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课程双语教学浅析

2023-02-04

1 引言

早在2001年, 我国教育部在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中, 要求各高校包括重点高校、地方院校未来几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由此可见, 双语教学是高等院校未来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重要任务, 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也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所谓“双语教学”, 是指“在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不同学科内容的教学”。因此, 双语教学不是单一的外语教学, 外语仅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它和具体的学科内容相联系。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下, 双语主要是指英语和汉语。

西方史学史课程是高校历史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 研究的对象是西方史学自身, 即从古希腊史学到当代西方史学的发展与演变。因此, 双语教学有助于师生原汁原味地学习和理解西方史学家及其思想, 是在教学内容上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2 西方史学史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从我国西方史学史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来看, 只有少数学校例如复旦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学校率先做出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大多数高校仍沿用传统的纯中文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便利, 但却不利于调动师生学习和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参考他人的翻译成果时只是被动地接受, 不利于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作为一种新的、被日益推广和流行的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对西方史学史课程来说势在必行。

2.1 西方史学史课程实行双语教学, 是历史学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当前, 在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 国际化已经成为重要的内容和趋势。2015年, 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会议设立四大议题: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历史化的情绪、世界史中的革命:比较与关联、数码技术在史学中的运用, 这表明了中国史学的发展已经日益融入至国际化的浪潮中。中国学者要想在国际史学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就必须加快推动历史学国际化的进程, 同时必须突破语言上的限制, 能够使用英语流畅地进行学术对话。西方史学史课程双语教学的推进, 一方面能够促进高校教师的英语水平, 提高其阅读和利用英文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 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术语, 了解英语独特的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 为学生本科之后的硕士乃至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而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的史学人才。

2.2 西方史学史课程实行双语教学, 是该课程教育、教学特点的需要

史学研究要靠证据说话,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其突出的学科特点。从内容上来看, 西方史学史研究的是西方史学自古希腊以来迄今的发展与演变, 具体涉及到不同时期的史学家、史学著作、史学流派和史学思想与理论等内容。只有借助大量的英文文献, 这些内容才能在讲解过程中更丰富、更具体、更深刻, 才能使师生更加原汁原味加以接触和理解。

2.3 西方史学史课程实行双语教学, 是推动英语实践广泛应用的需要

当前, 我国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普遍存在着与实践应用相脱节的严重问题。大部分学生仅限于在英语课上学习和使用英语, 而在专业的教学内容上则与英语相脱离。这就导致了虽然经过大学四年的英语学习, 但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中学生难以参考和使用英文文献。推动西方史学史课程实行双语教学, 使英语与历史学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 使英语真正成为促进学生专业学习的有力工具, 从而逐步培养学生通过另外一种语言获取知识的能力与习惯, 有利于加快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促进学生学习的系统性、科学性、前沿性和综合性, 推动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和历史学教育共同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 西方史学史课程双语教学的合理设置

目前, 西方史学史课程的双语教学正处于摸索阶段, 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模式, 亦没有形之有效的成套的经验可以借鉴;再加上各个高等院校的教育状况、师资水平、学生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 因此需要结合各个学校不同的教育教学情况, 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双语教学阶段与模式。但是从学科特点上来看,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 西方史学史双语教育仍存在一些共通的问题、原则和方法。

3.1 是科学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前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可靠保障。要结合历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西方史学史的课程特点, 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在课程开设的学期方面, 目前多数高校将西方史学史课程开设在第四、五或第六学期。由于双语教学比汉语教学更难一些, 建议学生在修完《史学概论》和世界史相关课程以后, 再开设西方史学史双语课程。因此, 开设学期建议设在第五或第六学期;在学时方面, 目前西方史学史学时一般是36学时。由于双语课程难度大, 进度相对缓慢。因此, 应适应增加西方史学史课程双语课的学时。

3.2 是自主编写教学内容

李雪茹将双语课程体系划分为三大模块:基础模块、过渡模块和复合模块。西方史学史双语课程属于复合模块, 这一模块要求实现专业知识和英语工具的密切融合。在时间上, 西方史学史课程在时间上跨度大, 涵盖了公元前5、6世纪的古希腊时期至21世纪近2500年的发展历史;在内容上, 西方史学史所含内容非常广博, 从史学家、史学著作、史学思想、史学流派及其评价, 到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史学思想的比较, 都涵括其中。因此, 纯英教材和纯英语的教学模式无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目标, 必须结合英文教材自主编写包括英语和汉语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 要兼顾教学内容的重点性、前沿性和完整性, 要合理分配英语和汉语所占内容的比例, 科学分配古典史学、中世纪史学、近代史学和现当代史学所占的学时比重。

3.3 合理选用教学方法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利保障, 要结合西方史学史双语课程特点, 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合理地选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

(1)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媒介相比, 多媒体能够将图、文、声、像有机地结合起来, 成为信息化时代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西方史学史课程中运用多媒体, 通过展示生动形象的照片和影视资料, 使学生了解史学家及史学思想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文化环境。同时, 通过将生词拼写、名词解释、史学思想等内容导入课件上, 通过投影仪直接放归, 既减少了大量板书所花费的时间, 又增加了教学效率。

(2) 板书书写英文化。简明直观的英文化板书可以使学生清晰把握所学内容。在板书的内容上, 应以每次课的重点、难点为主, 具体包括一些关键词语的提示、关键语句的总结等。通过关键语句的提示, 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述、评论史学思想的能力。

(3) 布置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对于双语教学来说, 课前预习必不可少, 对史学家的生平、时代、代表作等内容, 让学生提前查阅中英文资料, 在正式上课前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同时, 每次课后根据课堂所讲内容, 将重点、难点等内容以课后习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 这样不但可以强化教学效果,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行文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 西方史学史课程实行双语教学, 既顺应了历史学教学与研究的国际化趋势, 又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史学研究人才。由于西方史学史双语教学正处于探索阶段,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 都亟须更多的探索与反思。

摘要:双语教学是当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和目标。本文重点探讨了西方史学史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并结合教学实践, 深入探讨了西方史学史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西方史学史,双语教学,教学改革,教育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李同艳.浅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三大瓶颈及其解决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S2) .

[2] 李雪茹.创新课程体系提高双语教学质量[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 (14) .

上一篇:胶体金法试剂与EIA试剂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比较分析下一篇:高职商务英语听力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