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翻转思考

2022-08-10

第一篇:翻转课堂的翻转思考

“翻转课堂”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的变化 ——由《圆》的教学翻转引发的思考

“翻转课堂”给初中数学教学带来的变化 ——由《圆》的教学翻转引发的思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而在“翻转课堂”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翻转课堂给整个学习过程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课堂效率大大的提高;其次伴随着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成为整个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可以在一个有援的环境下实现更加高效高质的学习;最后翻转课堂也对教师在学习中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一次校内的教研组活动中,笔者选择了苏科版九年级(上)《对称图形——圆》的第一节《圆》,尝试了“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教材共为这节内容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圆的描述定义和集合定义以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二课时介绍了弦、弧、圆心角、等圆、等弧、同心圆等与圆相关的图形的概念,同时,作为初中几何收官之作的起始课,这两个课时在例题的选择上都非常关注对于解决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的渗透。所以,这两节课的内容相当繁杂,按照以往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整节课几乎就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再辅以练习加以巩固。可以说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仅仅忙于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因此不会准备供学生发展高阶思维的资源,也难以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研究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的指导。两节课下来,效果可想而知,即使勉强把内容上完,学生掌握的情况也不会太理想。而笔者用“翻转课堂”这种授课方式,将两节课内容整合为一节课,制作了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自学圆的定义,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以及弦、弧、圆心角等与圆相关的图形的基本概念,同时还设置了相应的课前检测,这部分练习难度较低,仅仅是为了检验学生对于微视频中涉及到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笔者在课前完成这部分学生反馈练习的批改并归纳出典型错误,在课堂上利用较短时间进行纠错,解答学生关于基础概念部分的疑惑。由于基本知识已经由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学掌握,课堂上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两个高阶思维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上,一个是几何作图中“双轨迹模型”的应用,一个是圆中基本图形的识别与构造。下面笔者就结合这节课的实践感受谈一谈对“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粗浅的认识。 一.翻转课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笔者用了一个课时的时间完成了以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而且避免了课堂上学习节奏的拖沓,学生不需要反复面对那些已经掌握的内容,而

1 是被一些更容易激起兴趣的高阶思维问题所吸引。

课后我们对不同课堂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采访,传统模式下学生的感受归纳起来主要是:“因为小学就接触过圆的概念,加之老师讲的很清楚,所以很容易就掌握了。不过同时也觉得收获并不大,掌握的内容大多原来就知道,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希望老师能再讲深一点。”翻转模式下学生的学生的感受是:“觉得很有收获,原来圆这个图形有这么多值得研究的方面,整节课脑子停不下来,一直有新问题出现。”

传统模式更多的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不太容易能关注到知识的内化过程,把最重要的内化放在家庭作业中完成,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阻断了教师的适时指导。这主要是受到课时和教师精力所限,而翻转模式使突破这种限制成为了可能,让内化就在课堂中进行,突显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很明显,翻转课堂模式使得这节课的课堂效率提高了很多。传统模式下,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个无奈的问题——课堂讲的基本知识点,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所以教师的讲解便显得有些“寡淡”,让学生提不起兴趣,但却又不得不讲。翻转课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困境,课前微视频可以帮助学生在家通过自学完成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而且微视频播放的进度由学生自己把握,已经掌握的部分可以跳过,对不太清楚的部分可以来回反复观看。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自我学习。不会出现在传统模式下,学生被迫去听早已烂熟于心的内容或是因为有一小段内容没听懂导致跟不上节奏的现象。能通过自学掌握的内容学生自己解决,教师不必多讲,而课堂教学则可以更多的侧重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内化和高阶思维的引导。本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与圆相关的基本概念,更通过在课堂上充分的探究,初步认识了“双轨迹模型”在几何作图中的应用和圆中的基本图形,学习的效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援的学习环境

翻转课堂外显的特点是课堂教学时空的翻转,教学形式的翻转和教学内容的错位,但究其根本是教育观念的翻转。教育观念决定教学行为,翻转课堂蕴含的教育观念是“学生本位”和“学习主体”。

笔者一直向往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就是学生能够在一个有援的环境下自我学习、参与讨论,学生的学习是自主完成的,但在需要求助时又不是孤立无援的,翻转课堂为实现这种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性。学生课前在家结合微视频自学基本知识,课堂上学习讨论高阶思维问题,由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交流和讨论,随之发生了一个更重要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以自学为主,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力后援。

2 由于这种时间空间上的翻转,使得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学习互助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中,学生出于主体地位。传统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轻松的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然后回家之后的习题往往并不简单,学生在家做题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却孤立无援。教师在学生身边的时候,学生并不太需要,而学生真正需要的时候,教师却又不在身边。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本课中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满足“到点P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 cm,且到点Q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 cm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大部分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无法将圆的定义与这个问题联系起来,这是因为课堂上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的时间太短,让学生探究的时间太短,而教师在课堂上匆匆解决这个问题的后果就是学生在课后遇到同样问题时,依旧无法解决,陷入无援状态。本课中通过充分的师生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信息的来源远比独自在家广泛,使学生的学习处在一个有援的环境中。

翻转模式中,圆以及相关图形的基本概念完全可以通过微视频的帮助由学生自学完成,这个过程的意义不单在于提高的学习的效率,如果长期坚持做下去更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从习惯于被动的接受转向主动的学习。而自学能力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尤其重要,它不仅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微视频做一些引导,课前先解决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内容,更培养了学习上的一种自信心,养成对学习的兴趣,以后遇到新的问题学生也会更倾向于选择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并且进一步感受自信和乐趣。这就产生了一个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再到“授人以愉”的过程。 三.翻转课堂教师的重新定位

笔者在设计这节课时感受到,翻转课堂模式具有传统模式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原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课堂上相互之间的横向交流不可能太多,而现在有了更多的机会交流、讨论、辩论,互相启发、互相纠正,从而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是基于人的智慧的教学,教师仍旧是关乎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细节决定成败,翻转课堂下教学设计更需要关注到细节,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每一个问题,推敲每一个提问。要做好这些工作,教师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重新定位自己,完成三个角色的转变。

(一)从教学资源的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

微视频对于翻转课堂的作用无需赘言。微视频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将现成的资源拿来为我所用,但最好能自己制作,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学生自学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在微视频的制作上大家也可以各显其能,充分体现制作者的个性。那么什么是优质的

3 微视频?这很难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但一个好的微视频通常会有一些共性。首先是严谨,不能有错,要把基本知识准确无误的呈现给学生。其次语言尽量轻松、幽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时间要控制,一般视频的长度不超过10分钟。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节课的微视频时长约8分钟,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关于圆的定义以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二部分是介绍了弦、弧、圆心角、等圆、等弧、同心圆等与圆相关的图形的概念。每部分内容后都设置了相关的反馈练习。这两部分内容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并不算太复杂,学生结合微视频一般能够通过自学基本掌握。

(二)从知识的传授者向高阶思维的点燃者转变

翻转模式使得课堂学习有了很充裕的时间,那么在课堂上应该关注一些学生通过自学难于解决的高阶思维问题。课堂学习的内容最好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当然如果学生暂时提不出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课堂中我们着重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几何作图——如何找出到两定点的距离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集合;另一个是基本图形的构造——在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时,常常构造由半径构成的等腰三角形辅助解题。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掌握了圆的集合定义,并且在课前检测中也有涉及到的练习加以巩固,所以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误入歧途时,再给予适当的引导,针对这个例题,笔者在教案中设计了三个问题:我们要找的是什么图形?这样的图形需要满足几个条件?满足各个条件的图形分别是什么?对于前两个小题“(1)画出下列图形:到点P的距离等于1 cm的点的集合;到点Q的距离等于1.5 cm的点的集合.(2)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等于1 cm,且到点Q的距离等于1.5 cm的点有几个?在图中将它们表示出来.”学生较容易解决,而第三问“(3)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 cm,且到点Q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5 cm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在图中将它们表示出来.”学生解决起来是有困难的,而恰恰遇到困难后的讨论和探究才是最有价值的。其实这三个问题的设计就是针对“双轨迹模型”的一般模式——首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图形;其次,将条件分成两部分,并将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画出,而每个轨迹必须是一条直线或者一个圆。 第二个问题的解决,笔者依旧采用同样的方法,这里不再赘述。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完成了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将所学知识真真正正的内化吸收。

(三)从讨论者的掌控者向参与者转变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讨论的掌控者,主要的功能是评判学生的观点正确与否。而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则需要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并适时的参与其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恰当的、智慧的启发,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铺设台阶。做一个智慧的讨论参与者,何为“智

4 慧”?我觉得智慧体现在,如果学生的讨论正在不断取得进展,这时候教师就不该过分的参与进去;如果讨论陷入僵局,则需要教师做适当的启发。而启发又应该恰当,启发过多则学生失去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启发得不够则学生依然迷茫。

这节课的容量其实相当大,思维的深度也比较深,如果没有翻转课堂,而是按照以往的教法,我很难想象可以完成如此多、如此深的内容。笔者只是就一节课谈了对翻转课堂的一些认识和体会,而在后续的教学笔者还是会不断的尝试翻转的模式。

当然,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的一定会面临很多的问题,但教学本来就是极具个性的,很难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我想教育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吧。

第二篇:对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教”与“学”自古至今都是一对相伴而行的好朋友,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师道尊严、教师权威的观念无时无刻不在束缚并影响着学校教育。身处信息时代的今日,当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学的天平开始倾向于“学”的一侧时,众多有识之士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而日趋深入人心,从改革理念到躬身践行,我们似乎用了太久的时间。然而翻转课堂的引入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将学生“推向主体”的有效方案,使得教师可以按照相应流程轻松做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得天独厚的信息时代诞生,发挥了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而它的引入又恰逢我国最为重视创新教育的时期,因此在华夏大地各级各类学校中如疾风暴雨般普及开来。然而,在我们热捧、崇拜、追随它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偏差。任何教学模式都不应完全照搬、盲目跟从,否则就会与教学规律、先进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翻转课堂亦不可滥用。

一、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于翻转

翻转课堂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就像讲授法不适合所有学生一样,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会适合所有学生。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特别需要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和能力,因此也就对学生的自觉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些对自己没有约束力、自制力以及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经常会通过各种手段来应付了事,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久而久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会带来课堂教学的两极分化。

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不适用于那些急功近利的学习者。偏爱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学生热衷于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知识,完成考试任务,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习从宽泛向深入发展,学生们探究、分享的内容,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很多时候这些学生感觉课堂学习就是在“浪费时间”。

因此,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于翻转。教师若想将学生的学习风格转变为适合翻转的风格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这一点需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二、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翻转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深度学习为特征,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课堂中有效提升分析、综合、评估等高阶思维的水平。其中“分析”是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例如,能区分因果关系,能识别史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既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综合”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订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评价”是对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对材料的内在标准(如组织结构)或外在标准(如某种观点)进行价值判断。例如,判断实验结论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或评价某篇文章的水平与价值,这是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只有适合深度思维的教学内容才可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与实施。日本京都大学的松下佳代教授指出,教学活动应该追求深度的能动学习,而非表面的热闹与变化。教学内容为内隐的根本,教学模式为外显的形式。从教学规律来看,内容必须大于形式才能起到良好和长久的效果,这也理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判断准则。需要识记的公式、理解的文体常识、应用的定理都不适合深度思考,能够引发深度学习的教学内容必定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内容本身往往是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因此只有适合提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问题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调动和提升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评估能力。

三、不是所有的学段都可以随意使用翻转

翻转课堂强调深度学习、高阶思维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它不但要求学习者拥有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经验,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风格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可以在团队合作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还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因为深度学习的内容不是浅层思维即可解决的,因此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很难将知识融会贯通,进而寻找问题的答案。

从理论上讲,翻转课堂应该随着学段的增加而更便于操作,学习效果也越发明显。然而受我国国情所限,由于升学压力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依次递增,很多教师在高中阶段不敢尝试翻转课堂,因此从实验校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看,翻转课堂的实施比例小学高于初中,初中高于高中。这一点不得不引起我们关注。

四、不是所有的翻转都需要使用微视频

翻转课堂的学习本质不是如何使用微视频,而是如何最好地使用课堂学习时间,进而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①。微视频只是实施翻转课堂的载体之一,导学案、PPT、学习资料等都能成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对象,只不过微视频具有它独特的优势,比如在声光电的作用下,学习内容更为生动活泼、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用微视频来辅助教师的“教”并不是必须的,完全可以用其他媒介替代,但如果用来支撑学生的“学”,则显得必不可少。可汗学院的创始者将知识点基于语义关联的聚合方式链接在一起,每一个知识点都以微视频形式呈现,形成体系完备的微视频资源库,这个视频资源库是辅助学生自定步调学习、随时复习的绝佳工具。如果技术足够先进,那么放置微视频的资源库平台还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其自身的薄弱点,推送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相关学习。

五、不是所有的学科都必须翻转

翻转课堂在美国诞生时,最开始被应用在一些自然科学性质的学科教学中,因为理、化、生之类的学科知识点相对独立,体系脉络较为清晰,因此比较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随着人们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质的认识逐渐加深,该模式应用的学科也越加广泛,目前文理学科都有涉及,但是并非所有学科都必须翻转,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归根结底还是要根据学科内具体的内容来进行判断。

有些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学生自学难以掌握,容易产生畏惧情绪,因此还不如传统讲授式教学法效果好,这就要求教师学会选择,选择那些需要较多逻辑思考的概念、无法被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达到的内容来进行翻转,这些内容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学生接受程度不同而极易造成梯度分化,翻转课堂可以使学生在课前自主地进行弹性学习,确保进入课堂时能够具备相同的学习基础。

翻转课堂理念传入广袤的中国大地的时间不过几年,但却得到了迅猛发展,它的本土化实践还在渐进的过程中,它的实践效果我们正拭目以待,它的深远作用还有待长期检测。然而,翻转课堂并不是完全崭新的,在此之前,我国有着类似的很多探索,因此,理性地看待它,深入地研究它,灵活地实践它理应成为我们对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态度。

(责任编辑:江丽莉)

第三篇: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与思考 实施方案

五华县大都中学

廖雪霞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日

《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与思考》

《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与思考》

实 验 方 案

五华县大都中学

廖雪霞

一、课题背景: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教育科研水平已是衡量学校办学层次的标准之一,也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开展本课题研究理由如下:

1、源于时代挑战的需要: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急剧转型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新的一代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为使我们的学生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前瞻性。

2、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发展依赖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其成效在于课堂教学。为使学校的教学质量赶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现实性。

3、源于教师角色转变的需要: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新时期下的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应顺应时代潮流相应地转变: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还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习的鼓励者。

4、源于语言教学的目标的需要: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交际与运用。通过研究和改革创新课堂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的实际应用为目标,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语言完成交际任务,用英语与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告别“哑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

5、源于学生自身的需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创新和实践探究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下的教育关键。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决定于受教育的程度、方式。因此,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针对性。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各种模式的基本思路及其方法为基础,梳理相关的理论知识,丰富微课资源和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提供更坚实的理论依据;通过对微课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研究,制定出较为完善的微课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学段与不同学科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模型。

(2)实践意义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多层面、多因素、多功能的系统工程,本课题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从在线学习环境下符合自主学习的微课本质特征出发,探讨微课的特征,设计与制作,管理与评价等,探析应用微课对课堂教学带来一系列变革,从而构建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翻转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推动学校教育教与学的课堂结构的变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正在引起一场史无前例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开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本课题将探讨微课与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的双重变革,深入微课对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微课将更加充分满足学生及教师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促进教育教学创新的同时极大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不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我们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我们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我们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往往会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这样做的美妙之处是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我们能及时的给予指导。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我们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在教室内巡视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发展起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它确实是神奇的观察,使我们对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探讨充满了敬畏。当我们尊重学生们的这种方式,他们通常会作出回应。他们开始认识到,我们在这里,是在引导他们的学习,而不是发布指令的教师。我们的目标是他们成为最好的学习者,并真正理解我们课程的内容。当我们在学生身边和他们一起掌握概念,他们会以他们最好行动来回应。我们认为关键是让学生确定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争取完成任务。因此我们着力于把课程变成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完成繁忙的工作。

3“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大家都记得,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安静的听讲,行为恭敬,举手回答问题,不打扰其它同学。这些看起来是学习好的特征,我们回答起来却很纠结。但在我们翻转课堂后,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学生为什么不学习有无数的理由:他们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吗?他们个人问题干扰他们的学习吗?或者,他们更关注“在学校玩”,而不是学习吗?当我们(家长和教师)可以诊断孩子为什么不学习时,我们就能创建一个强大的时刻来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对微课的定义是: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一般人对微课的误解是易把它理解为课堂实录片断,以为微课就是一段短小的教学片断。其实不然,用黎教授的话来说,微课不是“瞎子摸象”,只看到局部,而应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制做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PPT,可以用手机录象,也可以用各种录屏软件录制。微课的生命力在于创意,没有创新的微课完全失去了微课的意义。微课要突出“微”以“微”见长,其长度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

翻转课堂: 这是从英语“Flipped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理解的翻转课堂核心理念是课堂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翻转。在我国最提出“先学后教,以教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是江苏洋思中学。推行新课改,教师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向动态的研究者、学习者转变。只有翻转了课堂才能真正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所以说课堂翻转与其说是课堂教学方式的反转,不如说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翻转。

四、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期翻转课堂的实践和研究,主要是在高校进行,这与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有关。这里罗列了部分有影响的研究,以期能追随翻转课堂的本源。

1、哈佛大学物理教授埃里克•马祖尔是在这一领域最早开展了研究工作的,他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同侪互助教学(peer instruction)方式。马祖尔教授认为,同侪互助教学能使学习更具活力。他论述了学习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知识的传递,其次是吸收内化。过去教学只重视学习过程第一步“知识传递”,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实验证明同侪互助教学能促进学习的吸收内化,使学习正确率增加1倍。马祖尔教授接着发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帮助解决知识传递这一步骤。因此他认为教师角色可以从演讲者变成教练,把重心放在吸收内化,指导学生间的互助学习,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常见的不被发现误解。

2、莫林拉赫,格伦•普拉特和迈克尔•特雷格拉在2000年发表了论文“颠倒课堂:建立一个包容性学习环境途径”。在论文中,他们论述了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开设“经济学入门”课程时采用翻转教学(当时称为“颠倒教学”或“颠倒课堂”)模式的情况。并着重谈到了如何使用翻转教学激活差异化教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不过文中并未正式引出“翻转教学”和“差异化教学”这些名称。

3、j.韦斯利•贝克在第11届大学教学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论文“课堂翻转:使用网络课程管理工具(让教师)成为身边的指导”。其中教师“成为身边的指导”替代以前的“讲台上的圣人”成为大学课堂翻转运动口号,并被多次引用。论文中,贝克提出的翻转课堂的模型:教师使用网络工具和课程管理系统以在线形式呈现教学作为分配给学生的家庭作业。然后,在课堂上,教师有时间更多的深入参与到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和协作中。

4、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从2000年秋季开始,在计算机科学课程中使用eteach软件的流媒体视频(讲解与ppt结合的视频)进行演示,以取代教师的现场讲座。放在网上的讲座视频允许学生在有空且最细心和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看。同时还允许学生和教授用上课时间解决问题,增加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5、杰里米•斯特雷耶在2007年的博士论文“翻转课堂在学习环境中的效果: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使用智能辅导系统开展学习活动的比较研究”中论述了翻转或颠倒课堂在大学的设置。在作者讲授的统计和微积分课程中,他把教学录制为视频作为家庭作业分发给学生观看,课堂上在组织学参与到项目工作中。该课程的课堂活动利用了在线课程系统blackboard的交互技术。作者在论文中谈到学生们会沉浸在观看的视频,因此他们能保持机敏的接受新信息。

2007年,在美国科罗拉州的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成为勇敢的先行者。他们在自己的化学课上大胆的实践了翻转课堂,并取得了成功。他们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众多同行的认同,翻转课堂也在两位教师的推动下在全美推广开了。而在此之前他们并不知道有一些大学教师曾经也做过实践和 研究,当然更没预料到他们取得的成就比其他人都高。因为这是在冰封不动的k12课堂的创新!在众多新技术进入k12课堂又铩羽退出后,并非技术推动,而是基于应用设计的翻转课堂落下了打破传统教学的坚冰第一锤。

2011年 萨尔曼•罕和他的可罕学院突然红遍全球。原因是他的教学视频受到无数人的喜爱。而与此同时,一些一线的教师也把可罕学院的视频加入到了他们自己的翻转课堂 策略中,省去了教师录制教学视频的环节。毕竟录制高质量的教学视频除了熟悉技术操作外,更需要高超的教学讲解的技能,这是引入翻转课堂的门槛。而可罕学院 的免费在线教学视频正好降低了学校和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的门槛,推动了翻转课堂的进一步普及。萨尔曼•罕在ted的演讲“用视频变革教育”中也谈到了可罕学院参与到了k12学校的翻转课堂实践中。可以这样说,翻转课堂是跟随着可罕学院蹿红全世界,被更多教育工作者了解。现在已经有包括中国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国家的教师开始了自己的实践,翻转课堂在k12日渐流行。

五、研究问题:

本课题研究通过在课堂上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问卷、测试以及访谈等收集数据,广泛听取师生的心声,旨在信息技术的领域里以寻求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理论的框架下,探讨普通中学英语课堂的实效性和前瞻性,并为普通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

1、调查分析当前的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下,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情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英语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发展情况,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2、了解学生在当前环境下的英语学习策略并寻求相应的对策,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借助信息技术处理学习中的障碍,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意识。

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对教材内容认真选择、精心整合,使内容寄于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使之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和现实性。

4、依据不同的训练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典型性、代表性、实践性、目的性的课堂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5、以课题为中介,丰富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撰写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六、研究的内容

1、课前设计,主要包括视频制作与针对性练习。 ①视频制作。在翻转课堂中的视频与传统精品课视频不同,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时间长度。传统视频时间长度多为40~45分钟,而在翻转课堂中多为微视频,时间在10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研究,选取核心内容,利用微视频对其进行讲解。其二,翻转课堂的视频中只有板书与声音,教师不会出现,这样可以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其三,翻转教学模式中,视频教学属于单向教学,不会有互动环节,因此可适当添加测试题,以增强互动。

②针对性练习。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需将遇到的问题与成果予以记录,同时还需开展针对性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发掘学习难点。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前练习,控制好难度与数量,充分使用“最近发展区”理论,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旧知识的利用过渡到新知识中。此外,教师还需向学生提供网络支持,课下学生可通过沟通软件进行沟通交流,互相解决疑难,同时分享所得。

2、课堂活动设计。 ①分发任务。教师需结合课前设计模块中学生的表现,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总结。而后,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每个小组有相应的学习任务,组长需负责任务实施情况,并及时向教师反馈。此时教师需行使“领路人”的职责,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创建一个十分有个性的学习环境,并在此环境中可使学生开展职业规划、社交以及学习等活动。

②独立探索。独立解决问题对于每个学生而言是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基于个体发展角度,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就是从对教师、同学的依赖逐渐转变为独立自主的过程。因此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若小组问题较多可进行细化,分摊给小组每个成员,各自去收集资料解决子问题,而后再进行团队合作,开展整体探究;若问题较少且难度较低,则每个成员可先自主探索,而后再整体研究。这样学生可在独立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③团队协作。协作学习即学生之间通过争论、讨论以及对话对研究问题进行论证,以实现学习任务。团队协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包容能力。因此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需对学生动态进行捕捉,并提供及时指导,同时还需提供交互策略,如小组讨论、工作表、头脑风暴以及浅谈令牌等,促使小组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

3、共享心得。学生通过独立研究与团队协作之后,一定会有所收获,此时需做成一个集锦,并分别汇报。这样,学生之间可对学习体验进行沟通交流,并分享各自所得。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小型比赛、报告会、展览等。

4、学习评价。翻转课堂中学习评价机制相较于传统课堂差异巨大。在翻转课堂中,对学习进行评价需多人参与,包括专家、教师、学生以及同伴等。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构建学习档案,还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到定性与定量评价、总结性与形成性评价、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等评价的综合。评估学习过程内容较多,如独立探索时的表现、小组中的表现、学习计划、时间安排以及成果展示等,评价学习结果时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深入与掌握程度。

七、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认真分析教材,吃透教材,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通过三步走完成“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分割内容:我们首先要将本主题的概念和知识点整理出来,以每个知识点为一组,每一组就是一个比较短的视频,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组内的知识点联系比较紧密,但是每组和每组之间的知识点联系不大,基本上每个课题就是一个小组,有的还可以适当调整。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录制视频。

第二步录制视频:如果想要提高录制的效果,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好好准备。每个视频不要太长,越短越好,5-8分钟为最佳,每个视频就是一个知识点。

第三步答疑解惑:将教师讲解的视频录制成功后,从技术的层面解决全校师生共享的问题,通过共享,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去看视频进行学习,甚至全校的任何学生都可以去看,这就凸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课下掌握,而在课堂上,我们需要处理两个问题,一个是做与视频中相关的作业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能力;另一个就是解决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课堂由以前的传授变成了现在答疑与讨论。

八、研究进度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自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止。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验初期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

1、对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2、对实验对象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测试。

3、每班随机抽取10名学生,共50名学生与参与实验座谈。

4、在50名学生中,抽取20名学生进行个人访谈。

第二阶段:实验实施阶段(2017年1月—2017年12月)

1、把信息技术与平时常规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备好每一节课并写好课后反思。

2、借助座谈与测试手段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下的英语学习方法的重视,制定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高效学习和教学策略。

3、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第二课堂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定期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如:演讲比赛、词汇知识比赛、手抄报评比等。

4、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定期开展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策略研讨等经验交流会,分析总结,设计出优质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5、撰写阶段课题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实验结束阶段:(2018年1月—2018年7月)

1、对实验对象进行与实验初期同样内容的问卷调查。

2、对实验对象进行与实验初期类似的英语综合能力测试。

3、对实验初期同样的50名学生与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座谈。

4、与实验初期同样的20名学生进行个人访谈。

5、完成研究报告及研究论文。

九、课题经费筹措及管理

1、人力保障:以课题组为核心与校内外教师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形成优势互补的研究队伍,课题组成员有参与县级课题研究的经历,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兴趣。

2、组织保障:以校长为领导,以学科组为实施单位,建立上下一体、内外结合、协作攻关的研究组织;研究是以课堂教学实践、反思总结等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草根化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参与人员和时间都有保障。

3、物力保障:学校为课题研究自筹经费,并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信息资料、实验研究对象等,有计划地安排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

4、制度保障: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每学期组织教学研究课或观摩课,在教学中尝试。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每学期开设听课、评课、说课活动,探讨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每学期举行一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论坛,收编教师优秀论文集并组织投稿。

十、预期成果

1、论文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参加英语教学论文评比,并争取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2、课例在县级以上教学研讨会上上观摩课,并保留教学实录的影像资料。

3、结题报告3000字左右,通过专家评审,力争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

十一:课题组成员

廖雪霞:负责课题的全面管理与实施; 廖伟霞:调查问卷、案例研究、教学反思; 赖柳燕:调查问卷、案例研究、教学反思; 廖素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教学设计; 廖小丽:总结阶段性经验、教学设计

曾冰:撰写阶段性论文、做好教学设计

第四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几点思考

摘 要:翻转课堂是伯格曼和萨姆斯为缺课学生而创设的教学模式。通过使用翻转课堂,教师不再需要整节课讲授,学生也不用一味的做笔记,而是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来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维基百科将“翻转课堂”描述为“使用任何可利用的技术使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时间的混合式学习的形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数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已经被广泛使用,利用计算机可以为高中数学教学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学习的时间。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以及教学特点

1.翻转课堂的概念翻转课堂就是采取先进的、积极的、活泼的教育教学理念辅助于科学有效的多媒体技术手段以及切实可行的教学形式以使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得到提高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2.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第一,利用的资源丰富。翻转课堂的宗旨就是把一切有利于教学的资源、信息、技术、方法、设备都好好加以利用以达到使教学效果突出、使学生乐学的目的;所以说,翻转课堂所利用的资源很丰富。第二,以学生为中心。翻转课堂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角的授课模式,力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一切的一切都为学生学习服务;都以学生为中心,老师教学、教学资源利用都以学生为中心,老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教学计划、作业内容,科学合理地拟定考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第三,教师授课时间减少,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多。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占据绝对主角的地位,一切都要听老师的,老师讲什么就是什么,这叫尊师重教;而翻转课堂却不一样,它给学生争取了更多的权益、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课堂教授时间变少,换之是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和积极有效的互动。

二、翻转模型与数学学科有效结合的可行性

《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标准》指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1.数学学科的特性为翻转提供了可能。数学学科有着条理清晰的知识点、较易掌控的步骤以及便于学习内容专题分配的特性。翻转课堂给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好的教学模式:教师将重难点、疑点等加入到视频中,学生在课前通过一个概念、一个例题就学习到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知识,在课上教师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及时给学生讲解习题,增加学生和教师间面对面的交流,解决解题时间不足的问题,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预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学习。

2.翻转模式本身对数学教学有着吸引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上书写大量的公式、定义、图形等时,学生无所事事,学生的时间利用率低下;课后习题中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因无人解答而困惑,达不到深化理解,更谈不上巩固知识。翻转课堂模式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让学生在课前全感官的获得信息,对概念构成完整、正确的认识,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认识;课堂时间要求学生联想记忆课前理解的概念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知识的建构与长时间的保持;师生间的互动反馈导致更高层级的参与,产生积极的学习。

三、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

以下是我针对课本中某一章节,在两个实验班级中分别使用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1.“活”――微课。制作微课,也就是结合学习内容制作一个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力求将学习的难点、疑点在7―10分钟时间内做一个合理、正确的提示和引导,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直观的记忆,同时便于反复播放学习。

2.“图”――任务。为了便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拓展学习方向,制作学习导图,让学生能够以更高的视角审视当前需要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任务、学习流程和知识体系,其特点不同于微视频,学习效率高于微视频。

3.“实”――讲义。翻转课堂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实施翻转的同时,还要兼顾学习效果,所以讲义是将学习内容落到实处的最好载体。讲义中给出的问题要源于课本,体现在微视频和学习导图中,让学生能够按部就班地落实课本知识,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交流。分组协作能够锻炼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意识和能力,还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掌握新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至关重要,直接就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提出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在组内先进行交流,不能解决的请教师点拨,将知识内化。

5.“内”――解惑。内化新知在这个阶段到了强化巩固时期,课堂的答疑解惑好比固化剂,可以让学生在大脑中扎实地形成记忆。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做成演示文稿,并用ppt展示提出的问题。当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时,便是平时听课时注意力集中程度的10倍以上,以这种形式解决问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翻转课堂的不足之处

1.翻转课堂需要学生课前充分的自学,而一些中职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不愿自学,影响了课上知识的内化,出现了明显的两级分化现象:课前自学充分的学生,课上积极参与组内活动,踊跃回答问题,而没有自学的学生则依赖性较强,不开口,不动手。

2.翻转课堂教学在高中低年级中进行可行性研究,教学效果不好体现,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做出评价。

五、结语

翻转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可以提高个人的学习兴趣,但是单纯的依靠网上的理论学习还是不行的,最重要的还是课外与课上的结合。数学这门课对学生的动脑动手计算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光看是不够的,还是要多多练习。

参考文献:

[1]吴华,孙丽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1).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8).

[3]何文涛.翻转课堂及其教学实践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2014(04).

[4]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

第五篇:【转载】“翻转课堂”翻转的是什么

“翻转课堂”这种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起了美国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到了“翻转课堂”的实践中。可以预计,这种“翻转课堂”风靡的脚步不会光停留于美利坚的课堂里,不久它将走进世界各地渴望变革、渴望解放的课堂。为了迎接“翻转课堂”的落户,我们有必要思索“翻转课堂”翻转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要做怎样的思想铺垫和行为准备。

一是教育理念的“翻转”。

“翻转课堂”外显的特点是课堂教学时空的翻转,教学形式的翻转和教学内容的错位,但究其根本是教育观念的翻转。教育观念决定教学行为。“翻转课堂”蕴含的教育观念是“学生本位”和“学习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确定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让他们自主地学习,是教育工作者的普世共识和追求。“翻转课堂”蕴含的价值在于它对目前颇为迷离的课堂教学走向是一种拨正,也是对课堂教学本原的一种回归。

教育的成功必然是对人性正常需求的满足和不断提升。在“翻转课堂”里,学生可以不被安排在教室里听统一标准的讲解,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方式,实现随时随点随情的自由学习;可以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难度;由于能自由、自主地学习,可以使学习个性化的特点得以充分的实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充分的尊严感和成就感。“翻转课堂”本质上是迎合了人性,顺应了规律。

二是教学观念的“翻转”。

“翻转课堂”是技术进步促发教育变革的产物。要让“翻转课堂”在我们的课堂落户,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翻转,其中教师对信息技术价值的认识和利用,师生的关系及其定位的转变尤为重要。

在“翻转课堂”里,师生身份和关系必须“翻转”。教师在“翻转课堂”里是策划是导演也是学习伙伴,整个教学活动的框架设计,教学过程啦组织推进,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参与指点都成了教师的主要工襻内容。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知情权、选择权、表达权和评价权,教师的策划、引导、参与都必须围绕学刍酌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而展开。师生关系自然也从原有的从属关系转向平等的互动的伙伴关系。

三是教学方法的“翻转”。

“翻转课堂”的实施,得益最大的是学生,挑战最大的是教师。在“翻转课堂”里,教师除了对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有科学深透的把握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对教学内容作二次处理,要因材施教,为学生作选择,为学生作取舍,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针对性和简洁性。教授方法除了讲究科学、精准外,还必须注重多样和适切。接受者的基础和需求各异,学习注意力的有限,课外时空的控制等因素,要求教师的教授方法适合学生的实际、适合视频课堂的要求、适合课外学习的特点。

“翻转课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由原有的教师教授为主变为学生的学后交流、教师指点解疑和指导作业为主。课堂中的交流和指点建立在学生学习信息准确反馈的基础上,教师要借助技术的力量,通过云平台对喾噩学习信息进行汇总处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制订组织课堂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利用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学智慧、教学能力和教学民主意识,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

四是学习和评价的“翻转”。

给学生以表达和实现本能需求的机会和可能,是“翻转课堂”的核心价值所在。当然这样的教学形式对学生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必须树立“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认识到学习首先是自己的事,自己是学习效果的第一责任人。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自我意识”“自主能力”和“进取精神”的培养和激发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翻转课堂”的实施,必然会对教学的评价带来新的改变。对教师的评价除了教学策划、组织、监督、指导、评价的达成度外,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会是教师视频课程的点击率和共享度。由于视频课程的公开和共享特点,优质视频课程的受众面比之前有无法预估的辐射度,这种特殊的评价指标转变,也会强化和促发教师不断提升教学尊严、教学智慧能力的内在驱动,从而不断优化教师的专业生态。

对学生学业评价也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机制。除了注重评价结果,更应对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自主能为”的增强、“自我调整”的顺畅等非智力因素加以关注和引导,对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科学性、合作力、反思力和调控力加以评估。

上一篇: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下一篇: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