孩子呱呱坠地之时,父母们大抵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孟子早就说过,“未有学养子而后嫁”。现在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即使在第一个孩子身上取得了经验,也没有办法用来改进对第二个孩子的教育。何况,人的成长不能重来,不是做试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万一失败,代价太大了。新的历史时期,新事物扑面而来,孩子在不同于前人的新的环境中生活,他们面临的矛盾、问题也常常超出父母已有的经验。于是许多为父母者就不免于苦恼和困惑,常常为自己在孩子身上的期望不能实现,为自己对孩子教育不能奏效甚至得到相反的结果而感到不解。其实,这里有个关键的问题被家长们给忽视了,这就是你的教育,没有点燃孩子内心深处向上的愿望,而是走入了教育的误区。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关于人的成长的学问是科学。教育也是有规律的,也要符合科学,还要讲究教育的艺术。这里首先得强调的就是作为家长、为人父母者,首先要走出教育的误区,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使教育走向成功。“成功的殿堂里没有名额的限制,但有条件的限制。”走进教育成功的殿堂。

一、要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1、过多的攀比,给孩子带来满心的失望。

对于我们中国家长来说都非常爱孩子,但我们爱孩子更爱面子,经常拿孩子的不足之处与别的孩子优点相比,越比越伤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并且家长是越比越伤心、越比越生气,一生气就情不自禁地训斥自己的孩子,目的是想激励一下孩子。殊不知,目前象初中学生,他们有思想,更有自尊,让你这样一比较,就大伤自己的自尊,因此,反而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另外,这种比较,家长没有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对孩子没有信心,促使孩子放弃努力,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这样

一味地攀比,还会使孩子产生嫉妒心理,这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举例:[1]、邻居家孩子学习成绩的比较、竞赛的比较,[2]、考什么学校的比较,[3]、高中女生硫酸害人)结论,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今天的父母对孩子多有烦恼,少有惊喜,原因在于不是用心去赏识自己的孩子,而总是盯着别人的孩子比较。要想让孩子真正能够幸福、快乐地成长,家长必须做到:“我是社会人,我要面子,但我更爱我的孩子”!

2、过高的期望,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

对子女期望过高,这是我国当今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现在大多只有一个孩子,也确实失败不起,一个失败就是全军覆没。但是,就是因为你们家长过高的期望,使孩子造成害怕失败的心理,长此以往,使孩子内心 产生恐惧、忧虑等情绪,反而又促使孩子失败。(举例:优秀大学生跳楼事例、小女生事例)分析:不准失败,造成了孩子害怕失败。虽然失败的次数减少了,但失败所要站起来的时间就拉长了,而成功的实质就是“不怕失败”,而不准失败的教育就是使孩子远离成功!严重的是束缚了孩子能力的发展,心灵的不自由。在这里,要提醒各位家长,一个学期又快结束了,在家长来说:(1)、千万不要给孩子规定每门功课该考多少分,急功近利要不得;只要孩子学习尽力就可以了;

(2)、家长不要给孩子规定具体考什么学校;(3)、家长尊重孩子学习的兴趣,相信孩子的自发性,不强行孩子学这学那,决不包办行事,也不过分干涉孩子的学习。

3、过度的溺爱,给孩子带来的无能,更是无情。

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只要你学习好,一切由得你,任何事情不让孩子操心。这样过分保护致使过分限制,限制孩子的能力发展,限制孩子接受挑战的机会。我们不能保护孩子的一生,我们也不应该这样做。我们的责任是培养孩子有自我保护的本领,使他们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与困难。溺爱的形式有:

(1)、包办(举例:大学生卖身事例、女学生事例);(2)、满足(小男孩事例);(3)、过度保护。(举例:北京大学生对孩子培养结果)分析:在育儿过程中,最不应该的事情,就是对孩子的溺爱和放任。有一项调查表明,不良少年走上歧途的最主要原因是:(1)、缺乏忍耐力和克制力;(2)、在被拒绝的环境中成长;(3)、过度的期待;(4)、过分的保护。我们可以看出,走上歧途的四个原因中就有两个与溺爱有关,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溺爱孩子。溺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溺爱的父母应仔细掂量一下“溺爱”的含义和分量。孩子们将来的路还很漫长,不要让自己 的爱“淹”死了孩子应有的能力,不要让爱毁了孩子的未来。结论:一个人越是被他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其自我管理能力就越低下,一个人自我管理能力越低下,社会适应性就越差。

4、家长的放任不管,给孩子带来无望。

说实在的,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科学发展了,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在农村一些地区的家长来说,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总认为:我们从前的成长,从来也没有谁来要求自己做什么,或怎么做,而我们也一样成长、长大;现在的孩子也只能任其自然,要好自己好,做父母的也帮不了什么,对孩子几乎是放任不管(举例:选送学校例、就近读书家长毫不过问)。结果:孩子正当需要父母关爱、帮助时,却没有希望,给孩子的影响就是:我在父母心目中根本没有地位,他们对我没有信心,我也就没有希望了,不如玩个痛快吧!整天在电脑上打游戏或上网聊天,有的就过早地谈恋爱。。。。。。

除此以外,还有短期功利等也是十分要不得的。

二、家庭教育的艺术。

1、给孩子积极的心态和成功的自信。

(事例:一个调皮生的成长、卢勤知心姐姐的书名)“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这一教育信念非常重要。实施这一教育信念的重要前提要让孩子建立起我是“好孩子”的感觉和“我能行”的自信。哪怕孩子身上有很多的缺点,作为家长也要引导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也许家长们认为,初中孩子大了,不需要家长的鼓励了,其实不然。初中孩子看起来是大了,实质上他们也需要家长对他们的关注信任,尤其当他们学习失误、情绪波动,遇到困惑时都需要家长给他们自信、希望。

2、父母做孩子的表率,言行一致。

(事例:功在平时之例、女大学生受父母的点滴行为影响)父母的言行一致,赏罚分明,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效果。如果你要求孩子不说谎话,你自己就不能采取欺骗、吓唬的手段;如果事先与孩子定好了制度,父母就更要认真对待。否则就是“娇纵”孩子。娇纵的结果,孩子就产生了一种“顺我者笑,逆我者闹”的思想,尤其严重的是在初中阶段会使学生遇到不顺自己的事就会离家出走等,使不良的心理品质得以强化。这样孩子会逐步变得执拗、任性,甚至霸道。父母的言行一致是保持自己权威,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及强者心理品质的一种良好教育方法。

3、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也要在乎孩子的爱。

(事例:分食物、 高中学生的感恩活动)孩子们的爱,常常表现在细微之处,她或许不象100分奖杯那么现实,但却是人性路上的丰碑,是父母亲辛苦付出后最殷实的收获。遗憾的是,有些父母只知道为孩子奉献爱,对孩子给予自己的爱

却视而不见。他们更在乎孩子的分数。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能去爱并能唤起爱的能力。马克斯说:“如果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造就出爱,如果你作为爱者通过自己的生命表现未能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你的爱就是不幸的。”是的,如果不是心中充满阳光,如何能予人温暖?如果不是心中充满仁慈,如何能予人感动?如果不是心中充满真爱,又如何能予人幸福?只有一颗既能被他人感动,同时又能感动他人的心灵,才是真正可贵和可爱的。正确的爱的方式该是爱而有度。把孩子与自己放在同一个天平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他们做错了事情就给他们指出来,通过道理让他们明白自己为什么做错了。培养孩子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不能越俎代庖,一切为他们包办。建立一种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孩子才能快乐成长,学会爱,又去播种爱。爱是一个大口袋,装进去的是满足感,拿出来的是成就感、幸福感。一味向孩子施爱,孩子并不觉甜,更不懂得珍惜,一旦父母学会接受孩子的爱,孩子的价值得到体现,才会产生无比的快乐。

三、走进孩子的心灵。

在教育态度上要做到:

1、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知子是教子的必要前提。父母在了解孩子,认准孩子的“智能最佳点”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教子得法,教出成效,就要在了解孩子,研究孩子,发现孩子这方面下工夫。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分析,人有多种智能区:(1)、语言智能、(2)、数学逻辑智能、(3)、音乐智能、(4)、内省智能、(5)、视觉空间智能、(6)、身体运动智能、(7)、人际关系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等。初中学生正是身体、心理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他们的各种智能表达最明显的时期,这时,尤其要发现孩子的细微变化,从而能更好地教育、引导孩子(举例:服装打扮、行为习惯、心境等)。

2、时刻尊重自己的孩子。

尊重孩子是父母应当学会的基本态度。 这种尊重不只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是从内心深处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爱好与选择,思想和观念。(1)、尊重孩子的人格,(2)、尊重孩子的权利,(3)、互相平等,(4)、蹲下身体向孩子学习,向孩子请教,和孩子商量,(5)、解放孩子。[十个给予:时间、空间、条件、问题、困难、机遇、冲突、对手、权利、题目]只有这样,孩子的主体性意识和能力将得到空前的发展(举例略)。

3、充分信任自己的孩子。

孩子既脆弱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前 者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后者需要良

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家长应充分给孩子信任的目光,信任的表情,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信任在孩子表现优点时容易做到。而在孩子表现不尽人意时,家长往往感到失望,失去信任的原动力,其实这时孩子更需要家长支持,让孩子看到家长就象看见一座大山,浑身充满力量(举例:初中学生买小灵通事例)。另一方面,孩子感觉非常敏感,信任就是连接家长和孩子的通道,家长把信任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孩子,孩子感觉到家长的信任,并内化为成长的动力(信任孩子的能力、道德品质、潜力)。

4、真诚地理解自己的孩子。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孩子所想,急孩子所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举例:学习好的学生处理、差的办法等),接纳孩子,对孩子的一生都受用。(家长首先不要自卑、缺乏自信,导致孩子没有自信去努力)。在教育行为上要做到:(略写)

1、激励孩子;

2、宽容孩子;

3、提醒孩子;4唤醒孩子。

(罗森 塔尔效应)。教育的核心是唤醒孩子的灵魂,唤醒孩子沉睡的意识。要做到这点,务必使家长们能充分认识、了解自己的孩子,讲究科学的教子方法和教育艺术,真正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走进孩子的心灵,关注孩子的成长,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时间: 2006-03-01

第三篇:走出书法学习的误区

当前,我国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热情比较高,为什么有的人学习书法数年甚至十多年仍在书法艺术的门外徘徊,为什么一本字帖临摹数十遍仍然毫无长进?请你检查一下是否进入了如下八大误区:

(一)描头画角。起笔时心中无数,不能果断下笔,犹犹豫豫,结果写的字粗细不匀,修修描描。疗治此弊的方法是宁可重写一画一字,也不在原字上修修补补。

(二)盲目抄帖。取到一本帖后还没了解该帖的用笔、结构特点,就仓促临帖。 对字帖的掌握不抓重点,从头到尾的抄帖,各具神韵的字在他眼前如匆匆过客,练的字数不少,一个也没留下印象。根治此弊,应加强读帖和选临训练,读帖就是加强对该帖的理解、揣摩,弄清来龙去脉,悟出其真谛。选临,就是有重点的选择帖中有代表性的字进行反复临写,临熟,临一笔掌握一笔,临一字熟悉一字,这样进步就快了。不动脑的被动抄帖是临帖之大忌。写字同理,一定要在重点字上“驻足”,不要漫不经心的“溜达”。

(三)帖我分离。一本优秀的碑帖是古人集几十年艰辛用血汗凝成的艺术精华。临摹时一定要忠实原帖,取其帖中精华,成为自己的东西。有的人对这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不太明确,临帖时,帖我分离。有时名为临帖,实为自书,甚至目无古人,另写一套。临帖初期就是要临准临像,一点一画都与原帖惟妙惟肖,在似与不似这个问题上我历来认为,百分之百似就是百分之百成功;百分之五十似就是一半成功,一点也不似等于没有临。有的人,练字还没有形似就一味追求神似,搞所谓意临,这是不可取的。有的年轻人临帖时,傲视古人,追求所谓“自家风格”,这是在与自己开玩笑。还有人临帖时担心临得太像古人,将来会成为“书奴”,这是天大的误区。其实,别怕临像了会成为“书奴”,你临得和王羲之一模一样,成为王羲之第二,你就太伟大了!王羲之之后,一千多年过去了,还没人敢说,我是王羲之第二!况且,古人的字你都能写得神韵毕肖,创新还难吗?

(四)见异思迁。一本新帖没临几天,就忙着换帖。今天写颜,明天学柳,临无定格。特别在某帖临习数日总是临不像的时候,总想换帖试试。选帖时要慎重,一旦选定就应专心致志,不轻易更换。如果今天临颜,明天临赵,后天又临褚,结果谁也没学到,到头来只能一事无成。

(五)死描僵临。临帖时不注意用笔,而是机械地描写。笔画在真行草隶各体中千变万化,姿态各异,而僵化的临写总是横平竖直,一个生龙活虎的字经他一临成了死猫瞪眼,缺乏神采。临摹一定要注重用笔,中锋、侧锋、藏锋、露锋,方笔、圆笔、轻重、徐疾等,区别变化都应了然在胸,方能信手挥来而神采奕奕。

(六)盲目苦练。书法学习切忌盲目苦练。书法的练习一定要弄清书法用笔、结构、章法的基本规则,最好请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在学习书法的初期进行面对面指导,弄清基本规则后进行精确的重复,并能及时纠正错误。临摹一定要讲质量,摹其形态,临其神韵,抓住细节。临摹一个字的偏旁可以解决若干字的偏旁,临摹一个字可以解决同类型的一大批字,这样日积月累,终有成功之日。

(七)信手选帖。字帖就是老师,一部好的字帖就是一位良师,它可以一步步将你引入书法艺术的殿堂。一部不入流的字帖,可能会让你走很多弯路,甚至引向邪路。凭自己的感觉信手选帖是初学书法者的通病。不能见到一部自己认为“好看”的帖信手就临。选帖应当取法乎上,也就是选择一流水平的字帖。我历来认为。选择一流字帖只能写出二流水平,选二流字帖只能写出三流水平,选择

三流字帖甚至不入流的字帖其效果可想而知了。选帖的标准有两条:一是从古至今在艺术上有定论的公认的大家的艺术精品;二是自己喜欢的。无艺术定论的,不能堪称一流,自己不喜欢的没法坚持学习下去,缺一不可。

当代名家的帖可不可以练呢?我认为可观而不可临。因为他们的作品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大多取法古人,学习书法最好从源头上学,所以,学今人不如学古人。

(八)一曝十寒。书法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艰苦临池,任何人概莫能外。那些抄近路找捷径临摹易于掌握而书品不高的碑帖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在学习书法中,有两点需要明确,一是时间保证,二是提高效率,一曝十寒是学书之大忌。古今书法家大凡成就卓著者,都是集数十年之功而后成的。

时间保证,具体来说,就是每天要坚持练一小时以上,无论你是读帖还是临帖,一小时是最基本的时间,如当天确无时间,可以第二天补上。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就曾说,一天不练手生。我们要养成每天练字的习惯,就像洗脸刷牙那样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取得进步!

提高效率,明确一点说,就是练一个字就有一个字的进步,第一个字不行,写第二个字时就应加以修正,比第一个字有进步,写第三个字又比第二个字有进步。直到完美地掌握笔法、结构为止。提高效率,要按时完成一定的作业量,具体的说,每天200字左右。还要注意掌握进度,提高效率,不要老是前三页。还要仔细分析原帖,尽快地把握特征,理解内涵,不要老在帖的外围徘徊,这样对学书法很不利。

第四篇:走出教学反思的误区

从教学反思的现状看,许多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有关问题的解决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叙事记录多,理性思考少. 教学反思仅仅是对教学过程进行客观的、叙事性的记录,既不对产生问题的原因作深层次分析,也不对如何解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2.独立自省多,互动交流少

教学反思仅局限于自我对教学实践的观察、分析和评价,很少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也很少走出去,请进来,借助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来完善和发展自己的反思成果。

3、重教轻学的多,综合分析的少

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师层面上,很少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表现及学习效果。

4、失败教训多,成功经验少

只有在感到教学失败或不顺时,才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某些失误进行自责,作出反省,而对教学的成功之处却很少加以总结和提炼,即使是师生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创新的灵感,也常常被不经意放过,或者仅仅限于一时的满足。

5、关注课后的多,重视课堂的少

习惯于在每一节课结束之后,对课堂上已发生的既成事实的一些问题作出反省,而忽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实际的及时反思和调控。

二、问题诊断

1、认识不足

有些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学反思对于自身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教学反思缺乏主动性,他们更多的是把教学反思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写教学反思的目的是只是为了应负检查和考核,这样的教学反思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也有的老师认为教学反思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和反省,属于个人行为。无需与他人交流;还有的教师既怕向别人展示成功,恐有张扬之嫌,又怕在别人面前暴露问题,恐有失自尊,因此采取自我封闭式的反思,不愿与他人交流。

2、功底不实

部分教师既不重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也很少关注专业知识的更新。这其中除了教学任务重、工作繁忙等一些客观原因,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是认为教育教学理论深奥难懂,又远离实际,对提高教学质量帮助不大,因而对理论学习缺乏热情;二是认为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足以胜任中学化学教学工作,因而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缺少动力。另外,再加上部分教师很少有机会聆听专家报告和指导,又难于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研讨活动,导致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停滞不前。由于缺少坚实的理论和专业功底作支撑,教学反思难于有实质性的突破。

3、 策略缺失

面对教学实践中的诸多内容和环节,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不知道哪些需要教学反思,又该如何进行反思,这也正是目前教学反思中最普遍的问题。由于在教学反思方面缺乏应有的策略,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仅关注点狭窄,而且往往是泛泛而谈。这种既没有广度又缺少深度的教学反思,基本无法体现教学反思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三、应对策略

1、 提高认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反思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此教学中必然存在得与失、成与败。敢于正视教学中的不足,提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改进是一种反思,感受成功并对其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活化也是一种反思。反思既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积累教学经验、增长教学智慧、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学反思是教师的一种职业需求,自觉地、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理应成为广大教师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特征上看,教学反思是高度个人化的思维活动,它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通过认真地反省和自悟,从而总结并提出个人对教学的理解。但个人理解毕竟有局限性,再加上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以个体单独进行的内省反思往往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而主动与其他老师进行对话、交流,征求不同意见,倾听多种声音,则可以启迪思维,清晰思路,深化认识,使反思更深刻、更全面。所以教学反思既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集体的智慧。

2、努力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反思

教学反思并不是简单地理性思考,它必须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才能更加有效。一方面,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仅能帮助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不足作出科学地分析和合理的改进,促进教学日臻完善和不断提高,而且帮助他们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使之对今后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还能不教师提供许多教育教学方面的新观点,拓宽教学反思的思路,开启教学反思的智慧,使教师能从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日常教学现象中敏锐地发现问题,灵活地解决问题。坚实的理论基础既是提高教学反思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实现自我超越的关键,广大教师应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尤其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中,应重视对有关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学习,自学地运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剖析自己的教学,提高捕捉教学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反思的深度。除此之外,还必须重视化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多读一些与化学教学有关的专业杂志,多参加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多聆听专家学者的指导,多汲取其他教师的经验。

3、加强研究,用辩证的观点引领反思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实验者,是学生学习的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建构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感受、收获与期待不仅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行为,而且会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必须综合教与学的两个方面,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时刻关注对自己教学行为的理性思考。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教学情景的创设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是否有利于学生经历过程和学会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和有意义的价值观;教学评价的形式是否具有激励性,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是否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可以感受成功的机会。教学反思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动力。教师只能经常用批批判的眼光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而只有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教学反思才能有力度、有成效。因此不回避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与失误,认真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加以改进,是大多数教师能自觉进行

教学反思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动力。但教学反思的意义及其价值并不仅在于此,教学反思还应该特别关注教学中的成功之举和创新之作。教师要做教学的的有心人,对自己在教学的亮点和精彩、灵感和顿悟也应该在课后及时进行记录和整理,并认真加以总结和提炼。这样长期坚持,日集月累,不仅会为自己的的教学增添更多的自信,而且还将为自己日后的教学集累更多的宝贵经验,为形成自己的的教学风格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都会仔细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但由于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群充满活力的学生,谁都无法准确预知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也都难以全面把握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结束之后,经过亲身体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学设计的认识一定比备课时更深刻,对如何实施教学也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和新的思考,将这些认识、感受和思考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和记录,不仅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而且也有利于及时补救教学中的不足,尽可能减少失误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课后反思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水平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还应该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的的反思,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修订、更改、充实、完善教学方案和调控教学进程,以减少教学失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决定因素,善于反思并勤于反思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广大化学教师应积极参与以教学反思为主要方式的样本教研,经常地并自觉地用心对自己的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努力提高教学反思的水平和能力,努力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列举出你的课堂中的三个优点。

班级教学的主要优点是:①把相同或相近年龄和知识程度的学生编为班级,使他们成为一个集体,可以相互促进和提高。②教师按固定的时间表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③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方面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使教学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教育事业.。

列出在教学中你想要改变的一件事情,你想如何改变?

一、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加快课堂节奏. 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是人尽皆知的学习方法,而且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常这样要求学生,学生也知道要这样做才会取得好的成绩。但实际的效果却不甚理想。问题在于,学生是否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是一个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我们都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有学习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这是学生获得学业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问题是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成就感是学生获得动力的首要因素。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然后能够应用它解决问题,取得好的成绩,使其成功的愿望得到满足,获得成就感,才会有兴趣继续学习,争取更大的成功。也就是说兴趣的产生是有条件的。而学生在建立最初的知识体系时不会无端的对物理公式或概念产生兴趣。即使有,也是难以持久的。因此,仅对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是不够的,仅告诉预习的重要性也是不够的。没有督促,没有成功的吸引,学生不会主动去完成预习任务的,也未必能认识到其重要性。因此,教师不但要强调预习的重要,还要定时检查预习情况,是否达到预定的要求。坚持一段时间后,有望学生会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

个人实践表明,高中学生完全有能力在充分预习课本的基础上顺利完成课后的基础练习题,初步掌握基本概念,定义和公式等。通过预习,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目标明确具体,老师讲课时就事半功倍,学生听课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对所学的知识理解透彻,记忆深刻。通过预习减少了教师对一些简单概念的繁琐解释,平时一节课才能讲完的内容,在充分预习后只需半节课或者更少,可节约出时间进行课堂练习。

基于以上认识,要提高教学效率,应首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并在预习后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在没有形成习惯之前,要认真的督促,检查和落实,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质量。

二、取消书面作业,实行课堂练习

通常的物理教学都是教师讲解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布置作业,学生课后完成,老师批改作业。这样做看起来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然后独立完成作业任务,应该是无可非议的。但若每个学科都一样的做法,势必占用学生大量的课

外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而结果却不尽人意。

如前所说,对于课本后的练习题,学生完全可在预习时自行解决,即使少量题目有困难,教师也只需略加指点即可,没必要让学生浪费大量时间抄题目做题。事实上,很多老师可能发现,学生在书面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时,几乎没有什么困难。这样的书面作业不能正常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情况,并且降低了有效信息反馈的速度,不利于教师及时的调整教学思路和策略。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实行课后练习在课堂解决,而且可能的话,就在当堂课解决,教师可以清楚的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学生切实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课外时间可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或完成适量有一定难度的其它练习题。

三、改变测试方式,进行课堂测验

取消书面作业,是不是不让学生做作业了呢?

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和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取消书面作业,只是免去学生抄写题目的过程,把课文后的练习在课堂上完成,节约出时间完成更多其它练习题,力争在相同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以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取消书面作业是为了做更多的“作业”,并不是不要学生做作业。我个人的做法是:编制单元练习,进行课堂测验。即每完成每一章中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时,马上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测验。

1、根据课程进度将每章分成几个小的单元,事先准备好单元测验试卷,每完成一个单元就用一节课时间进行一次小的测验。

2、课堂测验卷的题量不宜过大,试题难度根据学生情况而定。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以中、低档难度的题目为主,一般以10题左右为宜。

3、快速反馈测验成绩。学生对测验的成绩是很重视的。考得好会感到欣喜,信心百倍;考不好就会引起自责。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其反省,多加鼓励,使其奋发。而每次测验后及时评讲,从考试到反馈不超过一天,这样可使学生得到快速的有节奏的训练,使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既巩固了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又锻炼出考试的技能和技巧。

上述以测验代替课外作业的做法,教师投入较多,工作量不但没有减少,反

而有所增加,所不同的是,教学效率确实可提高不少。

四、改变备课方式,调整课堂节奏

一般备课都是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安排好教具和实验,然后教师按计划进行完整、详细的讲解。课堂上教师有讲、有问;学生有思、有答。课上得很完整: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要点讲解清,学生听懂。但可能有一点美中不足:学生仅仅是按照教师设定的思路听课或回答问题,而没有得到动手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没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其结果往往是教师一直讲,学生一直听,课后面对题目时却又无从下手,听得明白却不会应用。我认为这与我们的教学模式有关。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备课和教学节律两方面入手: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步骤时应有预见性,尽可能在每一节课都能有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让学生手脑并用。

备课时先把每节课的内容分成若干小块。教师在教学中每完成一个概念后立即让学生练习,之后再进行下一概念或者规律的教学,再练习,再讲„„,如此循环,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例如现行高中物理组第二册《电磁感应》一章第一节中,首先引入磁通量的概念,然后是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教师可以在完成“磁通量”概念教学后先让学生做两三道练习题以巩固所学,再用磁通概念来分析和解释发生的电磁感应现象。演示、归纳实验后,再让学生完成课后的相关习题。这样一节课中就有两次课堂上的练习,达到让学生手脑并用的目的,而且不必把课后的练习题留到课外,减轻学生和老师负担。

这样备课和上课的效果是值得期待的。学生在紧张有序的学习和练习中,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知识,掌握了其应用的方法和规律,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灵活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课堂容量也比平时增大,节奏感增强,避免课上松懈课后紧张的不良现象。

五、进行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努力上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挫败,容易丧失信心,这就需要适时的加以鼓励,让他们相信,只要努力,肯定会取得进步的。同时,要经常对学业失败的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引导他们归纳和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他们重拾信心。在老师的帮助下取得成绩,可加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法指导的另一个方法是让成绩好的学生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把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与全班同学共享。事实上,学生更容易接受来自同伴的建议,他们有共同的出发点和共同的心理特征。学生间的交流,对成绩突出的学生也是一种鼓励,使其更自信,同时产生自豪感,提供了持续努力的动力。

第五篇:走出传统营销思维的误区

传统营销的概念一直在倡导“顾客导向”,“顾客是上帝”的理念至高无上,营销必须满足顾客的需要和需求。但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当所有的企业都把顾客敬为上帝,都在满足同一批顾客的需要和需求,那么,情况又会怎样呢? 目前任何行业都存在激烈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市场的争夺,他们都接受同样的管理理念、营销理念。大家都在通过广告的声音,不断向市场顾客大声地重复同样的内容“我们是真正满足你需求的”,但是这种行为却招来顾客的反感,因为顾客每天要接受同样的声音百遍、千遍,使广告已经演变成了一种骚扰,失去了传播效力。

在疯狂的广告轰炸下,人们对所需求产品的了解不断地加深和专业,他们会形成自己的选择和判断的方法。而市场人群的不同,导致市场是以人群的不同认知能力来划分。经济能力对消费的影响力在逐步的淡化,人们的消费习惯在向着适合是最重要的理念一侧倾斜。

所以,营销对当代的企业者早已发出了需求变革的信号,仅仅满足顾客的需要和需求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了解你的潜在顾客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认知,来判断和购买,你必须了解他们的心智。根据不同心智认知划分和确认你想要占领的细分市场,然后,聚焦全力占领心智认知,在心智中建立你的第一和稳固地位。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提醒企业者尊重你的竞争对手,因为破绽百出的对手不是对手,他不能有助于你的提高。真正的竞争对手的弱点是不易被发现的,但是世界总是阴阳两面的,在强大的对手都有薄弱的环节,而发现并抓住发起攻击的这个过程就是你强大起来的契机。商业计划或战略制定中,或许我们不能仅仅盯住市场顾客,要对竞争对手同样的关注和分析,商业之争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你必须像个将军一样做到知己知彼,战场地形不过是被利用的对象,如果你清楚地知道对方会如何利用战场,那么制定的对策才会是真正有效的。

千万不要再像以往那样高喊着冲锋了,真正的变革都是在悄无声息中到来。而这样你的胜算几率会更高。

上一篇:镇长任职表态发言稿下一篇:自动板式家具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