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

2023-02-25

第一篇: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

对互联网食品流通环节监管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中国网民人数已跃居世界第一。网络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国人的消费观也发生了改变,“网购”这个词已走进我们的生活,现在通过网络平台即使你足不出户都能买到各式各样你日常需要的商品,其中近年来较受网民欢迎和青睐的是“网购食品”。可由于立法的空白,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不可靠性,导致目前网购食品安全监管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如何加强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也就成为我们工商部门不能回避的责任,也是现在广大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

尽管网络食品交易问题多、隐患多,但对于这种新兴的食品交易模式,我们不能一下子完全否定它,而应积极地去规范和引导,促进网络食品交易良性发展。鉴于目前网络食品交易安全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真空”,本着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的原则,工商部门理应积极参与监管,在实际的监管工作中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

(一)、明确网络食品安全违法处罚依据以及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协作监管分工

由于《食品安全法》没有明确的网络食品交易监管的相关规定及行政部门的监管分工,因此在监管过程中,建议由地方政府

出面,建立一个网络食品监管平台,工商部门与各行政部门共同协调好监管分工与配合,以工商执法人员适用的法律法规为主体,以其他部门的技术力量为依托,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完善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二)、加强对网络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

教育消费者在谨慎进行网购食品的同时,还需掌握一些网购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工商部门应当利用“12315”消费举报平台和消费维权联络点做好有关网购食品安全方面的消费提示和宣传工作,建议消费者到具有经营资格、信誉好的商场或连锁店购买自己熟悉或大家熟知的品牌,留意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是否标有食品安全认证“QS”标记、绿色食品认证标识,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失效日期。

(三)、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监管

网络食品交易都是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完成交易的,加强对其平台的监管能有效杜绝网购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生,明确网络食品销售平台及食品销售信息发布论坛为第一责任人,建议其网络平台禁止卖家通过网络向消费者出售自制、未经许可的食品,积极引导行业自律。

(四)、加强网络食品经营户实名制管理

由于网络食品经营户都无固定经营场所,监管起来相对困难,因此要求规范网络食品经营户实名制是最好的监管方式之一。

(五)、建立网络食品经营户信用评级制度

依托第三方支付平台,对网络食品经营户建立网络食品经营户信用评级制度,动员网民参与网络食品经营户信用评级。对于信用级别低、信誉度差的商户进行技术屏蔽。

网络食品交易安全监管,是我们工商部门面临的新课题,工商部门要在实际监管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不断总结出好的监管办法,我们工商部门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食品生产经营环节小作坊、小摊贩的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建议

食品生产经营环节小作坊、小摊贩的

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建议

食品小作坊、小摊贩非常广泛地分布在人们周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和美味的食品。近年来,在政府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管理逐步规范,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也大幅降低,但是, 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由于经营体量大、规模小、地方散、经营环境乱等因素,导致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仍然教委突出。各相关职能部门对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监管,任然是困难重重。

一 、我区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特点及监管现状 我区目前存在着大量的从事食品生产和加工销售的小作坊、小摊贩,大都分布在城乡结合地带、学校周边、居民聚居区及人流量较大的区域。他们大都从事的是特色的传统食品生产加工行业或快餐类的行业,来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

(一)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特点

小作坊、小摊贩主要是指生产、加工和销售人员低于 10人的食品从业单位和个人。小作坊、小摊贩在我区大量存在着, 目前在食药监部门主要从事豆制品、白酒、酱卤肉、面条、食用油加工,大多规模较小,从业人员较少,其中数量

1 最多的为豆制品加工小作坊,仅梁平区礼让镇从事豆筋加工的小作坊约有500多家(包括没有在食药监管部门登记的);从这些摊贩的经营形式看,主要经营早点、小吃、快餐、水果、蔬菜等。从经营场所看,一般在学校周边、市场周边、小区周边、建筑工地周边、闹市中心隐蔽处、以及人流量较大的叉路口、马路边等城乡结合部,有些还沿街兜售。从经营人员来看,大多为进城务工人员,还有部分城镇下岗职工,这些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淡薄,经营者多抱有投机心理。从经营时间看,多集中在上下班前后、学生放学、节假日等人流量大的时间段。同时,小作坊、小摊贩的生产规模和销售规模很小,主要是对居民提供现时的食品服务,因此,生产经营的门面、从业人员等规模较小,但是,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分布范围及其广泛。

(二)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监管现状 1.完善了法律层面的支持

对于食品生产小作坊、小摊贩的卫生安全问题,食药监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中关于规范和引导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生产经营行为,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整治和管理措施。在市级层面上,2016年11月24日,在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二十九次会议上,通过了《重庆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并于2017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在区级具体开展的工作中,区食药监分

2 局通过大力宣传、规范引导使辖区内的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管理逐步规范,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也大幅降低。截止目前,全区共实施作坊登记管理的有536家,实施备案管理的食品流动摊贩135家(均为市政划定区域的固定摊位)。

2.加大了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培训。

针对“两小”行业在监管过程存在的实际问题,食药监部门在《重庆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发布以后,多次组织开展了,由辖区内大部分“两小”经营单位负责人,共计500余人参加的法规知识宣贯培训会,大大提高了“两小”经营单位负责人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程度。

3.强化监管措施,加强监督执法。

通过加大巡查和监督抽检力度,力求监管全覆盖。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870人次,对536家食品加工小作坊,135家食品流动摊贩进行了拉网式检查,重点检查了“两小”单位的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状况、加工销售场所环境卫生、添加剂使用情况、原材料采购使用及索证索票制度执行等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对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查处。今年以来,共查处违法案件7起,处罚没款4万元,没收不合格食品2000公斤。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针对“两小”单位的食品监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3 但是由于涉及的体量较大,管理职能涉及部门较多,加之前些年监管重心主要放在对大中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对“两小”的监管较为松散,导致目前仍然存在较多风险隐患。

(一)风险控制力弱,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多

大多数食品小作坊、小摊贩从原材料的采购、加工到销售,没有专门的风险控制制度和人员负责,质量安全无法保障。而且,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大都位于环境卫生状况较差的地区,其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不理想。而且大多数小作坊、小摊贩不能保证对生产设施进行有效消毒,加工场所的卫生条件多数不符合要求。小作坊、小摊贩大都没有自我检测的制度和设备、人员,因此,小作坊、小摊贩生产销售的食品难以控制风险隐患,安全质量令人堪忧。

(二)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食品安全意识低

在食药监部门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中发现 , 我区大多数在小作坊、小摊贩中从事食品 生产销售的人只有中小学文化,文化水平平均偏低,大部分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从业人员不了解甚至不知道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因此,食品小作坊、小摊贩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自律准则,对于食品安全没有充分的认识。同时 , 食品小作坊、小摊贩从业人员的自我卫生意识比较差,在生产、销售中不注意自身的卫生状况,极易产生对食品的二次污染。

(三)食品原料来源不明,加工销售食品的基本条件达

4 不到要求

由于“两小”单位,一些摊贩为降低经营成本,进货渠道不规范,采购的食品原料根本无索证索票,加工销售食品的基本的条件都无法达到,如:加工销售食品所需的基本防蝇防尘设施,清洗用工具的饮用水、盛装食品的容器等。

(四)食品加工过程不规范,食品添加剂滥用情况严重在流动食品小摊贩中的餐饮摊贩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餐具的清洗往往在一个盆子或者塑料桶内反复进行,餐具的干净卫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餐饮摊贩为了所加工的食品最大程度的吸引顾客,往往不顾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限量,滥用增色、增香、增味类的食品添加剂,这种现象在加工烧烤类食品中尤为突出。

(五)部门联系松散,监管形成合力难度大

目前,在针对“两小”的监管,涉及到市政、工商、食药监等部门,在法律层面,监管部门管辖环节具体职能基本理清,但是在实际监管工作中仍然有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工作中存在一定漏洞。比如:按照《重庆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的规定,食品流动摊贩的备案公示工作由食药监部门实施,但办理备案公示的前置是对在合法的区域和时段经营食品的摊贩进行备案,严格来讲,我区目前尚无一处区域是划定的合法经营的场所,这样一来食药监部分在实施备案管理工作就举步维艰。

5

三、加强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监管的建议

对于如何加强对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监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进 :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法律意识

要建立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长效机制,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改变过去只重价格不重质量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取向。深入开展消费知识宣传活动,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其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让制假售假行为失去市场。强化对从事“两小”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依法从业、守法经营意识。

(二)创新监管模式,促进社会共治

对于食品小作坊、小摊贩,我们不能一概否认,它们也有它们存在的社会基础和经济条件,我们不能一味的完全打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创新监管模式来实施监管,比如:针对学校周边的食品摊贩,我们可以严格管控“高峰期”。上午七点到八点、下午四点到五点,正是学生上放学的人流高峰,以对校园周边200米内食品流动摊贩严格管控为重点,加强学校周边重点地段的日常巡查。

用标准化的管理来提高对小作坊、小摊贩食品的监管。

6 但是,如果设立较严格的市场准入门槛,将会导致大量人员失业,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加重政府的负担,影响社会稳定;如果放松市场准入门槛,又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无法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关、停、并、转”等各种措施来实施有效监管,以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三)强化督导检查,确保监管工作落实。

在加大上述监管工作的同时,在区政府及区食安办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职能职责分工,开展对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的监管,坚持专项督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推动专项整治行动任务落实。对履职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的单位,采取函告、约谈、通报、等方式,加强工作督导。

7

第三篇:浅谈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食品质量安全关乎百姓生活,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质监部门作为承担全州食品质量安全生产加工环节生产许可和监督管理的行政执法单位责任重大。在贵州省委开展“十破十立”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履职尽责,运用行政的、法律的、技术的手段,保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是我们一直思考、重视的问题。现就我州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州现有各类食品生产单位共计648家,其中获证企业117家, 小作坊531家。近年来,我州各级质监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及上级质监部门的领导下,不断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工作力度。严格实施食品生产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频次;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震撼各种违法行为;加大食品监督抽查频次;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升执法人员水平。目前我州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趋于平稳,没有发生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的食品安全事故。

虽然国家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并严格监管,食品安全状况不断好转,总体上企业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也有所提高,但是部分企业特别是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意识仍然不高,食品安全风险依然

存在,为我们质监的监管工作带了挑战。如何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一、运用食品动态监管网,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 为实现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基本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和网络模式下的动态监管,贵州省质监局建立了食品动态监管网。食品动态监管网的运行,一方面促进了各级质监部门监管工作的规范,提高了监管效能,系统的推广运用也为贵州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等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另一方面,系统对监管企业基础信息、检验信息和生产信息的填报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在企业原材料采购、添加剂使用管理、产品出厂检验和销售产品流向等关键控制点上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极大地促进了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

我州各县市质监局要认识到监管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保证企业信息录入的准确性、完整性。通过动态监管网的企业分级和巡查频次管理,开展现场巡查,提高监管科学性、有效性。

二、创新监管模式,提倡网格化监管

《贵州省食品安全条例》明确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应当协助质量监督等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基础档案;在食品生产加

工小作坊登记前核实生产者身份、场地使用权;定期收集、汇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相关信息,并向质量监督部门通报;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工作,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违法行为进行劝诫,并及时向质量监督部门通报。条例的实施为质监部门食品监管网格化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州各县市质监局应同乡镇(街道)密切合作,明确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的食品协管员名单,定员定岗。稳步推进以质监部门监管员为主体,以政府协管员和企业信息员为支撑的“三员”网络建设,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违法惩治的信息收集能力,建立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为基础的网格化监管体系 。创新的食品网格化监管能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基层监管的作用,畅通信息渠道,形成齐抓共管食品安全的良好局面,提升质监食品监管工作水平。

三、加强检验机构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技术水平。

目前我州质监部门仅有一个检验检测机构,即黔西南州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该所无论从硬件或者是软件,其检验能力尚不能满足全州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很大一部分食品产品监督抽查检验中都必须送到其他地区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客观上增加了监管成本,不易提早发现食品安全风险。因此,我州检验机构必须在提高技术支撑能力上狠下功夫,加大资金投入、增加检测项目、提升检验能力,增强食品监管的技术支撑能力。

四、深入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一是创新工作举措。在签订责任书、自我承诺、自查报告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大培训、大宣讲及召开落实主体责任现场会等新举措;充分利用监督检查、生产许可等多种措施,确保企业主体责任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二是狠抓责任落实。督促食品生产者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查验记录、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记录、不合格品管理、不安全食品召回、消费者投诉受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对企业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三是善于对外“借力”。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消费者的社会监督功能,推动行业自律,通过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构建对食品企业强有力的外部监督网络

五、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强化社会监督

(一)建立与新闻媒体更为紧密的联系机制,加强主动宣传、正面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客观、理性看待食品安全问题。如黔西南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和黔西南州广播电台一起合办的《金州食品安全》栏目,通过该栏目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报道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提高了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使全州人民对质监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理解和支持。

(二)充分利用黔西南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定期发布食品质量抽查公告和重点食品质

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以增信释疑、引导消费。

(三)继续深入开展“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发挥典型带动、增强意识、明确责任、宣传引导、舆论监督的效果。

(四)针对监督抽检、风险监测、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通过约谈、整改、召开质量分析会等形式,及时公布影响范围大、涉及面广的食品安全事件。对黑窝点通过媒体曝光,及时公布处理结果,正确引导舆论。

第四篇:质监站2011年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

工作总结

我镇现有食品生产加工户14家,目前已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12家,证 (卫生许可证)照(营业执照)齐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2家。针对目前我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状况,为了切实履行好质监部门对食品加工环节质量卫生监管职责,促进食品生产加工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我们严格监管责任、创新工作思路,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1年主要工作

(一)与全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签订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杜绝使用非法添加物、加强添加剂使用安全控制责任书》

在年初,我站召开了全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会议。在会议上向我镇的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和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从业者通报了我镇食品加工业的总体形势、近年来的监管情况,并就基本的食品法律法规知识、食品安全知识、食品生产加工知识、食品添加剂使用知识和质检部门的监管要求对他们进行免费培训,使之认识到生产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改善生产条件,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提高保证食品安全的能力和水平,我站并与企业负责人签订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杜绝使用非法添加物、加强添加剂使用安全控制责任书》。

(二)继续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乳及乳制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群众饮食安全,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食安办的工作部署,我站开展地毯式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8人次,检查生产中含乳制品企业和店铺7户次,每到一户都检查奶粉的生产日期、查看乳粉的检测报告是否含有三聚氰胺、有无采购来历不明的原料等,到目前为止,我站暂无发现有问题乳制品在生产环节中添加。

(三)组织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工作

为严厉打击将“地沟油”作为食用油使用的不法行为,防止“地沟油”进入生产环节,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站对以食用油为原料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我站共出动车辆2车次,执法人员16人次,共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8户。对辖区内重点检查对象进行拉网式的检查,重点以食用油为原料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的索证索票情况进行了检查,对未严格建立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的企业责令整改。查处过程中,督促生产加工企业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查生产加工企业采购使用食用油脂的查验记录及索证索票工作。

(四)开展各类节日、专项食品执法检查

一是进一步整治潜在的食品质量安全隐患,进一步规范进货台账、生产过程、产品检验等各项记录。二是进一步整治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三是监督企业严把原辅材料进货查验关、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和产品出厂检验关。通过大力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切实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和食品质量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严把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关,促进我镇食品生产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明年工作打算

(一)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及食品安全知识普及

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使广大群众切实增强食源性疾病的意识,获得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和依法维权的法律知识,提高防范能力;及时报道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所作的工作,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帮助企业争创“中国名牌”、“省名牌产品”等,带动我镇食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一是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强化镇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意识;二是按照“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职能部门之间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三是继续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法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督促食品企业切实加强自律。

(三)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生产行为 严厉打击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偷工减料、掺杂例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使用非食品用原料和发霉变质原料,使用回收食品做原料加工食品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未经许可利用出租房屋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对无证生产、制假售假的食品企业,列入“黑名单”,予以曝光,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四)帮助和扶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充分运用各扶持措施,扶植规模食品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培育和树立一大批生产规模大、产品质量优、市场占有率高、企业效益好的名优企业,形成我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龙头力量。大力促进我镇食品产业机构调整,提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鼓励企业以质取胜,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第五篇:扎实做好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按照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定》的要求,我局在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和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工作原则,认真履行自身职能,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强化生产加工环节食品监管工作,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力度,有力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了食品加工企业的质量水平。我们本着“全面摸清底数、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大后续监管、重点整治小作坊、狠抓食品监管责任制”的食品监管思路,大胆探索、积极开拓,开始创建适合乌鲁木齐经济发展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在以下三方面有所突破:

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有所突破

为了确保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到位,净化食品市场经营秩序。我局党组高度重视,层层召开会议,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使这项全新的工作开好局,起好步,首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主管副局长为副组长,机关相关处室和区县分局局长为成员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和四名专干组成的食品监管办公室。局属各单位全部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这就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其次,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在全局上下就工作重心转移,大力推进食品区域责任制,进行了层层动员和广泛宣传。从市局到各区(县)分局均成立了“食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工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全力抓,其它部门配合抓,全局上下人人抓”的工作机制。

二、食品安全监管的理念有所突破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的确困难重重,压力重重。一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营业执照由工商部门发,卫生许可证由卫生部门发,长期以来我局对食品加工企业底数不清。二是乌鲁木齐市尽管是新疆的首府,但食品企业的门槛却很低。我市食品加工企业多数为规

模小、生产能力低、设备落后、卫生条件差、没有出厂检验能力,质量管理水平低下的小企业,很难保证其生产的产品质量。

面对诸多的困难,局党组一班人坚持的理念是: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立足现状,争取支持,突出重点,全力而为。

做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是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工作,要有效地去完成复杂而艰难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必须要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首先要取得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紧紧抓住了这一关键所在,利用各种渠道、方式积极地向当地政府及有关市领导请示汇报工作,使他们真正了解我们的工作,知道我们的困难,给予我们支持。各分局领导也积极向当地区、县政府汇报,向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宣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引起了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其次是争取企业支持。我局在普查建档期间,积极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并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标准化体系、计量体系、质量保证体系,从而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赢得了企业的信赖和支持。第三是争取社会的支持,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宣传力度。我们利用广播、电视以及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深入到工厂、学校、企业、农村、牧区进行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食品安全的氛围。第四是与科研院校加强合做,充分利用科研院校的人才及技术优势。针对我局专业知识及专业人员不足的现状,我们共同派人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参加食品安全师的培训。现已取得食品安全师职业资格培训机构的资质,并于去年十月举办了一期食品安全师培训班,为我市培训食品安全师42名。

三、食品安全监管手段有所突破

一是立足现状,知难而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的确困难重重,尤其是对于我们乌鲁木齐市局来说,更是感到困难重重,压力重重。我们面对客观现实,充分发挥各级的积极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针对自治区局提出的重点产品、重点区

域、重点对象,我局适时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各分局调出专车,拨出专款举全局之力开展了大规模的食品加工企业普查工作,共对我市465家企业及40家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建立了质量档案,基本做到了“企业数量、质量状况、人员素质、生产设备、证照情况、产品流向”六清楚。二是明确责任,严格监管责任制。鉴于食品监管工作量大面广,而相对我局有限的人力,我们强调监管必须突出重点。突出监管那些规模小、质量不稳定、卫生条件差和质保体系不健全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对这些易出问题的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定责、定人、定区域、定企业的监管模式,由专人、专职负责对包干企业实施巡查、回访、强制检验、监督抽查等监管措施。为确保监管职责履行到位,我局专门印制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记录》,要求监管人员在巡查时认真做好巡查笔录,对巡查内容、结果和处理情况等都记录在案,并告知企业进行整改,由企业核实签字,避免巡查工作流于形式,以此确保对辖区企业的监管到位。三是关口前移、延伸监管。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我局积极推进食品加工企业分类监管制度,将食品加工企业按生产条件、管理水平、质量状况、人员素质、遵纪守法等情况,将企业划分为A、B、C、D四个质量安全等级,并根据不同等级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确定不同的监管巡查频次。在此基础上实行动态监管制度,逐步建立起以摸查建档、监督抽查、市场准入、企业巡查、回访、执法检查为核心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在发挥职能的同时,我局还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积极聘请各街道办事处的相关人员做为食品安全监管协管员,现全市共聘请协管员60名,使食品监管工作延伸到了社区。四是严格把关、积极服务。在审查工作中,为严格把关、统一尺度我们在10类、13类食品发证的开始阶段,都组织核查员现场观摩活动,对每一类产品选出不同规模企业,制定审查方案,统一标准,统一审查尺度,保证了审查结论的客观公正。在严格审查的同时,我们把指导、服务企业贯穿在审查工作的全过程,要求审查员不仅做到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忠实履行自己的审查职责,而且在审查中热心当好技术指导员和管理咨询员,为被审查企业提供有效指导和优质服务,受到企业的广泛赞誉。五是食品打假,从重从快。在对涉嫌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时,及时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确保办案效率,防止涉嫌犯罪人员逃匿。以阜阳劣质奶粉案件为典型,引以为戒,举一反三,查源头、端窝点、堵漏洞,重拳出击,加大打击力度,捣毁制假黑窝点1个,发限期整改

通知书85份,立案64起,查获假冒伪劣食品货值59.7万元,其中查处无许可证案件17起,涉案金额21.11万元。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很艰巨,我局将按照自治区局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提高认识,强化责任,严格监管,再鼓干劲,为我市营造良好的食品经营秩序,维护各族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暑期促销员的工作总结下一篇:肃清薄王对照检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