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图像信息的传播探究——以微信传播平台为例

2022-11-04

自二十世纪90年代末,数字技术蓬勃发展以来,数字技术参与图像信息的设计活动借助网络的发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蔓延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个角落。文化环境的图像化,社会文化符号的图像化以及视觉传播方式的图像化使世界进入了图像时代。图像以便捷、多元、易懂、易传播等优势迅速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表面上看,图像信息既真实又直观,几乎每一个观者都能迅速领会图像所传达的信息,然而,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逐渐普及,图像信息的传播也滋生出众多问题。

在众多社交软件中,2014年腾讯日均覆盖人数遥遥领先,(图1)曾被誉为腾讯时代,记载了无数人的回忆。微信则是腾讯公司顺应时代潮流的一次变革,被称作一种生活方式。微信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更便捷,沟通更及时,2016年移动APP排名榜显示,微信已超越腾讯QQ位居榜首,(图2)。如今,微信庞大的功能方便了我们生活,我们可以通过微信沟通交流、传播信息、看新闻、了解朋友动态等等。这些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丰富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微信由于具有一定的隐私性和局限性,其自清纠错功能相对薄弱,因此更利于小道消息、谣言的传播,为了掩饰其信息虚假性,信息制造者往往会不辞辛苦配图配文,以此来说服受众。图像信息与文字信息结合的模式成为微信平台传播信息的主要传播模式,而图像信息存在的问题愈来愈严重,给社会大众观看信息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如今的社会已经不再是眼见为实的时代,即便是图像信息也不能盲目相信。针对微信平台中的图像信息的传播探究,成为意义非凡的事。

一、图像化信息的真实性匮乏

众所周知,在微信平台中的图像信息传播中,最为广泛的形式便是摄影图像。自1836年,达盖尔的摄影术问世以来,摄影成为图像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起初的摄影,充当了时间和事件的记录者,成为眼见为实的有力根据。虽然早在1857年,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曾经利用暗房技术剪辑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幅合成摄影作品《人生的两条路》,奠定了摄影的艺术地位。但由于当时科技发展的限制,照片合成技术难度相对较大,故合成作品少之又少。摄影作品仍然具有较高真实性。然而,进入到20世纪以来,数码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照片合成技术越来越普及,摄影作品的真实性被削弱,摄影师、设计师、图像合成工作者为了某种目的,对摄影作品进行再创造的事例越来越多。这也给受众带来了重大的考验。如何甄别摄影图像及其所传递信息的真伪成了我们观看图像信息时的必修课。有一些图像处理高手,处理的图像天衣无缝,观者很难找到破绽,故甄别图像的真伪,最为关键的是依靠个人主观意识的判断,在读取图像信息时,应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判断图像是否符合常理,是否具有科学依据等;其次可以通过图像信息的清晰度进行甄别,经过处理的照片,为了掩人耳目,图像往往清晰度不高,在合成的连接处可能存在不吻合的部分;另外可以通过图像的整体色调是否一致,受光是否合理等方法进行甄别。

二、图像信息传播中的图文不符

微信平台中的图像信息传播时常配有相应文字出现。此类方法是最为常见的信息传播模式。文字描述可以明确表达思想、阐述事件原委、引导受众观看图像。图像则是文字表达的有力依据,使文字描述的内容可视化、便于受众理解。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图像与文字应当是具有种种联系的整体,图像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应是补充说明,其作用应是突出主题。图文结合模式的信息传播,图像与文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微信平台中,图文结合模式的信息传播方式较为普遍,近年来,图文不符的现象也屡屡发生。本应是为了使信息的传播更加准确,如今,却成为部分网友误导受众、制造社会舆论的手段。较为常见的图文不符有两种,其一、图像所呈现的内容与文字表达内容不符。其二图像呈现内容与文字表达时间、地点不符。作为信息的接收者,首先应当对所观看的信息进行理性分析,以主观意识初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其次不盲目扩散,避免以讹传讹。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信息的传播,曾经仅仅凭借口口相传进行信息传播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犹如一把双刃剑,互联网的发展虽然使信息传播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但在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刻意遗漏和过分渲染,都干扰了观者对真实信息的解读。微信这一传播平台开放性较高,每一个信息的接收者都可以轻易的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故应提高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也要约束自我,避免将图文不符的虚假信息广泛传播。

三、图像信息的审美性缺失

进入图像时代以来,图像信息以其多元、便捷、广泛、易记忆等优势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传统媒介盛行的年代,图像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往往是报社或杂志社,此类媒体工作者接受过相关教育及培训,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及艺术修养。一份报纸或一本杂志的出版不仅要经过撰稿人撰稿、设计师设计还要经过编辑、主编审核之后方可出版发行,这一系列流程都有专业工作者参与,受众看到的信息都已经历层层筛选,其真实性及审美性都相对较高。而微信平台中,图像信息的传播是随意的、无限制的,加之图像处理软件和应用的盛行。在这种开元的传播模式中,每一个社会大众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制造图像信息,成为信息的缔造者,其中包括一些对艺术认识匮乏、具有艺术偏颇以及对审美存在误解的社会大众,此类人极有可能制造出许多低俗、粗制滥造、审美性不足的图像化信息。这俨然成为有碍视觉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影响了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总结

视觉文化传播使世界进入到图像时代,图像信息的传播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图像传媒不只是原封不动地被动传播意识形态,它们能够按照自己独有的方式,将接受者的心理、情感打造成他们所需要的样子,所以德里达说:“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的影响倒在其次。”由此可见,图像信息在形成和强化意识形态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微信这个无限开放的传播平台,受众地位由传统意义的单纯接受变为如今的自主选择,兼具信息接收者、信息缔造者和信息传播者三重身份。作为信息的接收者,应广泛阅读,从多种途径验证信息,避免对信息的盲目信任,发挥自身主观意识的作用,理性甄别信息真伪。作为信息的缔造者,应明确社会责任、规范自身,杜绝制造虚假、粗制滥造、有悖社会健康发展的图像信息。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在阅读信息时,应先进行理性分析,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审美性及图文是否相符,去伪存真,避免在不确保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将信息再次传播,使虚假消息广泛流传,引发社会舆论,干扰社会秩序。除此之外,微信平台的监管制度也应进一步完善,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的信息传播平台。

摘要:当今生活中,科技的飞速发展另人惊叹,数字技术的普及无疑使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不仅愈发便捷且愈发精彩纷呈,智能手机逐渐取代了传统摁键手机,手机的功能性开始趋于多样化,以腾讯为首的社交软件日益兴盛,大众通过手机频繁的进行交流活动,而获取信息的形式不再停留在语言文字传播,更多信息通过图像的方式进行传播。至此,图像传播的途径被迅速扩张,其传播速度也及其迅猛。另一方面,各类PC端图像处理软件和移动端APP应用也随之发展起来,以PS、美图秀秀为首的图像处理软件广泛流行,成为了摄影师、设计师和业余爱好者们处理图像、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图像信息的传播者,许多网友出于好奇或其它心理因素,将图像信息进行修改,由此引发图像信息在传播过程的一些负面影响,成为当今社会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微信传播平台为例,探究图像信息在微信平台传播的真实性匮乏、图文不符及审美性缺失等现象。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逐渐改善此类问题,试图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信息环境,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关键词:图像信息,传播,微信平台

注释

1[1]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国荣译,文学评论,2001,(10).

上一篇:恶性肿瘤并乳糜性腹水8例临床诊治分析下一篇:RTK工程测量应用研究