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2022-10-24

第一篇:创意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响水地税“三餐服务”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张祝行

今年来,响水地税局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的全省中心工作,推出别具风味的“三餐服务”,全力为企业转型升级加力助跑,深受纳税人欢迎。

一、推出政策服务“特惠餐”。落实企业所得税优惠,开动政策落实“直通车”,快速为辖区内相关企业办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节能减排、高新技术税收减免等手续,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步伐。

二、推出效能服务“特别餐”。“税务行家”、“征管能手”深入转型企业,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服务,支持企业“走出去”。开辟办税大厅“绿色通道”,为转型企业实施假日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限时服务,开通税企互动信箱、建立QQ交流群,又好又快地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三、推出减负升级“特色餐”。落实技术转让和创业投资税收优惠,推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落实“三农”税收优惠,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同时,推出全程服务、涉税风险提醒等举措,激发企业创新转型,推动企业加快发展。

第二篇:党建+融合 助推企业转型升级(2016.3.3改)

党建+融合 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江西洪大集团党委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模式 江西洪大集团是江西省大型非公有制商贸集团和全省商贸龙头企业,旗下的洪城大市场是个私民营经济高度集中的平台,是全民创业、百姓创富的大基地,在新的创新创业时代, 洪大集团大力推进“党建+”工程,让红色生产力在企业发展中有形、有力、有为、有效, 全力助推企业发展, 通过“党建+融合”,把党的先进思想和理念融合到经济发展、融合到企业文化、融合到百姓创业、融合到转型升级、融合到服务民生中, 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做到党建、经营比翼双飞,开创了发展强、党建强的双强新局面,真正使党建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

一、融合企业发展,让党建+在企业中“有形”

让党建+融合在企业中“有形”。洪城大市场的商户来自五湖四海,其中有下岗工人、农民工、知识分子以及企业领导等多种成份构成,如何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起来,让他们流动不流失、离岗不离党,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多年来,在余小玲书记的带领下,洪大集团党委针对市场流动党员、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多,组织难集中的现状,在市场中广泛开展了“五共党群组织建设”,即“共建组织、共抓队伍、共谋发展、共促和谐、共创先锋”,形成以党委、工会、团委、商会“1+3四位一体”具有鲜明洪大特色的党群共建模式和组织体系,首创把支部建在市场和楼宇中,建在产业链上,建在致富项目上,通过上门走访、问卷调查、座谈沟通等形式,及时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把党支部扎根在市场中,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于企业发展之中,党委始终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党政班子形成了目标同向、价值同行、发展同步、工作同力的和谐氛围,使党

组织成为企业发展的向导、决策的参谋、思想的保障。

集团党委针对市场特点打造的党组织“亮旗”、流动党员“亮身份”、党员经营户“亮牌”的“三亮”工程,构建以党员为链条的诚信体系,把诚实守信、文明经商的“党员创业岗”作为品牌来打造,全面提升党组织建设水平和凝聚力。“三亮工程”己成为洪大集团非公党建的亮点,通过实施党员承诺制、先锋岗、责任区,党员在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中,始终走在前、干在先,党员成为诚信经营的带头人,消费者信得过的品牌。商户陈功利是被授予“党员创业岗”牌的第一人,自从店里面挂起来了“党员创业岗”牌,诚信度和约束力更高,由原来的散货、杂牌转变为品牌经营,生意也越来越红火。陈功利的事迹在市场上广为传播,激发了大批党员纷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因而带动一大批普通商户也不断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促进市场和谐繁荣。如今凡授予“党员创业岗”牌的党员经营商户,投诉为零,工商、税务、质检抽查满意率最高,成为市场最信得过的“品牌”。而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增强,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人数已由成立初的17人增加到326人。

二、融合创业创新,让党建+在企业中“有力”

让党建+融合在企业中“有力”。围绕商户创新创业,为党员发挥作用, 加强互动交流, 洪大集团党委搭建了学习交流、服务群众、爱心互助、创业致富、资源整合、形象展示六大平台,使创新创业更贴近时代、贴近发展、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形成了覆盖全市场的党建服务网络,促进了市场的和谐发展,让党建在企业中更加“有力”,余小玲书记表示。

据了解,洪大集团党委依托六大互动平台,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高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水平,积极开展了“一帮、二带、三服务”。

“一帮”就是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帮助身边的人共同富裕起来;“二带”就是带头诚信经营、做榜样,带头创业致富、谋发展;“三服务”就是服务于经济发展、服务于商户维权、服务于百姓创业。我们采取党委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商户的工作机制,积极搭建党员、商户、员工之间的沟通协调平台,建立了党员服务之家、维权中心和“调解委员会”,设立市场商户信箱,收集商情民意,让党组织成为协调关系的桥梁和纽带,群众可依靠的“主心骨”。同时,引入互联网技术,搭建了洪大党建网和支部微信群, 成立了全省首家女农民工之家,创客俱乐部、就业服务站、帮扶服务站和爱心妈咪小屋等,整合并形成了包括人才引进、法律援助、融资互助俱乐部、心灵驿站、三师室等在内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凝聚人心,服务发展的作用以及网络交流与传播短、频、快、实的作用,面向商户提供就业、就训和子女就学等全方位的贴心服务,通过融资俱乐部及搭建融资平台,为商户解决短期融资贷款达10多亿元。2015年,扶持了涵盖18个行业的53个创业项目。

三、融合企业文化,让党建+在企业中“有为”

让党建+融合在企业中“有为”。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集团党委创新地把党建+融合于企业文化之中,打造出涵盖“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独具特色的洪大党建文化和企业文化,通过企业党组织这个平台,为企业培育出各具特色的企业品牌文化、创新文化、和谐文化和公益文化,使党建工作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员工的实际,将企业文化转化为一种看得见的生产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学习党的优秀革命传统,弘扬党的红色文化,我们通过成立洪大党校, 设立党员议事室,举办‘党旗引领、和谐创业’党员签名活动,多次组

织开展学习讲座、经验交流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迎新晚会、参观革命圣地等多种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商户的热情和潜能,凝聚党员力量,让党员商户耳濡目染红色文化,提升党员商户的政治素养,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商户的精神面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洪大集团纪委书记王跃军谈到。

据了解,多年来,洪大集团党委还积极倡导诚信经营、保护环境、奉献爱心、构建企业与员工,企业与商户,商户与商户之间和谐发展的绿色文化。经常组织开展“党员先锋岗”、“诚信商户”、“公益大使”和“洪大精英”等多项评选表彰活动,用先进典型来启迪和激励党员,通过推优评选,许多商户当选为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劳模、巾帼标兵,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推动行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在绿色文化构建过程中,仅2015年就有百名商户被授予全国文明诚信示范商户,为企业争夺了荣誉。

与此同时, 在党组织的引领下,集团党委积极打造阳光慈善文化,组建了3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开展义工为民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开展扶贫帮困等爱心公益活动,设立爱心基金会,开展抗震救灾、捐助希望小学、爱心助残,慰问南昌S0S村、养老院等,连续五年参加“南昌慈善一日捐”活动,累计捐款280万元;连续5年义务高考送学子,共接送高考学子3000多人次。多年来, 洪大集团共捐款捐物达3000多万元,参加公益活动近6万人次,直接帮扶对象多达2.5万人次,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奉献爱心。同时,积极扩大就业渠道,为创业者搭建创业致富平台,组织开展了多次帮扶农民工、百姓就业和大学生专场招聘会活动,近年新增就业岗位4000余个。为此,洪大集团荣获“江西省优秀公益慈善单位”、“江西省爱心助

残企业”等十多个荣誉称号。

四、融合转型升级,让党建+在企业中“有效”

让党建+融合在企业中“有效”。“传统的商业模式必须变革,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这是洪大人共同的呼声,洪城大市场升级改造项目是响应国家十二五规划,南昌旧城改造和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重点工程。集团党委紧紧围绕新洪城大市场建设项目,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引导企业紧跟国家决策部署,积极主动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带动支部、商会组建商户顾问团,举办商户座谈会,深入市场对商户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商户的需求,为新洪城大市场选址、规划、招商建言献策,做好新老市场的拆迁维稳工作,主动化解商户在招商和搬迁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洪大集团党委广泛联系群众的模式赢得了商户的积极响应和配合,市场内商户都强烈地表达了“紧跟洪大、抱团发展”的心声。

与此同时,洪大集团党委多次组织“我为新市场献一策”、“洪大为我添平台,我为洪大添什么?”、“党建电商双促进,融合创新助升级”等多种主题研讨会,激发更多的思想火花,市场各商、协会组织争相抱团发展,商户也纷纷对自身的未来发展进行筹划布局,其中市场内裤业商户成立江西省裤业协会,抱团布局,在新市场附近组建裤业产业园,与新洪城大市场相互呼应,形成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力争打响江西裤业的品牌,面向全国争创一流„„

在新时代、新常态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深深感受到党建工作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有为的真谛。洪大集团党委将积极探索党建+模式的新方法、新途径,进一步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

谐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党建+融合”在企业的发展中更为“有形、有力、有为、有效”,切实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红色动力引擎,以党建助力商贸发展,让党建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转型升级,助推发展

转型升级、助推发展活动心得体会

当前,我县“转型升级、助推发展”主体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要动员和组织全县广大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着力解决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工作作风、效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围绕如何使我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深入思考,结合运管所的工作实际,谈谈个人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运管部门在加强运政管理建设中要“转型升级”

1、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方法的提高

没有正确的工作方法,要完成任务是不可能的。基层运管部门的同志,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担负着繁重的运政执法工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许多方面都成为表率和榜样。但是从“转型升级、助推发展”的要求来看,仍然存在着提高的必要。这主要是工作方法的提高,面对不同的工作实际,需要勇于创新。

以我分管的出租车管理工作为例,出租车投诉受理制度、打击非法营运车辆执法流程、处理结果回告制度、处理文书管理制度、运政执法稽查制度,行政审批统一受理、限

时办结工作机制等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工作规范和工作方法,有着其具体和特定的规则和要求,要做好出租车管理工作,不但要有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热情,还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应用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完成工作要求。我们既要做立场坚定、思想觉悟水平高运政执法工作者,还要做运政工作的行家里手。这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

2、运政执法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运政执法工作的内容是既定的,但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工作,对工作理念进行优化和转型升级,是与加强运政执法能力的目标和要求一致的。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不仅能提高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同时,建设服务型运政部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树立政府的权威。

二、运管部门履行职能要“助推发展”

1、维护运输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营运

以打击各类扰乱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组织开展“打非治违”专项稽查行动,特别是联合交警部门,组织开展了规模较大的专项打击非法营运活动,共查处“黑出租”xxx辆次,查处“黑客运”xx辆次,查处非法营运货运车辆xxx辆次,纠正违章经营行为xxx起,有力

打击了非法经营者的嚣张气焰,保障了我县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转。全年共受理举报、投诉、咨询共xxx起,处理及回复率达100%,未发生违规执法行为和公路“三乱”问题。我所把运政稽查工作作为促进安全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改善政府形象、检验执法能力的重要切入点,采取坚决措施,组织声势浩大的打击非法营运行动,使我县道路运输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协调发展。因此,维护运输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营运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运政执法形象

今年,我所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紧紧围绕道路运输管理中心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不断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解决广大干部职工行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推进依法行政和便民服务工作,制定了我所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与各公交公司签订了内容详实、责任明确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保证我县公共交通事业安全有序的进行。为此我所举办运政执法人员岗位培训学习制度,培训内容有国家法律法规、道路运输管理法规规章、执法文书的使用和填写、执法行为、执法用语、执法着装、职业道德教育、荣辱观教育等,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心理素质和道德涵养等。;同时我所坚持把反腐倡廉工作作为长期工作,加大对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力度,继续实行行政

审批统一受理、限时办结的工作机制。

以上就是我在此次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四篇:强化楼宇招商 助推转型升级

楼宇经济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而出现的一种新兴都市特色经济,是以商务楼宇为载体,通过开发、出售或出租商务楼宇,招商引进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从而产生持续性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萧山区的楼宇经济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在突破资源瓶颈约束,实现制造业升级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楼宇经济已越来越显现其发展优势。为加快推进我区楼宇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创新楼宇招商模式,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实地走访相关职能部门、商务楼宇、企业,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对我区的楼宇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意义

楼宇经济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占地面积少、科技含量高、集约功能强、产值效益大等特点。“一幢楼宇胜似一条街”、“一幢楼宇相当于一个工业小区”,楼宇经济所蕴涵的巨大能量,已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得到充分证明。2008年,上海一个月税收超过1亿元的“亿元楼”就有50幢。2010年,北京CBD中心区的国贸中心、SOHO现代城、北京财富中心的税收均超过10亿元。当前,国内生产性服务企业总部正在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转移,我区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

(一)发展楼宇经济,有利于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发展楼宇经济,可以为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基础条件,可以将商务写字楼聚集到一定的区域内,形成功能良好、配套齐全的信息、咨询、中介、物业等服务市场商务圈,加速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带动房地产业、商贸业、物流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配套产业链的完善和高端服务体系的建立,促进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

(二)发展楼宇经济,有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我区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正在大力推进“五大新城”的建设。加快新城建设,培育壮大楼宇经济,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区城市发展形态,变平面发展为立体发展,变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向空间求发展,向楼宇要效益,从而实现发展空间的立体调整,有效化解我区土地资源日渐稀缺的矛盾。发展楼宇经济可以不断培育壮大中心城区的税源,是保持税收快速健康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支撑。

(三)发展楼宇经济,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

发展楼宇经济,建设一批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服务配套齐全、建筑风格鲜明的商务写字楼宇,必将大大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通过发展楼宇经济,致力于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总部、研发中心和新型业态的落户,可以加速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在我区的集聚,不断提升城市服务、辐射功能,进一步凸显我区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

(四)发展楼宇经济,有利于开展招商引资,提升壮大总部经济。

配套完善的商务楼宇是总部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和必要载体,对总部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当前,大部分世界知名企业已在中国设立区域总部,很多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也加快了扩张的步伐。萧山区作为杭州市的经济强区,经济基础、城市设施、商务环境等条件相对较好,是企业集团进军

二、三线城市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将有效促进我区的载体设施的完善和投资环境的优化,从而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总部落户,形成总部集聚中心。

二、楼宇经济发展现状和基本特点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萧山区的楼宇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全区涌现出一批“亿元楼”和“千万元楼”,其中绿都世贸广场上缴税费达2.21亿元,商会大厦上缴税费3000万元以上,国际创业中心、恒隆广场、绿都泰富广场、供销大厦等楼宇实缴税费也超过1000万元。据工商部门统计,大型商务楼宇入驻企业日益增多,如太古广场已入驻企业265家,绿都世贸广场已入驻企业149家,百瑞广场已入驻企业149家,泰富广场已入驻企业149家,心意广场已入驻企业120家。

(一)商务楼宇相对集中,聚集区块尚未形成。

目前,我区商务楼宇主要分布在北干、城厢、宁围三个镇街,形成了以市心路为纵轴,金城路为横轴的楼宇集中带。北干街道楼宇密集度相对较高,绿都世贸广场、商会大厦、恒隆广场、太古广场、心意广场等大中型写字楼均聚集于此。城厢街道和宁围镇的楼宇相对集中在城区功能性较强的市心路沿线,如供销大厦、百瑞广场等。但我区商务楼宇还处在写字楼个体发展这一历程,商务楼宇的聚集度相对不高,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楼宇聚集区。目前,仅仅北干街道初具规模,其他镇街的商务楼宇分布较为零星,商务楼宇的发展自发成分仍然较大,商务楼、住宅楼混建混杂的现象也还十分突出。

(二)楼宇特色逐渐凸显,规模效应尚未形成。

1、写字楼宇效益可观,行业分布较为混杂。我区现有的商务写字楼效益日渐凸显,商会大厦、国际创业中心、绿都世贸广场、泰富广场等税收都超过千万,尤其是绿都世贸广场,2010年税收超过2亿元,成为商务楼宇中的领头羊。但从现状看,楼宇内行业分布混杂,一座商务楼中,往往存在着传统服务业、制造业、信息产业等多种业态。同时,性质类似的企业又散落在各栋楼宇之中,彼此之间同质竞争,资源内耗严重,产业的聚集性不强。现有商务楼宇以商住楼为主,大多数为综合性楼宇,且楼宇专业化特色不强,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产业聚集效应,特色楼宇为数较少。

2、外贸楼宇亮点突出,规模效应尚未形成。我区商务楼宇中外贸特色最鲜明的是萧山国际创业中心,2010年入驻企业的销售额达2.3亿元,税收1515万元,成为我区外贸楼宇的先行者。经过多年的楼宇招商,中心已形成一期8000平方米,二期20000平方米的建筑规模,共引进外资企业42家,总投资达5亿美元,注册资本3.02亿美元,合同外资2.4亿美元,实到外资2亿美元。中国绿线、汉力国际微电子、信核数据、先临科技等一大批高科技创业企业先后入驻,这些项目均有较强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同时,一大批外贸楼宇正在不断壮大,像泰富广场、太古广场、心意广场等商务楼宇中外贸企业的比重均超过40%。但现有的商务楼宇中,外贸楼宇的数量还相当较少,楼宇内其他行业的比重还大于外贸企业,外贸特征也还不显著。

3、商贸楼宇日渐崛起,总体实力有待增强。近几年,随着萧山城区建设的不断发展,商贸特色楼宇也日渐崛起,目前主要有银隆百货、恒隆广场、开元加州阳光三家,这些楼宇不仅聚集了一批世界顶尖的销售品牌,还带动着餐饮、健身、休闲、购物等产业的迅速发展,成为我区商贸行业的引领者。但与杭州大厦、银泰百货、解百等几家商贸航母相比,我区几家商贸楼宇总体实力还有待加强,销售额、利润、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差距还十分明显。

(三)入驻中小企业居多,上规模企业数量少。从入驻商务楼宇企业规模看,现有商务楼宇入驻多为成长性中小企业,其规模相对偏小,注册资本小于500万的企业数量超过60%。以心意广场为例,现有入驻企业120家,注册总资金7.72亿元,其中注册资金超过1亿元的仅2家,仅占总数的1.7%;注册资金在1千万元—1亿元的有27家,占总数的22.5%;注册资金低于500万元的企业有91家,占到总数的75.8%。

由此可见,我区楼宇经济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但与下城、西湖等先进城区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区未来的楼宇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三、萧山楼宇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从萧山的情况看,目前已经具备了发展楼宇经济的条件,主要表现在:

(一)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萧山位于长三角城市群重要节点,地处钱塘江南岸,是杭州的南大门,临江近海,地理位置优越,且交通便捷,拥有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的萧山国际机场,占地7707亩的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已全面启动。境内多条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穿境而过,“海、陆、空”立体交通优势突出,是名副其实的“浙江交通之枢纽”。

(二)产业优势日益突出

我区经济总量较大,工业经济发达,2010年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0.06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82.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4486.02亿元。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主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实践“内强总部、外拓基地”和“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得到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扎实。

(三)三产行业迅速发展

楼宇经济的主要业态是三产服务业,随着萧山区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速,萧山区产业结构已从改革开放时期的“

一、

二、三”转变为“

二、

三、一”结构。201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20.03亿元,增幅14.9%,总量在浙江省二十个经济强县(市、区)中位居第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萧山城区发展楼宇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总部经济持续壮大

近年来,鉴于大企业、大集团受土地要素制约日益加剧的实际,我区有针对性地实施 “留根工程”,鼓励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在把总部留在萧山的前提下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探索发展以总部经济为主要业态的楼宇经济。2010年,全区总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引进总部企业1家,使全区总部企业总数达到47家。全年共实现销售产值2569亿元,实现税收47亿元。

(五)城市功能不断健全

近年来,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萧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区全面实施“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经过不断发展,我区已初步构筑了现代化的城区框架和产业体系,特别是“五大新城”和城市综合体的构建,机场二期、钱江九桥、十桥、庆春路过江隧道、地铁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城市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交通、通信、金融、休闲、购物等环境不断优化,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逐渐集聚,发展楼宇经济前景看好。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差距和不足,特别是与西湖、下城等先进城区相比,我区楼宇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起点较低,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

(一)楼宇起步较晚,发展意识不强。

与杭州西湖、下城等老城区相比,我区楼宇经济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很多工作尚未真正“破题”,全社会对充分挖掘楼宇资源、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的意识还不强,对楼宇经济在推进经济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总部经济”、“税源经济”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把楼宇经济简单看作是“房产经济”、“出租经济”。因此,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当前发展楼宇经济的首要任务。

(二)发展机制缺乏,楼宇底细不明。

发展楼宇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主管部门明确、多个部门协调、所属镇街支持的立体多方位工作机制。在工作责任方面,目前我区尚未真正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楼宇经济工作机制,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发改、经发、外经贸、建设、工商等多个部门,缺乏统一的牵头协调单位,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在工作力量方面,与杭州老城区的街道相比,我区相关镇街除了要负责日常的社会管理事务外,还有重点工程建设、拆迁安置等任务,难以在发展楼宇经济上安排更多的精力;在考核激励方面,我区虽出台了相关的鼓励政策,但相关镇街发展楼宇经济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我区目前对楼宇经济的“家底”尚未有全面具体的掌握,特别是对楼宇景资源状况、楼宇企业入驻状况、楼宇税收情况等不清,对楼宇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也不能予以及时解决。

(三)规划相对滞后,配套体系不全。

与发展高标准楼宇经济的要求相比,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硬件仍旧滞后,配套环境有待改善。老城区成熟区域虽然商业、生活配套完善,但楼宇建造时间较早,硬件设施老化,一些楼宇还存在电梯运行缓慢、停车泊位紧张、物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如国贸大厦、中港大厦、华通大厦都没有配套停车位。新区楼宇主要沿市心路、金城路两侧开发,在硬件条件上有了一定改善,但存在着缺乏统一规划,商住严重混杂等问题。一些楼宇在开发初期功能定位不明确,特别是停车位配备不足,导致实际投入使用时停车难制约其发展,从而被一些拟入驻企业一票否决。此外,业主在开发时片面追求“短、平、快”,只注重投资汇报和资金回笼,建成后又急于销售,配套服务相对滞后,制约了楼宇经济的发展。

(四)招商平台稀缺,引资力度欠缺。

一些地区楼宇经济发展迅猛,关键在于其突破了招商这一重要环节,建立了政府、业主、中介三位一体的立体招商模式,通过实施“大招商”战略,成功引进高质金融、高端商务和高新科技等“三高”企业的入驻,有效壮大了本地的楼宇市场快速发展。相比之下,我区楼宇招商信息平台和招商引资队伍等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统筹,部门与开发业主之间的合作协调较少,楼宇所在的街道、镇的招商机制不够健全,对入驻企业的优惠奖励和扶持壮大的政策也相对欠缺。

四、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目前,我区楼宇经济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既有发展的条件,也有发展的潜力,更有发展的机遇。抢占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利用我区的区位、产业优势,加快引进国内外大型公司、知名企业的集团总部,协调发展金融商务、中介咨询、现代物流、法律会计等现代服务业,形成由区域性特色商务楼组成的产业链,不断提升我区城市经济的核心竞争力,重点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引导是发展楼宇经济的重要前提。一要进一步加速我区楼宇经济发展,就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发展楼宇经济作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二要加强对商务楼宇发展的统筹领导,明确工作主责部门,承担起全区楼宇经济发展的领导任务,及时掌握分析协调楼宇经济发展中的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要鼓励镇街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发展楼宇经济的新方法、新措施,鼓励有条件的社区、企业参与楼宇经济建设,对已取得一定成效的镇街、企业进行广泛宣传和表彰。

(二)制定发展规划,加快楼宇建设。

要解决我区楼宇经济先天不足的问题,必须重视政府规划引导的作用。一是编制发展规划。要紧密结合城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相关产业布局规划,科学制定楼宇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导楼宇经济科学快速发展。明确楼宇经济发展定位,形成以钱江世纪城、市北新区为核心,沿市心北路、金城路为轴的楼宇经济集群;二是加快建设步伐。整合楼宇地块资源,引入设计理念先进、管理水平搞的刚底层开发公司,着力开发建设智能化程度高、配套功能齐全、建筑风格鲜明的高档商务楼,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的精品商务楼宇。三是实施旧楼改造。按照“一楼一策”的原则,制定更新整治计划,对一批老楼宇进行全面改造,鼓励楼宇产权单位通过包装策划、置换改造等形式,予以整合盘活,提高商务楼宇的档次。

(二)做好调查摸底,完善扶持政策。

楼宇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政策引领。制定出台完善的扶持政策,首先,政策要有依据性。对城区现有的楼宇资源要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排查,对商务楼宇的产权单位、数量、面积、入驻企业、空置房源、经营情况、税收情况及归属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摸清底子,为楼宇经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依据。其次,政策要有倾斜性。要通过设置相关前置条件,在土地招拍挂时给予相关的政策倾斜,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开发建设高档商务楼宇。对入驻企业实现一定的政策导向,重点吸引金融商务、创意设计、高新科技等高附加值的企业入驻。再次,政策要有引导性。通过相应政策的制定,引导企业积极发展壮大。对入驻区内楼宇的总部型企业,根据其税收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财税扶持,吸引更多楼宇经济相关企业的集聚。开展楼宇品牌星级评定,对新评定的星级楼宇予以奖励。对楼宇租售率、企业注册率、纳税额等上规模、物业管理佳、有特色的楼宇相关工作主体予以奖励。第四,政策还要能调动积极性。商务楼宇是城区街道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是街道发展经济的“三产园区”,要进一步通过政策激励,特别是调动城区街道的积极性,通过税收按比例返还、招商业绩与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等措施鼓励其在楼宇招商、管理、服务等方面加强工作。

(三)加大推介力度,强化楼宇招商。

萧山楼宇经济的发展,重点在于招商。一是建立招商信息库。全面开展辖区内商务楼宇资源的调查摸底,建立已建、在建和待建楼宇信息数据库,真正做到“一幢楼宇一个子信息库”,准确掌握楼宇的周边环境、建筑面积、配套设施、合作方式、价格(租金)等基本信息,并进行定期更新管理,为楼宇招商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二是健全招商体制。坚持政府主导力、业主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尝试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运作方式,创新楼宇招商机制。加强相关职能部门、镇街的招商力量,建立专业的楼宇招商队伍。同时,建立健全部门与楼宇业主间的招商合作关系,鼓励楼宇开发企业自主招商。三是加强招商推介。进一步包装策划我区楼宇资源、楼宇特色和楼宇优势,编制楼宇经济招商手册、建立对外推介网络平台,利用各种媒体、网络及时发布信息,拓展推介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我区商务楼宇对外的知名度。四是拓展招商渠道。加强与外商联系,积极与各类知名中介机构合作,搭建对外推介的平台;赴上海、北京等城市开展楼宇经济专场推介招商活动,吸引高层次企业入驻;加强与区外企业在萧分支机构的联系,动员企业将总部迁入我区或在我区成立子公司;支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不断优化对本地企业总部的服务,处理好“引进来”和“留得住”的关系。

(四)加强环境建设,健全服务体系。

楼宇经济的发展与软环境的建设密不可分,没有软环境的大改善,就没有楼宇经济的大发展。一是建立服务体系。发挥政府对商务楼宇的服务作用,将政务服务延伸到楼宇、企业,整合党、工、青、妇及税务、劳动、工商等部门的力量,形成服务商务楼宇的工作合力,营造宽松、有序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强环境建设。结合“城中村”改造,重点解决商务楼宇周边环境问题。促进生活性服务业项目的开发,在商务楼宇聚集区域引进相配套的商业零售、餐饮休闲、文娱乐等服务项目。三是注重管理效果。楼宇的管理服务要更加突出楼宇效益的提升,在抓楼宇建设、抓入驻率的同时,更要抓企业注册率,从而切实提高我区商务楼宇的质量和产出率。

第五篇:副校长“转型升级,助推发展”心得

“转型升级,助推发展”心得

——做一名合格的副校长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领导干部的当务之急,尤其作为校级领导,应该用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支撑,具备厚重的知识基础和文化底蕴,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同时还应具备协调上下级关系的能力等。作为副校长除具备如上各种素质和能力的之外,最应该做到,而且是很难做到的一点就是能够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即准确定位。

从所周知,副校长在工作上要对校长负责。依据分工任何一位副校长都要协助校长分管某一项或几项具体工作。一位合格的副校长或者说聪明智慧的副手应该使校长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大事、谋大计。而副校长如何自我定位,怎样演好自己的角色,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学校领导班子的和谐稳定、战斗力的强弱以及学校的发展。

工作之初茫然无措,既像无头苍蝇,又如冷手抓热馒头,心中无数,工作无序。尤其是无法给自己准确定位,所以根本谈不上做好校长的得力助手了。

至从参加领导干部提高培训后,尤其是多次收看全国各地几位专家教授的讲座视频,并联系工作实际,本职工作渐入佳境,逐渐理清了工作脉络和头绪,驱散了积郁在心头已久的愁云,心里也渐渐阳光起来,并开始对副校长一职有了新的解读和认识,与此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似乎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这样的培训对于我来说绝对是

一次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我、提高自我的大好机会,并以此为契机,改正不足,缩小差距,完善自我。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和践行的。

一、找准位置,工作到位但不越位

在提高培训过程中,我通过自学,查找各种与副校长职责相关书籍与资料,文本中几乎都明确地写道:“副校长协助校长分工负责领导管理学校的教学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总务后勤工作。”可见,副校长分管的某项工作是协助校长分管,所以作为副校长首先就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坐标,当好配角。正所谓:志明则清,位清则正。

有的人将正职和副职比作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还有人把正职和副职的关系比作影视戏曲作品表演中的主角与配角。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红花还需绿叶配”,讲的都是副职和正职的通力合作是十分重要的。

故此,在日常管理中,我始终恪守两点,一是不越位。在学校领导班子中,校长总揽全局,负总责,属于核心地位,而副校长虽独当一面,但仍处于从属和“配角”的位置上。因此,我时时提醒自己,并不断强化“配角”意识,绝不喧宾夺主,不越位,不抢位,甘当配角。但各项工作的完成一定都到位。二是不越权。通过工作实践,我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对份内工作严格按照“有职有权,责权统一”的原则,在大胆用权的同时,绝不把分管工作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不“独断专行”和擅自拍板,经常向校长和学校领导班子汇报工作,服从集体的领导。

二、当好参谋,不揽功推过

通过培训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副校长是学校集体决策的参与者,要善于当参谋,要协助校长正确决策。所以,我始终紧密结合本岗位职责,多谋份内之事,为校长和学校领导集体决策提供准确适时、客观公正的依据,出良谋、划优策。

作为校长的得力助手,我不断强化和牢固树立“真抓实干”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左膀右臂”的作用,争当“开路先锋”。既不畏手畏脚,又不把担子全部扔给下属。首先做到揽分内之事,高质量地完成份内工作;其次揽琐碎之事,主动为校长分忧,尽可能不上交矛盾,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再次要揽难办之事,不揽方便容易之事,不揽有功有利之事。

通过实践我还感悟到,副校长作为学校集体中的一员,身为助手,必须增强全局观念,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工作中搭台不拆台,自觉维护领导班子团结。一是要树立工作“一盘棋”的思想,不打“小算盘”;二是要当“正人君子”,不搞“小动作”,胸怀坦荡,虚怀若谷,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三是要“照镜子”,不“打手电筒”;四要搞“五湖四海”,不另立“小山头”,不“拉帮结伙”,不搞“独立王国”,极力维护校长这一“主角”的地位和权威。

三、守岗尽责,任劳任怨,争创一流工作

学习和实践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守岗尽责”的内涵是丰富的,应该包括认真学习与自己分管工作的相关的方针、政策、先进的工作经验,研究自己分管工作的相关背景、了解过去怎么样,现在面临什么

样的形势,工作对象发生了哪些变化等等,努力研究并掌握工作的基本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工作得到实质性的进展并取得实效,这才是对校长最大的支持,才是对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最大的贡献。

我以为“任劳任怨”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素质。这就要求我在工作中不但要勤奋工作,还要从大局出发,从维护领导班子团结出发,勇于承担责任。我在一个干训材料上看到一位副校长在总结自己工作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工作中应该有推功揽过的精神,作为副校长,在学校工作出现问题时,首先要维护校长的形象和领导权威,勇于承担责任,在有成绩时,要首先肯定校长和其他领导以及大家的工作。绝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其实这位副校长所说的“推功揽过的精神”就是“任劳任怨”,工作自己多干点,责任自己多担点,功劳荣誉远离点。

在自我提高学习中,我还读懂了什么是“人文精神”,有识之士把“人文精神”概括为三句话:“扎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别人提醒的自觉;关爱他人的善良。”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这样的人文精神,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在他心目中就一定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作为副校长就应具备“任劳任怨”这样的修养和素质,应该忠诚于教育事业,甚至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有了这种事业的神圣感、使命感、责任感,工作中吃点苦受点累,或者因为不被人理解而受到一些责难就都可以承受和宽容。我在工作实践中已经感受并体会到,宽容是一种美德,它是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一剂良药。正如一位关系学大师所说的一句名言:“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宽容大度,

他就一定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的工作也就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总之,当副手也是一种社会分工,也是工作的积累和历练,在其位谋其政,我担任了副校长这一职务,就要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常以“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来鼓舞和鞭策自己,用聪明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去完成自己的未竟事业,去铺就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

上一篇: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下一篇:初一语文诗歌四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