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税收筹划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个人税收筹划范文

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方案

现代社会商业活动频繁,股权转让活动很多,如果按照法律的规定如实的去缴纳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将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作为法制时代的公民,我们应该遵守法律,不能偷税漏税,但是我们可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利用相关的优惠条件来节税,进行税收筹划。这种结税,短期内,从微观来讲是暂时的减少了国家的税收,但是从宏观的层面来讲,有利于国家税法制度的完善,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本文拟就两种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方案进行阐述:

(1)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方案一

根据国税发[2003]45号文件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接受捐赠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等,在经营中使用或将来销售处置时”;国税发[2000]118号文件规定,“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而发生的股权投资损失,可以在税前扣除,但每一纳税年度扣除的股权投资损失,不得超过当年实现的股权投资收益和投资转让所得,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据此,股权转让人可以先投资新办具有减免企业所得税资格的新公司,(如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企业,新办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服务型企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等等),再将其持有的原公司股权捐赠给新开办的公司,然后由新办公司将股权以合适的价格转让给第三人。

此方案的问题在于:首先,个人捐赠财产如何进行税务处理?根据国税发[2003]45号文件规定,企业以资产对外捐赠,应当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对外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但是对个人以财产对外捐赠,个人所得税法只规定了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不得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并不要求视同销售缴纳个人所得税。

其次,由于新设的公司和股权转让人有关联关系,那么个人将财产捐赠给与其有关联关系的企业,是否应当比照关联交易进行纳税调整?根据《税收征管法》规定,“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的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税收征管法》对于“个人”与有关联关系的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税务机关是否应当对“个人”进行纳税调整未作明确规定。可见,个人将财产捐赠给有关联关系的企业,不适用《税收征管法》有关关联交易的纳税调整规定。

第二篇:几种重要的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方法

税负转嫁是指在经济交易中,经济主体通过抬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商品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收负担转嫁给商品购买者或商品供应者,自己少缴税款甚至不缴税款的行为。纳税人进行税负转嫁的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自己的纳税义务。因为税负转嫁意味着税收负担的最终承担者不完全是纳税人自己,而且包括背后隐藏的第三者,纳税人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税务机关与直接负税人之间的中介者。

税负转嫁是纳税筹划的特殊形式,和其他纳税筹划方法相比目的基本相同,只是使用的条件和范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税负转嫁筹划法有如下几种形式:税负前转、税负后转、税负消转、税负混转、税收资本化。税负前转是指纳税人格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商品售价的办法转嫁给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的行为,它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

税负后转是指经济主体通过降低收购价格的方法将已纳税款转嫁给货物供应商的行为。税负消转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以后,通过提高经济效益获得更多收益而将已纳税款抵销的转化法,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转嫁不属于转嫁的范畴,但对于纳税人提高经济效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税收资本化是指在商品出售时,购买者将今后若干年的应纳税款,预先从所购商品中扣除的方法。虽然今后若干年应该按期缴税,但实质上是由买主支付。

一般而言,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即购买者对价格的反应比销售者的反应强,个体户应该考虑提高商品的售价,通过前转的方法将自己已纳税款转嫁出去;当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个体户应当优先考虑后转筹划法。对此的具体解释就是:

当商品的供给为一定时,如果需求增加或保持不变,生产经营者可将其承担的税负加到商品价格上,转嫁给商品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同样当商品需求为一定时,如供给不变或减少,税负也可以转嫁给购买者或消费者;但当供给量不变,而需求量减少时,如果提高价格,消费者可能就会敬而远之,因此这种筹划法具有一定的局限,这就是价格的变化幅度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如果超一定的限度,购买者不再购买或者生产者不再提供商品将得不偿失。利用优惠政策筹划法税收优惠,用现在比较通用的说法叫做税式支出或税收支出,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些特定地区、行业、企业和业务的发展,或者对某些具有实际困难的纳税人给予照顾,通过一些制度上的安排,给与某些特定纳税人以特殊的税收政策。比如免除其应缴纳的全部或者部分税款,或者按照其缴纳税款的一定比例给予返还等等。一般而言,税收优惠的形式有:税收豁免、免征额、起征点、税收扣除、优惠退税、加速折旧、优惠税率、盈亏相抵、税收饶让、延期纳税等。这种在税法中规定用以减轻某些特定纳税人税收负担的规定,就是税收优惠政策。

随着税收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和作用也越来越大,对于纳税人来说,机会也就越来越多。这种筹划要求纳税人非常熟悉国家税收政策,尤其是优惠政策,在这种前提下才可能进行该种筹划。这些优惠政策的获得可以通过税务机关、税务咨询机构等,也可以通过税务代理、税务筹划机构对生产经营活动所可能涉及的各种优惠政策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比较合理的税务筹划方案。(中国证券网)

第三篇:个人税务筹划测试

课前测试

说明:课前测试是测试您对课程内容的初期掌握情况,带着问题参与学习,测试结果不计入考试成绩。 单选题

1. 下列关于税收违法与犯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税收违法包括纳税主体违法与征税主体违法两方面

B税收犯罪是税收违法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而形成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税收违法不一定构成犯罪,但税收犯罪必然是税收违法 D税收违法与税收犯罪的根本区别之一是危害社会 正确答案: D

2. 个人税务筹划应该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A合法性原则 B最大化原则 C效益原则 D风险原则 正确答案: B

3.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下列不属于纳税义务人的是: √ A河南人,户籍北京 B美国人,已移民中国 C香港人,来北京旅游 D英国人,在北京居住6年 正确答案: C

4. 下列属于对纳税主体进行的行政制裁的是: × A没收违法所得 B撤销违法决定 C行政赔偿 D自由刑 正确答案: A

5. 对税收犯罪法律责任的设定比较全面、系统、集中的法律是: × A《税收征管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行政处罚法》

D《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 正确答案: B

6. 实施个人税务筹划的首选因素是: × A合法筹划 B最大税后效益 C价值取向 D风险最小原则 正确答案: C

7. 中国税法中采用的住所标准是: × A永久性住所 B临时性住所 C实际居住住所 D习惯性住所 正确答案: D

8. 下列不属于非居民纳税人的是: ×

A习惯性住所不在中国,也不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 B在中国居住不超过90天的外国人 C在中国居住超过1年不超过5年的外国人 D在中国居住超过90天不超过一年的外国人 正确答案: C

9. 下列不属于中国境内所得的是: √ A小王在外企工作获得的薪酬 B麦克在中国工作两年获得的工资收入 C张奶奶出租房屋给外国人获得的房租费

D香港籍专家在香港取得的由国内企业负担的讲课劳务报酬 正确答案: D

10.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不包括: √ A财产租赁所得 B差旅费津贴 C利息、红利收入 D偶然所得 正确答案: B

11. 下列不属于劳务报酬范围的是: × A演员走穴收入 B教师办班收入

C某研究员在培训班获得的课酬 D演员在剧团获得的收入 正确答案: D 判断题

12. 最佳的税收筹划方案一定是税负最轻的方案。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3. 老王到阿联酋从事劳务工作两年,他的工资是由中国公司支付的,但阿联酋政府有权力向他征税。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4. 误餐补助也应纳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中,予以征税。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5. 老王退休后又被单位返聘,那么他在单位获得的工资应“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6. 个人承包企事业经营,但工商登记仍为企业的不需交企业所得税。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第四篇: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筹划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职工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从维护切身利益、减轻税收负担的角度出发,对于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越来越受到纳税人的重视。那么如何使纳税人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轻税负,获得最大收益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假设企业有很多钱,可以给职工发很多钱,我国新的个人所得税对于工资薪金实行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职工的工资薪金越多,适用的税率也越高,但职工的工资薪金达到一定程度时,职工增加的可支配的收入会减少,那么职工进行个人所得税筹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具体方法有:

(一)、将非税项目收入全额扣除。这就要求公司财务人员必须全面了解职工个人收入,哪些是应税收入,哪些是非税收入。按照现行税法规定,职工从企业获得的收入,非税项目主要有以下几项: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即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务院规定免税的补贴、津贴;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企业和个人按照国家或者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差旅费津贴、误餐补贴等等以实现员工个人全年应纳个人所税额最小化。

(二)、足额缴纳“三险一金”。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的社保政策和住房公积金政策,按照当地政府规定的最高缴存比例、最大基数标准为职工缴存“三险一金”,为职工建立一种长期保障。这样不仅能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水平,而且也能有效降低企业和职工的税负水平。

(三)、充分实行工资薪金的均衡发放。在利用税率临界点发放工资时,关键要在年初估算每位员工的全年预计总收入(扣除免税收入)。当各月实际发生的工资奖金与发放办法不符时,事先要与员工协商好,各月按临界点采用预支工资的办法,避免大起大落。如果存在一次性奖金的情况下,科学筹划月度工资和一次性奖金的发放结构。在职工全年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应科学安排月度工资和一次性奖金的发放比例,找到工资和奖金之间税率的最佳配比,从而有效降低税率和个人所得税负担。

(四)、充分利用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税法规定: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及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30% 以内的部分,准予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当月即捐赠,捐赠支出准予在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进行抵扣。

(五)、积极利用通讯费、差旅费、交通费、误餐费等发票避税。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实质并取得合法发票实报实销的,属于企业正常经营费用,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六)让职工充分享受公司福利。企业提供免费膳食或者由企业直接支付搭伙管理费,就餐补助费; 企业为员工提供住房, 向职工提供的各种福利设施; 企业提供车辆供职工使用,该车辆不可以再租与他人使用,为职工子女成立教育基金,提供奖学金给职工子女;由企业提供和安排免费医疗福利, 使用企业提供的家具及住宅设备,如水、电、煤气、电话等等以达到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目的。

第五篇:个人捐赠税收政策解读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向地震灾区捐赠有关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8〕55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地方税务局,西藏、宁夏、青海省(自治区)国家税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规定,现就个人向“5.12”地震灾区(以下简称灾区)捐赠涉及的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通知如下:

一、个人通过扣缴单位统一向灾区的捐赠,由扣缴单位凭政府机关或非营利组织开具的汇总捐赠凭据、扣缴单位记载的个人捐赠明细表等,由扣缴单位在代扣代缴税款时,依法据实扣除。

二、个人直接通过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向灾区的捐赠,采取扣缴方式纳税的,捐赠人应及时向扣缴单位出示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开具的捐赠凭据,由扣缴单位在代扣代缴税款时,依法据实扣除;个人自行申报纳税的,税务机关凭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开具的接受捐赠凭据,依法据实扣除。

三、扣缴单位在向税务机关进行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时,应一并报送由政府机关或非营利组织开具的汇总接受捐赠凭据(复印件)、所在单位每个纳税人的捐赠总额和当期扣除的捐赠额。

四、各级税务机关应本着鼓励纳税人捐赠的精神,在加强对捐赠扣除管理的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捐赠扣除的政策、方法、程序,提供优质纳税服务,方便扣缴单位和纳税人具体操作。

国家税务总局二○○八年五月二十一日

一、何种情况下的捐赠可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国税发[2008]55号规定,个人通过扣缴单位统一经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的捐赠,或者个人直接通过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的捐赠,可以依法据实扣除;个人直接向受灾人的捐赠,或者个人在公共场所直接向捐款箱的捐赠,由于无法取得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开具的捐赠凭据,不能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扣除;

二、如何扣除国税发[2008]55号规定,在满足相关条件下,可以依法据实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税法第六条第二款所说的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的捐赠,是指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国税发[2008]55号规定的依法据实扣除,是否仅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呢?如果是这样,国税发[2008]55号规定的依法据实扣除,就令人不解了:依法扣除,只能是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据实扣除,则捐赠的100%都可以扣除;上述理解是片面的;国税发[2008]55号规定的依法据实扣除,不仅仅指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还包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有关向具体公益组织捐赠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8家单位捐赠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66号)规定,“为支持我国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经国务院批准,现对纳税人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8家单位的捐赠,准予在缴

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在企业所得税扣除方面,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在国务院出台新文件之前,凡是与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不符的一律废止,但有关个人所得税捐赠扣除的规定仍然有效,这就是为什么国税发〔2008〕55号只规定个人捐赠的扣除政策,而不涉及企业捐赠的扣除政策;

有关个人捐赠扣除比例简单列表如下:

允许100%扣除的公益组织及执行时间文件列表:

文号 捐赠对象 执行或发布时间

国税发[2000]24号

社会力量资助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研究开发 1999年10月1日

财税[2000]97号

老年服务机构2000年10月1日

财税[2000]30号

红十字事业2000年1月1日

财税[2001]28号

红十字会及其“红十字事业”2001年3月8日

财税[2001]103号

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2001年7月1日

财税[2003]106号

民政部门、卫生部门捐赠用于防治非典型肺炎的现金和实物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疫情解除后,停止执行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财税[2003]204号 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2003年1月1日

孙治方经济科学基金会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

财税[2004]172号

宋庆龄基金会2004年1月1日。

中国福利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财税[2006]66号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2006年1月1日。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

财税[2006]67号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 财税[2006]68号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财税[2007]155号 通过全国县级以上总工会用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捐赠2007.01.01-12.31

国税发[2008]55号 通过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向地震灾区的捐赠2008年5月21日

允许30%扣除的公益组织及执行时间文件列表:

文号 捐赠对象 执行或发布时间

国税发[1999]77号

联合国儿童基金1998年10月1日

国税函[2000]310号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2000年5月9日 国税函[2000]628号

中国绿化基金会2000年8月15日 国税函[2001]6号 中国之友研究基金会2001年1月2日

国税函[2001]207号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2001年3月19日 国税函[2001]164号

光华科技基金会2001年2月27日

国税函[2001]214号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2001年3月22日

国税函[2001]357号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2001年5月22日 国税函[2002]890号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2002年10月8日 国税函[2002]973号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2002年11月19日 国税函[2003]78号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2003年1月29日 国税函[2003]142号 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2003年2月14日 国税函[2003]762号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2003年6月30日 国税函[2003]722号 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2003年6月24日 国税函[2003]763号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2003年6月30日 国税函[2003]1198 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2003年10月29号日

国税函[2004]341号 阎宝航教育基金会2004年3月8日

国税函[2004]634号 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2004年5月21日

国税函[2005]952号 中国高级检察官教育基金会2005年10月13日 国税函[2005]953号 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 国税函[2006]324号 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2006-4-4 国税函[2006]326号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2006-4-3 国税函[2006]447号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2006-5-14 财税[2005]54号 北京奥组委奥运会期间 财税[2005]127号

向第四届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捐赠2005年1月1日 财税[2005]137号

通过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捐赠2005年9月29日

财税[2006]73号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2006年1月1日。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孤残儿童救助基金管理委员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国公安英烈基金会。

财税[2006]84号 向艾滋病防治事业捐赠财税[2006]164号

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 财税[2006]171号 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2007年1月1日

财税[2007]112号

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基金会、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中远慈善基金会、张学良基金会、周培源基金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

三、如何计算 【例1】:张先生5月13日从电视中得知四川发生大地震,从北京乘飞机去四川参加抗震救灾,在志愿过程中花费5000元,张先生5月工资收入10000元,请问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答:张先生在志愿过程中花费的5000元,不属于通过政府机关、非营利组织向灾区的捐赠,在计算当月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时不允许扣除;张先生5月应纳个人所得税=(10000-2000)*20%-375=1225元

【例2】:接【例1】,假设张先生从电视中得知四川发生大地震,不是直接去四川参加抗震救灾志愿行动,而是在当月领取工资时由企业统一经红十字会捐赠给四川灾区5000元,请问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答:张先生5月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2000=8000元,根据国税发[2008]55号规定,张先生的捐赠可以全额扣除,张先生5月应纳个人所得税=(10000-2000-5000)*15%-125=325元。

【例3】:接【例2】,假设张先生的捐赠不是通过红十字会,而是通过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基金会捐赠5000元,请问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答:根据财税[2007]112号规定,个人通过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基金会的捐赠,个人在申报应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捐赠限额=(10000-2000)*30%=2400元,张先生5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10000-2000-2400)*20%-375=745元。

【例4】:接【例2】,假设张先生由企业统一经红十字会捐赠给四川灾区10000元,张先生5月应纳税所得额为8000元,请问捐赠的10000元能否在5月份扣除8000元,另外2000元在下月扣除?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捐赠后申请退还已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4]865号)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和立法精神,允许个人在税前扣除的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的捐赠,其捐赠资金应属于其纳税申报期当期的应纳税所得;当期扣除不完的捐赠余额,不得转到其他应税所得项目以及以后纳税申报期的应纳税所得中继续扣除,也不允许将当期捐赠在属于以前纳税申报期的应纳税所得中追溯扣除”;因此,张先生5月份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2000元捐赠不能在下月补扣。

【例5】:接【例4】,假设张先生将5月份工资10000元由企业统一经红十字会捐赠给四川灾区,同时又将4月份工资10000元交给企业统一经红十字会捐赠给四川灾区,5月份张先生共捐赠20000元;请问,张先生5月份捐赠后能否申请退回4月份工资已经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捐赠后申请退还已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4]865号)规定,张先生不能申请退回4月份已经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

【例6】李先生5月份取得劳务费收入3000元,听说四川地震,在领取劳务费时捐赠1000元,由支付劳务费的单位统一通过当地市民政局捐赠给四川灾区,李先生该笔劳务费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答:李先生劳务费收入为3000元,减除费用800元,应纳税所得额为2200元;根据国税发〔2008〕55号,李先生捐赠的1000元可以全额在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扣除捐赠后的应纳税所得额=3000-800-1000=1200元,李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1200*20%=240元。

【例7】王先生2008年5月取得各项收入20000元。其中,工资薪金收入6000元,业余兼职收入2000元,体育彩票中奖收入12000元。王先生当即拿出10000元通过该市红十字会捐赠给四川地震灾区。根据国税发[2008]55号规定,王先生通过红十字会的捐赠允许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全额扣除;王先生5月份取得的收入来源不同应税所得项目,现行税收政策并没有明确规定捐赠额税前扣除的具体计算方法,王先生5月份的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呢?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按照税率由高到低的顺序,选择税率高的应税所得项目进行税前扣除(以下简称“税前扣除选择法”,需要注意的是个人在捐赠时应该明确表示所捐款的来源项目,或者分别取得所得时分别捐赠);另一种是按照某个应税所得项目收入额占纳税人当期收入总额比重,乘以允许税前扣除的捐赠总额,计算出每个应税所得项目的税前扣除额(或扣除限额),并予以税前扣除(以下简称“税前扣除平均法”)。

方法一:税前扣除选择法

1、选择进行税前扣除的应税所得项目:本例共涉及三个应税所得项目。其中,工资薪金所得(6000元/月)个人所得税税率是15%;兼职劳务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偶然所得税率为20%。按照税率由高到低的顺序选择对公益救济性捐赠进行税前扣除的应税所得项目(偶然所得项目、劳务费所得项目、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扣完为止。本例中,捐赠额10000元可全部在偶然所得项目(12000元)中扣除,不再需要选择其他应税所得项目。

2、各应税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偶然所得项目应纳税额=(12000-10000)×20%=400(元);劳务费所得应纳税额=(2000-800)×20%=240(元);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6000-2000)×15%-125=475(元);王先生5月合计应纳个人所得税=400+240+475=1115(元)。方法二:税前扣除平均法

1、确定各应税所得项目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额: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公益救济性捐赠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额=10000×(6000/20000)=3000(元);劳务费所得项目公益救济性捐赠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额=10000×(2000/20000)=1000(元);偶然所得项目公益救济性捐赠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额=10000×(12000/20000)=6000(元)。

2、各应税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6000-2000-3000)×10%-25=75(元);劳务费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2000-800-1000)×20%=40(元);偶然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12000-6000)×20%=1200(元);王先生5月合计应纳个人所得税=75+40+1200=1315(元)。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税前扣除选择法比税前扣除平均法少缴200元(1315元-1115元)个人所得税款。

【例8】:接【例7】,假设王先生捐赠的对象不是红十字事业,而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对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捐赠是限额扣除,即捐赠额未超过王先生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所以,在计算王先生个人所得税时,必须先确定王先生此笔捐赠的税前扣除限额: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限额=(6000-2000)×30%=1200(元);劳务费所得项目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限额=(2000-800)×30%=360(元);偶然所得项目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限额=12000×30%=3600(元);王先生5月各应税所得项目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限额=1200+360+3600=5160(元)。由于王先生实际捐赠额(10000元)超过其申报应纳税所得额的30%(5160元),所以,允许从王先生5月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额为5160元。再按【例7】中的税前扣除选择法和税前扣除平均法计算各应税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

方法一:税前扣除选择法与【例7】一样,在三个应税所得项目(偶然所得、工资薪金所得、财产转让所得)中,税前扣除限额(5160元)全部选择在税率最高的偶然所得项目进行税前扣除。偶然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12000-5160)×20%=1368(元);劳务费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2000-800)×20%=240(元);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6000-2000)×15%-125=475(元);王先生5月合计应纳个人所得税=1368+240+475=2083(元)。

方法二:税前扣除平均法

1、确定各应税所得项目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额: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公益救济性捐赠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额=5160×(6000/20000)=1548(元);劳务费所得项目公益救济性捐赠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额=5160×(2000/20000)=516(元);偶然所得项目公益救济性捐赠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额=5160×(12000/20000)=3096(元)。

2、各应税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6000-2000-1548)×15%-125=242.8(元);劳务费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2000-800-516)×20%=136.8(元);偶然所得项目的应纳税额=(12000-3096)×20%=1780.8(元);王先生5月合计应纳个人所得税=242.8+136.8+1780.8=2160.4(元)。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税前扣除平均法比税前扣除选择法多纳77.4元(2160.4元-2083元)个人所得税。对纳税人在捐赠当期取得多个项目应税所得的,既然现行个人所得税政策并未明确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的具体计算方法,所以,对于上述两种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计算方法,纳税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用。

上一篇:公司年会聚餐范文下一篇:故事新编全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