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风险管理制度

2023-02-06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的功能。制定这个制度有很多预防措施,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企业内控风险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企业内控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会计内控与风险管理思考论文

一、前言近几年,我国经济呈现增长疲态,市场需求下滑,企业间的竞争越发激烈,企业经营管理风险也随之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规避内外部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趋向强化企业会计内控与风险管理,以有效地保障企业的平稳运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综合运用俨然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成分。为了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与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两者的运用进行探讨、研究。企业会计内控不仅能够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调控,同时,也能够对企业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调整,是当下企业较为盛行的一种内部风险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的会计内控,有助于企业协调解决内部管理矛盾。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指导企业对外部的风险作出识别、评估,还能够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和控制措施,降低或转移风险。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作用,已经成为了

二、企业会计内控以及风险管理概念

企业会计内控即是企业内部为了保证企业内部现金流的安全、利润目标的实现以及会计信息的精准,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施的旨在达成控制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方案以及相应控制程序。企业风险管理则是专注于研究企业在运行中风险发生可能性以及风险控制方案,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主要是由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预计会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衡量,然后据此对风险进行决策,确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和控制程序。

三、企业应用企业会计内控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企业之间竞争持续加大。在此经济环境下,容易导致一个问题:企业对外关注度不断上升,而对内管理程度转而下降;这就难免使企业内部管理出现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管理漏洞积累,发展到最后,企业生存面临危急。综合分析我国企业在会计内控方面的应用,从而得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企业会计内控制度不够严谨

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就必须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由于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关系到企业内部财务目标、组织体系、流程梳理等多方面,多数企业受限于财务目标不明确、组织体系无法保障、管理流程不清晰、部门制衡失效等种种原因,会计内控制度不够严谨,执行不到位,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缺乏全面的认识以及系统观念。另外,在日常经营中,也容易发生一种现象:企业管理者在决策中超越了会计内控,使企业遭受财务损失。现今多数企业都有制定会计内控方案,但在制度的设定上还不够严谨,制度运行上甚至形同虚设。在这种不严谨的制度环境下,容易引起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影响公司整体经济效益[1]。

(二)企业在监管会计内控方面力度不够

企业建立了一套会计内控管理机制,并不必然地永葆不失;企业有必要针对会计内控在制度设计和运行上再建立一套相应的监督机制,以弥补会计内控相关方面的不足,减少企业的管理风险。建立会计内控管理机制的企业,由于职能重叠、专业缺乏、或者出于成本考量等因素,会计内控运行的监督机制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认可。而已建立监督机制的企业也还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监督机制与会计内控机制不相适应,难以弥补企业会计内控的不足;二是监督机制不严谨,监督机制的建立,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确立没有明显的漏洞,而部分企业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三)企业财会人员职业素养不够

在我国企业的管理中,对于财会人员的需求量很大,但现实却是国家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建设不够重视,使得财会相关人员整体的职业素养不高。当下,部分企业在选择这一方面的从业人员时,对于人员的相关职业素养要求不高,持证即可上岗。这就使得相关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时,由于自身职业素养的原因,难以贯彻会计内控的精髓,无法有效执行会计内控要求,对业务的财务管控力有限,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水平。

四、企业会计内控与风险管理分析

企业会计内控是应对企业内部风险的措施,而风险管理则是应对企业外部风险措施,两者目的相同,都是为了降低企业的风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两者可以等同。为了更好地对企业会计内控与风险管理进行了解,将从二者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出发,对二者进行简要分析。首先是共同点,二者对于企业的运营都有促进作用,具体如下:

(一)保障企业可持续性经营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中会面临许多的波折、风险,所有的过程都并非一帆风顺,这就使得企业可持续性经营尤为宝贵。风险管理通过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和规划,降低企业遭受重大损失的概率,并依据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分析、诊断,得出有效方案,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性经营。而企业内控则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组织和流程进行管理,形成良好的运行模式来保障企业的可持续经营。

(二)有助于适应经济市场

风险经营可以及时的反应经济市场的现状,将经济市场的变化一一呈现,这就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适应经济市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至于企业内控则是加强企业经济安全措施,对企业财产做出精确评估,进而在经济市场形成良好的优势。

(三)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风险经营有效的降低了企业亏损度,通过实际市场调查,数据收集、资料分析、以及科学决策,就能够很好地反映市场,有利于企业作出适应市场的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控也可以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做出一些贡献,对企业整体运营做出质量的改观,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二者的目标相同,但是具体的实施方案不同,这就是二者本质的区别。除此之外,二者还有的不同点就是企业会计内控主要是对企业内部风险防范,以提前做些预备措施,支持决策,并不能够将风险化解或是转移。风险管理则是通过一系列的环节来应对企业外部的风险,可以对风险进行评估、识别、检测以及应对。

五、针对会计内控以及风险管理提出的建议

(一)完善会计内控以及风险管理机制

会计内控机制必须保证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相适应,保证机制的公平、公正、均衡,对细节进行详细解析以及一些漏洞作出修改,除此之外,还要保障该机制的明确落实。风险管理机制必须保证针对经济市场,具有可变性。经济市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大影响因素,或大或小的风险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必须制定出一套切合经济市场,并且可以依据经济市场的变化可做出调整的风险管理机制。

(二)加强的会计内控以及风险管理监督力度

监督是确保这两种机制贯彻落实的重点,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监督力度。一方面建议从组织保障出发,也就是要单独设立一个管理部门,主管这两种机制的落实程度,以免出现相关人员涉嫌干扰;另一方面则是从监督机制来讲,必须设立一套严格的监督机制,明令要求员工以及管理者按照这两种机制执行[2]。

(三)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建设,优秀的人才都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建议企业在招揽该方面的从业人员时,多关注人员的在会计内控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不仅是一个员工能否出色完成任务的评定标准,还是一个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性发展条件的内在因素。企业应不拘于从内部挖掘该方面的人才,并对该方面的人员进行培训,以期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六、结束语

风险在企业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面对风险,企业真正需要做的是加强会计内控以及风险管理机制的落实力度,强大自身,以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化危为机,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凤丽.企业常见会计内控风险及其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6,03(9):236.

[2]郝桂艳.强化会计内控管理防范业务操作风险[J].商场现代化,2014,13(5):162.

第二篇:建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构建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内控管理意识在各个行业和企业内的推广和进入实践,企业的内控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成为了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之一。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和过敏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近年来建筑企业在发展上同时面临着来自经济快速发展对企业推动力增大的机遇和资本市场与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带来的挑战。文章从建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构建两个角度出发,对建筑企业的在今后发展中的经营管理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内控体系

由于近两年建筑行业招标项目不断减少,减幅曾一度增大到了30%以上。建筑企业普遍面临着工程接单难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在目前国家积极和财政政策的基础上实现稳中求胜的发展,就要从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出发。其中,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实现进步与完善的决定性因素。

一、风险管理与全面内控的管理

(一)全面内控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企业的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管理办法的土壤与基础环境。随着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管理办法在我国建筑行业企业中的推广,内部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发展成为了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拓展的基础。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规范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行为,有效地对企业的各个生产和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从而及时、高效地找出经营和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予以妥善的处理和解决。也就是说,在内部控制体系的管理与规范下,建筑企业在应对市场和政策变化上将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与敏感性,在涉及到招投标管理、企业融资、建筑施工、大宗材料与设备购进、竣工审核与结算等多个方面,内部控制管理将成为企业风险方法的核心环节。建筑企业的内控体系的确立与完善,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与基础。

(二)风险管理与内控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风险管理概念的出现是在COSO内控框架上增加的管理概念。风险管理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承受的风险程度、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应对方法三个重要方面的概括。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要求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指导下通过设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机构,来进行集中、全面、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强调了董事会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拓展了COSO关于风险要素的评估理论。目前,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导致了大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为了不断提高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就要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两个方面人手,综合发展,共同建设,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建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目前,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和政策性的风险不断在增大,在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等会议的内容上,建筑行业“去库存,去产能”的说法一再被提及。同时,由于财税改革上全面“营改增”谁知改革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全面试点推行,导致了不少建筑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企业的生存开始面临巨大的风险。

(一)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构成

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要从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入手,在企业中设立拥有独立管理权限的风险管理部门及业务管理单位。其中,建筑企业的董事、高管、各级业务部门在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中均有其各自的作用和职责。建筑企业在设立风险管理部门的时候,要能够保证原来各部门在实施风险监控及管理时的相互合作,共同推进企业风险管理进程,从而发挥各方的重要作用。随着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深化,企业的风险管理组织和部门需要起到为管理提供相应的风险控制决策信息,从传统的规避风险带来的损失发展到企业风险控制将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并将企业的风险信息进行汇总与汇报,及时同各部门做好沟通,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二)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在企?I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上,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系统是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等项目建设中起到风险预测、监测、预警能力的根本保证。现代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现代科技和通讯技术之上的风险信息收集渠道,并通过专业风险关系信息系统对所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过滤、整理、整合、分类和管理,才合算风险管理的投入与效率,并结合建筑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阶段,同企业的管理与财务信息系统相结合,为企业的风险控制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决策。风险信息管理系统虽然在大部分建筑企业管理中还处于开发和实验的阶段,但是要想实现风险的有效管理,借助现代科技成果成为了重要的手段之一。

(三)风险管理控制活动

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层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得以实施的保障。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各项风险控制活动,诸如招投标资金核准、企业经营授权、现金流的验证与调节、项目工程业务的绩效审核等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并对其中风险因素采取必要的控制。建筑企业的风险控制活动需要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的组织和运作过程之中,针对企业当前项目的风险关键控制点所在的业务流程,对建筑企业当前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活动进行划分与确定,保证风险控制活动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整体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三、建筑企业全面内控体系构建

(一)确立企业内控原则

根据建筑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周期长、资金多、规模大的特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建设中需要秉持全程性、整体性和独立性的原则。建筑企业的项目工程建设从招投标开始前的项目策划。到施工建设的项目管理再到竣工后的资金结算,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一旦出了问题都会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可扭转的严重后果。企业的内部控制环节要保障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控制,就要遵守上述三个原则,才能保障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牢不可破,防止一旦建筑企业的经营出现巨额的资金亏损导致企业的生存受到威胁。

(二)发展企业文化环境

企业的文化环境影响到企业整体的形象和凝聚力。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一般周期长、工作量大、劳动条件艰苦。因此,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生存的土壤。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要结合企业的整体文化环境,从企业的风土人情、市场观念、发展历史出发,结合企业精神,与企业的物质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办法统一融合起来。在这个基础上,企业才是真正实现对于经营环节和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让内控理念变成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

(三)完善企业组织结构

内控制度的建设要从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出发,首先要做的是明确各个管理层和各环节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内部控制体系的组织结构基础需要有企业董事会、监理会和内控管理部门组成。内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与手段的实施:企业的董事会掌握着企业的决策和审计权利,是内部控制度实行的保障:企业的监理会负责对内控制度执行状况进行监督。这三个部门独立于彼此执行各部门的职责,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关系。从而为建筑企业内控的有效运行奠定了基础。

四、结语

目前,虽然建筑业的增长率在持续减慢,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但是随着金融政策的开放,建筑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之下要想抓住发展的机遇就要从完善自身的管理开始。因此,建筑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秉持不断学习的精神,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市场核心竞争能力,才是建筑企业今后发展的最终动力。

第三篇:税务风险内控制度

公司从领导到普通员工,人人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将明礼守信,依法纳税,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和企业形象作为公司生存发展的一项基本前提。为了培养自觉的纳税意识以及应用法律法规规范涉税行为的能力,公司定期组织财会人员进行各类财会、税收知识培训,2008年还组织全体财会人员参加了上级单位的所得税和新税法的专项培训;此外,公司财会人员还利用税务机关税法宣传和管理员下户辅导的机会,主动请教,随时了解有关政策动态。

为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工作,进一步统一企业领导和有关财务人员的思想意识,中国电信安康分公司在按照国资委的有关要求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将企业税务内控制度作为了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明确涉税人员的岗位分工;二是将税务管理纳入绩效考核,激励涉税人员工作积极性;三是要求相关人员及时把相关财务报表等有关生产经营数据和资料提供给税务机关,为税务机关的征管决策提供可靠的原始依据;四是针对涉税业务流程进行 规范,及时下发文件、规范制度,防范税收风险;五是建立内部税务培训机制和重大税务事项汇报制度。目前,企业税务内控制度建设已初见成效,该制度在有效降低税收风险的同时,也明显促进提升了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能力。

第四篇:第36期(青岛)引导大企业加强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建设

[简027]

山东地税情况

税收调研专刊(36)

山东省地方税务局2011年5月5日 -----------

按:全省地税系统各级税源管理部门成立以来,积极落实省局关于做好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的要求,以提高大企业税法遵从度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纳税服务,强化风险防控,积极探索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模式。现将青岛市地税局引导大企业加强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建设的做法转发,供交流参考。

引导大企业加强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建设的探索

省局税源管理处 青岛市地税局

近年来,青岛市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已经连续三年进入全国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的前十名,落户青岛的大企业集团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已超过270家,其中青岛本地大企业有9家入围中国企业500强。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大企业集团总部聚集青岛的趋势愈加明显。因此,做好大企业税 1

收服务与管理工作成为青岛市地税局的一项重要任务。青岛市地税局以税务风险管理基础较好的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青啤集团)为试点,采取在企业政策解读环节引入税务风险管理、在跨区域经营环节加强税源监控两方面措施,在引导大企业加强税收风险内控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

一、通过审核税务手册帮助化解税收风险

按照省局提出的“合作遵从”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方向和征纳双方共同防范税收风险、降低征纳双方涉税资源投入的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理念,青岛市局筛选了部分符合大企业特征的企业集团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发现青啤集团税务风险管理基础较好,该集团建立了集成制造、供销、财务及决策模块的ERP信息管理系统,专设了承担税务风险管理职责的税务管理部门,并制定了《青啤集团税务手册》(以下简称《税务手册》),形成了总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所要求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雏形。结合青啤集团上述情况,市局以该集团税务管理部门为桥梁,以ERP系统为依托,以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方式,打开征纳双方共同防范税收风险的工作局面。

《税务手册》涉及流转税、所得税及财产税等9个主体税种,内容包括税收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等原文引用、政策解读及实务操作两个部分。市局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对该手册涉及税种税目的逐项审核,共补充修改40处。一是对原文引用部分进行修补,主要以总局税收法规库为依据,补充2010年以来新的税收政策25项,补充手册中遗漏的政策9项;二是对实务操作部分进行重点审核,查找因政策解读错误形成的潜在税收风险6项。市局对发现的税收风险点及时与企业沟通,研究风险点化解对策,向企业送达了自查建议书,青啤集团总部组织各成员企业按照规

范意见开展自查工作。对青啤集团《税务手册》的审核修改,确保了《税务手册》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既宣传了企业尚未掌握的新政策,又对企业政策理解错误或执行不到位的环节提出了规范意见,帮助企业化解了税收风险,受到企业欢迎。

二、加强跨区域经营税源监控

青啤集团以ERP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对母公司、分公司和所有控股子公司的采购、生产、销售、库存、质量管理、财务6大类业务流程施行统一管理。全国各地成员企业均作为终端,与总部共享同一个软件平台,使子公司所有运营程序完全处在总部的监管之下,实现各类信息迅捷、集中、实时处理。借助青啤集团ERP管理信息系统,市局从以下七个方面加强跨区域经营税源监控:

(一)摸清组织架构。以ERP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结合企业报送的《关联交易同期资料》,全面了解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包括股权结构、成员企业及享受优惠税率情况,为分析集团整体关联交易、实施跨区域税源监控奠定基础。

(二)收集涉税信息。通过管理员采集、企业报送、第三方信息等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大企业信息,建立以集团为单位的个性化档案,为案头分析、监控大企业税收风险提供数据支持。

(三)监控关联交易。通过分析集团成员企业之间利润转移动机,有针对性的采取了对原材料采购、产成品收购及共耗材料分摊的监控措施。一是监控原材料采购环节,对生产型子公司的大宗原材料采购,跟踪高价位原材料的流向,监控采购地和使用地是否一致;二是监控产成品收购环节,对营销系统向生产型子公司的收购价格实施重点监控,分析其是否通过调整收购价格转移利润;三是监控共耗材料分摊环节,根据各成员企业享受税收

优惠政策的不同情况,分析共耗材料分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止利用材料分配进行利润转移。

(四)关注改变分支机构性质。根据总局《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关注企业因改变分支机构性质造成的税收转移情况。

(五)跟踪资金运营。通过对企业资金的来源、用途、归还三个环节的跟踪,判断企业会计账面是否真实反映经营情况,是否存在隐瞒银行账户、虚假利润、帐外经营等问题。

(六)重要事项备案。通过实施备案制度,提前介入企业重大交易事项,进行事中监控,从而防止发生对股权转让两头在外等交易事项事后追缴税款的被动局面。

(七)参与企业重大决策。通过提供纳税咨询服务,参与了青啤集团在股权投资等方面的经营决策,为企业预先提供决策的税收后果。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继续引导青啤完善税收风险内控机制。一方面协助青啤集团开展税收风险日常管理工作,除协助继续维护税务手册外,进一步落实涉税诉求受理与答复、《税收遵从协议》签订与实施、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协助青啤集团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督促集团各部门、各成员企业共同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

(二)推广应用试点经验。把青啤的管理做法推广应用到其他大企业,继续挖掘大企业税收管理经验,进一步丰富完善,逐步建立起规范的管理体系。

(三)深化订单式服务。继续完善订单式服务方式,对特定企业集团、特定行业的特定的需求,由税源管理部门牵头,整合

各业务部门的资源,一并妥善解决。

(四)密切区域间税收协作。一是划分各层级管理职责,整合资源形成征管合力,多层次、全方位监控大企业;二是推动区域税收协作,一方面要加强区域间的信息交流,另一方面要在市局层面组织对企业集团的监控分析和纳税评估;三是总结好经验做法,待成熟后建立制度和机制。

(五)搭建个性化管理平台。一是提高现有征管数据质量和应用手段,对已纳入大集中系统的涉税信息进行理顺,并增加大企业集团信息查询分析功能;二是广泛采集大企业涉税信息,采集渠道包括新闻媒体、相关职能部门等第三方信息;三是建立分户(集团)个性化档案,克服目前一户式档案仅限于独立法人,没有集团信息的缺陷。

本期报:省委政研室,省人大财经委、预算委,省政府研究室,

省政协经济委,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科研所,省局领导、总会计师、总经济师

发:局机关各单位,各市、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办公室编本期编辑:张 丹印25份

第五篇:内控制度不健全-健全内控制度 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近年来,论文发表庆安团体以财务治理为中心,以预算治理为重点,积极稳妥地开展各项财务工作,特别是在健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加大执行力度,有效控制了财务风险职称论文发表

一、加强财务监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公司依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中国一航的具体要求,先后制定了《投资治理办法》、《贷款担保治理办法》、《货币资金治理办法》等40多项基本制度和具体会计核算治理办法,作为公司内控制度和财务治理及会计核算的依据,同时关注国家新会计准则的发布实施,依据《中国航空产业第一团体公司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治理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基本制度和具体会计核算治理办法进行不断修订完善。往年又制定下发了《经济合同财务治理办法》。使广大会计职员在财务工作中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正确履行核算滥督和控制职能。

二、加强资金治理。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公司自组建以来。在由集权到分权的变革过程中。财务资金治理方面有过不少教训,如财权分割,资金分散,财务失控,资产流失。以及多头开户、私设小金库、随意转移收进、资金账外循环等。因此,公司及时采取措施,加强资金集中治理,并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重新修改《货币资金治理办法》。该办法具体规定了公司实行货币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根据部分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视。

同时规定公司财务部分负责治理货币资金,其他部分一律不能保存现金或设立银行账户。不能保存各种有价证券和票据。出纳职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进、支出、用度、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严禁未经授权的单位或职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将银行预留印鉴分开治理,即出纳保管财务专用章。财会室主任保管预留私人印鉴,以达到互相制约、监视的目的。

2、加强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各级领导按规定对收、付款凭证事前签字审核。 财务收支严格按照公司章程、董事会决议和公司相关制度规定进行审批。对所有的资金支出按照公司的年度、季度、月份资金计划执行。并规定了资金审批权限,审批人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款项进行“联签”审批。

3、加强内部稽核制度。会计工作稽核采取专职复核与相互复核相结合,领导审核与室主任复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库存现金实行每月3次定期稽核。银行存款日记账每月与银行对账单核对,并及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4、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加强对基层财务工作的治理和监视。公司向有经营和会计核算业务的单位、部分直接委派财务负责人和财务主管。被委派的财务职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指标、财务会计和本钱治理等工作负责,并组织实施与检查考核;对该单位执行国家有关经济法规、制度、政策和内部经济核算制度等相关制度进行检查监视,并汇总分析财务计划、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对违反国家经济法律法规及企业财务制度和可能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和浪费等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

5、加强专项资金的治理。将公司基建处(国家基本建设资金)、供给处(材料采购资金)、总务处(职工住房集资款)的各项专用资金同一上收到公司财务部集中治理,对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单独进行核算,做到专款专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资金治理的通知》,清理了非法人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将公司部分子公司、医院、中小学、幼儿园、培训中心等单位的资金结算全部集中在公司结算中心进行。严格了资金治理制度。规范了资金使用及审批程序。

6、抓好现金盘存点及治理工作。公司《货币资金治理办法》中明确规定:(1)出纳职员根据会计职员填制签署的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发生的顺序与当天的现金日记账逐笔核对,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2)公司财务部和各基层单位的财务部分。严格执行现金盘点制度,保证现金的安全。各单位的负责人或财务主管职员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每月至少3次)进行现金盘点,公司财务部分组织职员每年2次深进基层单位进行全面的财务检查工作,并将该项工作制度化。做到检查有记录、题目有落实,确保现金账面余额和实际库存相符。如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3)提取现金时,向银行出具的现金支票必须由两人以上共同完成,即现金出纳员开具现金支票。银行出纳员加盖银行预留的财务专用章,最后由主管该项工作的财会室主任加盖银行预留个人印鉴,同时输进支付密码。以达到互相制约、监视的目的。

7、把好货币资金支付审批程序。公司任何部分和个人用款时,必须提交书面付款凭证,并注明用款用途、金额、支付方式等内容。财务职员严格审查货币资金支付是否按照公司的规定程序进行审批。除小额个人因公预借款等事项外:金额较大的款项支付需同时附上有效的经济合同或与此相关的证实文件,方可办理资金的支付手续。

8、加强采购合同和比价采购治理。采购合同、对外加工合同等均按规定程序审批,5万元以上经济合同须经公司法律部分审查、合同签署人须经董事长授权后方可签署合同。在物资采购方面。实行比价采购,财务部分在支付货款时须由采购职员提供有关审批单方可付款。此外,按照《团体公司重大财务经济事项报告制度》规定,实施重大事项上报制度,以减少风险并进步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9、加大检查监管力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中国一航的有关要求,公司加强清理“小金库”工作,组织财务部、纪委监察处、审计室、人力资源部等部分联合对公司所属单位、子公司进行抽查,近几年联合检查组对公司内分厂所、事业部、后勤单位的货币资金治理及二次分配资金进行了全面重点检查,对发现的题目要求立即整改。

上一篇:企业上市前的准备工作下一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