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我国婚姻家庭问题研究

2022-09-12

从原始社会发展至今, 婚姻家庭的形式多种多样。人类社会形成初期, 生产力水平低下, 生产实践的水平有限, 为了能够生存, 产生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 这是马克思称之为“野蛮社会”的时期。伴随生产力的发展, 财富的大量积累, 私有制形式的产生, 形成了稳定的、对于妇女的“一夫一妻制”家族关系, 对于男子来说, 这种家庭关系只是为了保障财产的继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不仅提高了商品的生产率, 也促使家庭分工的形成。在家庭分工中, 男子负责在物质财富方面予以保障, 通过获得财富保障家庭的生存, 妇女通过繁衍养育后代保障财产的继承。这种家庭分工的情况下, 妇女参与社会生产的可能性更低, 养育后代成为妇女生活的主要任务, 马克思婚姻观中, “对于女性的一夫一妻制”, 而对于男子, 会以其他各种方式补充一夫一妻制, 也就是说, 妇女与男子在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中, 不存在平等的关系与地位, 她们只是男子生育的工具和自己财产继承者的传承体。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家庭是以纯粹的利益关系为前提, 家庭关系的温情只是这种利益关系的伪装。而对于无产阶级, 婚姻家庭关系只能为资本家提供更多地被压榨对象。

马克思主义婚姻观认为, 理想的婚姻家庭是以自由为基础的, 而这种自由包括结婚自由与离婚自由。马克思曾说:“除非摆脱资本主义以及依附于它的财产关系, 选取自己对象的所有基于经济基础上的因素才能被排除, 最后才能推而广之。只有在那种情形下, 婚姻的因素摒除了其他的杂质, 只留下对爱情的考验。”这种摒弃所有私有制、等级、物质性等因素影响的婚姻是最美好的状态, 是爱情与婚姻最本真的状态, 但在私有制的情况下并不能完全实现。

由于男女自身的优势不同, 导致在社会分工中产生了各自的优势与劣势。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 “家庭中的丈夫对妻子和子女的支配是‘最早的所有制’”。这足以说明, 男性由于自身的身体优势, 以及和女性在社会地位中是不平等的关系。男性凭借自身优势, 绝对持有对财产的所有权, 而女性作为劣势群体, 只能依赖男性生存, 成为男性的所有物, 是男性的生产工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到所有制的消失, 女性的附庸状态和地位将得到彻底改善, 才能实现真正的一夫一妻制。

婚姻家庭中, 虽然是以双方的爱情这种情感构建成为家庭, 但事物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经历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爱情消失了, 婚姻家庭就要消失吗?不是这样的, 婚姻家庭男女双方的一种契约, 婚姻家庭的形成是这种契约关系的表现。所以在婚姻家庭中, 每个人在家庭中的角色, 都有其所蕴含的责任与义务, 只有婚姻家庭中的每个人, 都能够自觉的承担自己的责任, 履行自身的义务, 婚姻家庭才能够持久, 才能实现正常的婚姻家庭秩序。

社会经济发展, 不断改变人们的意识, 包括对婚姻家庭的价值观。虽然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观点仍然受到人们的支持, 但市场经济冲击着人们原有的价值观, 这种冲击所带来的影响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包括婚姻家庭。何求在《我国婚姻家庭观念变化趋向预测》中曾指出, “一是市场经济使在社会生活及人们的观念中金钱的地位得到提升, 在婚姻中, 也将它的作用展现出来;二是消费和市场竞争使婚姻家庭的压力提升”。金钱地位的提升, 使人们逐渐对感情越来越淡漠, 越来越置之不顾, 甚至为了金钱, 而做欺骗别人或自身感情的事。这种以利益为目的的婚姻家庭的构建, 在我国社会中占有一定比例。这样的婚姻家庭在未来的生活中, 将会出现各种家庭问题, 造成婚姻家庭的不稳定。

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化全球化的发展, 多元文化交流的同时, 男性与女性的地位关系不断变化, 夫妻双方不断向地位平等, 生活自由, 决策民主等方向发展, 这些不断改善着我国婚姻家庭的情况。文化交流交锋的同时, 也带来了西方的价值观和各种思潮, 冲击着我国传统理念。性开放问题不断凸显, 婚姻家庭成员对于另一半的责任感、义务都在不断减弱, 婚姻家庭中的背叛现象变得更为常见, “第三者”等敏感词已经由过去让人感到“吃惊”到当前的“充耳不闻”, 离婚率一路飙高。

在《新婚姻法》中明确规定, “对家庭暴力要严格禁止。不允许家庭成员间出现遗弃和虐侍的状况。”虽然在我国的《新婚姻法》中对于家庭暴力方面有明确的规定, 但家庭暴力现象在我国的婚姻家庭中普遍存在。家庭暴力包括通常意义上的武力行为和“冷暴力”, “冷暴力”常出现在知识水平较高、受到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之中, 但无论是通常意义上的家庭暴力, 或是“冷暴力”, 不仅仅是对受虐者的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 对下一代子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极易造成子女的童年心理问题。

在一个婚姻家庭中, 不仅仅存在婚姻双方, 还有双方的子女和父母, 各个成员处于不同的年龄层次, 所生活的背景各有差异, 各个成员从过去的生活如何融入一个大家庭, 生活于一个共同的环境之中, 使彼此之间形成顺畅的沟通, 交流不存在障碍, 也是当今家庭所应克服的重要难题。夫妻双方的父母需要赡养, 但不仅仅是定期提供赡养费用, 还需要精神上的交流, 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对于子女, 不仅要保证饮食的供应, 子女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不同阶段所要面临的心理问题需要正确引导, 不同阶段所应受到的不同教育都要合理安排。

造成这几种婚姻家庭问题主要原因有:第一, 经济原因。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对人们价值观的冲击。第二, 婚姻家庭内部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第三, 伦理道德原因。多元文化交流交锋, 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受到来自外界文化的冲击, 耳濡目染, 在以自我为中心、拜金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下, 丧失了家庭道德。第四, 社会方面原因。社会风气影响着家庭成员的行为和社会的进步。马克思对于婚姻家庭问题研究深入, 对我国目前的婚姻家庭问题的解决具有指导意义。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婚姻家庭观, 我国婚姻家庭应采取一些解决途径, 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首先, 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婚恋观直接影响婚姻家庭是否稳定, 是构建婚姻家庭的准则。虽然在我国目前所处的时期, 婚姻家庭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考虑经济因素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是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但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坚定爱情在婚姻家庭中的主要作用, 只有夫妻双方爱情作为婚姻家庭的基础, 才能使婚姻家庭稳定发展, 才能使婚姻家庭的生活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其次, 对新、旧家庭结构的生活妥善衔接。建国初期, 我国的绝大部分家庭中都抚养多个子女, 子女数量多, 需要解决的主要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基础需求问题。而在当今时代, 多数家庭抚养唯一的子女, 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人们的消费结构逐渐由过去的基础需求转变为娱乐、文化、工作等方面。这种消费结构、生活方式的转变, 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不同时代的人的价值观的转变。同一个婚姻家庭中存在多种价值观, 容易产生矛盾、沟通极易产生问题, 所以在婚姻家庭中, 这种不同层次的沟通需要妥善处理。

再次, 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在当前的婚姻家庭中, 由于婚姻家庭成员的家庭道德缺失, 导致婚外恋、<敏感词>等现象十分普遍。道德作为法律的补充, 是调整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方法,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传统的家庭美德不应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而被取代, 相反, 我们应该坚守家庭美德, 使婚姻家庭免于外界因素的破坏。家庭道德作为维护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 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遵守的。

最后, 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婚姻家庭成员的行为与社会风气紧密相连, 社会充满积极、正能量的婚姻观、实践活动, 社会风气就是积极向上的, 这种社会风气有利于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而在物质条件逐渐丰富的今天, 我们更应该发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 发扬传统道德观念, 并根据新的环境、新的时期, 赋予其新的内涵, 引导和谐婚姻家庭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婚姻观对于我国目前的婚姻家庭所出现的状况具有指导意义, 不仅能够从理论上对我国婚姻家庭所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摘要:社会与时代的进步, 物质不断丰富, 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渐多姿多彩, 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 这些是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 但同时也改变着人的婚姻家庭观念, 新的婚姻家庭问题的产生使人们逐渐开始反思, 该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 寻求正确的方法解决目前的婚姻、家庭问题, 从而使生活更幸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婚姻观,家庭观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 侯志菲.论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婚姻观的超越[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0 (1) .

上一篇:以求实、精简、高效的原则提高公文处理水平下一篇:漫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