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诗词英译的“三美”体现

2022-09-12

许渊冲教授可谓是译林奇才。他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了两行小字“书销中外40本, 诗译英法唯一人”。他共有50余部作品, 其中有中英、中法互译的文学作品, 他还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学名著, 从《诗经》、《楚辞》开始, 到近现代的黄兴、毛泽东等人的诗词, 摘要一一译成英语韵文及法语韵文出版, 已初步勾勒出中国文学史中韵文的发展脉络。这一工作堪称译林一大壮举。许先生致力于把中国文化精粹推向世界, 为中国文化登上世界文坛宝座开辟了道路。在翻译理论上他提出了一些影响深远的理论, 比如, 译文与原文“竞赛论”, 诗词翻译的“三美”说, 即意美, 音美, 形美, “三化” (深化, 等化, 浅化) , “三之” (知之, 乐之, 好之) 等。其中, “三美”说对诗歌翻译具有开创性的指导作用。而他的译作也不无体现了这一宗旨。

1 许渊冲的诗译“三美”说

许渊冲的“三美”说应该是借鉴于鲁迅。他曾提到“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学至文章》中说过:汉语具有意美、音美、形美三大优点。”他是把关于汉语的这三美推及翻译领域中, 由此也可从一个侧面说明他是主张意译的, 因为汉语就是一种表意文字, 没有很严密的语法规则。而从“三美”说的翻译原则来看, 许渊冲也主张应首先追求意美, 其次求音美, 再从求形美, 并力求三者统一。另一方面, 许渊冲对严复提出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中“雅”的认识自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认为“雅就是文字古雅或风格高雅”, 这也说明了他在翻译中对“美文”的追求。

2 意美

在2 0 0 4年1月中国中央电视台第十套《大家》节目对许渊冲的专访中, 他从诗歌翻译的角度对“意美”进行了剖析。早在西南联大读书时他的老师闻一多讲解唐诗就“诗画合一”, 既讲诗又配画, 使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这与中国古诗词的特点很契合。唐诗宋词讲求的就是意境, 作者寥寥数笔, 用简洁的词组或短语勾画出的就是一种“意境美”。许渊冲在翻译中要竭力体现的也就是这种“意境美”。

以王昌龄的诗《出塞》为例: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挥大笔, 写高远, 勾画了秦汉至今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情景。评注家认为第一句诗, 或者说整首诗的“新鲜奇妙”之处在于在“明月”和“关”之前用了“秦”和“汉”。此外, 作者在“里”之前用了气魄宏大的“万”。然而, 专有名词“秦”、“汉”, 还有“阴山”, 以及大数目数字“万”的字面译文有损诗意, 且看作者如何处理这两个棘手的问题的:The age-old moon still shines o’er the ancient great wall, But our frontier guardsmen have not come back at all.Were the winged general of Dragon City here, The Tartar steeds would not dare to cross the frontier.译者采用意译, 大改大动, 将“秦”、“汉”、“阴山”分别译成“ageold” (古老的) , “ancient” (古代的) , “frontier” (边境) 。将“万里长征人未还”译成“The frontier guardsmen have not come back at a l l.”对于三四句, 译者应用虚拟语态, 完全符合原作精神。译文不但再现了原作的意义, 而且行文流畅。许先生不但善于重视原作意境, 而且还善于展示原作精神;更难能可贵的是, 不但善于重视原作字间之意, 而且还善于展示原作的言外之情。杜牧有一首《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朴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我们从字面上可以看到深秋的景致, 自得其乐的宫女, 从字面外可以体会到深宫女子凄凉冷落的心情, 对中国历史, 文化一无所知的外国读者能了解作品的弦外之情吗?译者用他那支神化妙笔勾画出这幅有声有色, 有情有意的图画。

The painted screen is chilled in silver candle light, She uses silken fan to catch passing fireflies.The steps seem steeped in water when cold grows the night, She lies watching heartbroken stars shed tears in the skies.

译者把第一句中的“画屏”译成T h e painted screen (绘有图画的屏风) , “冷”译成chilled, 第二句中的“扑流萤”译成catch passing fireflies (捕捉飞过的萤火虫) ;把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译成The steps seem steeped in water when cold grows the night. (当夜阑天凉时, 阶梯仿佛浸在水里) , 将第四句“坐看牵牛织女星”译成She lies watching heartbroken stars shed tears in the skies. (她悲伤地卧看天空流泪的星星) 许先生译得忠实, 传神。既显示了静态, 又展现了动态;既显示了色感, 又展现了温度感;既显示了外部活动, 又展现了内心感受。原文的言内之意, 言外之情都真实而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3 音美和形美

许渊冲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世界上唯一把中文诗翻译成英法韵文的”。他在翻译中很讲求押韵和句数。中文古诗词平仄、韵律以及句数的要求非常的严格, 就像“戴着手铐脚镣跳舞一样”。而就在这种严格的诗词格式中诞生了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灿烂的部分——唐诗、宋词, 它们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两个高峰, 是我国古代诗歌史的双璧”。许渊冲在翻译中也自觉地戴上了这副“手铐脚镣”, 除了要传达“舞蹈”的“意境美”而外, 还力求使译文具有严格的韵律、音步和句数, 使译文于原文拥有同样的出神入化的和谐统一与美感。读许渊冲的作品可以发现, 几乎他所有的译诗都韵脚工整, 音步整齐, 句数与原诗相当, 很难读出“自由体”诗的味道来, 因而说其为“韵文”一点不过分。杜甫是唐七律诗的集大成者, 在结构、声律、对仗、练字上都可谓达到颠峰。而其《登高》诗通篇对仗, 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 要传达原诗的“形美”——工整的对仗是很困难的, 现举他翻译的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与大家共赏:

原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The wind so swift, the sky so steep, sad gibbons cry.

Water so clear and sand so white, backward birds fly.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from hour to hour.

Far from home in autumn, I’m grieved to see my plight.

After my long illness, I climb alone this height.

Living in hard times, at my frosted hair I pine.

Pressed by poverty, I give up my cup of wine.

原诗全篇押韵, 每句对仗工整, 并且“萧萧下”与“滚滚来”构成了全诗音响的美和动态的美。这几点在译文中几乎都体现了出来。

4“三美”说的运用

将中文意美、音美、形美这三大特点用于翻译, 特别是用于完美体现了这三大优点的中国古诗词的翻译, 可以说是许渊冲的匠心独到之处。他曾说:“我把创作和翻译都比作绘画。创作以现实为模特, 翻译不能只以原作为模特, 而要以原作所写的现实为模特。”以唐诗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诗词, 特别是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的传世佳作多采用“以物寓情”的浪漫主义风格, 通过山、水、花、鸟、人物等客观事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心中的“美的感受”。这也就是对这种诗歌进行翻译时所要表达的“意美”吧。而且中国古诗词的写作方式就像中国画一样。画面上寥寥数笔写意, 其余全是“留白”, 给观者留下了充分发挥其想象的空间。因而在翻译时译者的再创造余地也很大。而另一方面, 除诗歌以外的其它文学形式中原作所写的不一定都是作者的“心绪”, 而是真实的平凡的丑恶的甚至是扭曲的现实。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美”的再创造应该说不仅与原作对立, 而且是与“现实”相悖的。因此, 笔者认为“三美”说更适合于诗歌翻译, 特别是浪漫主义的诗歌翻译。在进行其它形式的文学翻译时只能部分借鉴。诗歌的“再创造”空间大于其它文学形式。这也许就是许渊冲有资格角逐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吧。正如俄国翻译家茹科夫斯基所说的, “在诗歌和散文翻译中译者的地位迥异:诗歌的译者是原作者的竞争者, 是原作者的敌人, 而散文译者是原作者的奴隶, 只能亦步亦趋, 模仿原作。译者因而在翻译诗歌时有更大的创造性和自由。”而他所指的散文翻译笔者认为就是指的其它形式的文学翻译。

摘要:许渊冲先生用他那支传神之笔展现了原作的“意美”, “音美”, “形美”。在“意美”方面, 他不仅表达原作的表层形式, 而且展示原作的深层含义;不仅表达原作的字间之意, 而且传达原作的言外之情。当原文有几种解释时, 他选择最美的一种。在“音美”方面, 他重视原文的音韵, 节奏。在“形美”方面, 他再现原文诗句的长短, 对仗, 重复。

关键词:意美,音美,形美,诗歌翻译,传神

参考文献

[1] 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4.

[2] 许钧.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

[3] 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2.

[4] 游国恩, 王起, 等.中国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

[5] 张碧波.唐宋诗词赏析[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2.

[6] 郭锡良.唐作藩, 等.古代汉语[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

[7] 许渊冲.唐宋词一百五十首[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上一篇:山地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开发设计初探——以重庆环线马家岩停车场项目为例下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及发展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