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2023-01-23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农村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社工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工作实务Ⅱ

调 研 报 告

农村空巢老人社工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以谷里周村为例

院(系、部、中心)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专

社会工作

班 级 社工121 学 生 姓 名 沈博文、常莹、谭姝、 罗成英、韩帅、彭飞 实 习 地 点 南京 指 导 教 师 陈 芳

实习起止时间:2015年6月14日至2015年6月30日 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切实解决好农村空巢老人社工服务的问题,是当代我国社会工作的工作热点,也是难点。本调查从社会工作农村社工角度来研究南京市江宁区谷里周村的农村空巢老人社工服务现状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对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探索解决办法。

第一部分:现状调查及结果总结

一、南京该领域的总体现状

目前南京市农村社会工作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本土理论,现有的理论研究还局限于一些学者研究和探索的实验研究。由此可见南京市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方法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加上我国农村社会问题的复杂性质,农村社会工作在南京市的普及还需很长一段时期。

二、调研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定性研究。定性研究大多是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文献研究、深度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本文是对南京市谷里周村走访调查空巢老人,进行面对面地问卷调查,之后通过对问卷的整理,来分析谷里周村空巢老人目前的生活现状、社工服务的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二)、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指能够更准确和更全面了解研究对象,从而通过研究文献来获得相关信息的一种方法。在撰写本调查报告前期,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科学的认识。并通过学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尽可能查阅读老年人、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等相关资料,以利于整篇调查报告的撰写。

(三)、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与研究对象进行交流,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言语表达和心理分析来获得需要调查问题的资料和答案。在访谈之前先设计一个访谈提纲,并对所选定的对象进行开放式和半开放式的访谈,访谈对象来源于南京市谷里周农村空巢老人进行的访谈。

(四)、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也可称为个案研究法,是以具有特殊性个案为素材,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的分析、研究和梳理,促使人们能够进入一些特点的情景之中,以重现真实的情况来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案和措施。通过与南京市各区领导的联系,得到他们的支持,可以对社区居民进行交流和观察,并对其中一部分成员进行访谈,以一个个切实的案例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分析,以理论为指导,分析个案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提供一些切实可行解决问题的建议。

(五)、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在与服务对象见面和交流时,是带有计划性的,对服务对象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之后通过对所记录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找到服务对象心理活动规律方法。观察具有目的性、系统性、计划性和可重复性四种特性。本调查在进行深度访谈和案例研究的过程中,运用了观察法,以便对每个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收集和客观的分析,形成对研究对象本身及其生态系统的全面掌握。

三、调研对象

1、谷里周村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

2、谷里周村的村委书记

3、谷里周村的社会服务组织

四、现行的服务模式

(一)、针对空巢老人的社区服务模式

1、社区养老的服务形式

社区养老以家庭养老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可借助养老机构力量,也可引进专业化的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关爱义工援助,邻里互助等多种服务形式上。

(1)日间照料

为了满足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针对老年人不愿离开社区、不愿离开邻里、不愿远离儿女的生活习性,在有条件的社区,通过设立日间照料服务室,为老年人提供托管照顾、午休餐饮、康复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它为孤单的空巢老人送去一片温馨,也为忙于工作、无暇照料老人的工薪族解决了后顾之忧。日间照料室使生活在社区的“空巢老人”幸运地拥有了一个“家外之家”,营造了一个空巢不空心的精神家园。

(2)居家养老 所谓“居家养老”,就是将居家养老的社区老人看作是住在养老院的对象,其所需的生活服务、家政服务和医疗康复服务等完全由社会提供,是一种政府“买单”行为。它的特点是不去养老院养老就能免费或低费用享受周到的社会全方位服务。这种新颖实用的居家养老方式,集中了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两方面优点,既减轻了老年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满足了老年人“恋家”情结,又节省了养老的福利资金投入,可谓是一举双得。更重要的是,“居家养老”模式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不少老年人看来,“家庭”是他们毕生经历和努力的结晶,保留了他们整个生命历程的印记,甚至是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在希望获得服务的同时,也更看重家庭带给自己的安全感、亲情感和归属感。

(3)社会关爱义工援助

就是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并逐步扩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参与到关爱老年人的活动中来,为老年人提供义务、低偿服务。

(4)邻里互助

邻里之间通过设置爱心门铃、与空巢老人比邻而居的人成为“生活管家”,采取“今天你服务我,明天我服务他”的方式等,开展为空巢老人当管家的活动,生活管家包揽了老人日常生活服务:与老人聊天,陪送看病,打扫卫生,读书读报等等,进而和谐邻里关系。

2、社区养老的服务内容 (1)日常生活服务

日常生活方面的服务主要包括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日间照料主要是以解决家人照料不足的问题。上门服务也称居家养老服务,是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服务,主要包括上门送饭、做饭、打扫居室衣物、洗澡、理发、购物、陪同上医院等服务内容。这种服务形式的特点就是老年人可以不脱离自己所熟悉的环境而得到照顾。

(2)医疗保健服务

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是社区养老服务的一项主要内容。社区医疗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和掌握社区老年人的基本情况;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指导老年人进行意外伤害的预防、自救、他救;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服务,疑难病症的转诊,急危重症的现场紧急救护及转诊;为老年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等等;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即为需要长期照顾的老人提供治疗和护理;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等等。

(3)精神生活服务

精神生活方面的服务主要是为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康而提供的服务。服务的主要内容是:陪老人聊天,文化交流、旅游等活动,为老年人提供社交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举办书法、棋牌、歌咏等比赛活动,丰富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等等。

五、存在问题或困难

1、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

2、资金资源的限制

3、社区组织角色的错位,社会组织与政府组织职责不清晰,分工不明确

六、社工介入情况

政府组织参与力度较大,社会组织参与力度较小,社会组织的影响力较为薄弱。在社区照顾、社区发展等方面均未有创新,没有打开局面。

七、社工介入的可行性分析

1、志愿者资源丰富。周村通过开展文明户创建、成立志愿者队伍、关爱留守儿童和弱势群体等举措,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目前,全村文明户参创率达100%;全社区共2834人,注册志愿者298人,占总数的10.5%。

2、政府支持力度较大。为将突出公共服务延伸至基层,江宁周村社区率先由民政部规划并按“一点一厅八室三办”的布局,建立了周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3、文化底蕴丰厚。江宁周村在区委区政府和谷里街道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突出“三化五美”建设内涵,全力打造在“空间优化形态美,功能配套村容美,兴业民富生活美,生态优良环境美”的最美生态乡村。

4、谷里周村社区开通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公开化,可分析,可操作。

第二部分:调研结果分析及对策思考

问题1:社会组织过少,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和社会工作者 原因分析: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功能在农村中体现不明显。

专业的助人现状仅仅停留在城市地区,然而对于社会工作在农村,则刚刚步起步阶段。由于社会工作刚进农村,没有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专业的工作开展方案,许多工作的开展都是依附于当地政府,村委会,许多时候跟其做事。即使开展了活动,社工机构也往往只注重一味的按政府的指标办事,没有真正去挖掘存在的实际问题,没有去弄清楚农民的实际需求,没有去激发农民自己的创造能力,而一味的用外援来帮助农民阶级问题。更加没有体现出社会工作在农村社区建设中主要应该体现功能。即:第一,社会工作对农村个体的功能——助人、救难,要帮助受助者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协助案主发现并运用自己的潜能;第二,社会工作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功能—— “安全阀”,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介入协调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矛盾,排困减压,社会工作通过提供专业服务、解决农村社会问题而对农村社会运行发挥中重要的积极作用,社会工作者扮演着政府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协调、沟通的桥梁,协调和沟通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角色。

对策:

1、链接村委会,发展乡村经济,以便吸引更多组织参与农村社会工作。

2、加强社区服务功能,积极帮助空巢老人,改善空巢老人心理状态。

3、加快公共服务建设,努力融合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问题2: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农村中公众接受度较低,资源难以调动 原因分析:公众对社会工作,尤其在农村社会工作的接受度较低。

公众支持力度不高既有意识层面的原因,也有实践层面的原因。从意识层面来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广大农民习惯了政府的管理模式,对专业社会工作没有了解或了解很少,使其对社工有较强的陌生感和疑惑心理,导致其不太容易接受社会工作。从实践层面来看,社会工作在农村开展尚处在物质扶贫阶段,这与政府部门的工作有很大的重叠之处,加之社会工作缺乏相关政策支持,从而影响了社会工作在实践上的发展力度。这就会形成社会工作既与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叠,又不如政府部门的现状。在此情况下,公众很容易对专业社会工作者产生不信任感,这两种因素共同导致了公众对农村社会工作接受度较低的现状问题。 策略:提升农村人对专业服务的接受度,树立典型,利用品牌效应提升村民对社会工作的信心。

问题3:社区组织角色的错位,社会组织与政府组织职责不清晰,分工不明确 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的离退职工、下岗职工逐渐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政府职能转变和“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政府把更多的职能回归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下沉到社会基层部门,考验着社区居委会的承接能力。

(2)对社区居委会认识模糊。由于实际工作中,政府职能部门各级干部对社区居委会的性质、职能、作用认识模糊。而对居民来说,居委会承担着大量的政府和行政性事务,很容易让他们混淆居委会的角色地位,因此,许多居民都不了解居委会的工作。

(3)社区居委会和政府部门关系理论与现实的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律条文都表明,居委会是一个群众性的自治组织,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但在现实中,却是居委会的行政性倾向特别明显,政府对居委会工作事务的干预包括了从人员配备等重要事务到居委会日常琐碎的宽广范围。

(4)工作方法不够科学。目前造成的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的一个原因是社区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比较落后,现在社区居委会简单重复的工作多、手工操作多、社区居委会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填写报表、资料汇总等简单事务性工作,工作量虽然大效率却很低。

策略:

积极改变传统政府一家为主导的管理模式,积极发展和培育社区各种形式的组织,明确它们的功能与职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给社区组织功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个良好的管理和服务环境。

1、在指导思想上,要全面理解社区的价值和意义,摆正对社区的价值认识。

2、加快培育各种社会组织,促进社区组织多元化发展。

3、合作机制上,要构建社区管理的科学格局,完善社区各类组织之间的合作对话机制。在这套机制中我们可以设计硬性的规定,也可以通过社区文化加以引导和规范。

4、文化建设上,要加强社区的特色文化建设,培育多元的公民社会文化。社区自治首先需要家园文化和互助文化的建设,需要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老幼之间的保护尊重。不仅要培育公民社会文化,通过公民社会的形成,增强公民参与意识、促进社团组织的多样化生存和发展,加快社团组织彼此以宽容的精神相互融合,保证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公民社会内部事务自主的管理的实现。附件: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现状及其需求的调查问卷

——以南京市谷里周村为例

亲爱的朋友: 您好!我们是南京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工121班的学生,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现象及其需求,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提升农村空巢老人精神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我们特对您所居住的地区展开调查,本次调查仅用于科学研究,我们会做好保密工作,谢谢您的配合! 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

A、40--49岁 B.50--59岁 C.60-69 D.70-79 E.80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

A.小学及以下 B.初中及中专 C.高中 D.本科以上 4.您现在或退休前的职业( )

A、农民 B、党政机关人员 C、企事业单位人员 D、工人 E、个体经营者 F、自由职业者 H、其他 调查内容:

5.您的经济来源主要是?( )

A、离退休金 B、自己劳动所得 C、子女扶养 D、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 E、其它来源____

6、您的收入水平是? ( ) A、1000以下 B、1000——2000 C、2000——3000 D、3000——4000 E、4000以上

7、您的消费水平如何?( )

A、消费水平较高,能购买家用电器奢侈品等 B、消费水平一般,能购买正常生活用品 C、消费水平较低,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D、消费水平很低,依靠政府救济 E、其他______

8、您平时都参加哪些工作?( )

A、干家务活 B、干农活 C、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D、什么都不干,在家休息 E、其他____

9、您的婚姻状况属于( )

A、有配偶同住 B、有配偶分居 C、丧偶 D、离婚 E、未婚

10、您的身体状况?( )

A、非常好 B、比较好 C、一般 D、比较差 E、很差

11、您与子女的关系如何?( )

A、很融洽 B、一般 C、矛盾较多 D、不清楚

12、目前,是谁在尽赡养义务?

A、儿子 B、女儿 C、政府扶持养老 D、无人管 13.现阶段您最大的感受是?( )

A、心灵孤独 B、日常生活无人照顾 C、日常安全问题 D、独自承受体力劳动 E、经济贫困 F、邻里矛盾

14、您现在对儿女最大的心愿是

A.保证父母的经济来源 B.与父母多联系,多进行心灵沟通 C.尽量选择离家近的工作,方便照顾父母D.其他

15、您认为政府和社会针对老人最应该做的事 A、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老年人生活无忧

B、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健全的志愿服务 C、多组织老年人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 D、其他

D、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养老缺乏保障

16、您认为政府和社会针对老人最应该做的事是? ( ) A.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老年人生活无忧 B.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C.丰富老年人生活 D.其他

17、您认为农村空巢老人自身应如何应对生活难题?( )

A、树立乐观、豁达心态,丰富物质精神生活 B、积极发挥余热,充实老年生活 C、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 D、其他

与谷里周村老人进行个人访谈时的主要问题如下:

1、您的年龄?家中几个子女?在哪里务工?身体健康状况?

2、一个月的收入和消费分别是多少?

3、平时如何打发时间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与次数?

4、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最想和子女说什么?

5、目前最困扰的事情是什么?

与谷里周村村委书记进行访谈的主要问题如下:

1、现阶段谷里周村“空巢老人”的数目和年龄、男女结构比例?

2、本村开展的关爱“空巢老人”的项目内容和周期?

3、在开展关爱“空巢老人”项目时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哪些资源?

4、对目前中国庞大的“空巢老人”群体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篇:农村空巢老人医疗保障状况调查问卷

填表说明:①请在您所选择的选项后的□处打“√”,如选择“其他”,请在后面的横线上注明。如果问题后面设有横线,请在横线上作答。②如无特别说明,问题回答为单选。谢谢您的参与!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年月 日—年月日

一、被访者基本信息

1、如果得了大病,您一般会怎么办?

①一般不去看病,能忍就忍,能拖就拖□②简单看一下,不住院□

③及时去一般的医院,看病住院□④去比较正规的、比较好的医院检查治疗□⑤其他□

2、如果得了小病,您一般会怎么办?

①及时去看医生□②自己去药店买药□

③去私人诊所、村卫生室进行检查、治疗□④自己忍着,既不去看病也不吃药□

3、您选择医疗机构的原因(可多选):

①价格便宜②就医方便□ ③医疗服务态度好□④对医疗服务质量放心□

⑤可以报销□⑥其他□

4、您生病时,医疗费用主要来源于:

①自己负担□②农村医疗保险□

5、您经常参加村里的老年活动吗?

①经常参加□②有时参加□③很少参加□④从不参加□⑤没有活动□

6、您参加或获得过(可多选):

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②农村养老保险□③其他商业保险□

④最低生活保障金□⑤其他救助□

7、您清楚哪些病合作医疗可以报销吗?

①清楚□②不怎么清楚□③完全不清楚□

8、您认为参加合作医疗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您的就医问题?

①完全能□②基本上能□③不能,但有一定的缓解作用□④完全不能□

⑤说不清□

9、您认为目前医疗保险中最需要改进的是:

①提高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②提高优惠待遇□③改善服务态度□

④简化手续□⑤其他□

10、您对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看法:

① 满意□②一般□③不满意□

11、您对目前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医疗保障状况的看法?

第三篇:2019年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报告-

2019年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报告范文-范文汇编

此次xx社会实践对空巢老人的关注活动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空巢老人并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决此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过去都为社会创造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有享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权利,如果一个社会的老年群体晚境凄凉,势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从诸多方面讲我团队对空巢老人的调研帮扶活动意义深远。

总之,在现代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空巢老人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个脆弱群体,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为这一群体做些帮助,为促进和谐老龄生活做贡献,为老龄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郚山镇黄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吾山镇隶属于山东潍坊安丘市,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西与临朐交界,南与沂水接壤,面积113平方公里,该镇有10886户,人口3.7万,耕地面积5.6万亩。下辖店子村,亭子村, 小洼村,卜家庄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黄皿旺村,闭门山村等68个村委会。

郚山镇是典型的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的偏僻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剩余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黄皿旺村位于郚山镇的东北方向,距离郚山镇中心位置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买卖,是典型的农村自足型发展方式。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停滞青壮劳动力流失显现存在上升趋势,留守家庭在全镇具有代表意义。

2. 调查方法:

二、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分析

(一)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后,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子女外出后,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劳动,但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通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大部分空巢老人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由于目前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社会养老保障,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补贴。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挣钱不多,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开支,能给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 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提个水,有些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较困难。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更显得孤独无助。例如,我们团队调查的一个张爷爷,早上下着蒙蒙细雨,他独自一人拄着拐杖提着折叠椅,走了近两个小时的路来镇上输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时,老人的行路艰难却没有子女照料,让人心酸。在农村留守老人中,诸如此类的情况普遍存在,老人们没有子女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四)就医难、医疗费用不足问题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通过我们对外来务工子女调研的结果显示84.6%的留守老人身体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我国针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财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老年人的经济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负担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政策方面

社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过我们对城镇居民的调查,社会对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级政不够完善,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大约有60%城镇居民对农村留守老人不关注,因此必须增强社会尊老爱老的意识,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经济供养

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这样就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 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就应该增加对老人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的力量,给老人创建美好的生活。

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对此进行引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对于老人特别是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进行照顾。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视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问题是很多方面因素导致的,根本的解决措施还是在经济、医疗等方面上,上面已详细阐述,以下介绍解决当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

1. 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此外,村委会可以开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动员会,唤起人们关注身边留守老人的意识,从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 还应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更要加强宣传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关注留守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结束语:

老龄化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影响国家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该问题的一批专家学者在研究时采用惯用的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但由于部分人数据统计的出入较大,所以多数的研究称不上典型,结果也就没了意义。

在研究农村老人生活现状这一问题时,团队初步分析归纳了农村老年人的构成后发现其存在很大共性。考虑到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差不利于验证。团队决意跳出基尼系数及大数研究方法,另辟研究蹊径,从以户为单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实证的方法解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间。

团队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对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个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现了老人们的几个问题:一,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质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时还要管护孙辈;三,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四,医疗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决等几个问题。当然,各级党委,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难帮扶等具体的措施。而为了解决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电信问候,推进入户抚慰活动等。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切的体会到团队团结起来无与伦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体会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难。团队成员从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关爱留守老人,帮助老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了服务意识,并在深层挖掘出留守老人的问题。在与镇政府,村大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升了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当然,对老人尽一些绵薄之力,也使我们更明了自己的能力有限,关注留守老人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一纸策划案,从一纸策划案到一个暑期的调研考证,从调研考证到厚厚的一摞调查报告,整个团队一路走来,收获颇丰,感触最深的还是实践出真知。

为期一周的社会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经过团结合作、调查配合,我们对留守老人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有效的实现了了解社会、锻炼自我、增长才干、学以致用的实践目的,认真履行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为我们大学毕业走上社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此,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以及学院给予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出去锻炼、体验生活。

第四篇: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关系深刻变化,农村空巢家庭现象日益明显,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大量出现。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空巢老人生活、养老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如何让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幸福生活是基层党委践行科学发展、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摸清空巢老人的当前生活状况,我街道关工委就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XX街道现有人口4.2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7256人,占总人口数的17.12%。经调查,我街道有空巢老人(无子女、子女外出打工或与子女分居单独居住的老人)约3600余人,超过老年人数的一半以上,其基本情况从生活来源上看,依靠农业生产自给占17.2%;依靠子女赡养占42.8%;有五保供养户(国家提供五保供养)占2.5%;主要靠低保金维持生活占35.3%。从自理能力上看,吃、住、行等基本能够自理占82.8%;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邻里或集体帮助才能解决用水、用柴、就医、出行等问题,占5.4%;日常生活需要子女或保姆护理,占9.7%;生活自理能力差且无人照顾,占2.1%。从生活方式上看,愿意与子女一起居住的占48.4%,位居首位;愿意独自居住占32.9%;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占

17.4%。

二、空巢老人主要困难及原因分析

(一)经济收入有限,生活水平不高。空巢老人经济来源主要子女打工供给,标准不高且缺乏稳定性;大多空巢老人无法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农业收入十分有限,仅能够保证蔬菜、粮食等自给;农村养老、五保等供给额度不高,按照目前的消费水准,仅能够解决温饱,生活十分困苦。如我街道,只有15%的空巢老人人年收入在4000元以上;40%的空巢老人年收入不到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半,低于2000元,无法改善居住、出行等生活条件;45%的空巢老人年收入在700元以下,生活十分艰辛。

(二)健康保障不力,身体状况较差。由于农村医疗条件不便、水平不高,农村老年人普遍有“拖”病心理。空巢老人受身体条件、家庭条件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加上当前农村就医个人负担费用仍然较高,多数老人患病后选择简单药物治疗,不愿外出就医根治,忍受生命威胁和疾病痛苦,常年患病的比率非常高。例如我街道空巢老人普遍存在身体健康问题,有49%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心脏病、关节炎、患糖尿病及其他疾病。

(三)精神生活匮乏,思想状况不佳。空巢老人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状态下,孤独地出去,孤独地回来,中,90%以上都伴有孤独感,迫切需要思想交流、

语言沟通以及亲情慰藉。由于农村留守人员不多、村落之间相距较远,农村文体育活动组织不多、村级活动室开放不够等原因,空巢老人平常与外界交流、参与活动的机会不多。例如我街道76%的空巢老人除偶尔与亲戚邻里摆“龙门阵”外,基本不与外界接触;有10%人经常参加各种活动,但主要是靠近集街道居住的空巢老人;89%的空巢老人基本不参加任何活动。由于外出务工子女大多忙于奔波生计,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或者能常给老人打个电话不多。 调查中,一位老人说,他最烦恼的就是平时有话无处说、有苦没处诉;最高兴的就是接到儿女们的电话;最期盼的就是过年时一大家人团圆、其乐融融;最伤心的就是子女们将孙辈接去一同生活后,由一年一聚变成了几年一聚。

(四)日常负担不轻,生活压力过重。空巢老人基本都自己承担家务,有的还干着家庭承包地的农活;不少空巢老人兼顾照看留守儿童,帮助外出子女到街道办事处办理各种户口手续等家庭事务。不少老人要用省吃俭用负担子女住房、孙辈吃饭上学及日常零星花销等。调查中,一位老人说,他外出打工的子女只能维持自己的生计,不仅没寄钱回家给我们,而且孙子上学的书本费和其他一些费用还要靠我们来负担。由于无人照顾和看守,甚至出现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救治不及,以致病逝几天无人知晓的情况。

三、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敬老爱老环境。空巢老人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家庭成员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努力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大力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将其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敬老爱老良好社会氛围。在农村宣传倡导契合时代精神的“孝道”,通过展开敬老先进村、敬老好家庭、助老好心人等评选表彰活动,树立敬老、爱老、助老典型,强化家庭养老意识,让“老吾老以人之老”的思想深入人心。要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强化农村地区赡养老人的法制观念;要将不履行赡养义务典型案例通过电视、报纸适度公开曝光,发挥媒体批评教育作用。

(二)发展社会养老服务。要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大力发展和引导社会养老,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环境。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出台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和支持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元资金投入和经营运作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并逐步将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二是加大公共投入。把农村福利机构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新建一批敬老院、福利院、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三是优化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快敬老院、五保家园规范化建设,美

化、亮化、绿化福利机构基础设施,规范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为农村老人提供安度晚年的温馨环境,增强社会化养老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吸引力。

(三)健全养老服务机制。建立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档案,做到一人一档、信息齐全;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队,由乡街道机关、村组干部、村民代表等组成,实行“一对一”或“一对N”的义务监护和帮扶,确保“空巢老人”困难有人管,苦衷有人听。按照“重大节日面上帮、特困对象重点帮”的原则,整合各种帮困资源,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三无”老人以及享受低保老人、五保老人、经济困难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由政府给予及时救助,保障晚年基本生活。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季度申报制度和县、乡、村三级网络管理制度等,以保证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情况发生。建立农村公共医疗上门服务机制,实行区域管理,定点诊疗、定时体检,定期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四)减少空巢家庭数量。进一步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激励政策,营造宽松创业环境,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创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工作。通过政策、资金扶持等方式,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带管理回乡创业。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的原

则,有计划地的组织中短期专业技能培训,特别是对他们中间致富能力强、有带富能力的人才要加大培养力度,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技能,吸引有种养经验的中青年人留在农村、留在农业,进行农业开发生产,使他们在农村实现守家致富,让他们离土不离乡。

(五)健全赡养法律配套。破解精神赡养难题。建议市人大常委会补充完善《重庆市老年人权益保障实施办法》,明确规定赡养人要切实负起对老年人的赡养义务,不仅要提供物质条件,也要履行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义务;与老年人不在一起居住的,应当经常通过各种方式与老人联系,常回家看望、问候,使“精神赡养”成为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定义务,解决老年人孤独等问题。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补充完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农民工享受探亲假或带薪休假待遇,在探亲假、路程假期间照领工资,并可全额报销或部分报销探亲假、路程假的往返费用,创造条件让外出子女回家履行赡养老人义务。

第五篇:大学生农村空巢老人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逐渐增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全国老年人占到人口总数的10%,并将在2014年达到两亿。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如何安置老年人安享晚年,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中“空巢老人”的问题越发突出,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值得我们深思。

空巢老人曾辛辛苦苦拉扯大五六个孩子,用尽自己一生的力量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老伴,直到他的离去。但面对老伴的离去,孩子们为了自己的家庭忙碌工作以至于无暇顾忌自己的父母。但对于身居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有的儿女在身边或离自己很近,当然也有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却仍然得不到他们的呵护,甚至他(她)的儿女们希望他(她)早日去逝。可见,空巢老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且有的人还认为,她(他)的丈夫(妻子)的灵魂会和她(他)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当然这只是迷信。世界上根本就没鬼,却仍然存在于老一辈的记忆中,他(她)们总是承受着别人和自己意识的折磨。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一些空巢老人的生活,以减少他(她)们一些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让他(她)们心理和精神上都能得到一些慰藉。 带着对这个现状的疑问,在这个寒假,我们小组对家乡周围的几个村庄就“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问题做了走访调查。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综合汇总。这次调查对象总量191个。汇总结果显示如下:

性别分组:男性66人,占34.55%,女性125人,占65.45%。

年龄分组:60~69岁的33人占17.28%,70~79岁的91人占47.64%,80~89岁的62人占32.46%,90岁以上的8人占4.19%。

文化程度分组:文盲39人占20.42%,小学初中的112人占58.64%,高中中专22人占11.52%,大专及以上18人占9.42% 。

婚姻状况分组:未婚7人占3.67%,丧偶的107人占56.02%,配偶健在的65人占34.03%,离异的8人占4.19%,再婚的4人占2.09%。

家庭存续时间分组:0-5年的29人占15.18%,5-10年的42人占21.99%,10-15年29人占15.18%,15-20年的32人占16.75%,20年以上的59人占30.89%。

现有子女分组:有1个子女的35人占18.33%,有2个子女的45人占23.56%,有3个子女的55人占28.8%,有4个子女以上的43人占22.51%,无子女的14人占7.33%。

二、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

1、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现状差

这些农村的老人,属于贫困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依靠家庭的供养,然而由于我们的农业生产落后,使得以农为生的他们收入微薄,他们的家庭通常子女超标,中青年农民供养老人成为他们很大的一大负担,另外,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中青年越来越多的流入城市,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携带妻儿进城谋生。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2、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尽管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同时,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万一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镇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3、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空巢”最难熬 “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万家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全镇部分村、社区活动室只是作为摆设,活动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镇合江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

有些老人还为教育子孙伤脑筋。教育孩子,这本是年轻父母的事,可是,由于子女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这项任务全部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双河村的王世清老人无奈的告诉我:“我两个儿子都出去打工,放下两个孙子在家读小学,要管吃、管住、管监护,教育孙子不但责任大,而且极为操心,今天不是孙子生病,明天就是孙女闹别扭,又是隔代教育,加之性格孤避,不听话,又不争气,时不时还给你惹祸上身,再加上我们没文化,无法辅导读书,怕影响娃娃终身。教育不好又怕儿女埋怨,真是心烦”。

三、当前“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1、经济环境差造成空巢老人

由于改革开放,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物价持续上涨,农村的经济收入已无法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外出务工来补贴家用,近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明显提升,种地与务工收入比对,形成明显差距,加上近年来打工人员中部分人员已成为外地老板留用人才,工薪较高不愿返乡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人口的老龄化和少子女化造成空巢老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农村生育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优育观念逐步形成,使农村产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规模缩小,也使得代际重心发生倾斜,“宠幼厌老”的现象有所抬头。有人预测,到21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60%—7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而农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后可能有30%与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

3、家庭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产生冲突与矛盾,而选择独立生活。二是子女压力大(子女的子女读书等),无暇照顾老人,老人也不愿加重子女的负担,而选择独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紧张等条件制约,无法与子女同住。四是极少数子女具备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很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

4、老人长期养成的生活观念和习惯难以改变

一些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在城市购买了房子,也乐意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种与乡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农村老人很难适应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层的单元套房、相对淡薄的人际关系,使得一部分老人对久居的农村生活充满怀念。也有的农村老人虽然希望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觉得双方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为避免共同居住与子女产生冲突而选择返回农村居住。总之,对于大多数农村老人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留在农村。所以,除了那些进城务工尚无多少发展的大量青壮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里站住了脚的少数青壮年的父母,也一样多半会不得不自守农村的“空巢”。

四、对改善“空巢老人”现状的建议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幸福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1、进一步发展新产业,解决就业问题 家庭养老任然是养老的主要模式,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村青壮年能留在家乡,既能养家,又能照顾老人。镇作为“农特之乡”,可以依托传统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传统工艺“手工面”和“盐花生”,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来带动农村的经济和减少农村的富裕劳动力。其次,镇内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政府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农村青壮年引进产量高,效益好的优质农作物,实现规模种植,吸引广大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从而从根本上改善“空巢老人”的现状。

2、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而有效分散风险的制度。目前,农村老人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赡养,而子女的外出务工并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援助,这就意味着留守的空巢老人如果单纯依赖家庭养老则有着较大的风险和不可预见性。农村养老保险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逐步落实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提高高龄补贴标准。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养老院设施和逐步推行居家养老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农村养老保险要实现全覆盖,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让农村老人都能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老有所养。

3、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 现阶段,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不足40%,老年活动中心、室、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是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加强镇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各级党委政府应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老龄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4、进一步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

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长年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镇村两级可组织低龄“老年志愿服务队”,就近为高龄空巢老人、特困空巢老人、病残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照料服务。

5、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尊老敬老氛围

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今后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我们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此外,要在各中、小学中开展孝敬主题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五、结论

这次调研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因而我们应该多帮助这些老人。如果通过此次调研将来能够使老人们从这项工作中得到了切实贴心的实惠,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我们为老服务脚步不会停歇,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涉及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共同的努力。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希望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为让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而共同努力。

上一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下一篇:农村电商助力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