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成人高考考试命题范围及评卷

2024-04-24

2018年江西成人高考考试命题范围及评卷(通用4篇)

篇1:2018年江西成人高考考试命题范围及评卷

2018年江西成人高考考试命题范围及评卷:

一、考试科目及命题范围

(一)高中起点升本科、专科考试按文科、理科分别设置统考科目。公共课统考科目均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其中数学分文科类、理科类两种,外语分英语、日语、俄语三个语种,由考生根据报考学校对外语语种的要求选择一种。报考高中起点升本科的考生,除参加三门统考公共课的考试外,还需参加专业基础课的考试,理科类专业基础课为“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文科类专业基础课为“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二)专科起点升本科考试统考科目为三门。两门公共课为政治、英语,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确定。

专科起点升本科各学科门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分别如下:

⑴哲学、文学(艺术类除外)、历史学以及中医、中药学(一级学科)考: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⑵艺术类(一级学科)考: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⑶工学、理学(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等四个一级学科除外)考:政治、英语、高数(一);

⑷经济学、管理学以及职业教育类、生物科学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药学类(除中药学类外)等六个一级学科考:政治、英语、高数(二);

⑸法学考:政治、英语、民法;

⑹教育学考: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⑺农学考: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⑻医学(中医学类、药学类等两个一级学科除外)考: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三)统考科目按教育部《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2011年版)的要求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每科试题满分均为150分;高中起点升本科、专科的统考科目每门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专科起点升本科每门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四)报考艺术和体育类专业,均需加试专业课。专业课考试均由各招生学校自行组织。考生凭准考证于11月3日至4日到所报学校参加考试,11月14日前各招生学校将考生加试的专业课成绩纸质材料及成绩库寄送省教育考试院成招与社考处和信息处。

二、考试及评卷工作

1.考试时间:10月27日、28日。

考前五天开始,考生凭考生号、身份证号和密码登录江西省成人高校招生网上报名系统,自行打印准考证。

2.成人高考考试组织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在设区市人民政府与招生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成人高考考区委员会。成人高考考区委员会领导、组织、管理本考区的考试实施及处理考试期间发生的重大问题。考点设在设区市政府所在地,若因特殊需要在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增设考点,须报省招生委员会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各考点设立在符合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规范并经省教育考试院验收备案的中学等办学机构。每科考试采取轮换监考员的办法。

3.每位考生考前应了解《考场规则》、《刑法(修正案九)》对考试作弊处罚的规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和《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内容,省教育考试院在考后将为考生建立诚信考试电子档案。

4.考生须凭准考证、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进入考场,证件不全或弄虚作假的一律不得进入考场。严禁携带各种通讯工具(如手机等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和规定以外的其它物品进入考场。对违反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管理规定考生的处理,依照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执行,并将违规事实记入考生诚信考试电子档案。

5.开考信号发出后,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场参加当次科目考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当次科目考试结束前30分钟。

6.为加强对成人高考的技术防范,有效遏制考生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作弊和代考等违纪舞弊行为,考生进入考场前必须通过安检设备的安全检查,以及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器(阅读器已导入了考生基本信息和照片)的身份核查。

7.今年我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继续实行网上评卷。考生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答客观题,用中性黑色签字笔答主观题。考生必须自备2B铅笔、中性黑色签字笔和橡皮擦。考生必须按答题卡及《考生考试须知》要求的格式进行答题,否则答案无效,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也均由考生自己负责。

8.网上评卷工作集中在有关高校进行。

9.考试成绩由考生自行在规定的时间登录“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查询专栏,凭考生号(或准考证号)查询。如考生认为自己的考试成绩有误,需要核查,可在11月22日向县(区)招考办提出申请,并缴纳每科5元核查费,办理有关手续。查分是对考生申请查询的考试科目得分情况,从小题分、大题分到全卷分以及有无漏评、漏统进行复查,不查核评分宽严。

篇2:2018年江西成人高考考试命题范围及评卷

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部分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1的内容;选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等2个专题。

必考内容

(一)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1.函数

(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5)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指数函数

(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象通过的特殊点.(4)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3.对数函数

(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象通过的特殊点.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数学(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3)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4)了解指数函数yax与对数函数ylogax互为反函数(a0,且a1). 4.幂函数

(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2)结合函数yx,yx,yx,yx,yx1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5.函数与方程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三)立体几何初步

1.空间几何体

(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做严格要求).

(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2312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数学(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

(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2.基本算法语句

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

(六)统计

1.随机抽样

(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2.用样本估计总体

(1)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2)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

(3)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4)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5)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变量的相关性

(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七)概率

1.事件与概率

(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2.古典概型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2)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1)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2)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

(八)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2)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2.三角函数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数学(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1)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2)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

2、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ysinx、ycosx、ytanx的图象,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3)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与x轴的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内的单调性. 22sin. cos(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cos21,tan(5)了解函数yAsin(x)的物理意义;能画出yAsin(x)的图象,了解参数A、、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

(6)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九)平面向量

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

(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向量的线性运算

(1)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3)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5.向量的应用

(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

(十)三角恒等变换

1.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数学(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

(3)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

(十一)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应用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十二)数列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十三)不等式

1.不等关系

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2)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4.基本不等式:ab2ab(a0,b0)(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数学(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十四)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及其关系(1)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1)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2)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十五)圆锥曲线与方程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几何性质.

(3)了解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们的简单几何性质.(4)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5)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十六)导数及其应用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导数的运算

(1)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C为常数),yx,yx2,y1的导数. x(2)能利用下面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

·常见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C0(C为常数);

(xm)mxm1(ex)ex

(lnx)

(sinx)cosx;

(cosx)sinx

(ax)axlna(a0,且a1);

(logax)

1(a0,且a1); xlna1. x·常用的导数运算法则:

法则1:[f(x)g(x)]f(x)g(x)

法则2:[f(x)g(x)]f(x)g(x)f(x)g(x)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数学(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法则3:[f(x)f(x)g(x)f(x)g(x)]g(x)g2(x)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2)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会利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十七)统计案例

了解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独立性检验

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2.回归分析

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十八)推理与证明

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十九)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复数的概念

(1)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2)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3)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2.复数的四则运算

(1)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2)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数学(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二十)框图

1.流程图

(1)了解程序框图.

(2)了解工序流程图(即统筹图).

(3)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了解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结构图(1)了解结构图.

(2)会运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

选考内容

(一)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坐标系

(1)理解坐标系的作用.

(2)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3)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4)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的方程.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5)了解柱坐标系、球坐标系中表示空间中点的位置的方法,并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相比较,了解它们的区别.

2.参数方程

(1)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

(2)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3)了解平摆线、渐开线的生成过程,并能推导出它们的参数方程.

(4)了解其他摆线的生成过程,了解摆线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摆线在表示行星运动轨道中的作用.

(二)不等式选讲

1.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证明以下不等式:(1)|ab||a||b|.(2)|ab||ac||cb|.

(3)会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以下类型的不等式:

|axb|c;|axb|c;|xa||xb|c.

2.了解下列柯西不等式的几种不同形式,理解它们的几何意义,并会证明.(1)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α||β||αβ|.(2)(a2b2)(c2d2)(acbd)2.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数学(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3)(x1x2)2(y1y2)2(x2x3)2(y2y3)2(x1x3)2(y1y3)2.(此不等式通常称为平面三角不等式.)

3.会用参数配方法讨论柯西不等式的一般情形:

nnnab2ii1i12i(aibi)2.

i14.会用向量递归方法讨论排序不等式.

5.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使用范围,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问题. 6.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伯努利不等式:

(1x)n1nx(x1,x0,n为大于1的正整数).

了解当n为大于1的实数时伯努利不等式也成立.

7.会用上述不等式证明一些简单问题.能够利用平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求一些特定函数的极值.

8.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放缩法.

篇3:2018年江西成人高考考试命题范围及评卷

2008年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在考试形式、内容比例、题型、难易度比例等方面没有变化。这说明经过几年的考试改革,高考地理在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等方面已趋向成熟,考试要求趋向“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在上述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高考地理命题将依据考试本身的性质和地理学科评价目标,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立足于本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强调对地理学习能力、地理思维过程及方法的考核,同时体现时代气息,鼓励创新思维。

二、2008年高考地理命题预测与模拟试题

命题思路1:加强对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地理高考的主题。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是学科考核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地理学科的基本事实、规律、原理、观点、理论都是基本的学科主干知识。

对于2008年高考,同学们要关注以下地理主干知识的命题方向:(1)自然地理:①以地理图像为信息载体,考查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突出对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②以区域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突出对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2)人文地理:①以设计新颖的地理图像、地理数据图表为信息载体,考查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突出对获取和分析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②以区域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的区位选择,分析评价区位条件及人地关系,突出对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体现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区域地理:①以社会热点为命题背景,以区域为基础,考查学生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②进行区位空间定位,再认区域内重要的地理事物。③提供区域地图或统计资料,分析地理特征,阐述地理规律,剖析地理成因。④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分析评价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分布、影响及防治措施,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活动的区位分析,等等)。

【模拟试题1】下图所示区域在南半球,弧线M为纬线,弧线N为晨昏线,阴影为黑夜;甲、乙两地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20°E;甲地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为40°。读图回答(1)~(3)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120°E,20°S)B.(60°W,20°S)

C.(120°E,23°26′S)D.(60°W,23°26′S)

(2)若图中乙点此时的太阳高度是10°,则乙点的地理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

A.76°34′S36°52′B.80°S10°C.76°34′S10°D.80°S30°

(3)一架飞机自①地起飞,沿图中直线行驶至②地,其飞行方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先东南后东北D.先东北后东南

解析:(1)根据晨昏线与M纬线相切于甲点可知,甲所在经线平分夜半球,因此甲点的地方时为0时,故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与甲所在经线相对,其经度为60°W。甲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0°,且甲为出现极昼地区的最低纬度,其与直射点纬度之和为90°,假设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Φ,则甲点的纬度为(90°-Φ),运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90°-[(90°-Φ)-Φ]=40°,可得太阳直射点纬度Φ为20°。

(2)根据上题解析可知,甲地的纬度为(90°-20°),即70°S;甲在晨昏线上,甲地此时的太阳高度为0°,而乙地太阳高度为10°,由太阳高度的差值等于纬度差值可知,乙地的纬度为(70°+10°),即80°S。另外,据处于极昼地区的地点其正午太阳高度与0时太阳高度之和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的2倍可知,乙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20°-10°),即30°。

(3)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①地至②地东西方向一直向东。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南北方向分两步,从①地到甲地,飞机越来越接近M纬线即接近南极,所以先向南飞行;从甲地到②地,飞机越来越远离M纬线即远离南极,所以向北移动。

参考答案:(1)B (2)D (3)C

命题思路2:注重揭示地理学与社会经济、人文观念发展之间的联系

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培养合格公民的需要出发,中学地理教育不再停留于机械地介绍地理理论和阐述地理原理,而是密切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样使地理知识既富有时代气息,又具有实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往往是正向的,即先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原理后,再运用学到的东西解释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论的认识。就综合能力考试而言,理论联系实际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试题往往由实际问题引出,再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具体问题进行设问,命题者既可以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理解题目(了解实际)的基础上,做理论上的归纳、分析、解释,也可以给出一个或多个基本理论或原理,要求考生找出适用于该理论的实际问题。命题追求“学以致用”,不仅是对考生学习结果和学习思维过程的检测,也是对学习意义本身的深化,高考地理命题一贯以此为重要目标。

【模拟试题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月20日上午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橙色警报,至21日,宁陕晋鲁豫鄂苏皖等地将有大到暴雪。全国大部分客运列车、航班、长途汽车均或多或少受到雨雪天气的影响。

材料二 河南省近40年年雪灾站日数统计图

材料三 读下图,其中图甲为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冻雨雪灾分布图,图乙为侵入我国南方地区的冷空气路径图。

(1)按照“积雪深度大于10厘米”或者“降雪大于10毫米且积雪深度大于或等于5厘米”作为雪灾标准,河南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界,前20年与后20年出现雪灾的状况有何差异?以1985年为界,前后20年年雪灾站日数超过200的比较差值是多少?年雪灾站日数超过600的分别发生在哪两年?

(2)2008年初我国南方冻雨雪灾区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图甲中A地区灾害较轻,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对比图甲、图乙可知,这次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冻雨雪灾的冷空气路径主要是_______(填图中数字序号),该路径先后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地区。这次灾害对该地区的_______、_______两大经济产业的影响最大,对_______、_______两大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解析:根据河南省近40年的年雪灾站日数柱状图,通过前后20年的差异比较可知,后20年出现的雪灾站日数要多于前20年的雪灾站日数。另外,从1961年到2007年,以1985年为界,年雪灾站日数超过200的,1985年前有4年,此后有7年,故其前后20年的比较差值为3。还有,警报级别是根据颜色对人的视觉刺激大小来表示级别的高低,颜色从红到绿,对人的视觉刺激由强到弱,根据这个原则,警报级别也由红到蓝,绿色为解除,所以橙色级别高于黄色级别。弱:黄色警报;中等:橙色警报;强:红色警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强降雪引起的道路积雪和结冰以及电线积冰对交通运输和电力设施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更加严重,灾害损失更大。大范围暴雪天气,造成道路严重积雪和结冰,使公路、民航及铁路运输全面受阻。高速公路全面关闭,机场取消航班,火车站一度陷入瘫痪,部分列车晚点过长,大雪对铁路的影响持续多日,波及全国大部分省市。应对冰雪和低温造成的影响和灾害,应提前制订应急预案,做好交通运输、电力供应、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保障工作。

参考答案:(1)前20年雪灾数少于后20年。 3。 1989和2001年。 (2)由福州至南宁一线向南北方向逐渐减轻 地处四川盆地,周围高山阻挡,冷空气不易侵入或势力较弱 (3)④ 准噶尔盆地 河西走廊 长江中下游平原交通运输业 电力工业 油料作物(油菜) 糖料作物(甘蔗)

命题思路3:紧扣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区域”成为知识考查的载体

区域性、综合性两大地理学科的主要特点在近年的试题中有很好的体现。以特定区域出现的特殊地理事物作为命题的背景和载体,已是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近年高考对地理事物空间辨认的要求越来越高,考查方式也多种多样,从高考命题趋势看,高考试题在区域空间定位上的难度不会降低,而且地图的细化会进一步加强、方式也更灵活,考生们一定要特别注意。

2008年的“区域类”高考试题会关注生态脆弱区、地缘政治敏感区、重大工程与国土整治实施地区、重大国际事件发生地区等,突出对考生空间定位能力、获取信息及分析能力的考查。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把高中系统地理知识与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结合起来,注重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一定的地理区域中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模拟试题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晋陕内蒙古区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8 310多万。本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业文化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1)比较图中Ⅰ类侵蚀区与Ⅱ类侵蚀区外力作用的主要差异及其原因。

(2)说明图中乙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3)分析图示地区土地退化对周围地区产生的负面影响。

(4)根据图示地区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优势,简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

解析:(1)Ⅰ类侵蚀区位于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Ⅱ类侵蚀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2)乙地区位于河套平原,以灌溉农业为主,被誉为“塞上江南”,但引水灌溉易形成次生盐渍化。

(3)图示地区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4)该地区资源丰富,应以对矿产资源、草场资源的利用为主,此外该区域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篇4:2018年江西成人高考考试命题范围及评卷

试题已知a≥3,函数F(x)=min{2|x-1|,x2-2ax+4a-2},其中min{p,q}=p,p≤q,

q,p>q.

(Ⅰ)求使得等式F(x)=x2-2ax+4a-2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Ⅱ)(ⅰ)求F(x)的最小值m(a);(ⅱ)求F(x)在区间[0,6]上的最大值M(a).

按照命题组事先设计试题的意图,此题作为简单题第三题,不刻意增加试题的难度,是一道上手快、得分易的基本题(命题组原计划将此题设计成两空的填空题),重点考查函数基本思想和方法.从阅卷的实际情况看,试题难度预计有一定偏差,但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全省平均分为546,32%的学生得1分或0分,9%的学生13分及以上.下面我们首先简要介绍试题的常见解法和学生的典型错误.1试题的常见解法及典型错误

1.1第(Ⅰ)题的解法与典型错误展示

1.1.1第(Ⅰ)题的正确解法

正确解法1此问首先需将问题等价转化为:求解关于x的不等式2|x-1|≥x2-2ax

+4a-2(a≥3).下面通过讨论去掉绝对值符号转化为常规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①当x≥1时,不等式等价于2x-2≥x2-2ax+4a-2x2-(2+2a)x+4a≤0(x-2)(x-2a)≤0

2≤x≤2a(a≥3),故此时x的取值范围为[2,2a].

②当x<1时,不等式等价于2-2x≥x2-2ax+4a-2x2+(2-2a)x+4a-4≤0.考虑到二次函数h(x)=x2+(2-2a)x+4a-4的对称轴x=a-1≥2,

故h(x)在(-∞,1)上单调递减,故当x<1时,h(x)>h(1)=2a-1>0,从而不等式x2+(2-2a)x+4a-4≤0在

(-∞,1)上无解.【说明:当x<1时,利用x2+(2-2a)x+4a-4=x2

+(2a-2)(2-x)>0也能说明不等式无解】.综合上述,使得等式

F(x)=x2-2ax+4a-2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为[2,2a].

正确解法2由于F(x)的草图如图2所示,我们先求出方程x2-2ax+4a-2=

2(x-1)的根x1=2,x2=2a.考虑到当x≤2时,x2-2ax+4a-2≥2|x-1|,故从图中可知,不等式2|x-1|≥x2-2ax+4a-2(a≥3)的解集为[2,2a].

1.1.2第(Ⅰ)题的典型错误

典型错误1(参数分离法根深蒂固)由于不等式2|x-1|≥x2-2ax+4a-2等价于

a(4-2x)≤-x2+2|x-1|+2.显然x=2不等式成立,当x≠2时,不等式等价于

x>2,

a≥-x2+2|x-1|+24-2x,或者x<2,

a≤-x2+2|x-1|+24-2x,再将问题错误转化为上述不等式对任意的a≥3恒成立.

与上述错误解法大相径庭的另一种解法为:将不等式2|x-1|≥x2-2ax+4a-2中的绝对值通过x≥1,x<1讨论消去后再采用参数分离法求解,仍然将问题错误等价成恒成立问题.

典型错误2(讨论对象错误)求解过程中通过讨论实数a的范围来求最值,不理解产生分类讨论的原因和目的.

典型错误3(图像绘制不正确)在图2中忽视点B的存在而导致产生错误结果[2,+∞).

典型错误4(用十字交叉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比较生疏)不少学生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x2-(2+2a)x+4a≤0求解时求二次方程的根x1=2,x2=2a或用求根公式求,或无法正确求解,对十字交叉法比较生疏.

典型错误5(不善于借助图像直观分析二次方程根的位置)当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2+(2-2a)x+4a-4≤0时,毫无顾忌地直接利用求根公式x=2a-2±(2-2a)2-4(4a-4)2

=a-1±(a-1)(a-5),从而盲目地认为不等式的解集为[a-1-(a-1)(a-5),a-1+(a-1)(a-5)],

殊不知一元二次方程x2+(2-2a)x+4a-4=0的根是否存在(比如3≤a<5时则方程无实根)、也不考虑要讨论根a-1±(a-1)(a-5)是否落于区间(-∞,1)内.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善于利用图像来直观分析二次函数的零点位置,从而很难想到如同标准参考答案中借助x2+(2-2a)x+4a-4=x2+(2a-2)(2-x)>0来简要说明不等式无解.

1.2第(Ⅱ)题解法和典型错误展示

1.21第(Ⅱ)题(ⅰ)问的正确解法

正确解法1(利用min{min{p(x),q(x)}}=min{p(x)min,q(x)min}求解)设f(x)=2|x-1|,

g(x)=x2-2ax+4a-2,则m(a)=F(x)min=min{min{2|x-1|,x2-2ax+4a-2}}=min{min{f(x),g(x)}}

=min{f(x)min,g(x)min}.由于f(x)min=f(1)=0,g(x)min=g(a)=-a2+4a-2,从而

m(a)=min{0,-a2+4a-2}=0,3≤a≤2+2,

-a2+4a-2,a>2+2.

上一篇:通信工程工程量的计算下一篇:商品房购销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