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法官思维的转换

2022-10-29

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其所带来有益成果的同时也给司法审判实务带来了挑战, 具体表现为案件的新型化、复杂化、多样化, 为此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结果, 难以避免, 只能合理引导。然而受司法领域诸多问题的限制, 如司法实务中不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 司法队伍中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审判经验不足, 司法独立受到不法干涉等因素, 使得部分审判法官尤其是基层法院法官的裁判思维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 还停留在法制建设的较低层面。因此必须转化以往的不合时宜的裁判思维, 建立一种经得起市场经济考验的思维方式, 本文的裁判思维并不是具体的处理案件时的思维, 而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大趋势下的法治建设大局意识, 具有指导司法实践中具体案件的作用。

从现实司法实践中我们发现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 即在面对新形势下的民商事案件时, 法官忙于完成工作任务, 在处理此类案件机械式的适用代表国家公权力的司法审判手段了结案件, 并没有思考最适宜案件的解决手段是什么。在我们强调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时, 法官不能仅仅是一个机械式的套用司法手段进行审判的工具, 而应当是能动的法官, 那么解决原本产生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纠纷, 适用司法手段是不是要有前提?

实践证明, 每一个领域都有着自己的运作规律, 产生于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纠纷矛盾理应首选本领域内的手段去化解, 当其有足够自身能力去化解矛盾时则无须借助司法外力;当其穷尽自身之力无法化解时, 这时候就需要发挥国家司法权力干预经济的作用。那么产生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纠纷理应优先有市场手段去化解, 这属于市场的自我调节, 也是其自身所必须有的能力, 而不是一有问题就借助于司法手段进行干预, 这样的司法手段对于案件可能起到了及时化解纠纷的效果, 但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效果只是一时的, 其实这种干预式的手段无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而长远运作。如此就需要法官在拿到案件时, 不要急于运用手中的公权力生硬的去裁量, 而是要在司法领域中运用经济手段的处理方式去解决纠纷。总之一个处理商事案件的前提就是产生于市场的问题, 其解决方式最好还是回归于市场运行的自我调节手段之中, 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 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这是每一个新形势下法官应该有的思维, 过去那种钟情于司法手段强力解决一切案件的思维是要不得的, 不符合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也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更不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

除此之外, 我还想再补充另一种情形下法官思维需要跟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转换, 即在案件事实清楚, 责任划分明确下滥用调解的情形。不可否认的是调解制度在司法领域应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定纷止争的有效手段, 可以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形成一致意见, 节约了原本紧缺的司法资源, 真正地做到化解纠纷案结事了, 从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但是某些案件既然事实清楚, 责任划分明确, 符合适用司法审判裁决的要求, 为何又要委曲求全适用调解呢?我个人认为可能受先前司法审判不独立的影响, 干预司法的手段导致调解之后案件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彻底有效解决, 而是被暂时积压了起来, 结果是案件得不到应有审判公正, 侵害了司法公正在民众心中的威信, 长远看来不利于司法公信力的建立。相比之前各种来自内外力干预司法的情况, 随着近几年法制建设力度的加强, 尤其是司法监督的完善, 司法审判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此时某些法官思维还停留在之前的状态, 习得性的适用调解手段, 将调解作为解决一切案件纠纷的必须手段这是很危险的, 我们要知道调解途径仅是一种化解纠纷的手段而已, 法官是用其来化解案件纠纷的, 不是用它来解决一切纠纷的, 对其适用应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 切忌滥用, 法官的选择关乎公正。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 如果将刑事案件的处理看作是代表国家意志的国家公权力的体现, 即表现为“国控”, 那么民商事案件的处理则应该看作是公民、法人等组织自身意志自由的体现, 即“民控”, 根据现代法制理论认识, 国家权力是来源于公民权利的让渡, 国家权力的行使是用来保障公民权利的更好实现, 而市场经济又是公民法人意志自由最好体现的领域, 既然如此不管是在刑事领域还是民事领域, 代表公权力意志的国控都是十分必要的, 国家权力保护正常应有秩序应该是在尊重人控的基础之上, 不应过分的干预, 而是慎重行使。法官们更应紧绷此弦, 顺应新形势树立大局意识, 转换审判思维, 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前提下, 真正地使审判有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 裁判中运用各种解决纠纷手段, 找到处理案件的最佳解决方式, 切忌滥用调解, 真正的跟上新形势下法治思维。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家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 这要求践行司法公正的审判人员要顺应时代召唤, 适时转变以往的审判思维, 以适应新形势下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本文将分析民事法官在处理民商案件时, 受不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等影响, 过分依赖司法审判手段所产生的刚性效果, 从而忽视运用市场规律处理自身矛盾与纠纷的作用, 以及在错误认识调解的情况下, 过分适用甚至滥用调解手段解决纠纷, 影响案件公正的情形, 以此剖析新形势下民事法官应具有的转换思维。

关键词:法官,思维转换,民商事案件

参考文献

[1] 陈金钊.对法官思维的反思[J].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报, 2008 (11) .

[2] 黄笑君.论法官的法律思维[D].广州大学, 2012.

[3] 李国强, 兰艳, 论法官法律思维的三重层级[J].学术论坛, 2011 (9) .

上一篇:阴极保护和缓蚀剂在油气管道防腐中的应用下一篇:糖尿病患者乳腺癌根治术术中输注复方醋酸林格液对血糖和电解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