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农村“空巢老人”犯罪亟待引起重视

2022-09-11

近年来, 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跨地域社会流动的加剧, 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空巢期也越来越长。而由于老年人自身缺乏足够的安全防范和维权意识、又无人照应等种种原因, 许多不法分子将作案目标瞄准了“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基于这种状况, 迫切需要提升空巢老人群体的治安防范水平, 不断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 切实保护农村“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

一、农村“空巢老人”频受侵害的现状及原因

(一) 农村“空巢老人”频受侵害的现状

“空巢老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膝下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 另一种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 还有一种是子女远在外地无暇照顾, 不得已独守空巢的老人1。目前的农村, 尤其是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的农村, “空巢老人”现象比较严重, 很多地方都已成空心村, 老人们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居住的村落人烟稀少, 有的与邻居相距较远, 邻居多数也是老人;住屋大都低矮破旧, 年久失修, 防盗设施薄弱;再加上年老体弱, 缺乏必要的防御能力和抵抗能力。故而成为有些不法之徒首选的侵害目标2。根据调查情况显示, 目前针对“空巢老人”的违法犯罪案件涉及的罪名主要有盗窃、诈骗、抢夺、抢劫等。

(二) 农村“空巢老人”频受侵害的原因

1.“空巢老人”老人身体状况差, 防范意识弱。大多数独居老人的身体状况较差, 缺乏防御和抵抗能力, 尤其对欺骗性较强的诈骗类违法犯罪缺乏一定的辨识能力, 在一些小便宜、小利益面前, 容易心动, 或者即使发现被侵害, 也无法进行有效反抗。其次,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老年人的出行反而受到一定的阻碍, 减少了老年人之间的交流, 造成老年人的精神荒漠。对没有上过学、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的老年人, 犯罪分子更容易以嘘寒问暖, 唠唠家常方式趁机而入, 对老年人实施侵害活动。

2.部分“空巢老人”法制观念弱、维权意识差。从调查的侵害“空巢老人”权益犯罪案件的情况来看, 受害的老人大多不会主动打电话报警, 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案发的不及时;同时, 受害的老人大都缺乏维护犯罪现场的意识, 被盗后往往会检查及清理打扫, 使得与犯罪相关的指纹、痕迹等重要证据在这一过程中被破坏, 也导致一些案件往往难以侦破, 犯罪分子便借机有恃无恐多次作案。

3.农村警力不足, 监防体系不健全。长期以来, 由于刑侦体制的改革不够深入, 警方人员、装备、经费不能及时到位, 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 导致农村警力不足。而案件侦破工作又往往由基层派出所承担, 基层民警长期处在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 形成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不良局面, 全面防治工作难以开展。犯罪分子肆无忌惮并屡屡得手,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防范不力造成的。

二、维护“空巢老人”权益的立法现状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 对老年人权益保护主要体现在《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当中, 但该法侧重于对老年人民事权益和社会保障的规范, 不能体现老年人作为刑事案件被害人的特殊性, 更不能突出对“空巢老人”的特别保护。

目前, 我国刑法将老年人作为特殊人员予以保护主要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盗窃、诈骗等犯罪所作的司法解释中。如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3中规定:盗窃公私财物, 具有盗窃孤寡老人财物情形的, 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4中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达到规定的数额标准, 具有诈骗老年人财物的情形, 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以及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抢夺罪5、敲诈勒索罪6的司法解释中将老年人作为特殊对象的规定。

虽然我国已经在部分法律规范中突出了对老年人的刑事保护, 但这些规范还不足以涵盖“空巢老人”的特殊性, 尤其是对于农村“空巢老人”。因此, 对农村“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刑事保护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加强。

三、维护“空巢老人”权益的对策与建议

(一) 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提高“空巢老人”的防范意识。鉴于侵害“空巢老人”犯罪事态日趋严重的形势, 必须继续坚持专业化路线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 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讲法活动。加强媒体公益宣传, 引导老人加强防范, 并督查年轻人关心家中留守老人, 提高老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抵御犯罪的能力。其次, 乡村基层组织要加大群防群治力度, 动员群众要积极同犯罪分子作斗争, 加强防范与管理。此外要针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处理情况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法律制裁、道德谴责震慑侵害“空巢老人”权益的违法活动, 增强群众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信心。

(二) 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严厉打击侵害“空巢老人”的犯罪。当前中国社会老龄化日益加剧, 侵害“空巢老人”权益的犯罪行为相比之侵害其他对象的社会危害性及社会影响力要更大, 所以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基层警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范围以及力度, 进一步加强侦查破案的能力。同时, 加强和完善对“空巢老人”的刑事立法保护, 并与司法保护相互配合, 建立配合协调机制, 各有分工、各有所强, 加大对侵害“空巢老人”权益犯罪的打击力度, 共同形成打击合力。

(三) 夯实农村基础工作, 完善治安防控体系。针对我国农村发展的现状, 一是要抓好辖区内人员管理工作, 建立“空巢老人”登记制度, 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和帮扶, 尤其对收入低、身体不好的老人。并针对农村空巢老人心灵上孤独的客观现实, 组织老年人进行多种文娱活动, 政府应完善村级集体活动室、农村体育建设设施等农村基础建设, 努力丰富农村老人的精神生活。其次, 切实管好流动暂住人口, 通过经常性清理检查, 排除社会治理安全隐患。第三, 警力下沉, 贴近群众。按照实有的人口比例配齐配强社区民警, 熟悉和掌握社情民义, 了解治安动态, 发动和领导群众, 建立群众性治安联防巡逻队伍。

摘要:尊敬、孝顺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随着社会转型发展的加快, 在中国社会老龄化急速加剧的今天, 农村“空巢老人”却成为犯罪分子的首选目标。此类案件的频发给老人带来巨大损失与伤害, 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稳定, 社会反响恶劣, 亟待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关键词:空巢老人,犯罪,原因,对策

注释

11 李松.“空巢老人”生存之忧[J].<瞭望>新闻周刊, 2013 (39) .

22 空巢老人身心俱伤:中国式养老如何求解?[EB/OL].中国新闻网, 2012-5-13.

33 已于2013年3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1次会议、2013年3月1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1次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 自2013年4月4日起施行.

44 已于2011年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2次会议、2010年11月24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 2011年3月1日公布, 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

5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抢夺公私财物,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数额较大”的标准按照前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六) 抢夺老年人、未成年人、孕妇、携带婴幼儿的人、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66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本解释第一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三) 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已于2011年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2次会议、2010年11月24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 2011年3月1日公布, 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

上一篇:关于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方法下一篇:现代化教育应注重校园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