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在菲律宾、泰国、孟加拉任教经验为例

2023-02-11

1 引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并且在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海外文化传播时要选取经过历史沉淀的精华文化, 符合时代潮流的, 必须有所取舍, 传播出去的文化不但要符合中华文化主流价值判断标准, 而且也要符合国家实施文化传播的战略思想。孔子学院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 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起来, 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性的汉语热和中国传统文化热, 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软实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作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对外文化发展方面, 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鼓励每一位想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学习汉语, 除此之外, 考虑到很多学生的经济因素, 国家汉办每年派出数以万计的优秀志愿者、公派教师在海外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甚至当地教学机构中教授汉语, 传播中华文化。近些年来, 除了学英语之外, 倾向于学汉语的学生越来越多, 汉语热持续“高温”。但是值得思考的是, 除了汉语本体知识的教授外,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如何, 本文以在菲律宾、泰国、孟加拉国三国任教经验为探讨依据。

2 菲律宾华校光启中学的文化传播

菲律宾的华人以广东、福建两地的人居多, 多数华人在菲律宾差不多已有了第三代, 华人在菲律宾因为经商比较多, 所以自成一个“华人圈”, 内部交流使用的语言已闽南语、粤语, 因为家族第一代的爷爷奶奶在去菲律宾时不会讲普通话, 所以在家里平时交流使用汉语方言, 在外面使用英语或者为数不多的他加禄语 (也称菲律宾语) 。

华校的学生在这样的语言背景下, 学习汉语普通话也是相对于从零开始的, 华人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学习进行系统的普通话学习, 一直到高中毕业。但是就光启学校而言, 学生多数在学习时接触中国传统文化讲解比较少, 更多的是语言体系本身的学习。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很多学生认为普通话发音难学, 汉字难写, 畏难情绪比较高;二是很多学生规划以后的大学生活去讲英语的国家读书深造, 认为有英语就够了, 从而没有学习的动力;三是学习者自己的家人是华人, 听到或者感受到的中华文化比较多, 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兴趣不足。对于一些汉语水平比教好的学生来说, 他们对中华文化比较感兴趣一些, 而且因为用基本的汉语交流师生都没有问题, 在讲解时更容易勾起学生的求学之心, 但这只限于一小部分的学生中。毕竟是华人圈子, 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还是继承的比较多的, 例如春节舞龙舞狮、发红包;中秋节年糕博饼等游戏也会进行。但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 汉语教师志愿者或者公派教师在文化传播中扮演的角色多数是依章做事, 其他的传统文化课象棋、书法等感兴趣的学生比较少, 所以影响也就随之较小。

3 泰国本地中学的文化传播

泰国整个国家的教学体系分为基础教育 (中小学) 、职业教育 (大中专) 、高等教育 (大学) 三个大块。泰国是最早的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国家, 现在也是每年国家派出汉语教师志愿者最多的国家。泰国被誉为“微笑的国度”, 整个国家的生活氛围会让人很惬意而且舒服, 这也与泰国人的生活习惯有关, 他们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 奋斗的同时更多地注重享受生活, 所以本土的学生多少也会把这种慢步调带进学校中, 现已泰国曼谷基教委的Chanhunbamphen.School.为例来探讨。Chanhunbamphen.School为一所当地的中学, 有初中生和高中生, 均开设汉语课, 且学习多年学生的汉语水平依旧处于起步阶段, 没有汉语本体知识的支撑, 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也相对简单一些, 简单的手工制作如剪纸、中国结等课程的开展。现将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分析如下:一是很多学生比较懒散, 迟到旷课都已经算是“家常便饭”了;二是课上教的知识, 课下很多学生不会去自主复习学习, 父母对其态度也听之任之;三是很多泰国学校没有课本, 教师没有学生也没有, 全由老师自主印发教学内容, 教学没有系统性也是一个主要原因。相对于课堂教学, 泰国学生动手能力强更喜欢课外教学, 例如手工课、劳动课等, 泰国学生很喜欢中国的一些偶像明星, 听歌看电视剧 (有泰语翻译) 等, 中华文化传播时可以结合学生的一些特点, 灵活的改变教学策略, 使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乐的学习, 从而学有所获。

4 孟加拉国亚洲女子大学的文化传播

孟加拉国的亚洲女子大学, 是一所国际性援助学校, 学校的学生除了孟加拉人外, 还有越南、印尼、不丹、尼泊尔、斯里兰卡、中国等国家的学生, 是一所综合性国际大学, 学校里除了本地老师, 也有很多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加拿大、中国等国家来的外教, 以英语作为学校的教学语言。

亚洲女子大学的学生很多因为远离家乡, 在海外求学, 所以为了拿到全额奖学金在学习方面能做到勤奋踏实、刻苦努力。相对而言, 学校的汉语中级班学生虽然只学习国一年的汉语, 但水平比较高, 日常跟老师交流没有问题, 这对文化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汉语课作为一门综合课, 听力、阅读、写作、口语四个方面全面齐头并进。除了日常的本体知识教学外, 书法课的系统教学、戏剧的鉴赏对比分析、中华基础文化知识学习、茶艺视频讲解、汉语唱歌比赛等都在教学中穿插进行着。一节文化活动的开展相对于日常教学而言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较高, 学习态度端正, 老师教有所获, 学习也能学有所成, “教”与“学”相长。

对比三个国家的学生情况以及文化教学开展海外文化传播工作, 不难看出海外中华文化传播方面的教学, 与学习者密切相关, 除此之外, 还与教学环境、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家庭氛围等也相关联, 多重因素结合在一起海外中华文化的深入传播就显得尤为艰难。值得一提的是, 就三个国家的教学材料而言, 泰国和孟加拉相对要缺乏很多, 没有足够的教学用具, 虽然在孟加拉开展得比较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学生比较少, 而且孔院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但还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汉语志愿者教师或者公派教师赴任时能带的教学用具也是有限的, 希望国家汉办能多关注这些贫穷或者发展中国家, 让文化传播能惠及至每一位想学好汉语的学那里。

“知己知彼”, 了解海外学习者的需求并且自己能够达到的水平, 做系统规划, 循序渐进的尝试。“巧妇难成无米之炊”, 在海外善于发现当地的一些资源并应用到教学中去, 比如书法课需要的墨汁、毛笔、纸等。“打铁还需自身硬”, 志愿者教师或者公派教师除了提交教学技能外, 其他的有助于文化传播方面的才艺如书法等需要自身多修炼。“换位思考”, 教学时要多进行师生换位思考, 提高教学方式与趣味性。“打入内部”, 平易近人的与学生课下多交流, 听取反馈意见, 不断改进。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 在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中塑造一种核心文化进行传播, 比如世界上的其他国家, 美国的“自由、平等”文化、法国的“浪漫”文化、德国的“严谨”文化等都作为一个标签给人以深刻印象。因而汉语志愿者教师或者公派教师在海外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时, 结合自身所长以及赴任国家的一些文化特点进行有针对性传播, 即便于学习者接受以及认同又能减少文化冲突提高教学效果。

5 结语

综上所述,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引发国际上的一些“中国威胁论”等的见解, 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走出去, 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和”的精神内涵。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做一个文化强国, 让中国传统的文化真正地“走出去”!

摘要: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走出海外的同时, 除了汉语本体知识的传授, 将与之同步的文化传播工作的开展情况在菲律宾、泰国、孟加拉国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指出从事海外文化传播时教师需要具备的技能以及教学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播,汉语志愿者教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董郁倩.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孔子学院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2.

[2] 尹海良.对世界汉语热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J].前沿, 2009 (02) .

[3] 胡春燕.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策略[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6) .

上一篇:移动均值质控法(XB质控)用于住院病人血常规标本检测的可行性分析下一篇:基于多元化学习活动的高职大学生母语能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