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活动主题

2022-07-16

第一篇:数学教研活动主题

小学数学主题教研总结

小学数学主题教研总结 ——通过验算与验证,提高正确率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们云程小学数学确立的主题教研是:通过验算和验证,提高正确率。首先我代表云程小学数学组老师为督导中心今天召开主题教研交流会点赞!

一、主题教研的提出的背景

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看到,学生考试时做完试卷就无所事事,更不愿意检查;学生明明会做的题却因为抄错了数、计算不正确、分析题意不认真、书写潦草不规范等造成作业正确率低、考试丢分多。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能做到自觉验算。不少学生认为验算是为了完成作业的要求或者应付老师的检查,有的学生甚至为了应付验算,竟会出现“假冒伪劣的验算”——从计算结果与验算结果来看是一致的,但过程与正确答案又不相符,验算、验证纯粹是一种应付;也有的学生认为题目简单根本没有验算的必要;还有的学生没有学会验算、验证技巧,照猫画虎,失去了验算、验证的意义„„总体看学生自觉验算、验证的意识非常薄弱。

例如:

(1)20×5=10 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写几个0 。

(2)2.82+1.8=3 只要看见2和8就凑整,数位对没对齐学生根本不去考虑。

(3)12.4×1.3=161.2 十几的数乘接近1的数会等于一百多吗?

(4)1000÷12.5=8 没有把商和除数快速相乘来检验的意识

(5)15×15=220 只要从积的末尾数检验,就可以直观的判断对还是错

(6)学生能把妈妈的平均年龄算成是3.5岁 解决实际问题中,最后的得数是否和生活实际符合?

(7)99.8×56=(100+0.2)×56 简便运算过程中,是否会经常回头去想这一步化解的是否合理?是否改变了题的本意?

„„

可以看出,因为学生普遍缺乏一种验算、验证的意识和习惯,对作业缺乏一种自我负责的态度,所以不仅影响了作业质量的提高,而且干扰了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因此我们研究讨论提出“通过验算与验证,提高正确率”这个主题教研。

二、主题教研的目标意义

1、这样的主题研究活动,能切实提高学生验算、验证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的综合素养。

2、这样的主题研究活动,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的能力。

3、这样的主题研究活动,能促进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对教师的成长、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主题教研的内容及主要措施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重视学生验算、验证意识、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而且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重视学生验算、验证意识、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转变观念,把验算、验证教学落到实处,验算、验证习惯的养成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二)批改中运用激励性评价。在培养学生验算、验证习惯和能力的过程中,发挥教师的激励性作用,对于在练习、作业中主动验算、验证的学生和验算、验证草稿纸工整细心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如:口头表扬“你的验算习惯很好,相信你能保持下去,你一定是一个自觉、认真的好孩子。”“你对作业的负责态度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加油吧!”“你的验算方法真好,继续努力。”等等。对于未养成良好验算、验证习惯的学生给予提醒、监督。“你的细心、耐心+验算、验证习惯一定能让你减少错误,不信试一试?”“验算能帮助你检查出错误、改正错误,提高正确率。”等等。

(三)严格要求,持之以恒,教给学生验算、验证的方法。良好的自查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所以教师要经常有计划地加以培养和训练,并教给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认识了验算、验证的重要意义,还要掌握验算、验算的方法,教给他们验算方法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计算题、填空题、判断题及选择题的验算,这是基础,又是关键。

⑴教学中,学生时常出现抄错题目或漏写少做的现象,再加上同一道式题内加、减、乘、除计算方法不同,学生就容易受思维定势干扰而出现计算错误。因此在组织学生练习时,除注意份量适当、形式多样外,做题之前和做题的过程中,务必要求学生认真检查。检查的项目有:

①题目有没有抄错?

②计算的过程中有没有错写、漏写、少写、多写数字和符号?

③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

④估算得数是否合理?如:536+89估计一下536接近500,89接近100,500+100=600,所以结果应该是接近600。

⑤特殊数“0”、“1”的计算是否得当?题做好后要进行进行验证,这是很多判断题一道必须进行的程序。

⑥填空题填空处是否要单位?

⑵在做题或日常生活中,每完成一次计算,都能用适当的方法回头算,以确保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要注重引导加强教育:在检查时可采用逐步提问检查,如题目抄错了没有?竖式列得正确吗?数位对齐没有?得数写了没有?教学中要教师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几种不同的验算方法。 2.解决问题的验证。

(1)利用算法的多样性进行验证。很多解决问题都有至少两种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算法来进行验证。例如:两台同样的抽水机,3小时可以浇地1.2公顷。照这样计算,一台抽水机每小时可以浇地多少公顷?解决这个题有三种方法,方法一先求两台抽水机一共浇地的时间,列式为1.2÷(2×3);方法二先求一台抽水机3小时可以浇地的公顷数,列式为1.2÷2÷3;方法三先求两台抽水机1小时可以浇地的公顷数,列式为1.2÷3÷2。

(2)运用逆推法进行验证。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一般采取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到题目问题的综合法,那么我们可以把问题看作是已知的条件逆向推导,是否符

2合题目中的条件。如:一本课外书我读了35页,还剩下没有读。这本课外书

722一共多少页?利用求得的这本课外书49页,推导出35页或。【49-49×或

77(49-35)÷49】 (3)通过观察计算结果是否符合题意来验证。如:用120㎝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框架。如果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求出的长、宽、高之间的比15㎝:10㎝:5㎝是否等于3:2:1?

(4)观察最后的结果是否符合常理。如人的个数、动物的只数、数的棵树等都不可能是小数;出油率、出粉率等小于100%。

(5)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仍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之后进行验证。但随着数学知识的积累、尤其是随着计算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的逐步积累,我们提倡学生在解决每一题后对自己的解答有一个快速估算的初步验证过程。估计验算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为基础,还要以正确的验算方法为前提,并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估算的形式来快速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合理,是否在正确的范围之内,以初步断定解答正确与否。

四、改进措施

1. 回收验算纸。口算题,学生用口算检验就行了。而需要笔算时,学生都是使用自己的验算纸,有的没有验算纸,有的则随便在桌面、课本、作业本上、手心里或张破纸上就算了。并且,认为验算嘛,可以草一点儿,因此草稿打得乱七八糟,连自己都看不清楚,导致抄在作业本或试卷上时容易抄错。要求学生准备统一的验算本,规范书写,让学生验算时统筹合理的安排地方,细致工整的书写,并在每次作业和考试之后回收草稿纸,视草稿纸的质量给卷面加减分。久而久之强化学生的验算习惯。

2.在讲解例题、板演练习、批发作业、个别辅导时,教师都要做出认真验算的示范,给学生树立榜样。教学中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小学生的模仿性强,不少习惯是通过模仿无意中形成的。学生长时间耳濡目染,久而久之,自然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加强家校合作,促进习惯养成。孩子的求知欲望强烈,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训练,所以家长应特别关注与培养他们的习惯。平时,家长可监督指导子女是否认真检查作业。通过这种“家校协力”的手段,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共同施力,促使学生进行验算,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4.验算是从三年级才开始接触,低段不适用,下学期我们将分段制定主题。

五、取得的成果

1.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2.学生对计算数据更敏感。 3.提高了作业的正确率。

4.考试时有部分的同学更容易静下心来检查验证。

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觉得麻烦,甚至觉得做一个题目用了比原来多1倍或2倍的时间,不愿意验算、验证。

2.教师要思考如何指导学生快速验算、验证?

总而言之,学生学会了正确地验算,不仅能检查出解题结果是否正确,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解题速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必将是好的思想和可行的方法相结合并持之以恒的结果。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们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让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让学生们一生都享受它的利息吧! 谢谢大家的聆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题活动方案

一、

研究背景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

而数学恰恰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教材内容大都是数字、概念、定量刻画等,比较抽象,没有语文教材中生动或感人的故事情节。有些人认为这门课比较枯燥、乏味,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那就会视数学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差,成绩下降。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对直观教学兴趣浓厚,而淡薄于抽象讲解;对知识的学习即时兴趣浓厚,而缺乏兴趣的持久性;对单纯解题兴趣浓厚,而淡薄于算理和数量关系的分析;对知识的外部联系感兴趣,而淡薄于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乐于书本知识单纯学习,而淡薄于结合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因为小学生天真、活泼、求知欲望强,教师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数学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此便有了《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个课题的研究。

二、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九月

(1) 学习相关文献,制定实施设计方案和计划。

我组选了“如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专题研究作为主题,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学习相关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素质教育理论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广泛查阅资料,初步掌握同类课题的研究发展动向;另一方面,从调查学情入手。长期跟踪调查班内学生的学习行为、心里状态、个人兴趣。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为第二阶段实施指名了方向。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十月、十一月

这一阶段主要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调查研究与个案分析。 (1)调查学生喜爱的学科,从学科的内容、性质上找途径。

(2)调查学生喜欢的教师。了解在学生心中什么样的老师更受欢迎。 (3)调查学生最喜欢、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4)调查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并跟踪观察,定期开展研讨交流。 这些调查分析研究为这个阶段的深化研究提供了依据,将调查得来的结论运用到课堂中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阶段:归纳阶段十二月

经过

一、二阶段研究小结,把相关数据、典型材料、个案分析、经验总结收集归拢、重组整合、分类推理,,对总结材料的论点、论据进行充分的推敲考证,确保结题。

三、 预期成果

通过课题的开展,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扩展他们的学习和思维空间,使其感受到学习及其成长的快乐,实现自我超越,提升自己生命价值和意义。教学上能体现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数学课堂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研究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构建出一种适用的、高效的、现代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数学教师和高水平的学生。

第三篇:小学数学校本教研主题活动方案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结合我区发展教育中心“以课例为载体,促进教师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的研究,我校数学科被选定为研究基地.基于以上考虑,以课例为载体开展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数学科组教师对如何进行教材研读提出了以下的初步设想:以年级为单位,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进行研读.围绕以下几个内容:教材地位以及作用、课本的呈现形式、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和思考、如何设计练习,入手开展研读.

二. 活动主题:

三、活动目标:

1.经历阅读、思考、解答与同伴交流关于分数含义的相关问题的过程;2.掌握分数定义的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能够区分不同定义的特点;3.能够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理解"单位1""平均分"等重要概念。能够从算术理论的高度理解分数的定义

4、使课堂中真正意义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情况,开辟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5、通过这次活动,本组每位老师参与听课和磨课,创设善于研究、乐于实践,敢于探索的教研氛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活动时间:20016年9月~~~~20016年11月。

五、活动参与人员:三年级数学教师及课题组成员。

六、活动具体流程与评析。

第一阶段:发现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时间:20016年9月 ·地点:三年级办公室室。

·对象:全体参与主题教研的老师。 ·研讨问题:

【步骤一】发现教学问题、确立教研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校本教研的问题如何发现,主题如何确定?我们认为,它是来自对新课标的理解,来自教学中的困惑,以及教育科研的需要.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就是这样产生的.

1. 新课标要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学习不再是一种被动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处理新的任务,并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怎样使学生把数学学习成为再次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怎样使这个过程更动态、更有效呢?这成为我们再次思考的问题.2. 教学困惑

每个学期初我们科组都会进行上学期末的考试质量分析,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缩小班际之间的成绩差距?除了考虑学生客观存在的能力差距,还有就是我们教师的本身教的主观条件,怎样使我们的教学水平能够不断地提升呢?回归课堂,回归课本知识,我们真正理解了多少.

3. 课题研究需要

结合我区发展教育中心“以课例为载体,促进教师小学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的研究,我校数学科被选定为研究基地.基于以上考虑,以课例为载体开展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此次的讨论,我们数学科组教师对如何进行教材研读提出了以下的初步设想:以年级为单位,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现的两册教材进行研读.围绕以下几个内容:教材地位以及作用、课本的呈现形式、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和思考、如何设计练习,入手开展研读.

【步骤二】寻找理论依据,相互交流想法

1. 寻找理论依据,学习理论知识

教材是部分教学专家在一定的环境下,在一定时间内对教学思想和课程标准的诠释,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为了让教师们了解本次校本主题研究的同时,让教师们有意识地边学边实践,使实际经验和教学理念相互摩擦、相互碰撞出创新的思想火花.我们组织数学教师带着问题,围绕主题,查找了如下的资料进行学习,并结合我们学科的特点进行讨论.结果整理如下:

理论依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奥苏伯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不仅要以学科知识作为组织教材的理论基础,而且要以心理学作为组织教材的理论基础”,“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3)弗赖登塔尔(荷兰数学教育家)的“数学化”、“再创造”等数学教育思想:“数学教学必须做到‘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去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并由此出发组织数学教学”,“所谓数学化的过程,就是将学生的数学现实进一步提高、组织、抽象的过程”,“数学是通过自己的‘思想实验’创造数学知识的.学数学和学游泳一样,不实践是不会获得真知的”,等等. 理论学习材料:《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学科学业评价标准》.

2. 分析教材、提出教学思考

在获得理论知识支持之后,我们教研组对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进行讨论.

现象1:《分数的初步认识》围绕“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练习设计意图”展开阐述.

评析:在研读三年级的教材中发现说课的味道比较重,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有点泛泛而谈的感觉.在阐述练习设计的环节中,完全脱离教材,重组练习.

自始自终,教师们都不知道如何“研”起?大家都答不到边上,如何是好呢?带着问题,我们展开了新一轮的教材研读.

【步骤三】回归课堂教学,重新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通过再次研读解决

简要说明:根据学生的知识起点,再次进行教学设计.本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课中练习加强了对单位“1”的理解,并结合原有的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教学,课堂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步骤四】集体研读、反思教学

教材研读不能面面俱到,要找准一个切入口,才能以点带面,开阔视野,真正促进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

如何深入研读教材,研读教材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多研究、多思考,就一定会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扎实有效而又不失灵活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的成功之路.

七、阶段活动经验小结:

(一)、差生存在问题分析:

1、 上课精神不集中。

2、 练习、作业书写不规范,连简单的运算都有问题。

3、 平时不认真审题,读不懂题目的要求。

4、 缴交作业不按时。

5、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答题速度缓慢。

6、家长不配合。

(二)、转化差生的具体措施:

1、教师方面: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要想转化差生,关键要明白所谓差生是指在学习上潜能未完全被挖掘,智力未完全被开发,思想道德上存在某些弱点或有一些不良行为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只是在成绩,德行方面暂时不如其他同学,在这些方面暂时出现了困难。只要能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就能有所好转甚至取得更好的成绩,或得更大的进步。他们尚有可塑性,他们一样渴望成功,期待改变。并不是一无是处,更不是无可救药。所以教师首先应从观念上变这些学生为“待塑生”、“后续连”、“后进生”,思想上要重视他们,关爱他们,而不能歧视他们,排挤他们。转化后进生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要有任重道远的思想准备,在做后进生转化工作时要有足够的耐心,锲而不舍和以苦为乐的精神,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切忌急功近利、时冷时热,或疏忽大意,或半途而废甚至浅尝辄止。第二,教师要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教者”变为“导者”,即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帮手,助手甚至副手;还要从“师道,尊严”(师者,即权威)的传统角色变为学生的兄长,朋友,知己,在生活中给予学生体贴温暖,让他们愿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习,相信老师能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第三,树立良好形象,要有开阔的胸怀,广博的爱意。让学生相信教师能给他温暖,能传他知识,能做他榜样,愿与教师交流,沟通。如果教师为维 护尊严、权威而放不下架子,始终高高在上的话,那么只能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进而成为反馈信息、交换意见等这些正常教育教学形式的障碍。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要排除这种障碍,可以用主动与学生交谈,了解情况,课余与其一起做游戏,搞活动等方式方法。

2、学生方面:感受关注,树立信心

后进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能主动变社会教育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为自己的学习要求,即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也就是说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外,在老师的指点下后进生要认识到自己的确与其他同学在某些方面的差距。在班上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主要措施

1、分层次设计目标,给差生制订能够完成的目标,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悦。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差生辅导,尽力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

2、有选择地任用学习成绩不是太好但能力强的学生当班干部。班干部的榜样作用,已经无声的证明:每个人都可以学好的,关键是你有没有意志力!他会把所有的差生凝聚在一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激起学习的兴趣。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3、多组织活动,让差生的其他优点尽情展露出来,树立自信心!找准目标,让这个学生的转化起示范作用!让差生在班级也有发挥之地。放大他的优点,激起信心,在迁移到学习上来。期望效应总会起作用的!相信他的学习成绩也会赶上来的!老师的爱心和耐心会是催化剂!

4、不刻意过分关注差生,不随意处理差生,不在差生心中有“黑色标签”的阴影。差生心理敏感性特强,特别是对老师、同学的态度。老师的态度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学生的态度。所以老师的每一句话、眼神、举止都要考虑到差生心理承受能力!不能过度的关注,有时过度的关爱,让学生有心理压力。用一颗平常心对待他们,比什么都重要!要变“有痕”为“无痕”!

5、联系家长,争取家长配合,共同促其提高!

第四篇:小学数学主题活动总结

实践中探索 学习中成长

---东区小学数学“五个一工程”工作总结 2016年3月,按照教研室部署,我校认真落实数学学科“五个一工程”工作要求,做好每课一次口算、每日一道思考题、每周一张小报、每月一次数学主题活动、每学期一项数学课题研修汇报工作,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就我校是如何开展口算及数学故事工作的向大家作如下汇报:

一、口算

口算能力是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用时少、形式活、容量大、速度快的特点,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口算的基本训练绝不能放松的。口算训练中,注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为此我校将口算的基本训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一)课前五分钟。坚持每天课前5分钟口算训练,将此项工作作为数学课堂评价因素之一,主要利用口算题卡或自制口算卡片的形式进行练习,练习中注重加强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基础训练、速度训练、准确率训练,通过视算、听算的方式循序渐进,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课中不疏忽。每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校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口算;有针对性的对关键部分计算进行强化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重点和易错点的正确计算。抓住学生对老师的崇敬心理,让他们相互当“小老师”,给同桌批改口算练习,在给别人纠错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口算正确率。课堂上还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同时,注重对口算能力强的同学的表彰,有意识地引导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等等……

(三)课后不放松。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好的,熟能生巧,它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所以,光是课堂上的练习时远远不够的。所以每天课后,老师都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口算练习任务,有和同学合作练习、和家长合作练习、自己独立练习等多种方式。如让他们轮流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出题计算,小老师判断他们是否算对;在家里和父母一起游戏,讲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和父母比赛谁对得多、谁做得快等等。让学生在课后的娱乐活动中加强练习口算。坚持做到每天在家里读口算卡片一遍,并要求家长记录每次口算所花费的时间和错题的数量,第二天到校后再全部汇报、交流。

二、数学故事

我校每个月每个年级举行一次主题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头布置,比如数学游戏、谜语、故事、数学日记、数学广角等等,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他们从小就会听父母讲故事,因此故事对他们来说有着深深的吸引力,于是我们将数学故事作为到数学主题活动重点开展。

(一)用故事,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运用小学数学故事的目的就是为了设计一个教学情景,而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吸引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同时,也可以利用故事情景引出孩子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为孩子呈现想要解决的问题,提高孩子思考,分析的能力,从而大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运用小学数学小故事导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小学数学小故事巧设疑问,深入挖掘故事材料、将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孩子喜爱的小动物做主人翁,使孩子处于拟人化的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有效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小学数学小故事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让孩子乐于听,乐于思考,并从中受到启发,化简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找故事,感悟数学的魅力

鼓励学生积极的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故事、收集数学科学家故事、趣味数学故事等等,做成数学故事手抄板,优秀作品集体展出,装订成册。一二年级由于受识字量的影响,手抄板制作困难,我们就积极鼓励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寻找并阅读数学故事,教师有意识地在平时教学中增加低年级的“讲编数学故事”环节,出示一道算式,让学生开拓思维,编写故事,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讲故事,让活动有效延伸

为了丰富班级文化学习活动内容,给学生提供感受数学的趣味与神奇、丰富与内涵、文化和底蕴的平台,以学生找故事为基础,本学期我们还尝试在班级内部进行数学故事我来讲活动,孩子们精心准备,都能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述,脱稿独立完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因为初次尝试,个别存在拘谨放不开,肢体语言不到位现象,但这种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的趣味数学活动2017年我们还将持续开展下去! 总之,数学知识是博大精深的!数学活动是异彩纷呈的!一年来的数学活动的开展,使我校学生的整体数学应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工作中仍存在落实不到位,推进不扎实的现象,兄弟学校的优秀做法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新年新岁新起点,2017年我们将加强自省、博取众长,务实、求实、抓落实,让我校的数学活动更上新台阶!

第五篇:工作坊研修活动主题(小学数学)

工作坊研修活动主题:

1、2011年《数学课程标准》正式提出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这个新名词,一线的数学教师是如何理解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有什么好的方法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呢?您可以提供有关的案例吗?

2、“解决问题”的教学具有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等多重功能,也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历程,更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老师们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能提供有关的案例吗?

益阳南县教研室 夏克君

上一篇:四下科学教案全集下一篇:实习报告建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