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你的销售误区

2022-07-27

第一篇:走出你的销售误区

摆脱困境,走出误区

——普通高中高三语文教学反思

汤原县鹤立中学施秀玲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十年了,从2008年的高考战场回来,又投入到了2009年的高考复习中,目前我的教学理念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心灵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我认真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为何这届学生成绩低得令人痛彻心扉呢?

我得出了几点结论,并提出了一点建议。

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它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基础对于进入高中的学生能否学好语文很重要。这是个历史性的问题,但历史的车轮无法倒转,我们必须正视现实,针对现实中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否则以后的教学工作难度会递增。

一、明确语文的学科特点,认清初中和高中语文学习的区别。 很多学生认为语文没什么学的,不用怎么学考试的时候也能考个差不多,初中就是这样的。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这是多么危险而带着侥幸心理的错误思想啊!思想决定行动,行动产生结果,怎能不给高三的语文教学带来障碍呢? 首先,要明确语文学科特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这是一杯水,不是语文,它起码不是完整的语文。这是什么?这是你给我送的一份关怀、一份温暖,这才是语文。语文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科学。把理科教学的某些做法引进了语文教学领域是对语文这个学科的否定,违背了教学规律。 其次,认清初中和高中语文学习的区别。

初中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不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也就不同。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比如修改病句题和文言文阅读等。高中的内容更加广泛、丰富,知识性强,系统性强。何况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要比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试要高出一个档次,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更高。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感受情感,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等。

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文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主旨并对之进行鉴赏评价等。

如现代文阅读。初中阶段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而高中阶段则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

如作文教学。初中阶段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高中阶段则提出了在作文的评分标准上分出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标准、错别字单列扣分等更高的要求,

二、解决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问题。

首先,做好心理准备。衔接难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更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其次,帮助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从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的高考五大模块去做。

再次,指导学习语文方法。

1、课前预习。《 礼 记 》 上 说:“ 凡 事 预 则 立, 不 预 则 废”, 预 习是 学 习 中 变 被 动 为 主 动 的 第 一 步 ,可 为 上 课 做 好 充 分 的 准 备,确 定 课 堂 注 意 力 的 方 向 , 有 效 地 提 高 课 堂 效 率 。

2、认真听讲。排除任何影响学习的因素,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不要遗漏知识点;注意培养自己的分析综合能力,积极思考,提高思维水平;认真记笔记,及时整理;大胆发言,勇于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见解。

3、多读书。阅读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多读名篇佳作,如读《冰心散文选》、《余秋雨文集》、《读者文摘》、《散文》等。 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开阔视野,锻炼思维,积累文学常识等。高考语文阅读占了相当高的分值,想仅仅在课堂上提高语文成绩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4、勤查字典、养成积累的习惯。荀子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学习是慢功夫,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高考语文卷,字音、字形、词义、实词、虚词、病句、名句等基础知识部分直接考查知识积累的题目占了很大的分数,特别是在古代诗文阅读中,积累就更为重要了。

5、善于观察,随时记下自己思想的闪光点,养成练笔的习惯,有利于提高语文写作水平。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写作的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可以说,一个学生如果作文分数高,说明他对生活的认识高,它的语言表达能力强,他的综合素质强。在语文高考中,写作题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没有平时的练习是不可能在高考中一下子就取得高分的。人们常说“得作文者得天下”,应该未雨绸缪。

三、全方位加大管理力度,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首先,不能忽略学科知识的连贯性。如果学生初中基础没打好,我觉得高中三年还有挽救的机会。如果学生高一高二都没学,想在高三取得好成绩,这无异于让高三的老师去建空中楼阁。

其次,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正常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进行的。偶尔的突发事件是正常的,可是“意外”事件在任何一节课总是出现并且成了习惯。这让我感到我们的教育有时怎么变得那么的苍白无力了呢?老师怎么变得那么的无奈无助了呢?

目前,不少地方的普通高中,尤其是在农村,有些学生我行我素,心理偏执、狭隘、自私、冷漠,不肯吃苦奋斗,只想享受,他们身上沾染了很多的不良习气。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摆在了尤为突出的战略位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家长、老师、学校都无奈了,这到底是谁的错?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呢?教会学生做人是全社会重要的责任啊!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校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啊!对于我现在的教学对象,一个班级学习的只有三四个人,不学的不止语文,他们当中不存在只学哪科或者哪科学得好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根本就不是学习,也不是他们自己的前途,就是混日子,没有一个高远的人生的追求。这难道不是向我们发出了警报吗?我们的教学成了无用功,只能寻找症结,对症下药。在这种情况下,成绩从何而来啊?我的高三语文教学

怎能不陷入困境呢?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敢于面对出现的任何不良现象,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不是怨天尤人、推卸责任甚至放任自流?希望家长、学校、社会尽快合力挽救这些迷途中的羔羊吧!

教育就像一场战斗,对某个细节的忽略都可能导致惨败。希望教育工作者都能做好这场关系到整个民族兴衰存亡的战略部署吧!

第二篇:走出书法学习的误区

当前,我国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热情比较高,为什么有的人学习书法数年甚至十多年仍在书法艺术的门外徘徊,为什么一本字帖临摹数十遍仍然毫无长进?请你检查一下是否进入了如下八大误区:

(一)描头画角。起笔时心中无数,不能果断下笔,犹犹豫豫,结果写的字粗细不匀,修修描描。疗治此弊的方法是宁可重写一画一字,也不在原字上修修补补。

(二)盲目抄帖。取到一本帖后还没了解该帖的用笔、结构特点,就仓促临帖。 对字帖的掌握不抓重点,从头到尾的抄帖,各具神韵的字在他眼前如匆匆过客,练的字数不少,一个也没留下印象。根治此弊,应加强读帖和选临训练,读帖就是加强对该帖的理解、揣摩,弄清来龙去脉,悟出其真谛。选临,就是有重点的选择帖中有代表性的字进行反复临写,临熟,临一笔掌握一笔,临一字熟悉一字,这样进步就快了。不动脑的被动抄帖是临帖之大忌。写字同理,一定要在重点字上“驻足”,不要漫不经心的“溜达”。

(三)帖我分离。一本优秀的碑帖是古人集几十年艰辛用血汗凝成的艺术精华。临摹时一定要忠实原帖,取其帖中精华,成为自己的东西。有的人对这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不太明确,临帖时,帖我分离。有时名为临帖,实为自书,甚至目无古人,另写一套。临帖初期就是要临准临像,一点一画都与原帖惟妙惟肖,在似与不似这个问题上我历来认为,百分之百似就是百分之百成功;百分之五十似就是一半成功,一点也不似等于没有临。有的人,练字还没有形似就一味追求神似,搞所谓意临,这是不可取的。有的年轻人临帖时,傲视古人,追求所谓“自家风格”,这是在与自己开玩笑。还有人临帖时担心临得太像古人,将来会成为“书奴”,这是天大的误区。其实,别怕临像了会成为“书奴”,你临得和王羲之一模一样,成为王羲之第二,你就太伟大了!王羲之之后,一千多年过去了,还没人敢说,我是王羲之第二!况且,古人的字你都能写得神韵毕肖,创新还难吗?

(四)见异思迁。一本新帖没临几天,就忙着换帖。今天写颜,明天学柳,临无定格。特别在某帖临习数日总是临不像的时候,总想换帖试试。选帖时要慎重,一旦选定就应专心致志,不轻易更换。如果今天临颜,明天临赵,后天又临褚,结果谁也没学到,到头来只能一事无成。

(五)死描僵临。临帖时不注意用笔,而是机械地描写。笔画在真行草隶各体中千变万化,姿态各异,而僵化的临写总是横平竖直,一个生龙活虎的字经他一临成了死猫瞪眼,缺乏神采。临摹一定要注重用笔,中锋、侧锋、藏锋、露锋,方笔、圆笔、轻重、徐疾等,区别变化都应了然在胸,方能信手挥来而神采奕奕。

(六)盲目苦练。书法学习切忌盲目苦练。书法的练习一定要弄清书法用笔、结构、章法的基本规则,最好请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在学习书法的初期进行面对面指导,弄清基本规则后进行精确的重复,并能及时纠正错误。临摹一定要讲质量,摹其形态,临其神韵,抓住细节。临摹一个字的偏旁可以解决若干字的偏旁,临摹一个字可以解决同类型的一大批字,这样日积月累,终有成功之日。

(七)信手选帖。字帖就是老师,一部好的字帖就是一位良师,它可以一步步将你引入书法艺术的殿堂。一部不入流的字帖,可能会让你走很多弯路,甚至引向邪路。凭自己的感觉信手选帖是初学书法者的通病。不能见到一部自己认为“好看”的帖信手就临。选帖应当取法乎上,也就是选择一流水平的字帖。我历来认为。选择一流字帖只能写出二流水平,选二流字帖只能写出三流水平,选择

三流字帖甚至不入流的字帖其效果可想而知了。选帖的标准有两条:一是从古至今在艺术上有定论的公认的大家的艺术精品;二是自己喜欢的。无艺术定论的,不能堪称一流,自己不喜欢的没法坚持学习下去,缺一不可。

当代名家的帖可不可以练呢?我认为可观而不可临。因为他们的作品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大多取法古人,学习书法最好从源头上学,所以,学今人不如学古人。

(八)一曝十寒。书法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艰苦临池,任何人概莫能外。那些抄近路找捷径临摹易于掌握而书品不高的碑帖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在学习书法中,有两点需要明确,一是时间保证,二是提高效率,一曝十寒是学书之大忌。古今书法家大凡成就卓著者,都是集数十年之功而后成的。

时间保证,具体来说,就是每天要坚持练一小时以上,无论你是读帖还是临帖,一小时是最基本的时间,如当天确无时间,可以第二天补上。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就曾说,一天不练手生。我们要养成每天练字的习惯,就像洗脸刷牙那样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取得进步!

提高效率,明确一点说,就是练一个字就有一个字的进步,第一个字不行,写第二个字时就应加以修正,比第一个字有进步,写第三个字又比第二个字有进步。直到完美地掌握笔法、结构为止。提高效率,要按时完成一定的作业量,具体的说,每天200字左右。还要注意掌握进度,提高效率,不要老是前三页。还要仔细分析原帖,尽快地把握特征,理解内涵,不要老在帖的外围徘徊,这样对学书法很不利。

第三篇:走出自主学习的误区

绿春一中上海支教教师

张宏鹏

自主学习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摆在每个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的重要课题。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为自主学习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的同时,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们也发现一些语文教师对自主学习的理解的存在着偏差,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误区,对语文教学实践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必须要引以为戒:

一、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淡化教师指导作用。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教学论也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学生自主建构和教师价值引导的辩证统一。

可见自主学习实质是一种扬自学之长,避自学之短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生学习过程作用和存在的价值,不能对学生过分地放任自流,应切实地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帮助。然而有的教师对此却缺乏正确认识,为了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在教学中,一味地迁就学生,从教学目标的选择到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落实、再到教学评价的反馈,全部由学生来操作,教师成了一个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多余人,有的在课堂上走来走去,有的在讲台前背着手等待,有的低头坐在椅子上看教案„„这种做法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实则完全相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逐渐形成的,”【1】不能一步到

位,过分强调自主,放任自流,无异于揠苗助长,在自主学习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课堂上,学生需要教师适时的指导与点拨,当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时,教师要找到“兴奋点”,并提供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投入;当学生迷失学习方向时,教师就是“指:南针”,为学生辨清方向,指明航线;当学生陷入学习困境时,教师做“领头人”,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究。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心智发展水平还未达到,无师自通的程度,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一环节还相对薄弱,如果没有教师的渐入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就不能在较高的理解层面上把握文本,学生的阅读水平将停滞不前,新课程标准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学生的自主学习既需要自我意识、内在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意志控制等内部条件,也需要教育者的外部指导”【2】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放任自流,而使得教师主导作用的丧失,就会严重动摇学生主体性的落实,这样的阅读教学活动也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放羊式”教学。

二、 把“变味式讨论”当作“真正式自主”。

毋庸置疑,高质量的课堂讨论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凸现学生个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我们逐渐发现在教学实际中,一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操作不当等,使得大量无序的、盲目的、低效的讨论占据了课堂教学。这一方面助长了课堂教学的作秀化倾向,另一方面又遮盖了教学中理应暴露出的问题,从而使教学陷入了形式讨论的怪圈。“课堂讨论热”在语

文教学过程中持续升温,老师们竞相用之,似乎在极力地向听课者展示学生的自主性,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讨论,在课堂上甚至如放连环炮似的让学生回答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十有八九只需要学生作“是”或“不是”回答,看似学生主动学习,实则仍然是教师在手把手的“灌”。

1、(案例回放)在一所中学的语文公开课上,学习《藏羚羊跪拜》一文时,老师就老猎人把枪埋掉,从此销声匿迹的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切入——

师问:同学们,从老猎人的举动中大家是否有种强烈的震撼呢?生齐声答:是。师又问:那么有这个结尾你觉得到了猎人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用三分钟的时间分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三分钟后)

生1说:我觉得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生2说:他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师总结:同学们讲得很好,从大家的讨论中,从文章的结尾处我们又看到了猎人身上的另一面,不再是冷酷残暴的性格,他也有着善良的一面,能够知错就改,希望大家也能向他学习。„„

这位老师问题切入的角度太窄,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前后的对比立刻回答出来,用三分钟的时间来概括一个人物的品性,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如同问“1+1=?”实在是过于简单了,她所设计的课堂讨论环节就显得毫无必要。

2、(案例回放)在某公开课上,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名篇《故乡》。

老师在介绍孔乙己时,说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然后抛出疑点:“文章介绍站着喝酒的都是短衣帮,而孔乙己是穿长衫的,为什么还站着喝酒?”接下去让学生用1分钟进行小组讨论。 生1:作者回乡的季节是冬季,这从文章开头就有提示,可能是他怕冷吧!

生2:这也说明了孔乙己是一个像我们一样,喜欢追求个性,做个与众不同的人!„„

这时只见教师一脸尴尬,连忙打断了学生,说道:“两位同学的想法虽然合乎情理,但文中的孔乙己则是因为死要面子才故意穿长衫的,因为长衫在文中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突出了他虚荣的一面。” 其实孔乙己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对主人公性格特征的分析应该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当学生经过短暂讨论得出了浮于表面或是错误的认识,完全出乎预设之外,教师便慌了,不是根据火候,有效的加引导和纠正,使学生沿着讨论要求的方向朝纵深发展而是急于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其实,这与教师不提问题而满堂灌的做法是毫无区别的。

三、 把课堂上“不加约束”,当做自主学习

网上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潮语):“老师跟形势,上课象做戏;气氛看似浓,学生变顽童;走进新课标,各人展花招;误区当真理,学生空欢喜;实在不实在,老师叹无奈。”这是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消极现象的鲜明写照。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学习方式,这势必要改变过去井然有序的

课堂氛围,要求教师不能对学生要求于严厉。但这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随意解读文本,在解读文本时,学生往往出现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现象,例如:据某地调查,有七成的中学生认为朱自清的名作《背影》已过时。在他们眼中,“父亲违反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显然,这与作者所要表达的父子间真实、质朴,浓厚的感情,这一本意格格不入的。又如在一堂语文公开课上,教师授课的内容为《赤壁之战》。教师为了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让学生讲述《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故事。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兴致浓浓,从三国人物讲到了水浒人物,远远背离了主题。教室里乱哄哄的,学生我无拘无束、我行我素,二十五分钟过去,才言归正传。当导入新课文后,教师播放了剪辑好的《赤壁之战》的视频,然后又要求学生自由讨论印象最深的片断。一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竟然不足十分钟。很显然这样的课堂是充满讽刺意味的,是低效的。教师不应一味地迁就学生背离文本式“独特体验”要恰当地把学生引导到文本情境中,把观注点提升到角色领悟,情感的熏陶上来,而不是让学生随波逐流,漫无目的的在课堂上高谈阔论,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走极端,必须以正确解读文本为前提。为此,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学习的目标,明确情感的切入点、思考的关键等,并在学习过程,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和问题的难度,从中进行适时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走入放任自流式的怪圈。

小结:上面所说的几个误区都是由于教师对自主学习准理解不够透彻造成的,语文的自主学习毕竟刚刚起步,很多新理念的贯彻落实还

需要我们的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如果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环节中,能做到以学生为本,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一切从文本出发,精心设计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难易度,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并随时关注学生的“生成点”,适时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那么我们的自主学习论才算真正落到了实处,而不再是一种点缀式的花瓶,或者公开课作秀的行头,学生也才能切实融入语文课堂中,让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能一起学习知识,演绎智慧,分享体验的时空!

参考文献:

(1)李淑清.《自主性学习的意义及培养方法》.《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3 年第5卷 第4期 第90页

(2)庞国维《论学生的自主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2001年第20卷第2期

第81页。

第四篇:走出“网络资源”的误区

新安县北冶镇第一初级中学

张 二 妞

内容摘要:

在电脑日益普及的时代,如何正确的利用网络上先进资源,以便更好的为自己的工作及教学服务,确实值得探讨。网络资源的再利用,会出现一些弊病,如:网络资源为不少教师的撰写文章搭建了“借鉴”的平台,网络资源给部分教师的课件制作绘制了“模仿”的雏形,网络资源为不少教师的课前备课提供了“照搬”的范例,这不利于我们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不利于我们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资源

借鉴

模仿

照搬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上网查阅相关教学资料已成为广大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上的先进资源,如果运用及时、恰当、得体,对于开阔视野、拓展知识、优化课堂、提高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反之,如果一味吸收、盲目照搬,则不仅不利于我们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一、“网络资源”为不少教师的撰写文章搭建了“借鉴”的平台

写作时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获得相关信息,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对于自己撰写文章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有重大的意义。可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少教师已经走进了误区,“借鉴”变成了“抄袭”、“好事”变成了“坏事”,网络资源无所不有,应有尽有,这就为不少教师提供了“借鉴”的平台,为部分教师的论文写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写作时不用苦苦思考,遇到写作,只要在网上轻轻一点,相关文章瞬时即来,可谓铺天盖地,很短时间即可凑一篇“杰作”,真是“得之全不费功夫啊”!

记得一次学校举行胡总书记的“八荣八耻”演讲比赛,经过推荐、选拔,几位老师在一块进行比赛,可谁知第一个演讲的教师和台下的一位教师的发言稿竟然相同,弄得第二位老师无计可施,无奈只好临时退场、弃权。前不久,学校布置假期参加培训的教师每人交一篇心得体会,不少教师又开始上网下载,结果有很多老师所交的心得、感受几乎是一个样,学校负责人叹道:“都是网络惹得祸啊”。每每遇到上交论文,同样离不开上网下载,有的教师还心存顾及,于是乎开始“东拼西凑、改头换面”,有的干脆仅改个名字而已,以应付差事而结束。试想,这样的“写作”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多大作用?这样利用网络资源又有多大的意义?我想只是为“懒人”搭建了一个“借鉴”的平台而已。

二、“网络资源”给部分教师的课件制作绘制了“模仿”的雏形

随着多媒体的广泛运用,很多学校己经开始要求教师运用课件上课了,课件制作就成了教师的必修课。课件制作对于不少老师来讲,确实是一个新的挑战,要制作好一个图文并茂、质量较高的课件,是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和付出一定的心血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部分老师不是积极的去学习如何制作课件,而是把目光盯在网络上,课件制作评比、优质课赛讲等教学活动,他们就开始到网上去寻找相关课件,现在的语文教材,到网络上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课件,并且有好几个供教师选择,这就为教师绘制了“模仿”的雏形,即使你对课件制作的知识了解甚少,也不影响你参加优质课赛讲,只要你精心“制作”,同样可以获得奖励。

过分的依赖网络上的资源,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部分教师运用课件生搬硬套、全盘接受,严重脱离了自己的教学实际,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运用课件上课,由于缺乏自我课堂投计,没有自己的思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部分老师过分的“模仿、依赖”所致,丧失了自我,人去亦云。一次学校进行优质课选拔赛,同样也出现了两个老师的课件大同小异、过分依赖网络、缺乏自我创新等不良现象,使优质课为之逊色,一个评委对此无奈的地说:“这样利用网络资源,部分教师将失去自我,不会思考,丧失创造力”。试想,这样的课件制作,优质课赛讲,能从多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这样的“模仿”对部分教师的专业成长究竟是利还是弊?

三、“网络资源”为不少教师的课前备课提供了“照搬”的范例

课前备好课,是教师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教师备课无论其质量如何,至少还可以称得上自己的创作。可是网络的出现,很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备课,不少教师对网络上资源情有独中,认为网络上的资源就是完美无缺的,备课完全“照搬”网络上的教案,到网上下载教案,打印出来,既省时,又美观、规范,问其原因,自己备的课没有网上的好,学校检查,对此无可奈何,部分老师还美其名曰:“这叫做“资源共享”!

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使部分老师分析教材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停滞不前,甚至呈下降趋势,离开网络寸步难行,试想,一个受家长百般关爱的小孩,离开大人他怎能独立生活,一个习惯于让人搀扶的人,他怎能独立大步向前走,一个经常依赖网络、“照搬”网上的教案范例的教师,他又怎能认真备课、怎会自我设计创新呢?前不久,学校语文组尝试集体备课,要求每位初三语文老师主备2课,A4纸打印,其结果教师上交的教案全是网上下载的,无一例外,问其原因,他们理由似乎很充分:“咱备的也不如网上的,网络上有现成的教案,谁还去自己备呢?”,备课组长无奈地说:“这样的照搬有多大意义呀!如此利用网上资源,真有点让人担扰啊”!

当然,网络资源并非不能利用,不让利用,本人也并非有意在贬低网络资源的作用,关键是我们应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在我们平时的论文创作、课件制作,备课的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一定要有所选择,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创新改革,吸取其精华,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创作。我想,在利用网络资源时,既要看到其“利”,更要看到其“弊”,切不可盲目“借鉴”、“模仿”、“照搬”,否则,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真的要失去自我了。

在网络日益走进教师的日常生活时代,愿“网络资源”能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助力器”,莫让其成为我们专业成长的“绊脚石”、“拦路虎”,一定要走出“网络资源”的误区。

第五篇:如何走出心理健康误区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培养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外部支持

全社会应通过各种渠道增强教师的职业威望,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切实改善办公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为教育工作注入新活力,为教育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1.强化师德教育。教师的心态有时反映了教师的师德问题,如对学生的冷漠、报复、体罚等,反映了教师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总想用种种手段刁难学生,在心灵上伤害学生,反映了某些教师心理是不健康的。因此,学校强化师德教育,使每个教师都能以讲师德为美,真正以热忱对待每个学生,以真情爱护每个学生。

2.加强尊师爱生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教育教师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热爱教师,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密切师生感情。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大有裨益,学生热爱教师,对教师良好心理的形成同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关心教师生活。学校领导要不断地深入到教师中间,对教师的性格、家庭等了如指掌,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学校要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要时刻把教师的冷暖记在心上,对教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这对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有好处的。

1 4.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要想方设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组织教师进行文体娱乐活动,使教师的紧张情绪得到宣泄,使教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化解种种不良情绪,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自我调控

1、 转变观念,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教师应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学生为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使自己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2、加强学习。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克服狭隘、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如何面对工作;如何对待学生;如何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

3、悦纳自我。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我是教师这样一种角色,这样才能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乐趣。一个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育工作的同时,怎么可能会有一种好的心态呢?如果能冷静地对待自我、悦纳自我,就会“天天有个好心情”,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4、拓宽心胸,寻找心理平衡点。有些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有心理疾病困扰。因此,广大教师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要有角色意识,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拼搏进取,要知道优胜劣汰永远是社会发展的公平法则,只有正视现实、不断奋进,才能适者生存。一味怨天尤人,就会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同时,要学会放弃,因为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像评先、评优、晋级、提干等,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等待你的将是痛苦。有时即使你付出了全部也不会是满意的结果,因为有许多东西自己是左右不了的,所以,该放下就放下,退一步海阔天空。

5、换个眼光看周围的人。比如班里的后进生,各方面发展都很不理想,我迫切地想要转化他们,步步紧逼着他们进步,他们却往往“刀枪不入”,双方的较量就像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搞得师生双方都疲惫不堪。后来我接触到班级结构“三分之一”理论,即根据学生水平和表现可分成三等分,优等生三分之一,中等生三分之一,后进生三分之一,这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这下我的心里舒坦多了。人都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头顶上都有一片蓝天,每个学生脚底下都有一条大路,气质、性格、态度、情感、能力和兴趣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要走不同的路,我不必为此而杞人忧天,也不必死拉硬拽逼着他们走进优秀的行列,不如教他们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而且人是会变化的,有的学生今天学不好,说不定他明天会突飞猛进后来居上。即使他永远也学不好功课,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也许他以后走上社会却能如鱼得水。经过这样的心理调节,我实现了心理平衡。心理一平衡,竟然发现后进生也不那么讨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变得有趣了许多。

6、学会放松。会休息才会工作。当自己的工作压力过大时,不妨到户外运动一下,或者跟朋友爬爬山、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更利于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可能的话,学会一种技艺最好,它会是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爱好中寻找乐趣,以驱散不健康的情绪,令生活更有意义。同时,也应增强自控能力,合理释放情绪,在适当的情况下多找好朋友谈谈心减轻精神压力和积郁的愤懑情绪,心情抑郁不想做事时,请选择放下,想休息就休息,想娱乐就娱乐,美国斯坦福大学都要求学生不追求十全十美,何况我们教师呢!

总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决定者,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帮助每个学生得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自查自纠个人报告下一篇:正多边形和圆教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