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部控制

2022-12-15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物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 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拓展了内部控制制度广阔的发展空间, 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

1 何为内部控制

所谓内部控制, 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 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 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COSO报告 (注) 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 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素来源于管理层经营的方式, 并与管理的过程相结合。

2 充分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有其科学的定义和丰富的内容。只有深刻理解内控的内涵才能明确如何强化内控。良好的内控系统应能够确保上述三大目标的实现。上述内控定义说明。

(1) 内控是一种程序, 它意味着向某一终点努力, 但不是终点本身。

(2) 内控是用来取得一种或多种互相区分而又紧密联系的目标。

(3) 内控受人的影响, 而不只是政策、守则或表格。

(4) 只能期待内控为公司管理层提供合理的保证, 而不是绝对的保证。

审计部门以往所提的“合规性审计 (稽核) ”、“效益性审计 (稽核) ”和帐务检查等等都属于专项审计, 也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审计 (稽核) 工作的重心应当转向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再监督, 而对内控的检查评价有别于传统的审计思路, 其目的要明确和全面, 检评要完整和深入。

3 内控与内审的关系

澄清认识, 转变观念, 正确处理内控与内审的关系, 对于加强企业内控实属必要。

3.1 内控首先是经营管理部门的工作

内部控制是公司合理保证其各项目标实现的动态过程。内控程序涉及工作目标的确立, 风险的识别和分析, 针对风险研定控制措施, 并对所采取的控制活动进行监督评审等等。这些控制业务显然首先是各级经营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本文所指的经营管理部门有别于内审监察部门。后者尽管也是内控组织体系的重要环节, 但是独立于前者之外。经营管理部门首先要重视内控, 只有把内控视为本身的基本职责, 才能把这项工作当作硬任务去安排。

3.2 内控主要是经营管理部门的工作

内控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已经在发达国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机结合的理论体系和严谨的操作方法, 很值得我国在国营企业改制和再造其内部治理结构时予以借鉴。

首先, 合乎标准的内控需要公司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遵守正常的职业道德, 而公司的管理层又能够以恰当的管理风格和正确的激励机制, 引导员工创造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 特别是控制文化。

第二, “风险评估”也主要是各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

第三, 当风险已被发现之后, 经营管理者还需要调动机构和人员, 切实执行所制定的“控制活动”, 以便防范和化解风险, 合理保证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四, 在信息科技突飞猛进地发展的时代, “信息与交流”是经营管理中的另一不容忽视的职能。

3.3 财会部门在内控检查评价中的作用

对内控情况进行监督评审第一道检查监督的防线就应由经营管理部门的各级负责人监守;财会部门应当形成化解风险的第二道防线, 财会人员负责行使后台监督的重要职能。业务的每一项收付和债权债务的发生都会在帐面上反映出来, 这本身就是一种监督;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保证这种反映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并有责任以会计资料为依据, 控制企业经济活动按预定计划目标进行, 并报告所发现的违法违规的财务事件;财务主管在会计科目设置、帐务汇总和财务报表分析后也可以发现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种种问题, 促使企业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 加强经济核算, 改善经营管理,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经济效益。

3.4 内审监察部门对内控的再监督负有极其重要的责任

再监督, 就是第三道防线, 稽核监察人员在严密的计划和组织之下, 能够独立地按照法人要求, 有选择地对内控的各方面行使其检查职能, 并能够将检查评价结果直接地反映到高级管理层乃至最高级领导人, 然后有权督促内审监察建议的落实。

新的形势生产企业的内审工作从传统的以对帐目和会计凭证进行核查为主, 转向以对内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为主的审计方式上来。审计人员应认识到这一带根本性的变革, 具有对现代内控理论和方法的超前认知, 并把对内控水平不高的单位和内控意识不强的人员 (特别是管理层) , 进行咨询服务作为内审工作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帮助这些单位和人员转变观念, 加强内部控制。

4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4.1 国有单位内控制度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由于国有小型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比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业务简单, 运转环节少, 在内控制度建设上, 普遍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是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 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 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 存在“重大”无标准, “决策”无民主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 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内部审计没有形成制度化, 该设内审机构的不设, 该配备专职或兼职内审人员的不配置。

4.2 产生上述现状的成因

(1) 产权不明晰。

(2) 没有形成法制制约的大环境。

(3) 人员素质低。

5 关于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 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制度化。

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作用。财政部门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 应当充当基本内控制度制订者和裁判者角色, 发挥引导、督查和处罚三大作用。

(1) 制定基本内控制度。

(2) 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条例。

(3) 分类引导、重点督查、严格处罚。

当前, 我们迫切需要呼唤企业的内部控制意识, 需要理直气壮地在微观经济中加强管理和控制。要让人们明白:改革不是万能的, 企业应下大决心, 花大力气, 整章建制, 严肃纪律, 把控制的水平提起来, 让改革和控制一同成为企业化解风险, 创造效益的武器。

摘要:解决中国的国营企业问题尚需要深入出动微观机制的最本质的问题, 即企业的控制问题。体制改革不是万能的, 要紧的是微观机制的改造。我国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控与内审,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 冯淑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我国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 (2000年11月28日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冯淑萍同志在内部控制制度研讨会上的讲话) .

[2] 吴水澎, 陈汉文.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会计研究》) .

[3] 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 (《会计研究》) .

上一篇:浅谈房屋安全鉴定对房屋裂缝的处理下一篇:浅论婚内财产分割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