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舜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四德”建设

2023-02-14

一、舜文化的实质与传承价值

文化是文明的灵魂, 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四千年来, 被后世圣贤赞誉的舜帝的人格、品德、功绩体现并形成了中华悠久的远古文明和文化, 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主流。”[1]史载:“德自舜明”[2]…, 一个“德”字, 概括了舜文化的精华所在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舜文化的实质是道德文化。数千年的舜文化决非疑古派所说子虚乌有, 大量的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的重大发现, 如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村发现的距今二千余年的竹简, 以及2000年山西的尧舜古城遗址的发掘, 为我们研究舜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佐证。舜帝无疑是古代圣贤美德的集大成者, 其文化内涵可以归纳为…“孝”、“信”、“和”等。这种原生态的道德文化, 为华夏民族国家的产生奠定了稳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

先秦百家争鸣时代的儒、墨、道、法诸家, 都效法尧舜之道, 只不过各有取舍。如孔子说“人皆可以为舜尧”, 他把舜帝其人其事上升到了理论, 形成儒家文化。《孟子》一书提及舜的地方达五十多处…, 把舜推为君臣之道的典范。最终到了汉代, 汉武帝把儒家学说尊为封建思想的正统, 并吸纳了舜文化的核心, 开始了“孝治天下”。此后历代无论社会怎样变迁, 隋唐经学、宋明理学、清代儒学, 不管各家如何兼收并蓄, 推陈出新, 万变不离舜文化。步入近现代, 伟大革命导师孙中山怀揣虞舜时代“天下为公”的理想, 与近代政治民权思想相结合, 领导了辛亥革命, 创立了中华民国。因此, 新时期研究并吸纳舜文化的道德精华, 对于传承华夏文明, 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四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文化支撑

新时代我们共同追求的和谐社会是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的。这既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来增强其物质基础, 通过发展民主政治为其提供政治保障, 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古人云:“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3]…“黍稷非馨, 明德惟馨。”[4]…“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5]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道德的重要性。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因此, 必须加强“四德”建设,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所谓“四德”, 即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个人品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 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四德”分别从个体层面、家庭层面、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了相应的道德建设要求, 其外延由小到大, 内涵由浅到深, 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道德体系。倘若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四德”氛围, 社会成员道德素质普遍提高, 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

三、弘扬舜文化精华, 以“四德”建设助推社会和谐

加强“四德”建设,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同时离不开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舜文化中汲取养料。

(一) 舜文化的“孝”与家庭美德建设

舜20岁就以孝闻名天下。史书记载:“瞽子, 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6]他父亲瞽叟是盲人。母亲死后, 其父娶了继室生下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史记》中提到舜对父母十分孝顺, 与弟弟也十分友善, 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 及时逃避;稍有好转, 马上回到他们身边, 尽可能给予帮助, 多年如一日, 没有丝毫懈怠。最后终于感动了他们, 一家人从此和睦相处。帝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 通过两个女儿来考察舜的德行, 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 对待两个妻子更是情深义重。正所谓“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内平外成。”[7]舜以其言行首倡了家庭美德之风。家庭是每个人的精神港湾与情感归宿,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应该弘扬舜的“克谐以孝、和以处众”, 倡导家庭美德, 做到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充满友爱, 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

(二) 舜文化的“信”与职业道德建设

舜是制陶能手, 史载“陶于河滨, 河滨器皆不苦窳。”“作什器于寿丘, 就时于负夏”。说的是他在黄河边制作陶器, 河滨之陶都不粗劣;他在寿丘做生活用具, 质量也非常好, 在负夏一带做生意, 总是诚实守信, 从不欺行霸市, 弄虚作假。于是村民都愿与他择邻而居, …“一年所居成聚, 二年成邑, 三年成都”[8]一年时间, 舜所住的地方成了村落, 两年时间成了乡邑, 三年时间成了都会。舜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诚实信守, 敬业求精”的美德。当今社会也存在部分社会成员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 这些现象的存在必然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 我们必须以舜帝精神为依托,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办事公道、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充满诚信, 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三) 舜文化的“和”与社会公德建设

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 舜帝也表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乐取于人以为善”的人际和谐。“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 舍己从人, 乐取于人以为善”[9]先秦至汉代的许多历史文献中都记述了舜帝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动人事迹。史载舜帝在历山耕作, 看见那里的农民相互争夺土地, 他就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他人;舜在雷泽经营渔场, 看见雷泽的人争渔场, 就把上好的渔场让给他人。在他的感召下, “历山之人皆让畔”“雷泽之人皆让居”[10]其他的人也纷纷效法而把肥沃土地和上好渔场让人。

(2) “天下为公”的社会和谐。舜执政后, 心怀天下, 勤政爱民。他主张治理国家要以德治教化为主, 但也要“明于五刑, 以弼五教”[11]也就是说还要用一定的刑罚来辅助统治。他举贤任能, 民主禅让, 让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 表现出“天下为公”的崇高思想境界。

(3) “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舜帝时期, 已经有了“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思想,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舜好生恶杀, “是以四海承风, 畅于异类, 凤翔麟至, 鸟兽驯德, 无他也, 好生故也.”[12]帝舜生活的时代, …也是洪水肆虐的时代。舜命令禹治理水土, …清除水患, 造福于人类。

舜的上述言行, 正是良好的社会公德的体现。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 仍然存在不少缺乏社会公德的现象, 因此, 在人与人关系上, 我们应该提倡文明友爱、助人为乐;在人与社会关系上, 我们应该提倡天下为公, 实行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我们应该提倡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生态道德,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充满活力、民主法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四) 舜文化与个人品德建设

个人品德建设是其他“三德”建设的基础, 只有个人具备优良品德修养才能由己及人, 才能由己及家庭、集体和社会。舜帝正是因为具备了“孝、信、和”的个人品德境界, 也就是做到了修身, 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样道理, 在现代社会中, 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的公民才能在婚姻家庭中恪守家庭美德, 才能在职业活动中做到爱岗敬业;才能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做到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因此, 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提高自身修养, 努力争做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

诚然, 传承舜文化精华, 加强“四德”建设也离不开与时俱进。舜道德文化是生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末期, 数千年的时空跨越决定了不能对传统文化照搬照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将舜文化的精神与中国现阶段的国情相结合, 缔造出植根历史, 又符合时代特征的新道德文化,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例如, 舜文化崇尚“天人合一”, 这里面包含着生态伦理的合理因素, 但由于古时缺乏科学认知, 也不可避免地包含着把自然作为神来崇拜的宗教因素, 被统治阶级批上君权神授的外衣, 要求百姓听天由命, 服从统治。诸如此类的旧时代的消极落后因素就必须剔除。

总之, 新时期道德文化不可能脱离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孤立凭空地产生, 只要我们舜文化遗产作出科学的现代诠释和批判性继承, 就能找到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摘要:有着数千年历史印迹与传承价值的舜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推动着华夏文明的演进, 新时期吸纳舜文化的精华, 加强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 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关键词:舜文化,和谐社会,“四德”

注释

1[1]李生顺.有虞舜帝[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5-9.

2[2]《尚书·舜典》.

3[3]《礼记·中庸》.

4[4]《尚书·君陈》.

5[5]《礼记·大学》.

6[6]《尚书·尧典》.

7[7][8][10]《史记·五帝本纪》.

8[9]《孟子·公孙丑上》.

9[11]《尚书··大禹漠》.

10[12]《孔子家语·好生》.

上一篇:粪便染色镜检肠道细菌的临床应用分析下一篇:粉煤灰和矿粉双掺技术与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